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

合集下载

《近代化的探索》课件

《近代化的探索》课件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 展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改革政府机构:精简机构, 裁汰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02
01
03
开办新式学堂、广译西书、 废除八股文:培养新式人才
,推动教育现代化。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 :打破传统束缚,培养创新
人才。
04
05
裁汰旧军队、训练新式海陆 军:提高国防力量,维护国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01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 愚昧与专制。
02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德。
03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 学。
04
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 思主义逐渐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 解放潮流。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革命思想的传播,促使人们更 加积极地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潮流中。
THANKS
感谢观看
洋务运动的兴起
01
19世纪中叶,清朝面临内忧外患 的统治危机,洋务派主张通过学 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强兵富国,摆 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02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西方资本主义 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 关,是清朝政府为应对现实问题 而采取的一种改革措施。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建立近代海军
洋务派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 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引 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教案教案标题:近代化的探索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化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 探讨近代化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3. 分析近代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和成就4. 激发学生对近代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1. 近代化的定义和特征2. 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事件3. 近代化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4.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化实践和成就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例引发学生对近代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2. 知识讲授:介绍近代化的概念、历史背景、特征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近代化的重要性和意义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近代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和成就,鼓励他们分享观点和想法4.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互动5.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近代化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影响,探讨其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近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近代化的实践和影响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2.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如小组报告、个人研究等,评定学生对近代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课后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近代化的教材和资料,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理解知识2. 多媒体: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图书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深入了解近代化的相关信息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近代化的概念和历史背景,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化实践和成就,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和社会学科素养。

中国的四次近代化探索

中国的四次近代化探索
中国的四次近代化探索:
派别
主张
学习内容
口号
影响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科学技术(器物)师夷长技或自、求富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变法图强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政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
民主、科学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共同点:
1、结果:都失败(从社会性质角度分析,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失败原因: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
3、共同作用: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

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中国近代化探索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是中国人民在以清朝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长时期的努力和探索的结果。

在探索中国近代化过程的特点时,首先必须提出一点: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是在封建发展时期基础上,在新起阶段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从空白开始的。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可以分成3个方面:(1)从社会结构的改革来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主要目的是从封建社会的传统等级制度转变为更加科学的社会结构,以满足当时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

(2)从政治制度上看,封建政治制度大部分保持原样,但具体做法也有所变化,采取了改革和开放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政策,以复兴国力和改善民生;(3)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是把经济自然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建立和发展公民经济,形成全新的战略和市场经济系统,并推行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使国家经济取得可观的成就。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结构,而且大大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状况。

在文化方面,中国人民普遍拥有了新的观念,加强了向外学习的意识,强调求实、科学,提倡脱俗、实学、有文化的生活,并突破了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接受了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从经济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目的是解决封建社会的经济危机,转变为市场经济,推行新技术、新设备,实行科学计划经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农业,培育发展工业,并以此促
进新贸易发展,扩大国内市场,从而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上便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它使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今,中国正迈步走向现代化,正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所积累下来的成果。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感受和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感受和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感受和启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各种挑战和变革。

从晚清时期开始,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内部动荡、经济落后等多重问题。

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中国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感受和启示:1. 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上,自主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意识到依赖他国的技术和经济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自主发展,努力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自主创新是实现国家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教育的重要性: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教育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通过推广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中国得以培养出大批有能力的人才,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是培养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 政府的引导作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政府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引导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发展。

政府不仅加强了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还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产业发展等。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应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为社会提供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支持。

4. 开放与合作的态度: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积极开放与国际合作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不断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同时也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合作。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开放与合作可以带来更多机遇和资源,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自主创新、教育发展、政府引导和开放合作都是实现国家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通过总结中国近代化的经验,我们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
地权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同盟会机关刊物: 《民报》
地位: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 想。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爆发—武昌起义
北京
背景:
经过:
影响:1.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告独立;
★武昌
2.清政府陷入完全的孤立境地 .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推翻了封建帝制,使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 人心
在近代中国掀起 了一场思想解放 的风暴
由学习西方的经济军事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领域,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运动
戊戌 变法
辛亥 革命
新文化 运动
中 国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的 代 表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进步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
①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②时间 ③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目的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和
戊戌变法。 近代化的探索: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不断丧失 很多主权,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一 些有识之士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即是中国人民向西 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近代化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的过程,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民主”、“科学
前期:四反对四提倡,宣传资本主义 后期: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积极性: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 的思想 解放运动。 不足:新文化运动存在着绝对肯定或否定的 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近代化的探索1.阶段特征: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于在经济上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

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2、主要内容:奕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同:背景:都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目的:都是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方法:都主张学习西方;艰难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影响:都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经验教训:只有争取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要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要依靠人民群众;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先进文明;要坚持思想解放,更新观念。

4、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外国的侵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5、近代化过程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6、近代化探索的启示:①、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②、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⑤、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健。

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

【历史感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依靠朝廷本身改革社会不过是幻想;我们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先进的外国文明和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我们只有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


前期: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向尊孔复古的逆
流展开猛烈进攻。

后期:宣传_____思想。 1918年,李大钊
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_____》和《____
_》的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 ( 8)历史意义:________
直击中考
1、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 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几个字。我 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 两个字 ‘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 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B.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民主革命思想尚未兴起
• 2、历史课上,老师讲完“戊戌变法”后,让同学们针对戊戌变法的意义谈 一下自己的认识,下面四位同学的观点不符合史实的是
• 甲:变法诏令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乙:新法在政治上的改革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 丙: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 丁: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挽救了民族危亡 • A.甲 B.乙 C.丙 D.丁
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 阶级的民 主革命
思想解 放运动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 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 条件,也为中共的诞生创 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 1、在方法上:向西方学习。 • 2、在学习层面上;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
• (1)举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第一步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贡献。(2分)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 张之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人 物1分;相关企业1分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知识整合:1、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向西方学习,由学习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2、中外近代化的探索比较:西方近代化探索:思想解放——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中国近代化探索: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同点:中西方近代化的变革顺序正好相反。

原因: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过程。

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中国近代是被迫打开了国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受西方影响较大。

3、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1911+国民纪年4、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5、区别: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不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洋务运动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

6、洋务运动与同时期的改革比较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61年中国洋务运动;都是维护改革者统治,在中国维护封建统治,俄日顺应资本主义潮流。

7、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中国没有发动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明治维新成功:原因,进行倒幕运动,打击封建势力。

8、孙中山与华盛顿比较:都创建民主共和国。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孙中山与毛泽东、邓小平联系:9、中国近代历史上几个政权的更迭:清政府:1912年垮台。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在南京成立。

北洋军阀政府:1927年北伐战争中被推翻。

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蒋介石建立,1949年渡江战役后推翻。

10、促进思想解放的事件。

中国:古代:百家争鸣近代: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现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国外: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11、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

近代化探索

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四步探索”过程:
第三步:辛亥革命(政治制度)
重难点(三): 辛亥革命(领导人、政党、纲领、影响)
领导人:孙中山(革命活动) 1.成立兴中会—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美国檀香山) 2.成立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 革 命 纲 领 日本)
驱除鞑虏,1862年京师同文馆
结果: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破产 性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 积极意义: A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势力的经济入侵)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

训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 道路走不通。
中国近代化的“四步探索”过程:
第四步: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
重难点(三):新文化运动
1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 主要阵地: 3 旗帜:民主(德先生)
1918年《狂人日记》
——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李大钊
宣传马克思主义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每周评论》
三.辛亥革命 四 新文化运动
背 景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 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兴 起 领导阶级
代表人物 口 内 性 影 号 容 质 响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
A 时间:1912年1月1日 B 地点:南京 C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民国年份+1911=公历纪年 如:民国15年+1911=公历1926年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2.社会生活习俗的近代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和废除缠足等法令。

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3.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1)联系:都是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中国近代化中的努力。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是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区别: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但戊戌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是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探索的经历: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观点1: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1)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2)中国近代化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求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

新中国成立后,近代化(又称现代化)继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国家真正独立了;改革开放,国家富强起来。

(3)要实现国家富强,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

中国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强国富民。

观点2: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近代化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

它说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近代中国为培养翻译人员兴办的最早的学堂是()A.京师大学堂B.京师同文馆C.黄埔军校D.清华学堂2.他,历史上褒贬不一。

他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留下千古骂名。

他在近代中国兴办洋务,创海军建企业,为探索自强道路而不懈努力,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他是()A.李鸿章B.曾国藩C.左宗棠D.林则徐3.“它是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

• • • • • • • • • •
5.(2008年广东汕头)“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 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解析: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是因为洋务运动创办近代 工业,开始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进程。 答案:C 6.(原创)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为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开始 创办近代企业这在当时 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人才 C.改变了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D.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 解析:此题是问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在当时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洋务近代企业的创办,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A
辛亥革命
• 兴起:孙中山组织革命团体:1894年 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4年8月,创建同盟会,性质s股资 产阶级革命政党;地点在日本东京, 后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 报》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民族”“民生”“民权”,合称 “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 想。 高潮:武昌起义。时间1911,地点湖 北武昌;影响是全国纷纷响应,1911 年,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意义: 性知识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性:辛亥 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长 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民主共和 的观念深入人心;局限性:革命果实 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
• • • •
• •
• • • • • •
7.(原创)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B.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C.培养外交、军事、科技人才 D.强化儒家传统文化教育 解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初衷是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 需要,它以培养翻译、外交和军事、科技人才为主要宗旨,而不是培 养效忠皇帝的奴仆。 答案:C 8.(原创)“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我 们通常称之为“近代工业”。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 B.其产生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C.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影响了其正常发展 D.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发展的工业体系 答案:D

八年级历史近代化探索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近代化探索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近代化探索知识点近代化是指一种以科学技术、工业化、现代化运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

这种社会形态的出现,不仅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也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学科中,近代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历史中的近代化探索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

一、近代化的概念近代化是指以工业化、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为特征的社会形态。

它是一种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新型社会形态,也是人类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探索。

近代化的特征包括: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兴起、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运作等。

二、近代化的背景在18世纪初,欧洲社会开始进入近代化的时期,其背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工业革命的爆发;第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第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文化运动的兴起;第四,殖民地的掠夺和扩张。

三、近代化的意义近代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它不仅对欧洲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入的影响。

近代化的主要意义包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促进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全人类的文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

四、近代化的经济特征经济是近代化的基础,近代化的经济特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

在这个时期,工业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工业革命的爆发,使得机器代替人力、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同时,市场化也是近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市场经济的兴起使得社会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也为商品的交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机制。

五、近代化的政治特征近代化的政治特征是民主化和宪政化。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思考国家权力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问题,民主和宪政逐渐成为政治改革的方向。

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法国、英国等,民主和宪政的制度已经得到了不断完善,并成为现代化运作的重要保障。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中国近代化探索主题二中外史上的近代化问题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渗透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变革的过程。

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

17-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进行,给封建思想制度以巨大的冲击,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为思想武器,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

到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在经济领域的工业革命,这大大推动了世界向近代化的迈进。

中国由于坚固完善的封建体系的束缚,在近代化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但最终没能阻挡这一历史洪流。

(一)经济上的工业化──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些人称为“洋务派”。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汽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第一个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要求记忆军用于民用企业各两个)2.洋务运动的口号、对中国影响口号:自强、求富。

影响:(1)是一次失败的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3)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工业的发展──洋务运动刺激(2)民族工业的先驱:方举赞和孙英德(1866 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1872广东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清末状元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实业与教育是”富强之大本”)。

(3)民族工业从兴起到衰落的几个时期:洋务运动-清末(兴起)、1895—1913年(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3年(”黄金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新中国成立(萧条)(二)政治上的民主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1、戊戌变法(1)1895年,《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

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 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1915-1917)
背景
阶级及人物
民国后,袁世凯掌权,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与科学。
探索层面
口号或旗帜 “民主”、“科学” 概况
2、近代化的探索原因
• 原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四次战争、三大不平等条 约及影响),中国逐渐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危 机加深。 • 列表:
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1840-1842 )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南京条约》(1842) “五亿(议)港元” 《瑷珲条约》(1858) (60万 ) 《马关条约》(1895) “两商唱(厂)歌”
评价
2、戊戌变法(1895--1898)
背景 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亡国灭种。
阶级及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探索层面 学习西方先进的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国 家。
口号
过程
变法图强
①序幕-公车上书(1895)②政治团体:强学会 (北京)其机关刊物《中外纪闻》③高潮:百日维 新(1898、6-9月、内容 )④结果:戊戌政变
历史意义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西方资产阶 级文化的传播。
3、辛亥革命(1894--1912)
背景 外国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阶级及人物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
探索层面 学习西方先进的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 国。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过程 ①开始-兴中会(1894)②推动:中国同盟会 (1905 东京 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 机关刊物: 《民报》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③高潮:武昌起 义· 1911.10.10 )④结果:中华民国· 1912· 孙中山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专题十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线索:一、中国近代化概况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痛苦反思: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来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的毒害。

阶级派别及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曾·李·左·张等。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严等。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黄兴等。

资产阶级知识分陈·李·胡·鲁·蔡等。

探索层面科学技术:器物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国思想文化: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含义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等。

中国近代化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产生原因外部原因随着列强的侵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内部原因①封建统治者认识到自身制度的腐朽以及民族危机的严重②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探索有利条件①封建经济开始解体;②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传入主要内容经济上经济上的工业化,即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近代化的核心)政治上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即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向民主政治过渡(近代化的保证)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即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思想获得解放(近代化的前提)两大问题实现近代化必须解决两大问题:①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②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目标独立、民主、富强四大事件洋务运动、戊成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③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西方近代化(如英国) ①历程: 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 ②特点: 先经过思想解放,再到政治民主化,然后是经济工业化。 ◆中国近代化 ①历程: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②特点: 先经过经济工业化,再到政治民主化,然后才到思想解放。
(1)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维新变法 (2)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 (3)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 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 其所恃。……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材料二: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 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 材料三: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破房子),虚有其表。”
① 背景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905 地点:日本东京 ③革命团体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 性质: 盟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建立 会 机关刊物: 《民报》 亥 意义: 大大推动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1911 年10 月10 日 武昌 时间: 胜利:起义 影响: 1.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告独立(包括山西); 2.清政府陷入完全的孤立境地. 革 年+民国( ?)年=公元( ?)年 高潮: 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 1912元旦 1911 换算公元公式)

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

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

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近代化的探索”在课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期近代化进程的总结,也是对后期近代化探索的铺垫。

它在我国历史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我国近代化的曲折历程、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围绕我国近代化的三个阶段展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洋务运动:本文首先回顾了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及成果,分析了这一时期我国在科技、工业、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举措,以及洋务运动对我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2)戊戌变法:本文接着讲述了戊戌变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探讨了变法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尝试,以及其失败的原因。

(3)辛亥革命:最后,本文详细阐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分析了这场革命对我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以及它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2)掌握我国近代化探索的主要历程和特点;(3)分析各个阶段改革举措的优缺点,评价其对我国近代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2)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3)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我国近代化的曲折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2)理解改革创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增强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2)我国近代化探索的主要历程、特点和影响;(3)各个阶段改革举措的优缺点及评价。

2. 教学难点:(1)洋务运动的改革举措及其对我国近代化的影响;(2)戊戌变法的改革尝试及其失败原因;(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1.层层递进: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始,逐步深入到政治制度,最终延伸到思想文化,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探索过程。

2.各阶级参与:在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等各个阶级都积极参与其中,各自发挥了重要作用。

3.道路坎坷:从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命,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过程充满曲折和挫折,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4.借鉴外国成果:在探索近代化的过程中,各个阶级的探索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外国的经验和成果,以期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近代化道路。

5.无产阶级领导:在经历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失败后,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最终确定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走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

3、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原因)是:外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因是太平天国运动。

针对西方列强武器先进,洋务运动前期提出“自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性质的企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后期以“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民用性质企业。

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等)。

洋务运动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4、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历史地位),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5、揭开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意义)的事件是“公车上书”。

历史背景是《马关条约》签订,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主要内容是拒和,迁都,变法。

6、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失败原因: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

主要客观原因是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的最大历史功绩是思想启蒙(即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7、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它由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中华民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即三权分立原则)。

说辛亥革命成功的理由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说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8、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提纲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近代化的探索
(一)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经济技术器物)
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4.洋务运动的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培养人才:
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创办民用企业:
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4)建立新式海陆军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

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其中,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5、洋务运动的评价:
(1)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二)资产阶级两个派别的探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
(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危机的加重。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自上而下地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4)过程:
A.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
B.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C.变法的高潮:清政府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
D.结局: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发动戊戌政变镇压变法,变法失败。

(5)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6)启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辛亥革命
(1)政治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3)纲领: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经过:
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和同盟会;
B.先后发动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传播革命思想;
C.1911年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D.1912年元旦建立中华民国;
E.1912年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结局: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失败
(6)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一系列斗争,但最终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7)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3、思想文化领域的学习---新文化运动
1).原因: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局混乱的局面之中。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的时间:1915年
3).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4).《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5).宣传的思想: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6).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7).口号:民主与科学
8).内容: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白话文,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9).评价: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
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三、近代化探索留下的启示
1、创新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落后的政治制度制约着经济的变革。

3、改造社会需要新的理论作为指导。

4、资产阶级探索的失败表明,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

四、近代仁人志士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质有哪些?
1、勇于创新,敢于斗争,愈挫愈奋。

2、不畏艰难险阻,胸怀天下。

3、忧国忧民,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