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导学案(无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目标素养】

1.掌握辽、夏、金、元的统治情况,认识到少数民族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了解蒙古的崛起、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史实,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学法指导】

1、学材准备:课本页、导学案、地图册、双色笔

2、学习流程

【学习目标】

基础目标:1、了解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发展的史实。

2、掌握辽夏金元民族交融的原因、主要表现和影响。

提升目标:理解辽夏金元的制度建设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成果记录

仔细阅读课文部分,根据问题提示进行勾画、标注,严禁整段勾画,会的问题在后面的()画√;不会或不清楚的在()内画ⅹ

名词解释:

1、全面认识南、北面官的设置:(1)内容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2)原因:辽统治下的各民族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3)实质:这是一种民族分治制度,但本质上是阶级统治。(4)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规管理。

2、四时捺钵:契丹语、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契丹皇帝一年四季巡幸于四捺钵之间,政务皆在捺钵中处理,其实际上是契丹国的政治中心。

3、“大定之治”:大定之治是指金朝在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出现的短暂稳定繁荣的局面。完颜雍在位期间对内励精图治,革除弊政;重用汉族知识分子,采用汉制,兴文学,积极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对外主动和宋朝议和。从此,宋金双方休战了约三十年,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金朝国库充盈,社会风气开

始好转,基本达到了“使民知所效也”的目的,出现了繁荣鼎盛的景象。

4、元朝建立后,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但一省制不等于一相制,中书省掌管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朝的宰相。

研展任务

1、金朝走向衰落的原因

2、北宋灭亡的原因

知识补充全面认识猛安

谋克制:

(1)演变:由氏族部落组织到军事组织再到地方行政组织。

(2)性质: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3)内容: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

(4)作用: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不仅有较强的战斗力,同时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2、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蒙古统治集团掌握着强大的武装,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

(2)意义:结束分裂、奠定了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速了蒙古族封建化进程。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3、正确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及民族关系。

关于民族政权的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因此辽宋夏金元这些政权的历史地位是平等的,少数民族政权为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于民族关系的问题:(1)各民族间存在战争,这些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反抗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战争是正义的,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战争也是正义的,反之则是非正义的。

(2)在宋辽夏金的关系中占主导的是三次议和,这三次议和虽然是两宋统治者接受屈辱条件以求得苟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议和使双方减少了战争,获得了较长时间的相对安定局面,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各民族人民的友好交往。

(3)这一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技术、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各民族之间的商品贸易联系增强,少数民族政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先进文化的影响,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进程,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5、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地方政治和军事的控制,设立行省,代表中央对地方行使权力。改变宋朝人浮于事的局面。对秦以来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

(2)特点: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3)影响: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尝试。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本课小结

当堂检测

1.历史上,辽统治者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分别负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事务。这种“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实质上是( )

A.安抚、笼络汉族地主阶级

B.避免契丹人与汉人发生矛盾

C.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肯定和保护先进的封建文明

2.《金史》记载:“(金太祖说):‘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史籍所述两个少数民族政权( )

A.都创立兵农合一的制度

B.政权建立后其封建化进程加快

C.长期与北宋政权对峙

D.都兴起于辽河上游

3.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经传承与创新,如“汉承秦制”“元承宋制”。其中,“元承宋制”在中央机构的表现为( )

A.中书省与行省制

B.中书省与枢密院

C.枢密院与宣政院

D.中书门下与枢密院

4.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

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

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

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

D.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

5.“(元世祖)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吐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文中的“帝师”主要管理( )

A.佛教与西藏军政事务

B.全国政令发布中枢机关

C.少数民族与宗教事务

D.地方一级最高行政机构

6.中国历史上的地方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钱穆《秦汉史》

材料三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