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规划的核心,是制定生态规划 方案的基础。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适宜性分析是生态规划的重要 手段之一。麦克哈格“千层饼”模 式是生态规划的经典方法之一。麦 克哈格在其生态规划方法中,基于 பைடு நூலகம்态适宜性分析,提出了生态适宜 性分析的七个步骤 (见图4-1)。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范围和目标
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强,自动恢复快, 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少。
很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很强,自动恢复 很快,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很少。
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
1、形态法 2、地图叠加法 3、因子加权平均法 4、生态因子组合法
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
1、形态法 最早使用的适宜性分析方法,主要用于
单因子分级一般可分为5级,即很不适宜、 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宜、很适宜。也可分为 很适宜、适宜、基本适宜3级。
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
2、综合适宜性分级
在各单因子分级评分基础上,进行 各种用地类型的综合适宜性分析。综合 适宜性分级可根据综合适宜性的计算值 分为很不适宜、不适宜、基本适宜、适 宜、很适宜5级;也可分为很适宜、适 宜、基本适宜3级。
也可针对整体发展而研究其生 态适宜模式。从而得出总体较优的 生态发展模式。
刘贵利 (2000)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以城市用地适 宜性评价为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图层。
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
1、单因子分级 2、综合适宜性分级
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
1、单因子分级
首先应对每个因子进行分级并逐一评价, 进行单因子分级评分时,一方面要考虑该生态 因子对给定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作用;另一方 面则要充分考虑用地的生态特色。
(2)按生态环境要素可分为: 单要素评价和多要素综合评价。
(3)按评价的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 农业生态系统评价、森林生态系统评价等。
(4)根据评价的主题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 生态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风险性
评价、生态安全评价、等类型,这些评价均是制定生 态规划的基础依据。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
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
3、主要任务:是认识生态环境的特点与功能,明确人类活动对生态 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确定为维持生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可持 续利用而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
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
4、类型:
(1)按时间可分为: 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预测评价。
(2)定量法:即先在构成土地的生态属性中, 从实践经验出发,初步选取一些初评因子,然 后对初评因子的指标数量化,再通过一些数学 模型定量确定分析因子及其权重,如采用逐步 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三、生态因子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确定
2、指标体系的确定: 可针对各类发展用地自身的要
求,制定该用地适宜性评价的体系 标准,从而分析对该类用地适宜的 用地模式;
二、生态评价的标准 由于研究系统的复杂性,使其评价
标准不仅复杂,且因地而异。一般情况 下,生态评价标准可考虑从国家、行业 和地方规定的标准、背景或本底值、类 比标准和科学研究以判定的生态标准等 进行选择。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
三、生态评价的基本方法 当前,常采用的生态评价方法主要包
括图形叠加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类比法、 列表清单法、质量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 景观生态学方法、系统分析法、生产力评 价法和数学评价法等。
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
2、综合适宜性分级
很不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很弱,自动恢 复很难,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很高。
不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弱,自动恢复难, 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多。
基本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中等,自动恢 复能力中等,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中等。
第二节 生态适宜性分析
一、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概念
1、定义:指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地学、农学 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根据区域发展 的目标来分析区域的资源与环境条件,了解区 域自然资源的生态潜力和对区域发展可能产生 的制约因素,并与区域现状资源环境进行匹配 分析,划分适宜性等级的过程。 2、目标:是避免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可逆变化。
(1)选取评土价地因利用素规。划。 (2)单因素评价。 (3)确定各因素权重。 (4)综合评价。 专优业点素:缺养较点和为:经直一验观是,、要因明求而了规限。划制者了具其有应很用深的的 广泛性;二是作适宜性分析时,缺乏完 整一致的方法体系,从而易导致规划者 的主观判断。
形 态 分 析 法 的 基 本 过 程
第四章 生态评价的 基本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 • 第二节 生态适宜性评价 • 第三节 生态敏感性评价 • 第四节 生态安全评价 • 第五节 生态环境评价
教学目标
• 掌握生态评价的基本 理论和基本方法。
重点和难点
• 重点:生态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
性评价、生态风险性评价、生态安 全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方法。
自然资料的收集
社会资料的收集 经济资料的收集 提取分析相关信息
分析区域资源环境特性
划分区域适宜性等级
资源评价与分 级准则
综合发展的适 应性分区
资源不同利用方 向的相容性
图4-1麦克哈格生态适宜性分析步骤
三、生态因子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确定
1、生态因子的选择:
(1)定性法:即以经验来确定生态因子及其权 重。常用的方法有3种:①问卷—咨询选择法; ②部分列举—专家修补选择法;③全部列举— 专家取舍选择法。
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
2、地图叠加法
(1)确定规划目标及所涉及的因子,建立 规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
• 难点:基本方法。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
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 二、生态评价的标准 三、生态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
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是根据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 标准,运用恰当的生态学方法,评价某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环境质量 的优劣及其影响作用关系。
2、基本对象:是区域生态系统和生态环 境,即评价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 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变化程度。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适宜性分析是生态规划的重要 手段之一。麦克哈格“千层饼”模 式是生态规划的经典方法之一。麦 克哈格在其生态规划方法中,基于 பைடு நூலகம்态适宜性分析,提出了生态适宜 性分析的七个步骤 (见图4-1)。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范围和目标
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强,自动恢复快, 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少。
很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很强,自动恢复 很快,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很少。
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
1、形态法 2、地图叠加法 3、因子加权平均法 4、生态因子组合法
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
1、形态法 最早使用的适宜性分析方法,主要用于
单因子分级一般可分为5级,即很不适宜、 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宜、很适宜。也可分为 很适宜、适宜、基本适宜3级。
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
2、综合适宜性分级
在各单因子分级评分基础上,进行 各种用地类型的综合适宜性分析。综合 适宜性分级可根据综合适宜性的计算值 分为很不适宜、不适宜、基本适宜、适 宜、很适宜5级;也可分为很适宜、适 宜、基本适宜3级。
也可针对整体发展而研究其生 态适宜模式。从而得出总体较优的 生态发展模式。
刘贵利 (2000)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以城市用地适 宜性评价为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图层。
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
1、单因子分级 2、综合适宜性分级
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
1、单因子分级
首先应对每个因子进行分级并逐一评价, 进行单因子分级评分时,一方面要考虑该生态 因子对给定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作用;另一方 面则要充分考虑用地的生态特色。
(2)按生态环境要素可分为: 单要素评价和多要素综合评价。
(3)按评价的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 农业生态系统评价、森林生态系统评价等。
(4)根据评价的主题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 生态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风险性
评价、生态安全评价、等类型,这些评价均是制定生 态规划的基础依据。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
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
3、主要任务:是认识生态环境的特点与功能,明确人类活动对生态 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确定为维持生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可持 续利用而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
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
4、类型:
(1)按时间可分为: 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预测评价。
(2)定量法:即先在构成土地的生态属性中, 从实践经验出发,初步选取一些初评因子,然 后对初评因子的指标数量化,再通过一些数学 模型定量确定分析因子及其权重,如采用逐步 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三、生态因子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确定
2、指标体系的确定: 可针对各类发展用地自身的要
求,制定该用地适宜性评价的体系 标准,从而分析对该类用地适宜的 用地模式;
二、生态评价的标准 由于研究系统的复杂性,使其评价
标准不仅复杂,且因地而异。一般情况 下,生态评价标准可考虑从国家、行业 和地方规定的标准、背景或本底值、类 比标准和科学研究以判定的生态标准等 进行选择。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
三、生态评价的基本方法 当前,常采用的生态评价方法主要包
括图形叠加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类比法、 列表清单法、质量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 景观生态学方法、系统分析法、生产力评 价法和数学评价法等。
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
2、综合适宜性分级
很不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很弱,自动恢 复很难,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很高。
不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弱,自动恢复难, 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多。
基本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中等,自动恢 复能力中等,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中等。
第二节 生态适宜性分析
一、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概念
1、定义:指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地学、农学 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根据区域发展 的目标来分析区域的资源与环境条件,了解区 域自然资源的生态潜力和对区域发展可能产生 的制约因素,并与区域现状资源环境进行匹配 分析,划分适宜性等级的过程。 2、目标:是避免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可逆变化。
(1)选取评土价地因利用素规。划。 (2)单因素评价。 (3)确定各因素权重。 (4)综合评价。 专优业点素:缺养较点和为:经直一验观是,、要因明求而了规限。划制者了具其有应很用深的的 广泛性;二是作适宜性分析时,缺乏完 整一致的方法体系,从而易导致规划者 的主观判断。
形 态 分 析 法 的 基 本 过 程
第四章 生态评价的 基本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 • 第二节 生态适宜性评价 • 第三节 生态敏感性评价 • 第四节 生态安全评价 • 第五节 生态环境评价
教学目标
• 掌握生态评价的基本 理论和基本方法。
重点和难点
• 重点:生态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
性评价、生态风险性评价、生态安 全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方法。
自然资料的收集
社会资料的收集 经济资料的收集 提取分析相关信息
分析区域资源环境特性
划分区域适宜性等级
资源评价与分 级准则
综合发展的适 应性分区
资源不同利用方 向的相容性
图4-1麦克哈格生态适宜性分析步骤
三、生态因子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确定
1、生态因子的选择:
(1)定性法:即以经验来确定生态因子及其权 重。常用的方法有3种:①问卷—咨询选择法; ②部分列举—专家修补选择法;③全部列举— 专家取舍选择法。
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
2、地图叠加法
(1)确定规划目标及所涉及的因子,建立 规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
• 难点:基本方法。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
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 二、生态评价的标准 三、生态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
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是根据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 标准,运用恰当的生态学方法,评价某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环境质量 的优劣及其影响作用关系。
2、基本对象:是区域生态系统和生态环 境,即评价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 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变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