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的定义和类型
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
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主题的理解。
任务教学法的意义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必有思考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某种语言形式。
所以任务型教学所探究的是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完善其内在的语言学习机制实现任务目标。
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一、任务型教学的形式:1、真实性即学生能在外部世界中碰到并能完成的任务(real world)2、教学性(pedagogic)即为教学而设计的活动。
任务型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设计任务。
二、任务型教学的原则:一是真实性,现实性。
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是任务设计必须给予学生恰当的信息,也就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与完成任务的能力的差距,给予学生一定的语言信息三是设计的任务应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运用语言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理解各种语言形式的过程。
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的几个阶段:准备阶段: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材料,也为导入课文作准备。
让学生从课堂教学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投入新课的学习。
执行阶段:教师围绕着课文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教学,而学生使用各种语言材料完成相关的任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巩固阶段:教师围绕着课文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教学,而学生使用各种语言材料完成相关的任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课例一:Friend s (4A M2 U3) (Story: The lion and the mouse)本课的任务是挖掘教材的内涵,生成对“朋友”“友谊”的理解和思考。
简述5种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定义
简述5种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定义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和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下面将会介绍5种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定义。
一、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来组织各种活动,如比赛、训练、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并且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通过模拟游戏场景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得课程更加有趣、有吸引力。
游戏化教学法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各项任务,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法来进行各种活动,如足球、篮球、排球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技能,并且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反向教学法反向教学法是一种由学生主导的教育方式,通过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知识,然后再通过老师的指导来巩固和加深理解。
反向教学法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采用反向教学法来进行各种活动,如跑步、跳绳、健身操等,让学生先通过网络或书本了解相关知识,然后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四、分层次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是一种根据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的方式。
分层次教学法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来进行各种活动,如游泳、跑步、健身操等,让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相应的场地和环境中进行针对性训练。
五、多元智能教学法多元智能教学法是一种根据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的方式。
多元智能教学法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方式来激发不同类型智力的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不同方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比较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的3P教学模式(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则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演示、练习和作品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比较这两种教学模式。
首先,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是教学的核心,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实现目标的达成。
而在3P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通过演示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练习,最后进行作品的要求。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实践。
其次,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组织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而在3P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知识的讲解和演示,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再次,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交流和合作。
教师通过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和交流。
而在3P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运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模仿、练习和作品的要求来实现。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语言的运用。
最后,任务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
因为任务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是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所以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动机,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而在3P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要求。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目标、教师角色、学生参与方式和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任务型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用适合的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法
1、任务型教学法的涵义和分类任务型教学法兴起于上世80年代,是交际法的最新发展。
它是以任务作为教学和设计核心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活动任务当中,学习者通过表达、交流、沟通、解释、询问、合作等各种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掌握学习目标。
Nunan努南(1989)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由目标、内容、程序、输入材料、教学者和学习者的角色、情景等因素组成,因此,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法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具有四大明显特征:(1)突出信息沟通。
(2)体现交际活动的真实性。
(3)学习者的主体和中心作用得以充分展示。
(4)知识的实践性得以提高。
可以看出“任务”即是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任务呢?很多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任务”进行了界定。
其中Peter Skehan斯凯恩(1998)给出的定义较为全面:1、任务以意义为主;2、任务中要有问题需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3、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4、首先要完成任务;5、根据结果评估任务。
总结起来任务必须包括以下六点:1、真实的情景;2、明确的目标;3、以活动形式进行;4、最终的结果;5、有意义的内容;6、评价反馈。
语言学家Herbert·H·Clark(1996)根据任务所处的环境和背景,把任务型教学法分为六种类型:列举型(listing)、整理型(ordering)、比较型(comparing)、解决问题型(problem solving)、经验分享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项目型(project)。
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Nunan(1989)将任务分为以下六种形式:(1)预测型任务(prediction tasks)。
在学习者执行任务之前,如在没有听或者读一篇文章之前,要求根据文章的标题、文章关键词或所配图片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
任务型教学法的由来、概念及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它以任务为核心,让学生在完成真实的交际任务时学习语言。
这种方法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当时的语言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传统的教材为中心,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
然而,人们发现,这种方法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所以出现了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完成真实的交际任务时学习语言。
在这种方法中,任务是指学生要完成的具体目标,比如谈论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或是解决一个问题。
在完成任务时,学生需要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并通过语言来完成任务。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实际的交流中学习语言,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语法和词汇。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各种语言水平的学生,也可以用于各种语言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学习语言;在高中英语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英语进行研讨会或是辩论;在大学英语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撰写论文或是参加模拟谈判来学习语言。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目标来设计合适的任务。
这些任务通常分为三个阶段:预备阶段、任务循环阶段和后续阶段。
在预备阶段,老师会向学生介绍任务的目的和内容,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工具。
在任务循环阶段,学生会完成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在后续阶段,老师会帮助学生总结任务的经验,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它能让学生在实际的交流中学习语言,这比单纯的学习语法和词汇更有意义,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任务型教学法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自主。
语文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
语文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在语文教育中,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设置具体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特点以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与特点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在任务中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来促进他们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任务为导向:任务成为教学的中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实践语言运用。
2.强调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促进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情境化教学:任务通常设置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
4.注重综合能力培养: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阅读任务:通过给学生阅读材料,设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信息、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给学生发放一篇文章,让他们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一份问题解答或写一篇读后感。
2.写作任务:通过设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
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一封感谢信等。
通过任务的设置,让学生有具体的写作目标和实践机会。
3.口语任务:通过情景模拟或讨论问题等方式,让学生展开口语交流。
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讨论某个话题等。
通过任务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4.听力任务:通过给学生听力材料,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听力理解能力来解答问题。
例如,教师播放一段对话或者新闻,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与问题任务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有以下优势: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任务的设置和情境的营造,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任务型教学以及它的步骤、优点、特点、意义
任务型教学以及它的步骤、优点、特点、意义任务型教学以及它的步骤、优点、特点、意义下面我就从什么是任务型教学以及它的步骤、优点、特点、意义以及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等谈谈我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成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一、什么是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就是设定一个任务,即做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
它重视的是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任务型教学强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把学生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社会的语言活动相结合;任务型教学提供了一种由语法训练转向交际训练的机会。
它以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为任务(task-based),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在没有失败、没有他人纠错的情况下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课堂活动的任务化是英语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手段。
有了任务,学生的思维、直觉和想象就会遵循一定的方向展开,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思想;有了任务,语言学习就能从知识的讲解和规则的理解,发展到意义的表达和能力培养。
“活动、任务、操作”是任务型教学活动的三要素。
任务化的教学活动是优化交际性教学的具体手段,在设计上应当高于单纯的用于解释语言认知意义的直观手段。
二、任务型教学的意义:1、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则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了愈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 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
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其优点是: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引言: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是最近20年来交际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理论依据之一:语言习得研究。 理论依据之二:心理语言学
两个主要模式:1.互动假设 2.认知途径
理论依据之三:社会建构理论
六个方面: 自我 自信 自主 自择 自律 互动 理论依据之四:课程理论
理论依据之四:课程理论
学术知识基础 意识 · 关注点 · 悟力
伦理价值 ·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 为什么做 · 有意识的参与 · 反思 · 责任感 · 义务感 · 自由选择 · 教育民主 · 对学习的承诺 · 诚实 · 尊重陆晓筠白雪纯韦静珍
一、什么是任务型教学
“任务教学法”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
“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 学法。 教师的主要责任是设计任务,提供必要的材料,提出活动要求, 并监控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在课堂上的多数时间里,学生独 立或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 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 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 任务型语言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 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 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任务也包括各种增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 言技能的练习活动
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过于偏激 任务选择的随意性 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评估的依据是任务的完成,不单独进行专项测试 ,难
以推广
自主
· 自律 · 动力 · 信息处理深度
· 语言运用 · 相关联系 · 交际交流
真实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
1.形式与意义的结合 2.真实性原则 3.循环性原则 4.任务相依性原则 5.在做中学原则 6.辅助性原则 7.互动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_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_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原则1 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特点及作用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二语/外语教学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要求学习者完成具体的任务,如:讲述某个故事,叙述某一生活片段,提出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等。
它是一种“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成就”(钟启泉,2001:260)的教学途径。
Nunan(2000)概括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如下特点:(1)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用目的语交际。
(2)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
(3)学习者不仅注重语言的学习,而且关心学习过程本身。
(4)把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
(5)试图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
所以,任务型教学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倡真实的语言输入,鼓励学习者在做中学,即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它既强调语言形式的学习,又强调具体任务的完成。
由此看来,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一个具体的问题或任务能使学习者产生明确的方向感,问题的解决或任务的完成又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这种方向感和成就感能够有效地提高和保持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兴趣。
另一方面,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能够充分体验到如何搜集、处理各种信息;如何与同伴交流、合作;如何使用语言处理人际之间的信息差(information gap)、推理差(reasoning gap)、观点差(opinion gap) (Gray 1990:261)。
这些显然已经超出了语言学习本身,而将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工作生活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
2 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通常意义上的“任务”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游戏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Richards等人(2000:468)给语言教学中的“任务”下的定义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活动。
教案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
教案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一、引言教案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任务的设置和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定义、特点以及设计过程。
二、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定义任务型教学设计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情境设置和任务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来获得学习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任务的实施,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设计的特点1.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务型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体地位,通过任务的设置和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 真实情境的设置:任务型教学设计通过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
3. 任务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任务型教学设计注重任务的综合性和整体性,通过设计具体的任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策略。
4. 强调合作与探究:任务型教学设计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任务型教学设计的步骤任务型教学设计的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任务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任务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2. 设计任务情境: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任务的情境和背景,使任务具有真实性和情境性。
3. 设计任务步骤:根据任务目标和情境,设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步骤和活动,明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任务要求。
4. 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为完成任务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如参考资料、工具等,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5. 组织学生实施任务:安排学生进行任务实施,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task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定义
task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交际和语言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具体、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吸收了多种教学法的优点,其核心思想是模拟人们在社会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人们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具体的“任务”,让语言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
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完成语言任务、强调语言学习从意义到形式、反对机械操练、鼓励学习者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及完成任务的流畅性重于准确性等方面。
任务型教学法遵循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形式—功能性原则、任务相依性原则、在做中学原则和脚手架原则等原则。
任务型语言教学分为任务前活动、任务中活动和任务后活动三个步骤,其中任务前阶段的目标为重构目的语和减轻认知负荷,任务中阶段的目标是平衡发展准确性和流利性,任务后阶段的目标为注重准确性和分析综合的循环。
《任务型教学》课件
《任务型教学》ppt课件xx年xx月xx日•任务型教学概述•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任务型教学的基本要素与特点•任务型教学实践目•任务型教学的优势与局限性•任务型教学实例分析录01任务型教学概述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在真实语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教学方法。
定义以任务为核心,学生通过参与、合作、交流和表达来实现语言习得;注重语言的意义而非形式;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习更具实际意义。
特点任务型教学的定义与特点任务设计原则任务的设计应该具有真实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任务难度原则任务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语言能力,难度适中,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任务评价原则任务的评价应该以学生的实际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为依据,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语言能力。
历史任务型教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理论基础是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任务型教学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世界范围内广为接受和应用的语言教学方法之一。
发展随着语言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任务型教学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近年来,任务型教学开始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结合,出现了基于网络的虚拟任务和自主学习平台等新型教学方式,使任务型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化和高效。
任务型教学的历史与发展02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是主动建构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和感知理解,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和内化。
教师是促进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供适当的任务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新知识,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言习得与学习过程相似语言习得是通过自然语言环境中的大量接触和使用,逐渐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
任务型教学注重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和情境,帮助学生自然地习得语言。
教案设计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教案设计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Teaching)是指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参与真实且能够体现语言应用能力的任务来推动语言学习。
任务型教学模式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定义、特点、设计步骤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定义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让学生完成真实且有目标性的任务来促进其语言发展。
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沟通和合作。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1. 以任务为中心: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完成任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真实的交流。
2. 学生主导学习: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扮演着任务的执行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教师则充当指导者的角色。
3. 真实语境:任务型教学追求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合作与交流: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和交流观点。
5. 语言的功能性:任务型教学以语言的功能为出发点,通过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设计步骤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任务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的任务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介绍任务的目标和要求。
2. 任务讨论: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任务,梳理思路,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3. 任务执行: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任务,在任务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互相合作与交流。
4. 任务呈现: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任务成果,分享归纳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语言分析与练习:通过对任务中出现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并给予必要的语言练习和指导。
6. 反思与总结:学生对任务的完成进行反思,总结任务中的语言要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引言: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或学习环境中完成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来进行学习。
相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任务型教学的定义、特点、优势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的需求和现实任务为出发点,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来实现任务的完成。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二、任务型教学的特点1. 学习任务具有现实意义:任务型教学中的学习任务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实际价值和应用场景。
2. 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任务型教学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讨论和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着重培养语言技能: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种语言工具进行交流和表达。
4. 个性化和因材施教:任务型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任务型教学的优势1. 提高学习的动机:任务型教学将学习与实际任务相结合,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实际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够锻炼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际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 提升语言能力: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4. 增强综合素养: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能力。
四、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步骤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任务准备: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并设计与学生实际需求相关的学习任务。
大学教案中的任务型教学策略
大学教案中的任务型教学策略教学目标和背景任务型教学策略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学教案编写中,任务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策略的定义和特点任务型教学策略是一种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任务,激发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策略的特点包括:1. 以任务为导向:以任务为中心,通过任务来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和实践。
2. 情境贴近实际:教学任务具有真实场景,能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情境。
3. 学习者角色变化: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扮演主角,教师则更多地充当指导者的角色。
4. 合作与互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合作与互动,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
5. 多元评价: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况、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学生。
二、任务型教学策略在大学教案中的应用1. 设计任务型教学目标: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可以明确设定任务型的教学目标,通过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言技能。
例如,一个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一项调查任务,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2. 创设真实语言情境:教案中的教师引入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面临实际沟通和交流的挑战。
例如,在教授一篇新闻报道时,可以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场景,让学生扮演记者和新闻发言人进行角色扮演和互动。
3. 引导合作学习和互动: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设置各种合作学习的任务,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例如,在进行口语训练时,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的任务,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意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提供评价和反馈机制:在大学教案中,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在任务中的表现、听说读写的能力提供反馈。
任务型教学法介绍
学生反思与改进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和评价,反思 自己在任务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 不足之处,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扩展与延伸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任务的难度, 设计一些扩展和延伸的任务,让学 生进一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04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场景
语言培训
口语交流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实际情境中的 口语交流,通过模拟真实场景, 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口语表
任务设计难度问题
挑战
任务的设计难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任务完成度,如何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解决方案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可以采用分级设计任务的方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 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同时还需要注意任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02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
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 非被动接受。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 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 互,不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教师的作用是提供学习资源和 引导,而非单一的知识传授者。
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习得与学习是有 区别的,习得更加注 重自然语境下的语言 运用。
写作训练
通过写作任务,让学生练 习写作技巧,提高英语写 作能力。
其他学科领域
历史
通过布置历史事件调查任 务,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和事件,培养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地理
通过地理信息收集和整理 任务,培养学生的地理空 间思维和地图解读能力。
科学
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任务,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和实验技能。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通 过完成任务,模拟真 实语境,促进语言的 习得。
小学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方法与实践
小学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方法与实践在小学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
本文将探讨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与实践。
一、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定义与特点任务型教学方法是针对学生的任务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通过给学生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实现任务的完成。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实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任务型教学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问题场景或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次,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扮演着主动探索者的角色,他们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后,任务型教学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通常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与实践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以数学和语文两个学科为例,介绍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实施与实践。
1. 数学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任务:在校园中找寻各种几何图形,并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学生需要在校园中主动观察、寻找,并与同学一起探讨和总结,完成任务后再回到课堂上展示结果和分享经验。
通过这样的任务型教学,学生不仅提高了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培养了观察和合作的能力。
2. 语文教学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记叙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任务:学生们分小组,选择一篇记叙文进行阅读,并按照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制作一份简单的漫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的定义和类型发布者:徐文锋发布日期:2010-08-03任务的定义和类型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最关键的概念是“任务”。
能否正确理解并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任务本质及其特征的认识。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任务的定义和类型一直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一、任务的定义由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者和倡导者在学术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对任务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另外,由于认识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即使是同一个学者在不同时期对任务的定义也不完全一样。
实际上,对于任务的定义没有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之说。
只不过有些定义过于简单,所以显得很笼统,没有实际意义;有些定义过于繁琐,既不好理解,又使任务的范围过于狭窄。
下面笔者列举并简单分析任务型语言教学发展过程中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任务的定义。
Long是较早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学者之一。
他在1985年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我们为自己或他人无偿或有偿地做的一些事情,比如给栅栏刷油漆、给孩子穿衣服、填写表格、到商店买鞋、预定机票、从图书馆借书、考驾驶执照、打印信件、给病人量体重、分发邮件、在饭店预定房间、开支票、在地图上查找目的地等。
换句话说,任务就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娱乐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Long,1985:89)。
在当前许多关于任务型教学的文献中,像Long所定义的任务通常称之为“真实任务”(real-world tasks)。
值得注意的是,Long所说的任务既包括那些需要使用语言来完成的任务,比如,预定机票,也包括那些不需要使用语言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比如,给孩子穿衣服。
有的学者 (如Ellis,2003)认为,语言教学中设计和使用任务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所以任务应是那些需要使用语言的任务,而不是那些不依赖语言就能完成的任务。
这一点在Richards等人的定义中也有所体现。
Richards等人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学习者在处理或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的一个活动或行动。
比如,一边听指令一边画地图或根据指令进行操作。
任务一般要求教师明确什么是成功完成任务的标志”(Richards et al.,1985:289)。
Richards等人的定义非常简练,且通俗易懂,即任务就是学习者在理解语言和输出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的各种事情。
显然,根据这个定义,语言教学课堂上的很多活动都可以称为任务。
当然,一个任务可能有多个环节或步骤,而并不是每个环节或步骤都需要使用语言。
比如,画图或操作本身就不涉及语言。
但是,这些步骤也是以理解语言为前提的。
Prabhu给任务的定义与Richards等人的定义有些相似:“任务是学习者根据所给信息和经过思考得出某种结论或结果的活动。
在完成任务时,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 (Prabhu,1987:17)。
这个定义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即“思考过程”和“得出某种结论或结果”。
任务不是简单的语言实践活动(比如,传统的TPR活动),而是要经过思考过程才能完成的活动(比如,在判断、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完成的活动)。
另外,任务要有某种结论或结果。
两个学生把课本上的某个对话分角色朗读一遍,这样的活动就不能称为任务,因为分角色朗读没有明确的结沦或结果。
Nunan也是较早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学者之一。
他给交际性任务的定义是:“交际性任务是指课堂1: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
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 (Nunan,1989:10)。
Nunan对任务的定义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1)任务是课堂上的学习活动;(2):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Nunan在其定义中措辞谨慎,他用“主要”—词的意思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也可以关注语言形式。
Skehan是近些年来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学者之一:Skehan(1998)指出了任务的几个要素:(1)表达意义是首要目的;(2)学习者需要解决某个交际问题;(3)学习者所做的事情要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活动有联系;(4)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即如何完成以及完成的情况是次要的);(5)对活动的评价要以结果为依据。
Skehan归纳的这几点要素已经发展成为设计任务的几条原则。
另外,Skehan还指出了任务中“不要”做的一些事情:(1)不让学生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或表达过的意义;(2)任务的主要目的不是展示学生已经学习或掌握的语言知识或技能;(3)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过程和结果等方面保持——致性;(4)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主要学习目的;(5)不是有意识地把某些语言项目隐藏在教学材料中供学生学习。
Skehan还举了一些实例,说明哪些活动属于任务,哪些活动不属于任务。
Skehan认为,下列活动可称为任务:●根据家庭成员情况完成一个“家庭树” (family tree);●给一封求助信写一封回信,提出适当的建议;●猜出—个谜语;●根据指令在地图上找出某条路线;●找出两幅图画中的不同之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一张登记卡;●在录音电话上留言。
Skehan认为,下列学习活动——般不能视为任务:●句型转换练习,比如,把主动语态的句子变成被动语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问答练习;●根据提示做句型替换练习;●先学习—…段对话,然后两人一组做类似的对话练习;●先听一段采访录音,然后两人—组做一个类似的采访;●根据事先准备的语言材料归纳语法规则。
以上介绍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任务的定义!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任务的定义又趋于简单化。
Bygate,Skehan&Swain(2001)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要求学习者使用语言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完成的一项活动,活动的过程中强凋意义的表达”。
这个定义中的三个要素“使用语言”、“达到目的”和“表达意义”在上文的定义中都先后出现过。
Ellis(2003:3)给任务的定义更为简单,即“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
笔者认为,对任务厂定义宜粗不宜细,宜宽不宜窄。
如果把任务的范围限制得过于狭窄,设计任务和实施任务就会缺乏灵活性。
教学法研究者、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不同的任务。
比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为了检验某种任务的效果,可能设计一些实验室环境的任务。
这些任务可能不是步骤完整的教学活动,因而不一定能直接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而—线教师由于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所设计的任务的某些步骤或环节不—定完全符合理沦研究者给任务确定的设计原则。
二、任务的类型下面介绍几种与实际教学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类型。
1.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从任务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有的学者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即任务就是现实生活中所做的各种事情;而有的学者则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给任务定义,强调任务与语言及语言学习的关系,特别是任务对促进语言学习的作用。
基于这种认识,Nunan(1988,1989,1999)把任务分为真实任务(real-world tasks)和学习型任务(Pedagogic tasks)两大类。
真实任务是指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所做各种事情的任务。
比如,预定飞机票、写信、在地图上找到目的地、查找,包括号码、收听天气预报等。
Nunan主张采用真实任务的理由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语言完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情(Nunan,1999),所以课堂语言学习活动应是做这些事情的演练(rehearsal)过程。
但是,课堂语言教学不可能演练现实中的所有事情。
那么如何为课堂教学设计和选择真实任务呢?Nunan(1988)认为,课堂上真实任务的设计与选择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
大纲制订者和教材编写者应首先分析学生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需要用所学语言做哪些事情。
这些事情就是Long(1985)所说的“目标任务”(target tasks)。
课堂教学活动应尽可能模拟或演练这些任务。
学习型任务是指课堂以外——般不会发生的一些事情。
比如,学生两人一组找出两幅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画几何图形,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给—组图片标出序号,以及为—个假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
学习型任务是为了实现某种学习目的而专门设计的任务。
学习型任务的理论基础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根据心理语言学理沦,尽管学习型任务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不会发生,但这些任务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Richards,2001:162)。
在完成学习型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也需要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也需要表达意见和观点。
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没有绝对的界限。
课堂上大多数学习活动介于真实与不真实之间。
也就是说,真实任务中也有不太真实的成分,而再真实的任务也是在课堂上模拟进行的。
另外,真实任务中提供的信息输入也可能不完全真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可能说一些“不真实”的话。
同样,学习型任务中也有真实的成分。
比如,给学生提供的内容是真实的,学生表达的意见和观点是真实的。
这里的真实程度是指与现实生活的相似性。
有些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在信息输入的操作过程中以及所涉及的语言技能等方面只有某些细微的差别。
请看以下两例:例1:Listen to a weather forecast for tomorrow and write down the predicted temperatures.例2:Listen to a weather forecast for tomorrow and write a note for a friend telling about the weather.上述两个任务的区别是:例1没有与现实生活的需要联系起来。
学生只知道活动的目的是训练听力技能和做笔记的技能,并不清楚这些技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用途。
而例2较好地模拟了现实生活的活动。
比如,这个学生的朋友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收听天气预报,所以需要他把天气预报的结果记录下来。
课堂教学中的有些活动属于真实任务,有些则属于学习型任务。
真实任务和学习型任务都有助于语言学习。
有些学者认为,学习型任务与传统语言教学中的某些教学活动和练习非常类似。
这些任务有助于学生做好在某些语言知识或技能等方面的准备,以便顺利地完成真实任务。
一般来说,学习型任务比较简短和单纯,这些任务可以是一个大任务中的某些环节。
有些真实任务也可以很简单,比如,听天气预报并做记录;有些真实任务则可能非常复杂,比如,调查中学生业余时间最喜欢的活动。
为了完成这项复杂的真实任务,学生首先需要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然后还需要实施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和写出调查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