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恩教育引领校园和谐发展
感恩:创造和谐教育生活的重要源泉——从大学生感恩之心的培养角度来探析

教育感恩活动心得体会

在我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社会组织开始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我校于近期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感恩活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深刻的体会。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感恩教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感恩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感恩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珍惜他人给予的帮助,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育感恩活动的开展我校在开展教育感恩活动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 举办感恩主题班会。
各班级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感恩的力量。
2. 开展感恩演讲比赛。
学校组织了感恩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父母、老师、同学和祖国的感恩之情。
3. 举办感恩主题征文活动。
学校鼓励学生撰写感恩征文,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4. 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敬老院、福利院等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三、教育感恩活动的体会1. 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参与感恩教育活动,学生学会了珍惜他人给予的帮助,懂得了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能够主动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学生学会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了心理承受能力。
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 感恩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总结4篇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总结4篇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总结篇1在实施感恩教育的活动中,我校以活动为载体,透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恩父母养育了我们;学会感恩老师,感恩老师为我们导航,感恩老师培育我们。
运用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等有效的策略,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与成长的真谛。
一、广泛发动,用心宣传,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中,我校从思想宣传入手,教育学生要感谢祖国、感谢社会、感谢家长、感谢老师、感谢他人。
为了做好教育工作,我们首先召开班主任会,向班主任做宣传并提出要求。
班主任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务必提高他们对感恩活动的高度重视。
因此,蒋校长在会上强调感恩的重要性,要求班主任把这项活动当作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料抓好抓实。
并且要求家长做好配合工作,共同教育学生,帮忙学生树立感恩意识。
我校还利用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个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学生学会感恩,透过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讲故事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增强。
二、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在活动中加强感恩教育我们认为,感恩教育重在活动,在活动中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
活动开展以来,我校认真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资料,把感恩教育推向深入。
(一)感谢父母,帮忙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我校开展了征文比赛、爱心家庭作业、“感恩父母主题班会”、为爱的风气越来越浓。
(二)感谢社会,为社会做应有的贡献。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处于社会之中。
而当今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我们从大家熟知的事情宣传入手,教育学生要感谢社会。
感谢社会要体此刻行动中,学校组织开展了“感恩社会、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等活动,倡导学生向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工作者敬一次礼、说一句谢谢、送一瓶水、参加一项社会献爱心活动等活动。
学校透过开展系列感恩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能牢记不忘别人的帮忙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进而在全校范围内乃至在社会上构成德育功效上的渗透辐射。
实施感恩教育 建设文化强县

实施感恩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近年来,仪陇县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县域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杨建华书记在《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为推进仪陇教育大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主题报告中强调:富民强县,惟靠人才,人才之基,首在教育;仪陇作为百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要实现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高,实现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大县转变,只有大抓教育,抓大教育。
在建设文化强县的旗帜下,复兴小学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感恩教育现状分析一、学生感恩意识淡薄感恩,是人类的传统美德。
无论是中华民族传诵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还是西方的感恩节,传递的都是知恩图报的美德。
然而,随着人们对物质追求的不断升温,感恩美德正在被人们淡忘。
目前我国学生中存在着较明显的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1、对父母的养育缺乏感恩之心。
据调查某高校有27%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31%的大学生只知道父母其中一人的生日,81%的大学生称没有给父母过过生日。
11%的大学生称自己从来不做家务活,12%的同学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
大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受到过多的呵护和关爱,造成了孩子依赖心太强和寄生思想,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从不会萌生任何感激之情2、对师长的教诲缺乏感恩之意。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给老师起外号,甚至辱骂老师,公共场合毫不谦让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
3、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认为索取是理所当然的事。
对于奉献与索取,孩子们坚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而面对忘恩负义的指责时,更有人以“施恩不望报”巧言狡辩。
当“索取”成为理所应当,“感恩”被讥笑为装模作样时,就不可不谓教育的失败、社会的悲哀。
感恩教育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意义

安案 件和火灾等灾害事 故, 甚至是邪 教思想和反动势力 的言论等 。 很多 学 生知识结构不平衡, 能力结构不 合理, 表现 为一些大学生 虽然 掌握了
为测量对象 的大学生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入学心理档案 的时效性和精
确性随着时间的推移 可能存在 问题, 所以, 心理档案的建立应采取分阶 相 当的专业知识, 法律知识和安全 防范意识的薄弱 , 但 稀里糊涂地违法 段跟踪记录 方式, 持数据 的及 时更新, 进行必要 的动态 分析 。 保 并 这也 犯罪 或无端 被害 。比如案 例中的陈某 ,是成绩非 常优异 的学生 , 其精 是很 好的研究大学生 心理发育规律 的第一手 资料。 ②关}‘ 主 高危人群 ” 。 神分裂的直接诱因就是受到法轮功思想的侵害, 而她之所 以会变成受害 “ 高危人群 ” 是指 心理危机 易发和高发 的群体和个 体。 群体对象如家庭 者, 主要 原因就是 自 防卫意识 的薄弱 , 我 与仅有几 面之缘 的法 轮功信 贫 困学 生、 往届学 生 、 继续 教育学 生等 : 个体对象 如孤儿或单亲子女 、 仰 者王某 多次发短信 , 并毫无戒 备的到王 某家做客 , 结果在做 客期间 高考发挥 失常、 带有 明显人 格缺 陷的学生。 他们可 能受过挫 折和情感 王某强迫其接 受法轮功 思想并强 迫其观看 法轮功光盘 。 事后她 更加缺 伤害, 值观念 、 感体验 、 价 情 认知方 式与普通学生相 比因生活经验的不 乏 自我保护 意识 , 没有积 极寻求学校 、老师 的帮助 , 最后 因为内心的 同而不 同, 他们可 能会 有更 多的 自卑 、 敏感 、 时常 因为压 力过大而产生 惊 恐不安 导致 精神的崩 溃 。 因此 , 学生在 学习知识 的同时 , 大 更要 了 的焦虑 , 对他们需要 给予更 多的关心和 高度的关注 。 ③进行危机评估 。 解 和掌握必要的安全 防范基 本知识, 增强安全 防范 意识, 高安全防范 危机评 估是危机干预前 的重要环节, 提 危机评估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危机 能力, 从而有效地保护 自己, 免安全事故 的发 生。 避 ( 2)大 学生 潜在 的心 理危 机 的存 在 干预 的效果, 它是运 用心理 学的理论 、 技术和方法 , 心理危机进行评 对 价、描述 、分类和确 定其 心理 困扰 与障碍 的性 质和程度 。 建立心理危
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
当代 大 学 生感 恩 意识 现 状 及 原 因分 析
就整体而言,当代大学生大 多数思 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 向上 的 , 着 阳 光 的 精 神 特 质 : 性 鲜 明 、 立 判 断 、 态 开 放 、 欢 按 有 个 独 心 喜 照 自己的方式参与生活 。 同 时 , 学 生 新 的 思 想 问 题 也 日益 浮 现 , 用 主 义 、 利 主 义倾 向 大 实 功 明显 , 自我意识膨胀 , 价值取 向扭曲 , 社会 责任感 缺乏 , 诚信 意识 、 感恩
3 学 校 教 育 的 不 足 、
良莠 不 齐 。大 量 信息 来 自不 同 的价 值 体 系 , 易 引起 学 生 “ 极 网民 ” 思想 观 念 上 的迷 惘 和 思 想 认 知 上 的误 导 , 由此 导 致 他 们 世 界 观 、 生 观 、 并 人 价 值 观 的 严 重倾 斜 。 二 、 恩教 育 是构 建 和 谐 校 园的 必 然 要 求 感 1感 恩 教 育 的 内 涵 、 感恩是对 他人 、 社会 和 自然 给予 自己带来 的恩 惠和方便 , 心里产 在 生 认 可 并 意 欲 回馈 的一 种 认 识 , 种 情 怀 和行 为 。感 恩是 一 种 品德 , 一 是 种 生 活 态 度 , 一 种 智 慧 , 一 种 责 任 , 一种 崇 高 的精 神 境 界 。 恩 是 是 是 感 教育是教 育者运用 一定 的教 育方法 与手段 对学生 或者子女实 施的识 恩 、 恩 、 恩 和施 恩 的人 文 教 育 。 知 报 2 感 恩教 育 与和 谐 校 园本 质 要 求 一致 、 和 谐 校 园是 一 种 以和 衷 共 济 、 内和 外 顺 、 调 发展 为 核 心 的 素质 教 协 育模 式 , 成 整 体 优 化 的育 人 氛 围 , 学 校 教 育 各 子 系统 及 各 要 素 间 的 形 是 协调运转 , 是学 校教育与社会教 育 、 家庭教育和谐发 展的教育合力 , 是 以 学 生 、 师 、 校 三 者 共 同发 展 为 宗 旨的整 体 效 应 。 教 学 三 、 恩教 育 实施 的 途 径 感 1树立感恩 的平等观念 、 教育者必须教育学生克 服 自我 中心 主义 ,培养推 己及人 的思维方 式, 并且要求学生铭记 :投我以木桃 , “ 报之 以琼瑶” 。 2 重视 感 恩 的知 性 教 育 、 传 统文 化 历 来 主 张 “ 行 统 一 ” 高 校 应 从 感 恩 的认 知 教 育 人 手 , 知 , 逐 步确 立 起 感 恩 的观 念 。通 过 教 育 者 的点 拨 和引 导 , 以 帮 助学 生 发 现 生 可 活 中 美好 的事 物 , 而 使 他 们 形 成 一种 感 恩 的心 态 、 德 和 责任 , 而 外 从 品 进 化 为感 恩 的行 为 。 3加 强 感 恩 的 情 感 教 育 、 感 恩教育是一种情感 教育 , 要求在教育 过程 中做到“ 以理服 人 、 以
让“感恩”走进心灵——南宁市第十七中学感恩教育侧记

和城镇学生各 自不 同的优势 ,因势利导 ,
推 行 学 生 自主 管 理 的 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模 式 。 如 每 周
班干轮值制 , 团委 、 学生会检查督促制 , 内 宿生 接力管理 制等 。这 些管理措施 让学 生亲身体验 “ 自主”不仅有效地培养 了学 , 生 的 自主管理能力 , 增强 了学生 的主人翁 意识 , 而且 使学生们学 会 了合 作 , 会 了 学
迁 ”愚 公移 山 ”闻鸡起 舞 ” 卧薪尝 胆” “ “ “
育新风 ” 内强 素质 、 树 良好 形象 系列 等 外
活动 ,构建 了一个严密 的德育教育 网络 , 打造 了充 满爱心 、 师德 高 尚、 务过 硬的 业
一
支教师队伍。
实施 “ 感恩教 育” 精心培 育学校 的“ 恩 , 感 文化” 致力于把学校建 设成 为一本 “ , 德育
缩影 。
种 责任制 , 一是 “ 德育导 师制 ”各 班在班 , 主任 的协 调 下 为 困难 学 生 配备 德 育 导 师; 二是 “ 首遇 责任制 ” 在全校 范围 内德 , 育工作不 分份 内份外 ,不分上班下班 , 谁 首先遇到学 生德育 问题 ,淮就 肩负教 育 责任 ; 三是“ 班科负责制 ”四是“ ; 常规育人 机制”五是教育效果测评制 。平时 , ; 学校 开展“ 铸师魂 、 讲师德 ”树师表形象 , “ 创教
求 助。在 一次家访 活动 中, 黄洁老师特意
叫 上 了容 小 清 一 起 参 加 随 访 。 荣 小 清 被
评选 、 给家 长写感恩 信 、 召开感 恩主题班 会等活动 , 搭建起 学校 、 学生 、 家长三者之
主题教育活动 。学 生从 中学会 了感恩 、 学 会了关爱 , 培养 了责任意识 , 能 以努 力 并 和刻苦来回报 关爱他们 的人 。
实施感恩教育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

期 折 射 我 国感 恩 教 育 缺 失 . 以 毫 不 夸 张 地 说 , 代 大 学 生 可 当
感 恩 意 识 缺 失 的 例子 随处 可 见 , 看 下 面 几 例 : 请 例 一 :0 5 7月 . 中 央 电视 台第 二 套 节 目 曾播 出这 样 20 年
一
《 草 纲 目》 载 :慈 鸟 , 鸟 出生 , 哺 六 十 日 ; 则 反 哺 六 本 记 “ 慈 母 长
维普资讯
B
实施感恩教育
【 摘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
宋保 明 朱 开君
要】 当代 大 学生感恩 意识 的淡薄已引起 社会各界的关注 , 强感恩教 育已成 为思想教育工作 者迫切研 究与实践的 加
课 题 。 章 从 当代 大 学生 感 恩 教 育 缺 失 的 现 状 、 恩 意 识 淡 薄 的 内外 因、 强 大 学 生 感 恩教 育 的举 措 等 方 面来 阐述 感 恩 教 育 对 文 感 加
构建 和 谐 校 园的 重 要 理 论 意 义 和 现 实意 义 。
【 关键词】 感恩教育 和谐校 园 大学生
感 恩 是 做 人 的 起 点 . 尊 重 的 基 础 , 恩 是 一 种 处 世 哲 是 感 学 , 一 个 人 不 可 磨 灭 的 良知 , 每 个 人 都 应 该 具 有 的 基 本 是 是 道 德 总则 . 有 一 颗 感 恩 之 心 的 人 , 像 拥 有 了 一 个 和 平 的 怀 就 种 子 , 恩 是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和谐 因子 ,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 谐 感 是 和 校 园 的需 要 , 而 现 实 中 , 些 大 学 生 以 自我 为 中心 . 恩 意 然 一 感 识 观 念 淡 薄 , 乎 到 了触 目惊 心 的地 步 。 几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师生健康发展

高品位的文化氛 围 。
这 不但对于 培养和提 高师生 的
生 ; 用 “ 挫折教育” 锻炼学生 ; 用 “ 赏识 教育” 激励学
审 美情 趣 、 高 尚情操 和 健 康人 格 大 有 裨 益 . 而 且 也 充 分
生 ; 用 “ 爱心 教育” 温 暖学生 ; 用 “ 协作教育 ” 团结学
体现 了校 网文 化建设 的精神底 蕴 。
充分凸现 了
绿 化 “
”
、
小组 , 到读书征文活动 ; 从演讲 比赛 , 到书画展览 , 为
美 化 “
”
、
“ 园林化”
的特色 .
使校 园一
年 四季绿色常
学 生 提 供 一 展 身手 的广 阔空 间 . 这 既 展 示 了 中小 学 生 应
驻,
花开 不断。
师生 在这样 美好 和谐 的环 境 中学 习 、
感 知能力 , 对 师生 的健 康发 展 起 着 相 当重 要 的作用 。
腾 飞 的舞台。 可 通 过 组 织 大量丰 富多彩 的课外活 动 , 给
为此 . 我们可 利用 学校 的高雅 建筑 . 做 到合理 布
学生发展个性 、 展 示特长提供广 阔的舞台 : 从课外兴趣
局 ,
如将红 花绿 叶点缀 亭廊之 中 ,
人 、
关爱人 、
发展 人 为前提 ,
为每个 教 师 的智 慧 和 才能
的发挥创造 机会 和条件 。 营造平等 、 友 爱 、 融洽 、 和谐
校 园 文化是 学 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 校园 文化作为一 种环 境 教育力量 . 对 师生 的健 康成 长有着 巨
的干群关 系 . 创造 民主 的 、 积极 向上 的学 术气氛 , 让教 师在 三 尺 讲 台上 各显 神通 。 学 校 还 要 以 “ 学 会做人 ” 为
校园感恩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校园感恩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相关推荐在享受关爱的同时,也能学会理解别人的付出,让他们把自己得到的深切的爱延续和传递,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懂得回报,懂得表达。
二、活动组织初一级部三、活动内容和安排1、了解“感恩”(第3周)(1)以“感恩”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2)制作一张小报,主要内容为介绍“二十四孝”和“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
(3)通过年级博客进行宣传和相关知识的普及。
2、体验“感恩”(第4—6周)(1)集中观看励志演讲《让生命充满爱》。
(中国校园演讲大师邹越)(2)各班开设一节“感恩”主题的主题班会。
(3)收集身边的“感恩”人物和故事,举行一次演讲会。
3、表达“感恩”(第7—10周)(1)感谢父母养育之恩l 开展给父母(或亲人)写一封感恩信活动;l 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我为家里做几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衣、做饭等,以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l “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估算将来读高中、上大学的成本。
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开展“为父母节约一分钱、一粒米”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倡导节约之风,杜绝浪费。
(2)感谢老师教育之恩l 开展以“四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
l 举行小型故事会:《我和我的老师》(3)感谢学校培育之恩l 开展“我为学校塑形象”活动,规范日常行为,注重文明礼仪,不做影响学校形象的事。
l 组织学生清理校园卫生死角,增强主人翁意识。
l 开展“我为学校写一句感恩的话”活动。
每名学生写一句感恩学校或老师的话。
四,活动要求1、各班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认真阅读方案的内容,认真组织,追求实效。
2、表达感恩的活动由各班根据情况各选择1-2项完成,也可融合到主题班会中。
学校感恩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感恩文化建设方案一、背景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缺乏感恩的意识和价值观,这在学校教育中也十分突出。
孩子们常常忽视别人的帮助,父母和老师的辛勤付出,缺乏对社会的感恩心。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感恩的意识和价值观,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我们制定了这份学校感恩文化建设方案。
二、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和价值观,让他们学会珍惜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感谢给予他们帮助的人,懂得回报社会。
通过建设感恩文化,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价值观水平;•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实施方案1. 设立感恩教育小组学校将成立感恩教育小组,由学校领导和教师组成,负责制定感恩教育方案,开展相关活动。
小组将定期举办感恩教育讲座、主题班会等,引导学生认识感恩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感恩的方式和方法。
2. 引入感恩教材学校将选择适合年级和课程的感恩教材,引导学生从小学习感恩的理念。
教师将在课堂上讲解感恩故事、进行感恩教育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和作用。
3. 举办感恩活动学校将定期组织感恩活动,如感恩日、感恩周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有机会表达对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给予过帮助的人的感激之情。
活动形式可以包括感恩手绘、感恩信件、感恩分享等,以鼓励学生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4. 培养社会实践意识学校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非理所当然,培养出回报社会的意识和行动。
5. 建立感恩文化氛围学校将通过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让学生在学校中感受到感恩文化的力量。
例如,在学校内墙面上张贴感恩文化的海报,设置感恩文化展示角落,举办感恩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等。
同时,学校还将通过鼓励学生互相关爱和帮助他人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评估与跟进学校将定期对感恩文化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估与跟进。
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师的观察和心理测评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行为变化。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目的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目的一、引言感恩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情感,使他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并学会感恩他人的帮助。
作为教师,在开展班会时,将感恩教育作为主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将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方法和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孩子对父母的呵护、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都不感激,而投诉嫌弃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种不感恩的态度容易让他们失去他人的帮助和支持,甚至造成孤立和矛盾。
因此,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感恩的意识,更加珍惜一切,对生活充满感激心情。
同时,感恩教育也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更加愿意为他人着想,培养出乐于助人的品质,建立起和睦的人际关系。
因此,感恩教育不仅仅是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更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感恩教育的目的1.培养感恩的态度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感恩的态度,使他们能够对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关怀和帮助怀有感激之心。
这种感恩的态度,将会成为他们做人、做事的重要品质之一。
2.培养感恩的行为除了有感恩的态度,感恩教育也旨在培养学生经常表达感激之情,主动回报他人的帮助和关爱。
这种感恩的行为,将会帮助学生更加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培养乐与助人感恩教育也旨在培养学生愿意乐于助人的品格,让他们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同时,愿意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感恩教育的方法1.课堂教学感恩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比如通过启发式讲解、案例分析、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感恩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感激之情。
2.课外活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义工服务、支教助学、以及参观敬老院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他人的需要,感受帮助社会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感恩的情感。
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目的

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目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的目的导言: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日益忽视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很多人习惯于索取,而不习惯于感恩。
因此,感恩教育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主题。
为了培养孩子们对他人的感恩之心,许多学校和社区开展了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本文就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的目的展开论述。
目的一:培养感恩之心第一,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旨在培养人们的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感激身边的人和事时,我们才能更好地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通过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人们能够更加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和付出,从而培养起感恩之心。
第二,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幸福。
在当今社会的物质丰富之下,人们往往追求更高更快更多的物质享受。
然而,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可以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拥有的,并体验到其中的幸福。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感恩者心无尚”。
通过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人们能够真正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目的二:培养分享精神第一,感恩教育主题活动鼓励人们分享自己的财富和时间。
当我们感恩于他人对我们的帮助时,我们希望能够回报这种帮助。
通过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人们能够学会分享自己的财富和时间,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分享,我们不仅能够帮助到他人,也能够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第二,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往往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忽视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然而,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可以让人们认识到分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通过分享,人们能够建立起丰富的人际网络,并从中获得无尽的力量与快乐。
目的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一,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人们习惯于感恩并乐于分享时,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摒弃自私自利的心态,将目光放在他人身上,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人们能够感恩并乐于分享时,社会将变得更加团结、和谐。
第二,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能够推动社会公平发展。
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

浅谈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摘要】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由衷的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大学生识恩、知恩,并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行动,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应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感恩情感,实践感恩行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心理。
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感恩观缺失的原因,以及说明推行感恩教育对于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案。
【关键词】感恩教育;大学生;感恩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当前,许多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了匮乏的程度。
父母在家含辛茹苦,孩子在校挥金如土;部分大学生对父母的馈赠,朋友的帮助很少言谢;某些受助大学生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却毫无感激;一些大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才得以上学,但是在学校学习并不努力;孝敬和赡养父母的观念在许多大学生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只知索取,不愿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
这些感恩意识缺失的例子虽局限于部分人,其影响力却不容低估。
总的说来,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都有重大的关系。
下面分析一下大学生感恩观缺失的原因。
二、当代大学生感恩观缺失的原因[1](一)家庭教育对感恩观缺失的原因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大学生感恩的形成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
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帮助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促进其健康成长。
但是由于一些父母的教育存在一些偏差,大学生的感恩观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首先,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现在很多的大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娇宠中长大的。
不少父母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尽可能的满足、不加节制。
这就容易助长孩子的自私和贪欲,他们很难体会生活的来之不易,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从而不懂得感恩。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摘要: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是,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却十分薄弱。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它教诲世人,当我们受恩于人时,切勿忘了感恩。
然而,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却日渐为当代大学生所遗忘。
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真空”。
这种现象折射出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
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一、感恩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一)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父母的溺爱使他们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父母应教育子女不能只会接受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
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家庭教育的必备内容。
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二)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更多地是在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唯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
高等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这是高校德育的重点所在,也是感恩教育必须加强的重要原因。
(三)社会教育变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现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加,社会风气的败坏,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之初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
浅谈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

浅谈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感恩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感恩之心,懂得感恩,懂得感恩的人生态度和行为。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对他人、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激与尊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感恩教育的价值和实施方案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感恩之心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感恩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养成感恩的习惯,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使其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和品质,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2.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感恩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会懂得感恩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懂得感恩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怀,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尊重和信任,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培养积极的心态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使人保持良好的心态。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会懂得感恩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珍惜拥有的一切,从而使其拥有积极的心态,更加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4.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感恩教育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更多的人具有感恩之心时,社会就会充满爱和温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协调和谐,整个社会也将更加和谐发展。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1. 从身边小事开始小学生的世界是纯真的、单纯的,他们的感恩可能来自家人的呵护、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情,教师可以从家庭、校园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入手,引导学生感恩家人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感恩同学的友情之恩,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开展感恩主题班会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感恩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树立感恩的意识,弘扬感恩的精神,激发学生感恩的情感,让感恩的理念深入到学生的心中。
3. 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将感恩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的长远规划中,围绕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感恩教育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感恩教育:灾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
载体 是 教育 过 程不 可 缺少 的 重要 因 素之 一 , 教 育 内容 的实施 、 教 育活 动 的开 展 、 教 育任 务 的完 成 , 都 离 不开 一定 的载 体 。 因此 , 全 面 把握 感 恩 教 育 的 载体 , 并 根 据 内外部
、
以师 德建 设为核 心 。 将 教育 的发 展 , 选 择 合适 的载 体 , 是 加 强 感 恩 教 育 的一 个 重 要 方 面 。感 恩 教 育 不 仅要 向学 生 传 授 相关知识 , 激 发人 的情 感 , 更重 要 的是 要 使 之养 成 相 应 的 品德 和行 为 习惯 。高 校感 恩 教育 要 以实 践 教育 为 手段 , 内 化 大 学生 的感 恩 品质 。开展 各类 感 恩教 育 活动 , 强化 感 恩 教育 实践 , 化抽象为具体 , 化说教为行动 , 要 以活 动 为 载 体, 让 大学 生从 活 动 中体 验感 恩 、 实践感恩, 在 现实 行 动 中 把感 恩 意识 和个 人 的情 感 、 意志 、 知觉 等 交融 在一 起 , 进而
生 的道 德情 感 , 教 育他 们 感 恩社 会 、 感 恩祖 国和 亲人 , 帮 助
教师 、 学 校 三 者 共 同 发展 为 宗 旨的 整体 效 应 。可见 , 感 恩 教 育 与 和谐 校 园建设 本质 上 是 一 致 的 。灾 区大 学 生 由 于
亲 历 了 地震 , 除 感 受 到 地震 带 来 的 巨 大 冲击 外 , 也 深 切 感 受 到 了社会 主 义大 家庭 的温 暖 , 感 受 到 了“ 一 方有 难 、 八 方
支援” 的 温情 。震 后 灾 区 高校 实 施 感 恩教 育 , 将 感 恩 教 育 融 人校 园文化 建设 , 对 提 升思想 政 治 教育 实效 具 有重 要 意 义 。近 年来 , 位 于地 震 重 灾 区 的绵 阳师范 学 院 , 探 索 和 实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 人滴 水之 恩 , 受 当涌 泉相报 ” 这 是 中华 民族 几 , 千年来 关 于感 恩教 育 的真 实写 照 。马克思 主义 哲 学 认 为 , 是 生活在 社会 关 系中 的人 , 不 能脱离 社会 人 是 和他人 而独 立存 在 的。在实 践 中 , 人接 受他 人 、 个 社 会 的馈赠 、 助 、 持等是 不 可避 免 的 , 人应 当对 授 支 个 他人 、 会 、 社 自然 给予 自己的恩 惠和方 便 心存感 恩 。 综 合人 与 自然 、 会 的关系 , 社 当代 有学 者提 出 :感 恩 “ 就 是对 自然 、社会 和他 人 给 自己 的恩 惠 和帮助 由衷 认 可并 真诚 回报 的一种 认识 、 情感 和行 为 。”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识社 会 责任 和个 人 角色 的关 系 ,进而社 会 责任感 淡 漠, 甚至不 了解社会 责任 , 自身生 活缺乏反省 , 对 很难 理清 自己的社会 角色 , 明确 自己的权 利义务关 系 。 4 .自我 意识 强烈 。当代 大学 生成 长 的社会 环境 决定 了他们 的 自主意 识 、 权利 意识 强烈 , 另一 方面 但 却反 映出 自立 意识 、 责任观 念淡 薄 , 赖 、 依 享乐 思想 严重 , 而 出现感 恩 意识淡 薄 。 进
收稿 日期 :0 9— 5—1 20 0 6 作者 简 介 : 万 能 (94一) 男 , 杨 17 , 四川 成 都 人 , 师 , 讲 硕 士 , 究 方 向 为 思 想政 治教 育研 究 。 研
专 家学 者对 当前 社会 “ 恩 ” 感 普遍 缺失 的现状 进 行深 入 分析后 认 为 ,大学 生感 恩 缺失有 着 家庭 、社 会、 学校 和 自身等 多方 面原 因。 1 .家庭教 育 不健 全。主要表 现在 : 1 教育 内容 () 缺失 。 在现 实社 会激 烈竞 争 的现状 下 , 家长 最强烈 的 愿望 就是 望子 成 龙 、 盼女 成风 , 因而在对 子 女 的教 育 上 ,形成 了只关 注子 女学 习成 绩 ,而忽 视 子女世 界 观、 人生 观 、 价值 观 的教 育 。 () 长对 子女 付 出多 、 2家 索取 少 。 在 的学生 绝大 多数 都是 独生 子女 , 现 父母认 为孩 子是 自己生命 的延 伸 , 补偿 心 理过重 , 总是把 自 己未 曾实 现 的理想 寄 托在 孩子 身上 。只要儿 女今 后 过得 好 , 父母 再苦 再 累也 心甘情 愿 , 根本 不 求什 么 回 报, 使本 来应 为 双 向互 动 的父母 与 子女 之 问的情感 , 成 为 仅是 父母 对 子女无 私 奉献 的单 向行 动 ,无形 之 中就 弱化 了对 子 女感 恩意 识 的培养 和教 育 ,形成 了 只知 道索 取却 不 知道感 恩 的心态 。3代 沟 的影 响 。 () 随着 经济 社会 的飞速发 展 , 两代 人 在世界 观 、 人生 观 和价 值观 方 面 的分歧 和生 活方 式上 的差 距增 大 ,又 缺乏 有效 沟通 , 成 “ 沟 ” 形 代 而不 能 正确 处理 , 这也 是 大学 生感 恩意 识淡 薄 的原 因之一 。 2 .学校 德 育教 育 的缺 失。学 校德育 教 育在政 治 思 想 教育 中具 有极 其重 要 的地 位 和作用 ,但 长期 以 来 的现实 却是 我 国 的教 育更 多 的是 关注 学生 的升 学 率 和 就业 , 可避免 地 忽视 了对 学生 的感 恩教 育 。 不 虽 然 也 提倡 “ 校教 育 , 育为 先 ” 但 在实 际 中 , 大 学 德 , 很 程 度 上还是 对 人 的知识 和智 能方 面 的选拔 ,促 使学
培植感恩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教 育科 学
教 育理 论
; 一
.
文 章 、诗 歌和 警句 等研 究及 成 果 的展示 。团总 支书 记及 图 、音 、 体 教师 、班 主任 负 责感 恩文 体 活动 和感 恩文 化环 境研 究 ,真 正做 到领 导 亲抓 ,层层 分工 ,层 层落 实 。 ( ) 内容 充 实 ,形式 多样 ,注 重 体验 ,增 强 实效 。通 过各 二 种 感恩 活 动 ,培 养 师生 拥有 一颗 感 恩的 心 , 以 自己的行 动 回报 各
方 。主要 体现 在 : 1 感 念 社 会 的关 爱 。 开 展 “ . 爱祖 国 、爱 人 民、 爱科 学 、 爱 劳 动 、爱社 会 主义 ”等 教 育活 动 ,引导 他们 感 受今 天 的幸福 生 活 来 之不 易 ,树立 正确 的世 界观 、人 生观 和价 值观 。通 过 “ 校 爱 爱 家 ”演 讲 比赛 、读 书报 告会 等 形式 ,使 学 生体会 到 社会 对他 们 的 关怀 爱 护 。利用 “ 学雷 锋做 好 事活 动 ” “ 讲 四美 活动 ” “ 五 德育 基地 活 动 ” “ 打扫 卫生 劳动 ”等 形 式 ,激 发和增 强 师生 “ 答社 报
一
学 生养 一盆 花 ,保 护一 片绿 地 , 自觉成 为 爱护环 境 、保 护环 境 的 志 愿者 。开展 讴歌 大 自然对 人类 恩 赐 的书 、画 比赛 和演 讲 比赛 , 使 学 生 能够 形成 感 激 自然 给 予 的 情 感 ,使 “ 护 自然 、 保护 自 爱 然 ”成 为学 生 的 自觉行 为 。我们 利 用课 余 时间 ,组织 教职 工进 行 平 整运 动场 草地 的 义务 劳动 ,大部 分 的教工 都 自觉 参加 ,还 吸 引 了很 多学 生 参加 ,有5 0 人次 。一 些社 会 热心 人 士和 本 校 的老 0多 师 职工 及班 级 为学校 捐 种树 木4 多 棵 ,金额 达6 0 多元 , 为学 生 O 00 树立 了学 习榜 样 。 6 营造 “ 恩 ”氛 围 。组 织师 生开 展看 感 恩影 片 ,吟诵 感 恩 . 感 诗 歌 ,传 唱感 恩歌 曲,诵读 感 恩美 文 ,多讲 感恩 之 言的 活动 。 学 校可 以利用 国旗 下 的讲 话 时间 和学 校广 播 时间播 放 感恩 歌 曲和 感 恩 美文 ,利 用 开学 典礼 、板 报 画廊 、文 学社 作 品集 等传 媒 ,多 角 度宣 传 实施 感恩 教 育的 目的、 意义及 实 施步 骤 ,着 力营造 感 恩教 育 的浓 厚 氛 围 。2 0 年8 , “ a 3 0 6 月 T l 拥抱 成 长 之星 ”大 型公 益 活 动在 我校 举 行 。来 自全 国各 地 的5 多名 义工 , 10 学生 和 10 O 0名 O名 家 长 以及5 多 名老 师 ,参加 了 这次 别开 生面 的情 感 教育 活动 。长 0 达8 多 小 时 的活动 ,扣 人 心弦 ,发 自心 声 的话 语 和 动情 的泪光 个 渲染 了整 个会 场 ,全 场 人员无 不 感动 。 二 、和谐 ・ 展 发 在校 园文 化 建设 过程 中,感 恩教 育 只是 一个 切入 点 ,足 精神 文化 的 支 点 。我们 在切 实抓 好 感恩 教育 的 同时 ,要 高度 重视 校 园 物质 文 化 、制度 文化 、 行 为文化 的 建设 , 以取得 精 神文 化 与物质 文 化 、人文 关怀 与 制度 规 范、 校园 文化 建 设与 学科 教育 的和 谐 发 展 ,真 正 实现环 境 育人 , 管理 育人 ,制 度育 人 ,服 务育 人 ,教 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感恩教育引领校园和谐发展
尊敬的胡主任、陈主任、各位领导:
下午好!我叫杨建良,是平湖绍博小学校长,我代表绍博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和所有的学生对您们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
平湖绍博小学是由泰国绍博公司捐资对原粉壁坳小学进行改建而更名。
多年来,县政府和县教育局领导十分关心我校发展,会同中心校多次亲临我校规划发展大计,使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因此,学校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中,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将感恩教育作为办校特色,坚持“常怀感恩之心,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兴校思路。
一、以感恩教育为载体积淀创新学校文化
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背景下,基于对我校办校特色与优势的理性认识,我们谨遵“绍德从善,博文强志”,提出“润育潜质,培养习惯。
发展个性,成就未来。
”的办学理念,全面倡导“感恩、求真、尚美”的教育理念形成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
感恩他人,倡导人文管理理念,感恩即是尊重的内涵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感恩其核心是尊重。
既要尊重老师和学生,也要尊重周围的人。
我们大力倡导以一颗感恩的心善待学校,充分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参与管理。
提倡全体教师树立“管理即服务,服务即尊重”的理念,以感恩的人格力量完善自我;重视教师在管理中的能动性。
在弘扬绍博精神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绍博小学教师职业素养十项修炼和绍博小学教师员工的十项良好习惯的教师行为文化”。
营造人文氛围。
校园的一草一木,橱窗板报,文化长廊,乃至楼梯过道,都是以构建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的人文环境的重要因素。
校门口的一个敬礼,课件活动的一个欢颜笑语,国旗下庄严和整齐的队伍,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节奏……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
以“用一颗感恩之心看世界”为主题的文化长廊中,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感恩”小故事,使学生懂得感恩不仅仅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责任。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
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以“不让爱我的人失望”为绍博小学精神的主题板报激励了学生,“怀感恩之心,立报国志”的学习热情。
墙壁上,名人名言、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墨香四溢;室外窗里,新闻日记,学会感恩,读书心得文风荟萃;还有丰富多彩的班级板报,无不点缀着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气息。
各专用的教学布置尽其所能的发挥其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形成,道德素质的提高”的作用。
校园环境是一本无言的教科书,他无时无刻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耳濡目染的教育功效。
我们坚持把校园环境建设的重点定位在“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的中心上,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以感恩教育为主旨,搭建学生发展的成长的平台
以“感恩文明”确立学生的行为文化。
根据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校你的议定了“绍博小学学生十四项良好与养成”和“绍博小学学生必备的十项美德”的学生行为文化。
十四养成习惯是:行鞠躬礼,问好的习惯。
物归原主的习惯。
规范着装的习惯。
书桌整洁的习惯。
认真听话、思考质疑的习惯。
健康饮食、爱惜粮食的习惯。
轻声慢步的习惯,秩序井然。
敬亲尊长的习惯。
讲究卫生的习惯。
遵守承诺,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热爱读书,静心学习的习惯。
天天锻炼身体的习惯。
规范读书写字习惯。
十项必修美德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孝亲尊师,真诚感恩。
励志勤学,求索创新。
勤俭自强,礼貌谦让。
正直善良,见义勇为。
通过学生行为文化养成,使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文明。
心存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使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愉快身体更加健康。
“感恩”是个永恒的话题。
懂得感恩才会付出,才会珍惜别人的付出,才会获得回报。
以“感恩美德”开展人文教育活动。
以“一颗感恩之心去善待父母”以“一颗博爱之心去关爱他人”。
在新时期学校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育人阵地,我校坚持以“感恩教育”办学,不断发掘“感恩的”内涵,为创建和谐校园和搭建学生健康成长平台不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