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围板设计指南-20110629 (修订版)
后围板设计指南-20110629 (修订版)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后围板总成设计指南编制:审核:部门批准:技术委员会批准: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部目录1.概论 (3)1.1该规范的主要目的 (3)1.2该规范的相关内容 (3)1.3该指南的适用范围 (3)2.后围板总成功能定义 (3)2.1后围板功能概述 (3)2.2后围板布置时对行李箱空间的考虑 (3)2.3后围板布置对碰撞的考虑 (3)2.4后围板设计对刚度的考虑 (3)2.5后围板基本结构 (3)2.6密封通风防水功能 (5)3.后围板总成结构设计 (5)3.1后围板设计过程概述 (5)3.2后围板总成的结构形式 (6)3.3后围板总成主要零件材料选择 (6)3.4后围板总成结构设计 (7)4.后围板设计的主要问题校核 (18)4.1后围板总成易出现的失效模式 (18)4.2后围板总成密封性校核 (19)4.3后围板总成操作空间校核 (19)4.4工艺可行性分析 (19)1.概述1.1该指南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指导后围板总成设计;提供一个后围板总成设计的思路。
1.2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该指南主要介绍了汽车开发过程中后围板总成设计的过程,首先对后围板在整车中的功能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以及后围板总成设计所需要注意的要点,并且针对后围板处潜在的失效模式和以往车型出现的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汇总,在新车型开发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排查这些问题。
1.3该指南的应用范围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M1 类车型的后围板总成,M2,M3,N,O,L 类车后围板总成设计可以参考此指南的相关内容。
2.后围板总成主要功能定义2.1后围板总成功能概述后围板是车身骨架的一个重要构件,其功能主要有:创造空间功能、提高整车性能功能,主要包括碰撞,整车刚度等、安装功能。
2.2后围板总成对行李箱空间的考虑后围板一个重要功能是“围”,围的目的就是创造空间,所以在后围板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其创造空间的功能,行李箱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储物,而对于大多车行李箱内会有备胎的布置,所以对于备胎布置在行李箱内的车型,在后围板设计时必须考虑:1.后备胎的取放(备胎布置在行李箱内情况)2.其它随车工具的存放在满足以上存放空间的同时,使行李箱容积最大化。
建筑类规范(2011年1月开始)
总师室整理规范编号规范名称规范编号实施日期1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2010 2011.10.12 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 2011.8.1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局部修订) GB50204-2002 2011.8.14 住宅建筑构造GJBT-1153 2011.3.15 典型墙体材料应用构造图集GJBT-11542011.3.16 典型屋面材料应用构造图集GJBT-1155 2011.3.17 门窗产品构造图集GJBT-1156 2011.3.18 柱间支撑(柱距7.5米)GJBT-1157 2011.3.19房屋建筑抗震加固(四)(砌体结构住宅抗震加固)GJBT-1158 2011.3.110 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GJBT-1159 2011.3.111 G101系列图集常用构造三维节点详图(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GJBT-1160 2011.3.1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口部防护设计GJBT-1161 2011.3.113 水泥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233-2011 2011.10.114 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JGJ96-2011 2011.10.115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 2011.10.116 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 2011.6.117 混凝土基层喷浆处理技术规程JGJ/T238-2011 2011.12.118 择压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4-2011 2011.12.119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 2011.12.120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 2011.12.121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JGJ227-2011 2011.12.12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011.12.123 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JGJ/T53-2011 2011.12.124 木复合门JG/T303-2011 2011.8.125 建筑给水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155-2011 2011.12.126 卷帘门窗JG/T302-2011 2011.8.127 建筑用隔热铝合金型材JG175-2011 2011.8.128 人行自动门用传感器JG/T310-2011 2011.8.129 人行自动门安全要求JG305-2011 2011.8.130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2012.5.131 建筑用防涂鸦抗粘贴涂料JG/T304-2011 2011.8.132 建筑给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154-2011 2011.12.133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237-2011 2011.12.134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范DGJ08-2077-2010 2011.3.135 现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规范DGJ08-903-2010 2011.3.136 遇水膨胀止水胶JG/T312-2011 2011.8.137 柔性饰面砖JG/T311-2011 2011.8.13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83-2011 2012.5.139 预制组合立管技术规范GB50682-2011 2012.1.140 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GB50687-2011 2012.5.14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2012.5.142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 2012.5.143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2012.10.144 建筑用砌筑和抹灰干混砂浆JG/T291-2011 2011.8.145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50618-2011 2012.10.146 建筑用砌筑和抹灰干混砂浆JG/T291-2011 2011.8.147 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CJ/T225-2011 2011.10.148 建筑防水维修用快速堵漏材料技术条件JG/T316-2011 2011.10.149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 2011.12.150 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JGJ/T239-2011 2011.12.15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011.12.152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 2012.4.153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2011.12.154 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1-2011 2011.12.155 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2011 2011.12.156 建筑结构用铸钢管JG/T300-2011 2011.10.157 预应力钢绞线用轧花机JG/T323-2011 2011.10.158 机制玻镁复合板与风管JG/T301-2011 2011.10.159 预应力用电动油泵JG/T319-2011 2011.10.160 彩钢整板卷门JG/T306-2011 2011.10.161 沿斜面运行无障碍升降平台技术要求JG/T318-2011 2011.10.162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检验与评估规程DG/TJ08-2080-2010 2011.3.163 预应力用液压千斤顶JG/T321-2011 2011.10.164 预应力筋用液压镦头器JG/T320-2011 2011.10.165 预应力筋用挤压机JG/T322-2011 2011.10.166 生活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其排放CJ/T368-2011 2011.12.167 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1 2011.12.168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 2012.5.169 植物纤维工业灰渣混凝土砌块G/T327-2011 2011.12.170 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GB/T50698-2011 2012.5.171 建筑装饰用石材蜂窝复合板JG/T328-2011 2011.12.172 平开玻璃门用五金件JG/T326-2011 2011.12.17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2011.8.174 建(构)筑物托换技术规程CECS 295:2011 2011.9.175 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CECS 293:2011 2011.9.176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技术规范CECS 289:2011 2011.8.177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 279:2010 2010.11.178 给水排水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270:2010 2010.12.179 轻钢构架固模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CECS 283:2010 2011.3.180 中小套型住宅厨房和卫生间工程技术规程CECS 284:2010 2011.3.181 建筑排水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282:2010 2011.2.182 自承重砌体墙技术规程CECS 281:2010 2011.1.183 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69:2011 2011.10.184 房屋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制图标准JGJ/T244-2011 2012.3.185 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JGJ/T249-2011 2012.5.186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 2012.1.187 外墙内保温建筑构造GJBT-1169 2011.9.188 幼儿园建筑构造与设施GJBT-11702011.9.189 不同地域特色传统村镇住宅图集GJBT-1171 2011.9.190 不同地域特色村镇住宅通用图集GJBT-1172 2011.9.191 不同地域特色村镇住宅建筑与结构构造图集 1.建筑构造 2.结构GJBT-1173 2011.9.19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GJBT-1174 2011.9.19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GJBT-1175 2011.9.194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GJBT-1176 2011.9.195 钢吊车梁系统设计图平面表示方法和构造详图GJBT-1177 2011.9.196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GJBT-1178 2011.9.197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GJBT-1179 2011.9.198 钢檩条钢墙梁GJBT-1180~1181 2011.9.199 带水平段钢斜梯(45°)GJBT-1182 2011.9.1 100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 2012.3.1 101 建筑幕墙用氟碳铝单板制品JG/T331-2011 2012.2.1 102 建筑工程用索JG/T330-2011 2012.2.1103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2012.8.1 104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2012.8.1 105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 2012.6.1 106 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2011 2012.3.1 107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2011 2012.8.1 1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012.8.1 109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 2012.3.1 110 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9-2011 2012.3.1 1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2012.8.1 112 冷热水用无规共聚聚丁烯管材及管件CJ/T372-2011 2012.2.1 113 混凝土裂缝修补灌浆材料技术条件JG/T333-2011 2012.2.1 114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 2012.4.1 11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60-2011 2012.4.1 116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11 2012.4.1 117 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JGJ/T105-2011 2012.4.1 118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2011 2012.4.1 119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 2012.4.1 120 建筑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安装及验收规程CECS 304:2011 2011.11.1121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 140:2011 2012.1.1122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2011 2012.4.1 12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 2012.5.1 124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 2012.5.1 125 混凝土模卡砌块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87-2011 2011.10.1 126 建筑排水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165-2011 2012.6.1 127 混凝土结构修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JG/T336-2011 2012.5.1 128 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渗透型涂料JG/T337-2011 2012.5.1 129 无负压一体化智能给水设备CJ/T381-2011 2012.5.1130 污水提升装置技术条件CJ/T380-2011 2012.5.1 131 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261-2011 2012.5.1 132 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成膜型涂料JG/T335-2011 2012.5.1 133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54-2011 2012.5.1 134 纤维增强混凝土装饰墙板JG/T348-2011 2012.5.1 135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现场检测仪器JG/T345-2011 2012.5.1 136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2012.8.1 137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2011.8.1 138 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2011 2012.5.1 13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012.7.1 140 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规程JGJ/T269-2012 2012.7.1 14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 2012.6.1 142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JGJ/T272-2012 2012.5.1 143 环压连接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305:2011 2012.3.1 144 钢结构钢材选用与检验技术规程CECS 300:2011 2012.6.1 145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76-2012 2012.5.1 146 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JGJ/T279-2012 2012.5.1 147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运行与维护规范JGJ/T264-2012 2012.5.1 148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2012.5.1 149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JGJ/T267-2011 2012.5.1 150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粘结质量技术规程JGJ/T277-2012 2012.5.1 151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 2012.6.1 152 天然石材用水泥基胶粘剂JG/T355-2012 2012.5.1 153 聚丙烯静音排水管材及管件CJ/T273-2012 2012.8.1 154 水泥木丝板JG/T357-2012 2012.8.1 155 建筑门窗及幕墙用玻璃术语JG/T354-2012 2012.5.1 156 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CJJ/T177-2012 2012.5.1157 住宅卫生间模数协调标准JGJ/T263-2012 2012.5.1 158 住宅厨房模数协调标准JGJ/T262-2012 2012.5.1 159 建筑用泡沫铝板JG/T359-2012 2012.8.1 160 混凝土结构工程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规程JGJ/T271-2012 2012.8.1 161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 2012.8.1 162 金属装饰保温板JG/T360-2012 2012.8.1 163 给水排水用滗水器通用技术条件CJ/T388-2012 2012.5.1 164 不锈钢衬塑复合管材与管件CJ/T184-2012 2012.8.1 165 钢筋桁架楼承板JG/T368-2012 2012.8.1 166 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2012 2012.8.1 167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JG/T364-2012 2012.8.1 168 聚碳酸酯(PC)实心板JG/T347-2012 2012.8.1 169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专用粘合剂JG/T370-2012 2012.8.1170 建筑工程用切(扩)底机械锚栓及后切(扩)底钻头JG/T367-2012 2012.8.1171 聚碳酸酯(PC)中空板JG/T116-2012 2012.8.1 172 多联式空调(热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G/TJ08-2091-2012 2012.3.1 173 居住区信息系统网络互联技术规程DG/TJ08-2092-2012 2012.3.1 174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 2012.8.1 175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2012 2012.10.1 176 建筑用玻璃与金属护栏JG/T342-2012 2012.8.1 177 钢管扣件式模板垂直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 DG/TJ08-16-2011 2012.3.1 178 温度法热计量分摊装置JG/T362-2012 2012.8.1 179 混凝土防冻泵送剂JG/T377-2012 2012.8.1 180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JGJ/T259-2012 2012.8.1 181 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 2012.8.1 182 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GB/T50708-2012 2012.8.1 183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JGJ248-2012 2012.8.1184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2012.8.1 185 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JGJ22-2012 2012.8.1 186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JGJ/T268-2012 2012.8.1 187 轻型木桁架技术规范JGJ/T265-2012 2012.8.1 188 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12 2012.8.1 189 闭口型压型金属板JG/T363-2012 2012.8.1 190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2012 2012.8.1 191 结构加固用玄武岩纤维片材JG/T365-2012 2012.8.1 192 金属屋面丙烯酸高弹防水涂料JG/T375-2012 2012.8.1 193 铝塑贴面板JG/T373-2012 2012.8.1 194 建筑变形缝装置JG/T372-2012 2012.8.1 195 非烧结块材砌体专用砂浆技术规程CECS 311:2012 2012.7.1 196 砂基透水砖JG/T376-2012 2012.8.1 197 建筑用开窗机JG/T374-2012 2012.8.1 198 冷轧高强度建筑结构用薄钢板JG/T378-2012 2012.10.1 199 集中式蓄电池应急电源装置JG/T371-2012 2012.8.1 200 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JGJ/T273-2012 2012.10.1 201 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2012 2012.10.1 202 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JGJ/T274-2012 2012.10.120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钢骨架复合管管道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 306:2012 2012.7.120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012.10.1 205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 2012.8.1 206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2012.8.1 207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2012.11.1 208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1-2012 2012.11.1 209 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技术规程JGJ/T282-2012 2012.11.1 210 轻型钢结构技术规程DG/TJ08-2089-2012 2012.4.1211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DGJ08-56-2012 2012.5.1 212 再生骨料地面砖和透水砖CJ/T400-2012 2012.10.1 213 门窗幕墙用纳米涂膜隔热玻璃JG/T384-2012 2012.11.1 21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2012.10.1 215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2012.10.1 216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2012.10.1 217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2012.10.1 218 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50787-2012 2012.10.1 219 建筑电气制图标准GB/T50786-2012 2012.10.1 220 木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772-2012 2012.12.1 22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012.10.122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2012 2012.12.122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2012 2012.12.1 224 室外真空排水系统工程技术规程CECS 316:2012 2012.9.1 225 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315:2012 2012.8.1 226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2012.12.1 227 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GB/T50743-2012 2012.12.1 228 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吊顶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98-2012 2012.6.1 229 脱硫石膏轻质砌块、条板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99-2012 2012.6.1 230 文明施工规范DGJ08-2102-2012 2012.8.1 231 实心与空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254:2012 2012.10.1 232 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28:2012 2012.10.1 233 叠压供水技术规程CECS 221:2012 2012.9.1 23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013.6.1 235 建筑物倾斜纠偏技术规程JGJ270-2012 2012.12.1 236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12 2013.6.1 237 模块化同层排水节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CECS 320:2012 2012.11.1238 交错桁架钢框架结构技术规程CECS 323:2012 2012.12.1 239 干粉灭火装置技术规程CECS 322:2012 2012.12.1 240241242243244245246。
汽车设计-汽车后围板设计规范模板
XX公司企业规范编号xxxx-xxxx汽车设计-汽车后围板设计规范模板XXXX发布汽车后围板设计规范1目的、范围、内容概要1.1目的主要目的:指导后围板总成设计;提供一个后围板总成设计的思路。
1.2 范围该规范主要适应于M1类车型的后围板总成的设计。
M2,M3,N,O,L 类车后围板总成设计可以参考此指南的相关内容。
1.3 内容该规范主要介绍了汽车开发过程中后围板总成设计的过程,首先对后围板在整车中的功能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以及后围板总成设计所需要注意的要点,并且针对后围板处潜在的失效模式和以往车型出现的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汇总,在新车型开发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排查这些问题。
2.后围板总成主要功能定义2.1后围板总成功能概述后围板是车身骨架的一个重要构件,其功能主要有:创造空间功能、提高整车性能功能,主要包括碰撞,整车刚度、安装功能等。
2.2后围板总成对行李箱空间的考虑后围板一个重要功能是“围”,围的目的就是创造空间,所以在后围板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其创造空间的功能,行李箱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储物,而对于大多车行李箱内会有备胎的布置,所以对于备胎布置在行李箱内的车型,在后围板设计时必须考虑:1.后备胎的取放(备胎布置在行李箱内情况)2.其它随车工具的存放在满足以上存放空间的同时,使行李箱容积最大化。
2.3后围板布置对碰撞的考虑白车身在整车碰撞扮演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后部碰撞,根据经验后部吸能空间必须有足够的间隙,才能满足碰撞法规,使整车碰撞性能满足目标要求,所以在造型过程中,后围板设计需校核与后保险杠外蒙皮间隙,给后保横梁、后保险杠以及保险杠吸能泡沫提供足够的布置空间,以便有充足的吸能空间,使整车满足碰撞设计目标。
为了满足中国和欧洲的后部碰撞法规要求,后围板到后保横梁距离至少需在35mm以上,推荐大于50mm。
图1 后围板处典型截面2.4后围板总成设计刚度方面的考虑整车刚度是轿车重要性能之一,刚度不足会造成车身出现疲劳破坏,现代汽车设计对刚度要求越来越高;车身骨架横梁是车身扭转刚度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后围板总成位于车身后端,其功能相当与车身骨架的一根横梁,所以在后围板设计过程中尤其需注意后围板截面刚度,尤其是其与侧围的搭接头的刚度,如果刚度不足,会造成后背门洞拐角的疲劳开裂。
近期公告审查有关要求20110626
一、近期发布的一些新文件
1.2.2.2.2改装车 • 基本性能:滑行、最高车速、加速性能、 最大爬坡度、经 济性 • 制动:按照GB7258-2004中7.13.1条进行。 • 备注:
加速性能、等速油耗应有试验曲线。 ②汽车整车改装后形成的车辆,动力性、经济性项目可不做。 ③已定型二类底盘改装后形成的车辆,经济性项目可不做。 ④三类底盘改装的车辆动力性、经济性项目均需检验。
19
一、近期发布的一些新文件
5. 关于规范“蓬式运输车产品技术条件”的通知(2011.1.26) 5.1蓬式运输车(含蓬式运输半挂车)产品技术条件: 1)蓬式运输车应装备整体固定式车厢,厢体两侧没有能沿垂直 方向、水平轴线方向打开的结构(侧门、栏板),双开后门且顶 部为活动顶棚结构,顶棚应能与车顶固定; 2)《公告》“其它”栏应注明:“侧面不开门”; 3)N3、O4类蓬式运输车和蓬式运输半挂车产品货厢地板到货厢 顶部高度不小于1800mm; 4)蓬式运输车不算整体封闭式厢式车,车长不能增加1m,车宽 不能为2.55m。(整体封闭式厢式货车是指货箱为全封闭式刚性结 构、驾驶室与货箱分离且后面或侧面有固定位置车门的货车。) 5)申报《公告》样车照片应体现顶棚结构。 5.2整改日期:4月30日前允许变更,逾期不符将予以清.10在已定型的三类底盘基础上改装的客车应按照1.2.41.2.7条的要求进行性能试验。 1.2.11 当底盘允许改装成超限车时,应按不同型号超限车申 报和试验。 1.2.12 LPG、CNG汽车应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 专用装置的零部件检验及整车安装要求检验。 1.2.13 对于有专用装置和功能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专用车, 定型试验中应进行专用功能检验,结果应符合标准要求。 1.2.14 防弹运钞车、压力容器车、高压带电作业车、消防车 等特种行业的专用汽车除进行专用汽车常规性能试验外, 还应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相应的专项安全性能 检验。
(2021年整理)后背门设计指南
后背门设计指南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后背门设计指南)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后背门设计指南的全部内容。
后背门设计指南第一章概论1-1 该设计指南的主要目的:S12是奇瑞公司第一款正向开发的车型,其概念设计是由意大利博通公司完成的,在结构过程中,我们以可行性分析为依据,并在韩国工程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优化。
门盖系统的设计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外观间隙以及平度的定义、典型截面的设计、主模型的建立、CAE分析、工艺问题的分析以及改进、公差的确定以及二位图纸的标准化.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韩国人的设计理念与流程,为我们在以后的设计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背门的设计与门系统相比来说简单的多,零件也少很多。
编写该设计指南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我设计S12后背门的全过程中所学到的一些设计理念以及犯过的错误一一罗列出来,大家共同学习一下,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避免类似错误的重复发生。
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意见,我将继续修正。
1-2 该指南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概论第二章后背门设计要求2-1 后背门法规要求2—2 后背门设计目标要求及 BENCHMARKING 研究第三章后背门间隙以及平度间隙第四章后背门结构设计1、开启角度的的定义2、铰链轴线的布置3、典型截面的解析4、数模的构造5、尺寸以及公差的设定第五章CAE分析、设计校核及评审1、CAE分析2、失效模式及相应措施第六章材料定义以及减重1、材料定义2、减重第七章设计心得第二章后背门设计要求2-1 后背门法规要求1、ECE NO.26/01 EEC NO. 74/483-79/488——关于车辆就其外部突出物认证的统一规定法规大致内容如下(详见标准ECE NO。
QZTB 05.027-2011 汽车侧围设计规范
Q/ZT 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TB 05.027-2011汽车侧围设计规范2011-12-10发布2011-12-20实施Q/ZTB 05.027-2011前言本标准由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法规科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胜。
汽车侧围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侧围的设计要点及其判定标准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汽车侧围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566-2009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ECE R26 关于车辆就其外部凸出物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32 关于后面碰撞汽车结构特性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33 关于正面碰撞车辆结构特性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94 关于车辆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95 侧撞乘员保护EEC 74/483 关于车辆外部凸出物的统一规定EEC 76/115 机动车辆安全带安装固定点EEC 96/27 关于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与赔偿Q/ZTB 05.003-2010 A-Class Surface 曲面模型质量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侧围侧围是乘员舱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支撑乘员舱高度空间、保护乘员安全的作用。
侧围上安装有车门、加油口盖、三角窗盖等部件,需要有很好的密封性能;两侧具有安全拉手、安全带、侧围内饰、车身线束等安装点;满足侧气帘式安全气囊及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及空间。
各零件所用材料为钢板,冲压成型,通过焊接形成侧围。
3.2 A-Class Surface造型外表面数字模型的一种,满足特定的技术质量要求,用于表示最终冻结的造型外表面。
3.3 主断面主断面是反映整车性能、结构、配合、法规等方面要求的截面。
《钢规》(条文说明)
术语和符号 .............. 246 2.1 术语.............................................................................................................................................. 246 2.2 符号.............................................................................................................................................. 246
241
目
1 2 总
次
则 .................................................................................................................................................. 245
6
受弯构件 .............................................................................................................................................. 272 6.1 受弯构件的强度 .......................................................................................................................... 272 6.2 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 .................................................................................................................. 274 6.3 局部稳定...................................................................................................................................... 275 6.4 焊接截面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 277 6.5 腹板开孔要求.............................................................................................................................. 278 6.6 梁的构造要求.............................................................................................................................. 280
一汽解放侧后防护标准和反光标识
图例
13
试验要求:
A3.1.1 两点加载 两个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在700~1000 mm之间,作用点的具体位置由制造商给定。 A3.1.2 三点加载 其中左右两边外侧两个作用点,分别距离车辆后轴轮胎的最外端相切并且平行 于车辆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平面300 mm±25 mm,如果车辆有两个以上的后轴,车 辆后轴轮胎的最外端应以距离车辆纵向中心面最远的点(不包括轮胎的变形量) 为准;第三个作用点位于上述两点连线之间,并且处于车辆中央垂直平面上。 A3.2 试验载荷 A3.2.1 两点加载时为100 kN或者相当于车辆最大总质量的50%的水平载荷 (取两者较小值),分别持续作用于上述规定的左侧加载点或右侧加载点上。 A3.2.2 三点加载时为25 kN或者相当于车辆最大总质量的12.5%的水平载荷 (取两者较小值),分别持续作用于上述规定的左侧作用点上或右侧作用点上, 然后持续作用在车辆纵向中心平面上的加载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 《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 GB 11 567.1-2001 .
《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 》
GB 11 567.2-2001 .
一汽解放汽车销售公司市场部产品室 2011-01-23
一、 《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 GB 11567.1-2001 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 .
• 具体可参考公告中的照片
16
反光标识图例
a)侧面粘贴示例
b)后部装有货厢门的粘贴示例 c)后部没有货厢门的粘贴示例
17
牵引车粘贴示例 目前解放出厂的牵引车反光标识都是符合要求的
18
侧面粘贴示例
后部粘贴示例
19
20
21
22
23
新版ASTM F963 2011 的主要修订内容
新版ASTM F9632011的主要修订内容概述如下:球形末端:没有本质修订;仅增加图例说明及修改标题名称,改为“有球形端部的相关玩具”。
玩具座椅:定义修订。
新定义为有玩耍价值的座椅,不仅仅是椅子。
乘骑玩具和座椅的稳定性:阐明座椅设计变动和测试方法,包括向前、向后和两个侧面方向,玩具座椅需进行稳定性测试。
乘骑玩具和座椅超载要求:增加特定的超载测试方法;家俱座椅无需符合F963本条款标准规定。
塑料薄膜:修订本款标题,所有本标准规管的塑料薄膜都必须符合本款规定,而不仅仅针对包装材料。
对测试方法中的重复内容进行删除。
软填充玩具的豁免:对摇铃、挤压玩具、出牙器条款进行修订,以保证本条款规定与美国联邦法规、欧盟玩具安全标准EN71中关于特定形状和尺寸的玩具要求一致。
对于软体填充玩具内的非软性部件必须符合本条款规定。
可陷入下颌:尺寸表述的修订,将测试模板的第三维尺寸改为标准尺寸,下颌模板需完全开口。
绳子和飞行装置:术语表述修订,将电阻系数改为电阻,保持与欧盟玩具安全标准EN71保持一致并用精确的文字表述。
可燃性:对于条款A4.6.3.6里测试时判断结果的测试样板由”应该”改为“必须”,将此项规定从“建议”改为“指示”。
带圆环的挤压玩具:只有具有挤压功能的部分才需符合该标准条款的要求,非挤压部件不需符合此要求,如挤压玩具上的圆环不需要测试。
将“持续充气产品”和“青少年产品”增加至1.4条款范围内。
悠悠球:修订当旋转时测量绳子伸展长度的测试方法。
玩具箱依旧未重新列入F963,玩具箱的安全规定仍由ASTM F834-84 (2008)规管。
弹射物:参考ISO8124和EN71标准要求;1. 对弹射的距离小于300mm,只对小部件、尖点、利边和子弹上吸盘作要求;2. 对于动能小于0.08J的弹射物,其半径至少2mm 的要求被一个测试模板来代替,要求各种形状的末端不能穿过测试模板,并且要求边/角的半径至少0.25mm;3. 临时准备的弹射物被单独列出以保持测试的一致性。
DB11T 805-2011人行天桥与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设计规程
4 Design of barrier-free facilities·······‘····,·······,··,···,············。······。··…5 4.1 Ramp,·····‘··咨··‘·····,。··················左··‘··‘·,···················,,,·······‘··。一 5 4.2 Sta irs····。····,··········,···,·食···,,··········。·于·。······。,··‘···········,·····,···,··… 6
2011-04-28发布
2011-09-01实施
北 京 市 规划 委 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北 京 市地 方标 准
人行天桥与人行地下通道 无障碍设施设计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unobstructed pedestrian
overpass and underpass
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联系电话 :6 80 17 520.
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本规程 主 要 起草 人:聂大华 张宏远 杨 冰 申樟虹
马 欣 翁 红 刘音为序)
段铁铮 胡麒祯 胡 正芳 彭灿 云
DBll/T 805- 2011
主编单位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 局 实施 日期:2011年 09月 01日
2011 北京
客车后围两侧外板成形模设计与制造
模 的保护 , 在上模部分设置 了 4支辅助导柱 l , 4 在凹
曲成 形时 所产生 的侧 向力 。
模架 选用 钢 结构 对 角 滚珠 导柱 导 向模 架 。以适应 件 、 位 零 件 外 , 用 了 模具 专 业厂 家生 产 的标 准零 定 采
模
技
术 ・
客车后 围两侧外 板成 形模设计 与制造
丹 东 市黄 海 汽 车有 限责任 公 司部 件 分厂 ( 宁丹 东 18 0 ) 辽 108 由云 革
【 要】 摘 为提 高车身整体 承 载性能 , 东黄 海 汽车公 司在近 几年 新车 型 的开发 中, 丹 前后 围覆盖 件 大 多采 用薄钢板 成形 。 了降低 成本 , 高效益 , 用可以 自制的成 形模 成形 。 为 提 采 几年 实践表
a t mo i c tp ' d v lp n fDa d n l w S a a t mo i o a y t e f n n e r u o b l y e s e e o me to n o g Yel e u o b l c mp n , h r ta d r a e o e o wal c v r mo t s d te s e t s e lt o mi g n o d r t e u e t e c s ,r i d t e l o e sl u e h e t l p ae fr n .I r e o r d c h o t a s h y h e e b n f , s d t e s l- d o mi g d e fr n .S v r ly a s r c ie i d c td t a e e ei we u e h ef ma e f r n i o mi g e e a e r p a t n ia e h tt t c h ef c sg o . f ti o d e Ke r s u ;fr i g d e;d sg n n f c u e y wo d :b s o n i m e i n a d ma u a t r
后围板与后围里板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后围板与后围里板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摘要:阐述了轿车后围板总成的技术要求、冲压工艺分析、CAE分析、模型优化及解决办法,提出了制件合并生产的工艺构想及模具设计时的注意事项,对后围板总成的冲压工艺、模具设计、生产制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后围板;后围里板;拉深;工艺分析;模型优化;合并生产;模具设计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造型也多种多样,虽然车身结构大同小异,但具体形状和尺寸各有不同,汽车外观越来越新颖,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后围板总成主要由后围板、后围板里板、后背门锁安装板以及其他根据不同布置所安装的附件组成,一般由薄板冲压件焊接而成。
后围板总成是车身骨架的重要构件,其功能主要有:创造空间、提高整车性能(主要包括碰撞、整车刚度、安装功能)、有一定的吸收功能,所以需对后围板总成的冲压工艺进行研究,其成形质量与工艺装备、成形工艺、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等密切相关。
1制件结构制件结构如图1所示,材料为DX54D+Z,料厚为0.67mm,属于典型的车身件。
从制件使用要求方面分析,制件对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尺寸如果变化较大直接影响白车身的焊装效果。
后围板与侧围尾灯安装板有搭接关系,因此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制造误差过大会造成尾灯安装板与后围板之间间隙过大,影响涂胶,导致密封条密封性能差,造成焊接缝漏水。
后围板上翻边止口需要密封条密封,所以后围板及其加强板截面的尺寸要满足密封条的要求,翻边止口要求与后背门内板相对的面垂直且间隙均匀。
密封条密封截面车身外侧为主密封,考虑容差要求,要求后围板的翻边止口比后围里板的翻边止口高约1mm,不但降低了制造要求,还能有效保证密封效果。
整车刚度是轿车重要性能之一,刚度不足会造成车身疲劳破坏,车身骨架横梁是影响车身扭转刚度主要因素之一,而后围板总成位于车身后端,其功能相当于车身骨架的横梁,其与侧围搭接的刚度不足会造成后背门洞拐角的疲劳开裂或车辆行驶时振动产生异响,影响乘坐舒适性,所以拉深必须充分,确保整车的刚度。
沙滩车后围板[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沙滩车后围板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尹明善,龙万金,徐跃进,陈良钱申请号:CN200520009777.0
申请日:20050812
公开号:CN2823084Y
公开日:
200610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沙滩车后围板,包括后围板本体,后围板本体后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比其前部矮一阶的左右安装面,左右装饰板分别叠加在左右安装面上,螺钉依次穿过装饰板和安装面前部边缘的安装孔将它们固定在一起;左右安装面上分布有凹槽或凸筋,左右装饰板上设置有与该凹槽或凸筋对应的凸筋或凹槽。
在后围板本体后部装上左右装饰板,并且后围板本体的安装面及装饰板上设置有该凹槽或凸筋,使得后围板的强度得到加强,后围板不易破损,使用寿命更长。
装饰板的形状及颜色可以根据整车的车型及格局选用不同的造型,从而大大增强了沙滩车的外观美感,提升了整车的档次。
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施容易等优点。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400037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张家湾6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郭云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CN305401285S】汽车后围板排水结构【专利】
仰视图
左视图
立体图1
右视图
立体图2
2
CN 305401285 S
简 要 说 明
1/1 页
1 .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汽车后围板排水结构。 2 .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安装在汽车车身,用于汽车车身排水。 3 .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 4 .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
12-16
(10)授权公告号 CN 305401285 S (45)授权公告日 2019.10.25
( 54 )使用外观设计的产品 名称 汽车后围板排水结构
图片或照片 8 幅 简要说明 1 页
立体图1
CN 305401285 S
CN 305401285 S
外观设计图片或照片
1/1 页
主视图
俯视图
后视图
( 19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 12 )外观设2)申请日 2019 .04 .01 (73)专利权人 无锡英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建筑西 路777号A3幢6层616室
(72)设计人 汤金明 魏宇怀 常小意 (51)LOC(12)Cl .
3
后围结构布置与结构设计
⑶.止口高度如果过低会导致密封性能无法保证,推荐值 12-15mm; 该部分位于整车外部,为充 分密封,圆角不宜过大,推荐值 3-5mm;止口厚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同时应避免厚度
⑷.为了保证整车刚度和密封性,后地板和尾梁的有效焊接边最小为 18mm,同时为了提高涂胶的 可操作性,一般会在尾梁和后地板搭接位
车身后围结构布置与设计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后围结构布置原则、前围总成框架结构及详细结构尺寸。 本规范适用于 M1 类车型后围结构的正向开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4 后围结构设计输入 4.1 后围结构的主要布置输入:
⑴. 尾门锁的安装面 ⑵. 尾门密封条安装形式及密封面的确定; ⑶. 备胎的布置,备胎的取放空间及其间隙要求 ⑷. 后防撞梁的位置及安装方式及其间隙要求; ⑸. 倒车雷达,摄像头等电器件的线束安装方式; ⑹. 后保险杠的安装方式及其间隙要求; ⑺. 后拖钩布置和拖钩拉索的法规要求包络; 4.2 后围结构的搭接结构输入: ⑴. 后地板和后围的搭接方式; ⑵. 侧围和后围的搭接方式。 ⑶. 后防撞梁的安装面及安装结构要求; ⑷. 后保险杠的安装面设定及卡接定位要求; ⑸. 后纵梁的搭接方式; ⑹. 主要零件的冲压方向; ⑺. 常用焊接工具对焊接边的角度要求。
②.后围结构下部取决于
6.2 后围结构 Z 向边界: 后围结构 Z 向上边界:决定于背门槛高度,参见下图:
H196 取值:565mm ~ 715mm 推荐:≤630
后围结构 Z 向下边界:包裹后碰横梁结构、后纵梁结构及备胎盒,焊接接边满足工艺要求,≥14mm 即可,注意若为手工焊接须≥16mm 参见下图:
后置埋板设计要求
后置埋板锚栓总结之青柳念文创作讲解锚栓和埋板主要要遵循三个尺度,这三个国标是基础实际,和依据选取尺度:第一个: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 160-2004)第二个:混凝土布局后锚固技术规范(JGJ145-2004)第三个: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33-2001)这三个外面严格规定了锚栓的使用要求和基本数据.锚栓的大小即粗细长短的选择但是只是要计算出锚栓的受力大小,那末这个幕墙的计算基本就完事了有了受力的大小便可以去生产厂家的生产手册中找锚栓的型号了如果这个厂家生产的锚栓0.01毫米直径的就可以有你要求的那末大的力,选他也是可以的,但这是不成能的--生产不出来长度也不是真正是我们计算出来的,是国家专家通过计算确定的写在尺度外面了,不需费事我们在计算了计算出基本数据就可以确定锚栓了而长度的确定依照规范就要乱了JGJ133-2001规定长度不小于180毫米而JGJ145-2004的规定是hmin=17~26*d这个数值太大了我们所选用的锚栓长度是靠经历取得的,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这就是为何用化学锚栓了因为:1、膨胀栓质量不过关2、膨胀栓拉拔过10千牛的不容易3、基本拉拔值在5-12千牛之间更要记住的是幕墙尺度埋板计算参数只能计算两个锚栓别的两个是辅助的不在计算范围内的,有过因拉拔分歧格,把计算数据除以4来降低拉拔值得现象,想蒙蔽过关,一般都拉膨胀栓,辅助栓合格了,大家都知道药栓都没大的问题,但也也发生过药栓分歧格的现象.埋板厚度JGJ133规定埋板厚度是锚栓的0.6倍以上,大于b/12(b是锚栓的最大的间隔)以上数据决议了埋板的厚度国标规定埋板最薄不小于8毫米的埋板而d又是由什么来决议的呢一、两个锚栓的间隔不克不及大于300毫米或小于6d或70二、锚栓间隔埋板的边不克不及小于20毫米,基本要求是45毫米d是锚栓直径四个螺栓的位置,和要装置焊接转接件的空位置经历给出尺度埋板是大于8毫米长宽200*250左右所以是用8毫米厚的买埋板还是12毫米厚的都有单利栓需要承载的才能是由石材的重量决议的,反推埋件的厚度,就有这个结论了这个说的完全正确所以是用8毫米厚的买埋板还是12毫米厚的都有道理的但是你用8毫米的板,要装置的零件较多较大,你就做大点面积埋板,那末锚栓间的间隔大了板厚就不符合规范了,只能增加锚栓数量,反过来增减造价,影响装置.利害相互存在看你这么选了大型工程最好用10毫米以上的埋板、国家政府性的要用12毫米的为好总结一下:力决议锚栓,锚栓位置决议埋板厚度,装置情况决议埋板面积对受剪预埋件,其锚筋的间距 b 及 b1 不该大于 300mm,且b1 不该小于 6d 和 70mm;锚筋至构件边沿的间隔 c1 不该小于 6d 和 70mm小埋板250*300一下,因挠度变形很小可不思索或计算但是对大埋板(如大的悬挑式的钢布局雨棚)必须计算埋板的变形所以对于大埋板必须使用14毫米以上的厚度最好在16-20之间,太厚也欠好,并要适当增加锚栓数量钢布局整体是允许适当弹性变形的,但埋板相对不克不及变形埋板变形了受力形式就变了,是相当危险的大布局的锚栓或毗连螺栓数量不允许小于6个刚才有个朋友提到混凝土厚度问题,锚栓锚深最好不短于120毫米,否者要打穿墙固定JGJ133-2001里的5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后围板总成设计指南编制:审核:部门批准:技术委员会批准: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部目录1.概论 (3)1.1该规范的主要目的 (3)1.2该规范的相关内容 (3)1.3该指南的适用范围 (3)2.后围板总成功能定义 (3)2.1后围板功能概述 (3)2.2后围板布置时对行李箱空间的考虑 (3)2.3后围板布置对碰撞的考虑 (3)2.4后围板设计对刚度的考虑 (3)2.5后围板基本结构 (3)2.6密封通风防水功能 (5)3.后围板总成结构设计 (5)3.1后围板设计过程概述 (5)3.2后围板总成的结构形式 (6)3.3后围板总成主要零件材料选择 (6)3.4后围板总成结构设计 (7)4.后围板设计的主要问题校核 (18)4.1后围板总成易出现的失效模式 (18)4.2后围板总成密封性校核 (19)4.3后围板总成操作空间校核 (19)4.4工艺可行性分析 (19)1.概述1.1该指南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指导后围板总成设计;提供一个后围板总成设计的思路。
1.2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该指南主要介绍了汽车开发过程中后围板总成设计的过程,首先对后围板在整车中的功能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以及后围板总成设计所需要注意的要点,并且针对后围板处潜在的失效模式和以往车型出现的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汇总,在新车型开发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排查这些问题。
1.3该指南的应用范围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M1 类车型的后围板总成,M2,M3,N,O,L 类车后围板总成设计可以参考此指南的相关内容。
2.后围板总成主要功能定义2.1后围板总成功能概述后围板是车身骨架的一个重要构件,其功能主要有:创造空间功能、提高整车性能功能,主要包括碰撞,整车刚度等、安装功能。
2.2后围板总成对行李箱空间的考虑后围板一个重要功能是“围”,围的目的就是创造空间,所以在后围板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其创造空间的功能,行李箱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储物,而对于大多车行李箱内会有备胎的布置,所以对于备胎布置在行李箱内的车型,在后围板设计时必须考虑:1.后备胎的取放(备胎布置在行李箱内情况)2.其它随车工具的存放在满足以上存放空间的同时,使行李箱容积最大化。
2.3后围板布置对碰撞的考虑白车身在整车碰撞扮演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后部碰撞,根据经验后部吸能空间必须有足够的间隙,才能满足碰撞法规,使整车碰撞性能满足目标要求,所以当造型过程中,后围板设计需校核与后保险杠外蒙皮间隙,给后保横梁、后保险杠以及保险杠吸能泡沫提供足够的布置空间,以便有充足的吸能空间,使整车满足碰撞设计目标。
为了满足中国和欧洲的后部碰撞法规要求,后围板到后保横梁距离至少需在35mm以上,推荐大于50mm。
图1 后围板处典型截面2.4后围板总成设计刚度方面的考虑整车刚度是轿车重要性能之一,刚度不足会造成车身出现疲劳破坏,现代汽车设计对刚度要求越来越高;车身骨架横梁是车身扭转刚度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后围板总成位于车身后端,其功能相当与车身骨架的一根横梁,所以在后围板设计过程中尤其需注意后围板截面刚度,尤其是其与侧围的搭接头的刚度,如果刚度不足,会造成后背门洞拐角的疲劳开裂。
所以在后围板结构设计时,该处需将后围板与侧围 D 柱内板焊接形成封闭截面,这样也有利于提高整车扭转刚度,否则在门洞处容易发生疲劳开裂。
2.5后围板基本结构 后围板基本结构如下图:图3 后围板基本结构示意图后围板承担着重要的安装功能,后围板总成主要安装附件有(见图4):图4 后围板总成设计相关安装附件后围板总成主要由①后围板外板、②后背门锁安装板、③后围板内板组成,以及其它根据不同布置安装附件所设计的其它安装小支架。
此外后围板总成在满足以上功能的基础上,在后围板设计过程中还尤其需要注意后围板的密封、通风、防水等功能。
3.后围板总成结构设计3.1后围板设计过程概述1、首先对参考车进行BM分析,重点测量后围板处保险杠、后保横梁以及后围板之间的间隙;其次对后围板与侧围搭接关系进行研究,关注其对提高接头刚度所采用的结构;另外还需着重关注其防水结构,通风窗布置位置,安装方式以及后备胎布置位置和取出方式等。
2、对基础车型结构分析,根据项目制定市场目标确定初期的碰撞要求吸能空间,以及重量目标,初版沿用件等。
3、根据初版CAS、Open-line、后背门锁结构、密封截面、后保横梁截面绘制初版典型截面,并确定后围板、侧围焊接装配关系。
4、对后围板截面刚度对比,以及后备胎取出校核,碰撞法规吸能空间校核制定最终典型截面。
5、根据典型截面、Open-line、其它附件布置详细数据做工程设计。
6、校核数据(运动、工具、工艺等),冻结数据,发放。
3.2后围板总成的结构形式3.2.1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图5 后围板基本结构形式形式(一):后围板外板至上而下,后围板内板较小,起加强梁作用,奇瑞公司车型基本上都是采用此结构形式。
形式(二):与形式(一)相反,内板至上而下,外板较小。
3.2.2两种结构形式对比形式(一)由于其它布置安装开孔以及制造误差会导致内外板间封闭空腔进水,会直接沿内外板焊缝流入室内。
形式(二)水流会沿内外板焊缝流到室外,防水功能较好。
但是固定附件的安装孔需要布置在支架上或者附件自身带防水结构。
3.3后围板总成主要零件材料选择目前我公司车型后围板总成主要零件材料/料厚选择如表一:根据各车型试验试制情况,以及考虑到重量、冲压工艺等情况,对于后续设计车型,给出后围板主要零件推荐材料,见表二。
表二,后围板主要零件推荐材料:3.4后围板总成结构设计3.4.1主要结构形式的确定就是选择3.2中的结构形式的选择,综合考虑我公司以往车型以及竞争车型,推荐选择后围板外板至上而下的形式,只有整体的结构形式确定下来,才能确定与侧围、地板的搭接关系。
3.4.2密封截面的确定后围板的上边缘需要有密封条进行密封,所以后围板及其加强板截面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到密封条的要求,此翻边要求与后背门内板与之相对的面垂直,垂直边宽度不小于14mm,这样更有助于密封条的密封。
要求后围板外板的翻边比里面的加强板要长1mm,这样能有效的保证密封效果,此外对制造要求相对较低比较容易保证密封要求,如图6所示。
图6 后围板典型截面密封条一般有三道密封,水从第一道密封进入后,在第一与第二道密封之间形成积水;积水量增大至一定程度后越过第二道密封;此时如果密封条内胶量不均,水就会在胶量薄弱处越过第三道密封,进入车内,造成密封条与牙边配合处漏水。
因此,为防止上述现象发生,后围板上需开2~5个流水槽,位置尽量布置在后围板两侧水流比较急的地方,避免在第一与第二道密封之间形成积水;同时为了保证第一道密封的可靠性,钣金密封面要比密封条唇边大至少3mm。
流水槽3.4.4后围板内板边界截面确定后围板内板截面主要受备胎布置影响,而备胎位置还受座椅布置影响,所以在造型初期需根据车型定位,进行后排座椅的简单布置,从而确定备胎位置,备胎一般会居中布置或侧向车身 Y向油箱布置侧的另一侧布置,备胎位置确定后,根据备胎布置位置做备胎取出校核,即能确定后围板内板边界截面。
3.4.5后围板与后地板搭接后围板与后地板搭接方式按照搭接边与地板平面角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垂直搭接,一种为倾斜搭接。
垂直搭接是比较常见的搭接方式,而倾斜搭接在焊接装配时搭接面可以产生滑移,吸收制造误差,后围板与后地板搭接面在一个平面上时可采用此结构。
图7 后围板与地板搭接方式示意图3.4.6后围板与侧围搭接后围板外板与侧围尾灯安装板搭接处,因制造精度要求,一般 R角会留一定间隙,但是对于先焊接后围板总成,再总拼侧围总成焊接关系的车型来说,由于制造误差过大,容易造成尾灯安装板与后围板外板间隙过大,若涂胶过多会造成密封条密封性能不好,若正常涂胶则会造成焊接缝漏水。
为了使漏水风险降低到最低,同时避免R角干涉,在设计此处结构时,不能将后围板外板和尾灯安装板匹配R角设计过大,一般后围板外板 R1=尾灯安装板 R2+1~2即可,一般尾灯安装板的倒角半径在 3~4mm,后围板外板倒角半径在4~5mm。
垂直搭接倾斜搭接图8 后围板与尾灯安装板搭接缝漏水示意图3.4.7后围板筋的设计后围板处的刚度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要求,主要根据经验设计,在后围板中间位置一般会设计 3~10道与 Z向平行的竖向加强筋,间距、宽度可以根据 Benchmark车型设计。
图9 后围板外板加强筋概貌3.4.8后围板护板固定根据护板固定点要求开相应的固定孔。
考虑密封,固定孔一般布置在后围内板上且孔的方向保持一至。
3.4.9后围板总成分块为了焊装主拼,后围板总成内外板与侧围内外板需交错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一般情况下会造成后围板内板与后尾灯安装板之间无法焊接,通常采用 CO2保护焊,操作不方便,而且对生产节拍影响较大。
图10 侧围总成与后围板总成总拼示意图如果对后围板以及后尾灯安装板合理分块,并对其设计相应的焊钳过孔,既可以实现点焊工艺,又可以有效的提高后围板内板的材料利用率。
图11 后围板内外板分块实例3.4.10后背门锁安装点后背门锁的布置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锁扣布置在后围板上,锁体布置在后背门上;另一种是锁体布置在后围板上,锁扣布置在后背门上。
现公司后背门锁进行了平台化精简工作,在造型初期需根据原始造型确定沿用锁(特殊车型另行考虑),后围板典型截面根据锁体结构和布置位置确定下锁扣(或锁体)安装平面,考虑到锁安装点强度,安装平面需大于锁扣(或锁体)与车身贴合面。
图 12 后背门锁的不同布置方式锁扣的调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锁扣开的过孔调节锁扣位置,一种是通过螺母盒调节锁扣位置。
第一种锁扣的调节量是由锁扣过孔的大小决定的,安装板的过孔孔径为φ(n+1)(n为安装螺母直径);第二种锁扣的调节量是由锁扣安装板的过孔大小决定的,一般为了锁扣有充分的调节量,安装板(或外板)过孔为φ14(安装螺母为M8)。
3.5.11后背门锁拉线、油箱口盖拉线、室内线束固定根据布置情况,后围板上往往要开孔或植焊螺钉用以固定线束等附件。
如果开孔的位置与车外相通时,固定附件用的卡子必须有防水功能(此情况考虑密封的可靠性建议增加支架固定)。
3.5.12儿童座椅约束系统上固定点汽车儿童安全座椅首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发展,特别是 80年代以来,欧美等国相继出台相关的法规,强制儿童乘车必须使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得以迅猛发展及快速普及。
至今我国还没有正式的标准法规,以及完整的试验系统,但已经就制定相关法规(类似于ECE)征求完意见,正式实施日期还未定。
儿童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布置在后围板上,此种布置造成很难配置国外标准的儿童约束固定点配件,而且在使用儿童座椅时,儿童座椅安全带和行李架干涉,使用时需将行李架去掉,很不方便,后续开发车型不建议按照此方案布置儿童座椅约束系统上固定点,一般只布置在没有包裹架的车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