读书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之法

读书之法

读书的人可谓不少,会读书的人可是不多。读书只为了消遣的人不少,读书而为了运用的人不多。无目的的读书之人不少,有目的的读书之人不多。无选择的读书之人不少,有选择的读书之人不多。只用眼睛来读书的人不少,而用心去读书的人不多。读书而不思索的人不少,读书而加思考的人不多。

读书之法,就是用心去读书,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就是有目的的去读书,还要有选择的去读书。

用心去读书,就是要学会思考,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读书,在读书中追寻思想,在读书中获得思想,在读书中丰富自己的思想。

《论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种学习之法永远没有过时的时候。孔子的学习之法,自然也包含我说的读书之法。读书本身也应该是学习的一种好途径。

《孟子》亦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也是强调学习加思考的重要性的。只要思,就有所得,不思就无所得。

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开卷有益”,不是没

有道理,这是鼓励大家去读书的。但是,若没有选择没有思考的“开卷”,未必就有理想的效果。

做为消遣地去读书,也确实难有理由来反对。就是为了消遣地读书,也总比成天泡在麻将场跳舞场游戏厅聊天室要好得多,但也仍然没有有目的有选择加思考地去读书更好,更妙。

培根曾说过,“有些书可供一尝,有的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确实是极短暂的,用“一瞬”形容并不为过。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只不过有大小区分而已。在一生中,只要能把“不多

的几部书”“用心地读”进而“咀嚼消化”它即足矣,也可以说就很不简单了。何况有

的书一辈子都读不完,就拿《四库全书》来说,如果一个人平均一天读大约3万多字的读法和速度,要用26446天也就是72年又5个半月,才能读完。事实上,还没有一个人能

够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完这8亿字的鸿篇巨著。

所以笔者希望天下所有的真正读书人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咀嚼消化,吸收成为对自己有用的精神食粮,以充实自己的人生,也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但看看名人的读书法,或许很有启发。

苦乐法——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一文中说:“职业的读书”,由于“勉勉强强”,

“很可怜”,但是“嗜好读书”,则“如爱打牌一样”,在每一页里,都有着不同的趣味。读书苦,读书乐,读书之中有苦乐。苦于乐的分界线,只在于兴趣。

出入法——宋代史学家陈善《扪虱新话》中说:“读书需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入,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出,是独立思考不为拘束。先入后出,开始读书要力求深入,读后要跳出书本的束缚,学会运用。“入书”时要虚心,“出书”时会运用。

冷热法——清代学者阮葵生《茶余客话》引程伯子语:“《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热读。”阅读时要考虑心境和情绪的变化。冷时,因为心境宁和,情绪稳定,所以宜读抽象的理论著作;热时,因为情绪激动,感情奔放,所以宜读文学作品。冷看有助于思考和理解,热读有助于想象和丰富感情。

取舍法——清代郑板桥读书有“学一半,撒一半”之说。认为学则取,撒则舍,读书最忌全面接受,

应该有所取舍,所取者,为我所需的真知实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

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

博精法——美学家朱光潜有诗云:“博学终须有

守约,先打游击后攻城。”其意是阅读时要广泛涉猎,打下宽阔的基础,以后,慢慢地向精深处发展。总之,博览和精读是相辅相成的。

竭泽而鱼法——清朝学者王盛鸣说:“目录明,

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知识好比是“

鱼”,目录好比是“鱼网”。竭泽而鱼法,就用目录这个“鱼网”,在书海中全面地加以搜索,在同类著作中,辨别何者优,何者次,何者先读,何者后读。“凡读书须识货,方不错用工夫。”

厚薄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谈到他的读书方法时,强调学会把书读“薄”。他说:“

书由厚变薄,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标志。”厚厚的一本书,一旦将它吃透,理清脉络,把握要点,这厚书也就变得薄了。当然,厚书读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顺逆法——一位外国学者说过,他的读书方法与众不同,一般人总是顺着书本一一读来,而他则逆向而读,边读边遐想,边论证。即从最后的结论读起,一开始就可以运用自己

的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去思考,这样阅读有时会受益更大。

旧时的学子们编了一首打油诗说: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收拾心情待明年。我觉得如果把读书当做消遣,那才能得到读书的真味。一年四时,都是读书的好时候。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榴竞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四时之景不同,而赏心乐事者亦与之无穷矣。我如今试创一个四时读书之法,供读者参考:春日万物生长,百花吐艳,宜读盛唐诗、北宋词、六朝赋,及《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之类的书,手持此类书,坐春花之下,落英缤纷,有含英咀华、口齿余香之妙。

夏日烈日炎炎,芭蕉苒苒,宜读庄子《南华经》、陈继儒《小窗幽纪》、张潮《幽梦影》、屠隆《娑罗馆清言》,及《西游记》《墉城集仙录》之类,晚凉新浴后,散发欹枕而读,得逍遥自在之真趣。

秋日金风肃杀,草木凋零,宜读《史记》、《资治通鉴》、《东京梦华录》、晚唐诗、南宋词,及《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看黄叶飘飞,观沧桑兴废之大观。

冬日朔风凛冽,白雪皑皑,宜读《六祖坛经》、《菜根谭》,寒山拾得诗,悟寂灭禅机。如果嫌太枯淡,那就再读《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子不语》之类,冬夜漫漫,可以提神解闷。

有人总结了读书百法,请看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