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的形成原因
湖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
![湖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https://img.taocdn.com/s3/m/05641b80ec3a87c24028c46a.png)
湖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像地壳的运动、大自然的侵蚀、堆积作用与人为的力量,都会让地表形成凹陷的地蓄水变成湖泊。
一般来说湖泊的成因可以分成几种类型:(一)构造湖在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的地表发生断裂出现凹陷,凹陷的地方逐渐蓄水,形成湖泊,例如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滇池等(二)火口湖火山喷发后在火山的部会会留下巨大的火山口,火山口逐渐储水而形成的湖泊,例如长白山天池。
(三)河成湖有些位于平原地区的河流受到河道迁徙摆动、河道淤塞等情况,会在河道上形成湖泊,这类湖泊会因为受到河水注入的影响,在丰水期湖泊会扩大,枯水期会缩小;当水量较平衡时,河成湖形态较稳定,但是当水量变化较大时,河成湖形态的变化也跟著增加。
湖北境内长江沿岸的湖泊大都是此类。
(四)牛轭湖在平原地区的河流,会因为水流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致使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後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废弃,形成所谓的牛轭湖。
例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为著名的牛轭湖。
(五)堰塞湖堰塞湖是由于地质变动,例如火山熔岩流、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造成河谷或河床的堵塞,之后储水形成的湖泊。
若是因为火山熔岩堵住而形成的堰塞湖,叫熔岩堰塞湖,例如镜泊湖就是典型的堰塞湖。
(六)冰川湖冰川湖大多分布在高山有冰河的地方,当冰河溶化时,会因为冰川挖蚀成的坑,和冰山溶化的水堵塞蓄积而成为湖泊,台湾的冰川湖多分布高海拔地区,如雪山山脉。
(七)人工湖-水库人类为了灌溉饮用等因素而在河谷筑起堤坝,拦截河里的水所形成的湖泊,水库可以储存水库,收集更多的水资源,例如浙江的千岛湖等等维多利亚湖维多利亚湖位于两大裂谷之间。
该湖大部分在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为两国与肯尼亚界湖。
面积69000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仅次于北美的苏必利湖。
它还是尼罗河主要水源。
1860年,英国探险家斯皮克到此考察尼罗河的源头时,遂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该湖泊。
维多利亚湖湖岸线曲折。
常年有卡盖拉河等众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唯一出口是北岸的维多利亚尼罗河,在那里形成了每秒达600立方米里本瀑布。
湖泊的形成与演化
![湖泊的形成与演化](https://img.taocdn.com/s3/m/3edea85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6.png)
湖泊的形成与演化湖泊是地表的水体聚集区,由于受到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水文过程的影响,湖泊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湖泊形成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类型湖泊的演化过程。
一、湖泊形成的主要因素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湖泊形成的首要因素之一。
地壳的隆升和沉降导致地表的某些区域形成低洼地带,容易形成湖泊。
例如,地壳的下沉形成的构造洼地常常储存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当地下水位上升到地表时就形成了湖泊。
2.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对湖泊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降水和蒸发是湖泊水量的主要来源和损失途径,而气候因素直接影响着这两个过程。
气候变暖导致融水增加,加速湖泊形成。
另外,降水不均匀也会导致湖泊的形成,例如,暴雨造成的大量径流会聚集在某一地区形成湖泊。
3. 水文过程:水文过程包括径流、蒸发和补给等水循环过程。
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补给对湖泊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湖泊依赖于临近山地的地下水补给,而一些盆地湖泊则主要靠降水补给。
水文过程的演变会导致湖泊的面积和水位的变化,进一步影响着湖泊的形成和演化。
二、不同类型湖泊的演化过程1. 冰川湖:冰川湖是冰川运动和融水形成的湖泊。
随着气候变化和冰川的融化,冰川湖的形状和大小会发生变化。
冰川湖的演化通常经历形成、扩大和消亡三个阶段。
2. 火山湖:火山湖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湖泊。
火山喷发产生的岩浆堵塞了河谷或洼地,形成火山湖。
火山湖容易发生破坏性的火山喷发,导致湖泊的形状和水位发生变化。
3. 断陷湖:断陷湖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湖泊。
当地壳发生断裂或下沉时,形成了低洼地区,进而形成断陷湖。
断陷湖的演化通常经历水位上升、稳定和水位下降三个阶段。
4. 盆地湖:盆地湖是由于地貌构造和水文因素形成的湖泊。
河流在含矿质的盆地中侵蚀形成的湖泊称为效应湖泊,而河道被堆积物堵塞形成的湖泊称为沉积湖泊。
盆地湖的形成和演化受到水文过程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
总结:湖泊的形成与演化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湖泊的形成与特征
![湖泊的形成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5c8a7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e.png)
湖泊的形成与特征湖泊是地球表面的淡水水域,形成于地壳构造和自然地理过程的影响下。
它们是地球上令人震撼且美丽的自然景观之一,并且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形成原因湖泊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形成原因:1. 构造活动:地壳运动是湖泊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壳的隆起、下沉或变形对于湖泊的形成和扩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震、火山爆发和地壳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变动,比如断层和地壳塌陷,会导致湖泊的形成。
2. 水流变迁:河流的改变和地质过程的不断发展也是湖泊形成的因素之一。
例如,河流的冲积、淤积作用以及河道堵塞,都有可能在地貌上形成湖泊。
3. 冰川作用:在冰河作用下形成的冰碛湖是湖泊形成的重要来源之一。
冰川的推进和融化会形成坑谡,这些坑谡会在冰川融化后填满水,形成湖泊。
4. 灾害事件: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和火山喷发,有时也会导致湖泊的形成。
这些事件可能会改变地形,形成天然堰塞湖。
二、湖泊特征湖泊具有以下特征:1. 淡水:湖泊中的水通常是淡水,由于其供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地下水和来自附近山脉的河流。
与海洋相比,湖泊中的盐度较低。
2. 封闭性:湖泊通常由陡峭的山脉、丘陵或地壳变动形成。
因此,湖泊与外界水体相隔离,形成相对封闭的水体。
3. 成功生态系统:湖泊提供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生态系统。
它们可以是许多生物物种的栖息地,包括大量的鱼类、植物和浮游生物。
4. 微气候:湖泊周围的环境通常因湖水的蒸发而形成微气候。
湖泊对附近地区的气温和湿度产生影响,这也导致湖泊周围的植被和动物适应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5. 支持人类活动:湖泊对人类社会有重要意义。
它们提供了供水和灌溉的资源,同时也支持了渔业和旅游业等经济活动。
三、湖泊的保护与利用湖泊的保护是人类的责任。
以下是保护湖泊的一些重要措施:1. 水污染控制:限制工业和农业排放,加强废水处理,减少湖泊的污染源是保护湖泊水质的关键。
2. 生态恢复:加强湖泊周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包括湖岸带植被的保护和栖息地的恢复。
湖泊的高考知识点
![湖泊的高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5f38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2.png)
湖泊的高考知识点湖泊作为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自然地理现象,经常会在高考中成为考察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湖泊的形成、分类、地理特征等几个方面,介绍湖泊的高考知识点。
一、湖泊的形成湖泊是由各种各样的地质、气候和地下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常见的湖泊形成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 正构造湖: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形抬升或坳陷而形成的湖泊,比如我国的青海湖就是正构造湖的典型代表。
2. 异构造湖:由地质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壳变动导致断层形成,断层堵塞湖泊水流而形成的,如洞庭湖。
3. 冰碛湖:又称冰川湖,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湖泊,常见于寒冷地区,如我国的额尔齐斯湖。
4. 火山湖:火山口喷发后形成的湖泊,火山湖呈现出较深的水域和陡峭的湖滨地形,如巴尔喀什湖。
二、湖泊的分类根据湖泊的地理特征和形成方式,可以将湖泊进行分类。
常见的湖泊分类有以下几种:1. 按湖泊的形状分类:湖泊的形状多样,可以分为圆形湖、锥形湖、线形湖等。
2. 按湖泊的来源分类:湖泊的形成来源不同,可分为河湖、冰湖、砂湖等。
3. 按湖泊的成因分类:湖泊的成因有多种,可以分为断层湖、火山湖、冰碛湖等。
4. 按湖泊的水源分类:湖泊的水源来自于地表径流、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不同途径。
三、湖泊的地理特征湖泊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地理特征:1. 湖泊水域面积大小:湖泊的大小可以从面积上来衡量,如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面积达到了3585平方千米。
2. 湖泊的咸淡特征:湖泊的水质有淡水湖和咸水湖之分,咸水湖通常受到海水入侵等因素影响,如中国的青海湖是淡水湖,而以色列的死海则是典型的咸水湖。
3. 湖泊的湖滨地形:湖泊的周围地形多样,有平原型、山地型、峡谷型等。
4. 湖泊的资源和环境:湖泊周围的资源和环境对当地的经济、生态环境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场,而伊甸湖则因其美丽的景色而成为旅游胜地。
四、湖泊的意义与保护湖泊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湖泊的形成原因
![湖泊的形成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ed8cb3c64028915f804dc2bf.png)
地理湖泊1.湖泊的成因类型1.火山:在火山口积水成湖,如长白山天池2.断层:在断层线上发育成湖,如坦噶尼喀湖3.冰川侵蚀成湖:如五大湖冰逝-冰碛湖:如天山天池;湖盆和水量是构成湖泊的要素,因此研究亚洲湖泊的成因类型,就要从这两方面去分析。
亚洲湖盆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湖(如贝加尔湖、库苏泊、死海等);海迹湖(如里海、咸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数湖泊);火山作用形成的湖泊(如白头山天池、镜泊湖等);风蚀洼地湖(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等等。
从湖泊水文和化学特性方面划分,亚洲湖泊的类型有:咸水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贝加尔湖、洞庭湖、兴凯湖等)。
气候条件对湖泊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潮湿气候区,多形成水量丰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干燥气候区,多形成水浅的和无排水口的咸水湖。
①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湖盆1°构造湖:由于地壳的构造动力使局部地段下陷形成向斜盆地。
断层洼地:形态狭长,深,上加子湖、玄武湖、滇池2°火山湖:火山口为盆地形,积水成湖,白头山天池。
火山熔岩阻塞河流:五大莲池。
②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湖盆所有外动力地质作用都可形成湖盆,规模小、水浅、湖盆周围可保留一些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地形和沉积物。
1°河成湖:河流截弯取直,牛轭湖。
河漫滩上洼地在海水泛滥后暂时性的湖。
2°冰蚀湖:冰川地区尤其是大陆冰川地无,是由于冰的刨蚀作用在岩性软的地段形成洼地。
冰融后成湖。
3°海成湖:泻湖。
4°风蚀湖:水浅,易成为盐咸湖。
5°溶蚀湖:地面溶蚀洼地地下溶洞的坍陷。
自然界的湖盆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发育在北美(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由五大著名湖泊组成:苏必利湖、伊利、安大略湖、密执安湖。
原先是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湖,而后又经过冰川的刨蚀作用改造而成。
高考地理湖泊演变知识点
![高考地理湖泊演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5014f7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8.png)
高考地理湖泊演变知识点地理学中的湖泊演变是指湖泊在地质历史中由原始态向现代形态的过程,这一知识点在高考地理中往往会涉及到考生的论述和解析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湖泊的演变过程和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考试。
一、湖泊的形成湖泊的形成是由地壳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壳构造活动首先决定了地球表面地形的形成,形成山脉和洼地等地貌,而洼地的低凹处往往是湖泊形成的基础。
气候变化则通过影响水循环和降水量等因素,直接决定了湖泊中水的补给和蒸发等过程。
此外,人类活动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排泄物的排放等,也可能对湖泊的形成产生影响。
二、湖泊的演变过程湖泊在形成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主要包括积水阶段、稳定阶段和消亡阶段。
1. 积水阶段湖泊在形成后的初始阶段被称为积水阶段。
在这一阶段,湖区的地形洼地积水较多,水体蓄积量逐渐增加,湖泊面积和容积不断扩大。
此时,湖泊周围的水系和河流对湖泊的补给量大于湖泊水体的蒸发量和出流量,湖泊水位和水量相应增加。
2. 稳定阶段当湖泊的补给量与蒸发量、出流量达到平衡时,湖泊进入稳定阶段。
湖泊在这一阶段内,水位和水量相对稳定,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悬浮物质逐渐积累。
稳定阶段的湖泊常常形成丰富的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较高。
3. 消亡阶段当湖泊的进一步补给量不足以维持湖泊水位和水量时,湖泊进入消亡阶段。
在这一阶段,湖泊水位逐渐下降,湖泊容积减小,甚至最终干涸。
消亡阶段的湖泊常常伴随着湖底的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的加剧。
三、湖泊演变的影响因素湖泊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湖泊的演变至关重要。
地壳运动和断裂构造可能导致湖盆的形成和变化。
2.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影响着湖泊水的供应和蒸发过程,决定湖泊水量和水位的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量和温度变化都可能引起湖泊的面积和水位的变动。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湖泊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湖泊的形成因素
![湖泊的形成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e29a37030b4c2e3f572763bf.png)
湖泊的形成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内力湖和外力湖两种:(一)内力湖泊: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结果产生的湖泊。
如火山活动可以形成火口湖、堰塞湖;地壳运动可以形成构造湖,这一类湖统称为内力湖1)构造湖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断裂、断层、地堑)所产生的凹陷形成。
其特点是:构造湖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
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湖岸平直、狭长、陡峻、深度大)例如,贝加尔湖(俄罗斯是世界最淡水湖)、坦噶尼喀湖(非洲)、洱海(中国云南)库苏泊、死海等2)火山湖(火口湖):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成为积水的湖盆,其特点是外形近圆形或马蹄形,深度较大。
如吉林省白头山天池。
3)堰塞湖:有熔岩堰塞湖与山崩堰塞湖之分。
前者为火山爆发熔岩流阻塞河道形成,如镜泊湖(黑龙江)、五大连池(黑龙江)等;后者为地震、山崩引起河道阻塞所致,这种湖泊往往维持时间不长,又被冲刷而恢复原来河道。
例如,岷江上的大小海子(1932年地震山崩形成的)另注:外力作用也可形成堰塞湖——山崩倒塌堵塞河流也可以形成(二)外力湖:它是在流水、风、冰川等起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形成的,如冰川湖、海成湖、河成湖、风成湖、岩溶湖等。
1)河成湖由于河流的改道、截弯取直、淤积等,使原河道变成了湖盆,其外形特点多是弯月形或牛轭形,故又称牛轭湖,水深一般较浅,例如,我国江汉平原上的一些湖泊。
2)风成湖(风蚀洼地湖)由于风蚀洼地积水而成,多分布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湖水较浅,面积、大小、形状不一,矿化度较高。
例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
3)冰成湖右古代冰川或现代冰川的刨蚀或堆积作用形成的湖泊、即冰蚀湖与冰碛湖,特点是大小、形状不一,常密集成群分布,例如,芬兰、瑞典、北美洲及我国西藏的湖泊。
(瑞士的日内瓦湖美国的五大湖)。
4)海成湖(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
其中最常见的是泻湖(lagoon),系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
湖泊的11种成因类型
![湖泊的11种成因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ff574ac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5.png)
湖泊的11种成因类型湖泊是地球表面上一种常见的水体形态,它们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成因类型的不同,湖泊可以分为十一种类型。
一、火山爆发形成的湖泊:火山爆发时,熔岩和岩浆从地下喷发,形成了火山口。
火山口下方的地下水被岩浆加热,形成了火山湖。
火山湖的特点是水质清澈,湖水呈酸性,周围环境富含火山岩。
二、断层湖:断层湖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裂谷或断层形成的湖泊。
当地壳发生断裂时,地表下的地下水会填充到断层裂谷中,形成湖泊。
断层湖常常是长而狭窄的,周围地势陡峭。
三、冰川湖:冰川湖是由冰川融化形成的湖泊。
冰川在移动和融化过程中,会形成湖泊。
冰川湖的水质清澈,通常呈现出美丽的蓝绿色。
四、堰塞湖:堰塞湖是由于山体滑坡、火山喷发、冰川融化等原因,湖泊的出口被堵塞而形成的。
堰塞湖通常位于山谷中,湖泊的水体积聚在山谷中,形成深而广的湖泊。
五、溶洞湖:溶洞湖是由于地下溶蚀作用形成的湖泊。
当地下溶蚀作用发生时,地下的溶洞会被水填充,形成湖泊。
溶洞湖通常位于地下,需要通过地下通道才能进入。
六、堤坝湖:堤坝湖是人为修建堤坝或挖掘渠道而形成的湖泊。
堤坝湖通常用于水利灌溉、发电等目的。
堤坝湖的特点是水面平坦,周围环境常常是人工修筑的。
七、冲积湖:冲积湖是由于河流冲刷和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湖泊。
当河流冲刷力减弱、泥沙淤积时,形成湖泊。
冲积湖的特点是湖水较浅,水质悬浮物较多。
八、地震湖:地震湖是由于地震活动引起的地壳运动而形成的湖泊。
地震湖通常位于地震断裂带附近,湖底常常是地震活动造成的断层。
九、喀斯特湖:喀斯特湖是由于喀斯特地貌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湖泊。
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地下水溶蚀岩石而形成的地貌,当溶蚀作用发生时,地下溶洞会被水填充,形成湖泊。
十、沉积湖:沉积湖是由于河流或海洋的沉积物填塞而形成的湖泊。
当河流或海洋中的泥沙淤积到一定程度时,形成湖泊。
沉积湖的特点是湖底较为平坦,水质较浑浊。
十一、人工湖:人工湖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湖泊。
《湖泊》知识点
![《湖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0782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c.png)
《湖泊》知识点湖泊知识点1. 湖泊的定义湖泊是指自然形成的淡水体系,通常由水体充满的凹地或洼地形成。
湖泊与海洋不同,其水体通常未与大海相连。
2. 湖泊的形成湖泊的形成与地质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常见的湖泊形成方式包括:- 冰川湖:由冰川侵蚀而形成的湖泊,如美国的大湖区。
- 火山湖:由火山喷发或火山活动造成的湖泊,如坦桑尼亚的维多利亚湖。
- 断层湖:由断层活动导致地壳块状位移而形成的湖泊,如中国的鄱阳湖。
- 堰塞湖:由地壳抬升或河流堵塞造成的湖泊,如中国的洞庭湖。
3. 湖泊的特点湖泊具有以下特点:- 水体静止:相比河流,湖泊的水体通常较为稳定,流动性较低。
- 水质优良:湖泊水体通常较干净、清澈,有利于生物生存。
- 生态丰富:湖泊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许多鱼类、鸟类和植物都依赖湖泊提供的生活条件。
- 资源丰富:湖泊不仅可以供应人们饮用水,还为渔业、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4. 湖泊的分类湖泊可以按照其特征和形成过程进行分类,常见的湖泊分类包括:- 内陆湖:位于大陆板块内部,无与海洋相通的出口,如美国的五大湖。
- 咸水湖:水体含盐量较高的湖泊,如以色列的死海。
- 淡水湖:水体中盐度较低的湖泊,如中国的鄱阳湖。
- 鱼塘:人工养殖鱼类的小型湖泊。
5. 湖泊的重要性湖泊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水源供应: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为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提供了基础。
- 生态保护:湖泊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 经济发展:湖泊为渔业、旅游业等提供了丰富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6. 湖泊保护与管理为了维护湖泊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应采取以下保护和管理措施:- 水污染治理:控制湖泊周边污染源的排放,避免水体受到污染。
- 治理湖泊富营养化: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水体中过多的营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 禁捕与合理渔业:限制非法捕捞行为,推行可持续的渔业管理,保护湖泊的渔业资源。
地理地形知识:湖泊是如何形成的
![地理地形知识:湖泊是如何形成的](https://img.taocdn.com/s3/m/c7586cb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7.png)
地理地形知识:湖泊是如何形成的湖泊是指被土地环绕着的水体,与海洋不同的是,湖泊的淡水不与海洋相连,其水质纯净,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水源之一。
它们是自然界的美妙之一,为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服务,并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湖泊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如地壳运动、冰川作用、火山作用、降水、地下水流和河流冲积等。
以下将对其进行解析:1.地壳运动地球的地壳会时常发生运动,当地壳运动形成山脉时,它们同时也形成了山区的低洼地带——山谷。
当山谷内的河流流入该区域时,它们逐渐淤积,形成一块土地阻碍河流的流动,形成了一个湖泊。
最典型的例子包括美国的五大湖区和深圳东湖公园的东湖。
2.冰川作用冰川意味着巨大的积雪和冰碛石的堆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巨大的冰川逐渐运动,使其周围的土石移动和淤积。
这种冰川运动往往会使得地表出现凹陷并淤积形成湖泊,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大瀑布湖和挪威的甘道夫峡湾等。
3.火山作用火山喷发的岩浆和溶洞会形成地表下的大型洞穴,这些洞穴之间互相连接形成地下水道。
当水道被沉积物封闭后,这些洞穴中的水就变成了微型湖泊,如美国俄勒冈州的克雷特湖和新西兰的北岛Karewa 湖。
4.降水湖泊可以是由降雨直接导致形成的,当地面低洼时,降雨就会积聚在这些低洼处,水量越大,形成的湖泊也就越深。
最著名的例子是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和美洲的海伯利昂湖等。
5.地下水流当地下水穿过含水层后,会在途中遇到较为坚硬的地层,其流动受到阻碍而形成了一个地下水体,当这些含水层暴露在地表时,就会形成一个湖泊。
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的休斯敦市的达娜湖。
6.河流冲积当河流流淌时,它们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和岩石。
这些物质通常在河流的下游区域停滞下来并形成了一个低处,进而导致形成一个湖泊。
最典型的例子包括非洲的坦桑尼亚湖、中国的太湖和美国的密尔沃基湖等。
总的来说,湖泊是自然界的奇妙景观之一,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逐渐成为了旅游观光的热点。
我们需要掌握湖泊的形成过程,了解它们的美妙之处,以更好地保护它们并维持生态平衡。
湖泊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的原因
![湖泊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ae55383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9.png)
湖泊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的原因湖泊是地表相对封闭可蓄水的天然洼池。
湖泊一旦形成,就受到外部自然因素和内部各种过程的持续作用而不断演变。
那么,湖泊是怎么形成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湖泊形成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湖泊形成的原因湖泊大都是由雨水、河流等汇集在陆地比较宽阔的低洼处逐渐形成的。
除此之外,湖泊还能通过其他方式形成。
有的湖泊本来是海洋的一部分,由于泥沙将大片水域与大海隔离,在陆地上形成了单独的湖泊。
而火山喷出的熔岩和碎石等堵塞河道也会形成湖泊。
湖泊是湖盆与运动的水体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有着独特的湖泊生态系统,具有“天然水库”的美誉,不仅能为江河调节洪枯,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湖泊的分布地球上湖泊总面积为27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1.8%,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35个。
芬兰的湖泊最多,被称为“万湖之国”,拥有大小湖泊6万多个。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为伊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等国边境的里海,面积37.1万平方公里,储水量89.6万亿立方米;最大的淡水湖为美国与加拿大边境的苏必利尔湖,面积8.21万平方公里,储水量11.6万立方米;最大的淡水湖群为北美五大湖,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总储水量22.8万亿立方米。
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最深,最大水深1620米。
最高的湖为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
最低的湖为巴勒斯坦、以色列与约旦边境的死海,湖面高程在海平面以下395米。
中国的主要湖泊中国湖泊众多,共有湖泊24800多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个。
湖泊数量虽然很多,但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
总的来说,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较为集中,多为内陆咸水湖。
外流区域的湖泊都与外流河相通,湖水能流进也能排出,含盐分少,称为淡水湖,也称排水湖。
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有高邮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
湖泊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湖泊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8eaca6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03.png)
湖泊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湖泊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不仅是地球上重要的水体形态,也是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对湖泊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类型、水文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湖泊的基本概念湖泊是指地表低于周围陆地,由雨水、地下水、河流等水源补给的静水水体。
它们可以是淡水湖,也可以是咸水湖或盐湖。
湖泊的大小、深度和形态各异,从小型的季节性水塘到面积广阔的内陆湖都属于湖泊范畴。
二、湖泊的形成原因湖泊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包括:1. 构造作用:地壳运动导致地表断裂或凹陷,形成构造湖。
2. 冰川作用:冰川融化后,原有的冰川槽积水形成冰川湖。
3. 风成作用: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可以形成风成湖。
4. 河流作用:河流改道、堰塞或泛滥后,可能形成堰塞湖或泛滥湖。
5. 火山作用: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形成火山湖。
6. 人类活动:如筑坝拦水、开采地下水等,也可形成人工湖。
三、湖泊的类型根据湖水的咸淡,湖泊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两大类。
淡水湖又可细分为:1. 富营养湖:水体中营养物质丰富,生物多样性高。
2. 低营养湖:水体营养物质较少,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3. 酸性湖:湖水pH值偏低,对生物种群有特定影响。
4. 碱性湖:湖水pH值偏高,影响生物种群的分布。
四、湖泊的水文特征湖泊的水文特征包括湖水的补给、循环、蒸发和排放等方面:1. 补给:湖泊的水源主要来自降水、地下水、河流等。
2. 循环:湖水通过蒸发、渗漏和排泄等过程进行循环。
3. 蒸发:湖泊表面的水分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影响湖泊的水位和盐度。
4. 排放:湖泊通过出水口排入河流或海洋,或通过地下水渗透。
五、湖泊的生态环境湖泊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1. 水生生物:包括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等。
2. 湿地生态:湖泊周边的湿地为多种鸟类和两栖动物提供栖息地。
3. 生态服务功能:湖泊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休闲娱乐等生态服务。
湖泊形成的条件
![湖泊形成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97a98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c.png)
湖泊是由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它水域比较宽广,并且换流缓慢。
在地壳构造运动、冰川作用、河流冲淤等地质作用下,地表形成许多凹地,积水成湖.湖泊与河流不同,它的换流异常缓慢,又不同于海,因为它与大洋不发生直接联系。
在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湖泊的湖盆、湖水和水中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湖泊不断演变。
湖泊形成2个条件即可。
第一条件是湖盆,也就是汇水储水的盆地。
第二条件就是水有来源。
湖盆的形成有多种。
1、构造湖盆常见于地表的断陷带或裂谷带内,如沿东非裂谷发育的湖盆。
2、河成湖盆是河流发生弯曲改道、废河道两端游塞造成的湖盆。
3、火山作用造成火山湖盆,有两个大类。
一种为火口湖,即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积水成湖,如吉林长白山主峰白头山的天池;二种是火山喷出物将河谷堰塞成湖,如黑龙江省的镜泊湖。
4、冰川湖盆由冰川的刨蚀形成。
在山岳冰川区,原冰斗洼地区可积水成面积不大的冰斗湖;大陆冰川区则形成顺冰流方向排列、深浅不一的窄长湖盆。
冰川或冰硫物把河流堵塞也可形成湖,如新疆天山上的天池。
5、海成湖盆是海湾、湄湖等因邻区地壳上升与海洋自身隔绝而形成的,如欧洲的黑海曾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
6、风成湖盆与风有关,风在吹扬风沙的同时,既可掘地成湖,也可堆沙成湖。
湖盆呈圆或椭圆形,顺风向延展。
西北及内蒙古的湖大多属此,如居延海,吐鲁番盆地内的罗布诺尔。
7、湖盆是陨击造成的,即地外物体撞击形成一个近圆形的坑,坑内注水即为湖。
湖泊的形成原因:1、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
2、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
3、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
4、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
5、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
湖泊成因分类型及成因
![湖泊成因分类型及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ddb37f9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b.png)
湖泊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种,以下是湖泊的成因类型:
构造湖:这是由于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
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
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也是构造湖。
火山口湖: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
火山口湖一般是小而深,水质清澈。
如中国东北的五大连池和长白山的天池。
堰塞湖:堰塞湖是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河床或河谷的堵塞,导致上游的水流到另一地方所形成的湖泊。
如果堰塞体相对松软,或是在地震、火山活动影响下被破坏,可能会引起堰塞湖的崩溃。
岩溶湖:在石灰岩地区,由于岩溶作用形成洼地和洞穴,地下水聚集在其中,形成了岩溶湖。
这类湖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湖水较深,岩溶洞穴中常有地下河或地下瀑布。
冰川湖: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和冰碛物堆积形成的湖泊。
这类湖泊一般呈圆形或长条形,分布在山地向阳坡或河谷中。
风成湖:风成湖是由沙漠中的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沙丘移动、堆积形成的湖泊。
这类湖泊多呈椭圆形或长条形,湖水较浅,常见于沙漠或半沙漠地区。
河成湖:河成湖是由河流的泥沙淤积、河谷展宽等作用形成的湖泊。
这类湖泊一般呈带状或不规则状分布,河流入
湖口处常形成三角洲。
海成湖:海成湖是由泥沙沉积、海湾与海洋分离形成的湖泊。
这类湖泊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靠近海岸线的地方常有沙滩或沙洲。
潟湖:由于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变成的湖泊,因此潟湖一般都在海边。
潟湖本来是海湾,但是由于海湾的出海口淤泥沉积,使得出海口形成了沙洲,与海洋逐渐分离,最终形成了湖泊。
以上就是湖泊的成因类型及成因。
湖泊的形成与分类
![湖泊的形成与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cf038e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f.png)
湖泊的形成与分类湖泊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水域形态之一,其形成与分类与地质、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湖泊的形成过程以及根据不同的特征将其分类。
一、湖泊的形成过程湖泊的形成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1.水文因素湖泊的形成离不开水文过程,例如降水、河流注入和地下水补给等。
降水是湖泊形成的重要因素,降水超过地表蒸发的量会形成湖泊。
当降水过多或地表岩石层不能有效渗透,水会积聚形成湖泊。
河流注入是指河水流入某地陷入低洼地区时形成湖泊。
2.地质因素地质结构对湖泊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地壳运动、构造变动和断裂等地质作用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湖泊。
例如,地壳的抬升会造成水流被挡住,形成高山湖泊。
地壳下沉形成坑洼地带或断层则会形成洼地湖泊。
3.气候因素气候条件对湖泊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气候干燥的地区,湖泊的形成容易受到蒸发的影响,湖泊水位下降,最终形成咸水湖。
而在气候湿润的地区,降水量充沛,湖泊形成的概率较高。
二、湖泊的分类湖泊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根据水源与排水方式的分类(1)入流湖泊:主要通过河流径流入湖的湖泊。
入流湖泊受到水源的影响较大,水质多变,波动性较大。
例如中国的洞庭湖和美国的五大湖。
(2)出流湖泊:湖泊通过河流或其他出口处排水的湖泊。
出流湖泊的水质和波动性相对较稳定,水源稳定。
例如巴西的亚马逊湖和我国的洱海。
(3)闭塞湖泊:湖泊水域内没有明显的入流和出流的湖泊。
闭塞湖泊的水体容易积累,水质相对较为稳定。
例如我国的青海湖和美国的大盐湖。
2.根据湖泊产生的方式的分类(1)堰塞湖:由于地质活动导致河道被堵塞而形成的湖泊。
堰塞湖凝聚了大量水域,湖泊深度较大。
例如中国的壶口瀑布下的太行湖。
(2)火山湖:由火山爆发造成的大量水涌入火山口形成的湖泊。
火山湖水质较清澈纯净。
例如坦桑尼亚的维多利亚湖和我国的鄱阳湖。
(3)冰川湖:由冰川融化后在冰川前缘或冰川沟壑积水形成的湖泊。
湖泊的成因
![湖泊的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0a343d2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0.png)
湖泊的成因第一篇:湖泊的成因湖泊的成因(增补)断陷湖形成过程1、大地表面,它可能是高山高原,也许是丘陵、平原。
2、地面发生断裂,沿断裂方向出现坳陷。
3、坳陷处逐渐储水,形成湖泊。
4、云南抚仙湖构造示意图。
抚仙湖是晚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断陷盆地,积水成湖泊。
由地壳内力作用,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坳陷和沉陷等所产生的构造湖盆,经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称为构造湖。
我国大多数湖泊都程度不等地受新、老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和控制。
但因构造湖所处的发育阶段不同以及构造运动性质的差异,反映在湖泊形态方面的特征也就不甚一致。
青藏高原由于受强烈隆升的影响,在一些近东西向断块山脉的南侧,一般都有深大断裂谷的发育,在其谷底洼处每每有纵向延长的湖泊带分布,湖泊长轴与区域构造线方向相吻合。
如在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宽阔洼地中发育了众多的湖泊,较大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加仁错、昂则错等。
柴达木盆地中的众多湖泊也多分布在构造盆地的最洼处,它们均是第三纪柴达木古巨泊分化残留湖盆。
云贵高原也拥有许多断陷盆地,且大多受南北向断裂构造的控制,使湖泊的长轴呈南北向延伸,如滇池、抚仙湖、阳宗海、洱海和程海等。
它们大多保留明显的断崖,或有涌泉和温泉出露。
内蒙古广大地区经过喜马拉雅运动被抬升为高原,并伴有断裂的挠曲变形形成众多的宽浅盆地,其中发育了众多湖泊,较大的有呼伦湖、贝尔湖、岱海、黄旗海、查干诺尔和安固里淖等。
在新疆的塔里木和准葛尔两个大构造盆地内发育了罗布泊、马纳斯湖、艾丁湖、赛里木湖、布伦托海、巴里坤湖和博斯腾湖等。
在青海省的阿尔金山和可可西里山之间的坳陷带内发育有可可西里湖、卓乃湖和库赛湖等;在可可西里山和唐古拉山之间发育有西金乌兰湖、乌兰乌拉湖、多格错仁等。
沿黄河分布的鄂陵湖和扎陵湖亦是由几组断裂控制而形成的构造湖。
我国台湾省有著名的日月潭,是玉山、阿里山山间断陷盆地积水而成的一个高山构造湖。
中俄国境线上的兴凯湖,是在第三纪断陷基础上形成的构造湖。
湖泊成因类型
![湖泊成因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7207cf3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9.png)
湖泊成因类型湖泊是地球表面的一种重要水体,它们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介绍湖泊成因类型。
一、构造性湖泊构造性湖泊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而形成的湖泊。
这类湖泊通常位于断层带、褶皱带或火山活动区域。
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地表受到强烈的挤压和拉扯作用,形成了断裂或者抬升隆起。
这些地貌变化导致水流被阻拦,形成了湖泊。
构造性湖泊常见的有洞庭湖、鄱阳湖等。
二、冰川型湖泊冰川型湖泊是由冰川运动或退缩所形成的湖泊。
在冰河时期,大量积雪和冰川不断移动和融化,形成了大量蓄水池和河流。
随着气候变暖和冰川退缩,留下了许多高山峡谷中的小型或大型淡水湖泊。
例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的黄石湖。
三、火山喷发型湖泊火山喷发型湖泊是由火山活动所形成的湖泊。
在火山口周围,由于岩浆的喷发和熔岩流动,形成了大量的坑洞和凹陷地形。
这些坑洞或凹陷被水填满后,就形成了火山喷发型湖泊。
例如印度尼西亚的汤加湖。
四、沉积型湖泊沉积型湖泊是由于河流冲刷带来的泥沙、矿物质等物质在水中沉积而形成的湖泊。
这种类型的湖泊通常位于平原地带或者盆地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逐渐堆积并且不断淤积,最终导致了水深变浅,形成了浅水湖泊。
例如中国南方的太湖。
五、溶洞型湖泊溶洞型湖泊是由于石灰岩等溶解性岩石在地下被水侵蚀而形成的湖泊。
当地下水蚀刻穿过岩层时,会形成许多大小不一、深度不同、相互连通的洞穴。
当洞穴内部的水位上升时,就形成了溶洞型湖泊。
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梅纳德斯湖。
六、人工型湖泊人工型湖泊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湖泊。
这种类型的湖泊通常是通过修建水坝、挖掘土地等方式来实现的。
这些人工湖泊通常用于灌溉农田、发电或者防洪等目的。
例如中国的三峡水库。
总之,不同类型的湖泊都有其独特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
湖泊的形成原理
![湖泊的形成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d5d70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3.png)
湖泊的形成原理湖泊的形成原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地质、气候、沉积和生物过程的多个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结果。
主要的形成原理包括断陷、冰川侵蚀、火山喷发、峡谷坝等。
首先,断陷是湖泊形成的重要原理之一。
地壳运动导致地表发生断裂,形成深而狭长的凹陷地带,这些被水体充填的凹陷地带就形成了湖泊。
当地壳下陷形成断陷带时,如果有地下水源供给,地下水就会在这些断陷带上聚集成湖泊。
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的大盆地,它是因为地壳断陷形成的许多湖泊的集合。
其次,冰川侵蚀也是湖泊形成的重要原理之一。
在冰河时代,大量的冰川移动、侵蚀和磨蚀地表,形成了冰川湖。
当冰川退缩时,冰川所留下的蓄水区就形成了湖泊。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湖泊都是由于冰川侵蚀而形成的,如美国的五大湖和加拿大的大湖区。
第三,火山喷发也可以导致湖泊的形成。
当火山喷发时,火山口附近的地表凹陷,形成一个火山口湖或火山口湖群。
这些湖泊通常是伴随着火山活动而形成的,如坦桑尼亚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湖,以及美国的克拉特湖。
最后,峡谷坝也是湖泊形成的一种原理。
当山区的河流在狭窄的峡谷中流过时,由于峡谷的挡水效应,河流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水坝,积蓄了大量的水流形成湖泊。
美国的大峡谷和中国的长江三峡就是由于峡谷坝形成的湖泊。
除了上述的主要原理之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可以影响湖泊的形成。
例如,沉积物的运输和沉积过程也可以导致河流被堵塞,形成湖泊。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湖泊或海洋的入口处,比如河口湖或泻湖。
另外,生物过程也可以对湖泊的形成和演化产生影响,比如湖泊中的植物和动物可以通过其活动改变湖泊的水质和湖泊的形态。
总而言之,湖泊的形成是多种地质、气候、沉积和生物过程的综合结果。
断陷、冰川侵蚀、火山喷发和峡谷坝是主要的湖泊形成原理,而沉积和生物过程也可以通过沉积作用和生物活动影响湖泊的形成和演化。
通过研究湖泊的形成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湖泊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对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各种湖泊成因的归纳总结表
![各种湖泊成因的归纳总结表](https://img.taocdn.com/s3/m/eddc75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65.png)
各种湖泊成因的归纳总结表一、火山湖火山湖是由火山喷发所形成的湖泊,它们通常位于火山口或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火山坑之中。
火山湖的成因主要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岩浆充满了火山口或火山坑,形成湖泊。
二、冰川湖冰川湖是由冰川运动形成的湖泊。
冰川的活动会把地表的岩屑和土壤从而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了湖泊。
冰川湖常常位于冰川在其活动过程中挖掘的谷地之中。
三、堰塞湖堰塞湖是由于地质构造活动或高山区域的滑坡、崩塌等原因导致河流被堵塞而形成的湖泊。
堰塞湖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被堵塞的河流和溪流不能正常排除水流导致湖泊的形成。
四、冲积湖冲积湖是由于河流冲积作用而形成的湖泊。
当河流的水流冲击到山脉或者平原等地形时,由于水流速度减慢,无法携带和输送太多的沙砾、泥沙物质而形成湖泊。
五、断层湖断层湖是由于地壳运动中断裂地壳而形成的湖泊。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断层活动导致湖泊地区地壳破裂,或者新增断层形成湖泊。
六、侵蚀湖侵蚀湖是由于河流、海洋等水体对地貌侵蚀而形成的湖泊。
水体的侵蚀作用,将地表的土壤和岩石被侵蚀带走,塌陷形成低洼地形从而形成湖泊。
七、溶洞湖溶洞湖是由于溶洞地貌中的洞穴有积水而形成的湖泊。
溶洞形成于溶蚀岩石(如石灰岩)中,水流进入这些溶洞并在其中积聚,形成湖泊。
总结表如下:湖泊类型 | 形成原因--------------|---------------------------------------火山湖 | 火山活动引起的岩浆充满火山口或火山坑冰川湖 | 冰川运动改变地表形态堰塞湖 | 地质构造活动或高山区域滑坡、崩塌等导致河流堵塞冲积湖 | 河流冲击速度减慢无法携带和输送太多沙砾、泥沙物质断层湖 | 断层活动导致湖泊地区地壳破裂/新增断层形成侵蚀湖 | 水体对地貌的侵蚀溶洞湖 | 溶洞中的洞穴有积水通过上述总结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湖泊都有其特定的成因。
了解湖泊的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湖泊的独特之处。
湖泊的形成是地球上多样地理过程和自然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来源与xx所处的地形有关:
地势高(山顶火山湖)——主要是大气降水的补给。
低洼处——地下水补给(潜水、xx)。
温湿区——xx。
寒冷地区——冰雪融水。
3.xx的排泄
蒸发、渗透、流泄三种方式向外排泄,有些湖泊有较固定的泄水口。
泄水湖(外流湖)——具有泄水出口,温、湿区常见。
不泄水湖(内流湖)——无泄水出口,干旱区常见。
由于地壳的构造动力使局部地段下陷形成向斜盆地。
断层洼地:
形态狭长,深,xx、xx、xx
2°xx:
火山口为盆地形,积水xx,xx。
火山熔岩阻塞河流:
五大莲池。
②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xx
所有外动力地质作用都可形成湖盆,规模小、水浅、湖盆周围可保留一些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地形和沉积物。
1°xx:
河流截弯取直,牛轭湖。
最低的湖是巴勒斯坦、约旦交界的死海,湖面-395米。
我国湖面、泊众多,2万多个,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
面积最大的湖是青海湖(4583km)(咸水湖)。
2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xx。
3
xx、伊利、xx、xxxx。
原先是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湖,而后又经过冰川的刨蚀作用改造而成。由于湖盆成因不同,各类湖泊的分布反映了地质条件和自然地理情况。
我国:
冰蚀湖:
xx、xx
xx:
东部xx地区(xx)。
溶蚀xx:
xx,岩溶发育的地方。
风成湖:
xx、xx、干旱区。
2.xx
1°大气降水
2°地表水
3°地水
当湖水补给≥排泄时,才能成为固定的湖泊。
间歇湖——雨季水充足时成湖,干旱时干枯。
世界上湖泊最多的是北欧的芬兰——湖国5万54个面积33万多。
最大的湖泊是苏联的里海(咸水湖);苏必利湖(淡水湖)436340平方公里。
最深的xx是xx的xx1620米。
最高的湖泊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纳本湖,湖面海拨4718米。
从湖泊水文和化学特性方面划分,亚洲湖泊的类型有:
咸水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贝加尔湖、洞庭湖、兴凯湖等)。气候条件对湖泊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潮湿气候区,多形成水量丰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干燥气候区,多形成水浅的和无排水口的咸水湖。
①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xx
1°构造湖:
河漫滩上洼地在海水泛滥后暂时性的湖。
2°冰蚀湖:
冰川地区尤其是大陆冰川地无,是由于冰的刨蚀作用在岩性软的地段形成洼地。冰融后成湖。
3°xx:
泻湖。
4°风蚀xx:
水浅,易成为盐xx。
5°溶蚀xx:
地面溶蚀洼地地下溶洞的坍陷。
自然界的湖盆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例如:
世界上最
1大的淡水湖群,发育在北美(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由五大著名湖泊组成:
地理
1.xx的成因类型
1.火山:
在火山口积水xx,如xx
2.断层:
在断层线上发育xx,如xx
3.xx侵蚀xx:
如xx
冰逝-冰碛xx:
如xxxx;
湖盆和水量是构成湖泊的要素,因此研究亚洲湖泊的成因类型,就要从这两方面去分析。
xxxx成因类型:
主要包括构造湖(如贝加尔湖、库苏泊、死海等);海迹湖(如里海、咸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数湖泊);火山作用形成的湖泊(如白头山天池、镜泊湖等);风蚀洼地湖(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