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措施

合集下载

催化裂化装置稳定汽油降烯烃分析

催化裂化装置稳定汽油降烯烃分析

催化裂化装置稳定汽油降烯烃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生产现状的描述分析,从对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单元的提升管改造,采用先进的工艺、选用合适的降烯烃催化剂着手改善,实现了降低催化汽油中烯烃含量的方向。

关键词:催化汽油;降烯烃;措施1、前言在我国,催化汽油是汽车用汽油的主要组分,约占八成;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催化汽油约占汽车用汽油的三分之一,所以催化汽油的质量对我国汽油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降低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对我国石油炼化事业有着至关重大的意义。

由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原料油中链烷烃含量高的高低、催化剂活性的高低、反应温度的高低、剂油比的大小、反应时间的长短等众多因素,通过分析以上因素,达到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效果。

2、现状描述在提升管的上部装设有终止剂喷嘴,降低提升管上部的温度,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在沉降器内提升管出口处安装了旋风分离器,将反应油气快速从提升管引出。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汽油辛烷值,单无法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现有产品已不再适合当前市场需求,现有设备已无法达到国标汽油的要求。

3、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措施3.1引进MIP工艺,改造反应提升管2010年4月,永坪炼油厂对催化一车间50万吨/年催化装置提升管进行了更换,更换为MIP技术的提升管,MIP提升管是由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串联组合起来的,第一反应区管径较小,原料与高温催化剂在第一反应区内高流速通过,反应时间很短;经短暂的停留时间(约1-2秒)后进入管径较大的第二反应区下部,经过大孔分布板降速后,与注入二反的冷粗汽油接触降温,经过相对时间较长和相对温度较低的反应,油气中的烯烃转变成烷烃和芳香烃。

达到成品油中烯烃含量小的结果。

(如图1)图1 改造前、后提升管示意图2010年4月改造后的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5月至11月装置催化汽油在保持产品质量合格的情况下烯烃含量由原来的48.2v%降到29.14v%,达到了国家标准。

但是在装置生产中发现,催化剂活性较高,产生的干气量较大,根据MIP装置的工况、原料油性质、产品分布和产品性质的要求,现使用的催化剂活性较高,不适合MIP装置使用,因此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是当前的思考方向。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措施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措施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措施李林;王树利【摘要】为实现国Ⅵ汽油质量升级,分析了国ⅥA标准汽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为催化汽油烯烃含量高,影响国ⅥA标准汽油的调和.通过优化重催装置操作条件、应用新型降烯烃催化剂、优化汽油加氢装置操作条件、优化汽油醚化装置剩余碳五加工等技术措施,两套重催装置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35%降至30%左右,汽油加氢装置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24.7%降至18.9%,汽油的半成品罐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由25.7%降低至21.5%,满足了国ⅥA标准汽油的调和需要,实现了国Ⅵ汽油的质量升级.【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化工》【年(卷),期】2019(048)004【总页数】5页(P34-37,42)【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烯烃;操作优化;降烯烃催化剂;国ⅥA标准;质量升级【作者】李林;王树利【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正文语种】中文2019年1月1日起,我国车用汽油开始执行国ⅥA标准,相对于国Ⅴ标准,烯烃体积分数由24%降至18%,芳烃体积分数由40%降至35%,苯体积分数由1%降至0.8%,较国Ⅴ标准控制更加严格[1]。

为实现国ⅥA标准汽油的生产,兰州石化公司对各汽油调和组分性质和比例进行了测算,得出汽油烯烃含量成为制约国ⅥA 标准汽油调和的关键问题,该公司汽油调和组分中催化汽油占汽油总量的70%左右,直接影响着国ⅥA标准汽油的调和,要实现国ⅥA标准汽油的生产,必须降低催化汽油中烯烃含量。

因此,在现有加工流程的基础上,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降低催化汽油中烯烃含量,满足国ⅥA标准汽油调和的需要。

1 国Ⅴ标准时代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状况公司现有两套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其加工能力分别为300×104 t/a、120×104t/a,催化汽油加工流程为两套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生产的催化汽油进180×104 t/a汽油加氢装置进行加氢脱硫,装置生产的轻汽油进50×104 t/a汽油醚化装置加工,加氢脱硫重汽油部分进80×104 t/a汽油烃重组装置加工,部分至罐区,其加工流程如图1所示。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技术措施探索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技术措施探索

加工工艺石 油 炼 制 与 化 工PETROLEUMPROCESSINGANDPETROCHEMICALS2020年8月 第51卷第8期 收稿日期:2020 03 12;修改稿收到日期:2020 04 14。

作者简介:曹孙辉,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炼油、化工企业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

通讯联系人:谢海峰,E mail:xiehf2@cnooc.com.cn。

QR!"#"S'T,UVCDWXYZ曹孙辉,王 慧,谢海峰(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广东惠州516086)摘 要:为满足国Ⅵ(A)标准车用汽油生产,某公司4.8Mt?a催化裂化装置(MIP工艺)通过优化工艺条件以降低稳定汽油烯烃含量。

结果表明:在第一反应区出口温度提高4℃时,稳定汽油烯烃体积分数下降2.4百分点;在平衡剂微反活性提高2.8个单位时,稳定汽油烯烃体积分数降低4.6百分点;在粗汽油回炼量为15th时,稳定汽油烯烃体积分数降低1.3百分点;在稳定汽油终馏点提高4℃时,稳定汽油烯烃体积分数降低0.3百分点。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技术措施的方向主要是增强氢转移反应和小分子汽油烯烃选择性裂化反应,都属于二次反应,由此会导致焦炭产率增加。

大型炼油企业应综合考虑汽油调合池组分,以综合效益为目标选择合适的催化裂化稳定汽油烯烃含量。

关键词:稳定汽油 烯烃 氢转移 催化裂化为控制汽油污染物排放,我国加快了车用汽油质量升级的步伐,车用汽油向低硫、低烯烃和低芳烃含量方向发展。

2019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实施国Ⅵ(A)车用汽油标准,并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执行国Ⅵ(B)车用汽油标准。

国Ⅵ标准对汽油烯烃、芳烃和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Ⅵ(A)和国Ⅵ(B)车用汽油标准中汽油烯烃体积分数上限分别为18%和15%,芳烃和苯体积分数上限均为35%和0.8%[1 2]。

催化裂化汽油作为炼油厂汽油池中重要的调合组分,必须为达到指标要求而进行相应调整。

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用什么方法能除去烯烃?

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用什么方法能除去烯烃?

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用什么方法能除去烯烃?
裂化汽油中的烯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除去:
1.氢气处理(Hydrogenation):烯烃可以通过和氢气反应进
行加氢反应,将烯烃转化为相应的饱和烃。

这个过程通常
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如铂、钯或镍等金属催化剂。


氢反应可以降低烯烃的含量,同时提高燃料的抗爆燃性能。

2.氧化处理(Oxidation):烯烃可以通过与氧气反应进行氧
化反应,将烯烃转化为相应的醇、醛或酸。

氧化剂如酸性
过氧化氢(H2O2)、高锰酸钾(KMnO4)、过氧化氢
(H2O2)等可以用来促进烯烃的氧化转化。

3.催化裂化再处理(Catalytic cracking reprocessing):裂化汽
油中的烯烃可以重新经过催化裂化反应,将烯烃转化为其
他所需的烃类。

在裂化再处理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催化剂、反应条件和温度,可以选择性地转化烯烃。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烯烃类型、反应条件和产品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技术进展

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技术进展

me n t s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l e a n g a s o l i n e .B a s e d o n t h e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l f u i d c a t a l y t i c c r a c k i n g( F C C)p r o c e s s ,
t e c hn o l o g y o f i mp r o v i n g t h e o p e r a t i ng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r a w ma t e r i a l c o n di t i o ns ,c h a n g i n g t h e FCC p r o c e s s ,i mp r o v i n g F CC c a t ly a s t 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t o r e d uc e t he o l e in f c o n t e n t o f FCC g a s o l i n e .
Ke y wo r d s :F C C;o l e f n r e d u c t i o n;t e c h n i c a l p r o g r e s s e s
我 国汽 油 组 成 的 7 0 % 以 上来 自催 化 裂 化 汽 油 , 而 重 整 汽 油
仅 占5 % 左右 ,因此 ,我 国车用汽 油 中烯 烃含 量较高 ,芳烃
介绍 了改进工艺操作 条件 和原料条件 、改变 F C C工艺过程 ,改进 F C C催化剂等三方面技术降低汽油烯烃含量。
关键 词 :催化裂化;降烯烃;技术进展

轻汽油醚化重汽油加氢对改善汽油品质的应用

轻汽油醚化重汽油加氢对改善汽油品质的应用

轻汽油醚化重汽油加氢对改善汽油品质的应用摘要:随着原油结构的调整和石油品质要求的提高,降低汽油中的含硫量是生产清洁燃料,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措施。

宁夏石化公司采用重汽油加氢+轻汽油醚化的加工路线,重汽油经加氢脱硫处理降低其硫含量,轻汽油经过醚化处理提高汽油的辛烷值,经过处理的重汽油和轻汽油混合得到汽油产品,满足调合生产国Ⅳ标准汽油的组份油。

关键词:硫含量烯烃含量轻汽油重汽油汽油加氢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国家对汽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2011年5月12日《车用汽油》国家标准(GB17930-2011)即国Ⅳ汽油标准正式发布。

国Ⅳ车用汽油标准硫含量由150mg/kg 降低到50mg/kg,烯烃体积分数由不大于30%降低到不大于28%。

宁夏石化公司500万吨/年炼油生产装置汽油组分主要以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生产的催化汽油、连续重整装置生产的重整汽油、MTBE装置生产的MTEB构成,如下表所示: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与催化汽油相比,其它汽油调和组分的种类和数量少,重整汽油、MTBE 仅占汽油总量的34.87m%。

全厂汽油烯烃含量为26.99 V %,满足GB17930-2011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车用汽油(Ⅳ)(即国Ⅳ)标准小于28V%的要求。

但是高于DB11/238-2007 车用汽油京Ⅳ标准和欧Ⅳ标准小于25V%的要求;全厂汽油硫含量为143.28ppm,高于国Ⅳ标准要求的小于50ppm。

因此要实现公司汽油质量升级,全部汽油达到国Ⅳ标准,必须降低催化汽油的硫含量。

催化汽油加氢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催化汽油脱硫技术,国内外的应用非常广泛,新建汽油加氢装置,降低催化汽油中的硫含量。

另外宁夏石化公司全部汽油调和组分的RON 辛烷值仅为93.29,而催化汽油经加氢脱硫后辛烷值还会进一步降低,将难以生产97 号汽油,而且93 号汽油辛烷值也难以保证。

因此须采取一定的恢复或提高催化汽油辛烷值的措施,保证在硫含量降低的同时,辛烷值不受损失或有所提高。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是石油化工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挑战。

高含硫和高烯烃的汽油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途径来降低其含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术途径,包括催化剂改性、氢气处理和分子筛吸附等方法,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催化剂改性催化剂在催化裂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改良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汽油中的硫和烯烃含量。

常用的改良方法包括增强活性组分的含量、提高催化剂的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改善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等。

通过这些改良措施,可以提高催化剂对硫化物和烯烃的吸附和转化能力,从而降低汽油中的硫和烯烃含量。

二、氢气处理氢气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降低汽油硫含量的方法。

在氢气氛围下,硫化物可以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硫化氢,从而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

此外,氢气还可以与烯烃发生加氢反应,将其转化为饱和烃,从而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

氢气处理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压力和氢气流量等参数来实现对硫和烯烃的选择性加氢,从而达到降低其含量的目的。

三、分子筛吸附分子筛是一种具有特定孔径和吸附性能的固体材料,可以用于汽油中硫和烯烃的吸附和分离。

分子筛吸附技术基于硫化物和烯烃与分子筛表面的相互作用,通过选择性吸附和解吸来实现对硫和烯烃的去除。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节分子筛的孔径和化学组成等因素来实现对不同大小和性质的硫化物和烯烃的选择性吸附,从而降低其在汽油中的含量。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主要包括催化剂改性、氢气处理和分子筛吸附等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汽油中硫和烯烃的含量,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然而,不同的技术途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应用。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催化剂材料和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汽油的质量和环境友好性。

采用ILs催化剂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

采用ILs催化剂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

采用ILs催化剂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高枝荣;廖克俭;戴跃玲;刘道胜【期刊名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024)004【摘要】讨论了汽油安定性的影响因素和降低汽油中烯烃的含量的途径,提出了用ILs降低FCC汽油中烯烃和碱性氮含量的新途径并进行了汽油脱氮、精制、ILs降烯烃的连续小试试验.结果表明,FCC汽油经脱氮、精制后,几乎不舍碱性氮,硫含量也有明显降低,催化剂寿命延长;FCC汽油经负载ILs催化剂装柱降烯烃之后,其烯烃含量降低幅度较大、辛烷值稍有提高;同时,采用加入缓冲剂的方法以提高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延长离子液体的寿命.作为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新型催化剂,离子液体可以取代许多烷基化催化剂来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并在试验中显现出反应条件温和、时间短、操作简单、易分离的优势.【总页数】4页(P28-31)【作者】高枝荣;廖克俭;戴跃玲;刘道胜【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1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32+2【相关文献】1.降低汽油烯烃含量FCC催化剂技术进展 [J], 刘从华;谷育生;高雄厚;李云东2.相转移催化剂催化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的研究 [J], 张予辉;叶天旭;孙颖3.应用"RICC-Ⅱ+GOR-Ⅱ"催化剂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 [J], 朱光兰;赵晓辉;张黎鹏4.Co-Mo-P/USY催化剂的制备对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的研究 [J], 杨华;付雪;曹祖宾5.应用RICC-Ⅱ+GOR-Ⅱ催化剂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 [J], 朱光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油烯烃含量过高的原因

汽油烯烃含量过高的原因

汽油烯烃含量过高的原因一、前言汽油烯烃含量过高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对于汽车的使用和环境保护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汽油烯烃含量过高的原因,包括生产工艺、原料质量、储运条件等方面。

二、生产工艺1. 裂化反应裂化反应是制备汽油的主要工艺之一,但裂化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烯烃。

在不同的裂解条件下,生成的烯烃含量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高温下进行催化裂解,生成的烯烃含量较高;而在低温下进行非催化裂解,则生成的饱和度较高。

2.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另一种制备汽油的方法,但同样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烯烃。

例如,在Fischer-Tropsch合成中,产物中约有20%左右为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3. 加氢反应加氢反应是降低汽油中不饱和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但如果加氢条件不当或催化剂选择不当,则可能导致加氢后仍然存在大量烯烃。

三、原料质量1. 原油种类不同种类的原油中,烯烃含量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蜡质原油中的饱和度较高,而轻质原油中的饱和度较低。

因此,在生产汽油时选择不同的原油种类也会影响汽油中的烯烃含量。

2. 原料处理在生产汽油前,需要对原料进行处理,包括脱硫、脱氮、脱盐等步骤。

如果这些步骤操作不当,则可能导致一些含有双键结构的化合物没有被完全去除,从而导致汽油中烯烃含量过高。

四、储运条件1. 储存温度汽油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聚合反应,从而生成更多的烯烃。

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储存时,聚合反应速度更快。

因此,在储存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

2. 储存时间长时间储存也会导致汽油中烯烃含量增加。

这是因为在长时间内,汽油会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反应,从而产生更多的烯烃。

因此,在储存过程中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五、结论汽油烯烃含量过高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生产工艺、原料质量、储运条件等方面。

为了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可以采取加氢反应、选择适当的原油种类、控制储存温度和缩短储存时间等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还有助于环境保护。

几种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措施的比较

几种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措施的比较

4. 40
4 1 3. 3 9 8. 3 9 8. 4 5 0. 3 6 5. 3 2 9. 4 4 4

n人



D


』了

0
8 2 月 1口
8月 2 3日 8月 2 8日
4. 83
4 . 50 3 . 90
91

9 7 0.
S t- H 烯烃 meR 降 催化剂. 催化剂的特点是 cG 这种
沸石含量高, 稀土含量高.高稀土含量可增加氢 转移反应以饱和烯烃, 另外通过加人适量的择型
表t o 表 I C 汽油性质变化趋势 F C
时间
6月 2 口 4
始烃, %
5 6 3. 将 6 4 0 5 招 8 4 7 7. 4 4 7. 4 4 0 4 . 17
芳烃, 饱和烃, % 侃
巧 6 1 4 7 1 8 7. 1 0 6. 1 4 5. 1. 59 1. 64 1. 53 1. 55 巧 l 1 8 5. 1 0 6. 1 0 6. 1. 61 巧 8 1 6 6. 3 8 0. 3 0 4. 3 . 72 3 3 5, 3 0 7.
烧焦 损失 1.1 1. .1 1.7 00 5 1 4 06 1 13 15 0 1 0 1 9 .8 14 . . 4 . 3
I 目 i i
由 1 汽油烯烃含量下降, 表 看出, 芳烃含量略
表 4 原料性质及主要工艺条件对 比
6 2H 月 8
7月 2H
91 91

7月 1 0口 7月 1 4日



91
4
7 1 月 9日
7月 2 H 4
3. 66

降低汽油中的烯烃的方法

降低汽油中的烯烃的方法

降低汽油中的烯烃的方法
以下是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的一些方法:
1. 催化重整:使用反应催化剂将烯烃转化为烷烃。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在高温下将烯烃与氢气反应来实现。

2. 烷烃化反应:将烯烃与饱和烃反应,使其转化为烷烃。

这种方法通常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

3. 选择性氧化反应:使用氧化剂将烯烃转化为醇或酮等具有较低挥发性的化合物。

4. 加氢处理:将烯烃与氢气反应,将其转化为烷烃。

5. 存储和输送时的处理:通过使用适当的添加剂,如抗氧化剂、抗过度氧化剂等来减少烯烃的聚合和氧化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需要专业化的炼油工艺和设备,只有炼油厂可以进行这些操作。

作为个人消费者,我们可以选择购买经过精细处理的汽油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提倡节约能源、减少汽车行驶里程等方式也有助于减少对烯烃的需求和排放。

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技术

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技术
6
1
3、FCC汽油中的烯烃含量高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的组成分析
汽油组成,v%
大庆VGO+VR
胜利VGO+VR
饱和烃
31.1
33.6
烯烃
52.5
46.2
芳香烃
16.4
20.2
FCC 汽油的烯烃含量在45-55 v%之间
7
4、FCC汽油在商品汽油中的比例高
我国商品汽油的组分来源
其它 烷基化 9.8% 0.5%
n-烯烃
n-烷烃
3CN H2N+2 + CM H2M-6 i-烷烃 芳烃
cc

cc
cc
c
c
焦炭前身物
c
稠 环
, ... 化 合 c物
12
2
汽油中烯烃烃
氢转移
异构烷烃
芳构化
芳烃
烯 烃
环化
环烷烃
氢转移
正构烷烃
裂化
小分子烯烃
汽油的辛烷值 汽油的收率
环化、氢转移、缩合
采用由串联提升管反应器 构成的新型反应系统
第一反应区以裂化反应为 主,生成富含烯烃汽油和 富含丙烯的液化气
第二反应区以氢转移反应 和异构化反应为主,适度 二次裂化反应
在二次裂化反应和氢转移 反应双重作用下,汽油中 的烯烃转化为丙烯和异构 烷烃
40
MIP-CGP与MIP的区别
第一反应区
反应温度更高,反应时间更短;原料油在第一反应区内 一次裂化反应深度增加,从而生成更多的富含烯烃的汽 油和富含丙烯的液化气
操作可控性
辅助提升管--可控性好 MIP--可控性相对不佳
同时存在多套催化裂化装置

用DOCOI催化剂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方法探讨

用DOCOI催化剂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方法探讨

表 2 原料油性质比较( 0 3年 ) 20
B J I 于 20 年 6月由北京设计院承担主体 W — 型。 00
设计 对两 器进行 改造 , 掺渣 比提高 至 5 8%, 反应 部 分增 加 多段 进 料和 多段 汽提 。再生 器把 稀 相管 改 为低压 降分 布板 , 外取热 由上 流式 改为下 流式 。 2 OCO I 化剂 的应用情 况 D 催 21 . DoC I o 新鲜 剂 的性 质 降烯 烃催 化剂 的原理 是通 过提 高 催化 剂 中的
了热泵技术 , 使凝聚单元的能耗大幅降低 , 但是作 为装置的耗能主体 , 凝聚单元仍然需要降低能耗。
参考文献 :
[】朱倜夫 , 1 李世英 , 包季欣 . 合成橡胶工艺学 [ 一 京 : M] E 中国石化
出 版社 ,9 0 2 1 19 :7 .
() 3 依托 装置 原 有 的生产 线 , 通过 生产 线 叠加
我 国成 品 汽油 中 R C F C汽 油 占 8 0%以上 , 而
F C汽 油 中烯 烃 含量 高达 4 C 0%~ 8%与 清 洁汽 油 5 新标 准 G 190— 99中要求 烯 烃 含量 < 5 %差 B 73 19 3 距 较大 。因此 降低 汽油 中的烯 烃 含 量成 为 R C FC 生产 的主要 问题 。 中石化科 学 研究 院成 功 开发 了
系列降低汽油烯烃含量裂化催化剂 ,长岭催化剂
厂 针 对 大 庆 石 化 两 套 重 催 装 置 特 点 研 制 生 产 了 D O系列 降烯 烃催 化 剂… 其 中针对 1Mf 油 OC 。 f a重
() 1设备 利 旧率 高 。 如新 增冰机 利原 来 S N装 A 置 的闲置 冰机 ,回收 E 4 8 旧原 E 4 6E 4 9 一0 利 一0 ,一 1 利 旧原 E 4 1 。 一1 等

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措施

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措施

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措施何声强(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炼油一部催化装置,安徽安庆246001)摘要催化裂化装置汽油烯烃含量与原料油性质、催化剂性质、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通过采用新工艺,使用降烯烃催化剂,优化原料油性质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

关键词催化汽油烯烃措施烯烃主要来自催化裂化汽油,是不饱和烃类化合物,具有比较好的抗爆性。

但烯烃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堵塞发动机喷嘴,在发动机进气阀及燃烧室中生成沉积物,一方面影响汽油的充分燃烧,加剧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另一方面,挥发性较强的烯烃,容易蒸发排放入大气,加速对流层臭氧的生成,形成光化学烟雾。

由于我国车用汽油以催化裂化汽油为主,其中烯烃含量较高,达40%~50%,加工石蜡基原料的装置,烯烃含量更高,达60%以上,因此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是解决车用汽油烯烃含量高的关键。

由于催化裂化装置汽油烯烃含量与原料油性质、催化剂性质、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因此,解决汽油烯烃含量高的问题也应当从这些角度出发。

本文将对汽油烯烃含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1原因分析1.1原料油性质一般认为,催化裂化主要是正碳离子反应,汽油中烯烃主要来自于原料油中烷烃的裂化。

直链烷烃裂化一次生成一个烯烃和一个正碳离子,正碳离子二次裂化又生成一个烯烃和一个正碳离子。

烷烃分子越大,裂化次数越多,汽油中烯烃含量越高;环烷烃开环裂化生成两个小分子烯烃,但环烷烃也能够氢转移缩合芳构化。

因此,原料中链烷烃含量高,链烷烃分子大时,汽油中烯烃含量较高。

实验数据表明1:氢含量高、K值大的原料油,裂化转化率高,汽油产率高,汽油中烯烃含量也较高。

1.2催化剂活性一般来说,随着分子筛含量增高,氢转移活性也相应增加,因此,产品中的烯烃含量相对减少。

实验数据表明2: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随着催化剂平衡活性的提高,汽油中烯烃含量逐渐下降,当平衡剂的微反活性从50提高到60.8时,汽油烯烃由67.46%下降至55.33%。

降低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措施

降低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措施

收稿日期:2018-04-11作者简介:符兴耀(1985—),男,助理工程师,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从事催化裂化9年。

降低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措施符兴耀(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海南东方 572600)摘要:2016年4月东方石化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上升,致使下游汽油加氢装置加氢汽油烯烃含量不合格。

为降低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平衡剂活性、适当提高剂油比、汽油深度稳定、提高汽油切割塔处理负荷等措施,烯烃含量由约41%降到约36%,加氢汽油烯烃含量合格。

关键词: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降低措施中图分类号:TE6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21X(2018)11-0121-041 概述1.1 降低催化裂化(解)汽油烯烃含量的意义催化裂化(解)汽油占我国车用汽油70%,其烯烃含量较高,重整汽油虽然芳烃含量高,但其占比较少,仅占约5%,因此汽油中烯烃含量较高而芳烃含量较低。

烯烃的抗爆性较好,但其是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性质不稳定。

其容易造成发动机喷嘴堵塞,在燃烧室及发动机进气阀中生成沉积物。

这使得汽油不充分燃烧,造成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1]。

部分挥发性较强的烯烃,由于蒸发进入大气,加速对流层臭氧的生成,形成光化学烟雾。

研究表明,假如汽油中的烯烃含量从20%降到5%,发动机排放的HC将增加6%,而CO排放量几乎不变,NOx排放量将减少6%[2]。

1.2 东方石化催化裂解装置概况东方石化催化裂解装置采用北京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多产丙烯的专利技术(DeepCatalyticCracking,简称DCC技术)。

装置的设计规模为120万t/a,以常压渣油为原料。

采用提升管和床层组合的反应器,来达到提高转化率和多产低碳烯烃的目的。

其中第一反应器为提升管,进料为新鲜原料油,提升管出口温度为520~550℃;第二反应器为补充催化剂提升管,提升介质为气分装置来的C4和轻汽油,反应温度为580~640℃;第三反应器为床层,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产物以及汽提段的蒸汽一起通过第三反应器,床层空速为2~6h-1。

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中降烯烃技术的应用

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中降烯烃技术的应用

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中降烯烃技术的应用摘要: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中降烯烃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其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汽油中的烯烃转化为烷烃,从而提高汽油的质量和性能。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当务之急。

而烯烃是导致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降烯烃技术在汽油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降烯烃技术的原理、优势和应用情况,以期为汽油生产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裂化汽油;生产;降烯烃技术引言催化裂化汽油是一种重要的石油产品,广泛用于汽车燃料。

然而,传统的催化裂化工艺会产生大量的烯烃化合物,这些烯烃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含量成为了当前炼油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降烯烃技术在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中的应用,介绍不同的催化剂和操作条件对烯烃选择性裂化的影响,并评估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通过引入降烯烃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减少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烯烃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推动石油炼制行业向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降烯烃技术的原理降烯烃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汽油中的烯烃转化为烷烃。

烯烃是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其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催化剂通常是一种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如铂、钯或氧化铝等,它们能够催化烯烃的氢化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烯烃分子中的双键被氢气加成,形成饱和的烷烃分子。

催化剂还能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活性,来优化降烯烃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通过降烯烃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生成,改善汽油的环保性能。

2.降烯烃技术的优势2.1分析降烯烃技术对汽油质量和性能的改善降烯烃技术对汽油质量和性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降烯烃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汽油中的烯烃含量,降低烯烃的不稳定性和易挥发性,从而提高汽油的稳定性和挥发性。

一种降低汽油烯烃的催化裂化方法与装置[发明专利]

一种降低汽油烯烃的催化裂化方法与装置[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降低汽油烯烃的催化裂化方法与装置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文柯,王龙延,王国良,汤海涛,孟凡东,陈曼桥,闫鸿飞,张亚西,常剑
申请号:CN201010219944.X
申请日:20100705
公开号:CN102311767A
公开日:
2012011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汽油烯烃的催化裂化方法与装置,是将再生催化剂通过输送管分别于重油劣质汽油接触反应,反应油气分别进入分馏系统,待生催化剂在管式烧焦器和催化剂密相床进行再生,再生后催化剂循环使用,克服了现有技术催化剂温度无法灵活控制、再生催化剂与原料的接触温度高、反应时间长、剂油比低及装置烧焦能力低等缺点。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地址: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郭中民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8 页
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措施
摘要:催化裂化装置汽油烯烃含量与原料油性质、催化剂性质、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通过采用新工艺,使用降烯烃催化剂,优化原料油性质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

主题词:降低催化汽油烯烃
措施
烯烃主要来自催化裂化汽油,是不饱和烃类化合物,具有比较好的抗爆性。

但烯烃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堵塞发动机喷嘴,在发动机进气阀及燃烧室中生成沉积物,一方面影响汽油的充分燃烧,加剧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另一方面,挥发性较强的烯烃,容易蒸发排放入大气,加速对流层臭氧的生成,形成光化学烟雾。

由于我国车用汽油以催化裂化汽油为主,其中烯烃含量较高,达40%~50%,加工石蜡基原料的装置,烯烃含量更高,达60%以上,因此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是解决车用汽油烯烃含量高的关键。

由于催化裂化装置汽油烯烃含量与原料油性质、催化剂性质、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因此,解决汽油烯烃含量高的问题也应当从这些角度出发。

本文将对汽油烯烃含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1.原因分析
1.1 原料油性质
一般认为,催化裂化主要是正碳离子反应,汽油中烯烃主要来自于原料油中烷烃的裂化。

直链烷烃裂化一次生成一个烯烃和一个正碳离子,正碳离子二次裂化又生成一个烯烃和一个正碳离子。

烷烃分子越大,裂化次数越多,汽油中烯烃含量越高;环烷烃开环裂化生成两个小分子
第 2 页共 8 页
烯烃,但环烷烃也能够氢转移缩合芳构化。

因此,原料中链烷烃含量高,链烷烃分子大时,汽油中烯烃含量较高。

实验数据表明:氢含量高、K 值大的原料油,裂化转化率高,汽油产率高,汽油中烯烃含量也较高。

1.2 催化剂活性
一般来说,随着分子筛含量增高,氢转移活性也相应增加,因此,产品中的烯烃含量相对减少。

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随着催化剂平衡活性的提高,汽油中烯烃含量逐渐下降,当平衡剂的微反活性从50提高到60.8时,汽油烯烃由67.46%下降至55.33%。

1.3 反应温度
催化裂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反应,催化反应主要有裂化、氢转移、异构化、芳构化等,裂化和芳构化反应是吸热反应,裂化反应生成烯烃,芳构化反应消耗烯烃;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消耗烯烃。

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裂化反应和芳构化反应,不利于氢转移反应和异构化反应。

此外,随反应温度的提高,热烈化反应速度提高的幅度大于催化裂化反应速度提高的幅度,不利于汽油烯烃含量的降低。

实验数据表明:随反应温度的提高,汽油烯烃含量增加。

1.4 剂油比
增大剂油比对催化裂化反应主要有三个好处:
(1)使原料油和催化剂接触更充分,有利于原料中胶质团的裂化。

(2)减少待生与再生剂的炭差,提高催化剂的有效活性中心。

(3)增加单位原料油接触的催化剂活性中心数,相应提高反应速度,有利于裂化、异构化和氢转移等反应。

实验数据表明:随剂油比的提高,转化率提高,液化气产率提高,汽油收率先增加后略有下降,焦炭产率增加,氢转移反应指数提高,汽油烯烃含量下降,剂油比平均每
第 3 页共 8 页
提高1个单位,FIA法烯烃含量下降2.9%~3.4%(以剂油比4.8为基准)。

1.5 反应时间
催化裂化生成的汽油烯烃进行二次反应需要一定时间,延长反应时间是汽油烯烃组分氢转移反应的必要条件。

氢转移反应的速度一般较快,因此适当延长反应时间即可满足要求。

实验数据表明:增加提升管反应时间,液化气、汽油产率提高,干气和焦炭产率提高。

汽油辛烷值变化不大,汽油烯烃含量下降,芳烃含量提高,链烷烃和环烷烃含量几乎不变。

2.降低汽油烯烃的措施
2.1 采用新工艺
2.1.1 MIP工艺
此工艺采用新型串联提升管反应器,将反应器分成两个反应区,优化催化裂化的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第一反应区以一次裂化反应为主采用较高的反应温度、较大的剂油比和较短的停留时间,裂解较重的原料油并生成较多的烯烃,第二反应区通过扩径和注入冷却介质等措施,降低油气和催化剂的流速及该区的反应温度,达到抑制二次裂化反应,增加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提高催化汽油中的异构烃和芳烃,降低烯烃含量。

2002年,安庆分公司120×104t/a催化裂化装置MIP改造,投用后,汽油烯烃含量由45(V)%左右降至35(V)%左右,有效解决了催化汽油烯烃含量高的问题。

2.1.2 MGD工艺
此工艺是结合重油催化裂化的反应特点,将催化裂化平行顺序反应和组分选择性裂化的机理,汽油裂化的反应规律以及反应深度控制原理
第 4 页共 8 页
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催化裂化反应进行精细控制,它将提升管反应器由下而上设为4个反应区:汽油反应区、重油反应区、轻质原料反应区和总反应深度控制区。

粗汽油(或稳定汽油)从MGD喷嘴进入提升管反应器,通过调节新鲜进料的反应环境和苛刻度,使回炼汽油中低碳烯烃裂化和部分烯烃异构化,可在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同时增产柴油和液态烃,提高汽油的辛烷值。

2.1.3 FDFCC工艺
此工艺采用双提升管反应器,实现工艺操作的可选择性,为汽油理想二次反应提供独立的改质空间和充分的反应时间,从而实现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烯烃和硫含量,改善柴汽比,提高催化汽油的辛烷值,同时增产液化气和丙烯的目的。

工业实验数据表明,采用该项工艺技术与常规催化裂化工艺相比,催化汽油烯烃含量降低了20~30个体积百分点。

如长岭分公司1套120×104t/a同轴式常规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于2003年5月改造为FDFCC双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改造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调整和完善,FDFCC双提升管新工艺技术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装置的液态烃及丙烯收率明显提高,汽油烯烃含量大幅下降。

2.2 结合新工艺,采用降烯烃催化剂
2.2.1 安庆分公司120×104t/a催化MIP工艺改造后开工初期阶段,汽油中的烯烃含量在35~42(V)%范围内波动,为了满足车用汽油新标准,装置在2003年3月21日至2003年5月19日试用了长岭炼油厂催化剂厂生产的降烯烃COR-C型催化剂,在原料油性质、处理量、掺渣率相近的情况下,汽油烯烃含量由40.9%降至35.4%,下降了5.5个百分点,说明COR-C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氢转移活性,见表1。

表1 加COR-C型催化剂前后汽油中烯烃含量对照表
加COR-C型催化剂前汽油中的烯烃含量,%(平均值) 加COR-C型
第 5 页共 8 页
催化剂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平均值)
2月3月13~3月21日3月22~4月21日(焦蜡抽余油进催化期间)4月22~4月29日4月30~5月19日
40.2 40.9 29.2 35.5 35.4
COR-C型催化剂实际降低烯烃含量为40.9%-35.4%=5.5%
从表1可以看出,投用该剂后较投用前实际能降低烯烃汽油中的烯烃含量为5.5个百分点。

2.2.2 结合MIP工艺的自身特点和在安庆分公司催化装置的实际应用情况,北京石科院研制出与该工艺配套的专用催化剂CRMI-2,并于2004底至2005年初在催化装置进行试用,在原料油性质、处理量、掺渣率相近的情况下,汽油中的烯烃含量由试用前的35%左右降至30%以下,降烯烃效果明显,如图1所示。

图1CRMI-2加入前后稳汽烯烃变化趋势图
2.3 优化原料油性质
原料油(如焦化蜡油、减压渣油)加氢预处理可显著改善裂化性能,脱除杂质,减少生焦,降低再生温度和催化剂减活效应,有利于增加剂油比和保持催化剂活性,增加催化裂化反应尤其是氢转移反应,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

2.4 其他措施
2.4.1 由于汽油烯烃主要集中在C5至C8组分中,C9以后的组分烯烃很少,因此,汽油干点提高,相应的烯烃含量降低。

汽油干点降低约20℃,相应的汽油烯烃含量增加3.2%~6.1%。

实际操作中,适当提高分馏塔顶温,降低顶温,降低顶循流量,以提高汽油干点,有利于增加汽油收率,降低汽油烯烃含量。

第 6 页共 8 页
2.4.2 吸收稳定系统操作中,适当提高稳定塔底和塔顶温度,使汽油深度稳定,降低汽油中气含量,特别是降低C=4含量,有利于汽油中轻烯烃含量的下降。

3.结论
催化装置汽油烯烃含量与原料油性质,催化剂性质,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通过采用新工艺,使用降烯烃催化剂,优化原料油性质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汽油烯烃含量。

参考文献:
1《催化裂化装置技术问答》中国石化出版社
1997年3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2《催化裂化装置培训教程(技师、高级技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催化裂化装置工艺技术规程》安庆分公

2004年7月
4徐思伟范宜俊催化裂化MIP工艺专用剂CRMI-2使用初步评价5徐思伟
COR-C型降烯烃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总结
第 7 页共 8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8 页共8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