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doc

合集下载

(完整)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doc

(完整)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doc

初中文言文常字及其解文言文虚用法之一、代1、人称代,作“他”、“她”、“他”①公与人乘,于勺。

(《曹》)② 佐之,并两尉。

(《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之“文”也?(《 < >十》)④醒侯故使之之。

(《扁蔡醒公》)2、指示代,指代事物,作“它”、“它”或直事物名称。

①学而之,不亦乎?(《 < >十》)②屠自后断其股,亦之。

(《狼》)③子曰:默而之,学而不,人不倦。

(《 < >十》)④鬼:“汝复?”定伯之。

(《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1、构助,作“的”①君之病在胃,不治将益深。

(《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③予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狗盗之力哉?(《孟君》)⑤叩石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构气助,放在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功。

(《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蔡桓公》)③ 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海》)⑤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

(《》)3、气助,凑足音。

①公将鼓之。

(《曹》)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③ 恨久之。

(《涉世家》)④ 之,二十余四面集,步行弓矢从者百人。

(《大椎》)4、构助,提前的志。

①菊之,陶后有。

(《》)②何陋之有?(《陋室》)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而一、1、表示并列关系的,可“又”“而且”“也”等,有也可不。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矣。

(《 < >十》)②永州之野异蛇,黑而白章。

(《捕蛇者》)③中峨冠而多髯者坡,(《核舟》)2、表示承接关系的,作“然后”“就”①学而之,不亦乎?(《 < >十》)②扁望桓侯而走。

(《扁蔡桓公》)③尉挺,广起,而尉。

(《涉世家》)3、表示折关系的,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十》)②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 可而不可玩焉。

文言文常用140字释义PDF版,可直接打印

文言文常用140字释义PDF版,可直接打印

②犯错误: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③过失,错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走过,经过: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好 ①美丽,好,善: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隆中对》 ②友好:外结好孙权。《隆中对》 ③[hào]喜欢,爱好:好为《梁父吟》。《隆中对》/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论语〉十二章》 号 ①别号:宅边有五棵柳,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②取别号,称,宣称: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号为张楚。 《陈涉世家》 ③号令,命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④大声喊叫:连月不开,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河 ①黄河:河阳之北《愚公移山》/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夸父逐 日》 ②一般的河流:在河之洲。《关雎》 恨 ①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②叹恨: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患 ①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②忧患,灾祸: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患有所不辟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 为也!《鱼我所欲也》 会 ①适逢,正赶上:会宾客大宴。《口技》/会天大雨。《陈涉世家》 ②领悟,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③聚会,集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号令召三老﹑豪 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惠 ①恩惠:小惠未徧。《曹刿论战》/大王加惠。《唐雎不辱使命》 ②通“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③中间,期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奉命于 危难之间。《出师表》 ④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其间千二百里。《三 峡》 ⑤私自,暗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⑥间或,偶然: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简 ①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②选拔: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见 ①引见: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②看见:于舅家见之。《伤仲永》/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 记》 ③拜见:子墨子见王。《公输》/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④了解,知道: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 学》 ⑤通“现”,显现:才美不外见。《马说》 ⑥会见:于是见公输盘。《公输》 将 ①将要:不筑,必将有盗。《智子疑邻》/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论战》 ②带领: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上使外将兵。《陈涉世 家》 ③扶、持: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④带兵的人,将领:项燕为楚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津 渡口: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尽 ①完,没有了: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林尽水源。《桃花源 记》 ②全部(取得):利尽南海。《隆中对》 ③竭尽,全部用出: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食之不能尽 其材。《马说》 ④喝完,吃完: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一食或尽粟一 石。《马说》 景 ①日光: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初中文言文常用字及注释-推荐下载

初中文言文常用字及注释-推荐下载

常用字注释安:①安宁,安定;②稳定,稳固;③安逸,安乐;④安心;⑤安放,设置;⑥疑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哪里比:①并列,挨着;②副词。

接连地;③勾结;④及,等到;(①~④旧读bì)⑤顺从,和顺;⑥比较。

⑦比喻鄙:①周代基层行政区划,五百户为鄙;②边疆,边缘的地方;③庸俗,浅陋;④看不起,轻视;⑤谦词。

谦称自己。

兵:①兵器,武器;②军事,战争;③军队并:①合并,吞并;②一起,一并;(除③外,其余念bìng)③bǐng。

通“屏”(摒)。

抛弃;④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

⑤并行,并列;⑥一起,一齐;⑦bàng(棒)。

依傍,沿着;⑧合并,兼并;策:①竹制的马鞭子;②竹杖,拐杖;③成编的竹简;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⑤策问。

⑥计策,计谋;⑦古代占卜用的蓍草。

;诚: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乘:①驾车,驱马拉车;②登,升;③趁着,凭借;④压服,欺压;⑤追逐;⑥计量,计算;⑦shèng(剩)。

春秋时晋国史书叫做“乘”;⑧shèng(剩)。

量词;从:①跟随;②顺从,听从;③参与;④由,自;⑤堂房亲属;⑥副,与“正”相对;⑦zòng(纵)。

南北方向。

⑧zòng(纵)。

放纵,纵容;⑨【从容】1.不慌不忙,2.怂恿,鼓动人做坏事;殆:①危险;②近于;③副词。

大概,恐怕;④通“怠”。

懒惰;道:①路;②规律,道理;③指道家,道教;④主张,思想,学说;⑤从,由;⑥说,讲;⑦dǎo(导)。

引导;⑧dǎo。

通,疏导;(⑦、⑧后写作“导”)⑨量词;⑩古代行政区域名;堵:①古代建筑墙的单位而:①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的;②连词。

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转折、相承等关系。

③连词。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④连词。

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如果”或“却”的意思;⑤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感叹;⑥如,像;凡:①凡是,表示概括;②总共,一共;③平凡,平常;方:①方;②古代代称面积的用于,“方十里”即纵横十里;③方向,方位;④地的代称;⑤方法,办法;⑥两船并行;⑦比拟,相比;⑧副词,正在;芳:①花草发出的香味;②美好的;奉:①双手捧着;②恭敬地接受;③尊奉;④敬词。

(完整word版)初中文言文常用字解释.docx

(完整word版)初中文言文常用字解释.docx

初中文言文常用字解释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相当于“而且”,“又”。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学而时习之”。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温故而知新。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 译 ] :“假使全国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为有为的青年”。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之】1.用作代词:(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①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如: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文言文初中字词翻译常考

文言文初中字词翻译常考

一、文言文常考字词1. 言言,言语也。

文言文中,“言”字用途广泛,可作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如:“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坚决。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如:“吾欲之南海。

”(我想去南海。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二、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1. 言言,言语也。

翻译为:说话、言语。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翻译为:的、之。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综上所述,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需掌握字词的基本意义,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完整)初中文言文常用字及注释.doc

(完整)初中文言文常用字及注释.doc

常用字注释安:①安宁,安定;②稳定,稳固;③安逸,安乐;④安心;⑤安放,设置;⑥疑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哪里比:①并列,挨着;②副词。

接连地;③勾结;④及,等到;(① ~④旧读bì)⑤顺从,和顺;⑥比较。

⑦比喻鄙:①周代基层行政区划,五百户为鄙;②边疆,边缘的地方;③庸俗,浅陋;④看不起,轻视;⑤谦词。

谦称自己。

兵:①兵器,武器;②军事,战争;③军队并:①合并,吞并;②一起,一并;(除③外,其余念bìng)③ bǐng。

通“屏”(摒)。

抛bàng(棒)。

依傍,弃;④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

⑤并行,并列;⑥一起,一齐;⑦沿着;⑧合并,兼并;策:①竹制的马鞭子;②竹杖,拐杖;③成编的竹简;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⑤策问。

⑥计策,计谋;⑦古代占卜用的蓍草。

;诚: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乘:①驾车,驱马拉车;②登,升;③趁着,凭借;④压服,欺压;⑤追逐;⑥计量,计算;⑦ shèng(剩)。

春秋时晋国史书叫做“乘”;⑧ shèng(剩)。

量词;从:①跟随;②顺从,听从;③参与;④由,自;⑤堂房亲属;⑥副,与“正”相对;⑦zòng(纵)。

南北方向。

⑧ zòng(纵)。

放纵,纵容;⑨【从容】 1.不慌不忙, 2.怂恿,鼓动人做坏事;殆:①危险;②近于;③副词。

大概,恐怕;④通“怠”。

懒惰;道:①路;②规律,道理;③指道家,道教;④主张,思想,学说;⑤从,由;⑥说,讲;⑦dǎo(导)。

引导;⑧ dǎo。

通,疏导;(⑦、⑧后写作“导”)⑨量词;⑩古代行政区域名;堵:①古代建筑墙的单位而:①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的;②连词。

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转折、相承等关系。

③连词。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④连词。

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如果”或“却”的意思;⑤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感叹;⑥如,像;凡:①凡是,表示概括;②总共,一共;③平凡,平常;方:①方;②古代代称面积的用于,“方十里”即纵横十里;③方向,方位;④地的代称;⑤方法,办法;⑥两船并行;⑦比拟,相比;⑧副词,正在;芳:①花草发出的香味;②美好的;奉:①双手捧着;②恭敬地接受;③尊奉;④敬词。

[实用参考]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doc

[实用参考]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doc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按音序排列)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总)

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 /穷回溪 /欲穷其林) 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 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委屈(猥自枉屈) 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 /西蜀之去南海)

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同 “缺 ”,中断(略无阙处)

1、将领, 名词(则命一上将) 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

1、借(每假借于人) 2、依靠(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

1、没有了(担中肉尽 /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C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 4、计谋(成语 “束手无策 ”)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 2、与 “短 ”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 健康(但愿人长久 《明月几时有》 ) 4、永远(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 2、分别(意难决舍) 3、断然(故决然舍去)

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4、极高的,陡峭的
K

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

1、大约(高可二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汇大全(精校排版)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汇大全(精校排版)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汇大全(精校排版)
以下是一份初中文言文常用词汇大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1. 感情词汇
- 痛苦:疼痛、忧伤、悲痛、苦恼
- 高兴:喜悦、欢乐、快乐、幸福
- 惊讶:震惊、惊奇、惊异、吃惊
- 期待:盼望、期盼、期望、渴望
- 恐惧:害怕、惊恐、恐慌、胆怯
- 疑惑:怀疑、迷惑、困惑、犹豫
2. 描述词汇
- 美丽:美好、娇丽、秀丽、绚丽
- 温暖:温和、和煦、暖和、暖洋洋
- 深邃:迷人、朦胧、玄妙、莫测
- 清澈:明亮、透明、清澈见底、清澄
- 平静:安静、宁静、静谧、沉寂
- 苍翠:绿意盎然、葱翠、郁郁葱葱、青翠欲滴3. 动作词汇
- 走动:行走、徘徊、踱步、步行
- 站立:站稳、屹立、挺立、站住
- 打招呼:问候、致意、招手、寒暄
- 吃饭:进餐、用餐、就餐、进食
- 喝水:饮水、喝饮、饮用、抿嘴凝唇
- 看书:阅读、读书、翻阅、瞧书
4. 时间词汇
- 明天:后日、次日、次天、明朝
- 今天:此时、此刻、当下、今时
- 昨天:前日、昨日、昨曰、昔日
- 现在:如今、当前、目前、刻下
- 过去:从前、往昔、曩昔、过往
- 未来:前途、后劲、先来、将来
以上是初中文言文常用词汇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阅读文言文时,如果遇到这些词汇,您可以更轻松地理解文本的意思。

如果您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常考文言文字词解释

常考文言文字词解释

以下是初中文言文常考的一些字词解释:
1.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哪里(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卑:低下(非天质之卑)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4.被: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

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5.鄙: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6.毕:全部(群响毕绝)。

已经(毕力平险)。

7.薄:迫近,接近(薄暮冥冥)。

轻视(不宜妄自菲薄)。

8.策:马鞭(执策而临之)。

计谋(策勋十二传)。

9.长: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长,高(横槊赋诗)。

10.称: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文言文学习中,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一、七年级1、《世说新语》两则①《咏雪》[1]差:大致、差不多。

[2]拟:相比。

[3]因:凭借。

②《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约定。

[2]舍去.:离开。

[3]乃.至:才。

[4]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5]相委.:丢下,舍弃。

[6]引:拉。

[7]顾:回头看。

2、《虽有嘉肴》[1] 嘉:好、美。

[2]肴:用鱼、肉做的菜。

[3]旨:甘美。

[4]至.道:达到极点。

[5]困:不通,理解不了。

[6]自强.:勉励。

[7]学.(xiào)学半:教。

[8]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

3、《河中石兽》[1]圮(pǐ):倒塌。

[2]并:一起。

[3]阅:经过,过了。

[4]求.石兽于水中:寻找。

[5]竟:终于、到底。

[6]棹(zhào)划船。

[7]究.物理:推究。

[8]是.非木杮:这。

[9]湮:埋没。

[10]耳:语气词,表示“罢了”。

[11]颠:通“癫”,疯狂。

[12]啮:侵蚀、冲刷。

[13]遂:于是。

[14]但:只。

4、《伤仲永》[1]世隶.耕:属于。

[2]尝:曾经。

[3]收.族:聚、团结。

[4]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5]扳:通“攀”,牵、引。

[6]称:相当。

[7]众人矣.:语气词。

[8]受.之天:承受。

[9]贤.于材人:胜过、超过。

5、《孙权劝学》[1]辞:推托。

[2]务:事务。

[3]邪:通“耶”,语气词。

[4]见.往事:了解。

[5]乃:于是。

[6]及:到了……的时候。

[7]过:到。

[8]更:重新。

6、《口技》[1]会:适逢,正赶上。

[2]施:设置、安放。

[3]但.闻:只。

[4]满坐.:通“座”。

[5]抚:抚摸,安慰。

[6]乳:喂奶。

[7]是:这。

[8]毕.备:全、都。

[9]少:稍微。

[10]舒:伸展、松弛。

[11]曳:拉。

[12]虽:即使。

[13]名:说出。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docx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docx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一、七年级1、《世说新语》两则①《咏雪》[1]差:大致、差不多。

[2] 拟:相比。

[3] 因:凭借。

②《陈太丘与友期》[1] 期行:约定。

[2]舍去:离开。

[3]乃至:才。

[4]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5]....相委:丢下,舍弃。

[6]引:拉。

[7]顾:回头看。

.2、《虽有嘉肴》[1] 嘉:好、美。

[2]肴:用鱼、肉做的菜。

[3]旨:甘美。

[4]至道:达到极点。

[5]困:不通,.理解不了。

[6]自强:勉励。

[7]学(xiào)学半:教。

[8]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

...3、《河中石兽》[1] 圮( pǐ):倒塌。

[2]并:一起。

[3]阅:经过,过了。

[4]求石兽于水中:寻找。

[5]竟:终.于、到底。

[6]棹(zhào)划船。

[7]究物理:推究。

[8]是非木杮:这。

[9]湮:埋没。

[10]..耳:语气词,表示“罢了”。

[11]颠:通“癫” ,疯狂。

[12]啮:侵蚀、冲刷。

[13]遂:于是。

[14] 但:只。

4、《伤仲永》[1]世隶耕:属于。

[2]尝:曾经。

[3] 收族:聚、团结。

[4] 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5]扳:通“攀”,牵、引。

[6]称:相当。

[7]众人矣:语气词。

[8]受之天:承受。

[9] 贤于材...人:胜过、超过。

5、《孙权劝学》[1]辞:推托。

[2] 务:事务。

[3] 邪:通“耶”,语气词。

[4] 见往事:了解。

[5] 乃:于是。

[6].及:到了的时候。

[7]过:到。

[8]更:重新。

6、《口技》[1]会:适逢,正赶上。

[2]施:设置、安放。

[3] 但闻:只。

[4] 满坐:通“座”。

[5] 抚: 抚摸,..安慰。

[6]乳:喂奶。

[7]是: 这。

[8] 毕备:全、都。

[9]少:稍微。

[10]舒:伸展、松弛。

.[11]曳:拉。

[12] 虽:即使。

[13]名:说出。

[14] 奋袖:扬起、举起。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按音序排列)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常见的有:XXX、卑、备、被,鄙、毕、薄、踣、步、察、XXX.尝、朝、彻、称.诚.惩、驰、出.辞.次,从、错、达、旦、箪,当、道、得、等,敌,吊,度,端,定、毒、恶、发,凡,伐、犯、方、分,菲、奉、否,夫,扶.拂,福,富,负、赋、覆、更、苟,故、顾、固、观、光,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XXX、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部分列举:(按音序排列)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广厦千万间)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被坚执锐)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眼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鄙俗《出师表》)6.XXX:1、尽(XXX《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傍晚冥冥《岳阳楼记》)2、轻蔑。

(不宜妄自浮浅《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实。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中考古文常用字解释汇总

中考古文常用字解释汇总

中考古文常用字解释汇总一、虚词

(1)代词:他、她、它、他们等。

(2)助词:的、了、过、取独等。

(3)动词:往、到、去等。


(1)代词: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等。

(2)副词:或许、大概、难道、恐怕等。


(1)介词:用、把、从、因为等。

(2)连词:来、而、而且等。


(1)介词:在、从、到、对等。

(2)连词:于是、因而、从而等。


(1)代词:哪里、怎么等。

(2)兼词:于此、于此处等。


(1)副词:才、竟然、就等。

(2)连词:于是、因而等。

二、实词

(1)安定、安稳。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2)怎么。

如“尔安敢轻吾射”。

薄纱薄绸。

如“半匹红纱一丈绫”。

薄纱薄绸是古代男子女子都可以用的服饰材料,尤其在较为豪华的场合。

薄纱薄绸又可称为“罗纱薄绸”、“绫罗绸缎”、“绸缎”等。

文言文常见重点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见重点字词翻译

一、名词1. 郡:一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2. 县:一县,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或县。

3. 君:君主,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4. 臣:臣子,古代对官员或臣属的尊称。

二、动词1. 行:行走,进行。

2. 谋:谋划,计划。

3. 遣:派遣,发送。

4. 求:请求,寻求。

三、形容词1. 善:善良,有德行。

2. 美:美好,美丽。

3. 勇:勇敢,有胆识。

4. 善:善于,擅长。

四、副词1. 然:如此,这样。

2. 乃:就是,表示肯定。

3. 犹:还,仍然。

4. 乃:才,表示时间。

五、连词1. 而:并且,而且。

2. 故:因此,所以。

3. 以:因为,由于。

4. 则:那么,就。

六、代词1. 吾:我。

2. 君:你。

3. 其:他,她,它。

4. 是:这,那个。

七、助词1. 于:在。

2. 以:用,把。

3. 而:表转折,却。

4. 焉:在那里。

八、语气词1. 呀:表示感叹。

2. 呢:表示疑问。

3. 呢:表示肯定。

4. 呢:表示疑问。

以下列举一些文言文中常见句子及其翻译:1. 君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君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3.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当皇帝的军队北伐平定中原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翻译: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了,明月何时才能照见我回家?通过以上对文言文中常见重点字词的翻译,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汉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多加练习,不断积累,才能在文言文阅读和写作中游刃有余。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

文言文虚词用法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自力性.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年夜铁椎传》)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识表记标帜.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而一、连词1、暗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暗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3、暗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可是”“然而”“却”“可是”.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爱莲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4、暗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而且”或不译.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③敏而好学.(《<论语>十则》)5、暗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③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6、暗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以一、介词1、介绍举措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2、介绍举措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④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3、介绍举措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依照”等.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二、连词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班师表》)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班师表》)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班师表》)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①属予作文以记之.三、动词:译为“认为”.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班师表》)文言文实词用法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6、醒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同上)7、使人索扁鹊(寻找)(同上)8、桓侯遂死(于是就)(同上)9、屠年夜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同上》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同上)12、蜀之鄙有二僧(边陲)《为学》13、吾欲之南海,何如(往,到)(同上)14、富者曰:“子何持而往?”(凭借,依靠)(同上)1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得(还,尚且)(同上)16、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同上)1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同上)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同上)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处所)(同上)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25、缺乏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26、会宾客年夜宴(适逢)《口技》2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同上)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33、方七百里(面积)(愚公移山)34、年且九十(将近)(同上)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同上)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跑)《短文两篇.三峡》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48、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闲情记趣》49、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把它比作)(同上)50、果如鹤唳去端,怡然称快(愉悦)(同上)5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祸害)(更加厉害)《周处》52、而年已蹉跎(过时)(同上)5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书上的意旨)《五柳先生传》54、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就)(同上)55、环指萧然,不蔽风日(冷清的样子)(同上)56、简箪飘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同上)5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同上)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59、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60、叔尔远逝(忽然)(同上)61、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62、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63、悄怆幽遂(深)(同上)64、不成久居(停留)(同上)65、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时)《观潮》66、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去、往)(同上)67、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急隐忽现)(同上)68、起于齐(出发,出发)《公输》69、义不杀少而杀众,不成谓知类(坚持合宜的品德,情理)(明白事理)(同上)70、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是这样)(同上)7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同上)7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都)《核舟记》73、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74、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同上)7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同上)7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报歉)《唐睢幸不辱命》7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忙碌的样子)(有时)《短文两篇.山市》78、又间令足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陈涉世家》7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同上)80、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马说》8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驱策,用马鞭子打)(依据,依照,顺着)(规律,此处指马的习性、特征)8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始得西山宴游记》83、攒蹙累积(重叠)(同上)84、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8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醉翁亭记》8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同上)87、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工具)(同上)88、杂然而前陈者(胪列)(同上)89、若脱笼之鹄(天鹅)《满井游记》90、麦田浅寸许(曾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同上)91、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92、或民不民封疆之界(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同上)9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起用)(被举用)(同上)9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了解)(同上)9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规模)《岳阳楼记》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同上)97、是进亦忧,退亦忧(在朝廷上做官)(不在朝廷上做官)(同上)文言文(一词多义)(按音序排列)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卑微(先帝不以臣卑劣)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陲(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猥琐、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生鄙野(先帝不以臣卑劣《班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班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希望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年夜(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年夜/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誉(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恳(帝感其诚)2、简直,实在(此诚危急生死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处分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境兵戈(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发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1、用箪装着(苍生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1、承担,接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班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那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抗.(“锐不成当”)19. 道:1、路途.(会天年夜雨,道欠亨《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缺乏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成得兼) 2、获得、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2、诸位,表大都(公等遇雨)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仇敌(盖以诱敌《狼》)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度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规矩(其人视端容寂)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成强以仕)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班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元.(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天职.(忠陛下之职分也《班师表》)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扶持(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年夜)2、富有、充分,有许多(家富良马)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40. 固:1、原本(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肯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42.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失落臂《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访问(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年夜观)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45. 光:1、发扬光年夜(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4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越,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念书,囫囵吞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49. 号:háo 1、年夜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名.(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转、失落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51. 患:1、担心、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看成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52. 惠:1、恩惠(年夜王加惠) 2、同“慧”,聪慧(汝之不惠)53.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54.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西方)4、非常、最(初极狭)55. 寂: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57.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介入(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58.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 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59.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 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4、扶持(出郭相扶将)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60. 角:1、演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号角(且角且走)61. 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靠(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62.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63. 就:1、接近、趋向(这人可就见,不成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到达 3、即使64. 居:1、过了(居十日) 2、停留(不成久居)65. 举:1、宣扬(死即举年夜名耳) 2、发动(举年夜计亦死) 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介入(董生举进士) 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态)67. 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 2、分别(意难决舍) 3、决然(故决然舍去)68. 绝: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峻峭的69. 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翻开(旁开小窗)70. 可:1、年夜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71. 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服)72.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73. 类: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74.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天时)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4、物资(利尽南海初中文言文几个罕见词的解释而、之、焉只要初中要求掌握的就好最佳谜底而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暗示多种关系. (一)暗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暗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暗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年夜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四)暗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暗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六)暗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暗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而已".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之“之”在文言文中常今世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一、作代词 1、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2、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3、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4、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二、作助词1、定语的标识表记标帜,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这里的“之”连结名词性定语“百司”和中心语“职役”,可译作“的”,暗示限制的偏正关系.此句可译为“代管百官的职事呢?”.《过秦论》中的“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两个“之”分别连结形容词性定语“膏腴”、“要害”和中心词“地”、“郡”,暗示修饰的偏正关系.2、补语的标识表记标帜.如《捕蛇者说》中的“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之”在这里作补语的标识表记标帜,可译作“得”,暗示连结中心词“不幸”和补语“甚”.3、宾语前置的标识表记标帜(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此句可译为“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4、定语后置的标识表记标帜(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个“之”都作定语后置的标识表记标帜,“之”字前是中心语,“之”字后是定语.此句可译为“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5、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自力性(不译).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暗示这一词组不能独自成句.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获得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6、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暗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强调、突出这个介词结构的意义.(不译),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语“寡人”与介词结构“于国”之间,强调“于国”的意义,此句可译为“我对治理国家,可算是尽了心的了.”7、衬音助词(不译),用在暗示时间的词或某些动词的后面,凑足一个音节,它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如《劝学》中的“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嵌在时间词“须臾”的后面,协调音节,作词缀,此句译作“比不上片刻学到的工具多”.《谏逐客书》中的“由此观之”,这里的“之”接在动词“观”后面,协调音节,无义,此句可译作“从这看来”8、嵌在姓名中间,无实义.如“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介之推不言禄”、“宫之奇谏假道”中的“佚之狐”、“烛之武”、“介之推”、“宫之奇”.9、嵌在专用名词之间,无义.如《病梅馆记》中的“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前一个“之”用在“病梅馆”这个专用名词中,不译.三、作动词用在处所句词前,可译作“到、往、去”.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焉兼词兼有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是(此)”的意思,通经常使用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后,介绍关涉到的人、事、物、处所等.例如:(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於国也》)指示代词通经常使用在及物动词之后充任宾语,指代前面呈现的人、事、物等.例如:(1)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论毅力》)――尝焉:试着做这件事.(2)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怜焉:爱惜苍生.疑问代词通经常使用于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之前暗示疑问,可译为“哪里”、“怎么”等.例如:(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3)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语气词作为语气词,“焉”可用于句中或句末,暗示分歧的语气.表陈说语气,可译为“了”,或不译.例如: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成达也.(《论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常字及其解文言文虚用法之一、代1、人称代,作“他”、“她”、“他”①公与人乘,于勺。

(《曹》)② 佐之,并两尉。

(《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之“文”也?(《 < >十》)④醒侯故使之之。

(《扁蔡醒公》)2、指示代,指代事物,作“它”、“它”或直事物名称。

①学而之,不亦乎?(《 < >十》)②屠自后断其股,亦之。

(《狼》)③子曰:默而之,学而不,人不倦。

(《 < >十》)④鬼:“汝复?”定伯之。

(《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1、构助,作“的”①君之病在胃,不治将益深。

(《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③予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狗盗之力哉?(《孟君》)⑤叩石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构气助,放在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功。

(《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蔡桓公》)③ 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海》)⑤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

(《》)3、气助,凑足音。

①公将鼓之。

(《曹》)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③ 恨久之。

(《涉世家》)④ 之,二十余四面集,步行弓矢从者百人。

(《大椎》)4、构助,提前的志。

①菊之,陶后有。

(《》)②何陋之有?(《陋室》)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而一、1、表示并列关系的,可“又”“而且”“也”等,有也可不。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矣。

(《 < >十》)②永州之野异蛇,黑而白章。

(《捕蛇者》)③中峨冠而多髯者坡,(《核舟》)2、表示承接关系的,作“然后”“就”①学而之,不亦乎?(《 < >十》)②扁望桓侯而走。

(《扁蔡桓公》)③尉挺,广起,而尉。

(《涉世家》)3、表示折关系的,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十》)②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 可而不可玩焉。

(《》)③千里常有,而伯不常有。

(《》)4、表示关系的。

作“而且”“并且”或不。

①以三保勇而多,推。

(《婉》)② 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③敏而好学。

(《 < >十》)5、表示修关系,可“地”“着”或不。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②吾恂恂而起,其缶。

(《捕蛇者》)③睨之,久而不去。

(《油翁》)6、表示因果关系的,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 泉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②刘天下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其能而不能用他。

(《治通 .赤壁之》)③非夫人之物而假焉,必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黄生借》)以一、介1、介作行生的,可“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乘雪,⋯⋯ 至于泰安。

(《登泰山》)2、介作行生的原因,可“因⋯⋯”“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②世皆称孟君能得土,士以故之。

(《孟君》)③扶以数故,上使外将兵。

(《涉世家》)④而吾以捕蛇独存。

(《捕蛇者》)3、介作行所凭借的条件,可“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以之,每韵一帖,木格之。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二章)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二、1、表目的相当于代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②陛下亦宜自,以咨善道。

(《出表》)③故之,以俟夫人人者得焉。

(《捕蛇者》)④ 直开圣听,以光先帝德,恢弘志士之气。

(《出表》)2、表果,可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失,以塞忠之路也。

(《出表》)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之。

三、:“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出表》)文言文用法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十》2、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殆(迷惑)(疑惑)(同上)3、学而不,人不倦(教)(同上)4、其善者而从之(;点)(同上)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地)《扁蔡桓公》6、醒侯故使人之(特意)(同上)7、使人索扁(找)(同上)8、桓侯遂死(于是就)(同上)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迫,攻)《狼》10、野有麦(回看,看)《同上》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里指卸下)(同上)12、蜀之鄙有二僧(境)《学》13、吾欲之南海,何如(往,到)(同上)14、富者曰:“子何持而往?”(凭借,依靠)(同上)15、吾数年来欲舟而下,犹未能得(,尚且)(同上)16、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同上)17、人之立志,不如蜀鄙之僧哉(道)(同上)18、旦辞娘去(早晨)《木》19、但黄河流水(只)(水流的声音)(同上)20、屋舍然(整的子)《桃花源》21、阡陌交通(交相通)(同上)22、率妻子邑人来此境(与世隔的地方)(同上)23、后遂无津者(探)(同上)24、芳草美(嫩美)(同上)25、不足外人道也(不得)(同上)26、会客大宴(适逢)《口技》27、但屏障中尺一下(但)(同上)57、不戚戚于,不汲汲于富(愁的子)(心情急切的子)(同28、儿乳(喂奶)(同上)上)29、一(同一候)(同上)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30、中力拉崩倒之声()(同上)59、怡然不(往的子)(同上)31、客意少舒(稍稍)(同上)60、叔逝(忽然)(同上)32、人有百手(即使)(同上)61、往来翕忽(快敏捷)(同上)33、方七百里(面)(愚公移山)62、犬牙差互(互相交)(同上)34、年且九十(将近)(同上)63、悄幽遂(深)(同上)35、然相(成)(同上)64、不可久居(停留)(同上)36、寒暑易(交)(同上)65、方其出海,如(当⋯⋯)《潮》37、我之死(即使)(同上)66、有“ 船” 火所焚,随波而逝(去、往)(同上)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67、溯迎而上,出没于波万仞中(急忽)(同上)39、斯是陋室()《短文两篇 .陋室》68、起于(出,身)《公》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69、不少而众,不可知41、可者甚蕃(多)《短文篇 .》(持合宜的道德,情理)(明白事理)(同上)42、亭亭植(立)(同上)70、然,公我云梯(是)(同上)43、牡丹之,宜乎众矣(当)(同上)7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同上)44、乘奔御不以疾也(奔跑)《短文两篇 .三峡》72、罔不因象形,各具情(无不,都)《核舟》45、良多趣味(真、在)(同上)73、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46、林寒(寂静)(同上)74、神情与,黄不属(相似)(同上)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 .承天寺夜游》75、若蚊足,画了了(清清楚楚)(同上)48、能目日,明察秋毫(明察秋毫:形容力好。

秋毫:秋天身76、秦王色,跪而之日(道歉)《唐睢不辱使命》上新的毛)《情趣》7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49、夏蚊成雷,私作群舞空(自己把它比作)(同上)(忙碌的子)(有)《短文两篇 .山市》50、果如唳去端,怡然称快(愉悦)(同上)78、又令足广之次所旁祠中(去,往)《涉世家》51、人三横,而尤(害)(更加害)《周》79、、吴广皆次当行(次)(同上)52、而年已蹉跎()(同上)80、有千里之能(即使)《》5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上的意旨)《五柳先生》8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54、造尽,期在必醉(就)(同上)(策,用鞭子打)(依据,按照,着)55、指然,不蔽日(冷清的子)(同上)(律,此指的性、特征)56、箪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子)(同上)8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始得西山宴游》83、蹙累(重叠)(同上)84、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8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醉翁亭记》8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同上)87、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同上)88、杂然而前陈者(摆列)(同上)89、若脱笼之鹄(天鹅)《满井游记》90、麦田浅寸许(曾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同上)91、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92、或民不民封疆之界(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同上)9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起用)(被举用)(同上)9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了解)(同上)9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规模)《岳阳楼记》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同上)97、是进亦忧,退亦忧(在朝廷上做官)(不在朝廷上做官)(同上)文言文(一词多义)(按音序排列)1.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 :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 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 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 长: cháng 1 、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 )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 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 /不能称前时之闻) 2 、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 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 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驰: 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 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 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1 、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 1、承当,承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