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配制说课稿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案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铁佛镇中心学校彭建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操作。
2、方法与途径(1)通过练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以及节约药品的实验习惯。
(2)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在工农生产和生活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现代媒体手段的运用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利用量筒读数时应该要平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以及仰视或俯视读数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利用多媒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罗列和归纳,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重点。
学情分析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以及药品的取用、称量、量取、溶解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是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实验技能。
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实验的基本技能已经具备,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前一节课中学生也已经学习了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以及其计算公式,会根据定义进行简单的计算。
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进行本节实验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实验。
但是由于刚学习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的训练和指导有所欠缺,做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错,作为老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难点:(1)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实验操作中误差的产生原因和造成的后果。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 农业上给果树打药,药液太稀不能杀死害虫和病菌,但药液太浓又会毒害农作物或树木,那么应怎样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实物展示:氯化钠、蒸馏水追问:那应取多少氯化钠,多少蒸馏水?板书:一、配制步骤:1、计算多媒体展示: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板书:2、称量媒体展示:托盘天平,量筒图片。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9.4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说课稿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食盐水的制备,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在实验前,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形式复习相关理论知识,确保学生具备必要的前置知识。
3.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度不足、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较弱。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提供详细的实验指导,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在实验后组织讨论和总结。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增加实验操作练习,以及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应用理论知识。
4.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彼此的进步。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完成一份关于氯化钠溶液配制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讨论。
2.完成一些相关的计算题,巩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3.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加深对溶液配制的理论理解。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实验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乐趣,并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5.对学生的实验成果给予积极反馈,表扬他们的努力和创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设计》教案 (公开课)2022年九年级化学精品教学设计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9.2化学合成材料第一课时【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开展与社会开展的密切关系〔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2、过程和方法:利用网络信息、图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开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塑料的性能、用途和白色污染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工具】羊毛、棉花、合成纤维布等【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课前预习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教学情景导入师:“C h i n 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教学过程设计【板书】、有机合成材料活动探究一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P265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小结】: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那么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一、塑料我们一般称为“塑料〞的物质是一个包括很多材料的大家族,全部由合成树脂组成,这就是聚合物,例如聚乙烯〔P E〕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网状,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又可熔化,因而具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屡次使用,如聚乙烯塑料〔P E〕、聚氯乙烯〔P V C〕、聚丙烯〔P 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即聚酯P E T〕。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教学设计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和计算步骤。
教学内容:1.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和计算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解释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量或溶质的量。
2.解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3.讲解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总质量)*100%。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展示实验装置和制作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的实验器材。
2.讲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和步骤。
3.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团体讨论(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交流,比较不同组的实验数据差异。
五、教师点评(10分钟)1.教师总结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
2.教师对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澄清和强化。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计算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并写出计算步骤和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验演示,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能够独立进行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实验操作,并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同时,通过团体讨论和教师点评,学生能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在下节课中设置更多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验建立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更加灵活多样,提高教学效果。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实验教案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教学中峰学校:李裕财2012年11月2日星期五鲁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P.6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目标1.掌握用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掌握用浓溶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
3.在探究过程中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4.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在前面我们讨论了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完成课前检测。
生:自主练习。
师:小组讨论练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生:讨论学习。
师: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检测,复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有关知识,为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任务一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完成配制 50g 5% 的NaCl溶液师:6分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一。
生:合作学习,配制 50g 5% 的NaCl溶液。
师:有几个小组的同学,思路清晰,分工明确,操作规范,提出表扬。
师:出示任务一的注意事项,进一步明确基本操作的规范性。
师:在完成任务一的过程中,需要几个步骤?用到哪些仪器?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课题:1. 配制 50g 5% 的NaCl溶液生:合作讨论。
师:一起总结出任务一的步骤、仪器。
生: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几乎异口同声地)教师板书: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自主探究,学习用浓溶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
师:完成自学引导2。
教师出示投影。
生:自主学习。
学生板书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体积、所用水的质量的计算过程。
师:小组讨论练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生:合作讨论。
师:在用水稀释浓溶液过程中,有哪几个重要的关系式?生:两个,溶质的质量不变。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学习目标】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学习重点】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学习难点】配制溶液时的误差分析。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溶液的配制(1)固体作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2)液体作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
二、新知导学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药匙、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氯化钠、蒸馏水。
实验步骤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3g;水47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注意事项】①检查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则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②托盘上各放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干净的纸;③用药匙取NaCl,用过的药匙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④左物右码,正确放置砝码并调节游码至所需质量,然后添加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⑤称量完毕,把游码移回0处。
(3)量取:用50 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注意事项】①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量筒口;②接近所需体积刻度时,量筒应放在水平面上,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用胶头滴管添加液体至所需刻度。
(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注意事项】①使用玻璃棒在烧杯内搅拌,不得用玻璃棒在烧杯中研磨固体。
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mL),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氧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溶液25 g(体积24mL);水25 g;(2)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配制说课稿
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配制的 步骤,学习稀释溶液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规 范操作,培养分组合作完成实验的能力,培 养共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误差的 能力,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队合作 意识得到提高,让学生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 ,贴近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1、从知识角度看:学生已 经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从能力角度看:学生已 经具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 力,他们具备完成实验的能力。 但在操作的细节上还有欠缺, 如在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细 节上学生容易出现错误,需要 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强化。 3、从心理角度看:学生跃 跃欲试,想要大显身手的心里 很强这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泰配制》这一实 验活动,将上节课溶液的浓度从教材搬到了实践当中, 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同时将第一单元学 习的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重新温习了一番,将学生 的实际操作又重新进行了标准的规范,并且本节课在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体 会生活处处皆学问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二、溶液稀释的方法 一、溶液配制的步骤 (用固体配制) 1、加水 1、计算 20% 16% 2、称量、量取 2、加稀溶液 3、溶解 步骤 4、装瓶贴标签 1、计算 2、量取 3、混匀 4、装瓶贴标签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把之前学 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之中,遇到问题也是 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小组分工合作,由能力强的 同学来负责本组的督导学习工作。
1、回顾旧知 通过对溶液及其相关知识的回顾,来带 领学生尽快进入状态。 2、创设情境,明确实验内容 抛出问题如何配制50克20%的NaCl溶液, 引发学生动脑思考。 3、检查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部分完成 情况,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好为本节课内 容顺利完成提供有效的理论保障。 4、将实验分步,明确每一步的内容。 5、归纳总结实验中需要使用哪些实验用品、操作
九年级化学下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教学设计
-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撰写实验报告:
-描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思考题:
-如果在配制过程中,不小心多加了水,如何调整溶液的质量分数?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步骤,强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直观认识。
-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策略:
-对于重点内容,通过反复讲解、示范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对于难点内容,采取分步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如先让学生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再进行溶液配制的实际操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和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能够正确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并进行分析。
2.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实验结果的准确表达与解释。
(二)教学设想
1.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遵守实验室规则。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增强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相关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核心素养】《实验活动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活动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实验活动6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基本计算,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课对称量药品与量取液体的实验操作是巩固也是检测,学生将理论的溶液质量分数计算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通过对本节内容学习,有助于学生强化称量、配制的基本操作并认识到定量计算溶液浓度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建立基本的环保意识,发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已了解了溶液的概念,知道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一定浓度液体,同时也具备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但缺乏从定量地角度与操作相结合的锻炼。
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但是设计实验步骤、选相应仪器、独立完成溶液定量配制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
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实验思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灵活掌握和应用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掌握溶解、称量、量取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并能从定量角度结合操作步骤并完成配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误差并得出实验结论。
强化溶液的稀释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及应用。
2.根据溶液的相关知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能用化学规律进行正确的计算。
3.体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将学与用融为一体,并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进行定量实验思想,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教学方法】实验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引导探究、讲练结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托盘天平、烧杯、氯化钠、蒸馏水。
【教学过程】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实验用品:天平、称量纸、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空试剂瓶、空白标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课稿
3.针对实验误差分析,设计问题讨论和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
1.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计算练习,评估知识掌握情况;
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
3.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以下布局和风格:
1.布局:板书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为理论知识框架,包括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计算公式等;右边为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主要内容:左边板书包括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计算方法、误差分析等;右边板书包括实验器材、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3.风格:采用简洁明了的线条、符号和关键词,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忆。
反思和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指导;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习积极性;
3.问题驱动: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6.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设计【随堂练习】:练习1、下面是一位同学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时的流程图,请找出其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2、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贴上标签3、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1)配制过程中使用的四种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2)请你指出图中一处错误操作,并分析该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3)图2,3表示的操作步骤分别是:(4)配制时需称氯化钠 g,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性的杂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填“偏大”或“偏小”);量取水最好选择(填“10mL”、“50mL”、“100mL”)【课堂小结】略【课后反思】本节课《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内容,是学生在初中进行的唯一一个定量实验操作,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等活动过程,师生双方相互配合,相互了解,协作完成教学任务。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亮点一: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定量配制溶液要求学生做到准确,在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细节上学生容易忽略,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亮点二:对于误差分析这一教学难点,教师把观察到的学生错误操作引导学生从溶质,溶剂两方面分析突破难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案
讨论交流,共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复习回顾: (1)复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 的计算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 ②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溶液的质 量 溶 剂 的 质 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现要配制 150 千克质量分 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和 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多媒体展示:医用生理盐水的标签
下面我们就来配制 50 克 16%的氯化钠 溶液: 实验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实验中的注意 事项,进一步明确基本操作的规范性。 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思考并回答 以下问题: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前,首先应该把游码 放在 ______ 处,检查天平是否左右平 衡。如果天平未达到平衡,可以调节 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②称量时, 把称量物放在___盘。称量物不能直接 通过复习实验操 放在托盘上。称干燥固体药品时,必须 作,让学生进一步 学生先阅读思考, ___________。③称量质量一定的药品 明确基本操作的规 总结答案, 发表自 时,先把砖码放在右盘,游码移至预定 范性。 己的见解 示数,再用药匙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 衡。 (3)复习量筒的使用方法,思考并回 答以下问题: ①实验时不直接用天平称量液体的质 量,而是换算成_________后用量筒量 取。 ②量取液体的量筒需选用大小合适的。 量筒的量程应比量液量略大,这样可减 少误差。 ③在使用量筒量液时,先将液体倾倒入 量筒,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______逐 滴滴加。读数时,量筒必须放_______, 视线必须_______。 通过学生计算,再 首先我们共同计算要配制 50 克 16%的 学生思考、计算, 次复习有关的计 选种液,需要水和食盐各多少克? 让一名学生板书 算。 学生板书: 解: 所需溶剂的质 量为:50 g×16% 根据学生的板书情况,纠正学生计算中 =8 g 的错误。 所 需 溶剂 的质 量 讲练结合,注重培 为:50 g-8 g=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2 g 和计算能力。 答:要配制 50 克 16%的选种液,需 要水 42 克,食盐 8 克。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课稿一、使用教材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到实验室去二、实验器材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胶头滴管、细口瓶、密度计氯化钠固体、蒸馏水、水稻种子。
三、实验创新及改进要点(一).实验中借助物理学科中的溶液密度计,根据不同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密度不同,通过测定溶液密度知道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否准确,使学生直观的判断自己配制的溶液是否符合标准,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实验的误差,突破教学难点。
(二).在实验配制步骤中补充一项,装瓶贴标签,使实验步骤更完整。
(三).利用学生亲手配制的10%的NaCl溶液进行水稻选种,让学生感受定量准确配制溶液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用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根据不同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密度不同,利用密度计测定溶液密度,得知溶液配制是否准确,进行误差分析。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实验教学内容配制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用密度计测定溶液密度;用10%的氯化钠溶液选水稻种子。
七、教学过程(一).课题情景创设[展示]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有着不同的用途。
如: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浓度为10~15%的氯化钠溶液可用于农业上的选种。
浓度为8.10~9.9%的浓氯化钠溶液可用于治疗低钠血症等。
[学生]观看相关的图片资料。
[教师]从以上例子中不难发现,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有不同的作用,比较准确的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来到实验室,来亲手配制150g 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
(二).导引实验目的教师展示实验目的,学生观看、记忆,知道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同时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初中化学教案
六、教学过程: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
一、完成实验报告
配制溶液试剂用量实验步骤解释
配制50克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__克,
水__ml
称好的氯化钠放入__里,再注入
量好的水,用___搅拌,使氯化
钠全部溶解。
用___搅拌可以
__氯化钠的溶解,氯
化钠的溶液为_色。
二、误差分析(填偏大、偏小、不变)
*从溶质角度
1、天平没调平衡,指针偏向左边就开始称量氯化钠,则溶质质量__,溶质质量分数__。
2、称量时物体放右盘并使用了游码,则溶质质量__,溶质质量分数___。
若没使用游码,溶质质量分数___。
*从溶剂角度
1、使用量筒时仰视读数,则溶剂质量___,溶质质量分数___。
2、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溶质质量分数___。
*从溶液角度
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
三、中考真题演练: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④①②⑤B.①②③④⑤ C.④⑤①②③D.②①④③⑤
2、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D。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说课稿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内容,它不仅是对溶液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实验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一方面,它是对溶液组成、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等实验中溶液的配制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溶液的组成、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也相对较弱。
此外,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不熟练、粗心大意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指导和监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原理。
(2)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3)能够准确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的乐趣,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误差分析及问题解决。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配制溶液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演示法:教师进行示范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过程。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三年级下学期化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二、探究新知
【实验目的】
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50ML量筒、10ML量筒、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
【实验活动】
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1)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先计算出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
液,所需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分别是3克、47克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3)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倒入盛有氯化
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全部溶解。
【过渡】以上四个步骤即为整个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我们可以参照下图以及实验视频进行直观学习。
学习完实验视频后,下面我们再通过一道练习题来复习一下这个实验
【练习】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配制20 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过渡】有了前面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如何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我们选用的是刚刚已经配好的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配制;
【投影】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讲解】(1)计算:先计算出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分别是25克(24毫升)、25克;
(2)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设计完成“16%的氯化钠 溶液稀释成8%的氯化钠溶液”的 实验步骤?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一、溶液配制的步骤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装瓶 二、溶液稀释的方法 1、加水
16%
2、加稀溶液
8%
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学习评价 的依据,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 情况,将三维目标整合如下: 了解溶液配制的步骤,学习溶液稀释的 方法。在实验操作和实验误差的分析过程中 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 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觉到化学 与生活密切相关,增强学习兴趣。
1、从知识角度看:学生已 经掌握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 知识和相关计算。 2、从能力角度看:学生已 经具备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分析实验的能力。但在操作的 细节上还有欠缺,需要在教学 中进一步学习和深化。 3、从心理角度看:学生对 化学实验有极强的好奇心,他 们动手实验的欲望很高,这对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 的帮助。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中学
刘庆玲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这一实验活动, 不仅深化了上节课学习的有关溶液的计算,同时又渗 透了第一单元学习的实验基本操作,并且本节课内容 又是化学知识由理论转变为实践的桥梁,在解决生活 实际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信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一定能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以及分析、 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
左物右码
俯视取水
平视取水
仰视取水
操作 溶 质 的 量 溶 剂 的 量 左码右物 有可溶性杂质 氯化钠有散落 ……… 仰视取水 烧杯内有水 俯视取水 ………
影响 偏低 偏低 偏低 … 液呢?
课堂练习
1、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 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⑤①②③
2、用足量的含不溶性固体杂质(含量不祥)的食盐配制溶质质 量分数一定的食盐溶液,操作有:(1)称量(2)过滤(3) 蒸发结晶(4)计算(5)溶解(6)干燥。其先后顺序 为 。 3、某生用托盘天平左码右物称得15.6g氯化钠(1g以下用游 码),量筒准确量取了85.6ml的水配制溶液,试求该生所配溶 液的实际溶质质量分数是( ) A.15.6% B.20% C.14.4% D.无法确定
有人曾这样概括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 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 因而我理解.” 因此,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活动 内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此基础上进行 小组讨论,交流评价,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知过程,只 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才能 如期的完成教学目标,因此结合本节 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设计:
实验探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药品:氯化钠、水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 烧杯、玻璃棒 步骤:1、计算:溶质与溶剂的量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 用量筒量取液体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
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用时15分钟。
保持地面和桌面的
整洁。
组别
实验探究内容
1---4组 实验探究一:配制20g质 量分数16%的氯化钠溶液 5---8组 实验探究二:配制20g质 量分数8%的氯化钠溶液
0.9%生理盐水
如何用固体氯化钠和水配制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组别
实验探究内容
1---4组 实验探究一:配制20g质 量分数16%的氯化钠溶液 5---8组 实验探究二:配制20g质 量分数8%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探究:用固体氯化钠和水配制一定 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 2、设计实验步骤
重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 步骤以及溶液稀释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 误差的分析能力
我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 生去分析、去主动探究,重视学生亲自体验 知识形成和深化过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体: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设计空间留给学生; 把认知过程留给学生;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 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