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练习经典
最新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最新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8eacc55bb9f3f90f77c61b3f.png)
最新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C.图中n的值为10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答案】C【解析】【详解】A、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11=2+n+1,n=8,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钠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C。
3.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
故选B。
4.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113鉨Nh115镆Mc117Ts118Og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B.“Nh”可表示鉨单质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答案】B【解析】【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5796557f1922791688e8dc.png)
A.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B.硅原子核内中子数可能为14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答案】D【ຫໍສະໝຸດ 析】【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不一定有中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中子不带电,熟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如图,上瓶充满空气,下瓶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发生反应),抽出玻璃片,瓶口对紧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瓶内气体颜色趋于一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说明不断运动
B.当两瓶中气体颜色不再变化时,微粒停止运动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6=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错误;B、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错误;C、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错误;D、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正确。故选B。
【解析】
试题分析:A、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A错;
B、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B正确;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96d73d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4.png)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A. 水分子B. 氯化钠C. 金刚石D. 氧气2.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3.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 空气B. 食盐水C. 氧化铁D. 酒精溶液二、填空题1. 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基本粒子构成。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原子________。
三、判断题1.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的大小和性质都相同。
()3.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原子和分子的区别。
2.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同素异形体。
3. 请解释什么是离子化合物,并举例说明。
五、综合应用题1. 某化合物由A、B、C三种元素组成,A、B、C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请推测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2. 已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
3. 下列物质中,哪些属于单质?哪些属于化合物?哪些属于混合物?(1)氧气(2)二氧化碳(3)铁水(4)空气(5)海水六、匹配题请将下列物质与其构成粒子进行匹配:A. 氧气B. 氯化钠C. 金刚石D. 水E. 硫酸铜F. 铝1. 分子 __________2. 原子 __________3. 离子 __________七、计算题1. 某化合物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6:1,已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求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 在一定条件下,2克氢气与8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水。
求水的质量。
八、实验题1.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 如何用实验方法区分下列物质:氧气和氮气、食盐水和蒸馏水?九、推理题1. 某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中子数为12。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e1f5429ff18583d048645954.png)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错误;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错误。
故选C。
2.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
故选B。
3.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如图是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关于四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B.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铝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8,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4.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B、在阳光下,湿衣服更容易晾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即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9dab4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02.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
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B.水分子分解加快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D.水分子数目增多答案:DA、空气中湿度变大,水分子增多,但水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B、空气中水的含量增多但水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分子没有分解,选项错误;C、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选项错误;D、空气中湿度大的原因是水含量增多,水分子的数目增多,选项正确;答案为:D。
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答案:A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氢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故A不正确;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是品红分子在水中不停地运动,故B正确;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说明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故C正确;D、气体分子间隔大于液体,则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D正确。
故选A。
小提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3、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B.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C.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D.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答案:BA、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17,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故正确;B、氯原子的最外层上电子数是7,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不正确;C、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故正确;D、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故正确。
【化学】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72b59cc1c708a1284a4465.png)
【化学】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前有两种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分子,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正确;B. 反应后出现了一种新分子,即该反应有1种生成物,此选项错误;C. 根据模拟模型可知,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D. 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后有1个剩余,所以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6:2=3:1,此选项错误。
故选A。
2.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从化学角度说明了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诗句中说到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中不断地运动.故选B3.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B.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金属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正确,B、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正确,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正确,D、金属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不是易得到电子,错误,故选D考点: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核外电子的排布4.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碘分子质量变大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碘分子体积变小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答案】B【解析】物质由固态→液体→气态,分子间隔在变大,但分子的大小不变。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1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1](https://img.taocdn.com/s3/m/f323ba088762caaedc33d43f.png)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1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2H B.2H+C.H2O D.2H2【答案】D【解析】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2.近日,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
如图是其元素的部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只能形成二种单质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84gD.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据题中的图示,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A、根据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故A错误。
B、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故错误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是“1”,能常不写。
故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碳、铁、钨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故正确。
故选D点睛: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答案】B【解析】【详解】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B正确;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错误;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D错误;故选B。
初三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
![初三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8b31f2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5.png)
初三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物质构成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了解物质的组成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
下面是一些初三物质构成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巩固相关知识。
练习题一:物质的基本单位1. 以下哪个不是物质的基本单位?A. 原子B. 分子C. 原子核D. 元素2. 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原子的重新组合,但基础不变的是:A. 元素的种类B. 分子的种类C. 物质的状态D. 物质的质量练习题二:元素、分子和化合物3.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元素的种类和数目决定了:A. 元素的性质B. 元素的化合价C. 元素的密度D. 元素的颜色4.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相同或不同原子组成,以下哪个不是分子的特征?A. 分子的质量B. 分子的大小C. 分子的形状D. 分子的颜色5.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以下哪个不是化合物的表征?A. 化合物的分子式B. 化合物的化学式C. 化合物的化学键D. 化合物的分子量练习题三:化学反应与物质变化6. 化学反应的标志是:A. 物质的形状改变B. 物质的质量改变C. 物质的状态改变D. 物质的颜色改变7. 关于化学反应,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B. 反应物是指参与反应的物质C. 生成物是指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新物质D.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练习题四:物质的分离与纯净度8. 下面各种分离方法中,不适用于固体与固体的分离的是:A. 闪蒸分离B. 磁选分离C. 除杂分离D. 重力分离9. 下列关于物质纯净度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A. 纯净物质中只含有一种成分B. 杂质是指纯净物质中含有的其他成分C. 物质的纯净度是指其所含纯净物质的比例D. 纯净物质的纯净度可以通过分离方法来提高解答参考:1. C2. A3. A4. D5. D6. D7. A8. C9. D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对物质构成的理解。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练习综合经典.docx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练习综合经典.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cb3f854856a561253d36f54.png)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下列微粒中,能表示
2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
C.H2O
D.2H2
【答案】D
【解析】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
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8.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
B、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
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
+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
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B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C错;
D、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故选B.
D错.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硅原子核内有
14个质子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A错误
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B正确;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错误;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D错误;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练习题.doc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练习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9c1faa43910ef12d2bf9e75e.png)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0题)1.原子核是()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原子的构成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硅B.铁C.铝D.汞【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元素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数不同【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4.对于K和K+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同一种元素B.属于同一种粒子C.核外电子数相同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答案】A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A.核外电子数B.核电荷数C.最外层电子数D.中子数【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元素6.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评卷人得分A. B. C. D.【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7.环境监测部门常采用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I2O5来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五氧化二碘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A.-5B.+2C.+3D.+5【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8.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NO B.NO2C.N2O5D.N2O【答案】A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9.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不可能是混合物D.不可能是化合物【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元素10.目前世界上已证明”达菲”(分子式为C16H31N2PO8)是治疗禽流感的唯一良方,其生产原材料是作为中国传统香料和中药的八角中所含的一种重要成分莽草酸(分子式为C7H10O5),据统计,全球90%有八角产于中国。
物质构成的奥秘 经典习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 经典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458088581b6bd97e19ea34.png)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后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粒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原子B.分子C.电子D.离子【考点】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析】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析解答.【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电子不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选C.2.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考点】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和特点分析解答.【解答】解: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得出以下结论: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故选D.3.下来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电解水得到氢气水中有氢分子B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分子在不停运动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枳很小D金剛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A.A B.B C.C D.D【考点】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水中不含有氢分子,故选项解释错误.B、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是因为气味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故选项解释正确.C、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D.在原子中,原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考点】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B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来分析;D.根据原子的构成来分析.【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正确;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分子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错误;C.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只能重新组合,这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故正确;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是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正确.故选B.5.今年5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下表是这四种元素的部分信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符号汉语拼音113鉨Nh nǐ115镆mò117Ts tián118OgàoA.鉨属于金属元素 B.镆的元素符号是mo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7 D.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考点】BB: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C3: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C4:元素的简单分类.【分析】A、根据金属单质的特点考虑:汉字中带有“钅”字旁(除汞和金外).B、元素的汉语拼音不代表元素符号;C、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分析;D、根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稀有气体元素分析.【解答】解:A、鉨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B、镆的汉语拼音是mò,不代表元素符号是mo,故错误;C、的原子序数是117,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错误;D、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稀有气体元素,故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共4小题)6.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助于化学的学习.请用微粒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阿伏加德罗指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完善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2)“醋酸糖甜”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3)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是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氧气中含有一种分子.(4)原子内部含有带电荷的质子和电子,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核内的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正负抵消,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5)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考点】B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分析.(2)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3)根据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分析.(4)根据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分析.(5)根据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分析.【解答】解:(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故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2)“醋酸糖甜”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3)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是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氧气中含有一种分子,故填: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氧气中含有一种分子.(4)原子核内的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正负抵消,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填:原子核内的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正负抵消,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5)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答案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1)①处元素和②处元素形成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该化合物中②处元素的化合价为+3.(2)表示如表中④(填表中序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易得(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Cl﹣.【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1)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确定元素种类,然后结合其常显化合价来书写化学式;(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以及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解答】解:(1)①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②是铝元素,常显+3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故填:Al2O3;+3;(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是17号元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④位置;其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故填:④;得;Cl﹣.8.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1)画出硫离子(S2﹣)的结构示意图;(2)氖原子(Ne)的核内质子数为10,与它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有多种.请你写出其中一种阴离子的符号O2﹣;(3)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由它和氮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3N2.【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1)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总数为18,最外层含有8个电子,据此画出硫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2)根据核外电子排布与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可能是钠离子或镁离子以及铝离子,阴离子可能是氧离子、氟离子等进行解答.(3)原子序数为12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1)硫离子核外存在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质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2)氖原子(Ne)的核内质子数为;核外电子排布与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可能是钠离子或镁离子以及铝离子,阴离子可能是氧离子、氟离子;故填:O2﹣.(3)原子序数为12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由它和氮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3N2,故答案为:(1).(2)O2﹣.(3)失去;Mg3N2,9.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正确的是A A.12:00对应的元素为金属元素B.10:00对应的元素易形成化合物C.9: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F+D.该钟表的整点时间与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数目相等.【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C4:元素的简单分类.【分析】A.根据元素的分类来分析;B.根据对应元素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对应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情况来分析;D.根据决定原子种类的因素来分析.【解答】解:A.12:00对应的元素为镁元素,汉字偏旁是“金”,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B.10:00对应的元素是氖元素,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形成化合物,故错误;C.9:00对应元素是氟元素,氟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离子符号为F﹣,故错误;D.由图示可知,该钟表的整点时间与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相等.故答案为:A;D选项答案为:质子数.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0.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2)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C【考点】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原子的构成以及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解答】解:(1)极少数α粒子散射的原因是受到了一个体积小但质量相对而言较大的粒子的斥力,这说明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并不是均匀分布的;由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且体积很小.(2)由α粒子散射实验可推断,原子是由具有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与C模型最相符.答案:(1)不会;原子核;C.四.推断题(共1小题)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分子.(2)图2是氧、钠、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7.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③氯元素和钠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考点】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1)根据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解答;(2)①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求x的数值.②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进行分析解答.③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解答.【解答】解:(1)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填:原子;分子;(2)①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7=2+8+x,解得x=7;②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③氯元素和钠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故答案是:(1)①原子;②分子;(2)①7;②最外层电子数;③NaCl.五.解答题(共6小题)12.模型使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1)如图1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①X的数值为8.②“11”指的是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Na+(填离子符号).(2)如图2使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是BC(填标号).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考点】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以及离子是书写方法进行解答;(2)根据图示,BC是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率不同,由AB可知,温度相同,分子不同,运动速率不同进行解答.【解答】解:(1)①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X=11﹣2﹣1=8;②“11”指的是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其符号为:Na+;(2)①BC是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率不同,故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是BC;②由AB可知,温度相同,分子不同,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答案为:(1)①8;②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③Na+;(2)①BC;②分子种类;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1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分子.(2)图乙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7;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3)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经“捕捉”可用于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考点】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B7: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C1:元素的概念.【分析】(1)根据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而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以及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进行解答;(3)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原理.【解答】解:(1)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填:原子;分子;(2)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17﹣2﹣8=7.故填:7;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所以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3)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答案:(1)原子;分子;(2)①7;②最外层电子数;③质子数;(3)CO2+3H2CH3OH+H2O14.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如图1是同学们学完“物质构成的奥秘”后的总结,②是构成(填“构成”或“组成”);③④对应的是微观粒子,请用分子、原子或粒子填写:③是原子、④是分子.(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a=10时,该粒子是原子.(3)如图2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原子.①反应后的方框内应再填入一个C粒子(选填序号),才能正确表示此反应的微观示意图.A.B.C.②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考点】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FA: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是由元素组成的等分析解答;(2)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解答;(3)根据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解答.【解答】解:(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若a=2+8=10时,该粒子是原子.(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反应后的方框内应再填入一个C粒子,才能正确表示此反应的微观示意图.②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而生成物由一种,所以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答案:(1)构成;原子;分子;(2)10;(3)①C;②化合.15.探秘反物质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他们跟通常说的电子和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称为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十分可观.(1)已知α粒子是质量数为4,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据此回答:若存在反α粒子,它的质量数为4,电荷为﹣2.(2)根据以上信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做出相应的预测.你认为下列四位同学的预测中,一定正确的是乙,一定错误的是甲,可能正确的是丙、丁.甲:氧原子呈电中性,反氧原子带电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16丙:氧气能供给呼吸,反氧气不能供给呼吸丁:氧气能支持燃烧,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3)假设存在反氧气,请对反氧气能否支持燃烧设计实验验证,其实验操作、预测现象及实验结论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反氧气的容器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表明反氧气能支持燃烧,如果木条熄灭则表明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4)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宣布,在长岛上演的一次微型“大爆炸”创造了一种新型反物质.这种新发现的粒子被称之为“反超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反超氚”这种反物质的发现表明D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B.物质是无法被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考点】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1)根据α粒子是质量数为4,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而“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与相同的电量,但电性相反来解答.(2)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反氧原子的结构应该为:8个反质子,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由于中子不带电,故不存在反中子),核外有8个反电子.原子核带8个单位负电荷核外带8个单位正电荷,故反氧原子也呈电中性.氧原子和反氧原子的质量相等,故其相对原子质量也相等,都为16(3)反氧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支持燃烧及是否供给呼吸)是不能妄下结论的,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4)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解答】解:(1)α粒子是质量数为4,带2个单位正电荷,所以反α粒子,它的质量数为4,电荷为﹣2;故答案为:4,﹣2.(2)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反氧原子的结构应该为:8个反质子,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由于中子不带电,故不存在反中子),核外有8个反电子.原子核带8个单位负电荷核外带8个单位正电荷,故反氧原子也呈电中性;氧原子和反氧原子的质量相等,故其相对原子质量也相等,都为16;而反氧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支持燃烧及是否供给呼吸)是不能妄下结论的,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故可能正确;故答案为:乙;甲;丙、丁;(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反氧气的容器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表明反氧气能支持燃烧,如果木条熄灭则表明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将一只小白鼠置于盛满反氧气的容器中,如果小白鼠在一段时间内能存活,则表明氧气能供给呼吸,反之则表明氧气不能供给呼吸.(4)A说法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一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因此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B说法错误,物质是可以被感知的,“物质是无法被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不可知论;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D符合题意,“反超氚”这种反物质的发现表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故本题选D.故答案为:(1)4,﹣2(2)乙;甲;丙、丁;(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反氧气的容器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表明反氧气能支持燃烧,如果木条熄灭则表明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4)D16.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如图所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①: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 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有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氨水能使酚酞变红.(2)实验②(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B烧杯中的液体变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中的氨水分子运动到B中,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③(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没有必要;理由是实验①已经验证过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考点】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水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通过实验过程及其实验现象可知,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溶解在水中时能生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解答】解:(1)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2)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故填: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3)因为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故填:无必要;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了.17.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1)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发明了“分子车”的科学家,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A.氨气B.氯化钠C.铜(2)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B(填序号)(3)某种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值为8.(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D.A.原子序数:Z>XB.核外电子数:X=YC.Y和Z处于同一族D.X和Y的化学性质相似.。
物质构成的奥秘试题和答案(word)
![物质构成的奥秘试题和答案(word)](https://img.taocdn.com/s3/m/178353ddf01dc281e53af0e2.png)
物质构成的奥秘试题和答案(word)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如图,上瓶充满空气,下瓶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发生反应),抽出玻璃片,瓶口对紧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瓶内气体颜色趋于一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说明不断运动B.当两瓶中气体颜色不再变化时,微粒停止运动C.实验前后,二氧化氮分子的性质和个数都不变D.实验后,二氧化氮分子间的间隙变大【答案】B【解析】【详解】A. 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中的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运动,最后两瓶中的气体颜色趋于一致,故A说法正确;B. 微粒始终在不断运动,故B说法错误;C.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变化前后二氧化氮分子的性质和个数都不变,故C说法正确。
D. 实验后,二氧化氮占的空间变大,二氧化氮分子间的间隙变大,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2.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答案】B【解析】A、根据钙和铕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知,都属于金属元素,正确;B、由上图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单位不是克,错误;C、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正确;D、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正确。
故选B。
【点睛】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例题-全面解析.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例题-全面解析.docx](https://img.taocdn.com/s3/m/8e857664ad51f01dc381f1a4.png)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 +例题 - 全面解析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以下事实,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A.海绵能吸水B.用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答案】 A【解析】【详解】A.海绵能吸水,是因为海绵中有无数细小孔隙,当置于水中时,水会充满这些孔隙,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此选项错误;B. 用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是通过加压减小分子间的间隔,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此选项正确; C.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结果,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此选项正确; D.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是因为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当二者混合时,一部分分子填充了另一种分子之间的间隔,因此总体积会减少,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此选项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反过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会总结分子的特征。
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核内质子数 =12>核外电子数 =10,属于阳离子,故 A 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0,属于原子,故 B 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 =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 C 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 =10,属于阳离子,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C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分子数目减少了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分子,选项错误;组合的构成,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选项正确;B、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C、不同的液体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不同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相互穿插形成的,与分子的数目无关,选项错误;D、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选项错误,故选 B。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经典.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经典.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032ec984b35eefdc9d333a5.png)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经典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如图 1 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图 2 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B.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铝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D.铝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0【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B、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则铝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或由图1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2 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图 2 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铝原子失去 3 个电子形成铝离子,铝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2.2017 年 5 月 9 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 113 号、 115 号、 117 号及 118 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囊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MC .B.核内有115 个质子C.是非金属元素【答案】 BD.相对原子质量为403【解析】【详解】A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Mc ,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5,表示原子序数为1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则核内有115 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故选项说法错误。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4923eb4431b90d6d85c74b.png)
一、选择题1.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D解析:D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说明该稳定铝原子簇Al。
带1个单位负电荷,微粒符号可以表示为-13故选:D。
2.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N-是一种单质5B.1个N-中有5个氮原子核5C.1个N-中共含有35个中子5D.1个N-中共含有34个电子B5解析:BA、N-是一种阴离子,不符合题意;5B、1个N-中有5个氮原子,故有5个氮原子核,符合题意;5C、没有信息能提供氮原子的中子数,故不能确定N-中含有的中子数,不符合题意;5D、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N-是N5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微粒,所以1个N-5中共含有57×5+1=36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H2O B.H2C.O D.2H A解析: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故选A。
4.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酒精挥发B.冰雪融化C.玻璃破碎D.过氧化氢分解D解析:D【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在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发生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必须是化学变化。
A、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在变化中没有改变,不能证明分子可分,故选项错误。
B、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在变化中没有改变,不能证明分子可分,故选项错误。
C、玻璃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在变化中没有改变,不能证明分子可分,故选项错误。
【化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含答案)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8e1163a0453610661ed9f4c7.png)
B、它们分别是四种不同元素的微粒,故B说法错误;
C、①核内有8个质子,原子序数为8是氧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
D、①为阴离子④为阳离子,故D说法错误.
12.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化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8
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x的值为∶38-2-8-8-2=18.故A错误。B.锶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故C错误。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D正确。
点睛:以钠为例:
4.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2
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氧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
【答案】B
【解析】
A、由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电子数可知,8=x+6,x=2,正确;B、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4,故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错误;C、由汉字氧带“气字头”,不带“金字旁”可知,氧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D、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正确。故选B。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bfe24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d.png)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B. 原子核外,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里运动C.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一定为8D. 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2. 某种药品说明书里标有:本品每克含碘150毫克、镁65毫克、锌1.5毫克、锰1毫克。
这里的碘、镁、锌、锰指的是( )A. 原子B. 分子C. 单质D. 元素3. 某元素的阳离子A3+的核外有23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 )A. 2353B. 2630C. 2656D. 23464. 如图为物质、元素及构成微粒间的相互关系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为分子,b为元素,c为离子B. 由图可知,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 原子失去电子可形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可形成阴离子D. 不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质子数一定不相同,电子数也一定不相同5. 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① ③化学性质相似B. ②为阴离子C. ③ ④属于同一种元素D. ③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6.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被称为同位素。
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元素符号为D,常用于特种灯泡、核研究、氘核加速器的轰击粒子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B. 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C. 氘原子是金属元素原子D. 氘原子与氢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7.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 ④结构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B. 某 ③结构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则该原子内中子数为10C. ① ④结构的元素化学性质相同D. ⑤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第ⅥA族8.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最新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100篇及答案.docx
![最新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100篇及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91a5bd57e21af45b207a81e.png)
最新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100 篇及答案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某粒子 X2﹣核外有 18 个电子,核内有16 个中子,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性质稳定C.易得到两个电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32g【答案】 B【解析】某粒子X2核外有 18 个电子,核内有 16 个中子,核内有 16 个质子。
A、属于 16 号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 A 错误; B、该离子核外 8 个电子,性质稳定,故 B 正确; C、该粒子已经得到两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不易再得到两个电子,故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为 16+ 16= 32,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 D 错误。
点睛∶ 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内中子数之和。
最外层8 个电子属于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再获得或失去电子。
2.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化合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非金属)【答案】【解析】B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都属于废旧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金属单质或合金,与有机物氧化物非金属无任何关系,应属于金属或合金.故选 B点评:此题是对废旧金属的考查,属于废旧金属回收的知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有 3 个电子层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C.镁为金属元素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4.31g【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1 、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 3、表示元素名称, 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质子数也为 12,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有 3 个电子层,正确,B、该元素的原子原子序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 12,正确, C、镁带“金”字旁,所以属于金属元素,正确,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而实际质量很小,错误,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4.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 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是一种混合物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答案】 A【解析】【详解】A.根据题意,“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所以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选项正确;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选项错误;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选项错误;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
【化学】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化学】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8925b4376baf1ffc4fadd7.png)
【化学】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一、选择题1.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①②③可知微粒之间有空隙B.由①②可知做粒的运动速率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由①②③可知微粒在不停地运动D.由①③可知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 由①②③可知微粒之间有空隙,选项正确;B. 由①②可知,温度相同,分子不同,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物质本身性质)有关,选项正确;C. 由①②③可知微粒在不停地运动,选项正确;D. 由②③分子种类相同时,温度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可知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①③变量不唯一,不能进行比较,选项错误。
故选D。
2.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化合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非金属【答案】B【解析】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都属于废旧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金属单质或合金,与有机物氧化物非金属无任何关系,应属于金属或合金.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废旧金属的考查,属于废旧金属回收的知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3.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
故选B。
4.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①NaNO2+NH4Cl===NaCl+NH4NO2②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答案】D【解析】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练习经典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富硒大米中的硒元素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
右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x = 18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C.硒属于非金属元素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6个电子【答案】D【解析】A、2+8+x+6=34,x=18,正确;B、由图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正确;C、硒字的偏旁是石字,故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正确;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6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
故选D。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4.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①NaNO2+NH4Cl===NaCl+NH4NO2②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答案】D【解析】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A. NH4NO2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
故A正确。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故B正确。
C. 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三种物质.故C正确. D. 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 -3,,0三种.故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及反应类型。
5.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B.氟元素为金属元素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D.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故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原子序数为9,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故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一定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质量相对于原子核来说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该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该选项说法正确;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质量大,每个质子或中子是每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
7.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答案】B【解析】【详解】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A选项正确;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B 选项错误;C. 铼的元素符号是Re,C选项正确;D.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D选项正确。
故选B。
8.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答案】C【解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A正确;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故B正确;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故D正确。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9.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生成物只有一种,是化合物;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10.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A.B.C.D.【答案】D【解析】A、图中表示一种化合物,属于纯净物,错误;B、图中表示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C、图中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属于纯净物,错误;D、图中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正确。
故选D。
点睛: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2.下来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电解水得到氢气水中有氢分子B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分子在不停运动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D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A、电解水得到氢气,说明水中有氢元素,错误;B、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正确;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因为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A。
1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错误;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错误。
故选C。
14.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A.B.C.D.【答案】D【解析】A、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6=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错误;B、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错误;C、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错误;D、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正确。
故选B。
15.钕玻璃是激光聚变装置的核心元件。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钕的信总判断错误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60C.中子数为60 D.相对原子质量是144.2【答案】C【解析】A、钕字的偏旁是金字旁,故是金属元素,正确;B、由图可知,钕是60号元素,故质子数是60,正确;C、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中子数=144-60=84,故错误;D、由图可知,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4.2,正确;故选C。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A错;B、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B正确;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C错;D、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D错.故选B.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不一定有中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中子不带电,熟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17.动物的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A.分子 B.元素 C.原子 D.单质【答案】B【解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