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和说课稿1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记念刘和珍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介绍我对本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记念刘和珍君》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篇写人记事散文。
本课是散文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
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意识,从而使学生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
二、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局部探讨课文,体会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文本。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爱国青年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感受鲁迅刚正不阿的性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关键语句的理解。
2、夹叙夹议艺术手法的运用。
四、教法分析:如何突破重难点是本课的关键。
从学情出发,注重“高视角,低起点”循序渐进合理科学的分解重难点,为此我将本课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突出“感”字。
第二课时“动态阅读,迁移应用”,突出“悟”字。
以确保学生一课一得。
下面我主要说一下第一课时的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的安排是“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突出“感”字导语设计:首先出示幻灯片——鲁迅肖像,刺激学生的视觉,引发学生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联想,并出示“我以我血荐轩辕”,“与无声处听惊雷”两首诗,从鲁迅献身祖国的誓言,到冲破黎明前黑暗无声的呐喊,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1、示范朗读:播放名家朗诵,指导学生自由朗读,以激情燃烧激情。
2、介绍鲁迅、刘和珍及时代背景。
3、梳理文章脉络。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有七节构成,学生在理解过程中,难免理不清头绪。
因此我依照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采用“挈领法”。
提问:课文的题目是《纪念刘和珍君》,那么请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部分是写刘和珍的,请为刘和珍写一篇小传。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及原文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及原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分析并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珍惜友谊,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分析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2)鲁迅先生讽刺和批判的写作手法;(3)对文中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记念刘和珍君》;(2)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生平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发言,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客观评价。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2)分析鲁迅先生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3)解释文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练习,提高表达能力;(3)评选优秀练习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3. 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创作成果。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多篇)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事迹。
2. 激发学生对刘和珍君的敬仰之情。
教学内容:1. 介绍刘和珍君的背景和生平。
2. 讲述刘和珍君的重要事迹。
教学步骤:1. 引入课程,向学生介绍刘和珍君的背景和生平。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刘和珍君的事迹。
3. 引导学生思考刘和珍君的精神内涵。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刘和珍君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刘和珍君的事迹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刘和珍君的事迹。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详细讲述刘和珍君的重要事迹。
2. 分析刘和珍君的行为动机和价值观念。
1. 引导学生回顾刘和珍君的事迹。
2. 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刘和珍君的行为动机和价值观念。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意见和感悟分享。
第三章:刘和珍君的精神内涵教学目标:1. 探讨刘和珍君的精神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分析刘和珍君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刘和珍君的精神。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刘和珍君的精神内涵。
2. 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践行刘和珍君的精神。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和实践经验。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意见和实践计划。
第四章:纪念活动策划1. 培养学生组织策划纪念活动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刘和珍君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纪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教授学生策划纪念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纪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教授学生策划纪念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3.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纪念活动策划方案。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策划方案和改进建议。
语文《纪念刘和珍君》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纪念刘和珍君》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切怀念和敬意,理解刘和珍的精神品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生命,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纪念刘和珍君》的内容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深刻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评价。
3. 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刘和珍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纪念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句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4. 写作练习:(2)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5. 总结与拓展:(1)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点。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欣赏和评价其他纪念文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其对刘和珍精神的认同和珍惜生命的态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纪念刘和珍君》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刘和珍的背景资料、相关历史事件资料。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多篇)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贡献。
2. 引导学生思考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刘和珍君的背景和成就。
2. 引导学生关注纪念刘和珍君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贡献。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刘和珍君的了解。
2. 讲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贡献。
3. 引导学生思考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
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刘和珍君的生平和贡献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的态度和观点。
第二章:刘和珍君的生平和贡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重要贡献。
2. 引导学生思考刘和珍君的精神品质。
教学内容:1. 刘和珍君的生平和重要贡献。
2. 刘和珍君的精神品质。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贡献。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刘和珍君的精神品质。
教学步骤:1. 讲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重要贡献。
2. 引导学生思考刘和珍君的精神品质。
3.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刘和珍君的生平和重要贡献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刘和珍君的精神品质的态度和观点。
第三章: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纪念刘和珍君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纪念刘和珍君。
教学内容:1. 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
2. 如何纪念刘和珍君。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纪念刘和珍君。
教学步骤:1. 讲解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纪念刘和珍君。
3.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如何纪念刘和珍君的态度和观点。
第四章:刘和珍君的影响和启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刘和珍君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2. 引导学生从刘和珍君的事迹中汲取启示。
教学内容:1. 刘和珍君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一、说教材选用的依据和教材的地位《记念刘和珍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课文之一,通过介绍刘和珍君的事迹,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爱国主义和勤奋创业精神的价值观念。
该文选材贴合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自强精神。
二、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记念刘和珍君》主要讲述了刘和珍君为国家民族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事迹。
故事通过刘和珍君的经历,展示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对人民的无私奉献。
此外,文章中还通过描写刘和珍君的心理变化,突出了他们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品质。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记念刘和珍君》,学生应能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了解传统文化中崇尚爱国主义和勤奋创业精神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自强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分析刘和珍君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动机。
4.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分析刘和珍君的心理描写。
三、教学策略1. 案例引入法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位当代爱国英雄的事迹,引发学生对《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主题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启他们的思维,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归纳总结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刘和珍君的行为动机和心理变化。
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所传达的价值观念。
3.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课文展开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并与组员互动。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借鉴和启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堂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通过引入一位当代爱国英雄的事迹,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思考和热情。
同时,通过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优秀人物的兴趣。
2. 剖析课文分析《记念刘和珍君》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和蕴含的价值观念。
高一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范文
高一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范文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通读全文,看看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本店铺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1、知识与技能:学会采用勾画,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
2、过程与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品析文章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2、教学难点:训练并培养学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背景介绍;整体感知一、导入:一个年轻的生命陨落了,如一枝怒放的鲜花凋零了。
刘和珍,一个22岁的女孩,将自己永远定格在那让人钟情的花季。
人们痛悼她,是因为她将青春的热血化作了灿烂的星辰;人们怀念她,是因为她像一颗明星照亮了黑暗的天空。
对国家、对民族来说,她的牺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巨大的悲痛,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今天,我们再来重温“三一八”惨案这段让人沉痛的历史,一起《纪念刘和珍君》吧。
二、解题“记”:相当于“纪“,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
“记”指出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文章。
“念”:思念怀念悼念“念”指出本文也是一篇抒情类的文章。
“君”:对刘和珍的尊称。
三、作者简介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杰出的作品之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四、背景简介大沽口事件——导火索1926年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张作霖消灭冯玉祥统帅的倾向革命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推荐5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记念刘和珍君》赖炜【教学目标】1、联系社会背景,了解刘和珍遇害过程。
2、把握作者情感发展脉络,领会本文写作目的。
3、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并试图背诵。
【教学重点】1.联系社会背景,了解刘和珍遇害过程。
2.把握作者情感发展脉络,领会本文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并试图背诵。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刘和珍的照片)她是谁?二、题解“记念”,今天写作“纪念”。
“君”,表示尊重。
三、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四、背景介绍1926 年3月12日,日本海军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
国民军开炮还击,日舰被逼退。
事后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等国,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并准备武力进攻。
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3月18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请求援助政府外交。
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卫队荷枪实弹,如临大敌,枪声响了,一场预谋的大屠杀开始了。
刘和珍君就在遇害者之列……五、检查预习1、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的音。
桀骜(jiéào)赁屋(lìn)黯然(àn)喋血(dié).....噩耗(è)惮(dàn)杀戮(lù)浸渍(zì)....2、解释下列词语桀骜:形容性情倔强。
骜,不顺从。
寥落:稀少。
菲薄:这里是微薄的意思。
攒射:(用箭或枪炮)集中射击。
长歌当哭: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是写文章,当,当作。
深味:深深地体会。
造化:指自然界。
3、概括每段大意,给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一——二)说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纪念刘和珍君》教案【优秀3篇】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纪念刘和珍君》教案【优秀3篇】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纪念刘和珍君》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2.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结合单元知识短文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
教学设想1.通过预习指导,使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
2.讲授课文,指出作者政治主张的历史局限时,不必在什么是秦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上旁征博引,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也不要过多介绍。
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如《东周列国志》,虽是小说,但基本事件多见诸其书)。
3.文言文翻译,是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在研习新课中要有意识设计必要的讨论题,引导学生用单元知识短文所讲的道理来解决疑难问题,获取新知识。
4.本文逻辑严密,文辞优美,可利用录音等手段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气势之磅礴,说理之透彻。
在熟读基础上背诵课文的后三段。
教学时数3教时。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1.预习全文,疏通文句,了解大意。
2.学习课文第一段。
导入新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批评了那种“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的主观主义学风,教导我们要“认真地研究历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为什么要“认真地研究历史”?一句话,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古为今用。
对于这个道理,古人很早就懂得。
西汉贾谊就说过:“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他的史论《过秦论》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的,通过总结秦不施仁义二世而亡的教训,来讽谏汉朝统治者。
虽然由于历史局限,作者不可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找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但他针对当时现实而论史的精神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一、说教材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文中既有对烈士的哀悼和赞颂,又有对反动派的愤怒抨击,还有对未来战斗者的激励,情感复杂而深沉。
在语言上,鲁迅先生的文字风格犀利深刻,富有感染力,文中大量运用反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从文学价值上讲,这篇文章是研究鲁迅思想以及杂文创作的重要文本,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想认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篇文章位于必修1的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写人记事类散文的特点,如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以事件为依托表达思想情感等。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解读作品的能力,提升学生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深度。
二、说学情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对鲁迅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对于鲁迅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复杂的社会背景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就这篇文章而言,学生可能会在理解鲁迅先生悲愤交加的情感、文中隐晦的表达以及一些历史背景知识等方面遇到问题。
例如,学生可能不太能理解为什么鲁迅先生在文中会有如此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烈士的悲痛,又有对反动派的“出离愤怒”。
而且,文章中一些文言文和欧式句法的运用,可能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一定的障碍。
不过,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他们能够逐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如“寥落”“桀骜”“屠戮”等,提高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储备。
(2)理解并掌握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对偶、排比等,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能够梳理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阅读文本,感受鲁迅先生的情感变化,掌握精读文章的方法。
2023最新-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纪念刘和珍君》教案(优秀5篇)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纪念刘和珍君》教案(优秀5篇)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通读全文,看看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为您带来了5篇《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纪念刘和珍君》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把握烈士的高大形象,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2、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通过寻找关键语句来理清思路。
3、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析文章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清理思路,把握内容与主旨。
2、学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关键词语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难点1、梳理文脉,分析结构及局部思路。
2、理解作者悲愤交加的复杂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历史是公正的,只为一己私利而活着的人,会被历史的大浪冲走;那些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的人,将在人民心中永生。
年仅22岁的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而她的名字,连同她的高尚精神,永远刻在了人民心中。
(二)作者介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新文*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三闲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三)写作背景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
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
国民军开炮还击。
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队,准备武力进攻。
《记念刘和珍君》的教案和原文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和原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了解本文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及历史意义;(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认识到和平的珍贵;(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3)学会珍惜友情,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了解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文中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寓意;(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记念刘和珍君》;(2)阐述本文的历史背景及意义;(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3)教师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分析。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认识到和平的珍贵;(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写作练习:(1)以“纪念某位身边的人”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3)分享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讨论。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3. 以“纪念某位身边的人”为主题,完成一篇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能力;3. 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认识和体现;4. 学生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记念刘和珍君语文教案范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
文章讲述了刘和珍同学在校园暴力事件中的英勇表现,以及她离世后给同学们带来的深刻影响。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将了解到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和感恩。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文章的背景及作者。
2. 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 感受文章中所传递的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第二章:作者与背景2.1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短篇小说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著名短篇小说,以及《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等散文集。
2.2 文章背景本文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
文章主人公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她在校园暴力事件中勇敢地保护同学,自己却不幸遇难。
鲁迅为了纪念刘和珍,以及她所传递的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写下了这篇文章。
第三章:文章主题与结构3.1 主题本文的主题是纪念刘和珍,传递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文章通过讲述刘和珍的事迹,展现了她在校园暴力事件中的英勇品质,以及她离世后给同学们带来的深刻影响。
3.2 结构本文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介绍刘和珍的生平及在校园暴力事件中的英勇表现。
第二部分(5-14段):讲述刘和珍离世后,同学们对她的怀念和悲痛。
第四章:教学重点与难点4.1 重点1.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理解文章中所传递的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3. 分析刘和珍的英勇品质及其对同学们的影响。
4.2 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
2. 深入剖析刘和珍的事迹,体会文章所传递的情感。
第五章:教学方法与步骤5.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主题、结构、重点难点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刘和珍事迹的理解和感悟。
《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纪念刘和珍君板书引用人云如月的《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记念刘和珍君》。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记念刘和珍君》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是一篇悼念散文。
在文中,作者鲁迅热情的赞扬了国青年临危不惧的反抗斗争精神,愤怒的揭露了帝国主义、反动军阀政府的凶残,痛斥了御用文人无耻的谎言和卑劣的行径。
文中作者的感情忧愤,憎鲜明,具有经典、人文的特点。
因为新课标调了语文课程的工具和人文,要求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整个第三单元的文章都是要帮助学生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纪念刘和珍君》就成为让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塑造灵魂和思想的重要一课。
由于高一学生已经有一些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认识,但理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对阅读较复杂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文章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所以,依此学生情况,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掌握“寥落、桀骜、戮、喋血、洗涤、浸渍、菲薄、租赁、殒身不恤、长歌当哭”等词语的含义。
2.学会采用勾画、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
能力目标1.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2.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断的含义,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刘和珍等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记念刘和珍君》 说课稿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记念刘和珍君》。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记念刘和珍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所写,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战斗精神。
本文通过对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的叙述,以及作者对“三一八”惨案的看法和态度的表达,揭露了反动军阀政府的凶残和御用文人的无耻,歌颂了爱国青年的英勇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死难烈士的深切哀悼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独具特色,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反语、排比、对比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同时,文中的情感也非常复杂,既有对烈士的哀悼和敬意,又有对反动派的愤怒和批判,还有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二、说学情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可能会觉得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鲁迅先生的语言较为犀利深刻,时代背景也较为复杂。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引导得当,他们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逐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此外,学生们对于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的认识可能还比较肤浅,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特殊的时代,感受爱国青年的崇高精神,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三一八”惨案的背景和刘和珍的事迹。
(2)掌握文中重要字词和语句的含义。
(3)学习本文通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记念刘和珍君语文教案范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主要内容,把握刘和珍的形象特点。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3)能够体会作者对刘和珍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刘和珍的形象特点。
(3)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刘和珍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3)理解作者对刘和珍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刘和珍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对刘和珍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刘和珍的英勇事迹,引发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刘和珍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2)学生背诵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刘和珍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记念刘和珍君》。
2. 写一篇关于刘和珍的英勇事迹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8、课堂小结(2分钟)
说教学过程
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再现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说板书设计
写作缘由(一、二):悼念、痛斥、唤醒 爱-----恨 记念主体(三、四、五):追述、揭示 生前---遇害 教训意义(六、七):劝解、激励 否定---肯定
体味 作者情感
能力
情感
学习鉴赏 散文方法 并将此法 运用到自己 的写作中
学习刘和珍等 爱国青年优秀 品质感受鲁迅 愤怒如火、哀 心如海的胸怀
重点
了解写作背景, 理清作者思路, 学习刘和珍等 爱国青年的优秀 品质
教学重难点
难点
鉴赏本文的表达技 巧,赏析本文的语 言,将记叙、议论、 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运用到自己的写作 当中
品味饱含深意的语言特色,体会字里行间深刻的情感
5、教学活动(6分钟)
说教学过程
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讨论,在学生心目中刘和珍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
6、拓展练习(7分钟)
在阅读鉴赏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 结合的手法,概括刘和珍的主要事迹
7、作业布置(2分钟)
说教学过程
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为刘和珍写教材
2
说学情
3
说教学目标
4
说教学方法
5
说教学过程
6
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本课的特点 单元的特点:散文 本课的地位:第一篇
散文鉴赏的起始课 领悟、示范作用
说学情
高一 学生
学习基础:
初中学习过 叙事性文章
存在困惑:
不懂散文的 鉴赏方法
说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相关 写作背景
理清 作者思路
说教学方法
教法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5篇)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5篇)【篇1】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教材分析】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一篇悼念性散文。
全文七个部分,七个部分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第一、二部分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第三、四部分是“记念”的主体,第六、七部分探究这一次请愿运动对于将来的意义。
这是文章的结构框架,透过这结构框架,可以看到文章的内在思路:文章起点是写作本文的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这一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
本节课要讲的是第二、三、四、五部分,即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精神品质。
课文第二部分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意在控诉段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意在唤醒“庸人”,使人们牢记这笔血债。
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思路的。
在第三、四、五部分,作者先回忆与刘和珍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其遇难的经过。
叙述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思路的。
此外,本文感情忧愤,爱憎鲜明,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学习了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掌握了鉴赏现代诗歌的技巧,这对学习本课有帮助作用。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阅读较复杂的记叙文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文章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学习目标】根据上面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从第二节归纳出本文的两个写作目的。
(2)根据刘和珍的行为、事迹,并结合课文注释、补充资料,概括刘和珍的性格、精神、品质。
记念刘及珍君教案及说课文稿1
《记念刘和珍君》讲课稿《记念刘和珍君》教课简案一.说教材:[教课目的]: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高二第三册第三单元一篇哀悼性散文。
感情忧愤,爱憎鲜亮,拥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一.抓住重点句子,理清文章思路点。
学生在学习了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技巧,鉴赏散文就较为简单,要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归纳英豪平生,感悟伟大精神学会“披文以入情”,也就是由“感”入“悟”的审美方法就能够。
三.品尝疑难语句,推测出色名句二.说学情[教课难点]:品尝疑难语句,推测出色名句[教课准备 ]:在建立教课目的以前,第一要对学情进行剖析。
高二学生有独立阅读记述文的能力,具备必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辩能力不强,对阅读较复杂的谈论文有必定的难度。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一样,阅读文章时,抓表层易,知实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悉识易,迁徙能力难。
1。
学生充足预习 2。
制作多媒体课件三.说目标:[教课过程]:一.导入:诗句导入依此学情,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联合本文的特色,确定教课目的以下:二.解题:记念 ---- 纪念三.简介时代背景: 3。
18 惨案,出示多媒体。
①知识目标:掌握文意,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②能力目标:推测感悟语言的能力;从感性上涨到理性认识的思想能力;归纳整合能力;迁徙应用能力。
③德育目标:建立人文精神,培育崇高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详细教课环节(一)。
第一环节:梳一梳,理一理,巧抓重点找眉目。
(详细由一二两组的同学负责)④方法目标:动向阅读法;从不一样角度和层面指引学生总结个性化的阅读和创建性的解读方法四.说教课重点难点:教课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色,进而针对性1.全文七节,如何合并?原因是什么?确实立学习的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难点是重点语句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一.抓住关键句子,理清文章思路
二.概括英雄生平,感悟伟大精神
三.品味疑难语句,揣摩精彩名句
[教学难点]:品味疑难语句,揣摩精彩名句
[教学准备]:
1。
学生充分预习2。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句导入
二.解题:记念----纪念
三.简介时代背景:3。
18惨案,出示多媒体。
四.具体教学环节
(一)。
第一环节:梳一梳,理一理,巧抓关键找头绪。
(具体由一二两组的同学负责)
1.全文七节,如何归并?理由是什么?
2。
给全文每部分拟小标题,三位同学来黑板演示
(配合多媒体演示)
3。
讨论“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对谁而言,目的何在?(二)。
第二环节:你一言,我一语,细说英雄生平事。
(具体由三四两组的同学负责)
1.文章主要写了刘和珍哪些事迹?这些事迹反映了她怎样的精神?
(出示多媒体)
2.重点讨论四次写刘和珍君“微笑而和蔼”,目的何在?
3.剪辑文章语句,组合成一首礼赞刘和珍君的诗歌,教师加以朗诵,作为此环节的小结。
(出示多媒体)
(三)第三环节:读一读,品一品,揣摩疑难精彩句。
1。
.点线勾画,找出文中语句中的疑点,亮点,难点。
2.重点揣摩其中若干句子,在朗诵中感悟。
五.小结全文。
1.出示多媒体,小结全文要点
2.朗诵《我爱这土地》
六.课外作业。
1.剪辑组合文章语句,写一篇500左右的悼词《在刘和珍烈士墓前的讲话》
2.仿写《记念三鹿毒奶粉中遇害的无辜婴儿》
执教人:朱建党(高二(9)班)
08年10月6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一.说教材: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高二第三册第三单元一篇悼念性散文。
感情忧愤,爱憎鲜明,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了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技巧,鉴赏散文就较为容易,要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披文以入情”,也就是由“感”入“悟”的审美方法就可以。
二.说学情
在设立教学目标之前,首先要对学情进行分析。
高二学生有独立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对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文章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目标:
依此学情,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目标:把握文意,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②能力目标:揣摩感悟语言的能力;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能力;概括整合能力;迁移应用能力。
③德育目标:树立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④方法目标:动态阅读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引导学生总结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方法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从而针对性的确立学习的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难点是关键语句的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
公开教学是戴着镣铐跳舞的吃力不讨巧的苦差事,要在有限的一课时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面面俱到肯定不行。
学习这样的经典散文,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化繁为简;否则难免挂一漏万。
为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圈点批注法,诵读感悟法,揣摩释疑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我采用三环节教学步骤:梳理——感悟——揣摩
第一环节:梳一梳,理一理,巧抓关键找头绪。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总体思路,是阅读的一项基本功。
为此,我主要把这一环节细化为三点:
1.全文七节,如何归并?理由是什么?
2。
给全文每部分拟小标题,三位同学来黑板演示
(配合多媒体演示)
3。
讨论“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对谁而言,目的何在?
第二环节:你一言,我一语,细说英雄生平事。
(具体由三四两组的同学负责)
1.文章主要写了刘和珍哪些事迹?这些事迹反映了她怎样的精神?
(出示多媒体)
2.重点讨论四次写刘和珍君“微笑而和蔼”,目的何在?
3.剪辑文章语句,组合成一首礼赞刘和珍君的诗歌,教师加以朗诵,作为此环节的小结。
(出示多媒体)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两个环节分别由两个大组同步进行,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的。
同时,多媒体演示发挥了重要作用,既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环节:读一读,品一品,揣摩疑难精彩句。
1。
.点线勾画,找出文中语句中的疑点,亮点,难点。
2.重点揣摩其中若干句子,在朗诵中感悟。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难点,亮点,疑点作出个性化的解读。
没有什么是预先设计的,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随机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既要有创见,又不能太过离谱。
六.说课外延伸
80多年前的文章,如何日读常新,如何将经典文章延伸至学生日常生活,并对学生观察和思考社会带来积极影响,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
为此,我设计的作业是:1。
剪辑组合文章语句,写一篇500左右的悼词《在刘和珍烈士墓前的讲话》2。
仿写《记念三鹿毒奶粉中遇害的无辜婴儿》.
以上是我对这次公开教学的一些设想,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说课人:朱建党
08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