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2.四个阶梯说
代表人物为李时岳。(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
3、争取独立谋求进步说
胡滨指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当时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和谋求社会进步(发展资本主义)两项根本任务。这两项任务贯穿着整个中国近代史,一切斗争,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斗争在内,都是围绕着这两项根本任务进行的。它们构成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 (1)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 (2)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挑战。
? (3)后现代主义对近代史研究的影响。
五、怎样学习
学习历史有二个目的:一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二是总结历史经验,以为今日的借鉴。
(1)学习目的不同
中学:了解历史事实,来龙去脉。
大学:把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来学习、研究,也就是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史”,而是历史学,我们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了解历史,而是认识历史。过去的历史不能告诉我们未来正确之路,但可以告诉我们哪里是弯路。
? (5)报纸、杂志类
《申报》、《新民丛报》、《清议报》、《民报》、《东方杂志》等。
(6)外国资料: 官方资料,私人著述、回忆录等。
2.史学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开始有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戴逸的《中国近代史》。
如今,比较有影响力的通史类著作有陈旭麓的《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许纪霖的《中国现代化史》、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郭廷以的《中国近代史纲》、费正清的《剑桥中国晚清史》等。
? 2、资本主义世界的对外扩张
(1)英国的崛起与扩张
(2)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
三、中外贸易与鸦片走私
? 1、近代早期的中外交往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1.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2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通过历史文献分析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2.1 教学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2.2 教学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通过历史文献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和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第三章:洋务运动3.1 教学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洋务运动的过程和主要成就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3.2 教学内容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洋务运动的过程和主要成就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过程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第四章:戊戌变法4.1 教学目标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戊戌变法的过程和结果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4.2 教学内容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戊戌变法的过程和结果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戊戌变法的背景和过程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戊戌变法的结果和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第五章:辛亥革命5.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5.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第六章:辛亥革命(续)6.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6.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6.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历史意义分析历史文献,深入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6.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第七章: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7.1 教学目标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和性质掌握军阀割据的原因和影响分析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北洋政府的成立和性质军阀割据的原因和影响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7.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北洋政府的成立和性质分析历史文献,深入了解军阀割据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第八章:新文化运动8.1 教学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成就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8.2 教学内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原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成就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8.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历史文献,深入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成就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8.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第九章:五四运动9.1 教学目标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原因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9.2 教学内容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原因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9.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历史文献,深入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第十章: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总结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线索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趋势引导学生反思中国近代史的启示和教训10.2 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线索中国近代史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趋势中国近代史的启示和教训10.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线索分析历史文献,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趋势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启示和教训10.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第十一章:抗日战争的爆发11.1 教学目标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1.2 教学内容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1.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历史文献,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第十二章: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国共内战12.1 教学目标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掌握国共内战的起因和主要过程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和国共内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2.2 教学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国共内战的起因和主要过程抗日战争胜利和国共内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2.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分析历史文献,深入了解国共内战的起因和主要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和国共内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第十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和过程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3.2 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和过程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3.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和过程分析历史文献,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第十四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4.1 教学目标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政策掌握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和挑战分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4.2 教学内容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政策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和挑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4.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政策分析历史文献,深入了解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和挑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第十五章:中国近代史的回顾与展望15.1 教学目标回顾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脉络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趋势展望中国近代史的未来发展前景15.2 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脉络中国近代史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趋势中国近代史的未来发展前景15.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脉络分析历史文献,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趋势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近代史的未来发展前景1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重点:1.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线索2. 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重要战役和主要成就3. 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的整合教案难点:1. 理解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趋势2. 分析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意义3.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提高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国近代史 第五章、中日甲午战争(整合版)

中国近代史 第五章、中日甲午战争(整合版)
再次,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成功,实际 上是日俄两国争夺中国辽东半岛。这种争夺是 掀起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一 个转折点。

2020/2/29
11
一、甲午战前的国际形势
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 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随着垄断资本的 形成,更为疯狂地夺取海外市场、原料供 应地和资本输出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 领土的高潮。
二、甲午战前的中国与日本
1.甲午战前,清政府极其腐败,主要集中 在清中央政权的腐败,以慈禧为例。
第一节 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综述
一、解放前的研究概况
• 在战争刚刚结束的1895年,就有王柄耀 的6卷本《中日战辑》出版发行。1896 年刊行的有蔡尔康的8卷本《中东战纪 本末》;易鼎顺的14卷本《盾墨拾余》; 侍读学士文廷式的《闻尘偶记》。1897 年,曾任驻日领事的姚锡光出版了5卷 本的《东方兵事纪略》。
感悟危机
3、政治意识的变化
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三国干涉还辽及其影响
1、三国“干涉还辽”的实现
沙俄 法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2020/2/29
50
2、三国“干涉还辽”对甲午战后的 中国和远东国际关系的影响。
首先,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沙俄在政治上 取代了英国在华的支配地位。
其次,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也是远 东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巨额的战争赔款大大刺激了日本对外侵 略扩张的野心,积极扩军备战。
(2)、甲午战后日本的迅速崛起, 改变了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
• 甲午战前,远东的基本格局是英国、俄国 的对立和争霸。甲午战后,俄国和法国都加 紧他们在远东地区的侵略;德国也开始参与 远东地区的争夺;美国也趁机提出对华门户 开放政策。这一切都表明英国在远东地区的 优势地位受到挑战,中国即将面临一个更危 险的局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考试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考试要点

第一章:名词解释:“振兴中华”原为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挽救国家危亡的口号。

现指奋发图强,使祖国更加繁荣强大。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他在亲自草拟的《兴中会章程》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孙中山在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同时,还阐述了如何“振兴中华”的问题:第一,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扶大厦之将倾”,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第二,要“振兴中华”,就必须进行反清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使中国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第三,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政治革命,“创立合众政府”。

孙中山为此奋斗了整整40年,将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贡献给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此后,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无数革命志士为“振兴中华”的口号所激励,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存亡、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

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在这个口号的激励下发生的。

“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将广大中华儿女团结在这一激动人心的口号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前赴后继。

时至今日,这一口号仍然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简答题:中国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

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整合及阶段特征(5月12日)

中国近现代史整合及阶段特征(5月12日)

中国近现代史整合及阶段特征重要时段: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9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特点:屈辱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开始,社会主义社会。

总特点:崛起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0年-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近代后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可分为: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9年-1927年7月15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二次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第三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1945-1949】中国由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两年徘徊时期【1976-1978】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40年代~60年代)1、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侵入,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经济开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2019高考历史复习: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

2019高考历史复习: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
鸦片战争之后,而以林则徐、魏源等人的 “ 师夷长技以制 夷”思想为最早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思想觉醒的最早表现, 所以答案选 B 项。 A 项明末清初时期民族危机尚未发生; C、 答案:B D 两项均晚于 B 项。
2.(2017· 黄冈期末)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 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 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 “此……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有二心于英国,想对 英国称臣”等等,迫使郭嵩焘辞职。这说明 A.部分国人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清朝官场相互倾轧的现象十分严重 C.与敌国打交道的官员通常受到诟病 D(1840-1894)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与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一、通史整合,归纳阶段特征
--1840——1894年的中国
西 方 工 业 文 明 的 冲 击
①中国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 进一步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第二次鸦 甲午 民地半封建社会 加深 鸦片 半封建社会 战争 ②中国人民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但由于阶级的落后性和时代局 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片战争 限性,都以失败告终;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沦为 沦为列强的市场和产地, 自然经 被迫卷入济体系 民族资 刺激了 西方的经济附庸,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洋务 济开始 本主义 有利于 ②内忧外患的促动和欧风美雨的刺激,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产阶级产 运动 解体 的产生 生,开始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步伐。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第二讲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41919第三讲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1840年1856年1851年1894年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有利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沦为列强的市场和产地被迫卷入济体系理论上学习技术实践上引进技术洋务派中体西制度上学习西方早期维新思想社会生活洋布西餐西装西式住宅新式交通大众传媒传入中国一通史整合归纳阶段特征18401894年的中国1860年1870年中国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但由于阶级的落后性和时代局限性都以失败告终

二轮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史

二轮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史

①民族资本主义 ①资产阶级维新
对 思想(早期维 帝 新—康梁) 国 ②资产阶级革命 主 思想(三民主义)义 ③新文化运动 抱 (民主与科学) 有 ④“实业救国” 幻 ⑤社会生活:西 想 方化程度加深, 对传统抨击猛烈
总况: 两半程度大大加深至形成;两大矛盾汇流;近代化推进
同时期的西方: 二工后,垄断组织出现,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和与中日邦交正常化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经 ②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济 ③社会生活的政治色彩强烈,生活必需品
主要按计划供应
①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思想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文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8年至今)
总况: 从全民族抗战,国际援助到中国人民推翻美支持的蒋介石集团
同时期的西方: 从反法西斯战争到雅尔塔体制

1、抗战时期:
济 2、国统区:经济崩溃


日占区:殖民掠夺,以战养 背景: 战
1、抗战(持久
战)
国统区:遭破坏,战时经济; 美在华势力强大 民族工业内迁(影响)
中共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建 官僚资本膨胀 设(减租减息运动) 2、内战时期: 解放区:土改(反封建, “耕者有其田”
反帝反封建 文明转型
走向近代化 融入世界
关于近代史复习的分期: 一、19世纪40至70年代:外敌入侵、近代化起步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民族危机深化、近代化推进 三、1919至1927:救国道路的新探索 四、1927至1936:由两党对抗转向抵御外侮 五、1937至1949:中国人民的浴血新生

中国近代史时空整合

中国近代史时空整合

政治:西方国家从鸦片战争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土和主权完整遭 到破坏,太平天国运动解开民主革命序幕。
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开始商品输出,中国 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逐渐 解体。
思想文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 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思想文化: 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中国革命,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六、1937年7月~1945年8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政治: 日本全面侵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国共两党 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别 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抗日。1945年抗日战争 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日益壮大起来。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遭到了空前残酷的打击,日本在 沦陷区进行疯狂经济掠夺,国统区官僚资本日益膨胀。 思想文化: 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成为了我党的指导思想。
• •
⑥在斗争策略上,能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灵活调整 策略方针。
• 一、同盟会、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对中国 • 革命的影响 • 1. 中国同盟会 • (1)时间:1905 • (2)性质: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3)指导思想:旧三民主义。 • (4)影响: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阶段。1911年武 昌起义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和清帝退位,部分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民 • 2. 国民党。 • (1)时间:1912 • (2)性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
B.
C. D. 解析 关键是抓住题干中“乘客不分男女座”这
句话,这和中国传统的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的伦
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

新课程中国近代史表格2

新课程中国近代史表格2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是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
在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从中共创建到大革命时期(1921——1927),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伴随外国侵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原因: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1927——1936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基本完成国家统一;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表现: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都有较大发展;制成的碱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1912——1919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表现:轻工业发展得快,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出现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提纲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提纲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提纲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提纲01、鸦片贸易(1)目的: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

(2)危害:①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朝财政危机;②损害中国人身心健康;③统治机构更加腐败;④削弱军队战斗力。

0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03、1840年6月英军侵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04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05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06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掠后放火烧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⑵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北方 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⑶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07 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妄图分裂新疆。

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1876年他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采取“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1878年,收回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08 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塞,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09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邓世昌带率全舰官兵英勇抗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10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内容:淸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设通商口岸等。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1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国家,为镇压交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高三第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高三第一轮复习

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他将湖南各地团 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山农独特的 体制,成为清政府与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 的主要军事力量。曾国藩同时又借助了安 徽本土力量,发展了淮军,并培养了淮军 首领李鸿章。 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了清廷与各地其他起义军的作 战,挽救了清王朝,但是兵权落入汉族,改变了当时清朝的政治 格局。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其他 大小文武官员不胜数。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曾国藩麾下, 还包括一批卓越的工程师、科学家(如李善兰、徐寿、容闳等), 当时他的幕僚多达三四百人。 除了曾国藩外,还有曾国荃,左宗 棠、李续宾、罗泽南、彭玉麟、郭嵩焘、李鸿章、刘坤一等等人 物,成为晚清历史显赫的一页。后来的洋务运动也主要由湘军人 物一手发起。左宗棠因为收复新疆的壮举,更是被誉为民族英 雄。 。“大将筹边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凤凰网昨日(2012年10 月5日)披露:因为 “国民洗脑教育”和 “的“深港富豪双非城” 发展计划(港特区的新 界东北发展计划),香 港多个团体激烈提出 “香港独立” ,涌现了 激烈的香港独立潮。
材料一
一八四二——一八四五年英国对华输出情况 1842年 969,381镑 1843年 1,456,180镑 1844年 2,303,617镑 1845年 2,394,827镑 1846年 1, 326, 000镑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①赔款2100万银元;
②割让香港岛;
⒉主要 内容
《中英南京 不仅破坏了中 条约》签订 国的领土主权, 地点(1842)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D.英人可在通商口岸租地 建屋.
⑤附件内容: 使中国开始丧失 关税自主权,为 A.进出口税率为值百抽五; 外国资本主义对 B.领事裁判权; 中国的经济掠夺 C.片面最惠国待遇; 提供了便利条件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知识点梳理 中国近代史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知识点梳理 中国近代史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

2. 归纳图2中推动人们剪辫子的因素,并指出这一现象的本质。 因素:政府的法令;群众的支持;人们觉悟的提升等。 本质: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化。
3. 根据图3、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报刊的作用。结合 时代背景,对图5作品进行简要解读。
作用: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冲击了传统经典对人们思 想的禁锢;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发展等。解读:画作创 作于 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 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 争取最后的胜利,彰显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格,具有极大的 艺术感染力,是民族精神的见证和赞歌。
13. (2020·广东)如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制 《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 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 彰显( C ) A. 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 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 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 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01 时空坐标 02 知识梳理 03 素养提升
04 史料研习 05 中考突破
1 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 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家国情 怀)
1. 张謇兴办实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
8. 皇室在中国是最神秘的家庭,皇宫消息是严禁公开的。而 1908年在光绪帝生病期间,《申报》进行了30多次报道,并 详细介绍了病情及医疗情况,清政府并没要求其停刊。由此 可知,当时( C ) A. 中国已建立对外宣传渠道 B. 清政府已经完成民主化转型 C. 社会存在一定的言论自由 D. 《申报》是由皇室控制的媒体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一早期的维新思想鸦片战争以后睁眼看世界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悟代表人物林则徐第一人1841 《四洲志》魏源1843《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共同特点:反对外国侵略自强爱国思想民主思想梁启超康有为严复天演论意义:民族危机激发民族觉悟增强民族凝聚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救亡图存时代主旋律二资政新篇1859 洪仁玕主要内容1 政治“禁朋党之弊”,中央集权,制定法律2 经济发展近代工业,奖励科技发明----向西方学习生产力到生产关系3 思想文化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兴办福利事业4 外交主张平等,自由通商,禁鸦片特点资本主义色彩现实未能实施三洋务运动时间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兴起目的镇压太平天国,维护统治发展本集团的势力洋务派冯桂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方面1 兴办近代企业军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金陵机器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船政学堂左宗棠天津机器局崇厚汉阳枪炮厂张之洞民用企业官僚控制,发展受限资本主义性质2 建立新式海陆军福建水师北洋水师南洋水师3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历史作用1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与实践2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作用3近代教育的开始4带来西方新知识,开阔眼界5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风气改变失败及原因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败封建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封建主义指导思想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对外国依赖性企业管理腐朽性封建衙门式管理四清末新政历史条件:辛丑条约内外交困1901 政务处1906 废科举1908 钦定宪法大纲政治体制改革:前期:合并机构改革官制后期:预备宪政:资政院(1907)、谘议局(1909)官制改革清末新政在政治体制上作了一系列改革:1 调整、裁汰原有机构,新设商、学、外务等部;1901年7月,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1902~1906年,陆续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等闲散衙门;裁去河东河道总督,其政务改归河南巡抚兼办;湖北、云南两省巡抚,广东巡抚,由各省总督兼管。

统编版中考近代史必背知识点

统编版中考近代史必背知识点

统编版中考近代史必背知识点一、中国近代历史的起始1.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由英国导致的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战争,导致中国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2.五四运动:1919年,由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领导的反对巴黎和会议的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革命和民主运动的开端。

二、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1.辛亥革命: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五卅运动:1925年,由中国工人和学生发起的抗议运动,抗议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剥削。

3.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全国统一的政权。

4.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系列进攻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5.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爆发的战争之一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1.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2.三大改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重大方面:土地、农业合作化和国家工商业改造。

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1958年至1962年期间,中国实行的一项经济和政治活动,旨在推动农村集体化和工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

5.对外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的一项对外开放政策,加快了国内外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与合作。

四、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1.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政治的领导力量,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从一个被列强侵略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影响力逐渐扩大。

3.经济与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和发展对全球经济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4.社会变革与进步:中国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初高中中国近代史部分教材知识点比较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初高中中国近代史部分教材知识点比较

中国近代史部分初高中教材知识点比较——以初中“川教版”和高中“人民版”必修为例(一)初中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表1 第一学习主题在初高中教材中的要点初中“川教版”要点在高中“人民版”必修中的对应部分要点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1,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南京条约》、影响)2,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太平军抗击洋枪队)3,左宗棠收复新疆(起因、过程、结果、意义)和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牺牲,《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一、二课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国门洞开的原因,几次侵略战争的情况简介,《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侵略的危害,瓜分狂潮)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准全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3,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兴起发展全盛衰败的全过程,《天朝田亩制《辛丑条约》)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表2 第一学习主题在初高中教材中的内容比较相同点(共有部分)不同点(独有部分)初中1,中国近代被侵略的根本原因;2,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危害;3,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主要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4,三国干涉还辽事件5,瓜分狂潮与“门户开放”6,左宗棠收复新疆7,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8,义和团反帝运动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别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3,鸦片战争的战败原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高中1,列强入侵对近代中国的总体危害;2,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瓜分狂潮,“门户开放”均出现在正文部分3,三元里抗英4,义和团运动出现在正文部分,详细讲述了其过程及对其的评价5,太平天国运动独立成一课,完整讲述了其背景,过程,《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外交政策,意义,失败的原因。

广东省高考历史主题复习课件第10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主干知识整合+典型例题讲解,15ppt)

广东省高考历史主题复习课件第10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主干知识整合+典型例题讲解,15ppt)

无产阶级
核心 “________ 师夷长技 “中学为体, ________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______” 观点 以制夷 西学为用 _________”
民主、 马克思主 ____ 科学 义
续表
19 世纪 19 世纪四 60~90 时间 五十年代 年代 1915~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1917 年 1917 年后
跟踪训练 1.(2012 年广东揭阳一模文综)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写了这 样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 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解析:D 对联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反对
________ 新民主主 _________ 义革命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________ 推翻清政 动摇了 为中国共 府,结束封 ________ 封建思想 产党的成 思想启 建君主专制 的正统地 立奠定了 迈出了中 蒙;近代 制度,建立 位;为马克 思想基 近代化 史上第一 影响 思想启迪 国______ 中华民国; 思主义在 础;是中 的第一步 次思想解 中国的传 民主共和 使________ 放运动 国革命的 观念深入人 播创造了 指导思想 条件 心
《辛丑条 民族资本 新文化运 约》签订,主义的短 动的开展; 中国完全 暂春天;袁 俄国十月 沦为半殖 世凯推行 革命的胜 民地半封 “ ________ 尊孔复古 利 ”逆流 建社会
续表
时间 19 世纪四 19 世纪 60~ 20 世 19 世纪末 五十年代 纪初 90 年代
1915~ 1917 年
旧文学”的内容,故选 D 项。
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比较

近代前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四次侵略战争

近代前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四次侵略战争

何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旳。是指丧失了 部分旳而非全部旳独立自主权。它是指一种国家形式上 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 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旳控制和奴役旳社会形态。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旳。它是指形 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 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
英国 扭转逆差 打开市场
对华倾销鸦片
林则徐禁烟
出超 正当贸易 入超
中国
严重劫难
白银外流 财政危机
政治更腐败 军备废弛
危害身心
虎门销烟
(1839.6.3—6.25)
虎门销烟广场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刊登旳讲话: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 来无限利益旳大批旳商品,全部予以销 毁!这是我大英帝国旳奇耻大辱!我要 求议会同意政府派遣远征军去处罚那个 极其横蛮旳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 迫使它开放更多旳港口,要保护我们天 经地义旳正当贸易!”
[考 纲] 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课 标] 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 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第7讲
本讲栏目开关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根本原因
(1)鸦直片接战原争因前,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而清王朝却 2.经过闭关自守 ,但中国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
(1)经济构造旳变化——经济近代化 (2)政治体制旳变化——政治近代化 (3)思想文化旳变化——思想近代化 (4)社会生活旳变迁
八、学法指导
1、中国与世界旳关联与互动,关注这种关联 与互动旳潮流与方向,中国和世界旳有机结 合,关注阶段特征。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世界近代史(14世纪-20世纪初)及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时空整合Ⅰ.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一、工业文明的含义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器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

其主要特征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教育普及、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增长等。

这些特征可视为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重要因素。

二、工业文明的内容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②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③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为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三个阶段:①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②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③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了现代化的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进入20世纪,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阻挡。

三、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14-16世纪末,向工业文明迈进。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史实,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 引导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的整合方法,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史的定义与基本线索2. 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的整合方法3.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4.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重要事件与人物,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的整合方法。

2. 教学难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对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近代史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近代史的兴趣。

2. 讲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与人物,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的整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3. 知识测试:通过书面测试或口头提问,评估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反应等。

自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

自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

自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告终。

此战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清朝末年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由洪秀全等人领导,旨在推翻清朝政府,建立“太平天国”。

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3. 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又称自强运动,是清政府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进行的自救运动。

其主要内容包括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企业、建立新式学堂等。

4.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告终。

此战标志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同时也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5. 戊戌变法(1898 年):清政府进行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试图通过改革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6. 辛亥革命(1911 年):由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反对清朝专制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运动。

它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7. 新文化运动(1915 年开始):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由陈独秀、胡适、鲁迅等知识分子发起,倡导民主、科学、白话文,反对封建礼教和旧文化。

8. 五四运动(1919 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由北京的学生示威游行引发,迅速蔓延全国。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以上只是部分自考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必修+选修1)时段划分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晚清(1840——1912)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4年)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体现为“半殖民地”特征,由于新的阶级力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经济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1840.6—1842.8,鸦片战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天京、北伐西征、1856天京变乱、1864天京陷落)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收到西方的影响。

“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2年,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续表时段划分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晚清(1840——1912)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1864—1894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政府与外国列强公开勾结起来,中外基本上维持“和局”。

清朝统治集团中分化出洋务派,他们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古老的中国走出了“器物变革”的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原因: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19世纪六十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

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出现。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内容: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续表时段划分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晚清(1840——1912)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901年)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这一时期,列强经济侵略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同时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此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行了戊戌变法。

1894.7—1895年初,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4月,中日签定《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894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8年,戊戌变法。

内容:政治上,鼓励官民上书言事,精减机构,裁汰冗员;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奖励发明,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文化教育上,改科举,废八股,设立大中小学堂和专门学堂,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翻译外国书刊;军事上,建立新式军队。

意义:爱国救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思想启蒙。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原因: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变法思想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代表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1901—1912年)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标志,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合流,清政府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晚清最后十年,清政府进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组建革命政党,传播民主革命思想,进行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

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意义: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12年春,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意义: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

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1905年,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理论。

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意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续表时段划分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中华民国(1912——1949)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没落(1912—1919年)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中国,政治黑暗,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逐渐走到尽头。

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思想文化上,激进民主主义者进行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1912——1919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表现:轻工业发展得快,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出现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