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沪教版物理教案5篇

八年级沪教版物理教案5篇

八年级沪教版物理教案5篇八年级沪教版物理教案篇1检测一:利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400N的货物匀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 F 是250N,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例1、在图1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对镜面相互对称作图。

用轴对称方法先分别作出A、B、C三点的像A 、B 、C ,再根据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用虚线连结三点即可,如图2所示。

在图中AA 、BB 、CC 都属辅助线,要用虚线表示,而像A 、B 、C 是虚像,也需要用虚线来表示。

例2、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A.逐渐变大,并且逐渐向镜面靠近。

B.逐渐变小,并且逐渐离开镜面。

C.先变大后变小,先靠近镜面再离开镜面。

D.大小不变,但逐渐向镜面靠。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大小相等,并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始终相等。

例3、如图12示,如何作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 点(画图说明)解析:此题涉及了光反射的许多知识点,由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经过像点。

因此可两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点光源的像点S 然后连接S A,S A和平面镜相交于O点,O即为入射点,最后完成光路图。

答案如图13所示。

本题先找到点光源S经平面镜形成的像S ,连接S A交平面镜于O点,再连接SO完成光路,这种解题的思路方法,应用在很多平面镜的解题中。

【跟踪训练】1.某人站在镜子前面,在镜中会看到另一个“他”,则镜中的这个“他”就是这个人在平面镜中的______.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块镜子前2m处,那么他的像距离镜子m,像与人相距m,当他远离镜子0.5m,此时像距为m,像与他相距m,像高为m 3.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翔,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m,像与鸟距离m4.作图题(作出像、或物、或平面镜)(四)归纳总结1、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2、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三、课后提升(一)达标训练1.汽车后视镜是__________,而汽车头灯是利用_______________来反射光的.平面镜可以改变_________,如潜水艇上经常用到的___________镜,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2.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翔,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m,像与鸟距离m3.平行光线射到一张报纸上发生漫反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每条光线的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各条光线的入射角相等而反射角都不相等C、各条光线的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都不相等D、以上说法均正确4.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1所示,则实际时间为()A.3:40B.4:20C.8:20D.9:4055.当笔尖触到平面镜时,发现笔尖和它在镜中的像相距3mm,那么镜子的厚度是()AA、3MMB6mmC1.5mmD0.75mm6.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像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C.像和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的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7.如图5所示,承承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甲图,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乙中的()8.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能1.1 引言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与机械能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对机械能的兴趣。

提问:什么是机械能?为什么物体的机械能会有变化?1.2 动能讲解动能的概念,公式以及影响动能的因素。

举例说明动能的变化情况,如物体速度的变化对动能的影响。

1.3 势能讲解势能的概念,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解释势能的变化情况,如物体高度的变化对重力势能的影响。

1.4 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机械能会守恒,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光现象2.1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传播现象,如日食、镜子等。

2.2 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包括折射定律和全反射。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

2.3 光的干涉和衍射讲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解释干涉条纹和衍射图样的形成原理。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应用。

2.4 光谱和颜色讲解光谱的组成,包括可见光谱和紫外线光谱等。

解释颜色的形成原理,如光的混合和光的分解。

第三章:电与磁3.1 静电现象讲解静电的产生,包括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

解释静电现象的应用,如静电除尘和静电喷涂。

3.2 电流和磁场讲解电流的产生和电流的磁场效应。

解释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3 电磁感应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如发电机。

3.4 电磁波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等。

解释电磁波的应用,如无线通信和微波炉。

第四章:力学4.1 牛顿运动定律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包括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如物体的运动和受力分析。

4.2 动量和能量讲解动量和能量的概念,包括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动量和能量的应用,如碰撞和抛体运动。

4.3 刚体和流体讲解刚体和流体的性质,包括刚体的转动和流体的流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篇1一、基本情况:从以往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秀人数少,中等生生面广。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

三、工作措施: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

四、教学内容:1、复习八年级物理和九年级物理。

2、做好专项复习和综合训练。

五、复习的重点和难点: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

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

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

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

2、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

尤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六、复习方法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

七、复习安排(一)第一轮复习(2月下旬至4月中旬)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

(2)基本方法关。

(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标准教案全册1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标准教案全册1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标准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主要围绕第一章《力学》展开,详细内容包括:第1节《力概念》、第2节《重力》、第3节《摩擦力》和第4节《力合成与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概念,掌握力三要素。

2. 使学生解重力概念,学会计算物体所受重力。

3. 帮助学生解摩擦力产生原因及影响摩擦力因素。

4. 让学生掌握力合成与分解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2. 教学重点:力概念、重力和摩擦力影响因素、力合成与分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斜面、小车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力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力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力作用效果,引导他们思考力概念。

3. 讲解力概念:介绍力定义、单位、三要素等。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哪些现象与重力有关。

5. 讲解重力:介绍重力概念、计算方法等。

6.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并通过例题加深理解。

7. 力合成与分解:通过讲解与演示,让学生掌握力合成与分解方法。

8.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力合成与分解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概念:定义、单位、三要素。

2. 重力:概念、计算方法。

3. 摩擦力:产生原因、影响因素。

4. 力合成与分解:原理、方法、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概念及三要素。

(2)计算一个物体所受重力。

(3)分析摩擦力影响因素,举例说明。

(4)力合成与分解应用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概念、重力、摩擦力和力合成与分解掌握程度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对力合成与分解应用题存在困难,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力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根据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九年级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积极主动地探究物理现象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和作用1.2 运动和静止1.3 牛顿运动定律2. 第二章机械能2.1 动能和势能2.2 机械能守恒定律2.3 能量转化和守恒3. 第三章声音和光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2 光的现象和性质3.3 眼睛和视觉4. 第四章温度和热量4.1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4.2 热量和热传递4.3 保温、隔热和热机5. 第五章电与磁5.1 电荷和静电现象5.2 电流和电路5.3 磁场和电磁感应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演示、讨论等方法,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

3.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 创设情境,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讨论等环节的表现。

3.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和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物理素养。

六、第四章温度和热量(续)4.4 热量的测量4.4.1 热量计的概念和原理4.4.2 热量计的使用和维护4.5 热力学定律4.5.1 热力学第一定律4.5.2 热力学第二定律七、第五章电与磁(续)5.4 磁场的性质和测量5.4.1 磁场的概念和表示5.4.2 磁感应强度的测量5.5 电磁感应5.5.1 电磁感应现象5.5.2 发电机和变压器八、第六章现代通信技术6.1 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6.1.1 信号的传输和接收6.1.2 调制和解调6.2 无线通信技术6.2.1 无线电波的传播6.2.2 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九、第七章能源与环保7.1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7.1.1 化石能源7.1.2 renewable energy 7.2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7.2.1 能源需求的预测与规划7.2.2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7.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3.1 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7.3.2 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十、第八章物理学实验8.1 实验基本技能8.1.1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维护8.1.2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8.2 经典物理实验8.2.1 重力实验8.2.2 摩擦力实验8.3 现代物理实验8.3.1 光的折射实验8.3.2 电磁感应实验8.4.1 实验报告的结构和要求8.4.2 实验报告的示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力的概念和作用补充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大小用牛顿(N)表示。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一、教案内容:第1课时单位与测量【学习目标】1. 理解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能进行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与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难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长度、质量、时间的感觉。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讲解:讲解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4. 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与计算。

二、教案内容:第2课时运动与静止【学习目标】1. 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2. 掌握相对位置变化的判断方法。

3. 能运用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难点:相对位置变化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相对位置变化的判断方法。

3. 讲解:讲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及其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第3课时力与运动【学习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

2.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3. 能运用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力的例子。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案内容:第4课时重力与摩擦力【学习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

2. 掌握摩擦力的概念。

3. 能运用重力与摩擦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

难点: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重力和摩擦力的例子。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3. 讲解:讲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讲解惯性的概念,分析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1.3 力的合成和分解学习目标: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学习如何计算合成和分解后的力。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能量的定义和种类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定义和不同种类的能量。

教学内容:讲解能量的概念,介绍机械能、热能、电能等不同种类的能量。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和讨论,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和不同种类的能量。

2.2 功的计算学习目标: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习如何计算力对物体的功。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功的计算方法。

2.3 能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分析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情况。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能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压力和浮力3.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学习目标: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压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学习如何计算物体受到的压力。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压力的计算方法。

3.2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学习目标:掌握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学习如何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浮力的计算方法。

3.3 气压和气压计学习目标:了解气压的概念和气压计的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气压的定义和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的概念,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观察物体运动的实验,讨论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解释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讨论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进行力的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3 摩擦力学习目标: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学习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解释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摩擦力实验,测量物体的摩擦力,练习摩擦力的计算。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能量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概念,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内容:介绍能量的概念,解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能量转化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能量守恒的原理。

2.2 功的概念学习目标:学习功的计算方法,理解功与力和位移的关系。

教学内容:解释功的概念,介绍功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功的实验,测量力、位移和功的关系,练习功的计算。

2.3 机械能学习目标: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学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能的概念,解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机械能转化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第三章:声现象3.1 声音的产生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学习声音的传播和接收。

教学内容:解释声音的产生原理,介绍声音的传播和接收,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观察声源的振动,讨论声音的传播和接收过程。

3.2 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学习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特性,解释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和记录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案依据沪教版初中物理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以教授基础的物理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任务。

具体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基础物理知识的教学,以及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教学对象本教案的教学对象为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

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力的作用、能量转换、光的传播、电磁现象等。

(2)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仪器和实验设备,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并能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3)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4)通过物理学习,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式、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3)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物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力量,形成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共同进步,互相帮助。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与科技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新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共54页)

全新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共54页)

全新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共54页)目录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过程与方法1、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2、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2、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难点:声现象的分析、解释三、教学过程: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青蛙呱呱的叫声,夜晚吵闹的狗叫,工地上轰鸣的机器声,轰隆的雷声(让学生例举几个声音的例子)……我们对这些声音习以为常,但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

1、声音的产生老师:这是一把尺子,放在那静止不动,它会不会发出声音?学生:不会老师:那怎样让尺子发出声音呢?现在拨动尺子,发现尺子发出声音;我们继续探究,绷紧的皮筋静止不动会发出声音吗?学生:不会老师:那怎样让皮筋发出声音呢?学生:拨动皮筋老师:对了,拨动皮筋就发现皮筋能产生声音,像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还要很多,比如拨动琴弦,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摸着喉咙,发现说话时喉咙是不是在振动?你还能举出其它这样的例子吗?学生:敲击打鼓,鼓面振动发出声音;吹笛时,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师生结论(出示幻灯)2、声波的传播老师:好,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那发声体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继续探究。

(利用PPT和绳子向学生展示)老师:声波传播需要哪些条件?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这是因为真空中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疏密状的声波。

师生结论(出示幻灯)老师:声音不只能在空气中传播,在液体和固体中也能传播(例举生活中的现象),而且在不同的介质中,声波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出示幻灯),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温度低声速就小。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篇一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

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

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

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

沪教版初三物理教案模板

沪教版初三物理教案模板

沪教版初三物理教案模板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总体课程目标的反思,总体课程内容的反思,总体课程组织的反思,科目目标的反思,科目内容的反思,科目组织的反思,单元目标的反思,课程中具体学习活动的反思等。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沪教版初三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沪教版初三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2.掌握抛体运动的位置与速度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2.通过例题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与实验总结规律的热情,从而能更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实践,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一节我们已经通过实验探究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对平抛运动的特点有了感性认识.这一节我们将从理论上对抛体运动的规律作进一步分析,学习和体会在水平面上应用牛顿定律的方法,并通过应用此方法去分析没有感性认识的抛体运动的规律.[新课教学]一、抛体的位置我们以平抛运动为例来研究抛体运动所共同具有的性质.首先我们来研究初速度为。

的平抛运动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手把小球水平抛出,小球从离开手的瞬间(此时速度为v,方向水平)开始,做平抛运动.我们以小球离开手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水平抛出的方向为x轴的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的方向,建立坐标系,并从这一瞬间开始计时.师:在抛出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力情况如何生:小球只受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水平方向不受力.师:那么,小球在水平方向有加速度吗它将怎样运动生:小球在水平方向没有加速度,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将保持v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师:我们用函数表示小球的水平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如何表示生:x=vt师:在竖直方向小球有加速度吗若有,是多大它做什么运动它在竖直方向有初速度吗生:在竖直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加速度g.做自由落体运动,而在竖直方向上的初速度为0.师:那根据运动学规律,请大家说出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生:y=1/2gt2师:小球的位置能否用它的坐标(x,y)描述能否确定小球在任意时刻t的位置生:可以.师:那么,小球的运动就可以看成是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运动的合成.t时间内小球合位移是多大生:师:若设s与+x方向(即速度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6.4—1,则其正切值如何求生:[例1]一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海隔l s释放一个铁球,先后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从地面上观察4个小球( )A.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捧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B.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C.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D.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的正下方,捧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现代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篇1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不断的反思,不能只做“教书先生”,照本宣科,而是应该不断反思自身不足,不断寻找最好的最适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式。

衡量一个老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不是他的教案写得有多好,而是这位老师是否懂得自我反思,是否善于把握课堂。

物理可以说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有一系列理论基础,对于初中物理而言,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一味地“教授”,难免会让学生们有一些乏味,学习效果自然就不好。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仅供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借鉴、参考。

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创新教学新模式;二是物理教师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手段,勇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一、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创新教学新模式初中物理学习效果和兴趣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务必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将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充分备课,然后讲述给学生。

一味的讲授不是学习物理的最佳方法,要学会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放下戒备,大胆发言,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想法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尤其是对于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更要为其创造机会。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师教案5篇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师教案5篇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师教案5篇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1一 .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采用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二.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 探究方法由猜想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那么如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两个课题:(1)前面学过的哪些实验课题与该实验课题类似?举例说明.(2)你所列举的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什么?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的思想,那么,设计实验电路的时候应考虑:(!)怎样测定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 和定值电阻中的电流呢?(2)怎样保持导体的电阻R不变呢?(3)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呢?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以确定出实验的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出课本上的电路图。

利用串联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U,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I。

3.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此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压不变"的思想.那么实验探究时应考虑:(1)怎样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2)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呢?三。

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按电流图连接实物图,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录所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一中: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更换电阻值,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的电压不变,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四. 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把上述两个探究课题所得出的结论综合到一起:一段电路中的电流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的欧姆定律.用公式表达为:I=U/R注意:欧姆定律中的电流(I),电压(U),电阻(R)应该指的是同一段导体在同一时刻的值。

(完整)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完整)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篇一: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沪科版)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课标要求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

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

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

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

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

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

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章的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篇一学问目标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

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精确值和估量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分误差和错误。

力量目标1、培育观看力量:对图形和图像观看,了解通过视觉推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看刻度尺,熟悉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育思维力量: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养成仔细、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屡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看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熟悉到人的感觉并非牢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展实际测量的重要性。

列举了学生熟识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忙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意观看的环节。

对于“长度的单位”供应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

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分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关于测量局部,由于学生缺乏定量讨论自然现象的阅历,对测量的重要性熟悉缺乏,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熟悉到利用感觉器官做推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牢靠的,需要进展测量”的结论。

教师可以在此根底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准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详细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现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留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看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

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

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

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老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场景发现物理问题,自觉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问题解决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妙之处,从而拉近初中物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讨论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培育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沟通与合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正确的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三、教具准备: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说明这节课的内容:(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2)讨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二)、进行新课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分两部分进行。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

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实验结束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

表2:讨论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测量数据IaIbIc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5篇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篇1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

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N/Kg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篇2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量,能掌握各种量的测量方法。

2.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法则和规律,能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简单物理问题。

3.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思维模式和方法,培养物理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量2.各种量的测量方法3.物理学的基本法则和规律4.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简单物理问题5.物理学的基本思维模式和方法三、教学重点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量2、各种量的测量方法3、物理学的基本法则和规律四、教学难点1、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简单物理问题2、物理学的基本思维模式和方法五、教学方法1、授课法2、示范法3、探究法4、实验法六、教学准备1、物理学的基本教材2、相关教学辅助材料3、实验仪器和设备4、习题等相关考试材料七、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物理学的概念和意义。

2、讲授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量。

3、讲授各种量的测量方法。

4、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法则和规律。

5、讲授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简单物理问题。

6、讲授物理学的基本思维模式和方法。

7、组织实验,体验物理学知识。

八、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中相关习题。

2、独立探究相关物理学知识并写出相关心得体会。

九、教学评价1、参与度: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问题。

2、学习情况: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物理学概念和知识。

3、实验结果:学生能否完成实验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十、教学总结本堂课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量,各种量的测量方法,物理学的基本法则和规律以及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简单物理问题。

除此之外,还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思维模式和方法,并通过实验来体验物理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教案沪科版

初中物理教案沪科版

初中物理教案沪科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影子、日食、月食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如光具座、蜡烛、凸透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教学难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影子、日食、月食等,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学生分享对光传播的了解和疑问。

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15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光具座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并记录实验结果。

三、讲解光的传播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练习题,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光的传播特点(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光的传播特点。

2.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让学生判断是否符合光的传播特点。

二、探究光的传播应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

2.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其他光现象的成因,如影子、小孔成像等。

三、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四、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出示作业,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光的传播特点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 20 2、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得到了力和运动的一些关系。其实除了伽利略,还有其他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到了牛顿,他把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形成了今天的定律。组织学生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活动】认识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所有物体都适合,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但是一个理想化条件,实际上不存在。故是一个理想定律,是由实验加科学推理得到的。 (3)“总”说明没有例外,总是这样。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则仍静止;原来运动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由来及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对此有很大的应用,下面我们解决几个问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并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出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1】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 20 热学的研究、蒸气机的发明:――人类进入蒸气时代,机械工业进一步完善 (3)体现电气时代的各种设备和情景,如电动机、发电机、电力机车、城市夜景等 电磁学的研究:电动机、发电机的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4)电子计算机、互联、空间探测技术以及我国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录像资料等。 电磁学、电子――电子计算机 2.举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有关物理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实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物理学是有用的。 (三)物理学的召唤 介绍几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同时结合这些科 学家的研究方法,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 归纳和数学分析、理性思维以及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等,从而 使学生领悟怎样学好物理学。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 1.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物 质 的一门科学。 2.请通过互联查找有关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列举我国航天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 20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 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 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 20 技术的重大成果。 3.简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的贡献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点滴 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3 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 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4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教学难点: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范要求。 没有刻度的直尺、常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自制的橡皮尺等。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你在哪些地方见到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指出: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研究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常常需要进行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 20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教学点滴 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 结构的科学。 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 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认识研究问题运用科学方法。 多媒体设备、激光光学光学仪器、感应起电机等 一、新课引入: 先让学生朗读章首诗,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 播放有关海上日出和闪电的音像片段,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 演示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 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 “世界物理年”:投影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 20 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一)测量长度 1.测量的标准问题 讨论:要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认为最关键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刻度尺。 展示没有刻度的直尺,引导学生体会,刻度尺测长度实质上是靠上面 的刻度,也就是说,刻度尺上的刻度就是测量的标准。 2.单位:比较依据的标准量。 3.长度单位 (1)活动: 让学生“以手代尺”,量度讲桌的长度有几“拃”。 问题:由于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造成测量结果不一样。 (2)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和统一 篇二: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第六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1) 教学目标 (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 20 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 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 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 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物 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一百年 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 近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起 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为纪念这一奇迹年 100周年,全球物理学 界一致呼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 世界物理年徽标构图像一个光锥。红底代表过去。在物理学中,光谱 的含义。蓝顶表示未来,天空是蓝色的;“蓝移”是面向我们方向运动物体 的光谱特征。黄和绿表示连结过去到未来,体现出在过去的基础上建立 未来的信心。其中,绿色又代表“绿灯可走”,即进步;黄色代表和平、 合作。 徽标主要表达的意义是: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 光明的未来。 (二)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运用多媒体,结合物理学发展史谈物理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系: (1)有关简单机械的应用 简单机械的发明与使用:――人类从手工劳动到机械操作 (2)代表蒸汽时代的蒸汽机车、轮船的图片、录像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 20 【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要求阅读并实验,找出共性。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与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板演、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将会如何呢? 制订验过程由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可参考课本)。 分析与论证:根据表中的内容得出结论 : 。 假设与推理:如果平面足够光滑(没有摩擦力)小车的运动又会怎么样 呢? 。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 20 (3)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 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的实质;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中心,用分析与论证及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毛巾、滑块、刻度尺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提问:(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有哪些? (2)摩擦力的定义理解。 【学生活动1】回答师的问题并了解感知力和运动在生活中关系。 【教师活动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引入新课: (1)让两同学分别推桌子。用力推,桌动;停止用力,桌不动。 (2)让两学生分别滚球。施力则运动,离开手后球最终停止。 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与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 20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 年 级 物 理 全 册 教 案 (沪科版)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 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