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雨水管径计算
雨水管道的设计计算
![雨水管道的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59d15e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c.png)
地面种类
ψ
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0.90
大块石铺砌路面和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
0.60
级配碎石路面
0.45
干砌砖石和碎石路面
0.40
非铺砌地面
0.30
公园或绿地
0.15
1.2 雨水管道的设计
尽量利用池塘、 河浜受纳地面径 流,最大限度地 减少雨水管道的 设置。
利用地形, 就近排放 地面水体, 降低造价。
平坦地区:为避免干沟埋深过 大,增加造价,干沟应设在流域 的中部,以减少两侧支沟长度。
陡坡地区:为避免因沟道坡度太陡, 设跌水窨井等特殊构筑物,使干沟与 等高线斜交,以适当减少干沟坡度。
雨水沟系常沿道路铺设, 设在道路中线的一侧,与道路 相平行,尽量在快车道以外。
雨水口的设置位置,要 配合道路边沟,在道路交叉 口处,雨水不应漫过路面。
设计降雨历时:以排水面积中最远的一点到集水 点的雨水流行时间作为设计降雨历时。
t t1 t2
t2
l 60 v
(min)
式中: t——设计降雨历时(排水面积的集水时间),min;
t1——地面积水时间,min; t2——在管道中流行的时间,min; l——集中点上游各沟段的长度,m;
v——相应各管段的设计流速,m/s。
步骤5:根据各管段的假定流速,算出集流时间t,比流量q0, 设计流量qv,而后从水力学算图上选定管径D与坡度I,并确定相 应的流速v,当所确定的流速v与假定流速有出入时,再调假定 流速并进行重新计算,最终使假定流速与确定的流速两者一致
步骤6:计算各管底高程,并填入表格
雨水管道平面图的绘制
规划阶段
雨水管道水力学设计的准则
管道按满流设计,明沟应留超高,不小于0.2m。 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明沟为0.4 m/s。 管道可不考虑最大流速,明沟的最大流速按下页表采用。 最小管径300mm,最小坡度0.003;雨水口连接管管径 200mm,最小坡度0.01。 雨水沟道流速公式。 管段衔接一般用管顶平接,当条件不利时也可用管底平接。 最小覆土厚度,在车行道下时,一般不小于0.7m,基础应 设在冰冻线以下。 在直线管段上窨井的最大间距见下表。
屋面雨水设计原理
![屋面雨水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56ca1d0242a8956aece465.png)
屋面雨水设计系统的计算原理文档中显现的图片均来源于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ECS183:2005)。
1.1.1 雨水设计流量计算暴雨强度计算:屋面雨水计算固定依照5min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
软件内部的计算中,暴雨强度的单位为mm/min。
雨水量计算:Qr=K1*(Fw*I/60)Qr:屋面雨水流量(L/s)Fw:屋面汇水面积(m2)K1:考虑屋面蓄积能力的系数。
~之间。
平屋面(坡度<%),斜屋面(坡度>%)~。
I:暴雨强度(mm/min)。
1.1.2 雨水斗的选择依照3.7.1的方式计算雨水斗承担汇水区域的雨水设计流量,然后,依照雨水斗的额定排水流量选择雨水斗。
1.1.3 连接管直径确信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连接管直径取与雨水斗相同的直径。
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连接管直径取与雨水斗相同的直径。
关于压力流系统,还需要计算管内的流速、水力坡降和管道水头损失。
1.1.4 悬吊管计算重力流系统:悬吊管依照非满流计算,最大充满度,流速不小于0.75m/s。
压力流系统:悬吊管依照满流,悬吊管流速不宜小于1m/s,水头损失不得大于80KPa。
关于压力流系统,还需要计算管内的流速、水力坡降和管道水头损失。
1.1.5 立管计算重力流系统:立管的选择依照查表的方式选取。
立管和过流能力的对应关系详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P322页表。
压力流系统:压力流系统立管流速不宜小于2.2m/s并非宜大于10m/s。
立管管径按计算确信,能够小于悬吊管直径。
1.1.6 过渡管计算重力流系统:过渡管依照满流计算,管内流速不宜小于0.75m/s。
压力流系统:过渡管依照满流计算,管内流速不宜大于2.5m/s。
关于压力流系统,还需要计算管内的流速、水力坡降和管道水头损失。
1.1.7 压力排水系统的其它计算因素悬吊管高度小于1m的校核:用于校核是不是能够形成有效的虹吸。
校核公式如下。
Q A>,minQ A=Qr*SQRT(Dhx/Dhver)Q A---在系统中形成虹吸的最小流量(L/s)。
屋面落水管计算
![屋面落水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4d6fd6db84ae45c3b358cc6.png)
屋面落水管计算屋面落水管的布置与屋面集水面积大小、每小时最大降雨量、排水管管径等因素有关。
可用公式:F=438D2/H式中F—单根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水平投影面积,m2)D—落水管管径(CM,采用方管时面积可换算)H—每小时最大降雨量(mm/h,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在工程实践中,落水管间的距离(天沟内流水距离)以10-15m为宜。
当计算间距大于适用间距时,应按适用距离设置落水管;当计算间距小于适用间距时,按计算间距设置落水管。
雨水口应根据不同的排水方式一个立管能承担的最大集水面积来设置,并应注意考虑相邻建筑排至该屋面的水量;屋面雨水口或落水管位置应与其它平面图一致。
雨水立管承担最大集水区域面积表雨水管内径100mm 150mm 200mm外排水明管150 ㎡400 ㎡800 ㎡内排水明管120 ㎡300 ㎡600 ㎡内排水暗管100 ㎡200 ㎡400 ㎡屋面汇水面积计算规则a.屋面汇水面积应按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b.高出屋面的侧墙的汇水面积计算⑴.一面侧墙按侧墙面积50%折算成汇水面积⑵.两面相邻侧墙按两面侧墙面积的平方和的平方根√a2+b2 的50%折算成汇水面积⑶.两面相对等高侧墙不计汇水面积⑷.两面相对不同高度侧墙按高出底墙上面墙面积的50%折算成汇水面积⑸.三面侧墙按最低底墙顶以下的中间墙面积的50%加上⑵、⑷两种情况最低墙顶以上墙面面积⑹.四面侧墙最低墙顶以下墙面不计入,只计算⑴、⑵、⑷、⑸的情况最低墙顶以上的面积相关规范规定:8.4 每一屋面或天沟雨水管直径不宜小于100,一般设不少于2 个排水口;当内排水只有一个排水口时,可在山墙上或女儿墙增设溢水口;小面积凹廊或阳台可采用直径50 排水管。
8.5 雨水管应避免曲折,当遇到建筑腰线或其他突出墙面装饰物时,雨水管应直通而不应绕行,以免堵塞和噪音。
8.5 当屋面被防火墙隔开时,应两侧分别排水,不得在防火墙上开洞设排水孔道。
8.6 单向排水屋面宽度宜控制在9-12m。
雨水管道的设计
![雨水管道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9dbf0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8.png)
3 雨水管道的设计3、1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该地区的雨水采用管道收集后直接排入就近水体的方式处理,因为各区汇水分界明显,坡度走势清晰,部分区域有逆坡现象,故雨水管道布置采用沿街顺坡布置,使雨水能够被很好的收集与排放。
雨水干管数量:4 条。
具体雨水管道布置请参瞧某市排水管道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2求单位面积径流量q =€ q0 av式中q —单位面积径流量€ —平均径流系数avq —暴雨强度公式由于影响因素多,要精确求定V值较为困难。
因此目前径流系数通常采用按地面覆盖种类确定的经验数值。
径流系数V值见表3、1。
表3、1径流系数V值表中所列为单一覆盖时的V值。
但汇水面积就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所组成,在整个汇水面积上它们各自占有一定的比例,随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的变化,V值也不同。
所以,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V av值就是按各类地面面积用av 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
F i x €式中Fi ——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M ——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F ——全部汇水面积(ha)。
市区地面种类如:屋面占 36%,混凝土路面占 16%,碎石路面占 10%,非铺砌路 面占20%,绿地占18%根据市区地面覆盖情况屮 =0、9X 0、36+0、9X 0、16+0、4X 0、1+0、3X 0、2+0、15X 0、18 = 0、av5953、3雨水干管的设计流量与水力计算3、3、1 雨水水力计算的设计参数(1) 采用的流量公式城市、厂矿中雨水管渠由于汇水面积小,属小汇水面积上的排水构筑物,其雨 水设计流量可采用下式:Q ,屮 … q … F式中 Q ---------- 雨水设计流量(L/s);V ——径流系数,其值小于1; F ——汇水面积(ha);q ----- 设计暴雨强度(L/s 、ha)。
(2) 暴雨强度公式qA” + ClgP) q ,―—(t + b)n式中q ——设计暴雨强度P ――设计重现期(a);t ----- 降雨历时(min);A 1,C,b,n ――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8a04c3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4.png)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1.1.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迅速、及时地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雨水管渠或地面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两类。
外排水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
按屋面有无天沟,又分为檐沟外排水和天沟外排水两种方式。
檐沟外排水由檐沟、雨水斗、承雨斗及立管组成。
天沟外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及排出管组成。
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或排水系统。
内排水系统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检查井组成。
内排水系统按每根立管接纳的雨水斗的个数,分为单斗和多斗雨水排水系统两类,单斗系统一般不设悬吊管。
按雨水排至室外的方法,内排水系统可分为架空管排水系统和埋地管排水系统。
架空管内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将雨水排人埋地管中,由于使用要求不同,又可分为敞开式和封闭式。
内排水系统两种。
(1)架空管排水系统将雨水通过架空管道系统直接引到室外排水管(渠)中,室内不设埋地管,可以避免室内冒水。
架空管道需用金属管材多,易产生凝结水,管系内不能排入生产废水。
(2)埋地管排水系统埋地管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立管将雨水接入室内埋地管排至室外,按使用要求又分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种:1)敞开式内排水系统。
由架空管道将雨水引入室内埋地管的检查井中,然后由埋地管引至室外。
若设计和施工不当,会引起检查井发生冒水现象。
此种系统可使用非金属材料,并可排入生产废水。
2)封闭式内排水系统。
封闭式内排水系统是压力排水,埋地管在检查井内装设封闭的三通管,管口用盖封闭以防冒水。
封闭式排水系统用于不允许冒水的建筑物。
系统不能排入生产废水。
1.2.雨水管的设计要求(1)雨水量计算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雨水量的大小是设计计算雨水排水系统的依据,其值与该地暴雨强度、汇水面积、以及径流系数有关。
1)设计降雨强度应按当地或相邻地区暴雨强度计算确定。
建筑屋面、建筑物基地、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A.屋面雨水排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按5min计算。
雨水量计算公式
![雨水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52bbd7631b765ce0508144c.png)
矩形管渠计算(规范公式) 管渠(谢氏公式) 底宽 水深 管渠流速 管渠流量 管渠流速 管渠流量 (m) (m) m/s (L/s) m/s (L/s) 0.8 0.4 2.16 692.1 2.33 746.1 2.0 1.6 3.96 12680.7 4.05 12971.2 3.0 1.5 3.69 16612.5 3.74 16837.0 4.0 1.5 4.04 24212.2 4.06 24387.0 5.0 1.5 3.71 27824.1 3.72 27908.0
黑龙江
吉林
吉林 山西省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离石 长治 临汾 侯马 运城 包头 集宁 赤峰 海拉尔 哈尔滨 漠河 呼玛 黑河 1045.4 836.32 3340 4776.2 1207.4 1134.956 2212.8 2301.312 993.7 1033.448 1663.32 1638.3702 534.4 534.4 1600 2160 2630 2761.5 2889 2600.1 1469.6 1469.6 2538 2175.066 2806 2328.98 7.64 15.8 5.64 10.4 10.3 5.4 0 10 10 10 6 10.4 0.85 0.700 0.930 0.740 0.830 0.650 0.850 0.630 0.800 0.990 0.880 0.860 0.930 0.930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96 浑江 延吉 666.2 沈阳 1923.84 本溪 1500 丹东 1221 大连 1900 营口 1800 鞍山 2306 辽阳 1220 黑山 1676 锦州 2200 锦西 1878 绥中 1833
雨水系统计算
![雨水系统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31a71797e21af45b307a86b.png)
4.5屋面雨水系统的计算雨水管道系统的计算简图如下:雨水管道系统的计算简图4.5.1降雨强度本设计采用雨水外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系统雨水量大小是设计计算雨水排水系统的依据,其值与当地暴雨q ,汇水面积F 以及由屋面坡度确定的屋面径流系数ψ有关。
采用昆明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min /mm 4.14t lgP 4.141.12h 80.05)(++=5h ——当地降雨历时为5min 时的分钟降雨深度,mm/min ;P ——重现期; t ——降雨历时。
设计暴雨强度q 的确定根据建筑物性质确定,设计重现期采用5年,由于屋面面积较小,屋面积水时间较短,因为我国推导暴雨强度所需实测降雨资料的最小时段为5min ,所以屋面集水时间按5min 计。
min /mm 07.24.145lg54.141.12h 80.05=++=)(4.5.2雨水立管的布置从屋顶平面图上的汇水情况看,可分成4个两两汇水面积相等且对称的汇水区,共布置4个雨水斗,雨水立管分别为YL-1~YL-4,YL-1与YL-3、YL-2与YL-4分别对称;从楼层平面图上看,阳台需布置雨水立管,可分成4个两两汇水面积相等且对称的汇水区,共布置4个雨水排水地漏,雨水立管分别为YL-5~YL-8,YL-5与YL-7、YL-6与YL-8分别对称。
4.5.3汇水面积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45-95(2009年版)第4.9.7条,雨水汇水面积应按地面﹑屋面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高出屋面的毗鄰侧墙,应附加其最大受雨面正投影的一半作为有效汇水面积计算。
窗井、贴近高层建筑外墙的地下汽车库出入口坡道应附加其高出部分侧墙面积的二分之一。
4.5.4雨水设计流量s/3600h 5L F Q ψ=Q ——屋面雨水设计流量,L/s ; F ——屋面设计汇水面积,2m ; ψ——径流系数,屋面径流系数为0.9;5h ——当地降雨历时为5min 时的分钟降雨深度,mm/min ;4.5.5雨水斗的选用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45-95(2009年版)表 4.9.16屋面雨水斗的最大泄流量。
天沟、雨水管计算公式
![天沟、雨水管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3c9fded5ef7ba0d4a733b59.png)
具体计算公式为:
天沟计算:
Q=1/K*A*100R*sqrtI/(n+sqrtR)
R=A/(2h+W)
W=a*(S1+S2/r)/3600
其中:sqrt表示开平方根
Q--天沟排水量(立方米/秒)
K--安全系数(一般取1.5)
A--排水有效面积(平方米)
I--排水坡度
n--粗糙系数(一般取0.2)
h--天沟积水深度
W--降水量(立方米)
a--采用的降雨强度(立方米/小时)
S1--屋面投影面积(平方米)
S2--流过雨水的外墙面积(平方米)
r--风速系数(一般取2)
落水管的计算:
q=c*A*sqrt(2gh)
s=q/(a*3600)
n=S/s
其中:q--落水管排水量(立方米/秒)
c--流量系数(一般取0.6)
A--落水管有截面积(平方米)
g--重力加速度(9.8米/平方秒)
h--天沟积水深度(米)
s--每根落水管的屋面汇水面积(平方米)
a--降雨强度(立方米/小时)
n--落水管数量
S--屋面受水面积(平方米)
当然也可根据落水管径和降水强度直接查表知落水管的布置,详参给排水规范。
屋面雨水排水设计20110331
![屋面雨水排水设计20110331](https://img.taocdn.com/s3/m/35f421fb581b6bd97e19ea14.png)
屋面雨水排水设计①供人活动屋面宜设平算型雨水斗②连接管100mm ,设计重现期P (2年〜5年一般建筑)③汇水面积平均径流系数(屋面)0.9水平投影面积侧墙面积1/2 (一侧)四侧按两侧④重力流排水悬吊管按非涡流(充满度0.8)管内流速不小于0.75m/s排水立管(直径)最大泄流量(铸铁)最大泄流量(PVC)(mm) (L/s) (L/s)75 5.46 5.71100 11.77 15.98125 21.34 22.41⑤雨水斗汇水面积根据当地5分钟(min)降水厚度h5确定雨水斗直径q5(L/s W0 m2)降雨强度H(mm/h)P=1 P=2 P=3 P=4 P=5 P=10 宁波 3.43 4.25 4.69 5.00 5.24 5.98 124 153 169 180 188 215雨水斗:虹吸排水系统主要工作原理是在降雨初期,屋面雨水高度未超过雨水斗高度时,整个排水系统工作状况与重力排水系统相同。
随着降雨的持续,当屋面雨水高度超过雨水斗高度时由于采用了科学设计的防漩涡雨水斗(见上图),通过控制进入雨水斗的雨水流量和调整流态减少漩涡,从而极大地减少了雨水进入排水系统时所夹带的空气量,使得系统中排水管道呈满流状态,利用建筑物屋面的高度和雨水所具有的势能,在雨水连续流经过雨水悬吊管转入雨水立管跌落时形成虹吸作用,并在该处管道内呈最大负压。
屋面雨水在管道内负压的抽吸作用下以较高的流速被排至室外。
二楼的附图是有问题,没设排水沟,也没做泛水,雨水口附近无法汇水。
至于汇水面积的计算问题,不是简单的按屋面面积,100管经200平米控制。
其实“水落管直径不应小于100mm,其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平米”是《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中的4.2.12条的条文解释,是建议性质的,不能作为规范来执行,中国地域很大,降雨量差别也很大,相同的建筑屋面实际计算出来的雨水管数量也不同。
汇水面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和和高出屋面的侧墙面积的折减。
屋面落水管计算
![屋面落水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4d6fd6db84ae45c3b358cc6.png)
屋面落水管计算屋面落水管的布置与屋面集水面积大小、每小时最大降雨量、排水管管径等因素有关。
可用公式:F=438D2/H式中F—单根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水平投影面积,m2)D—落水管管径(CM,采用方管时面积可换算)H—每小时最大降雨量(mm/h,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在工程实践中,落水管间的距离(天沟内流水距离)以10-15m为宜。
当计算间距大于适用间距时,应按适用距离设置落水管;当计算间距小于适用间距时,按计算间距设置落水管。
雨水口应根据不同的排水方式一个立管能承担的最大集水面积来设置,并应注意考虑相邻建筑排至该屋面的水量;屋面雨水口或落水管位置应与其它平面图一致。
雨水立管承担最大集水区域面积表雨水管内径100mm 150mm 200mm外排水明管150 ㎡400 ㎡800 ㎡内排水明管120 ㎡300 ㎡600 ㎡内排水暗管100 ㎡200 ㎡400 ㎡屋面汇水面积计算规则a.屋面汇水面积应按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b.高出屋面的侧墙的汇水面积计算⑴.一面侧墙按侧墙面积50%折算成汇水面积⑵.两面相邻侧墙按两面侧墙面积的平方和的平方根√a2+b2 的50%折算成汇水面积⑶.两面相对等高侧墙不计汇水面积⑷.两面相对不同高度侧墙按高出底墙上面墙面积的50%折算成汇水面积⑸.三面侧墙按最低底墙顶以下的中间墙面积的50%加上⑵、⑷两种情况最低墙顶以上墙面面积⑹.四面侧墙最低墙顶以下墙面不计入,只计算⑴、⑵、⑷、⑸的情况最低墙顶以上的面积相关规范规定:8.4 每一屋面或天沟雨水管直径不宜小于100,一般设不少于2 个排水口;当内排水只有一个排水口时,可在山墙上或女儿墙增设溢水口;小面积凹廊或阳台可采用直径50 排水管。
8.5 雨水管应避免曲折,当遇到建筑腰线或其他突出墙面装饰物时,雨水管应直通而不应绕行,以免堵塞和噪音。
8.5 当屋面被防火墙隔开时,应两侧分别排水,不得在防火墙上开洞设排水孔道。
8.6 单向排水屋面宽度宜控制在9-12m。
落水管管径计算公式
![落水管管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8e34c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1.png)
落水管管径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落水管是用来排放雨水的重要设施。
为了保证落水管的排水效果,我们需要合理计算落水管的管径。
管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落水管的排水能力,因此合理计算落水管的管径是非常重要的。
落水管的管径计算公式是根据排水量和管道坡度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落水管的管径计算公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Q = A × V。
其中,Q为排水量,A为横截面积,V为流速。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屋面面积和设计雨量来确定排水量。
然后根据排水量和流速来确定落水管的管径。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建筑物的屋面面积。
屋面面积是指建筑物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通常以平方米为单位。
确定屋面面积后,我们可以根据设计雨量来确定排水量。
设计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的降雨量,通常以毫米/小时为单位。
根据设计雨量和屋面面积,可以计算出排水量。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流速。
流速是指水流通过管道的速度,通常以米/秒为单位。
流速的大小取决于管道的坡度和管径。
在确定流速后,我们可以根据排水量和流速来计算出落水管的管径。
落水管的管径计算公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D = (4Q / (πV))^(1/2)。
其中,D为管径,Q为排水量,V为流速,π为圆周率。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排水量和流速来确定落水管的管径。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管道的材质和安装方式,以及实际施工情况来确定最终的管径。
在确定落水管的管径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未来可能的雨量增加和排水量变化,以及管道的清洁和维护等因素。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最终的管径。
总之,落水管的管径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计算落水管的管径可以保证落水管的排水效果,确保建筑物的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通过合理计算落水管的管径,可以有效避免因管径不足而导致的排水不畅的问题,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雨水管径
![雨水管径](https://img.taocdn.com/s3/m/77044c3155270722192ef72d.png)
雨水管径【篇一:居住小区雨水管设计】解析小区雨水管道管径计算方法摘要:依据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雨水管道采用极限强度法和均匀流公式来计算,本文根据雨水排水管道的一些特点,详细解析了居民小区雨水管道管径计算方法。
关键词:雨水排水;管道管径;管径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小区对雨水系统设计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雨水管管径,过大则无谓增加投资;过小则暴雨时易发生短涝。
笔者在长期的工作中,常发现下述现象:小区雨水排水管道管径没有经过严格计算,仅凭设计人员经验判断确定。
通过与设计人员沟通、交流,可将管径确定过程简单概括如下:初始几段管径按设计规范中最小管径要求确定,然后遇干管接入井或若干个管段后,综合考虑汇水面积增加和地形特征,根据经验判断将管径适当增大一级,,依次类推,直至系统各管段(含接入市政管的小区排出管)管径,据此方法确定完成。
不难想象,据此确定的管径难免出现偏差,导致管径大小不当。
一、雨水设计流量小区雨水管道管径选择,一般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等相关内容确定。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区分最大小时流量与设计秒流量的运用范围。
雨水管道计算应满足管径、流速、埋深等方面的约束条件。
f——汇水面积,其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划定。
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地形坡度交大时,可按地面雨水径流方向划分汇水面积。
——径流系数。
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计取。
——设计暴雨强度。
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t——降雨历时(min)。
为地面集水时间,一般取5~15min;m为折减系数,暗管取2,明渠取1.2,为为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在排水管道水力计算时应注意如下问题:⑴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应符合规范规定的最大允许流速、最小设计流速和最小设计流速控制的最小设计坡度要求。
⑵雨水管道管段的设计流量如果小于最小管径在最小坡度时通过的流量,该管段为不计算管段。
雨水计算
![雨水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697a32f0b4c2e3f572763a4.png)
雨水计算1、屋面雨水浙江湖州暴雨强度公式为:q=23.09×(1+0.98852LgP)/(T+18.862)^0.8421.1、屋面雨水采用压力流雨水(重力)系统。
ψ——流量径流系数(取1.0)q——设计重现期的降雨历时5分钟的降雨程度(升/秒·公顷)q=(4758.5+3089.5lgP)/[(t+18.469)0.845]=(4758.5+3089.5lgP)/[(5+18.469)0.845]=695.4升/秒·公顷F——汇水面积(平方米)】2、北地块基地雨水北地块基地汇水面积约为168325㎡基地雨水设计流量(P采用3年,t采用15分钟)Q w=ψ·q·F/10000=0.468×291.8×168325/10000=2300(L/s)【其中:ψ——流量径流系数(取0.6)q——设计重现期的降雨历时15分钟的降雨程度(升/秒·公顷)q=23.09×(1+0.98852LgP)/(T+18.862)^0.842=291.8升/秒·公顷F——汇水面积(平方米)】基地雨水通过二路dn1000雨水管道排放至市政雨水管网。
3、雨水回用系统:绿化浇灌、道路浇洒的最高日用水量Q d=384m³/d3.1、雨水设计径流总量(年总量)W y=10Ψc h y F=10×0.9×1100×16.8325=166642m³/a雨水可回用量W y’=αβW y=0.85×0.87×166642=123232m³/a【其中:Ψc——雨量径流系数,屋面取Ψc=0.9;h y——设计降雨厚度,根据《湖州市气候条件》一文,年均总降雨量约1100mm,最大月约1100X0.34/3=125mm;计算取h y=1100mm;F——汇水面积,F=16.8325×10000㎡;α——季节折减系数,取0.85;β——初期雨水弃流系数,取0.8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屋面雨水管径计算【篇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根据不同地貌选择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式中:p——设计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
【篇二:屋面排水】1)平屋顶宽度≤12m时可设单坡排水,否则宜采用双坡。
2)排水区面积即屋顶水平投影的面积,每一根雨水管最大汇水面积不宜大于200平方米。
一般为150~200平方米。
3)雨水管间距:18~24米。
(主要指标是汇水面积)。
4) 天沟与檐沟纵坡一般为1%,天沟排水不得流经变形缝、防火墙。
檐沟或天沟净宽不小于200mm,分水线处最小深度大于120mm,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5)雨水管材料有铸铁、pvc、镀锌铁皮、塑料、陶瓷等,目前多采用pvc管,雨水管直径(内径)一般为大于1oomm,阳台专用水落管可用75mm直径6)水落管安装时离墙面距离不小于20mm,管身用管箍卡牢,管箍的竖向距离不大于1.2m。
7)当屋面有高差时,如高处屋面的集水面积小于100m2时,可将高处屋面的雨水直接排在低屋面上,但出水口除应采取防护措施;如高处屋面面积大于100m2时,高屋面应自成排水系统。
(1)按自上而下的投影原则将屋面的平面轮廓、檐沟或女儿墙的投影表达出来。
(2)用分水线按前述要求表达排水分区及水落管位置。
(3)用箭号表示排水方向,包括屋面及檐沟内排水方向,并标注坡度值及屋面主要控制点标高。
(4)在女儿墙外排水屋面坡度组织中,应在女儿墙与屋面交接处做泛水坡将水排至雨水口,再由雨水管直接排水。
【篇三: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第九章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一)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2、了解截流制合流式排水管渠的设计;3、掌握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
(二)教学内容:1、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3、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4、雨水径流调节;5、排洪沟设计与计算;6、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
(三)重点:雨水管网设计计算、合流制管网设计计算。
第一节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一、雨量分析1. 降雨量降雨量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其计量单位为(体积/时间)/面积。
由于体积除以面积等于长度,所以降雨量的单位又可以采用长度/时间。
这时降雨量又称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
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a;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月;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日的降雨量,计量单位用mm/d。
2. 雨量的数据整理自记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mm)和降雨时间(min)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和以累计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雨量累积曲线。
降雨量累积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即为该时间的降雨瞬时强度。
将降雨量在该时间段内的增量除以该时间段长度,可以得到描述单位时间内的累积降雨量,即该段降雨历时的平均降雨强度。
3.降雨历时和暴雨强度在降雨量累积曲线上取某一时间段t,称为降雨历时。
如果该降雨历时覆盖了降雨的雨峰时间,则上面计算的数值即为对应于该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降雨历时区间取得越宽,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就越小。
暴雨强度用符号i表示,常用单位为mm/min,也可为mm/h。
设单位时间t内的平均降雨深度为h,则其关系为:i?h (9-1) t在工程上,暴雨强度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q表示,单位用(l/s)/hm2。
采用以上计量单位时,由于1mm/min=l(l/m2)/min=10000(l/min)/hm2,可得i和q之间的换算关系为:q?10000i?167i (9-2) 60式中 q—降雨强度,(l/s)/hm2;i —降雨强度,mm/min。
就雨水管渠设计而言,有意义的是找出降雨量最大的那个时段内的降雨量。
因此,暴雨强度的数值与所取的连续时间段t的跨度和位置有关。
在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中,经常采用的降雨历时为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等9个历时数值,特大城市可以用到180min。
4.暴雨强度频率对应于特定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的出现次数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可以通过长期的观测数据计算某个特定的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出现的经验频率,简称暴雨强度频率。
5.暴雨强度重现期工程上常用比较容易理解的“重现期”来等效地替代较为抽象的频率概念。
重现期的定义是指在多次的观测中,事件数据值大于等于某个设定值重复出现的平均间隔年数,单位为年 (a)。
重现期与经验频率之间的关系可直接按定义由下式表示:p?1 (9-6) pn二、暴雨强度曲线与暴雨强度公式1.暴雨强度曲线2.暴雨强度公式《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我国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的形式为: q?167a1(1?clgp)(9-9) n(t?b)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m2;p—设计重现期,a;时,min。
,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a1,c,b,n—地方参数(待定参数)当b?0时,q?当n?1时,q?三、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 167a1(1?clgp) (9-10)tn167a1(1?clgp) (9-11) t?b降雨面积是指每一场降雨所笼罩的地面面积。
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所汇集和排除雨水的地面面积,用f表示,常以公顷hm2或平方公里km2为单位。
第二节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一、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q??qf (9-12)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l/s;—径流系数,径流量和降雨量的比值,其值小于1;f—汇水面积,hm2;假定:(1)暴雨强度在汇水面积上的分布是均匀的;(2)单位时间径流面积的增长为常数;(3)汇水面积内地面坡度均匀;(4):地面不透水,??1。
二、雨水管段设计流量的计算从图9-6可知,四个街区的地形均为北高南低,道路是西高东低,雨水管道沿道路中心线敷设,道路断面呈拱形为中间高,两侧低。
降雨时,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顺着地形坡度流到道路两侧的边沟中,道路边沟的坡度和地形坡度相一致。
雨水沿着道路的边沟流到雨水口经检查井流入雨水管道。
i街区的雨水 (包括路面上雨水),在1号检查井集中,流人管段1~2。
Ⅱ街区的雨水在2号检查井集中,并同i街区经管段1~2流来的雨水汇合后流入管段2~3。
Ⅲ街区的雨水在3号检查井集中,同i街区和Ⅱ街区流来的雨水汇合后流入管段3~4。
其他依次类推。
已知管段1~2的汇水面积为fⅠ,检查井1为管段1~2的集水点。
由于汇水面积上各点离集水点1的距离不同,所以在同一时间内降落到fi面积上各点的雨水,就不可能同时到达集水点1,同时到达集水点1的雨水则是不同时间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
集水点同时能汇集多大面积上的雨水量,和降雨历时的长短有关。
如雨水从降雨面积最远点流到集水点1所需的集水时间为20(min),而这场降雨只下10(min)就停了,待汇水面积上的雨水流到集水点时,降落在离集水点1附近面积上的雨水早已流过去了。
也就是说,同时到达集水点1的雨水只能来自f1中的一部分面积,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就有愈来愈大面积上的雨水到达集水点1,当恰好降雨历时t=20(min)时,则第1(min)降落在最远点的雨水与第20(min)降落在集水点1附近的雨水同时到达,这时,集水点1处的径流量达到最大。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汇水面积是随着降雨历时t的增长而增加,当降雨历时等于集水时间时,汇水面积上的雨水全部流到集水点,则集水点产生最大雨水量。
1. 管段1~2的雨水设计流量的计算管段1~2是收集汇水面积fi(hm2)上的雨水,设最远点的雨水流到1断面的时间为?(min),只有当降雨历时t =?时,fi全部面积的雨水均已流到1断面,此时管段1~2内流量达到最大值。
因此,管段1~2的设计流量为:q1~2?fq1 (l/s)Ⅰ2. 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当t =?时,全部fⅡ和部分fⅠ面积上的雨水流到2断面,此时管段2~3的雨水流量不是最大。
只有当t=?+t1-2时,fi和fⅡ全部面积上的雨水均流到2断面,此时管段2~3雨水流量达到最大值。
设计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为:q2~3?(fⅠ?fⅡ)q2 (l/s)式中 q2—管段2~3的设计暴雨强度,是用(fi+ fⅡ)面积上最远点雨水流行时间t1-2—管段1~2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同理可求得管段3~4及4~5的雨水设计流量分别为:q3~4?(f)q3~4 Ⅰ?fⅡ?fⅢq4~5?(fⅠ?fⅡ?fⅢ?fⅣ)q4~5式中 q3、q4-分别为管段3~4、4~5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于是用 t=?+t1-2 + t2-3和t2-3、t3-4-分别为管道2~3、3~4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由上可知,各设计管段的雨水设计流量等于该管段所承担的全部汇水面积和设计暴雨强度的乘积。
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是相应于该管段设计断面的集水时间的暴雨强度,因为各设计管段的集水时间不同,所以各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亦不同。
在使用计算公式q??qf时,应注意到随着排水管道计算断面位置不同,管道的计算汇水面积也不同,从汇水面积最远点到不同计算断面处的集水时间(其中也包括管道内雨水流行时间)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计算平均暴雨强度时,应采用不同的降雨历时ti。
根据上述分析,雨水管道的管段设计流量,是该管道上游节点断面的最大流量。
在雨水管道设计中,应根据各集水断面节点上的集水时间ti正确计算各管段的设计流量。
第三节雨水管道设计数据的确定一、径流系数的确定雨水径流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用符号?表示,即:根据定义,其值小于1。
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很多,如汇水面积上地面覆盖情况、建筑物的密度与分布地形、地貌、地面坡度、降雨强度、降雨历时等。
其中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汇水面积上的地面覆盖情况和降雨强度的大小。
目前,在设计计算中通常根据地面覆盖情况按经验来定。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5中有关径流系数的取值见表9-3。
径流量(9-13)降雨量实际设计计算中,在同一块汇水面积上,兼有多种地面覆盖的情况,需要计算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av值。
?av?∑?fi??i? (9-14) f式中 ?av-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fi-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m2;i-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f-全部汇水面积,hm2。
[例9.1] 某小区各类地面fi及?i值见表9-4,试求该小区平均径流系数?av值。
[解] 由表9-4求得f?∑fi?5.0(hm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