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衔接
小初语文衔接
小初语文衔接如下:
1.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到了初中阶段,阅读的难度和深度都会有所提升,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小初衔接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能力的提升:小学阶段的写作,主要是简单的句子和段落的写作。
到了初中阶段,写作的要求会更高,需要学生能够写出有逻辑、有深度的文章。
因此,小初衔接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到了初中阶段,语言表达的要求会更高,需要学生能够清晰、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因此,小初衔接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语言表达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语文知识的积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通过课文的学习,积累基本的语文知识。
到了初中阶段,语文知识的积累会更加系统和深入。
因此,小初衔接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语文知识学习,为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衔接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衔接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是学生打下语言基础的关键阶段,而初中语文则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阶段。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衔接。
一、教材内容的衔接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其中,初中语文教材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写作技巧和批判思维能力。
为了使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衔接得更加自然和顺畅,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1. 渐进式难度设置:小学语文教材应逐渐引入一些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或文本类型,以便学生能够逐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要求。
2. 主题延伸:小学语文教材可以在一些重要的文本中,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便为初中课程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3. 知识梳理:初中语文教材可以对小学阶段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简单回顾或总结,帮助学生将小学期间学习的知识与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有机衔接。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本写作技巧,而初中语文教学则更注重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为了使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学方法衔接得更加连贯和有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逐渐引入一些初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课堂讨论、阅读分析、写作指导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逐渐熟悉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
2. 课堂活动的延伸: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与初中语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剧本创作、文学讲座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并培养其学科素养。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等能力。
这些能力在小学阶段就应该通过课堂上的一些启发性教学方法进行培养。
三、评价体系的衔接小学和初中语文教育需要建立一套衔接顺畅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一个紧密相连的过程,良好的教学衔接对于学生的学习及成长至关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之后,学生即将步入初中阶段,如何将小学语文的积累与初中语文紧密相连,成为了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要做到知识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这些知识包括汉字的学习、词语的积累、基本句式的运用等。
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些基础知识将会被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充分对接小学语文教学,深入挖掘小学阶段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小学阶段所学汉字进行复习巩固,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更加复杂的汉字和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学阶段所学的基本句式,逐步学习更加复杂的句式结构,并学会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句式。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更加自信地应对各种新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要做到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等基本技能,而初中语文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高阶技能。
初中语文教学需要继续引导学生巩固小学阶段所学的能力,并逐步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巩固小学阶段所学的学习方法,可逐步向学生介绍和引导更加高级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归纳文章的要点、总结文章的主题等高级阅读技能,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奠定基础。
要做到素养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和情感素养等。
这些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而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在这些素养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学习体验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强自己的人文情怀,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小学升初衔接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小学升初衔接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的语文学习会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变化。
为了更好地升初衔接,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适应初中语文学习。
一、系统复习小学所学内容进入初中前,学生应该对小学语文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
这包括识字、词语的意思、词汇的拼写以及常见的语法知识等。
通过复习,学生能够重新巩固小学所学的知识,为初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初中语文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学会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以及细节信息。
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报纸、杂志、小说等进行阅读,并进行相关的阅读训练。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阅读比赛等活动,增加对不同题型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三、培养写作能力初中语文还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学会合理组织自己的思路,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要提升写作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写日记、写作文等方式进行训练。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一些优秀的范文,并进行分析和模仿。
通过不断地写作训练,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
四、注重语法训练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初中语文学习尤为重要。
学生需要牢固掌握常见的语法知识,例如词性、词义、句子成分等。
可以通过刷题、背诵、语法归纳等方式进行语法训练。
同时,学生还可以注意课堂上老师的语法讲解,并及时消化吸收。
五、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初中语文课堂通常会有许多互动环节,例如朗读、演讲、讨论等。
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六、多做综合性训练为了适应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可以多做一些综合性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包括语文试卷的模拟考试、习题集的练习等。
通过这些综合性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弥补知识的不足。
总之,小学升初衔接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是多方面的,需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持之以恒。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衔接策略与方法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衔接策略与方法在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
如何让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有机地衔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衔接策略与方法,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语文学习。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围绕字词的认读、句子的理解和写作展开。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可以通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小学语文知识,进行复习和查漏补缺。
其次,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通常是以课文为主,而初中语文则更多地涉及到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
因此,在衔接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深度阅读,培养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和外延,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另外,初中语文学习中的课外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语文通常以教材为主,而初中语文则需要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阅读。
因此,在衔接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优秀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感的总结和分享。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此外,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衔接还需要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主要以课堂作文为主,而初中语文教学则更加注重各类作文的训练。
因此,在衔接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常见作文类型的训练,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
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范文和写作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并适应初中阶段更为复杂的作文要求。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衔接策略与方法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探究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探究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是教育系统中的两个重要阶段,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在小学语文阶段,学生主要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而初中语文则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何有效衔接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让学生顺利过渡,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认识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衔接小学语文在教学中主要围绕语言文字的认知、理解和运用展开,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而初中语文则更加注重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要求学生逐渐具备对文学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教学衔接,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还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去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1.积累阅读经验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他们能够熟练阅读各种文体的文章,并且从中获取知识和情感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意图等能力。
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主动阅读、多角度思考、勤于思考等。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名著、经典,逐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还可以通过导读、问题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文学情感等内容。
这样可以为学生初中语文阶段的文学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训练、作文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清晰、流畅、富有个性的文学表达风格。
除了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启发思维能力小学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要求学生逐渐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还要多接触一些文学作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初衔接语文方法
小初衔接语文方法小初衔接是指小学与初中之间的过渡阶段。
对于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迈向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时期。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过渡,有效衔接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来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些帮助小学生衔接语文的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往往是围绕着课本知识进行的。
因此,初中的语文学习需要从课本知识拓展到更广泛的阅读和写作。
老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故事、诗歌、小说等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程度。
2.培养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但对于初中的课本和其他课外阅读来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可以教导学生采取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例如快速浏览、略读、精读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3.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表达思想的有效方式。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进行一些简单的作文写作,而初中要求学生更加注重文采和逻辑性。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老师可以组织写作训练,指导学生学习各种写作技巧,例如写作结构、修辞手法、描写细节等。
同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使他们的写作更加生动和有趣。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解决问题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在初中的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新的语言要求和技巧。
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5.强化基础知识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时期,初中语文的学习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
因此,在小学阶段,老师应该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包括字词理解、句子分析、语法运用等。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承上启下,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的合理运用,将对学生继续学习语文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一些策略,并介绍其具体操作方法。
一、知识体系的衔接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的语文知识,包括识字、词语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句型结构等。
初中阶段,则是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因此,在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实现:1. 温故知新: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新学期开始时,回顾小学所学的知识点,以复习巩固为主,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
2. 渐进式的深化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新知识应当是从小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的。
教师可以选取与小学阶段所学内容相关的教材,安排渐进式深化学习的主题和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3. 知识桥梁搭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串讲的方式,将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的知识进行联系,将小学知识作为初中知识的基础,并通过解读小学课文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初中知识。
二、学习方法的衔接语文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至关重要。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策略的制定:1. 阅读技巧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开始进行基础阅读训练,初中阶段则需要学生建立更高层次的阅读技巧。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学习初中阶段的阅读技巧,例如注重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关键词、训练提取信息的能力等。
2. 写作能力的培养:小学与初中的写作要求不同,小学阶段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书写能力,而初中阶段则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因此,在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中,可以设置一些过渡环节,帮助学生逐渐培养起合理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小学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将两者的内容衔接起来:1. 选取合适的教材: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一些与小学所学内容有关的文本或文章,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并逐步将学生引向初中阶段的教材。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式与形式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式与形式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式与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转变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式与形式。
一、教材的选取在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中,合适的教材选取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确保小学语文教材和初中语文教材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
教材的编排应当有一个良好的过渡,确保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大的阅读压力和跳跃感。
其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水平进行教材的选择和安排。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初中语文教学则更加强调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材的选取上,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教材和文学作品,让他们能够有所提升。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中,教学内容的安排需要有一个平稳的过渡。
首先,需要重视语文教育的连贯性,即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为初中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基本的写作能力。
而在初中阶段,则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分析与理解。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确保学生在衔接过渡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收益和成长。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中,教学方法的转变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文水平有限,注重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需要更多地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衔接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例如,可以通过讨论、小组活动、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初中语文小学语文的衔接过渡
初中语文小学语文的衔接过渡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语文学习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衔接过渡。
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过渡,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因此,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的衔接过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学习内容的差异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字词的认读与书写、简单的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与写作、基础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等。
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初步的表达能力,教材内容通常生动有趣,富有故事性和趣味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则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字词方面,不仅要求掌握更多的词汇,还要求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在阅读方面,篇幅更长,内容更复杂,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写作方面,要求更高,不仅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注重文章的结构、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在语法方面,也会涉及到更复杂的语法知识和句子结构。
二、学习方法的转变在小学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往往可以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来掌握知识。
但在初中阶段,这种方法就不再适用了。
初中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首先,要学会预习。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在预习时,学生不仅要读通课文,还要思考课文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问题。
其次,要学会做笔记。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信息量较大,学生需要及时记录老师讲解的重点和难点,以便课后复习。
做笔记不仅要记录知识点,还要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此外,要学会复习和总结。
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学生可以通过做练习题、写读书笔记、制作知识卡片等方式进行复习和总结。
三、学习要求的提高小学语文的学习要求主要是掌握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写作。
小学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与衔接
小学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与衔接随着小学生转入初中,语文学习也面临着从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过程。
这个过渡与衔接的阶段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教育环境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与衔接。
一、课程内容的过渡与衔接小学语文课程主要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展开,包括字词句段的认读与运用、文字材料的理解与表达等。
而初中语文课程则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涉及到文言文阅读、作文写作等方面。
因此,在过渡与衔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逐渐引入一些初中语文的元素来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内容。
比如,可以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增加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初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方法的过渡与衔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模仿为主,但到了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逐渐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在过渡与衔接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逐渐从老师为主导到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转变。
比如,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在初中阶段,则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如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
三、教育环境的过渡与衔接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习氛围等方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过渡和衔接,需要在小学与初中之间进行顺利的过渡准备。
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过渡班级或者过渡辅导班,提前为即将转入初中的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
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也要加大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在过渡与衔接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总之,小学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与衔接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适应能力。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材的衔接与延伸如何让学生无缝过渡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材的衔接与延伸如何让学生无缝过渡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小学与初中是两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语文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教授基础的阅读、写作和语言技能,而初中语文教材则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素材、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如何衔接小学与初中语文教材,并延伸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无缝过渡,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1. 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打牢阶段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是首要任务。
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了基本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这些基础是学生后续语文学习的基石。
因此,小学语文教材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故事和文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感受文字背后的意义。
2. 初中语文教材的延伸与提升阶段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应该对小学阶段所学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提升。
初中语文教材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接触更为深入和复杂的文学作品。
通过分析和理解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培养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和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同时,初中语文教材还应该引入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3. 教材内容的贯通与连接为了实现小学与初中语文教材的无缝衔接,教材内容的贯通与连接非常重要。
教材编写者应该注重教材之间的连贯性,使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时能够从旧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展。
例如,在初中教材中可以穿插一些小学教材的经典篇目,让学生回顾巩固已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更复杂的语境中。
此外,教材之间的难度和深度也要适度过渡,让学生逐步适应新的学习挑战。
4. 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方法的转变除了教材的设计与衔接,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方法的转变也对学生的无缝过渡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法与技巧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而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为了确保学生顺利过渡并顺利适应初中语文学习,教师需要掌握与运用一系列的衔接方法与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衔接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
1. 逐步过渡为了使学生顺利适应初中语文学习,教师可以采取逐步过渡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指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要求分阶段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逐步引入一些初中语文的知识点和技巧。
通过这种渐进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减少学习压力。
2. 强化基础知识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基础知识的奠基阶段,因此,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必须以巩固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为前提。
教师可以在小学阶段加强对词汇、语法和句式结构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有坚实的基础。
通过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初中语文知识。
3. 引导学生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和能力。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更高,学习策略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阅读理解、如何写作表达等技巧,使他们在初中时能够更加轻松地应对语文学习。
4. 整合教材内容在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材内容的整合。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例子或引入初中教材中的名家作品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过渡和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的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引导他们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涉及到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延续与发展,为中学阶段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进行浅析。
教学目标的衔接是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为中心,强调对语言文字的认知、表达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而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包括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首先需要将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与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进行衔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初中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则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的衔接是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课文的阅读和分析、文章的写作等方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还包括文学常识、作品欣赏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对小学教材中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学习和欣赏来实现。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可以为学生打开新的视野,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方法的衔接是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和情感教育等方法的运用,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则要注重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探索和发现语文知识。
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可以促进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之间顺利过渡和衔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衔接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衔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之间的衔接也越来越重要。
小学语文主要是教孩子们认识汉字、学习拼音、阅读和写作能力等基础技能;而初中语文则更加注重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分析能力等高级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衔接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绘本、故事书等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但到了初中,就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理解、评价一篇文章的价值。
因此,在小学给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很关键的,这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等手段来实现。
二、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主要以作文为主,而在初中则需要更加灵活地应用各种写作技巧,如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因此,在小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要加强写作训练的难度,如在小学时要求学生写一篇有逻辑性的作文,而在初中时则需要他们写一篇有论证力和硬实力的作文。
三、注重语文知识的进阶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小学时学生主要是学习一些基础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而到了初中,则需要进一步掌握更加复杂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
因此,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学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有关联的,教师们要通过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联动教学,才能更好地进行衔接。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思维技巧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知识运用起来的关键。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师们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如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这些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完美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有紧密的衔接,教师们需要通过有机的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文知识和思维技巧等方面,让学生们逐步形成全面而高效的语文素养。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1. 引言1.1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是教育教学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会有相应的变化。
确保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是顺畅的,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在新的学习阶段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延续性和递进性上。
通过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连贯性进行关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要求。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初中语文的学习难度和深度也在逐步增加。
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教师们的重要任务。
通过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需求。
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加强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确保教学衔接的顺畅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语文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认识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的差异认识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的差异是实现教学衔接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对文本深层次思考和独立分析的能力。
与此相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教学内容上,初中语文更加注重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的传授。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古今中外各种文学作品,了解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思潮,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而小学语文教学则更注重学生的识字和语法基础,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为了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教材内容的衔接,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研读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设置好阶梯,不能操之过急,研究需要循序渐进。
其次是教学模式的衔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第三是研究惯的衔接,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学生的研究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养成良好的听课惯、阅读惯、写作惯等。
第四是研究方法的衔接,教师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研究方法,如怎样做好预、听课、复、作业、小结等。
最后是心理上的衔接,教师要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研究,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人。
当学生升入初中时,他们会面对新的老师、同学和环境。
这种新奇和紧张的感觉会让一些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那些成绩退步的同学。
这些学生往往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其原因,并不断增强他们的信心。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研究中找回快乐、自信和动力,努力让他们在心理上顺利度过这个过渡期。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研究环境和研究方式。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逐渐适应这种变化,让他们感到轻松和自在。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和心理状态。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研究压力会逐渐增加。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提高他们的研究效率。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和自我调节。
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在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总之,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认真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研究情况,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和研究方式,让他们在研究中找到快乐和自信。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点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点语文学习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文字的传递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学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衔接点,这些衔接点的顺利过渡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非常关键。
本文将从读写能力、阅读理解、文学素养以及写作能力等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点。
一、读写能力的衔接点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基础读写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学生进入初中后,在读写能力上会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点之一就是读写能力的过渡。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拼音和基本的汉字书写,逐渐掌握了基础的识字技能,并且能进行简单的读写练习。
而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并理解更多的文字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因此,初中语文学习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顺利衔接小学和初中的语文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阅读训练,包括课外阅读和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
同时,可以通过组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为初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阅读理解的衔接点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点之一。
小学阶段,学生通过逐步学习和训练,初步掌握了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字词的理解、词语的辨析、文章的概括等。
然而,初中阶段的阅读理解要求更高,学生需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本类型的理解能力,例如议论文、说明文、新闻报道等。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内涵。
三、文学素养的衔接点文学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点之一。
小学语文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经典的古代诗词和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了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1. 引言1.1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关系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衔接和延续的联系。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语文学习的基础。
而初中语文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和深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关系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上。
初中语文在继承小学语文基础的又有着更高层次、更深入、更广泛的内容。
比如小学语文注重学生文字的认读和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在初中语文中,则需要学生更多地进行文学阅读和分析,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渡和延续关系,这种衔接关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良好的教学衔接,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更高阶段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1.2 教学衔接的重要性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之间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的差异,如果没有有效的教学衔接,学生容易出现知识的断层和学习的困难。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并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合理的教学衔接,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要求。
教学衔接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的结果。
只有通过各方的努力和配合,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有效的学习提升。
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发展和成长。
【总字数:230】2. 正文2.1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比较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比较是教学衔接的重要一环。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主要围绕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展开。
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掌握文字基础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识字、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等。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学生的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教育学者和教师们认为,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学生语文知识的顺畅过渡和学习兴趣的稳定发展。
那么,为了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素养几个方面进行浅析,希望对相关教师们有所帮助。
一、教材内容的衔接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深化性,因此在教学衔接的过程中,要注意小学语文知识点和初中语文知识点的延续和扩展。
在小学语文阶段,学生主要学习课文朗诵、古诗词、成语故事等基础知识,而在初中语文阶段,则要学习到更加深入的文章阅读、作文写作等方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样的变化,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在小学阶段就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朗诵比赛等,这样有助于为将来更深入的文章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
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延续性和发展性。
在小学阶段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小说或者散文,而在初中阶段可以学习一些中等难度的文言文或者现代散文,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教学衔接中要注重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和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之间的衔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口头讲解为主,辅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图画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则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
在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完成这样的转变。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逐步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衔接——《刻骨铭心的国耻》课例剖析东阳市教研室吕绿杨【背景与意义】小学、初中语文教学虽是同一个语文课程标准,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学段——初中段的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和深化。
由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习方式等诸多因素发生变化,它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形成了一个大的跨度。
跨得好,初中的语文教学就能一帆风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稳步提高并产生新的飞跃;相反,跨得不好,则学生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因此,正视脱节现象,弄清脱节原因,寻求衔接策略,是交接双方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东阳市举行了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研讨会,会议形式如下:执教老师:小学(方旭莉)、初中(张伟伟)上课班级:外国语小学六年级(一)班、(二)班。
教材内容: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选学课文《刻骨铭心的国耻》听课对象:全市小学六年级、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师。
下面以两位老师同在小学六年级上的《刻骨铭心的国耻》的课例进行剖析,探讨小初衔接、平稳过渡的问题。
【分析与策略】一、“两全”目标定位的差异(一)全体学生:小学关注全体初中则偏向尖子课例分析:从上例中不难看出,小学注重教学形式,初中则不拘教学形式;小学重视情感朗读,初中则重视默读练习;小学注重情感体验,初中则注重逻辑思维。
除此以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小学关注每个学生,初中则偏向尖子学生。
衔接策略:《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就整个教育对象说,需关注每个学习个体;就学习个体说,需培育全面的语文素养。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两全”。
小学要在形式中求实质,在全体中育尖子,在朗读中插默读,在情感体验中渗透逻辑思维。
初中则要尽可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多发言、多互动。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差生”不差。
(二)全面素养:小学注重感悟初中则注重比较课例分析:以上两组教学目标,都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且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但也有不同之处:(1)在表达形式上,小学把三个维度分开表达,条理清楚。
初中把“过程和方法”结合到“知识、能力、情感”之中,融合一体。
(2)在“过程和方法”的选择上,小学注重朗读感悟,重在情感提升。
如: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认识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而初中则注重“比较、借助”,重在知识积累。
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通过比较,认识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3)在情感目标上,小学涵义多且要求高,如:珍惜和平,奋发图强,开创未来。
而初中相对单薄一些。
衔接策略:课程标准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列为语文学科追求的目标,充分体现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在教学中,首先要突现“过程与方法”。
过去,我们谈及语文教学目标,往往着眼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至于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就从来没有涉及。
这样的目标定位,缺乏对学生多层面教育的关照,因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今后应在“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应用、叙述等方面引起重视并作出努力。
其次要把握“情感与态度”。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是显性的,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点容易把握,而“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隐性的,在情感与态度的深度和广度上教师都难以把握,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目标的达成度,小学似乎比初中还高,这就有点不切合学生实际,值得商榷。
再则要调整“教学目标主体”。
过去的教学目标,虽然是教与学的共同目标,但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使学生------”,“让学生------”,“教会学生------”。
教师是主动者,而学生是被动接受。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学生主体地位日渐确立。
从“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以学生的角度进行叙述,如“能------”“养成------”“喜欢------”,这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改变,而是教学理念的转化。
上例中的“激发学生------”“教育学生------”,尽管教育理念是先进的,课堂行为是创新的,但是教学目标的叙述是不妥的,也可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的确立起来。
二、教学内容理解的差异(一)、语言理解:小学重于情感,初中则重于慨念理解句子:“其中一把叫做‘助广’的军刀……永远趴在橱窗里。
”课例分析:同时理解“趴”字,但两者相差甚大。
首先,理解方法不同:小学是老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学生的朗读声音的轻重中,体会“趴”的含义。
初中是老师直接提问,从词的本义出发,懂得“趴”字的意思。
其次,理解程度不同:小学限于课文内容,在句子中,理解意思,体会词的褒贬性。
初中则跳出课文内容,关注社会现象,总结出“用词与一个人的认知和立场有关”,从特殊的例子中,推断出一般的用词规律,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衔接策略:在语言理解的方法上,小学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初中需创设情感氛围,通过读去感悟词的含义。
在理解程度上,小学要善于总结提高,从“一个词”扩展到“一类词”,触类旁通,提高谴词造句的能力。
(二)、人文内涵:小学较为单一,初中则趋向多元课堂实例课例分析: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从案例中我们看出,小学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的人文内涵的理解比较单一,教师说:“除了刀杀、枪杀、日寇还用了哪些手段?”答案显然是唯一的,即:活埋、焚烧……课文中写得清清楚楚,学生不需要多动脑筋,也没有多元解读的空间。
所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也是表象化的。
初中则不同,教师能避开学生容易懂的屠杀手段不谈,从“年逾古稀”的意思理解开始,引导学生想象日本人不仅仅屠杀青壮年,连老人,小孩也不放过,严重违背了国际公约,可谓丧尽天良,毫无人性。
还有抓住了“仅仅六个星期”,与前文的“长达六个星期”相比较,这不但是用词准确性的训练,而且更能突出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是知识训练与情感培养的完美结合。
衔接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在因素,抓准切入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学生读了课文就懂的问题不提,答案相同的问题少提,尽可能的提一些学生不容易懂的,答案是多元的,要经过努力才能回答的问题。
只有这样,课堂效率才能提高,三维目标才能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才能得到尊重。
三、教学方式运用的差异(一)揭示课题:小学以情熏染,初中则开门见山课堂实例课例分析:同时揭示课题,小学初中显然不同。
小学以课文具体语句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几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创设情感氛围,从感性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从而揭题,理解“国耻”及“刻骨铭心”,从具体语言的环境,典型的事例,来理解题目,此方法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接受,但耗时过多,课堂效率不高。
初中则开门见山,直接理解“刻骨铭心”及“国耻”,应该说符合揭示课题的一般规律。
但小学生理解能力不够强,容易就事论事,不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题,再则,学生的情感也不可能激发起来。
衔接策略:以上两种揭题方法各有利弊,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要视教材的难易度及学生的接受程度而定,题目容易理解、情感不难到位,就开门见山,速战速决,反之,就要作好铺垫工作,循序渐进,为整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主线:小学以读、悟为主,初中则以说、议为主课堂实例课例分析:以上是两堂课教学设计的要点,不难看出,两位都遵循了一般的阅读规律,从“整体——部分——整体”,且教学时间安排紧凑,用一教时完成。
但仔细思考,不同点十分明显。
(1)教学的主线不同:小学以“读——悟”为主线,以读促悟,以读为载体,以悟为目标,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初中则以“说——议”为主线,在想中说清事情,在品中议明事理。
(2)教学的重点不同:小学以“情感培养”为目标,教学重点是心理的感受。
初中以“明辨事理”为目标,教学重点是心理感受后的“理由、启迪”(3)教学的理念不同:小学注重人文内涵,偏重于主题的理解、感悟、升华。
初中注重语言实践,偏重于课题的深究、字、词、句的落实。
衔接策略:“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相辅相成的,不可以有所偏颇。
小学应在读悟中渗透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培养。
初中应在传授知识,掌握能力的同时渗透情感的熏陶。
即小学更重视思维品质的训练,初中则要重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四)教师板书:小学重于阅读,初中则重于习作课例分析:以上两位教师的板书设计,特点十分明显。
小学则以阅读理解的角度,以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内容为线索,随着教材内容的步步深入,从日本惨无人道的滔天罪行中,学生的情感从感受“残忍”,到激起“愤怒”,最终的“奋起”。
可谓一浪高于一浪,重在理解词句,情感熏陶。
初中则以习作表达的角度,以作者确定主题后用怎样的表达方法为线索,开头应怎样描写,主题应如何展现,事实应怎么呈现,重在掌握方法,培养习作能力。
衔接策略: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
在阅读课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习作的能力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教师应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争取“读”“写”两不误。
(五)课后作业:小学重搜集信息,初中则重说、写表达课堂实例课例分析:两位教师在布置作业中,教学思想都非常开放。
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了语文跨学科的融合,屏弃了传统的抄抄写写的做法,提高了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但是细作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注重于跨学科的融合,注重于搜集资料的培养。
而初中则注重于说话及写作能力的培养。
衔接策略:以上两位教师布置作业的差异,主要是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的认识不同,小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了解不多,尽管课中通过老师的介绍有所认识,但还是非常浮浅有限,故布置上网查阅更多的信息,意在储备知识。
初中教师则认为,小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抗日战争又是现代的历史,电影、电视、书本中随处可见,应该掌握比较丰富的知识,只要稍作整理,即可表达。
一句话,布置作业要了解学生。
以上是笔者通过两个课例例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必定会产生一些问题:其一,由于课例的特殊性,不可能真实地反映小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状况,难免有以偏盖全的嫌疑。
其二,在个案的分析中,为了突出某一问题,不能全面地审视整个课例,难免有挂一漏万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