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2x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5 概括新闻内容分析报道角度(含解析)

合集下载

考点01 整体感知(信息类文本阅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考点01 整体感知(信息类文本阅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考点01整体感知(信息类文本阅读)目录1.考情探究(考点分布、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2.考点梳理(基础知识、选材特点、课内梳理、方法指导)3.考点精讲(文体特征、借思维导图读文本)4.好题冲关(基础、提升、真题)1. 考点分布2021-2024新课标Ⅰ卷(含2023四省、2024九省命题)【命题规律】①形式上,有非连续文本和连续文本两种形式。

如:新课标Ⅰ卷2024年采用非连续文本形式,2023年采用连续性文本。

②文体上,有学术论著、论文、科普文等。

③题材上,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创新、美学的不同表现形式、社会生活现象、历史地理学、生物科普等。

④题型上,客观题+主观简答题,采用3+2或者4+1的模式。

⑤新变化:重视教考衔接。

2023年新课标I卷现代文阅读I《后真相时代》回扣教材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2023年新课标II卷现代文阅读1与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相关联,其中第1题B项提到的毛泽东《调查的技术》一文,正是第四单元的学习资源。

这些都是部编教材的新增内容。

【备考策略】1.重视教材研读以五册教材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提高理解文本的能力,指导学生提取文章有效信息,梳理文章思路与主要观点。

2.拓宽阅读视野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科技发展新动态。

加强具有学术性的、有深度的、有逻辑性的文章的阅读训练。

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并系统归纳文本类型,构建基础知识框架,以形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技巧培养信息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应有别于文学类文本,信息类文本的阅读工具性、方法性更为突出,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等形式,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

一、基础知识(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①论点二、选材类型信息类文本的选材分为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两大类。

(一)论述类文本主要文类①政论文: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202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段压缩之新闻压缩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段压缩之新闻压缩课件
(4)生动活泼。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事实以外,还要关注听到 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感染中给人以启迪,做到 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中国经济一直在“升温”(比喻)。
(1)和(2)是基本要求,(3)和(4)是高要求。
返回
[例 1] (2017·天津高考)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 字以内)
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
风格适当体现。
答案:“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对话会在海南举行。
返回
题点二 拟写新闻导语 新闻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用简明 的文字介绍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揭示新闻主题,或采用其他生 动形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新闻导语内容包括:①新闻单位名称+②消息发出地名称+ ③发出时间+④主体事件+⑤(主体事件发生的必要的)条件或原 因+⑥主体事件的简约过程+⑦状态、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 说明:如果试题材料不包括前三项内容,前三项内容可舍去; ④⑤两项可互换位置;⑥中的过程要用句子完成,如果字数要求 极严格,可以用主体事件名称带出过程。 试题若要求根据新闻的主体写导语,考生应仔细阅读主体部 分,从中提炼出各个要素,然后加以连缀。
返回
题点一 拟写新闻标题 拟写新闻标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文一致。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 (2)一语破的。新闻中的事实往往不止一件,标题要突出新闻 中最新鲜、最有特点、最重要的事实。
(3)旗帜鲜明。标题要是非明确,爱憎鲜明。新闻中所报道的 事实,有的令人气愤,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 悲哀,拟写新闻标题时不能无动于衷,要明确表达作者的立场。
(1)主标题; (2)副标题;(3)导语;(4)正文
(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将进入收官阶段 (2)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记者王立彬)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将于10月底前形成初步数据成果并进入全面收官阶段。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精练:(4)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附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精练:(4)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附答案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

这次探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新闻发言人于国斌说。

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

15时7分,科技人员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

22时 22分,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踏上月球表面。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里,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

苏联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

”材料二:嫦娥四号登月是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不只涉及技术,嫦娥四号的成功就像伴随登月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张名片。

只有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和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才可能成功。

中国人隐忍而系统地为这次成功做了准备。

他们先发射了绕月运行的探测卫星。

成功后,又于5年前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上了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

嫦娥三号甚至还携带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

航天业迄今的重要参与者美国、俄罗斯和欧洲正是这种持之以恒行动的反面教材。

它们费力地说服政府提供太空任务所需的预算,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空航天署只能惊讶地旁观中国人的太空行动。

虽然单纯从技术角度看,它们也能做到。

材料三:欧阳自远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

此后,“嫦娥计划”从一号到五号探测卫星,全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和推动。

中国的探月准备工作做了35年,其中仅是论证,就整整10年,但对于欧阳自远来说,更难的是如何赢得国人的理解和支持。

课后训练题及参考答案(十)--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

课后训练题及参考答案(十)--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

课时作业10图文转换一、流程图1.阅读下面某学校学生资助申请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用一句话概括“学校德育处”在助学金申请工作中的职能,不超过15个字。

答:(2)从“精准资助”的角度评价“两审核一公示”的工作机制。

要求:体现流程图的主要内容,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90个字。

答:2.下面是某车辆管理所的验车流程图,请用简洁的语句介绍验车的整个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答:二、柱状图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注:“同比”指的是与去年3月份相比。

答:4.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图所包含的三点主要信息。

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每点不超过35个字)答:三、曲线图5.认真观察下面的坐标曲线图,按要求答题。

(1)这个坐标曲线图的突出特征是什么?答:(2)请概括出人类能源消耗比例变化的趋势。

答:6.下图是重点国家碳排放总量情况,比较中国和发达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年份,概括出中国面临的两大难题。

不超过35个字。

注:横轴坐标是时间,纵轴坐标是排放总量。

答:四、饼状图7.业主委员会是监督物业管理,维护业主合法权益的组织。

最近,一家权威媒体就“成立业主委员会”这一话题在北京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图表一:图表二:(1)据表一,目前北京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现状:。

(不超过18个字)(2)据表二,解决业主委员会成立难的问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不超过35个字)五、徽标8.如图是中国银行的标识,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答:9.右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标识,请找出该标识上除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

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要素:设计之妙:六、漫画类10.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给漫画起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

答:(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漫画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精准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 (2)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精准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 (2)

课时66精准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夸尽效果知识清单(十六)艺术技巧一、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一览表二、表现手法常用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一览表(说明: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表现手法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

高考卷一般使用狭义的概念。

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三、表达方式1.记叙 2.描写[均见小说艺术技巧“知识清单(十二)”]四、语言艺术语言鉴赏角度及其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使文章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之美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成语或古语)之美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句式之美(句子)长短之美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句子)整散之美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风格之美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诙谐等。

修辞之美如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等。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又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课堂讲义复习任务 1.掌握高考常考的艺术技巧(修辞手法、语言、描写等)。

2.在理解散文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并赏析文章所用的艺术技巧。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 天津《送一位远征的友人》结合文本说明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心情?(5分)综合赏析①就能力点而言,主要考查修辞、语言及表现手法等。

②就考查范围而言,主要考查局部文字(句子、语段)。

③就题型而言,主要使用选择题,兼及主观题。

2020 新高考全国Ⅰ《建水记(之四)》第7题D项: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也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

语言赏析全国Ⅲ《记忆里的光》第7题D项: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手法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第3讲 观点态度推断(练)(解析版)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第3讲 观点态度推断(练)(解析版)

专题05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3讲观点态度推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我们来说中国民族革命营垒里的情形。

首先是红军的情形。

同志们,你们看,差不多一年半以来,中国的三支主力红军都在作阵地的大转移。

从去年八月任弼时同志等率领第六军团向贺龙同志的地方开始转移起,接着就是十月开始的我们的转移。

今年三月,川陕边区的红军也开始转移。

这三支红军,都放弃了原有阵地,转移到新地区去。

这个大转移,使得旧区域变为游击区。

在转移中,红军本身又有很大的削弱。

如果我们拿着整个局面中的这一方面来看,敌人是得到了暂时的部分的胜利,我们是遭遇了暂时的部分的失败。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以为是对的,因为这是事实。

但是有人说(例如张国焘):中央红军失败了。

这话对不对呢?不对。

因为这不是事实。

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

一个虾蟆坐在井里说:“天有一个井大。

”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

如果它说:“天的某一部分有一个井大。

”这是对的,因为合乎事实。

我们说,红军在一个方面(保持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在另一个方面(完成长征计划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

敌人在一个方面(占领我军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实现“围剿”“追剿”计划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

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又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

文言文阅读策略-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文言文阅读策略-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纪 末事
本语言特Βιβλιοθήκη 结构特点凝练概括,间有细节描写 善用"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 有特定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
有具体的事件名称 故事性强,记录事件的开始、结束,凸显事件历程 突出事件中主要人物的治国观点理念及历史贡献
真题示例
【202X新高考2卷】
如何读通读懂纪事本末体文言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
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
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
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
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
意的能力,在“读懂” 古文的基础之上对关
言知识结构的构建和整合,侧重训练联想、 类比、引申等思维
7.熟悉掌握常用文言虚词
8.熟悉掌握
键信息搜索、整理、 3 转化的能力。
人物事件归因定向分析;内容挑选概括界 定条理化
二、近三年新高考课标卷选材变化
卷别 体裁
出处 字数
选材
变化
新课标 先秦诸子散 《韩非子·难 657 聚焦于“赏罚”问题,展现了法家 (1)文本选材:202X、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策略 高三级备课组
文言文应试核心素养
一、理解 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⑷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25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学案50 精准概述文意(选择题)——准确提取,仔细比对

2025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学案50 精准概述文意(选择题)——准确提取,仔细比对
备去杀死他,他的父亲却想阻止他。 D.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
都不把自我放在第一位,矢志尽孝。
“申鸣准备去杀死他”错。由材料二“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 可知,是申鸣也准备为国捐躯的意思,“死之”是为国而死之意。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生派人向狐突诀别时,表明自己不愿逃跑的原因是国君年迈,国君
方法点拨
3.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 在理解与分析选文内容的过程中,先读选项,然后将选项中 的每句话在锁定的原文区域中一一比对。要特别注意难懂字词的 理解,还要注意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看是否存在人物的张 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的 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 硬连、任意拔高等错误。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 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分析 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得出 骊姬谮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
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 “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 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 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 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 是以为“恭世子”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上》)
而是君王的忠臣,我怎能保全自身呢?”申鸣拿起鼓槌击鼓,最终杀了 白公胜,他的父亲也因此而死。楚王赏赐他百斤黄金。申鸣说:“吃君 王的饭,躲避君王的祸难,不是忠臣。安定您的国家,杀死我的父亲, 不是孝子。名声不能够同时树立,品行不能够同时保全。像这样活着, 有什么颜面在天下立足呢?”于是自尽。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蔡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2.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专题03 新闻压缩-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专题03 新闻压缩-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 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导语)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 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 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 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 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 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答案:幼儿过早学步易近视。
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信息要点。(不超过35个字)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 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 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方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 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 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牛刀小试 1
用一句话新闻表述下边一段文字的基本信息。(不要超过20个字, 不含标点) 莫斯科时间4月30日11时59分(北京时间30日15时59分),经过两 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 宇航员的“联盟TM-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到达目 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我爱太空!”今年2月,蒂托与俄航空 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游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 何时: ?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答案:日本朝野政党负责 人28日对日中领导人的会
谈给予了积极评价。
04 四、压缩文体
议论性文段,应抓中心句(观点句,总
01
结句)
说明性文段,用简明、客观的语言概述
பைடு நூலகம்
02
,不作形象性描写,也不作客观评价。

2023高考一轮复习人物通讯报道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一轮复习人物通讯报道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一轮复习人物通讯报道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人物通讯报道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种坚持:灾难接踵而至,他决不放弃诺言——谢延信替亡妻照顾多难的家32年1973年4月16日,21岁的滑县青年谢延信与同乡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

1974年7月份,谢兰娥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40天后,因产后风离开人世。

妻子不在了,谢延信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岳母有肺气肿、胃溃疡,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唯一的内弟先天呆傻,连生活都难以自理。

看着老人痛不欲生的样子,想着爱妻临终时的嘱托,善良的谢延信“扑通”一声跪在两位老人面前:“爹、娘,兰娥不在了,我就是您的亲儿子,你们有病我伺候,百年以后我送终!”“快起来!快起来!孩子,你的心意我们领了,有这份心我们就知足了。

我们不敢有这种想法,也不该耽误你的前程。

孩子,你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岳父母一边一个去搀女婿谢延信。

“爸!妈!我决定了!”谢延信又磕了一个头坚定地说。

给妻子办完丧事,岳父一个人去了300多里外的焦作煤矿上班。

谢延信把岳母和内弟都接到家里,安顿下来。

那时是挣工分吃饭,他每天忙完外头忙里头,岳父有时也捎点钱来,一家人虽然困苦,但生活还算温馨平静。

然而,这种温馨平静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1979年春天,岳父在煤矿宿舍深度中风,被工友送到医院抢救。

在与死神顽强搏斗了7天7夜后,老人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却永远地失去了站立的能力,成了瘫痪病人。

现在,家里一病、一瘫、一傻、一幼,没有一个不需要照料的。

面对苦难,谢延信没有怨言,他用肩膀扛起残破的家。

为了方便给岳父治病,在岳父单位的帮助下,他们在职工临时招待所找到两间9平方米的小房,开始了异地的艰难生活。

岳父每月60多元的病休工资养活不了全家4口人。

延信就一边伺候岳父,一边抽空到附近的砖窑场打零工。

老人患病后,大便时常干结,延信就用手一点一点地给岳父抠;岳父患肝硬化引起双腿浮肿,他每天用热水给老人烫脚、按摩。

怕岳父躺久了得褥疮,他定期给老人翻身,每天背老人晒一次太阳。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4年,曹禺发表其成名剧作《雷雨》,此时距中国话剧诞生不足30年。

茅盾曾评价:“当年海上惊雷雨。

”《雷雨》的出现成为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

此后曹禺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剧作,这些脍炙人口的戏剧名作,蕴含了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它们不仅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等多国文字,而且常演常新,此外还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舞剧、京剧、评弹等多种艺术形式。

那么,曹禺戏剧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从何而来?曹禺走上戏剧创作之路,与他在南开新剧团阅读《易卜生全集》的经历有关,更与他个人的生命体验相关。

他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曹禺笔下的人物和故事,都是他所熟悉的。

曹禺称写作为“心血”,正因心血的滋养,让他的戏剧具有了生命的能量。

他曾告诉老伴李玉茹,在《雷雨》成稿之前,他已反复写了很多场景和片段,不满意就重写,以致废稿塞满了床底。

由此可见,优秀的创作者,是时代生活作用于心灵并在艺术的熔炉里锻造而成的。

曹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崛起的一代剧作家,深受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

他关注现实,也注重艺术的旨趣。

他描写现实,却不拘泥于写实,表现出对发展趋向充满理想主义的憧憬。

《日出》中漫天红霞里回响的雄壮夯歌,《北京人》中愫方、瑞贞奔向自由的步伐,都是沉郁、幽暗背景中绚丽的曙光,是对现实生活的诗意化、寓言化表达。

曹禺的一些戏剧素材对今天的观众而言,不仅没有接受障碍,反而形成了一种恰如其分的审美距离、一份可以品评的人生况味、一方渴望进入的意象丛林。

这是因为,剧中人与今天的观众依然能产生某种精神连接、情感共鸣。

《雷雨》中繁漪“最雷雨的性格”里对爱情的渴求、对自由的向往,《北京人》中愫方隐忍而哀静的目光,《家》中瑞珏弥留之际对于飞雪的怅望,那种情感的张力直达人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高中语文新高考考点复习5 概括新闻内容,分析报道角度

高中语文新高考考点复习5 概括新闻内容,分析报道角度

练案五概括新闻内容,分析报道角度一、对点练(2021·广西来宾、玉林、梧州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材料一:所谓智慧养老平台,就是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呼叫、云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研发满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不同养老形式的平台,创建“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满足老人在安全照护、紧急救助、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康复理疗、精神慰藉、人文关怀等方面的需求,为老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水平,营造全新的健康养老生活方式,并且能够为政府分忧,减轻社会负担。

智慧养老模式缓解了社会老龄化问题,改善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让老人子女感到安心,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摘编自《智慧养老相对传统养老有哪些优势》) 材料二:宽带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支付、电商和外卖不仅在城市发展迅速,也以极快的速度扩展到了农村,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为老年人认识并接受智慧养老打开了突破口。

尤其是农村互联网的普及,为通过智慧养老服务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优化养老资源配置提供了可能。

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数量增加。

现阶段我国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其功能必然会逐渐弱化,需要成熟高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挥作用。

在老龄化发展更加迅速的中国,照搬西方传统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并不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养老服务短缺的问题。

智慧养老因为其节省人力、高效率等特点,成为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新的突破口。

随着社会的进步,老人对于养老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能够“安老”“养老”到了希望实现“享老”的终极目标。

智慧养老在老年医疗和智能家居方面的开发,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增加老年人独立居住的可能性,也能够为老年人重新参与社会提供机会。

(摘编自刘伟祎《国外智慧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三:要想实现智慧养老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央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对智慧养老未来的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4 概括新闻的信息 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4 概括新闻的信息 含答案解析

练案4概括新闻的信息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纪录片从不缺席。

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新闻宣传主阵地,中国纪录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2020年,纪录片以昂扬姿态全面挺进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生产播出纪录片350余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259部。

中国纪录片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迈入新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园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地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

只要坚持创作精品的态度,将品质扎实的原创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作品就能在网络上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爱看人文地理纪录片,56.3%的受访者爱看人物传记片。

其他还有艺术纪录片(39.5%)、文化评论片(30.0%)、新闻故事片(29.6%)和政论专题片(26.6%)等。

毋庸置疑,关注受众需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

(取材于2021年1月27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新阶段,中国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

《八月桂花遍地开》以视听化的手段将百年前的历史痕迹重新搬入荧屏,让我们走进一百年前那群年轻人的世界,尝试理解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故事与情怀;《村庄故事》记录了脱贫路上村庄中一个个真实的人物;《2020春天纪事》写出了生命个体在疫情下的坚韧性……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也更为丰富,一部《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

第2节概括内容要点,理解词句含义-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2节概括内容要点,理解词句含义-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第2节概括内容要点,理解词句含义概括内容要点“要点”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归纳内容要点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对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筛选与提炼、总结与把握、加工与转化。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题型:特定指向信息概括题、整体内容概括题。

题型一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层次)的内容要点,包括段(层)意概括题、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等的特点为中心)和因果探寻题。

信息检索提炼“3方法”1.摘取法:有些信息显示在重要句子中,概括时可摘录句子或句子中的重要词语。

2.合并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

3.层析法:需要概括的内容,文中无明显的对应关键句时,则可将原文内容分层,层层分析后归纳概括。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的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清思路,检索概括区间无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都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理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提炼加工,整合答案要点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加工,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

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基本上是1个要点2分。

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

就是说提炼加工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题型二整体内容概括(含主旨)“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态度概括和主旨概括。

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考语文真题复习专题《语段概括》含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复习专题《语段概括》含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复习专题《语段概括》含答案题型一、非选择题1.(2019·新课标Ⅰ卷·T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5分)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

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

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答案】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廷伸至西欧。

【解析】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

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2.(2019·新课标Ⅱ卷·T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

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 100万立方米。

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

目前,门头沟区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任务突破练38 文学短评 新闻短评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任务突破练38 文学短评 新闻短评

任务突破练三十八文学短评新闻短评(赋分37分,用时40分钟)一、对点练1.如果给杜甫的《登高》写一则文学短评,你会选择哪一角度来写作?请为这则文学短评拟写标题。

(4分)2.(湖北武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航天青年梁常春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近十年时间,他潜心研究机械臂。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负责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采样过程中,机械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机械臂对精度要求较高,设计的难点在于精准控制机械臂末端的位置。

梁常春先后查阅、调研了多个国外型号,但收获甚微。

最终,只能靠自己编写几千行程序代码,形成空间机械臂控制算法的第一代模型库,攻克高精度视觉伺服容器抓取与转移技术,解决嫦娥五号的多点不确定地形采样与容器高精度转移难题。

为了测试机械臂的可靠性,梁常春反复推导、试验。

为保证万无一失,梁常春和团队模拟月面环境,试验数百次,为所有能想到的故障作出预案。

嫦娥五号落月后,完成月面任务的时间仅有48小时,但机械臂成功采集了月壤:深钻、浅钻,铲土、挖土、夹土,约1.7千克的“月宫特产”被封装带回!“取回的月壤抚慰着我们逝去的青春。

”梁常春笑着说。

未来,他们将稳扎稳打,继续完成深空探测以及载人登月等任务,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如以“青春接力人:梁常春”为题写一篇新闻评论,请结合语段,写出三个评论角度,每个角度内容不超过12字。

3.(北京海淀清华附中三模)人工智能比如ChatGPT的火爆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有人说“人工智能将全面取代人类”,对于这个观点你怎么看?请用一段话简要地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阐释合理充分,语言简明,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6分)二、综合练(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9分)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板块三对点练案16 分析概括形象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板块三对点练案16 分析概括形象

对点练案16分析概括形象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远的怀念孙犁一九三八年春天,我在本县参加抗日工作,认识了人民自卫军政治部的宣传科长林扬。

他是“七七”事变后,刚刚从北平监狱里出来,就参加了抗日武装部队的。

他很弱,面色很不好,对人很和蔼。

他介绍我去找路一,说路正在组织一个编辑室,需要我这样的人。

路住在侯町村,初见面,给我的印象太严肃了:他坐在一张太师椅上,冬天的军装外面,套了一件那时乡下人很少见到的风雨衣,腰系皮带,斜佩一把大盒子枪,加上他那黑而峻厉的面孔,颇使我望而生畏。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和诗人远千里见面,是在他那里,由他介绍的。

远高个子,白净文雅,书生模样,这种人我是很容易接近的,当然印象很好。

第二年,我转移到山地工作。

一九四一年秋季,我又跟随路从山地回到冀中。

在我们县郝村,又见到了远,他那时在梁斌领导的剧社工作,是文学组长,负责几种油印小刊物的编辑工作。

我到冀中后,帮助编辑《冀中一日》,当地做文艺工作的同志,很多人住在郝村,在一个食堂吃饭。

这样,和远见面的机会就很多。

他每天总是笑容满面的,正在和本剧团的一位高个的女同志恋爱。

每次我给剧团团员讲课的时候,他也总是坐在地下,使我深受感动并且很不安。

就在这个秋天,冀中军区有一次反“扫荡”。

我跟随剧团到南边几个县打游击,后又回到本县。

滹沱河发了水,决定暂时疏散,我留本村。

远要到赵庄,我给他介绍了一个亲戚做堡垒户,他把当时穿不着的一条绿色毛线裤留给了我。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我从延安回到冀中,在河间又见到了远。

他那时拄着双拐,下肢已经麻痹了。

精神还是那样好,谈笑风生。

我们常到大堤上去散步,知道他这些年的生活变化,如不坚强,是会把他完全压倒的。

“五一大扫荡”以后,他在地洞里坚持报纸工作,每天清晨,从地洞里出来,透透风。

洞的出口在野外,他站在园田的井台上,贪馋地呼吸着寒冷新鲜的空气。

看着阳光照耀的、尖顶上挂着露珠的麦苗,多么留恋大地之上啊!我只有在地洞住过一夜的亲身体验,已经觉得窒息不堪,如同活埋在坟墓里。

第10练 概括语段-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第10练 概括语段-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专题01 语言文字运用第10练概括语段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楼,是我国古代建筑形式中最为雄伟高大的一种。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帝就曾建造了高大的十二楼,秦建造了齐云楼,汉武帝建造了井干楼,都非常高大。

几千年来高楼巨构不知凡几。

《说文解字》上解释说“楼,重屋也”,就是说重叠起来的房屋。

《尔雅》上解释说“狭而修曲日楼”,意思是楼的平面有曲折长短不同的变化。

《释名》上解释说“牖户洞开,凄凄然也”。

意思是楼的门窗开闭豁大通畅。

古人每以“琼楼玉宇”来形容建筑物之华丽,可见楼不仅是高大修曲,而且也装饰华丽。

作为古代的一种高层建筑,楼的形式千姿百态;,有城楼、角楼、观楼、钟楼、鼓楼等。

②各形式有各自的作用,如观楼登临眺望,钟楼鼓楼报时,角楼报警等。

而城楼的用途除了显示财富和权势,主要是为了防御外敌。

而且城楼在城门上也设有塔楼,如箭塔和炮塔,这些塔就是抵御外敌的战斗堡垒。

结合第一段的信息,给“楼”下定义。

不超过40个字。

【答案】楼是一种高大修曲,装饰华丽,可登临、报时、报警、抵御外敌的建筑形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

给句子下定义,首先先找出句子的属概念,即“……是……”由原文“楼,是我国古代建筑形式中最为雄伟高大的一种”,可得楼是一种建筑形式。

接着再去找句子的种差,就是对宾语的定语,从“不仅是高大修曲,而且也装饰华丽。

楼登临眺望,钟楼鼓楼报时,角楼报警,“防御外敌”属于楼的功能性用途,即种差。

所以总结“楼是一种高大修曲,装饰华丽,可登临、报时、报警、抵御外敌的建筑形式。

”2.(安徽省部分名校高三质量检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一日三餐能量占比为3:4:3,说明晚餐和早餐、午餐一样重要。

研究表明,长期不吃晚餐,体内的胆汁、胃酸同样会分泌,但胃里没有可供分解的食物,长此以往,胆汁、胃酸会出现逆流,伤害胃黏膜;而且人体会根据进食情况进行自动调控,到了晚餐时间,身体长期处于空腹状态,会加强胃肠对早餐和中餐食物的吸收率,降低基础代谢率,使更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新闻内容分析报道角度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材料一:3月24日,在渭南师范学院,汉阳陵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大学生讲授穿着汉服的礼仪。

当日,一场主题为“传承历史文化培育人文情怀”的穿汉服、学礼仪活动在渭南师范学院举行。

大学生通过学习汉服文化知识、汉族礼仪、汉服展示等活动,感受中华文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身着汉服在汉阳陵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汉代体育游戏——投壶,在互动与交流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渭南新闻网记者崔正博报道)材料二: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

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

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

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课堂教育,我们选取了三个历史典故——“闻鸡起舞”“投笔从戎”“三顾茅庐”进行调查,有67.5%的同学仅仅是“了解一些”,还有16%的同学甚至“不了解”。

我们还就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了调查,以“对武则天评价”为例,选择“没考虑过此问题”和“不清楚的”分别为15%和17%,“完全否定”的占16%,“完全肯定”的占20%,而选择“功过参半”的占31%。

对四大文学名著, “都没有看过”和“没有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的受访者共计5%,而“多次看过”“都看过”和“看过其中一两部”的比例分别为20.7%、31.5%、42.8%。

(摘编自《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材料三:我不赞成对民国文化和上海30年代文化的简单肯定和赞美,特别是虚构出来的关于民国文化和上海30年代文化的美丽“神话”。

我并无意于简单地彻底否定什么,只是想提醒,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全面的眼光和胸襟,去对待文化,去看取历史。

2003年参加上海城市精神大讨论,我在《城市:寻找精神的力度》一文中写道:“当我们赞美着名门淑媛从豪宅楼梯上风情万种款款而下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杨树浦走在瑟瑟寒风中面黄肌瘦的芦柴棒、小珍子。

”其后,我在各种文化研讨中不断提出,民国文化和上海30年代的文化有其鲜明特色,也有它值得肯定的历史业绩,特别是作为民族历史进程的一个环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简单、粗暴地否定,不是科学的态度。

但我不赞成对民国文化和上海30年代文化的简单肯定和赞美,特别是虚构出来的关于民国文化和上海30年代文化的美丽“神话”。

“民国神话”把民国政治虚幻成一个民主自由的乐园。

一位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把民国描绘成“民主受尊重的时代”,具体就是“记者在报上骂了当政者,骂也就骂了,当政者硬着头皮,装不知道。

学生上街游行,抗议政府行为。

不管做得多么过火,都欺负到警察头上了,就是不敢镇压”。

当时文化是不是有想象中那样大的自由尺度,其实只要稍微查查资料,就可以搞得明明白白的。

略举一条:1934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在上海查禁文艺图书140余种。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二集》后记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1924年到1934年,前后禁止发行887种书刊。

(摘编自毛时安《学者:我不赞成对民国文化的简单肯定和赞美》)材料四:3月19日,《光明日报》和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伦理学会主办的尧舜禹文化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研讨会在京举行,40多位专家学者,就尧舜禹与“古中国”、尧舜禹与核心价值观、尧舜禹与德孝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李学勤在会上作了题为《德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的精彩发言。

发言中,他说:孔子编《尚书》为什么从《尧典》《舜典》开始?是因为《尚书》不是一个单纯历史事实的教材,而是对于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文化根源的一种阐述、一种陈述,尧舜禹体现了德孝基本范畴的起源,特别是大舜在中国历史上被认为是德孝这种精神范畴的典型代表。

尧舜禹在中国妇孺皆知,他们身上寄托了中国传统文人,特别是儒家的最高政治力量和人格追求。

尧舜禹文化以强劲的生命力和号召力滋养着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塑造着中国人的历史意识、天下情怀和人格气象,激发了中国人追求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责任感、使命感,成为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更好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需要我们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宣传引导上进行探索总结,丰富完善。

新时期尧舜禹文化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资源、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有赖于政府的精准决策、积极推进,有赖于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伦理学、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有赖于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

(摘编自《在传统文化中探寻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的内涵——尧舜禹文化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研讨会内容摘要》) 1.(概括内容要点)阅读材料二,请就调查的四个方面补写出调查结论。

2.(比较新闻的异同)材料三与材料四就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所持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二、仿真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5题。

材料一:进入十月,高校的校园招聘陆续升温。

与此同时却出现了一种被媒体称为“慢就业”的现象,即部分毕业生不急于求职和求学,而是让自己暂时处于待定状态。

事实上,“慢就业”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的客观趋势。

面对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部分大学生“错峰就业”,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积蓄力量,或者四处走走、多看看就业市场,这应当是一种多元选择的权利。

有些主动“慢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理念方面可能比想象中更成熟。

比如,他们会更加注重专业是否对口、薪酬是否合理,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宁愿再等等看,毕竟“入错行”的代价可能会很大。

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继续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准备各种资格考试,提升自己的就业含金量,等等。

这些选择,都很正当,也大都值得支持。

和“拣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就业心态相比,这其实是成熟、理性的表现。

如果说“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现实的一部分,那么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

在保证大部分人顺利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允许部分毕业生更加从容、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给高校和学生都“松绑”。

(摘编自《人民日报》《大学生就业,观念须“松绑”》)材料二:高校类别与毕业选择(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材料三:面对复杂而困难的现实,不去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却千方百计地生造一些看似浪漫新奇实则容易麻痹大众的新词。

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甚至会激化一些矛盾。

新近流行的“慢就业”和“待定族”,就是典型例子。

这两个词其实是在经济就业遭遇双重压力的现实背景下,一些媒体重新包装出来的伪概念。

大学生毕业后出去旅游、支教、当志愿者或在家陪伴父母,只要是自主选择,皆无可厚非。

人们常说中国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动手能力不足,用一段时间学习、充实、调整,作为个体选择也未尝不可。

但是,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以此作为说服或者麻痹社会的依据,那就有些令人担忧了。

尤其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不断遭遇“最难就业季”,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不难看出,许多所谓的“慢就业”和“待定族”实际上是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而非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

不管是叫“下岗”“待岗”还是“创业人员”,没有工作就是没有工作,不会因为称呼变了,家庭就凭空多出一份收入。

同样,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也不会因为他们被贴上“待定族”的标签,就得到任何改变。

没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孩子不工作的现实,也没有哪个问题会因为造出了新奇的概念就得到解决。

有关部门最该做的,是正视现实问题并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摘编自新华社《“慢就业”“待定族”本质是掩耳盗铃》) 3.下列对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状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论其所在的学校类别如何,“就业”都是毕业生排在第一位的选项,这毫无疑问。

B.选择“考研”“创业”“出国”等的比例不高说明“慢就业”不是毕业时的最佳选择。

C.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心态各异,有些毕业生主动选择“慢就业”体现了其就业理念上的成熟。

D.某种程度上“慢就业”有其进步性,因为这种方式带给了毕业生自由多元化的选择空间。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慢就业”并不是大学生的主动选择,而是在经济和就业双重压力的客观形势下毕业生的无奈之举。

B.一些媒体重新包装“慢就业”和“待定族”这样的概念,掩盖了有关部门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事实。

C.缺乏自主设计和目标规划的“慢就业”是不被支持的,毕竟无论“求学”还是“求职”都要有所追求。

D.承受“慢就业”压力的各方,既有迷茫的毕业生,也有所有学生的家庭,还有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

5.(比较报道的角度)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针对大学生“慢就业”问题《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发文的立足点有什么不同。

练案五概括新闻内容,分析报道角度1.参考答案①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②从调查结果看,课堂教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③在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评价方面,大学生主观性比较明显,客观性和理性化有待提高;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典籍还是有较大兴趣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要点的分析概括。

要抓住调查的内容,注意调查的对象,侧重于归纳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2.参考答案①材料三的作者不赞成对民国文化和上海30年代文化的简单肯定和赞美,但也不简单地彻底否定什么,而是主张用一种更全面的眼光和胸襟,去对待文化,去看取历史。

②材料四着眼于今天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主张尧舜禹文化在新时期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解析这两则材料中均有明显的观点句。

如材料三中“我并无意于简单地彻底否定什么,只是想提醒,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全面的眼光和胸襟,去对待文化,去看取历史”,材料四中“尧舜禹文化以强劲的生命力和号召力滋养着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更好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比较分析的重点。

3.B 解析 B项,“‘慢就业’不是毕业时的最佳选择”属于妄加推论,“慢就业”对部分人来说是最佳选择。

4.C 解析 A项,“‘慢就业’并不是大学生的主动选择”理解有误,原文是说“慢就业”是部分大学生的主动选择。

B项,“掩盖了有关部门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事实”夸大事实,文中只有“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以此作为说服或者麻痹社会的依据,那就有些令人担忧”这样的说法。

D项,“所有学生的家庭”概括不当,扩大范围。

5.参考答案①《人民日报》立足于扭转人们对“慢就业”的看法,肯定其客观可行性,认为“慢就业”可以给高校和毕业生都“松绑”。

②新华社立足于批判媒体用“慢就业”一类新词麻痹社会的做法,认为提倡这种观念于事无补,有关部门应该实事求是想办法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