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的养殖.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技术 专业教学资源库
感谢聆听! Thanks!
• 一般认为中华鲟是淡水鱼类,它们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中华鲟平时生活在东海、南海的沿海大陆架 地带
• 在海中生长发育。当雄鱼长到9至18岁,体长为170厘米,重为50公斤以上,雌鱼长到14至26岁,可达到初 次性成熟。开始成熟的个体于7~8月间由海进入江河,在淡水栖息一年性腺逐渐发育。中华鲟进江后,必 须在江里滞留一年,于第二年10月到达产卵场所。在这一年里,中华鲟并不是一直溯江而上,而是时游时 停,有时在河道坑洼处潜伏几天不动。第二年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为砾石的江段繁殖,繁殖 群体聚集于产卵场繁殖,产卵以后,雌性亲鱼很快即开始降河。亲鲟在生殖期间基本停食,产出的卵为粘 性,粘附于江底岩石或砾石上面,在水温17~18℃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5~6昼夜孵化。刚出膜的仔鱼带 有巨大的卵黄囊,形似蝌蚪,顺水漂流,约12~14天以后开始摄食。再年春季,幼鲟渐次降河,5~8月份 出现在长江口崇明岛一带,9月以后,体长已达30cm的幼鲟陆续离开长江口浅水滩涂,入海培育生长。幼鲟 主食各类底栖动物,成鱼食昆虫幼虫、硅藻及腐殖质。
• 在长江中、上游江段生活的早期幼鱼以摇蚊幼虫、蜻蜓幼虫、蜉蝣幼虫 及植物碎屑等为食;到了河口咸淡水域中的幼鱼则以虾类、蟹类及小鱼 为食。
•
• 中华鲟为洄游性鱼类,栖息于大江河及近海底层。中华鲟虽然个体庞大, 摄食只以Leabharlann Baidu游生物、
• 植物碎屑为主食,偶尔吞食小鱼、小虾。中华鲟具有自己独有的生活习 性。它们繁衍生息需要往返于长江、大海之间,也就是说,中华鲟是典 型的咸水、淡水都能生存的洄游性鱼类。每年夏秋,成群结队的中华鲟 由回来了生活在长江口外的浅海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 博击,才回到自己的“故乡”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 到15cm左右,这些“游子”又携带儿女们,顺流而下,旅居海外。它们 就这样世世代代在长江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养成了身居海外不忘 故乡的习惯。正是由于这种执着的回归、寻根的习性,所以人们称它为 “中华鲟”。
水产养殖技术 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华鲟 增养殖技术
中华鲟养殖技术
01Part One 生物学特性
2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 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 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 动物较少。河口区的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 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 中华鲟是淡水中最大的鱼,生理结构特殊。中华鲟体梭形,头部和身体背部 青灰色或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各鳍灰色。全身无刺,只靠少量硬骨和背部 一列、体侧和腹部各两列共五列漂亮的骨板及软骨脊椎支撑起庞大的身躯。 背鳍前骨板一般为12~14块,体侧骨板数为24-37块。头大呈长三角形,头 背部骨板光滑。眼睛以前部分扁平成犁状,并向上翘。口在头的腹面,成一 条横裂,口能够自由伸缩。上下唇具有角质乳突。口前方并列着4根小须。 眼睛很小。眼后有喷水孔。鳃孔大,鳃膜与峡部相连。鳃耙呈短柱状,薄而 尖,14~28枚,一般为18枚左右。幼体骨板之间的皮肤光滑,没有鳞片;成 体较粗糙。头部皮肤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背鳍位置很后,背鳍条 54-66。尾巴的上叶长下叶短,成为一个歪形尾鳍,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 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全身骨骼为软 骨质。肠子的构造很奇特,里面有7-8个漏斗状的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 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