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 菱形与矩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讲 菱形与矩形

考点·方法·破译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运用它们进行计算与证明; 2.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运用它们进行计算与证明; 3.理解“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并会应用.

经典·考题·赏析

【例1】(衢州)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PBC 和△Q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P 在矩形上方,点Q 在矩形内.

求证:P A =PQ .

【解法指导】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有如下:⑴若在同一三角形中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⑵若在不同三角形中可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⑶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与直角三角形谢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证明;(4)利用特殊四边形的边与对角线的关系证明等.

证明:∵四边形ABCD 为矩形,△PBC 、△QCD 都是等边三角形

∴BA =CD =CQ ,∠PBA =30°,BP =CP ,∠DCP =∠BCQ =30°,∴∠PCQ =30° 在△ABP 和△QCP 中BA =CQ ,∠ABP =∠QCP ,BP =CP ∴△ABP ≌△QCP ,∴P A =PQ 【变式题组】 01.(荆州)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是BC 上一点,AE =AD ,DF ⊥AE 与F ,连接DE .求

证:DF =DC .

02.(荆州)如图,矩形ABCD 中,DP 平分∠ADC 交BC 于点P ,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

顶点放在P 点处,且使它的一条直角边过A 点,另一条直角边交CD 于E .找出图中与P A 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A

B

C

E

D A

B

C

D

E

F

A

B

C

D Q

P

03.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O ,AE 平分∠BAD 交BC 于E ,∠CAE =15°,求

∠BOE 的度数.

【例2】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在AD 边上,AE >DE ,BE =BC ,点O 是线段CE 的中点. ⑴试说明CE 平分∠BED ;

⑵若AB =3,BC =5,求BO 的长;

⑶在直线AD 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以B 、C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如果存在,试画出点F 的位置,

并作适当的说明;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⑴∵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BCE =∠DEC .

又∵BE =BC ,∴∠BCE =∠BEC .∴∠BEC =∠DEC ,∴CE 平分∠BED . ⑵在Rt △中,AB =3,BE =BC =5,∴AE =4. 在Rt △CDE 中,CD =3,DE =1,∴EC =10. 在Rt △BOC 中,BC =5,CO =102,∴BO =902=310

2

.(注:此处用面积法求BO 也可)

⑶在直线AD 上存在点F ,使得以B 、C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 延长ED 至F ,使得EF =BC ,此时四边形BCFE 是菱形.

∵AE >DE ,∴BE >CE ,

因此在EA 的延长线上不存在点F ,使得四边形BCEF 为菱形. 【变式题组】 01.(烟台)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原点,菱形OABC

的对角线OB 在x 轴上,顶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2

x

的图像上,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02.(益阳)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EF 重叠在一起,其中∠A =60°,AC =1.固定

△ABC 不动,将△DEF 进行如下操作: ⑴如图1,△DEF 沿线段AB 向右平移(即D 点在线段AB 内移动),连接DC 、CF 、FB ,四边形CDBF 的形状在不断的变化,但它的面积不变化,请求出其面积;

⑵如图2,当D 点移到AB 的中点时,请你猜想四边形CDB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A

B

C

F

E D

图1

F

C

E B

D A

图2

A

B

C E

D

O

A B C

E D O

【例3】(全国联赛)如图,在矩形ABCD 中,已知AD =12,AB =5,P 是AD 边上任意一点,PE ⊥BD ,PF ⊥AC ,E 、F 分别是垂足,则PE +PF =__________.

【解法指导】因为P 是AD 上任意一点,故想求出PE 、PF 长的具体数据是不可能的,从特殊位置考虑,当P 与A 重合时,PE +PF 就等于点A 到BD 的距离,因而只需要求出A 到BD 的距离,事实上利用面积法可以证明下列命题“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解:如图,过A 作AG ⊥BD 于G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腰上的高.∴PE +PF =AG .Rt △ABD 中,AD =12,AB =5,BD =13.S △ABC =1

2AB •AD

=12BD •AG ,∴AG =6013,∴PE +PF =6013

. 【变式题组】

01.⑴观察与发现:讲矩形纸片AOCB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点B 落在点B '处(如图

1),折痕为EF .小明发现△AEF 为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⑵实验与应用:以点O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矩形的边OC 、OA 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若顶点B 的坐标为(9,3),请求出折痕EF 的长及EF 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02.(佳木斯)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到B '的位置,AB '与

CD 交于点E .

⑴试找出一个与△AED 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⑵若AB =8,DE =3,P 为线段AC 上的任意一点,PG ⊥AE 于G ,PH ⊥EC 于H ,试求PG +PH 的值,并说明理由.

A

B C

E D

H

G

P

B ' A B C

F E

B '

O

图1

A

B

C F

E D O

P

G

F E D

A

P

C O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