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讲义

合集下载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讲义(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讲义(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知识点3、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知识梳理1、子集的概念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图示(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A⊆B),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B⊆A),此时,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3、真子集的概念(1)A⊂B且B⊂C,则A⊂C;(2)A⊆B且A≠B,则A⊂B常考题型题型一、集合间关系的判断例1、(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①{0}∈{0,1,2};②{0,1,2}⊆{2,1,0};③∅⊆{0,1,2};④∅={0};⑤{0,1}={(0,1)};⑥0={0}A.1B.2 C.3 D.4①A={-1,1},B={(-1,-1),(-1,1),(1,-1),(1,1)};②A={x|x是等边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③M={x|x=2n-1,n∈N*},N={x|x=2n+1,n∈N*}.判断集合间关系的方法(1)用定义判断.首先,判断一个集合A中的任意元素是否属于另一集合B,若是,则A⊆B,否则A不是B的子集;其次,判断另一个集合B中的任意元素是否属于第一个集合A,若是,则B⊆A,否则B不是A的子集;若既有A⊆B,又有B⊆A,则A=B.(2)数形结合判断.对于不等式表示的数集,可在数轴上标出集合的元素,直观地进行判断,但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变式训练能正确表示集合M={x∈R|0≤x≤2}和集合N={x∈R|x2-x=0}关系的Venn图是()A. B. C. D.题型二、有限集合子集的确定例2、(1)集合M={1,2,3}的真子集个数是()A.6 B.7 C.8 D.9(2)满足{1,2}⊂≠M⊆{1,2,3,4,5}的集合M有________个.公式法求有限集合的子集个数(1)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n个子集.(2)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n-1)个真子集.(3)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n-1)个非空子集.(4)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有(2n-2)个非空真子集.(5)若集合A有n(n≥1)个元素,集合C有m(m≥1)个元素,且A⊆B⊆C,则符合条件的集合B有2m-n个.变式训练非空集合S⊆{1,2,3,4,5}且满足“若a∈S,则6-a∈S”,则这样的集合S共有________个.题型三、集合间关系的应用例3、已知集合A={x|x<-1或x>4},B={x|2a≤x≤a+3},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x|1<ax<2},B={x|-1<x<1},求满足A⊆B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课时小测1、给出下列四个判断:①∅={0};②空集没有子集;③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④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2、已知A={x|x是菱形},B={x|x是正方形},C={x|x是平行四边形},那么A,B,C之间的关系是()A.A⊆B⊆C B.B⊆A⊆C C.A⊂≠B⊆C D.A=B⊆C3、已知集合A={-1,3,m},B={3,4},若B⊆A,则实数m=________.4、集合A={x|0≤x<3且x∈N}的真子集的个数为________.5、已知集合A={x|1≤x≤2},B={x|1≤x≤a}.(1)若A是B的真子集,求a的取值范围;(2)若B是A的子集,求a的取值范围;(3)若A=B,求a的取值范围.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A,B,若A不是B的子集,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对任意的a∈A,都有a∉B B.对任意的b∈B,都有b∉A2.如果{}|1A x x =>-,那么A .0A ⊆B .{}0A ∈C .A ∅∈D .{}0A ⊆ 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1){0}∈{0,1,2};(2){0,1,2}⊆{2,1,0};(3)∅⊆{0,1,2}. A .0 B .1 C .2 D .3 4.若集合{}|0A x x =≥,且B A ⊆,则集合B 可能是A .{}1,2B .{}|1x x ≤C .{}1,0,1-D .R 5.若2{|,}x x a a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 . 6.已知全集U =R ,则正确表示集合{}1,0,1M =-和{}2|0N x x x =+=关系的韦恩(Venn)图是A B C D7.设集合{1,2}M =,2{}N a =,那么 A .若1a =,则N M ⊆B .若N M ⊆,则1a =C .若1a =,则N M ⊆,反之也成立D .1a =和N M ⊆成立没有关系8.已知集合{}4,5,6P =,,定义{},,P Q x x p q p P q Q ⊕==-∈∈,则集合P Q ⊕的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A .32B .31C .30D .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9.设P ={x |x <4},Q ={x |-2<x <2},则P Q .10.已知集合,,则满足条件的集合C 的个数为_____.三、解答题11.写出集合{0,1,2}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0,)+∞[0,)+∞(,0]-∞(,0)-∞{}1,2,3Q =2{|320,}A x x x x =-+=∈R {|05,}B x x x =<<∈N A C B ⊆⊆12.已知集合{}{}2,4,6,8,9,1,2,3,5,8A B ==,又知非空集合C 是这样一个集合:其各元素都加2后,就变为A 的一个子集;若各元素都减去2后,则变为B 的一个子集,求集合C .13.已知集合A ={x|2a −1<x <3a +1},集合B ={x|−1<x <4}.(1)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a ,使A =B ?若存在,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知识点4、集合的并集、交集知识梳理1、并集的概念、并集的性质(1)A ∪B =B ∪A ,即两个集合的并集满足交换律.(2)A ∪A =A ,即任何集合与其本身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 (3)A ∪∅=∅∪A =A ,即任何集合与空集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4)A ⊆(A ∪B),B ⊆ (A ∪B),即任何集合都是该集合与另一个集合并集的子集.(5)若A ⊆B ,则A ∪B =B ,反之也成立,即任何集合同它的子集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 3、交集的概念4、交集的性质(1)A∩B=B∩A,即两个集合的交集满足交换律.(2)A∩A=A,即任何集合与其本身的交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3)A∩∅=∅∩A=∅,即任何集合与空集的交集等于空集.(4)A∩B⊆A,A∩B⊆B,即两个集合的交集是其中任一集合的子集.(5)若A⊆B,则A∩B=A,反之也成立,即若A是B的子集,则A,B的公共部分是A.常考题型题型一、并集的运算例1、(1)设集合M={4,5,6,8},集合N={3,5,7,8},那么M∪N等于()A.{3,4,5,6,7,8}B.{5,8} C.{3,5,7,8} D.{4,5,6,8} (2)若集合A={x|x>-1},B={x|-2<x<2},则A∪B等于()A.{x|x>-2} B.{x|x>-1} C.{x|-2<x<-1} D.{x|-1<x<2}变式训练若集合A={1,4,x},B={1,x2},A∪B={1,4,x},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有()A.1个B.2个C.3个D.4个题型二、交集的运算例2、(1)若A={0,1,2,3},B={x|x=3a,a∈A},则A∩B等于()A.{1,2} B.{0,1} C.{0,3} D.{3}(2)设集合A={x|-1≤x≤2},B={x|0≤x≤4},则A∩B等于()A.{x|0≤x≤2} B.{x|1≤x≤2} C.{x|0≤x≤4} D.{x|1≤x≤4}求交集运算应关注两点(1)求交集就是求两集合的所有公共元素形成的集合.(2)利用集合的并、交求参数的值时,要检验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变式训练已知M={1,2,a2-3a-1},N={-1,a,3},M∩N={3},求实数a的值.题型三、交集、并集的性质及应用例3、已知集合A={x|-3<x≤4},集合B={x|k+1≤x≤2k-1},且A∪B=A,试求k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x|-3<x≤4},集合B={x|k+1≤x≤2k-1},且A∩B=A,试求k的取值范围.课时小测1、设集合M={m∈Z|-3<m<2},N={n∈Z|-1≤n≤3},则M∩N=()A.{0,1}B.{-1,0,1}C.{0,1,2} D.{-1,0,1,2}2、已知S={(x,y)|y=1,x∈R},T={(x,y)|x=1,y∈R},则S∩T=()A.空集B.{1}C.(1,1) D.{(1,1)}3、若集合A={x|-1<x<5},B={x|x≤-1,或x≥4},则A∪B=________,A∩B=________.4、已知集合A={x|x≤1},B={x|x≥a},且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5、设集合A={2,-1,x2-x+1},B={2y,-4,x+4},C={-1,7},且A∩B=C,求实数x,y的值及A∪B.知识点5、补集及综合应用知识梳理1、全集的定义及表示(1)定义: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2)符号表示:全集通常记作U.2、补集的概念及性质的补集,记作U=∅,U∅U U(U(U U常考题型题型一、补集的运算例1、(1)设全集U=R,集合A={x|2<x≤5},则U A=________.(2)设U={x|-5≤x<-2,或2<x≤5,x∈Z},A={x|x2-2x-15=0},B={-3,3,4},则U A=________,U B=________.变式训练设全集U={1,3,5,7,9},A={1,|a-5|,9),U A={5,7},则a的值为________.题型二、集合的交、并、补的综合运算例2、已知全集U={x|x≤4},集合A={x|-2<x<3},B={x|-3≤x≤2},求A∩B,(U A)∪B,A∩(U B),U(A∪B).变式训练已知全集U={x|x<10,x∈N*},A={2,4,5,8},B={1,3,5,8},求U(A∪B),U(A∩B),(U A)∩(U B),(U A)∪(U B).题型三、补集的综合应用例3、设全集U=R,M={x|3a<x<2a+5},P={x|-2≤x≤1},若M⊂≠U P,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x|x<a},B={x<-1,或x>0},若A∩(R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课时小测2、已知全集U =R ,集合A ={x |-2≤x ≤3},B ={x |x <-1,或x >4},那么集合A ∩(U B )等于( )A .{x |-2≤x <4}B .{x |x ≤3,或x ≥4}C .{x |-2≤x <-1}D .{x |-1≤x ≤3}3、已知集合A ={3,4,m },集合B ={3,4},若A B ={5},则实数m =________. 4、已知全集U =R ,M ={x |-1<x <1},U N ={x |0<x <2},那么集合M ∪N =________.5、设U =R ,已知集合A ={x|-5<x<5},B ={x|0≤x<7},求(1)A∩B ;(2)A ∪B ;(3)A ∪(U B);(4)B∩(U A);(5)(U A )∩(U B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1,2,3,4,5,6}U =,{1,3,4}A =,则UA =A .{5,6}B .{1,2,3,4}C .{2,5,6}D .{2,3,4,5,6} 2、已知集合{}|1A x x =>,{|1}B x x =≤,则 A .AB ≠∅ B .A B =RC .B A ⊆D .A B ⊆3、若集合{}{}1,2,3,4,2A B x x ==∈≤N ,则AB 中的元素个数是A .4B .6C .2D .34、已知全集U ={1,2,3,4,5,6},集合P ={1,3,5},Q ={1,2,4},则U P Q ()= A .{1}B .{3,5}C .{1,2,4,6}D .{1,2,3,4,5}5、设集合{},A a b =,集合{}1,5B a =+,若{}2A B =,则A B =A .{}1,2B .{}1,5C .{}2,5D .{}1,2,5 6、若集合AB BC =,则集合A,B,C 的关系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概念讲义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概念讲义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概念讲义新人教A版必修1讲义一: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Ⅰ)、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1、了解集合的含义、领会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用小写的字母a,b,c,…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集合:用大写字母A ,B ,C ,…表示;2、能准确把握集合语言的描述与意义:列举法和描述法:注意以下表示的集合之区别:{y=x 2+1};{x 2-x-2=0},{x| x 2-x-2=0},{x|y=x 2+1};{t|y=t 2+1};{y|y=x 2+1};{(x,y)|y=x 2+1};∅;{∅},{0}3、特殊的集合:N 、Z 、Q 、R ;N*、∅;(Ⅱ)、典例剖析与课堂讲授过程:一、集合的概念以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 元素:用小写的字母a,b,c,…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集合:用大写字母A ,B ,C ,…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②、特殊的集合:N 、Z 、Q 、R ;N*、∅;③、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例题1】、已知集合A={a-2,2a 2+5a,10},又-3∈A ,求出a 之值。

●解析:分类讨论思想;a=-1(舍去),a=-32▲★课堂练习:1、已知集合A={1,0,x },又x 2∈A ,求出x 之值。

(解:x=-1)2、已知集合A={a+2,(a+1)2,a 2+3a+3},又1∈A ,求出a 之值。

(解:a=0)二、集合的表示---------列举法和描述法★【例题3】、已知下列集合:(1)、1A ={n|n=2k+1,k ∈N,k ≤5};(2)、2A ={x|x=2k,k ∈N,k ≤3};(3)、3A ={x|x=4k +1,或x=4k -1,k ,N ∈k ≤3};问:(Ⅰ)、用列举法表示上述各集合;(Ⅱ)、对集合1A ,2A ,3A ,如果使k ∈Z,那么1A ,2A ,3A 所表示的集合分别是什么?并说明3A 与1A 的关系。

2024年新高一数学讲义(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函数不等式恒成立与能成立(解析版)

2024年新高一数学讲义(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函数不等式恒成立与能成立(解析版)

专题拓展:函数不等式恒成立与能成立一、单变量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一般利用参变分离法求解函数不等式恒(能)成立,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求解:1、∀∈x D ,()()min ≤⇔≤m f x m f x 2、∀∈x D ,()()max ≥⇔≥m f x m f x 3、∃∈x D ,()()max ≤⇔≤m f x m f x 4、∃∈x D ,()()min≥⇔≥m f x m f x 二、双变量不等式与等式一般地,已知函数()[],,y f x x a b =∈,()[],,y g x x c d =∈1、不等关系(1)若[]1,x a b ∀∈,[]2,x c d ∀∈,总有()()12f x g x <成立,故()()max min f x g x <;(2)若[]1,x a b ∀∈,[]2,x c d ∃∈,有()()12f x g x <成立,故()()max max f x g x <;(3)若[]1,x a b ∃∈,[]2,x c d ∀∈,有()()12f x g x <成立,故()()min min f x g x <;(4)若[]1,x a b ∃∈,[]2,x c d ∃∈,有()()12f x g x <成立,故()()min max f x g x <.2、相等关系记()[],,y f x x a b =∈的值域为A ,()[],,y g x x c d =∈的值域为B,(1)若[]1,x a b ∀∈,[]2,x c d ∃∈,有()()12=f x g x 成立,则有A B ⊆;(2)若[]1,x a b ∃∈,[]2,x c d ∀∈,有()()12=f x g x 成立,则有A B ⊇;(3)若[]1,x a b ∃∈,[]2,x c d ∃∈,有()()12=f x g x 成立,故A B ⋂≠∅;考点一:单变量不等式恒成立例1.(23-24高一上·广东湛江·月考)若不等式10x a -++≥对一切10,2x ⎛⎤∈ ⎥⎝⎦成立,则a 的最小值为()A .0B .2-C .52-D .12-【答案】D【解析】若不等式10x a -++≥对一切10,2x ⎛⎤∈ ⎝⎦成立,则max (1)a x ≥-+,当12x =时,1x -+取最大值12-,故12a ≥-,故a 的最小值是12-.故选:D .【变式1-1】(23-24高一上·河南·月考)若对于任意的0x >,不等式()2310x a x +-+≥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 .[)5,+∞B .()5,+∞C .(],5-∞D .(),5-∞【答案】C【解析】不等式()2310x a x +-+≥可化为,231x x a x++≥,令()231x x f x x++=,由题意可得()min a f x ≤,()1335f x x x =++≥=,当且仅当1x x =,即1x =时等号成立,()min 5a f x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5-∞.故选:C.【变式1-2】(23-24高一下·贵州遵义·月考)已知函数()()lg 31kf x x =+,若不等式()1f x <在()0,33x ∈上恒成立,则k 的取值范围为()A .1,2⎛⎤-∞ ⎥⎝⎦B .1,2⎛⎫-∞ ⎪⎝⎭C .()0,2D .1,22⎡⎫⎪⎢⎣⎭【答案】A【解析】因为033x <<,所以131100x <+<,所以()20lg 31x <+<,由()1f x <,得()1lg 31kx <+,即()lg 311k x <+,因为不等式()1f x <在()0,33x ∈上恒成立,所以()min lg 311k x ⎡⎤⎢⎥⎢⎥⎣<+⎦,()0,33x ∈即可.由()20lg 31x <+<,得()21g 31l 1x >+,即12k ≤,所以k 的取值范围为1,2⎛⎤-∞ ⎥⎝⎦.故选:A.【变式1-3】(23-24高一下·黑龙江大庆·开学考试)已知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和奇函数()g x 满足()()e x f x g x +=,且()2e 0x f x m ->-≥在[]1,2x ∈上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答案】(2e ,0-⎤-⎦【解析】因为()()e xf xg x +=,①得()()e xf xg x --+-=,又()f x 和()g x 分别为偶函数和奇函数,所以()()e xf xg x --=,②由①②相加得()2e e x xf x -=+,又()2e 0xf x m ->-≥在[]1,2x ∈上恒成立即e 0x m --<≤在[]1,2x ∈上恒成立,设()e xh x -=-,则只需()max m h x >,易知()h x 在[]1,2上为增函数,()()2max 2e h x h -==-,所以2e 0m --<≤,故答案为:(2e ,0-⎤-⎦.考点二:单变量不等式能成立例2.(23-24高一上·重庆·期末)已知函数()22f x x x =-,若存在[]2,4x ∈,使得不等式()23f x a a≤+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答案】][(),30,∞∞--⋃+【解析】因为函数()22f x x x =-的对称轴为1x =,所以当[]24x ,∈时,该二次函数单调递增,所以()()min 20f x f ==,因为存在[]24x ,∈,使得不等式()23f x a a ≤+成立,所以有2300a a a +≥⇒≥,或3a ≤-,因此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30,∞∞--⋃+,故答案为:][(),30,∞∞--⋃+【变式2-1】(22-23高一上·四川南充·月考)已知函数()142f x x x =+-.若存在()2,x ∈+∞,使得()2f x a a ≤-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34,-∞-⋃+∞【解析】因为()2,x ∈+∞,所以20x ->,所以()1144(2)822f x x x x x =+=-++--812≥+=,当且仅当14(2)2x x -=-,即52x =时取等号,所以min ()12f x =,因为存在()2,x ∈+∞,使得()2f x a a ≤-成立,所以只要()2min f x a a ≤-,即212a a ≤-,得3a ≤-或4a ≥,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34,-∞-⋃+∞.【变式2-2】(22-23高一上·山东枣庄·月考)设函数1()f x x x =+,1,32x ⎡⎤∈⎢⎥⎣⎦,若1,32x ⎡⎤∃∈⎢⎥⎣⎦,使得2()a a f x -≥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12,-∞-⋃+∞【解析】因为函数1()f x x x =+,1,32x ⎡⎤∈⎢⎥⎣⎦,而函数()f x 在1,12⎡⎤⎢⎥⎣⎦为减函数,在[]1,3为增函数,所以min ()(1)112f x f ==+=,即函数的最小值为2,又1,32x ⎡⎤∃∈⎢⎥⎣⎦,使得2()a a f x -≥成立,则2min ()a a f x -≥,即22a a -≥,解得:2a ≥或1a ≤-,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a ≥或1a ≤-,故答案为:(][),12,-∞-⋃+∞【变式2-3】(23-24高一下·河北张家口·开学考试)已知函数()22(0)g x ax ax b a =++>在区间[]0,2上有最大值11和最小值3,且()()g x f x x=.(1)求a b 、的值;(2)若不等式()220x xk f ⋅-≤在[]1,2x ∈-上有解,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答案】(1)1,3a b ==;(2)17k ≤.【解析】(1)函数()22(0)g x ax ax b a =++>图象的对称轴为=1x -,显然函数()g x 在[]0,2上单调递增,因此min ()(0)3g x g b ===,max ()(2)811g x g a b ==+=,解得1a =,所以1,3a b ==.(2)由(1)知,2()23g x x x =++,()3()2g x f x x x x==++,因此不等式2332)2)012(202(22()22x x x xx x xk f k k ⋅-⋅++≤≤-⇔≤⇔++,令12x t =,由[]1,2x ∈-,得124t ≤≤,则22321321(22)x xt t ++=++,显然函数2321y t t =++在1[,2]4t ∈上单调递增,当2t =时,max 17y =,由不等式()220x xk f ⋅-≤在[]1,2x ∈-上有解,得17k ≤,所以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17k ≤.考点三:任意-任意型不等式成立例3.(21-22高二下·北京·月考)已知()()21,2xf x xg x m ⎛⎫==- ⎪⎝⎭,若对任意[]10,2x ∈,任意[]21,2x ∈,使得()()12f x g x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A .14m ≥B .14m ≤C .12m ≥D .12m ≤【答案】C【解析】由[]10,2x ∈,2()f x x =,所以1()[0,4]f x ∈,对任意的[]10,2x ∈,要使()()12f x g x ≥成立,即要2()0g x ≤,对任意[]21,2x ∈上成立,所以任意[1,2]x ∈,使得1()2x m ≤成立,即max 11()22x m ≥=.故选:C.【变式3-1】(22-23高一上·湖北鄂州·期中)已知()f x 是定义在[]31,3D a a =++上的奇函数,且当(]0,3x a ∈+时,()22f x x ax =+.(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2)设()g x x b =-+,对任意12,x x D ∈,均有()()12f x g x ≥,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答案】(1)()222,020,02,20x x x f x x x x x ⎧-<≤⎪==⎨⎪---≤<⎩;(2)(,3]-∞-【解析】(1)因为()f x 是定义在[]313a a ++,上的奇函数,所以3130a a ++=+,解得1a =-,所以()f x 是定义在[]22-,上的奇函数,可得()00f =,当2(]0,x ∈时,()22f x x x =-.当[2,0)x ∈-时,则(0,2]x -∈,所以()()()2222f x x x x x -=---=+,因为()f x 是奇函数,所以()()22f x f x x x -=-=+,所以()22f x x x =--,所以()222,020,02,20x x x f x x x x x ⎧-<≤⎪==⎨⎪---≤<⎩.(2)对任意12,x x D ∈,均有()12()f x g x ≥,只需min max ()()f x g x ≥,由(1)知,当2(]0,x ∈时,()222(1)1f x x x x =-=--,当1x =时,()min 1f x =-;当[2,0)x ∈-时,()222(1)1f x x x x =--=-++,当2x =-时,()min 0f x =,又由()00f =,所以函数min ()(1)1f x f ==-,因为()g x x b =-+在[2,-上为单调递减函数,所以()()max 22g x g b =-=+,所以12b -≥+,解得3b ≤-,故实数b 的取值范围为(,3]-∞-.【变式3-2】(23-24高一上·湖南永州·期末)已知函数()lg f x x =,()2e e x xg x a =-.(1)若对[]11,10x ∀∈,[)20,x ∀∈+∞都有()()12f x g x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函数()()()h x g x g x =+-,求函数()h x 的零点个数.【答案】(1)2a ≥;(2)答案见解析.【解析】(1)对[]11,10x ∀∈,[)20,x ∀∈+∞都有()()12f x g x ≤,只需()()12max min f x g x ≤,由()11lg f x x =在[]11,10x ∈上递增,故()1max (10)1f x f ==,由()2222ee x x g x a =-,在[)20,x ∈+∞上有2[1,)e x t ∈=+∞,所以()22g x y at t ==-且[1,)t ∈+∞,故有21at t -≥在[1,)t ∈+∞上恒成立,所以2max max 211111()[()24a t t t ≥+=+-,而1(0,1]t∈,即2a ≥.(2)由题设()2222e e e )e e e e ()(e x x x x x x x xh a x a a ----=--=+-++,令2e e x x μ-=≥+,当且仅当0x =时等号成立,则2222()2e e e e x x x x μ--+=+=+,即2222e e x x μ-+=-,所以()2()2a a h x ϕμμμ==--且[2,)μ∈+∞,令2()20a a ϕμμμ=--=,则问题等价于2122a μμμμ==--在[2,)μ∈+∞上解的个数,又12y μμ=-在[2,)μ∈+∞上递减,故(0,1]y ∈,当1a >或0a ≤时,22a μμ=-在[2,)μ∈+∞上无解,即()h x 无零点;当1a =时,22(1)(2)0μμμμ--=+-=在[2,)μ∈+∞上有2μ=,所以2e e x x μ-+==,即0x =,故()h x 有1个零点;当01a <<时,220a a μμ--=在[2,)μ∈+∞上有122aμ+=>(负值舍),又e e x x μ-=+为偶函数,此时()h x 有2个零点;综上,1a >或0a ≤时,()h x 无零点;1a =时,()h x 有1个零点;01a <<时,()h x 有2个零点;【变式3-3】(23-24高一上·北京·月考)已知函数()()()()()21122log 1log 1,6R f x x x g x x ax a =++-=-+∈.(1)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2)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3)对)[]12,1,2x x ∀∈+∞∈,不等式()()12f x g 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1)()1,+∞;(2)函数()f x 为非奇非偶函数,理由见解析;(3)11,2⎛⎤-∞ ⎥⎝⎦【解析】(1)由函数()()()1122log 1log 1f x x x =++-有意义,则满足1010x x +>⎧⎨->⎩,解得1x >,所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2)因为()f x 的定义域为()1,+∞,不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函数()f x 为非奇非偶函数.(3)由“对)[]12,2,4x x ∀∈+∞∈-,不等式()()12f x g x ≤恒成立”,可得max min ()()f x g x ≤,当x ()()()()2111222log 1log 1log 1f x x x x =++-=-由()f x 在)+∞上单调递减,max ()1f x f==-,根据题意得,对[]21,2,70x x ax ∀∈-+≥法一:可转化为[]71,2,x a x x∀∈≤+,令()7h x x x =+,由()h x 在[]1,2上单调递减得,可得()min 711()2222h x h ==+=,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1,2⎛⎤-∞ ⎥⎝⎦.法二:设函数()27g x x ax =-+,①当22a≥,即4a ≥时,()g x 在[]1,2上单调递减,可得()min ()21021g x g a ==-≥-,解得112a ≤,则1142a ≤≤;②当12a≤,即2a ≤时,()g x 在[]1,2上单调递增,可得()min ()171g x g a ==-≥-,解得8a ≤,则2a ≤;③当122a<<,即24a <<时,()g x 在[]1,2先减后增,可得()2min ()7122a ag x a =-⨯+≥-,解得a -≤≤24a <<,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1,2⎛⎤-∞ ⎥⎝⎦.考点四:任意-存在型不等式成立例4.(23-24高一下·山东淄博·期中)已知函数()3f x x =+,[]0,2x ∈,()ag x x x=+,[]1,2x ∈.对[]10,2x ∀∈,都[]21,2x ∃∈,使得()()12f x g x ≥成立,则a 的范围是.【答案】9,4⎛⎤-∞ ⎥⎝⎦【解析】函数()3f x x =+,在[]0,2x ∈上单调递增,所以min ()(0)3f x f ==,当a<0时,()ag x x x=+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min ()1g x a =+,所以31a ≥+,解得2a ≤,又因为a<0,所以031a a <⎧⎨≥+⎩,解得a<0;当01a ≤≤时,()ag x x x=+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其最小值为(1)1g a =+,所以有0131a a ≤≤⎧⎨≥+⎩,解得01a ≤≤,当14a <<时,()ag x x x=+在区间上单调减,在上单调增,其最小值为g =,所以有143a <≤⎧⎪⎨≥⎪⎩,解得914a <≤,当4a >时,()ag x x x =+在区间[]1,2上单调减,()min ()222a g x g ==+,此时4322a a >⎧⎪⎨≥+⎪⎩,无解;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9,4⎛⎤-∞ ⎥⎝⎦,故答案为:9,4⎛⎤-∞ ⎥⎝⎦.【变式4-1】(23-24高一上·重庆·月考)已知函数()()4,2xf x xg x a x=+=+.若[][]121,3,2,3x x ∀∈∃∈,使得()()12f x g x ≥成立,则实数a 的范围是()A .4a ≤B .3a ≤C .0a ≤D .1a ≤【答案】C【解析】因为()44f x x x =+≥=,当且仅当4x x =,且0,x >即2x =时等号成立,所以()min 4f x =,又函数()2x g x a =+在[]2,3上单调递增,所以()2min 24g x a a =+=+,由题意可知()()min min f x g x ≥,即44a ≥+,所以0a ≤,故选:C.【变式4-2】(23-24高一上·广东佛山·期中)已知()221f x x x =--,()log a g x x =(0a >且1a ≠),若对任意的[]11,2x ∈-,都存在[]22,4x ∈,使得()()12f x g x <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2⎛⎫ ⎪ ⎪⎝⎭B .1,12⎛⎫⎪⎝⎭C .(D .()1,2【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12max max <⎡⎤⎡⎤⎣⎦⎣⎦f x g x ,因为()221f x x x =--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1x =,且[]1,2x ∈-,可知当=1x -时,()f x 取到最大值()12f -=,由题意可得:()22<g x ,可知存在[]22,4x ∈,使得()22<g x 成立,当01a <<,可知()log a g x x =在()0,∞+上单调递减,可得()()2102<=<g x g ,不合题意;当1a >,可知()log a g x x =在()0,∞+上单调递增,可得()2g x 的最大值为()4g ,则()24log 42log =>=a a g a ,即24a <又1a >,解得12a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故选:D.【变式4-3】(23-24高一上·广东茂名·期中)已知函数()()()2222410,2log 123x f x x x g x x m m =-+=+++-,若对任意[]10,4x ∈,总存在[]2x ∈,使()()12f x g x ≥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答案】[1,2]【解析】对任意[]10,4x ∈,总存在[]22,4x ∈,使()()12f x g x ≥成立,∴对[][]()()1212min min 0,4,2,4,x x f x g x ∈∈≥成立()22410(2)6,f x x x x =-+=-+∴ 当[]10,4x ∈时,()()1min 26f x f ==,()()2222log 123x g x x m m =+++- 在[]2,4上是增函数,∴当[]22,4x ∈时,()()()222222min 22log 212338g x g m m m m ==+++-=-+,()()22638,320,120,12m m m m m m m ∴≥-+∴-+≤∴--≤∴≤≤,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1,2].故答案为:[1,2].考点五:存在-存在性不等式成立例5.(22-23高一上·北京丰台·期中)已知函数()f x ax =和221()8g x x a =+(其中0a >),若存在12,(1,1)x x ∈-使得()()12f x g x ≥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0,1)B .(0,1]C .22,44⎛-+ ⎝⎭D .22,44⎡+⎢⎣⎦【答案】A【解析】存在12,(1,1)x x ∈-使得()()12f x g x ≥成立,等价于()()max min f x g x ≥在()1,1x ∈-上恒成立,由0a >得,()f x a <,()2min ()0g x g a ==,所以2a a >,解得01a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1).故选:A.【变式5-1】(23-24高一上·河北·月考)已知()()[]()()212121,22,,0,1,f x ax g x x x a x x f x g 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2-∞B .()2,+∞C .(),1-∞D .()1,+∞【答案】A【解析】[]12,0,1x x ∃∈,()()12f x g x >,所以,()()12max min f x g x >,()()2222121g x x x a x a =-+=-+-在[]0,1上单调递减,所以()2min 21g x a =-,当0a =时,())2122212f x g x x =>=-,即22212x x >-,取210x x ==成立.当a<0时,()1max 1f x =,即211a -<,得1a <,所以a<0当0a >时,()1max 1f x a =+,即121a a +>-,得2a <,所以02a <<,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2-∞.故选:A【变式5-2】(22-23高一上·辽宁营口·期末)已知函数()4f x x x =+,()2x g x a =+,若11,12x ⎡⎤∃∈⎢⎥⎣⎦,[]22,3x ∃∈,使得()()12f x g x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2⎡⎫+∞⎪⎢⎣⎭B .9,2⎡⎫+∞⎪⎢⎣⎭C .[)3,∞-+D .[)1,+∞【答案】C【解析】若11,12x ⎡⎤∃∈⎢⎥⎣⎦,[]22,3x ∃∈,使得()()12f x g x ≤,故只需()()min max f x g x ≤,其中()4f x x x =+在1,12x ⎡⎤∈⎢⎥⎣⎦上单调递减,故()()min 5114f x f ==+=,()2x g x a =+在[]2,3x ∈上单调递增,故()()max 38g x g a ==+,所以58a ≤+,解得:3a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故选:C【变式5-3】(23-24高一上·全国·期末)已知2()21,()log (0a f x x x g x x a =--=>且0)a ≠,若存在[]11,2x ∈-,存在[]22,4x ∈,使得12()()f x g x <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1,2∞⎛⎫⋃+ ⎪ ⎪⎝⎭【解析】因为22()21(1)2f x x x x =--=--,当[]1,2x ∈-时,max min ()(1)2,()(1)2f x f f x f =-===-,因为存在[]11,2x ∈-,存在[]22,4x ∈,使得12()()f x g x <成立,所以函数()f x 在[]1,2-上的最小值小于函数()g x 在[]2,4上的最大值.当01a <<时,函数()log a g x x =在[]2,4上单调递减,则2log 2a -<,解得02a <<;当1a >时,函数()log a g x x =在[]2,4上单调递增,则2log 4a -<,解得1a >,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1,2∞⎛⋃+ ⎪⎝⎭.故答案为:()0,1,2∞⎛⎫⋃+ ⎪ ⎪⎝⎭.考点六:任意-存在型等式成立例6.(22-23高二下·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已知221()2,()e 1x f x x x m g x -=-+=-,若对[]12130,3,,22x x ⎡⎤∀∈∃∈⎢⎥⎣⎦,使得()()12f x g x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A .22,e 4⎡⎤-⎣⎦B .21,e 5⎡⎤-⎣⎦C .22,e 5⎡⎤-⎣⎦D .21,e 4⎡⎤-⎣⎦【答案】D【解析】因为22()2(1)1f x x x m x m =-+=-+-,[]0,3x ∈,所以()f x 在[0,1)上递减,在(1,3]上递增,所以()f x 的最小值为(1)1f m =-,因为(0),(3)3f m f m ==+,3m m +>,所以()f x 的最大值为3m +,所以()f x 的值域为[1,3]m m -+,因为21()e 1x g x -=-在13,22x ⎡⎤∈⎢⎥⎣⎦上递增,所以()g x 的值域为2[0,e 1]-,因为对[]12130,3,,22x x ⎡⎤∀∈∃∈⎢⎥⎣⎦,使得()()12f x g x =,所以[1,3]m m -+是2[0,e 1]-的子集,所以2103e 1m m -≥⎧⎨+≤-⎩,解得21e 4m ≤≤-,即m 的取值范围21e 4m ≤≤-故选:D 【变式6-1】(23-24高一上·甘肃酒泉·期末)已知函数()2f x ax =-,()122,13,1,31,x x g x x x -⎧≤≤=⎨-+-≤<⎩对1[3,3]x ∀∈-,2[3,3]x ∃∈-,使得()()12f x g x =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1]-B .[]0,4C .[]1,3D .[2,2]-【答案】D【解析】因为()122,13,1,31,x x g x x x -⎧≤≤=⎨-+-≤<⎩所以[)23,1x ∈-时,()[]22218,1g x x =-+∈-,[]21,3x ∈时,()[]21221,4x g x -=∈,综上()[]28,4g x ∈-.当0a >时,1[3,3]x ∀∈-,[]1()32,32f x a a ∈---,由题意,[][]32,328,4a a ---⊆-,即328324a a --≥-⎧⎨-≤⎩,解得02a <≤;当0a =时,1()2f x =-,符合题意;当0a <时,1[3,3]x ∀∈-,[]1()32,32f x a a ∈---,由题意,[][]32,328,4a a ---⊆-,即328324a a -≥-⎧⎨--≤⎩,解得20a -≤<;综上可得[]2,2a ∈-.故选:D.【变式6-2】(23-24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已知函数()f x 为偶函数,且[]2,0x ∈-时,()f x x =-.(1)求(]0,2x ∈时,()f x 的解析式;(2)若函数()()20g x ax a a =+-≠,对[][]122,2,2,2x x ∀∈-∃∈-,使得()()21g x f x =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1)()f x x =--,(]0,2x ∈;(2)6a ≤-或2a ≥.【解析】(1)(]0,2x ∈时,[)2,0x -∈-,所以()f x x x -=--=--,因为()f x 为偶函数,所以()()f x f x -=,则()f x x =--(]0,2x ∈;(2)因为()f x 为偶函数,所以()f x 在[]2,0-和[]0,2上的值域相同,当(]0,2x ∈时,()f x x =--,令t 23x t =-,t ⎡∈⎣,所以函数化为()222314y t t t =--=--,t ⎡∈⎣,所以1t =时,min 4y =-;t =max y =-即()f x 在[]22-,上的值域为4,⎡--⎣.又对[]12,2x ∀∈-,[]22,2x ∃∈-,使得()()21g x f x =成立,所以()f x 的值域是()g x 的值域的子集,①当0a >时,()g x 在[]22-,上的值域为[]23,2a a -+则4232aa -≥-⎧⎪⎨-≤+⎪⎩,解得2a ≥②当a<0时,()g x 在[]22-,上的值域为[]2,23a a +-,则4223a a -≥+⎧⎪⎨-≤-⎪⎩,解得6a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6a ≤-或2a ≥.【变式6-3】(21-22高一下·上海黄浦·月考)已知函数2()f x x x k =-+,若2log ()2f a =,2(log )f a k =,1a ≠.(1)求,a k 的值,并求函数(log )a f x 的最小值及此时x 的值;(2)函数()42g x mx m =+-,若对任意的1[1,3]x ∈,总存在2[1,3]x ∈,使得()()12f x g x =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答案】(1)2a =,2k =,x (log )a f x 有最小值74;(2)(,4][4,)-∞-+∞【解析】(1)因为2()f x x x k =-+,所以2()f a a a k =-+,所以()2222log 2log 44a a k a a k -+==⇒-+=,①因为2(log )f a k =,所以()2222log log l )og (f k a a a k =-+=,②由②得,()2222log log log 00a a a -=⇒=或21log a =,解得1a =或2a =因为0a >,且1a ≠,所以2a =,代入①得22242k k -+=⇒=,所以2,2a k ==,所以2()2f x x x =-+所以22222217(log )(log )(log )log 2(log )24a f x f x x x x ==-+=-+.所以当21log 2x =,即x =(log )a f x 有最小值74.(2)2()2f x x x =-+,当1[1,3]x ∈时,1()[2,8]f x ∈,因为对任意的1[1,3]x ∈,总存在2[1,3]x ∈,使得()()12f x g x =成立,所以1()f x 的值域是2()g x 值域的子集,当0m =时,()4g x =,舍去;当0m >时,因为2[1,3]x ∈,所以2()[4,4]g x m m ∈-++,所以4248m m -+≤⎧⎨+≥⎩,所以4m ≥;当0m <时,因为2[1,3]x ∈,所以2()[4,4]g x m m ∈+-+,所以4248m m +≤⎧⎨-+≥⎩,所以4m -;综上,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4][4,)-∞-+∞ .一、单选题1.(23-24高一上·河北石家庄·期中)已知函数2()224x x f x a =-⋅+,若()0f 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4]-∞B .(,2]-∞C .[4,)+∞D .[2,)+∞【答案】A【解析】因为()0f x ≥恒成立,即22240x x a -⋅+≥恒成立,所以422xx a ≤+恒成立,又由4242x x +≥=(当且仅当1x =时取等号),所以4a ≤.故选:A .2.(23-24高一上·吉林长春·期中)设函数()221(1)f x x x =-+-,不等式()()3f ax f x ≤+在(]1,2x ∈上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5,2⎛⎤-∞ ⎥⎝⎦B .(],2-∞C .51,2⎡⎤-⎢⎥⎣⎦D .35,22⎡⎤-⎢⎥⎣⎦【答案】D【解析】因为()212f x x x +=+,()212f x x x -=+,所以()()11f x f x +=-,所以函数()221(1)f x x x =-+-关于直线1x =对称,当1x ≥时,()()2221(1)1f x x x x =-+-=-,则函数()f x 在[)1,+∞上单调递增,所以在(),1-∞上单调递减,又不等式()()3f ax f x ≤+在(]1,2x ∈上恒成立,所以12ax x -≤+在(]1,2x ∈上恒成立,即12ax x -≤+在(]1,2x ∈上恒成立,所以212--≤-≤+x ax x 在(]1,2x ∈上恒成立,所以1311--≤≤+a x x 在(]1,2x ∈上恒成立,所以max min1311⎛⎫⎛⎫--≤≤+ ⎪ ⎪⎝⎭⎝⎭a x x ,因为函数11y x =--在(]1,2x ∈上单调递增,所以max 1131122x ⎛⎫--=--=- ⎪⎝⎭,因为函数31=+y x 在(]1,2x ∈上单调递减,所以min3351122x ⎛⎫+=+= ⎪⎝⎭,所以3522a -≤≤,即35,22⎡⎤-⎢⎥⎣⎦.故选:D3.(22-23高一上·海南·期中)已知函数()24a x x x f =-+,()5g x ax a =+-,若对任意的[]11,3x ∈-,总存在[]21,3x ∈-,使得()()1f x g x =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9-∞-B .[]9,3-C .[)3,+∞D .(][),93,-∞-+∞ 【答案】D【解析】要使对任意的[]11,3x ∈-,总存在[]21,3x ∈-,使得()()12f x g x =成立,即()f x 在[]1,3-上值域是()g x 在[]1,3-上值域的子集,2()(2)4f x x a =-+-开口向上且对称轴为2x =,则[]1,3-上值域为[4,5]a a -+;对于()5g x ax a =+-:当a<0时()g x 在[]1,3-上值域为[25,52]a a +-,此时,0254525a a a a a <⎧⎪+≤-⎨⎪-≥+⎩,可得9a ≤-;当0a =时()g x 在[]1,3-上值域为{5},不满足要求;当0a >时()g x 在[]1,3-上值域为[52,25]a a -+;此时,0255524a a a a a >⎧⎪+≥+⎨⎪-≤-⎩,可得3a ≥;综上,a 的取值范围(][),93,-∞-+∞ .故选:D4.(23-24高一上·江西南昌·月考)已知函数()4f x x x=+,()2xg x a =+.若[]11,3x ∀∈,[]22,3x ∃∈,使得()()12f x g x ≥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4a ≤-B .3a ≤-C .0a ≤D .1a ≤【答案】C【解析】设()4f x x x=+在[]1,3上的最小值为()min f x ,()2xg x a =+在[]2,3上的最小值为()min g x .因为44x x +≥=,当且仅当4x x =,且0x >,即2x =时等号成立,所以,()min 4f x =.()2x g x a =+在[]2,3上单调递增,所以()()min 24g x g a ==+.由[]11,3x ∀∈,[]22,3x ∃∈,使得()()12f x g x ≥成立,可得()()min min f x g x ≥,即44a ≥+,所以0a ≤.故选:C.5.(22-23高二上·陕西西安·期中)已知()()()21ln 12xf x xg x m ⎛⎫=+=- ⎪⎝⎭,,若对任意[]10,3x ∈,[]21,2x ∈,使得()()12f x g x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A .14⎡⎫+∞⎪⎢⎣⎭,B .14⎛-∞⎤ ⎝,C .12⎡⎫+∞⎪⎢⎣⎭D .12⎛⎤-∞- ⎥⎝⎦,【答案】C【解析】易知()2(ln 1)f x x =+在[0,3]上单调递增,()()min 00f x f ==,()1()2x g x m =-在[1,2]上单调递减,()()max 112g x g m ==-,对任意[]10,3x ∈,[]21,2x ∈,使得()()12f x g x ≥,则()()min maxf xg x ≥所以102m -≤,即12m ≥.故选:C.6.(21-22高一上·福建泉州·期中)已知函数()3f x ax =,0a >,223()2g x x a =+,若存在1x ,211,22x ⎡⎤∈-⎢⎥⎣⎦使得()()12f x g x ≥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为()A .25a <<B .02a <<C.52a <<或2a <-D .108a <≤【答案】D【解析】设任意的11,,22m n ⎡⎤∈-⎢⎥⎣⎦,且m n <,0a >,所以()()()()2233f a m n m m nm f n am a n n -=-++-=()223024n n a m n m ⎡⎤⎛⎫=-++<⎢⎥ ⎪⎝⎭⎢⎥⎣⎦,即()()f m f n <,所以()3f x ax =在11,22⎡⎤-⎢⎥⎣⎦上单调递增,所以()max 128a f x f ⎛⎫== ⎪⎝⎭;因为223()2g x x a =+,其对称轴为0x =,所以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223()2g x x a =+在11,22⎡⎤-⎢⎥⎣⎦可得到最小值2(0)g a =,若存在1x ,211,22x ⎡⎤∈-⎢⎥⎣⎦使得()()12f x g x ≥成立,只需()()max min f x g x ≥,所以28a a ≥,解得108a ≤≤,因为0a >,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108a <≤,故选:D 二、多选题7.(23-24高一上·辽宁丹东·月考)12x x m -++≥对于x ∀∈R 恒成立,则m 的可能取值为()A .1B .2C .3D .4【答案】ABC【解析】设()12f x x x =-++,则()21,1123,2121,2x x f x x x x x x +≥⎧⎪=-++=-<<⎨⎪--≤-⎩,则()f x的图象如下所示:由图可知当21x -≤≤时()f x 取得最小值3,即123x x -++≥当且仅当21x -≤≤时取等号,因为12x x m -++≥对于x ∀∈R 恒成立,所以3m ≤,故符合题意的有A 、B 、C.故选:ABC8.(23-24高一上·湖南株洲·月考)已知函数()21([2,2])f x x x =-+∈-,2()2([0,3])g x x x 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2,2]x ∀∈-,()f x a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3)-∞-B .[2,2]x ∃∈-,()f x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3)-∞-C .[0,3]x ∃∈,()g x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1,3]-D .[2,2]x ∀∈-,[0,3]t ∃∈,()()f x g t =【答案】AC【解析】对于A ,因为()21([2,2])f x x x =-+∈-单调递减,所以min ()3f x =-,又因为()f x a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3)-∞-,故A 正确;对于B ,因为()21([2,2])f x x x =-+∈-单调递减,所以max ()5f x =,又[2,2]x ∃∈-,()f x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5)-∞,故B 错误;对于C ,2()2([0,3])g x x x x =-∈在[]0,1单调递减,(]1,3单调递增,所以min max ()(1)1,()(3)3,g x g g x g ==-==所以()[1,3]g x ∈-,因为[0,3]x ∃∈,()g x a =,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1,3]-,故C 正确;对于D ,由上述过程可知[]()3,5f x ∈-,()[1,3]g x ∈-,则不能保证[2,2]x ∀∈-,[0,3]t ∃∈,()()f x g t =,例如:当2x =-时,不存在[0,3]t ∈,()()f x g t =,故D 错误.故选:AC.三、填空题9.(23-24高一上·广东·月考)已知函数1()2xf x ⎛⎫= ⎪⎝⎭与2()24(0)g x x ax a =-+>,若对任意的1(0,1)x ∈,都存在2[0,2]x ∈,使得()()12f x g x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2⎫+∞⎪⎪⎣⎭【解析】1()2xf x ⎛⎫= ⎪⎝⎭,函数单调递减,1(0,1)x ∈,故()11,12f x ⎛⎫∈ ⎪⎝⎭,对任意的1(0,1)x ∈,都存在2[0,2]x ∈,使得()()12f x g x =,故()2g x 的值域包含1,12⎛⎫⎪⎝⎭,①当02a <<时,()()2min 142g x g a a ==-≤,解得22a ≤<,此时()()max 041g x g ==≥,成立;②当2a ≥时,函数在[]0,2上单调递减,()()max 041g x g ==≥,成立,()()min 12842g x g a ==-≤,解得158a ≥,即2a ≥;综上所述:2a ⎫∈+∞⎪⎪⎣⎭.故答案为:,2⎫+∞⎪⎪⎣⎭10.(23-24高一上·广东佛山·期中)已知函数()f x x x =,若对任意[],2x t t ∈+,不等式()()29f x t f x +≤恒成立,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1⎡⎤⎣⎦【解析】因为()f x x x =,则有:当0x ≥时,()2f x x =,此时()f x 单调递增;当0x ≤时,()2f x x =-,此时()f x 单调递增,且()00f =,所以()f x 为R 上的连续函数且在R 上单调递增.又因为()()99333===f x x x x x f x ,则()()()293+≤=f x t f x f x ,可得23+≤x t x ,即23≤-t x x 对任意[],2x t t ∈+恒成立,注意到23y x x =-的图象开口向下,则()()223322t t t t t t ⎧≤-⎪⎨≤+-+⎪⎩,解得01≤≤t ,所以实数t 的取值范围为1⎡⎤⎦.故答案为:1⎡⎤⎣⎦.11.(23-24高一下·上海嘉定·月考)已知函数()()22log 1f x x =+,()12xg x m ⎛⎫=+ ⎪⎝⎭,若对于任意[]11,1x ∈-,存在[]21,1x ∈-,使得()()12f x g x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答案】[)1,-+∞【解析】因为[]11,1x ∈-,所以[]2111,2x ∈+,所以()[]221log 10,1x ∈+,即()[]10,1f x ∈,由[]21,1x ∈-,则211,222xm m m ⎡⎤+∈++⎢⎥⎛⎪⎭⎣⎫ ⎦⎝,即()21,22g x m m ⎡⎤∈++⎢⎥⎣⎦,因为对于任意[]11,1x ∈-,存在[]21,1x ∈-,使得()()12f x g x ≤,所以()()12max max f x g x ≤,则21m +≥,解得1m ≥-,即[)1,m ∈-+∞.故答案为:[)1,-+∞.四、解答题12.(22-23高一上·江西赣州·期中)函数()log a f x b x =⋅(其中a ,b 为常数,且0a >,1a ≠)的图象经过点(),4A a ,()4,8B .(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2)若不等式110x xm b a ⎛⎫⎛⎫--≥ ⎪ ⎪⎝⎭⎝⎭在区间[]1,2-上有解,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答案】(1)2()4log f x x =;(2)2m ≤【解析】(1)由题意得log 4log 48a a b a b ⋅=⎧⎨⋅=⎩,解之得24a b =⎧⎨=⎩,故2()4log f x x =;(2)由(1)知11042x xm ⎛⎫⎛⎫--≥ ⎪ ⎪⎝⎭⎝⎭在区间[]1,2-上有解,即1142x x m ⎛⎫⎛⎫≤- ⎪ ⎪⎝⎭⎝⎭在区间[]1,2-上有解,所以max 1142x x m ⎡⎤⎛⎫⎛⎫≤-⎢⎥ ⎪ ⎪⎝⎭⎝⎭⎢⎥⎣⎦,因为2211111114222224x x x x x ⎛⎫⎛⎫⎛⎫⎛⎫-=-=-- ⎪ ⎪ ⎪ ⎪⎝⎭⎝⎭⎝⎭⎝⎭,由于[]1,2x ∈-得11,224x ⎡⎤∈⎢⎥⎣⎦,所以当122x =即=1x -时,1142x x ⎛⎫⎛⎫- ⎪ ⎪⎝⎭⎝⎭有最大值为2,因此m 的取值范围为2m ≤.13.(23-24高一上·内蒙古赤峰·期末)已知函数()()21log 212x f x x =+-.(1)解不等式()112f x x >+;(2)设()()g x f x x =+,()22h x x x m =-+,若对任意的[]10,4x ∈,存在[]20,5x ∈,使得()()12g x h x ≥,求m 的取值范围.【答案】(1)(),0∞-;(2)(,2]-∞【解析】(1)因为()112f x x >+,所以()211log 21122x x x +->+,所以()22221log 211log log 22x x xx ++->⇔>,由对数函数2log y x =的单调性可知:2122x x +>,所以21x <,由指数函数2x y =的单调性可知:0x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0∞-;(2)()()21log 212x g x x =++,因为对任意的[]10,4x ∈,存在[]20,5x ∈,使得()()12g x h x ≥,所以()g x 在[]0,4上的最小值不小于()h x 在[]0,5上的最小值;因为()21log 21,2x y y x =+=均在[]0,4上单调递增,所以()21()log 212x g x x =++在[]0,4上单调递增,所以()()min 01g x g ==,因为()()22211h x x x m x m =-+=-+-,所以()h x 在[]0,1上单调递减,在[]1,5上单调递增,所以()()min 11h x h m ==-,所以11m ≥-,解得2m ≤,所以m 的取值范围为(,2]-∞.。

高一上数学必修一第三章《3.1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知识点梳理

高一上数学必修一第三章《3.1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知识点梳理

高一上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知识点梳理3.1.1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学习目标:(1)在初中用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描述函数的基础上,用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刻画函数,建立完整的函数概念,体会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3)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总结共性,抽象出函数概念,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重点】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难点】1、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回顾初中所学的函数,在情境与问题中感受高中函数表达方式与初中的不同。

一、函数的概念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函数的知识,例如已经总结出: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再例如,我们知道y=2x是正比例函数,y=-3x-1是一次函数,y=-2是反比例函数,y=x2+2x-3是二次函数,等等。

【情境与问题】(1)国家统计局的课题组公布,如果将2005年中国创新指数记为100,近些年来中国创新指数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以y表示年度值,i表示中国创新指数的取值,则i是y的的函数吗?如果是,这个函数用数学符号可以怎样表示?(2)利用医疗仪器可以方便地测量出心脏在各时刻的指标值,据此可以描绘出心电图,如下图所示。

医生在看心电图时,会根据图形的整体形态来给出诊断结果(如根据两个峰值的间距来得出心率等).初中实际上是用变量的观点和解析式来描述函数的,但从情境与问题中的两个实例可知,初中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情境与问题中的i是y的函数,v是t的函数,但是这两个函数与初中的函数有所不同,比如都很难用一个解析式表示,而且每个变量的取值范围也有了限制,等等。

函数概念+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函数概念+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且对应关系指的是对应的结果,而不是对应
的过程.
1, x 0,
x
y
与y 是同一函数.
x
1, x 0
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1)定义域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x
如y 的定义域为{x | x 0}.
x
如涉及实际问题,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使得
实际问题有意义.例如,问题1中学生学号取正整数.
按照表格,存在对应, 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学号,
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成绩和它对应.
2. 探讨函数 y
1, x 0,
3. y
1, x 0.
x
自变量x和因变量y取值集合.
x
2. 探讨函数 y
x
自变量x和因变量y取值集合.
x
自变量x取值集合 A x x 0 ,
系 f ,使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
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把对应关系f 称为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
个函数,记作 y f x , x A.
课堂小结
数学抽象 函数定义
函数三要素
(1)定义域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对应关系指的是对应的结果,而不是对应的过程.

反比例函数
y

k
(k 0)
x
函数的基本特征:
对于每一个x的取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和它对应.
提出问题
1. 某班级学号为1~6的学生参加数学测试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你能说出该班学生数学成绩情况吗?
学号
1
2
3
4
5
6
成绩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函数的性质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函数的性质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1)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如果对于区间D上所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注意:类型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图象的特点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函数技术指标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攀升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A) 定义法:1 任取x1,x2∈D,且x1<x2;2 作差f(x1)-f(x2);3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4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5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并不相同,其规律:“同增异减”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8.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三维空间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三维空间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非负值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形关于原点对称.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1首先确定函数的有理数,并判断可逆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确定f(-x)与f(x)的关系;3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圆心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可被视为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由 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定性 . 9、函数的解析变量(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1)凑配法2)待定系数法3)换元法4)消参法10.函数(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小)值2 利用图画求函数的(小)值3 利用函数单调评断性的来判断函数的(小)值: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才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值f(b);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乏味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x2;/x2></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

2020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周期性及其图像变换(1对1讲义)

2020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周期性及其图像变换(1对1讲义)

函数周期性及其图像变换一、知识梳理1.周期函数对于函数y=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任何值时,都有f(x+T)=f(x),那么就称函数y=f(x)为周期函数,称T为这个函数的周期.2.最小正周期如果在周期函数f(x)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f(x)的最小正周期.【例题精讲】例1、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实数x,恒有f(x+2)=-f(x).当x∈[0,2]时,f(x)=2x-x2.(1)求证:f(x)是周期函数;(2)当x∈[2,4]时,求f(x)的解析式.【归纳总结】1. 周期性常用的结论:对f(x)定义域内任一自变量的值x:(1)若f(x+a)=-f(x),则T=2a;(2)若f(x+a)=1f x,则T=2a;(3)若f (x +a )=-1f x,则T =2a .2.周期性与奇偶性相结合的综合问题中,周期性起到转换自变量值的作用,奇偶性起到调节符号作用.变式训练:设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周期为2的偶函数,当x ∈[0,1]时,f (x )=x +1,则f ⎝ ⎛⎭⎪⎫32=________.例2、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它的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 (1)求证:f (x )是周期为4的周期函数;(2)若f (x )=x (0<x ≤1),求x ∈[-5,-4]时,函数f (x )的解析式.例3、设f (x )是定义在R 上且周期为2的函数,在区间[-1,1]上,f (x )=⎩⎨⎧ax +1,-1≤x <0,bx +2x +1,0≤x ≤1,其中a ,b ∈R.若f ⎝ ⎛⎭⎪⎫12=f ⎝ ⎛⎭⎪⎫32,则a +3b 的值为________.题型二、函数的图像及变换(一)、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其基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首先: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化简函数解析式;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其次:列表(尤其注意特殊点、零点、最大值点、最小值点、与坐标轴的交点);最后:描点,连线.(二)、利用基本函数的图象作图1.平移变换(1)水平平移:y=f(x±a)(a>0)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左(+)或向右(-)平移a个单位而得到.(2)竖直平移:y=f(x)±b(b>0)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而得到.2.对称变换(1)y=f(-x)与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2)y=-f(x)与y=f(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3)y=-f(-x)与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4)要得到y=|f(x)|的图象,可将y=f(x)的图象在x轴下方的部分以x 轴为对称轴翻折到x轴上方,其余部分不变.(5)要得到y=f(|x|)的图象,可将y=f(x),x≥0的部分作出,再利用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的对称性,作出x<0时的图象.3.伸缩变换(1)y=Af(x)(A>0)的图象,可将y=f(x)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横坐标不变而得到.(2)y=f(ax)(a>0)的图象,可将y=f(x)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a倍,纵坐标不变而得到.根据解析式作函数的图象例1、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 y=x3|x|; (2) y=x+2x-1;变式训练:1、画出函数y=x2-2|x|-1的图象:2、函数y=x|x|的图象大致是( )识图与辩图例2、已知定义在区间[0,2]上的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y=-f(2-x)的图象为( )【总结归纳】“看图说话”常用的方法(1)定性分析法:通过对问题进行定性的分析,从而得出图象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利用这一特征分析解决问题.(2)定量计算法:通过定量的计算来分析解决问题.(3)函数模型法:由所提供的图象特征,联想相关函数模型,利用这一函数模型来分析解决问题.变式训练:1、如图,函数f (x )的图象是曲线OAB ,其中点O ,A ,B 的坐标分别为(0,0),(1,2),(3,1),则f ⎝⎛⎭⎪⎫1f 3的值等于________.函数图象的应用例3、已知函数y =|x 2-1|x -1的图象与函数y =kx -2的图象恰有两个交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题后悟道】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解答本题利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本题首先作出y =|x 2-1|x -1的图象,然后利用图象直观确定直线y =kx -2的位置.作图时应注意不包括B 、C 两点,而函数y =kx -2的图象恒过定点A (0,-2),直线绕A 点可以转动,直线过B 、C 两点是关键点. 变式训练:1.设函数f (x )=|x +a |,g (x )=x -1,对于任意的x ∈R ,不等式f (x )≥g (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题型三、抽象函数问题1.抽象函数的函数值例1、已知定义在R上的单调函数f(x)满足:存在实数x0,使得对于任意实数x,x2,总有f(x0x1+x0x2)=f(x0)+f(x1)+f(x2)恒成立.1求:(1)f(1)+f(0);(2)x0的值.[题后悟道] 抽象函数求函数值往往要用赋值法,需要结合已知条件,通过观察和多次尝试寻找有用的取值,挖掘出函数的性质,特别是借助函数的奇偶性和函数的周期性来转化解答.2.抽象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就是要判断-x对应的函数值与x对应的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函数图象关于原点或y轴对称,结合函数的图形作出进一步的判断.例2、已知函数f(x)对任意x,y∈R,都有f(x+y)+f(x-y)=2f(x)·f(y),且f(0)≠0,求证:f(x)是偶函数.[题后悟道] 在利用奇偶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时,等式中如果还有其他的量未解决,例如本题中的f(0),还需要令x,y取特殊值进行求解.3.抽象函数的单调性与抽象不等式高考对于抽象函数的单调性的考查一直是个难点,常出现一些综合性问题,利用单调性定义进行判断求解,并对所含的参数进行分类讨论或者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出参数的范围,再根据单调性求解或证明抽象不等式问题.例3、设f(x) 定义于实数集上,当x>0时,f(x)>1 ,且对于任意实数x、y,有f(x + y) =f(x)·f(y),求证:f(x) 在R上为增函数.[题后悟道]一般地,抽象函数所满足的关系式,应看作给定的运算法则,而变量的赋值或变量及数值的分解与组合都应尽量与已知式或所给关系式及所求的结果相关联.4.抽象函数的周期性有许多抽象函数都具有周期性,特别是在求自变量值较大的函数值时,就要考虑寻找函数的周期,从而利用周期把函数值转化为已知求出.例4、已知函数f (x )满足:f (1)=14,4f (x )f (y )=f (x +y )+f (x -y )(x ,y ∈R),则f (2 014)=________【课堂练习】1、 函数对于x>0有意义,且满足条件减函数。

函数图像变换 讲义——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函数图像变换 讲义——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高数学第讲:函数图像变换
【一】作业评讲,上节课内容回顾。

1、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2)(3)
1、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2)(3)
1、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2)(3)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检测
1、作图⎩
⎨⎧≥-+<-=121
1)(22x x x x x x f ,并求函数)(x f 在]2,0[∈x 上的值域。

2、已知函数⎩⎨
⎧<≥-=0
04)(2x x
x x
x x f
(1)画出函数)(x f y =的图像; (2)若函数
与函数
有三个交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已知函数。

(1)画出函数)(x f y =的图像;
(2)若函数k x f y +=)(与轴有个交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五】布置作业
1、设函数R x x x y ∈+-+=,1222.。

(1)作出函数的图象;
(2)求函数y 的最小值及y 取最小值时的x 值。

2、已知函数若关于x 的方程
有两个不同的实根,求实
数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解析函数及其表示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解析函数及其表示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解析函数及其表示考点一、映射的概念1.了解对应大千世界的对应共分四类,分别是:单对单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2.映射: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存在的一个氧化物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映射是特殊的对应,简称“对一”的对应。

包括:一对一多对一考点二、函数的概念1.函数:设A和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定出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并集函数的值域。

函数是特殊的态射,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这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的依据。

3.区间的概念:设a,bR,且a<b.我们规定:<p="".我们规定:①(a,b)={xa<x<b}②[a,b]={xa≤x≤b}③[a,b)={xa≤x<b}④(a,b]={x a<x≤b}⑤(a,+∞)={xx;a}⑥[a,+∞)={xx≥a}⑦(-∞,b)={xx<b}⑧(-∞,b]={xx≤b}⑨(-∞,+∞)=r<p=""}⑧(-∞,b]={xx≤b}⑨(-∞,+∞)=r考点三、函数的表示方法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导出法考点四、不求定义域的几种情况①若f(x)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为R;②若f(x)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③若f(x)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④若f(x)是对数函数,真数应大于零。

高一数学必修一课件1.2.1函数的概念

高一数学必修一课件1.2.1函数的概念
2.y = ax2 + bx + c(a 0)
定义域是R,值域是集合B,当a>0时,B={y︱ y≥ 4ac - b2},当a<0时,B={y︱y≤ 4ac - b}2. 对于R4中a 的任意一个数x,在B中都有4a唯一确定的
y = a素x2是+定b构x义+成c域函(a、数0对的) 和应三它关要对应.
3.y 系= k和(值k 域 0. ) x
定义域是A={ xR︱x≠0 },值域是R.
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x,在R中都有唯一确定的 值 y = k (k 0) 与它对应.
x
用实心点表示包括在区 与函数相间关内的的概端念点—,—用区空间心点表示
不包括在区间内的点.
定义 {x︱a≤x≤b} {x︱a<x<b}
域就是{x︱x<0}.
(2)使根式 x + 2 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是{x︱x≥-2}, 使分式 1 成立的实数的集合是{x︱x≠10}.所以,这
10 - x
个函数的定义域就是
{x︱x≥-2} {x︱x≠10}={x︱x ≥-2,且x≠10} .
例2 已知函数 f(x) = 3 - x + x + 1 - 1 (1)求f(-1),f(0)的值; (2)当-1≤a ≤ 3时,求f(a)的值.
x
A. f ( x) ln x B. f (x) 1
x
C. f (x) | x | D. f ( x) e x
1
解析:y = x的定义域为{x|x>0},而 f ( x) ln x
的定义域也为{x|x>0}.
3.(2008 山东)设函数
f
(
x
)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二、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奇偶性: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若f(x)是奇函数,且0在其定义域内,则f(0)=0;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f(-x);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函数的单调性:通过对函数求导,可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若导数大于0,则函数在此区间内单调递增;若导数小于0,则函数在此区间内单调递减。

三、复合函数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已知g(x)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即内外函数单调性相同时,复合函数单调性相同;内外函数单调性相反时,复合函数单调性相反。

四、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对数函数的值域为全部实数集合;对数函数总是通过(1,0)这一点;当底数a大于1时,对数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并且上凸;当0<a<1时,对数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并且下凹。

五、函数图像与对称性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或利用函数的性质进行判断;对于某些特定的函数,如反比例函数,其图像具有特定的对称性。

六、指数函数与幂函数指数函数的形式通常为y=a^x,其中a为底数,x为指数;幂函数的形式为y=x^n,其中n为实数。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一数学必修1中关于函数的基本框架。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同时结合具体的例题和习题进行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的知识点归纳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的知识点篇一:反比例函数形如y=k/xm为常数),就相当于将双曲线图象向左或右平移一个单位。

(加一个数时向左平移,减一个数时向右平移)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的知识点篇二: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

因此指数函数里对于a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对数函数。

对于不同大小a所表示的函数图形:可以看到对数函数的图形只不过的指数函数的图形的关于直线y=x的对称图形,因为它们互为反函数。

(1)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2)对数函数的值域为全部实数集合。

(3)函数总是通过(1,0)这点。

(4)a大于1时,为单调递增函数,并且上凸;a小于1大于0时,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并且下凹。

(5)显然对数函数无界。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的知识点篇三:二次函数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 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P(h,k)]交点式:y=a(x-x)(x-x)[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B(x,0)的抛物线]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h=-b/2ak=(4ac-b^2)/4ax,x=(-bb^2-4ac)/2aIII.二次函数的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2)/4a)当-b/2a=0时,P在y轴上;当=b^2-4ac=0时,P在x轴上。

高一数学必修一讲义之1.5对数与对数函数

高一数学必修一讲义之1.5对数与对数函数

一、一周知识概述本周主要学习了对数与对数函数的定义及其简单性质,在学习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学习对数函数,是因为这两个基本初等函数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对数的定义是根据指数推导出来的,也就说明同底的对数和指数可以进行互化. 通过信息技术画图也可以发现,底数相同的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图象是关于y=x 直线对称. 而且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都是有规律的. 对于幂函数,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画出五个函数图象,并归纳其基本性质.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 1.对数(1)对数的定义: 如果,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的对数(logarithm),记作x=_______.其中a 叫做对数的________,N 叫做________.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a >0,a ≠1,N >0).两个式子表示的a 、x 、N 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并且可以互化. (3)对数运算性质:如果a>0,且a 1,b>0,且b ≠1,M>0,N>0,那么: ①___________log log =+N M a a②________________)(log =NMa ③_____________log =n a M④对数换底公式: _____________log =M N⑤__________log =Ma a⑥____________log ,__________1log ==a a a⑦___________log log =•a b b a⑧_________log =na b m2.对数函数(1)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函数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function),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 (2)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区别名称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一般形式定义域 值域函数值变化情况当a>1时当0<a<1时,当a>1时当0<a<1时,单调性当a>1时,是__________当a>1时,是_________当0<a<1时,是________ 当0<a<1时,是_______ 图象的图象与的图象关于__________对称3.幂函数一般地,函数叫做幂函数(power function),其中x是自变量,是常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幂函数的系数必须等于________.对于幂函数,只需研究y=x,,,,五个函数即可.定义域R R R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奇偶性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在第1象限单调增减性在第1象限单调递增在第1象限单调递增在第1象限单调________在第1象限单调递增在第1象限单调________三、典型例题剖析例1.对于a>0,a≠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若M=N,则;②若,则M=N;③若,则M=N;④若M=N,.A.①③B.②④C.②D.①②③④例2.已知函数f(x)=则f(2+)的值为()A.B.C.D.例3.计算:(1)若,,求 lg5.(2).例4.已知x满足不等式,求函数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5.若f(x)=-x+b,且f()=b,=2(a≠1).(1)求f()的最小值及对应的x值;(2)x取何值时,f()>f(1)且<f(1).。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讲义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讲义

第一节、函数、函数1、函数的定义: 设集合A 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对 A 中的任意数X ,按照确定的法则f ,都有唯一 确定的数y 与它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叫做集合 A 上的一个函数,记作 y =f x , x A 。

其中,x叫做自变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所有函数值构成的集合,即{ y y = f (x ),x w A}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2、检验两个给定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需检验:例2、 卜列等式中, 能表小 y 是x 的函数的是()A. y h' f xB.2y =x 1C.y - -1- x 2D3、如何判断函数的定义域:(1) 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2) 开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要不小于零;(3) 多个函数经过四则运算混合得到的函数定义域是多个定义域的交集;(4)函数x 0中x 不为零。

例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第二章、函数(1 )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否给出; 例 A CD3 -2x 3 2x (2) f(x)»2x-1;(1) f (x)二5、区间:设a , b R ,且a v b ,x 的集合,都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作[a,b )或(a,b ];分别满足x > a,x > a,x w a,x v a 的全体实数的集合分别记作 [a, +8) , ( a, + 8) ,(—8 ,a ], (―^ ,a )。

6、 映射: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 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 f : A T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其中x 叫做原象,y 叫做象。

注:映射可以是多对一,不可以一对多。

即A 中元素不可剩余,B 中元素可以剩余。

特别的,集合B 中的任意元素在集合 A 中有且只有一个原象的映射,叫做一一映射。

7、 映射个数的确定:若集合A 有m 个元素,集合B 中有n 个元素,则A 到B 的映射有n m 个。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的知识点归纳一、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数学概念,是一个输入-输出的对应关系。

2.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可以通过集合表示法、解析式表示法、图像表示法等方式进行表示。

二、函数的性质1.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能够使函数有意义的输入值的集合,值域是所有函数可能的输出值的集合。

2.奇偶性:如果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有f(-x)=f(x),则函数是偶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有f(-x)=-f(x),则函数是奇函数。

3.增减性:如果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两个数a和b,有a<b时f(a)<f(b),则函数是增函数;如果a<b时f(a)>f(b),则函数是减函数;如果存在a和b,使得a<b但f(a)>f(b),则函数是不严格增函数。

4.周期性:如果存在一个正数T,使得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有f(x+T)=f(x),则函数是周期函数。

三、一次函数1. 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又叫线性函数,表示为 f(x) = kx+b,其中 k 和 b 是常数,k 称为斜率,b 称为截距。

2.特殊情况下的一次函数:当k=0时,函数是与x轴平行的直线,称为常量函数;当b=0时,函数是通过原点的直线,称为比例函数。

四、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表示为 f(x) = ax^2+bx+c,其中 a、b、c 是常数,且 a 不等于 0。

2.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开口的方向和二次项系数a的正负有关。

3.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b/2a,f(-b/2a)),是抛物线的最低点或最高点;对于任意定义域内的x,有f(x)=f(-b/2a)-D,其中D是抛物线与x轴的距离。

五、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幂函数表示为f(x)=x^n,其中x是自变量,n是常数。

2.幂函数的图像:幂函数的图像根据n的奇偶性、正负和定义域的正负情况,分为四种情况。

3.1.1 函数的概念(解析版)高一数学同步讲义(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3.1.1 函数的概念(解析版)高一数学同步讲义(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10 / 103.1.1 函数的概念一、知识点归纳知识点1. 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2)同一个函数: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相同的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相同,那么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3)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是函数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知识点2.知识点二 区间及相关概念 (1)区间的概念及记法设a ,b 是两个实数,而且a <b ,我们规定:(2)无穷大实数集R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3)特殊区间的表示二、题型分析题型一函数的定义【例1】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下列对应关系是否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1)A={1,2,3},B={7,8,9},f(1)=f(2)=7,f(3)=8;(2)A={1,2,3},B={4,5,6},对应关系如图所示;(3)A=R,B={y|y>0},f:x→y=|x|;10 / 10(4)A=Z,B={-1,1},n为奇数时,f(n)=-1,n为偶数时,f(n)=1.【答案】见解析【解析】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值,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因此(1)(4)中对应关系f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2)集合A中的元素3在集合B中没有对应元素,且集合A中的元素2在集合B中有两个元素(5和6)与之对应,故所给对应关系不是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3)A中的元素0在B中没有对应元素,故所给对应关系不是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规律方法总结】(1)判断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关系是不是函数关系的方法:∈A,B必须都是非空数集;∈A中任意一个数在B中必须有并且是唯一的实数和它对应.【注意】A中元素无剩余,B中元素允许有剩余.(2)函数的定义中“任意一个x”与“有唯一确定的y”说明函数中两变量x,y的对应关系是“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而不能是“一对多”.【变式1】. 下列对应或关系式中是A到B的函数的是()A.A=R,B=R,x2+y2=1 B.A={1,2,3,4},B={0,1},对应关系如图:C.A=R,B=R,f:x→y=1 x-2D.A=Z,B=Z,f:x→y=2x-1【答案】B【解析】:A错误,x2+y2=1可化为y=±1-x2,显然对任意x∈A,y值不唯一.B正确,符合函数的定义.C错误,2∈A,在B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数.D错误,-1∈A,在B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数.10 / 1010 / 10题型二 求函数的定义域【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 =3-12x ;(2)y =(x +1)0x +2;(3)y =5-x |x |-3;(4)f (x )=x +1-x 2-3x +4. 【答案】见解析【解析】(1)函数y =3-12x 的定义域为R.(2)由于0的零次幂无意义,故x +1≠0,即x ≠-1. 又x +2>0,即x >-2,所以x >-2且x ≠-1. 所以函数y =(x +1)0x +2的定义域为{x |x >-2且x ≠-1}.(3)要使函数有意义,自变量x 的取值必须满足⎩⎪⎨⎪⎧5-x ≥0,|x |-3≠0,解得x ≤5,且x ≠±3,所以函数y =5-x|x |-3的定义域为{x |x ≤5且x ≠±3}. (4)要使函数f (x )有意义,则⎩⎪⎨⎪⎧x +1≥0,-x 2-3x +4>0,即⎩⎪⎨⎪⎧x ≥-1,(x +4)(x -1)<0,解不等式组得-1≤x <1. 因此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x |-1≤x <1}.10 / 10【规律方法总结】求函数定义域的常用方法 (1)若f (x )是分式,则应考虑使分母不为零; (2)若f (x )是偶次根式,则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3)若f (x )是指数幂,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指数幂运算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4)若f (x )是由几个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要使各个式子都有意义; (5)若f (x )是实际问题的解析式,则应符合实际问题,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变式2】.设全集为R ,函数f (x )=2-x 的定义域为M ,则∈R M 为( ) A .(2,+∞) B .(-∞,2) C .(-∞,2] D .[2,+∞)【答案】A【解析】: 由2-x ≥0解得x ≤2,所以M =(-∞,2],所以∈R M =(2,+∞). 【变式3】.函数f (x )=x x -1的定义域为________.【答案】:{x |x ≥0且x ≠1}【解析】:要使x x -1有意义,需满足⎩⎪⎨⎪⎧x ≥0,x -1≠0,解得x ≥0且x ≠1,故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x |x ≥0且x ≠1}.题型三 同一函数(2)两个注意点:10 / 10题型四 求函数的值、值域问题【例4】(1)f (x )=2x 2+2,g (x )=1x +2,则f (2)=________;g (f (2))=________;g (a )+g (0)(a ≠-2)=________. (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y =x +1,x ∈{1,2,3,4,5}; ∈y =x 2-2x +3,x ∈[0,3); ∈y =2x +1x -3;∈y =2x -x -1.【答案】:10112 1a +2+12【解析】(1)因为f (x )=2x 2+2, 所以f (2)=2×22+2=10, 又因为g (x )=1x +2,10 / 10所以g (f (2))=g (10)=110+2=112,g (a )+g (0)=1a +2+12(a ≠2).(2)∈观察法:因为x ∈{1,2,3,4,5},分别代入求值,可得函数的值域为{2,3,4,5,6}.∈配方法:y =x 2-2x +3=(x -1)2+2,由x ∈[0,3),再结合函数的图象(如图),可得函数的值域为[2,6). ∈分离常数法:y =2x +1x -3=2(x -3)+7x -3=2+7x -3,显然7x -3≠0,所以y ≠2.故函数的值域为(-∞,2)∈(2,+∞).∈换元法:设t =x -1,则t ≥0且x =t 2+1,所以y =2(t 2+1)-t =2⎝⎛⎭⎫t -142+158,由t ≥0,再结合函数的图象(如图),可得函数的值域为⎣⎡⎭⎫158,+∞. 【规律方法总结】1.函数求值的方法(1)已知f (x )的表达式时,只需用a 替换表达式中的x 即得f (a )的值. (2)求f (g (a ))的值应遵循由里往外的原则. 2.求函数值域常用的4种方法(1)观察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其值域可通过观察得到;(2)配方法:当所给函数是二次函数或可化为二次函数处理的函数时,可利用配方法求其值域;(3)分离常数法:此方法主要是针对有理分式,即将有理分式转化为“反比例函数类”的形式,便于求值域;10 / 10(4)换元法:即运用新元代换,将所给函数化成值域易确定的函数,从而求得原函数的值域.对于f (x )=ax +b +cx +d (其中a ,b ,c ,d 为常数,且a ≠0)型的函数常用换元法. 【变式5】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2x +1+1;(2)y =1-x 21+x 2.【解析】:(1)因为2x +1≥0,所以2x +1+1≥1,即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 (2)因为y =1-x 21+x 2=-1+21+x 2,又函数的定义域为R ,所以x 2+1≥1, 所以0<21+x 2≤2,则y ∈(-1,1].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1].三、课堂达标检测1.下列各个图形中,不可能是函数y =f (x )的图象的是( )【答案】:A【解析】:对于1个x 有无数个y 与其对应,故不是y 的函数. 2.已知函数f (x )=-1,则f (2)的值为( ) A .-2 B .-1 C .0 D .不确定 【答案】:B【解析】:因为函数f (x )=-1,4.函数y=1+2-x的定义域为()A.[1,+∞)B.(-∞,1]C.[2,+∞)D.(-∞,2]【答案】D【解析】:要使函数式有意义,需2-x≥0,解得x≤2.5.用区间表示下列数集:(1){x|x≥1}=________;(2){x|2<x≤4}=________;(3){x|x>-1,且x≠2}=________.【答案】:(1)[1,+∞)(2)(2,4](3)(-1,2)∈(2,+∞)6.已知函数f(x)=2x-3,x∈{x∈N|1≤x≤5},则函数f(x)的值域为________.【答案】:{-1,1,3,5,7}【解析】:定义域为{1,2,3,4,5},逐一代入求值可得值域为{-1,1,3,5,7}.10 / 1010 / 107.下列各组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f (x )=-2x 3与g (x )=x -2x ; ∈f (x )=x 0与g (x )=1x0;∈f (x )=x 2-2x -1与g (t )=t 2-2t -1. 【答案】∈∈【解析】∈f (x )=-x -2x ,g (x )=x -2x ,对应关系不同,故f (x )与g (x )不是同一个函数; ∈f (x )=x 0=1(x ≠0),g (x )=1x 0=1(x ≠0),对应关系与定义域均相同,故是同一个函数;∈f (x )=x 2-2x -1与g (t )=t 2-2t -1,对应关系和定义域均相同,故是同一个函数. 8.若f (x )=1-x1+x (x ≠-1),求f (0),f (1),f (1-a )(a ≠2),f (f (2))的值.【答案】2【解析】:f (0)=1-01+0=1,f (1)=1-11+1=0,f (1-a )=1-(1-a )1+(1-a )=a2-a (a ≠2),f (f (2))=1-f (2)1+f (2)=1-1-21+21+1-21+2=2. 四、课后提升作业一、选择题1.已知f (x )=x 2+1,则f (f (-1))=( ) A .2 B .3 C .4D .510 / 10【答案】D【解析】: 因为f (-1)=(-1)2+1=2,所以f (f (-1))=f (2)=22+1=5.2.已知M ={x |-2≤x ≤2},N ={y |0≤y ≤2},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M ,值域为N ,则f (x )的图象可以是( )【答案】B【解析】: A 项中函数的定义域为[-2,0],C 项中对任一x 都有两个y 值与之对应,D 项中函数的值域不是[0,2],均不是函数f (x )的图象.故选B. 3.下列各组函数表示相等函数的是( ) A .y =x 2-3x -3与y =x +3(x ≠3)B .y =x 2-1与y =x -1C .y =x 0(x ≠0)与y =1(x ≠0)D .y =2x +1,x ∈Z 与y =2x -1,x ∈Z 【答案】C【解析】: 选项A 、B 及D 中对应关系都不同,故都不是相等函数. 4.函数f (x )=3x 21-x -23x +1的定义域是( )A.⎣⎡⎦⎤-13,1 B.⎝⎛⎭⎫-13,1 C.⎝⎛⎭⎫-13,13 D.⎝⎛⎭⎫-∞,-13 【答案】B【解析】: 由⎩⎪⎨⎪⎧1-x >0,3x +1>0,可得-13<x <1,从而得B 答案.10 / 105.若函数f (x )=ax 2-1,a 为一个正数,且f (f (-1))=-1,那么a 的值是( ) A .1 B .0 C .-1 D .2【答案】A【解析】: ∈f (x )=ax 2-1,∈f (-1)=a -1, f (f (-1))=f (a -1)=a ·(a -1)2-1=-1. ∈a (a -1)2=0. 又∈a 为正数,∈a =1.6.已知函数y =f (x ),则函数与直线x =a 的交点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无数个 D .至多一个【答案】D【解析】根据函数的概念,在定义域范围内任意一个自变量x 的值都有唯一的函数值与之对应,因此直线x =a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最多只有一个交点.7.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的周长为10,底边长y 关于腰长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10-2x ,则此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RB .{x |x >0}C .{x |0<x <5} D.⎩⎨⎧⎭⎬⎫x ⎪⎪52<x <5 【答案】 D【解析】 ∈∈ABC 的底边长显然大于0,即y =10-2x >0,∈x <5.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x >10-2x ,∈x >52,∈此函数的定义域为⎩⎨⎧⎭⎬⎫x ⎪⎪52<x <5. 8.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其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些函数为“同族函数”,那么函数解析式10 / 10为y =x 2,值域为{1,4}的“同族函数”的个数为( )A .6B .9C .12D .16 【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函数定义域的个数.函数解析式为y =x 2,值域为{1,4},当x =±1时,y =1,当x =±2时,y =4,则定义域可以为{1,2},{1,-2},{-1,2},{-1,-2},{1,-1,2},{1,-1,-2},{-1,2,-2},{1,-2,2},{1,-1,2,-2},因此“同族函数”共有9个.二、填空题9.设f (x )=11-x ,则f (f (a ))=________.【答案】:a -1a(a ≠0,且a ≠1)【解析】:f (f (a ))=11-11-a =11-a -11-a =a -1a (a ≠0,且a ≠1).10.函数y =2x +41-x 的值域为________(用区间表示). 【答案】:(-∞,4]【解析】:令t =1-x ,则x =1-t 2(t ≥0), y =2x +41-x =2-2t 2+4t =-2(t -1)2+4. 又∈t ≥0,∈当t =1时,y max =4. 故原函数的值域是(-∞,4].11.设常数a ∈R ,函数f (x )=|x -1|+|x 2-a |,若f (2)=1,则f (1)=________. 【答案】3【解析】由f (2)=1+|22-a |=1,可得a =4,所以f (1)=|1-1|+|1-4|=3.12.若函数y =x 2-3x -4的定义域为[0,m ],值域为⎣⎡⎦⎤-254,-4,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0 / 10【答案】 ⎣⎡⎦⎤32,3【解析】 ∈当x =0或x =3时,y =-4;当x =32时,y =-254,∈m ∈⎣⎡⎦⎤32,3. 13.已知函数f (x )=2kx 2-4kx +k +3的定义域为R ,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0≤k <1【解析】 由题意可得kx 2-4kx +k +3>0恒成立. ∈当k =0时,3>0恒成立,所以满足题意;∈当k ≠0时,须使⎩⎪⎨⎪⎧k >0,Δ=(4k )2-4k (k +3)<0, 解得0<k <1.综上所得,k 的取值范围为0≤k <1.三、解答题14.试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1)f (x )=(x -1)2+1,x ∈{-1,0,1,2,3}; (2)f (x )=5x +4x -1; (3)f (x )=x -x +1. 【答案】见解析【解析】:(1)函数的定义域为{-1,0,1,2,3},则f (-1)=[(-1)-1]2+1=5,同理可得f (0)=2,f (1)=1,f (2)=2,f (3)=5,所以函数的值域为{1,2,5}.(2)函数的定义域是{x |x ≠1},y =5x +4x -1=5+9x -1,所以函数的值域为{y |y ≠5}.(3)要使函数式有意义,需x +1≥0,即x ≥-1,故函数的定义域是{x |x ≥-1}.设t =x +1,则x =t 2-1(t ≥0),10 / 10于是f (t )=t 2-1-t =⎝⎛⎭⎫t -122-54.又t ≥0,故f (t )≥-54.所以函数的值域是⎩⎨⎧⎭⎬⎫y ⎪⎪y ≥-54. 15.(1)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5],求函数f (x -5)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f (x -1)的定义域是[0,3],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 (3)若f (x )的定义域为[-3,5],求φ(x )=f (-x )+f (x )的定义域. 【答案】见解析【解析】 (1)由-1≤x -5≤5,得4≤x ≤10,所以函数f (x -5)的定义域是[4,10]. (2)由0≤x ≤3,得-1≤x -1≤2,所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1,2].(3)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3,5],则φ(x )的定义域需满足⎩⎪⎨⎪⎧ -3≤-x ≤5,-3≤x ≤5,即⎩⎪⎨⎪⎧-5≤x ≤3,-3≤x ≤5,解得-3≤x ≤3.所以函数φ(x )的定义域为[-3,3]. 16.已知函数f (x )=x 21+x 2.(1)求f (2)+⎪⎭⎫ ⎝⎛21f ,f (3)+⎪⎭⎫ ⎝⎛31f 的值;(2)由(1)中求得的结果,你发现f (x )与⎪⎭⎫⎝⎛x 1f 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求f (2)+⎪⎭⎫⎝⎛21f +f (3)+⎪⎭⎫ ⎝⎛31f +…+f (2 019)+f ⎪⎭⎫⎝⎛20191f 的值. 【答案】见解析【解析】:(1)∈f (x )=x 21+x 2,∈f (2)+f ⎝⎛⎭⎫12=221+22+⎝⎛⎭⎫1221+⎝⎛⎭⎫122=1,10 / 10f (3)+f ⎝⎛⎭⎫13=321+32+⎝⎛⎭⎫1321+⎝⎛⎭⎫132=1. (2)由(1)可发现f (x )+f ⎝⎛⎭⎫1x =1.证明:f (x )+f ⎝⎛⎭⎫1x =x 21+x 2+⎝⎛⎭⎫1x 21+⎝⎛⎭⎫1x 2=x 21+x 2+1x 2+1=x 2+1x 2+1=1. (3)由(2)知f (x )+f ⎝⎛⎭⎫1x =1,∈f (2)+f ⎝⎛⎭⎫12=1,f (3)+f ⎝⎛⎭⎫13=1,f (4)+f ⎝⎛⎭⎫14=1,…,f (2 019)+f ⎝⎛⎭⎫12 019=1. ∈f (2)+f ⎝⎛⎭⎫12+f (3)+f ⎝⎛⎭⎫13+…+f (2 019)+f ⎝⎛⎭⎫12 019=2 018.。

高一数学必修一讲义之1.4指数及指数函数

高一数学必修一讲义之1.4指数及指数函数

1.4指数&指数函数
)和两种不同对于指数式来说,式子
)正整数指数幂
)无理指数幂:
定义若(,
为奇数,用符号表示次方根,这时.
,用符号表示


③(
④(
一般地,指数函数在底数a>1及0<a<1这两种情况下的图象和性质如下表所示:
6.利用函数单调性比较两实数大小,首先要通过观察分析,构造出适当的函数来,对于幂形数,若同指数不同底数,则考虑幂函数,若同底数不同指数,则考虑指数函数;其次比较大小时不仅要注意函数的单调性,还要注意幂形数比大小的两数是否都在同一函数的同一单调区间内,否则无法比较大小.
三、典型例题剖析
例1. (1)化简.
(2)计算.
例2.若的值.
例3.如图是指数函数(1)(2),(3)(4)的图象,则a,b,c,d与1的大小关系是()
A.B.
C.D.
例4.已知,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5.已知f(x)=(a>0且).
(1)求f(x)的定义域、值域.
(2)讨论f(x)的奇偶性.
(3)讨论f(x)的单调性.。

函数的基本性质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1)

函数的基本性质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函数的基本性质一、函数的单调性 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一般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x 2时,都有___________,那么就说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x 2时,都有___________,那么就说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减函数.对函数单调性的理解(1)定义中的x 1,x 2有三个特征:①任意性,即不能用特殊值代替;②属于同一个区间;③有大小,一般令x 1<x 2.学科网(2)增、减函数的定义实现自变量的大小关系与函数值的大小关系的直接转化:若()f x 是增函数,则()()1212f x f x x x ⇔<<;若()f x 是减函数,则()()1212f x f x x x ⇔<>.2.函数的单调区间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 =f (x )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___________,区间D 叫做y =f (x )的___________.对函数单调区间的理解(1)一个函数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调区间时,不能用“∪”连接,而应该用“和”连接.(2)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体现在函数的定义域或其子区间上,所以函数的单调区间是其定义域的子集.(3)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在某一点上不存在单调性.(4)并非所有的函数都具有单调性.如函数()1,0,x x f x ⎧=⎨⎩是有理数是无理数就不具有单调性.常见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类型单调性一次函数()0y kx b k =+≠0k > 在R 上单调递增 0k <在R 上单调递减反比例函数(0)ky k x=≠0k >单调减区间是(,0)-∞和(0,)+∞ 0k <单调增区间是(,0)-∞和(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0a > 单调减区间是(,)2b a -∞-,单调增区间是[,)2ba-+∞ 0a < 单调减区间是[,)2b a -+∞,单调增区间是(,)2b a-∞-二、函数的最大(小)值 1.最大值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 (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___________; (2)存在0x I ∈,使得___________.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 函数的最大值对应图象最高点的纵坐标. 2.最小值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 (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___________; (2)存在0x I ∈,使得___________.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小值.函数的最小值对应图象最低点的纵坐标.函数的最值与单调性的关系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是增函数,在区间[),b c 上是减函数,则函数()y f x =,,()x a c ∈在x b =处有最大值()f b .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是减函数,在区间[),b c 上是增函数,则函数()y f x =,,()x a c ∈在x b =处有最小值()f b .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是增(减)函数,则在区间[],a b 的左、右端点处分别取得最小(大)值和最大(小)值. 三、函数的奇偶性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___________,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偶函数.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___________,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奇函数.函数具有奇偶性的条件(1)①首先考虑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 ②在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进一步判定()f x -是否等于()f x ±.(2)分段函数的奇偶性应分段说明()f x -与()f x 的关系,只有当对称区间上的对应关系满足同样的关系时,才能判定函数的奇偶性.(3)若奇函数的定义域包括0,则()00f =.四、奇函数、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以___________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___________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以___________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___________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偶函数.奇、偶函数的单调性根据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可以得到:(1)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反的单调性.上述结论可简记为“奇同偶异”.(2)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同的最大(小)值,取最值时的自变量互为相反数;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的最值互为相反数,取最值时的自变量也互为相反数.性质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f x ,()g x 在它们的公共定义域上有下面的结论:()f x()g x()()f x g x +()()f x g x -()()f x g x(())f g x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奇函数 不能确定 不能确定 奇函数 偶函数奇函数 偶函数 不能确定 不能确定 奇函数 偶函数奇函数 奇函数 奇函数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K 知识参考答案:一、1.()()12f x f x < ()()12f x f x > 2.单调性 单调区间二、1.(1)()f x M ≤ (2)0()f x M = 2.(1)()f x m ≥ (2)0()f x m = 三、()()f x f x -= ()()f x f x -=- 四、坐标原点 坐标原点 y 轴 y 轴K—重点1.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2.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判断方法;3.奇函数、偶函数的图象特征;K—难点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2.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K—易错1.写函数的单调区间或利用单调区间求解时,首先要关注函数的定义域,否则容易出错;2.需注意单调区间与在区间上单调的区别;3.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不仅要关注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而且要注意函数的奇偶性是针对定义域的任意一个x而言的.另外,不要忽略奇函数若在原点处有定义,则(0)0f .1.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或证明(1)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常用定义法和图象法,而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则应严格按照单调性的定义操作.利用定义法判断(或运用)函数的单调性的步骤为:(2)若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则需将函数解析式分解为一些简单的函数,然后判断外层函数和内层函数的单调性,外层函数和内层函数的单调性相同时,则复合函数单调递增;外层函数和内层函数的单调性相反时,则复合函数单调递减.可简记为“同增异减”,需要注意内层函数的值域在外层函数的定义域内.(3)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①若()(),f x g x 均为区间A 上的增(减)函数,则()()f x g x +也是区间A 上的增(减)函数; ②若0k >,则()kf x 与()f x 的单调性相同;若0k <,则()kf x 与()f x 的单调性相反; ③函数()()()0y f x f x =>在公共定义域内与()y f x =-,1()y f x =的单调性相反; ④函数()()()0y f x f x =≥在公共定义域内与()y f x =的单调性相同.【例1】证明:函数21()f x x x=-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答案】证明详见解析.【名师点睛】函数单调性判断的等价变形:()f x 是增函数⇔对任意12x x <,都有12()()f x f x <,或1212()()0f x f x x x ->-,或1212(()())()0f x f x x x -->;()f x 是减函数⇔对任意12x x <,都有12()()f x f x >,或1212()()0f x f x x x -<-,或1212(()())()0f x f x x x --<.2.单调性的应用函数单调性的应用主要有:(1)由12,x x 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1f x 与()2f x 的大小关系,也可以由()1f x 与()2f x 的大小关系判断出12,x x 的大小关系.比较函数值的大小时,若自变量的值不在同一个单调区间内,要利用其函数性质转化到同一个单调区间上进行比较.(2)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此时应将参数视为已知数,依据函数的单调性,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再与已知单调区间比较,即可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若函数为分段函数,除注意各段的单调性外,还要注意衔接点.(4)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首先根据函数的性质把不等式转化为()()()()f g x f h x >的形式,然后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去掉“f ”号,转化为具体的不等式(组),此时要注意()g x 与()h x 的取值应在外层函数的定义域内.【例2】若函数()223()1f x ax a x a -+=-在[1,+∞)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0≤a ≤1【名师点睛】本题中()223()1f x ax a x a -+=-不一定是二次函数,所以要对a 进行讨论.另外,需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并能灵活应用. 3.求函数的最大(小)值求函数最大(小)值的常用方法有:(1)配方法,对于“二次函数类”的函数,一般通过配方法求最值; (2)图象法,对于图象较为容易画出来的函数,可借助图象直观求出最值;(3)单调性法,对于较复杂的函数,分析单调性(需给出证明)后,可依据单调性确定函数最值; (4)若函数存在最值,则最值一定是值域两端处的值,所以求函数的最大(小)值可利用求值域的方法. 注意:(1)无论用哪种方法求最值,都要考查“等号”是否成立.(2)函数的值域是一个集合,函数的最值是一个函数值,它是值域的一个元素,函数的值域一定存在,但函数并不一定有最大(小)值.【例3】已知函数()223f x x x =--,若x ∈[t ,t +2],求函数f (x )的最值. 【答案】答案详见解析.【解析】易知函数()223f x x x =--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1,(1)当1≥t +2,即t ≤-1时,f (x )max =f (t )=t 2-2t -3,f (x )min =f (t +2)=t 2+2t -3. (2)当22t t ++≤1<t +2,即-1<t ≤0时,f (x )max =f (t )=t 2-2t -3,f (x )min =f (1)=-4. (3)当t ≤1<22t t ++,即0<t ≤1时,f (x )max =f (t +2)=t 2+2t -3,f (x )min =f (1)=-4. (4)当1<t ,即t >1时,f (x )max =f (t +2)=t 2+2t -3,f (x )min =f (t )=t 2-2t -3.设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g (t ),最小值为φ(t ),则有2223,0()23,0t t t g t t t t ⎧--≤⎪=⎨+->⎪⎩ ,2223,1()4,1123,1t t t t t t t t ϕ⎧+-≤-⎪=--<≤⎨⎪-->⎩. 【名师点睛】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有两种类型:一是函数定义域为实数集R ,这时只要根据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应用配方法即可求出最大(小)值; 二是函数定义域为某一区间,这时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由它的单调性确定,而它的单调性又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对称轴的位置(在区间上,在区间左侧,还是在区间右侧)来决定,若含有参数,则要根据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与区间的位置关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解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 4.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1)定义法:(2)图象法:(3)性质法:利用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奇偶性和复合函数的奇偶性来判断. 判断()f x -与()f x 的关系时,也可以使用如下结论: 如果()0()f x f x --=或()1(()0)()f x f x f x -=≠,则函数()f x 为偶函数; 如果()0()f x f x -+=或()1(()0)()f x f x f x -=-≠,则函数()f x 为奇函数. 【例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函数22)(2--=x xx x f 是奇函数B .函数2()1f x x x =-C .函数2211,02()11,02x x f x x x ⎧+>⎪⎪=⎨⎪--<⎪⎩是偶函数D .函数1)(=x f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答案】B【解析】对于A ,22)(2--=x xx x f 的定义域为2x ≠,不关于原点对称,不是奇函数.对于B ,2()1f x x x =-2()1f x x x -=--对于C ,函数的定义域为(,0)(0,)-∞+∞,关于原点对称.当0x >时,2211()()1(1)()22f x x x f x -=---=-+=-;当0x <时,2211()()11()22f x x x f x -=-+=+=-.综上可知,函数()f x 是奇函数.对于D ,1)(=x f 的图象为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不关于原点对称,不是奇函数.【名师点睛】对于C ,判断分段函数的奇偶性时,应分段说明()f x -与()f x 的关系,只有当对称的两段上都满足相同的关系时,才能判断其奇偶性.若D 项中的函数是()0f x =,且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5.奇偶函数图象对称性的应用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因此可以借助函数一部分的图象得出函数另一部分的图象,进而研究函数的性质.【例5】设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5,5]-.若当[0,5]x ∈时,()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0f x <的解集是A .(2,0)(2,5)-B .(5,2)(2,5)--C .[2,0](2,5]-D .(2,0)(2,5]-【答案】D【名师点睛】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时,要准确画出草图,并注意特殊点的位置,且求解时不要忽略定义域的限制.6.函数奇偶性的应用(1)利用奇偶性的定义求函数的值或参数的值,这是奇偶性定义的逆用,注意利用常见函数(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具有奇偶性的条件求解.(2)利用奇偶性求函数的解析式,已知函数奇偶性及其在某区间上的解析式,求该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的解析式的方法是:首先设出未知区间上的自变量,利用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特点,把它转化到已知的区间上,代入已知的解析式,然后再次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求解即可.(3)利用奇偶性比较大小,通过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单调性一致,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把不在同一单调区间上的两个或多个自变量的函数值转化到同一单调区间上比较大小.【例6】设偶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当x [0,)∈+∞时()f x 是增函数,则(2)f -,(π)f ,(3)f -的大小关系是A .(π)f >(3)f ->(2)f -B .(π)f >(2)f ->(3)f -C .(π)f <(3)f -<(2)f -D .(π)f <(2)f -<(3)f -【答案】A【解析】由函数为偶函数得()()()()22,33f f f f -=-=,当x [0,)∈+∞时()f x 是增函数,所以(π)f >()()32f f >,从而(π)f >(3)f ->(2)f -.【名师点睛】由于偶函数在y 轴两侧的单调性相反,故不可直接由π>23->-得出(π)(2)(3)f f f >->-.7.对单调区间和在区间上单调两个概念的理解【例7】已知二次函数2()2(1)6f x x a x =--+在区间(,5]-∞上单调递减,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错解】易知函数2()2(1)6f x x a x =--+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1x a =-,由题意知()f x 在区间(,5]-∞上单调递减,所以15a -=,解得6a =.【错因分析】错解中把在区间上单调误认为是单调区间,若把本题改为二次函数2()2(1)6f x x a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5]-∞,则错解中的解法是正确的.【正解】易知函数2()2(1)6f x x a x =--+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1x a =-,由题意知()f x 在区间(,5]-∞上单调递减,所以15a -≥,解得6a ≥.【名师点睛】单调区间是一个整体概念,比如说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I ,指的是函数递减的最大范围为区间I .而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则指此区间是相应单调区间的子区间,一定要区分开. 8.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注意定义域【例8】判断函数42()3,(2,2]f x x x x =+∈-的奇偶性.【错解】因为4242()()3()3()f x x x x x f x -=-+-=+=,所以函数42()3,(2,2]f x x x x =+∈-是偶函数. 【错因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需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正解】函数42()3,(2,2]f x x x x =+∈-的定义域为(2,2]-,不关于原点对称,故函数42()3,(2,2]f x x x x =+∈-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名师点睛】由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可知,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必是关于原点对称的.1.集合{x |x ≥2}表示成区间是A .(2,+∞)B .[2,+∞)C .(–∞,2)D .(–∞,2]2.集合{x |x >0且x ≠2}用区间表示出来A .(0,2)B .(0,+∞)C .(0,2)∪(2,+∞)D .(2,+∞)3.函数f (x )=(x –1)2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 .[0,+∞)B .[1,+∞)C .(–∞,0]D .(–∞,1]4.已知函数f (x )=–1+11x -(x ≠1),则f (x ) A .在(–1,+∞)上是增函数 B .在(1,+∞)上是增函数 C .在(–1,+∞)上是减函数D .在(1,+∞)上是减函数5.函数y =f (x ),x ∈[–4,4]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f (x )的所有单调递减区间为A .[–4,–2]B .[1,4]C .[–4,–2]和[1,4]D .[–4,–2]∪[1,4]6.函数g (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 .[0,+∞)B .(–∞,0]C .(–∞,–2]D .[–2,+∞)7.已知f (x )是定义在[0,+∞)上单调递增的函数,则满足()1213f x f ⎛⎫-< ⎪⎝⎭的x 取值范围是A .1223⎛⎫ ⎪⎝⎭,B .23⎛⎫-∞ ⎪⎝⎭,C .1223⎡⎫⎪⎢⎣⎭,D .23⎛⎤-∞ ⎥⎝⎦,8.函数f (x )=–|x –2|的单调递减区间为A .(–∞,2]B .[2,+∞)C .[0,2]D .[0,+∞)9.函数254y 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 .52⎡⎫+∞⎪⎢⎣⎭,B .542⎡⎫⎪⎢⎣⎭,C .[4,+∞)D .[)5142⎡⎫+∞⎪⎢⎣⎭,,,10.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奇函数,且f (1)=–2,那么f (–1)+f (0)=A .–2B .0C .1D .211.函数f (x )=1x–x 的图象关于 A .坐标原点对称 B .x 轴对称C .y 轴对称D .直线y =x 对称12.函数f (x )=x 3+x 的图象关于A .y 轴对称B .直线y =–x 对称C .坐标原点对称D .直线y =x 对称13.用区间表示数集{x |2<x ≤4}=___________.14.奇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点(1,0)对称,f (3)=2,则f (1)=___________. 15.y =f (x )为奇函数,当x >0时f (x )=x (1–x ),则当x <0时,f (x )=___________.16.函数f(x)=x+2x(x>0)的单调减区间是A.(2,+∞)B.(0,2)C+∞)D.(017.函数f(x)=x+bx(b>0)的单调减区间为A.()B.(–∞,,+∞)C.(–∞,)D.(,0),(0)18.函数f(x)=x+3|x–1|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B.(1,+∞)C.(–∞,1)D.(0,+∞)19.函数y=21xx-+,x∈(m,n]最小值为0,则m的取值范围是A.(1,2)B.(–1,2).C.[1,2)D.[–1,2)20.已知f(x)=ax2+bx是定义在[a–1,2a]上的偶函数,那么a+b的值是A.13-B.13C.12-D.1221.已知函数y=f(x)在R上为奇函数,且当x≥0时,f(x)=x2–2x,则当x<0时,f(x)的解析式是A.f(x)=–x(x+2)B.f(x)=x(x–2)C.f(x)=–x(x–2)D.f(x)=x(x+2)22.已知函数y=f(x)是R上的偶函数,且f(x)在[0,+∞)上是减函数,若f(a)≥f(–2),则a的取值范围是A.a≤–2 B.a≥2C.a≤–2或a≥2D.–2≤a≤223.已知一个奇函数的定义域为{–1,2,a,b},则a+b=A.–1 B.1 C.0 D.224.已知函数f(x)=–x|x|+2x,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f(x)是偶函数,递增区间是(0,+∞)B.f(x)是偶函数,递减区间是(–∞,–1)C .f (x )是奇函数,递增区间是(–∞,–1)D .f (x )是奇函数,递增区间是(–1,1) 25.奇函数y =f (x )的局部图象如图所示,则A .f (2)>0>f (4)B .f (2)<0<f (4)C .f (2)>f (4)>0D .f (2)<f (4)<026.已知函数f (x )=x 3–3x ,求函数f (x )在[–3,3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7.(2017•浙江)若函数f (x )=x 2+ ax +b 在区间[0,1]上的最大值是M ,最小值是m ,则M – mA .与a 有关,且与b 有关B .与a 有关,但与b 无关C .与a 无关,且与b 无关D .与a 无关,但与b 有关28.(2017•新课标全国Ⅰ)函数()f x 在(,)-∞+∞单调递减,且为奇函数.若(11)f =-,则满足21()1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A .[2,2]-B .[1,1]-C .[0,4]D .[1,3]29.(2017•新课标Ⅱ)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2x 3+x 2,则f(2)=__________. 30.(2016•北京)函数()(2)1xf x x 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C B D C A C B C D A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7 28 DDBDBADADABD1.【答案】B【解析】集合{x |x ≥2}表示成区间是[2,+∞),故选B . 2.【答案】C【解析】集合{x |x >0且x ≠2}用区间表示为:(0,2)∪(2,+∞).故选C .5.【答案】C【解析】由如图可得,f (x )在[–4,–2]递减,在[–2,1]递增,在[1,4]递减,可得f (x )的减区间为 [–4,–2],[1,4].故选C .6.【答案】A【解析】x ≥0,时,g (x )=x ,x <0时,g (x )=–x ,故函数在[0,+∞)递增,故选A . 7.【答案】C【解析】∵f (x )是定义在[0,+∞)上单调递增的函数,∴不等式()1213f x f ⎛⎫-< ⎪⎝⎭等价为0≤2x –1<13,即12≤x <23,即不等式的解集为1223⎡⎫⎪⎢⎣⎭,,故选C . 8.【答案】B【解析】∵y =|x –2|=2222x x x x -≥⎧⎨-+<⎩,,,∴函数y =|x –2|的单调递减区间是(–∞,2],∴f (x )=–|x –2|的单调递减区间是[2,+∞),故选B.11.【答案】A【解析】函数f(x)=1x–x,定义域为{x|x≠0}关于原点对称,f(–x)=–1x+x=–f(x),则f(x)为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故选A.12.【答案】C【解析】∵f(–x)=–x3–x=–f(x),∴函数f(x)=x3+x为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故选C.13.【答案】(2,4]【解析】数集{x|2<x≤4}=(2,4],故答案为:(2,4].14.【答案】2【解析】奇函数f(x)的图象关于点(1,0)对称,f(3)=2,所以f(–1)=–2,所以f(1)=–f(–1)=2,故答案为:2.15.【答案】x2+x【解析】∵f(x)为奇函数,x>0时,f(x)=x(1–x),∴当x<0时,–x>0,f(x)=–f(–x)=–(–x (1+x))=x(1+x),即x<0时,f(x)=x(1+x),故答案为:x2+x.16.【答案】D【解析】函数f(x)=x+2x(x>0),根据对勾函数图象及性质可知,函数f(x)=x+2x(x>02,+∞)单调递增,函数f(x)在(02)单调递减.故选D.17.【答案】D【解析】函数f(x)=x+bx(b>0),的导数为f′(x)=1–2bx,由f′(x)<0,即为x2<b,解得b<x<0或0<x b,则f(x)的单调减区间为(b,0),(0b).故选D.18.【答案】B【解析】函数f(x)=x+3|x–1|,当x≥1时,f(x)=x+3x–3=4x–3,可得f(x)在(1,+∞)递增;当x<1时,f(x)=x+3–3x=3–2x,可得f(x)在(–∞,1)递减.故选B.19.【答案】D【解析】函数y=2313111x xx x x---==+++–1,且在x∈(–1,+∞)时,函数y是单调递减函数,在x=2时,y取得最小值0;根据题意x∈(m,n]时y的最小值为0,∴m的取值范围是–1≤m<2.故选D.22.【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得|a|≤2,∴–2≤a≤2,故选D.23.【答案】A【解析】因为一个奇函数的定义域为{–1,2,a,b},根据奇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所以a与b 有一个等于1,一个等于–2,所以a+b=1+–2=–1.故选A.24.【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得函数定义域为R,∵函数f(x)=–x|x|+2x,∴f(–x)=x|–x|–2x=–f(x),∴f(x)为奇函数,当x≥0时,f(x)=–x2+2x=–(x–1)2+1,由二次函数可知,函数在(0,1)单调递增,在(1,+∞)单调递减;由奇函数的性质可得函数在(–1,0)单调递增,在(–∞,–1)单调递减;综合可得函数的递增区间为(–1,1),故选D.25.【答案】A【解析】∵函数f(x)为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由题图可知,f(–4)>0>f(–2),即–f(4)>0> –f(2),∴f(2)>0>f(4).故选A.26.【答案】最大值是2,最小值是–18【解析】f′(x)=3x2–3=3(x+1)(x–1),令f′(x)>0,解得:x>1或x<–1,令f′(x)<0,解得:–1<x<1,故f (x )在[–3,–1)递增,在(–1,1)递减,在(1,32]递增, 而f (–3)=–27+9=–18,f (–1)=2,f (1)=–2,f (32)=–98,故函数的最大值是2,最小值是–18. 27.【答案】B【解析】因为最值在2(0),(1)1,()24a a fb f a b f b ==++-=-中取,所以最值之差一定与b 无关,选B .【名师点睛】对于二次函数的最值或值域问题,通常先判断函数图象对称轴与所给自变量闭区间的关系,结合图象,当函数图象开口向上时,若对称轴在区间的左边,则函数在所给区间内单调递增;若对称轴在区间的右边,则函数在所给区间内单调递减;若对称轴在区间内,则函数图象顶点的纵坐标为最小值,区间端点距离对称轴较远的一端取得函数的最大值. 28.【答案】D【解析】因为()f x 为奇函数且在(,)-∞+∞单调递减,要使1()1f x -≤≤成立,则x 满足11x -≤≤,从而由121x -≤-≤得13x ≤≤,即满足1(2)1f x -≤-≤的x 的取值范围为[1,3],选D. 29.【答案】12【解析】∵当x ∈(–∞,0)时,f (x )=2x 3+x 2,∴f (–2)=–12,又∵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2)=12,故答案为:12. 30.【答案】2【解析】1()11121f x x =+≤+=-,即最大值为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函数第一节、函数一、函数1、函数的定义:设集合A 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对A 中的任意数x ,按照确定的法则f ,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与它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叫做集合A 上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

其中,x 叫做自变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所有函数值构成的集合,即(){},y y f x x A =∈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2、检验两个给定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需检验:(1)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否给出;(2)根据给出的对应法则,自变量x 在其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值,是否都能确定唯一的函数值y 。

1、下列图形中,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2、下列等式中,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y x =±B. 21y x =+ C. 21y x =-- D. 21y x =-3、如何判断函数的定义域:(1)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2)开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要不小于零;(3)多个函数经过四则运算混合得到的函数定义域是多个定义域的交集; (4)函数0x 中x 不为零。

例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32()32xf x x-=+; (2)()21f x x =-AxBCDxxxyyyy ooo o(3)20()(4)f x x =-; (4)21()42f x x x =-+例4、求下列函数值域(1){}()21,1,2,3,4f x x x =+∈ (2)[]2()21,0,3f x x x x =--∈ (3)),1(,1)(+∞-∈=x xx f (4)[)21(),1,1x f x x x -=∈+∞+4、函数的3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判断两个函数相同的依据就是函数的三要素完全相同。

注:在函数关系式的表述中,函数的定义域有时可以省略,这时就约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得这个函数关系式有意义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例5、下列各对函数中,是相同函数的是 ( ) A.2(),()f x x g x x == B. 2(),()f x x g x x ==C.2(),()f x x g x x == D. 2(),()f x x g x x ==5、区间:设a ,b ∈R ,且a <b ,满足a ≤x ≤b 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作[a,b]; 满足a <x <b 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作﹙a,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都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作[a,b ﹚或﹙a,b ]; 分别满足x ≥a,x >a,x ≤a,x <a 的全体实数的集合分别记作[a,﹢∞﹚,﹙a,﹢∞﹚,﹙﹣∞,a ], ﹙﹣∞,a ﹚。

6、映射: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其中x 叫做原象,y 叫做象。

注:映射可以是多对一,不可以一对多。

即A 中元素不可剩余,B 中元素可以剩余。

特别的,集合B 中的任意元素在集合A 中有且只有一个原象的映射,叫做一一映射。

7、映射个数的确定:若集合A 有m 个元素,集合B 中有n 个元素,则A 到B 的映射有m n 个。

例6、已知集合},{},3,2,1{b a B A ==。

问: (1)A到B的不同映射f:B A →有多少个? (2)B到A的不同映射g:A B →有多少个?8、映射与函数的关系:函数是特殊的映射。

9、复合函数:二、函数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通过列出自变量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格来表示函数关系;2、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3、解析法(公式法):用代数式表示函数关系。

三、分段函数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这样的函数叫做分段函数。

例7、已知函数)22(2||1)(≤<--+=x xx x f (1)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该函数; (2)画出该函数的图像; (3)写出该函数的值域。

四、函数的单调性1、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21,x x ,当21x x <时,都有)()(21x f x f <,那么就说)(x f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区间D 称为)(x f y =的单调增区间;如果对于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21,x x ,当21x x < 时,都有)()(21x f x f >,那么就说)(x f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 称为)(x f y =的单调减区间。

2、图像特点:增函数:自左向右图象是上升的 减函数:自左向右图象是下降的3、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任取D x x ∈21,,且21x x <,判断()()21y f x f x ∆=-的符号,若y ∆>0,()f x 在D 上单调递增,若y ∆<0,()f x 在D 上单调递减;(2)图像法:根据图像直观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3)直接法:根据一些特殊函数的性质,直接得出函数的单调性,如一次函数中的k >0,直接得出函数为增函数;(4)结论:①()()f x f x 与-具有相反的单调性;② ()f x 与()f x c +(c 为常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③a >0时,()af x 与()f x 具有相同的单调性,a <0时,()af x 与()f x 具有相反的单调性;④若()0f x ≠,则1()()f x f x 与具有相反的单调性;⑤()0f x ≥时,()f x 与()f x 具有相同的单调性;⑥若()f x 与()g x 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则()()f x g x +与()f x 和()g x 都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例8、讨论下列函数的单调性(1)3x y = (2)1||+=x y (3))0(1>=x xy (4)223y x x =++例9、证明函数xx x f 1)(+=在)1,0(上是减函数。

例10、求函数xx x f 1)(+=在区间)2,0(上的最小值。

4、复合函数单调性判断:同增异减例11、判断函数22(2)444x y x x +-=++在(-2,+∞)上的单调性五、函数的奇偶性1、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D 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D x ∈-,且)()(x f x f -=-,那么)(x f 就叫做奇函数,)()(x f x f =-,那么)(x f 就叫做偶函数。

例12、判断奇偶性(1)2()1f x x =+ (2)3()f x x x =+ (3)()f x x =(4)()1f x x =+例13、判断函数222,0()0,02,0x x f x x x x ⎧+>⎪==⎨⎪--<⎩的奇偶性2、图像特征:(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2)奇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D ,若0D ∈,则(0)0f =。

3、函数奇偶性的判定:(1)根据定义:①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没有奇偶性;②若定义域关于原定对称,再确定)(x f -与)(x f 的关系;③最后作出相应结论:若)()(x f x f -=-或 0)()(=+-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若)()(x f x f =-或 0)()(=--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2)根据图像:若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为奇函数;若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函数为偶函数。

(3)根据性质: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 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 ⨯=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4)函数的分拆:任何一个函数()f x 都可以拆分成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的和,即()()()f x F x G x =+,其中()()()2f x f x F x +-=(偶函数),()()()2f x f x G x --=(奇函数)。

4、复合函数[])(x g f y =的奇偶性若函数[])(),(),(x g f x g x f 的定义域都是关于原点对称的,那么由)(),(u f y x g u ==的奇偶性得到[])(x g f y =的奇偶性的规律是:函数奇偶性)(x g u = 奇函数 奇函数 偶函数 偶函数 )(u f y =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偶函数 [])(x g f y =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即当且仅当)(x g u =和)(u f y =都是奇函数时,复合函数[])(x g f y =是奇函数.5、利用奇偶性求函数解析式:例14、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当0x ≥时,2()2f x x x =-,求当0x < 时,函数()f x 的解析式。

6、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综合应用:例15、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且(1)0f =,则满足()0f x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例16、定义在[2,2]-上的偶函数()g x ,当0x ≥时,()g x 为减函数,若(1)()g m g m -<成立,求m 的取值范围。

第二节、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一、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1、一次函数的概念:函数)0(≠+=k b kx y 叫做一次函数,定义域和值域都为R ,它的图像是直线,其中k 叫做该直线的斜率,b 叫做该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2、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一次函数)0(≠+=k b kx y图像性质单调性 奇偶性 0>k0=byO x 增函数奇函数0≠by yO x O x 增函数 非奇非偶函数0<k0=byO x减函数 奇函数0≠by yO x O x减函数 非奇非偶函数例1、已知函数m m x m y ,31)12(-+-=为何值时,(1)这个函数为正比例函数; (2)这个函数为一次函数; (3)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4)这个函数的图像与直线1+=x y 的交点在x 轴上。

例2、如果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那么( )A 、0,0<>b kB 、0,0>>b kC 、0,0<<b kD 、0,0><b k例3、直线b kx y +=过点)22,22(和)2,0(,求直线b kx y +=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

二、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1、二次函数的概念:形如)0(2≠++=a c bx ax y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定义域是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