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

合集下载

C40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计算

C40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计算:1绝热温升Tmax=W×Q/(c×γ)=362×377/(0.96×2400)=59.2(℃)W----每立方米混凝土实际用水泥量为362kg;Q----425号普通水泥其28天的水化热为377kJ/kg;c----混凝土密度为2400kg/m3;γ----混凝土的比热,取0.96kJ/(kg℃)。

2各龄期的计算温差取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为5℃,则各龄期的温度升降值为T=Tj+Tmax×ξ(Tj为浇筑温度,Tmax为绝热温升。

)3天T(3)=45.26(℃)6天T(6)=44.66(℃)△T'(6) =T(3)-T(6) =0.59(℃)9天T(9)=42.30(℃)△T'(9) =T(6)-T(9) = 2.37(℃) 12天T(12)=38.74(℃)△T'(12)=T(9)-T(12) =3.55(℃) 15天T(15)=31.64(℃)△T'(15)=T(12)-T(15)=7.10(℃) 18天T(18)=26.31(℃)△T'(18)=T(15)-T(18)=5.33(℃) 21天T(21)=22.76(℃)△T'(21)=T(18)-T(21)=3.55(℃) 24天T(24)=19.80(℃)△T'(24)=T(21)-T(24)=2.96(℃) 27天T(27)=17.43(℃)△T'(27)=T(24)-T(27)=2.37(℃) 30天T(30)=16.25(℃)△T'(30)=T(27)-T(30)=1.18(℃) 4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εy(t)=εy0M1×M2×M3…M10×(1-e-0.01t);εy(t)----为混凝土任意时间的收缩(mm/mm);εy0=εy(∞)----混凝土标准状态下,εy0=3.24×10-4;M1…M10----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M1 ----水泥品种为普通水泥,取1;M2 ----水泥细度为5000孔,取1.35;M3 ----骨料为花岗岩,取1;M4 ----水灰比为0.5,取1.2;M5 ----水泥浆量为0.29,取1.1;M6 ----自然养护28天,取0.93;M7 ----环境相对湿度为50%,取1;M8 ----水力半径倒数为0.75,取1.44;M9 ----机械振捣,取1;M10 ----含筋率为0.5%,取0.86。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温度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温度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温度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引起的温差,产生温度应力而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问题时有发生。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关键字: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原因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tv544+.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完毕的短时间内形成,由于此阶段设计荷载尚未作用于结构上,因此由外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很小。

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是放热反应,大体积混凝土又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因此其内部温度较其表层的温度要大得多,,混凝土各部位的温度变形及内部产生的温度应力相当也比较复杂。

当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

结合以下案例,本文将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具体原因并提出一些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一、案例工程概况:某工程有两块厚2.5m、平面尺寸分别为27.2m*34.5m和29.2m*34.5的板,两块厚2m、平面尺寸分别为30m*10m和20m*10m 的板。

设计中规定吧上述大块板分成小块,间歇施工。

其中2.5m厚板每大块分成6小块,2m厚板分成10m*10m小块。

混凝土所用材料为:400号抗硫酸盐水泥,中砂,花岗岩碎石,其最大粒径100mm,人工级配5-20mm、20-50mm、50-100mm共三级。

混凝土标号:2.5m厚板为c15,抗渗等级为p4,抗冻等级为f150,;2.0m厚板为c20、p6、f300。

混凝土中掺入0.006%-0.01%的松香热聚物加气剂,含气量控制在3%-5%。

配筋情况:在距离板的上下表面50mm处配置直径为28-36mm的螺纹钢筋网,网格间距300mm*300mm。

大块板分为小块板时,其临时施工缝用键槽形施工缝,缝面用人工凿毛,并设插筋φ16@500。

块体内配置的螺纹钢筋网在接缝处拉通。

为了进行温度观测,在这些板中埋设了28个电阻温度计和87个测温管,进行了4个多月的温度观测。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

温度控制
在养护期间对混凝土表面和内部 温度进行监测,采取必要措施控
制温差。
施工环境监控
环境温度监测
密切关注施工现场环境温度变化,避 免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施工。
风速、湿度控制
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风速和湿度, 减少混凝土水分散失速度。
05
结构设计与优化建议
结构形式选择及优化方向
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
根据工程需求,选用合适的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 等,以降低温度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优化骨料级配
采用连续级配骨料,提 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裂
性能。
添加外加剂
使用减水剂、缓凝剂等 外加剂,改善混凝土工 作性能,降低水化热。
配合比优化方向
降低水胶比
在满足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尽量 降低水胶比,减少混凝土收缩和
开裂风险。
提高粉煤灰掺量
适量增加粉煤灰掺量,利用其火山 灰效应和微集料效应,提高混凝土 后期强度,降低水化热。
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研发
研发具有优异抗裂性能、高强度和高耐久性的混 凝土材料,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风 险。
数字化与信息化施工
借助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大体积混凝 土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程度,降低温度裂缝产生的 概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1
工程项目A
在该项目中,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浇筑温度和加强养护等
措施,成功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保证了工程质量。
02
工程项目B
该项目采用了先进的温度监控系统和自动化养护设备,实现了对大体积
混凝土温度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有效减少了温度裂缝的风险。
03
经验总结
以上成功案例表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严格的浇筑温度控制、科学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合理选择原材料: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以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

同时,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外加剂,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降低水灰比。

2.优化配合比:通过优化配合比,降低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例如,采用级配良好的骨料,控制砂率,掺加适量的膨胀剂等。

3.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在高温季节,应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如对骨料进行洒水降温,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浇筑等。

4.加强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出现温度梯度引起的裂缝。

可以采用覆盖保温材料、洒水、喷雾等方式进行养护。

5.适当增加构造钢筋:在容易出现温度裂缝的部位,适当增加构造钢筋的数量和直径,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6.施加外力约束:在混凝土表面施加外力约束,如加装钢板约束带、预应力钢筋等,限制混凝土的变形,防止裂缝的产生。

7.加强温度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温度监测,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调整。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施工方法、养护方式、构造钢筋增加、外力约束和温度监测等方面。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计算

温度裂缝控制计算本工程主副厂房底板、主厂房地下部分上下游墙体、前池底板及边中墙均为大体积砼,其中最大块为主厂房底板,其厚度为3m ,最大底板浇筑面积225.11895.355.33m =⨯=,一次浇筑最大量:36.2800145.115.330.305.245.33m =⨯⨯+⨯⨯=。

为了保证大体积砼的质量,针对我们采取的措施,对砼的温控作如下计算。

根据经验及有关规定,控制砼产生温度裂缝的关键在于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砼的内部温升不超过50℃。

在此按最不利浇筑条件考虑,砼浇筑时间取6~7月份,浇筑时平均气温取30℃。

混凝土强度取C30,混凝土配合比按一般膨胀混凝土C30W6F150(90d)考虑,其中水泥:砂子:石子:膨胀剂(ZY ):掺和料:水:减水剂=200:748:1076:28:150:160:2.2,加强膨胀混凝土C30W6F150(90d)为水泥:砂子:石子:膨胀剂(ZY ):掺和料:水:减水剂=220:748:1076:37:150:163:2.2。

混凝土温升一般在三天达到最高。

按最不利条件,混凝土浇注时不采取降温的技术措施,取加强膨胀混凝土浇注计算。

1.混凝土的机口温度T 0=[(c s +c w q s )W s T s +(c g +c w q g )W g T g +c c W c T c +c w (W w -q s W s -q g W g )T w ]/(c s W s +c g W g +c c W c +c w W w ) c s 、c g 、c c 、c w -分别为砂、石、水泥和水的比热q s 、q g -分别为砂、石的含水量,%W s 、W g 、W c 、W w -分别为每方混凝土中砂、石、水泥和水的重量T s 、T g 、T c 、T w -分别为砂、石、水泥和水的温度c s =c g =c c =0.837kJ/(kg.℃),c w =4.19kJ/(kg.℃),砂、石含水量分别为2%,0.3%。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机理和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机理和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机理和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是一种基础建设和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但在制
作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温度裂缝现象。

温度裂缝的产生机理主要
是由于混凝土在固结过程中,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热胀
冷缩。

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混凝土会发生体积变化,导致混凝
土内部产生应力,从而引起玻璃化面内的裂缝。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为了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减缓混凝土固结速度
由于高温促进水泥水化反应,导致混凝土固结速度加快,从而产
生热胀冷缩及温度裂缝等问题。

因此,可以适当减缓混凝土固结速度,延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改变的时间。

2. 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
在混凝土固结的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反应放热,会导致混凝土
内部的温度升高,进而引起热胀冷缩。

因此,在混凝土固结时,应加
强对混凝土内部温度的监测和控制。

3. 使用防渗剂
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添加适量的防渗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
水泥含量,从而减缓水泥水化反应放热的速度,减轻热胀冷缩的程度。

4. 合理布置钢筋和预应力筋
通过合理布置钢筋和预应力筋,可以在混凝土受到应力时进行补偿。

有效地阻止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对混凝土产生的影响,从而减少了
温度裂缝的风险。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混凝土
在固结过程中发生的热胀冷缩,因此在混凝土制作和使用中,应采取
一定的控制措施。

适当减缓混凝土固结速度、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
使用防渗剂,以及合理布置钢筋和预应力筋,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温
度裂缝的产生。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有哪些成因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有哪些成因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有哪些成因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会发生热胀冷缩。

当混凝土受到高温热胀时,会产生内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导致裂缝的形成。

而当混凝土受到低温冷缩时,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量大于骨料和水泥的收缩变形量,也会导致裂缝形成。

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当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不恰当时,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应力失衡,产生裂缝。

例如,在混凝土配比中,水灰比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较大,易发生开裂;而水灰比过低会导致混凝土过于干硬,容易开裂。

3.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应力: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期间,由于温度的不均一性,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和内部形成温度差异,产生温度应力。

过大的温度应力会导致混凝土的开裂。

4.不均匀沉降:建筑物构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产生变形,使混凝土发生拉伸裂缝。

5.负荷变化:建筑物在使用阶段,如承受较大的荷载变化时,也容易引起混凝土的裂缝。

例如,大型机械设备的移动或震动,会对混凝土结构施加额外的压力,从而导致裂缝。

6.预应力混凝土的锚固问题:预应力混凝土中的钢束如锚固不牢固,或者对锚固长度的控制不当,可能会产生裂缝。

7.震动和振动:在混凝土浇筑和压实过程中,使用过于强烈的震动和振动,也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不均匀沉降和裂缝。

8.设计不当:如果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不合理,例如梁柱的截面尺寸、钢筋的布置等有缺陷,会导致混凝土发生应力集中,进而产生裂缝。

9.混凝土固化过程中的干缩: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会发生干缩,干缩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张拉应力,若混凝土不能承受此应力,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出现裂缝。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多种多样,通常是由于温度变化、配合比不合理、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负荷变化、预应力锚固问题、震动振动、设计不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引起的。

为了防止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发生,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环节上进行综合考虑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及防治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及防治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工程实例,就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出现的温度裂缝,从产生原因上进行了分析,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所采取的施工方案以及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得出从原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加强控制,采取科学、合理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够达到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前言: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使混凝土结构出现热胀现象,同时,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出收缩现象,热胀与收缩两种现象相互作用将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从而破坏混凝土结构。

因此,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使混凝土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温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温差产生的应力不超过规定值,避免混凝土出现结构性裂缝。

1、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按受力情况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

受力裂缝主要是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产生的拉应变达到极限时出现的裂缝,裂缝与混凝土的主拉应力相垂直;非受力裂缝是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收缩徐变、钢筋锈蚀等引起的裂缝。

但在实践中,大体积混凝土往往是几种因素不同组合的结果,本文重点探讨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因素引起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2、温度裂缝控制的重点(1)混凝土施工时,内外温度应小于25℃;(2)K= ft/σmax≥1.5;式中ft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σmax为混凝土内最大温度应力;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混凝土具有足够抵抗温度裂缝的能力。

下面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两个条件的计算方法:某桥梁工程承台结构尺寸为6.6×6.4×2.5m,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水泥P.042.5,掺合料为粉煤灰和S95矿渣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如下:该承台于2008年6月份,室外最高气温为25℃。

由于承台最小的结构尺寸达到 2.5m,该承台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故需考虑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化热问题,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控制措施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

温差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

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后,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容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混凝土表面土则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龄期短,抗拉强度很低。

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则会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在其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

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

此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升温阶段)。

混凝土降温阶段,由于逐渐降温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与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

这两种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的质量与技术标准,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减少(1~1.5%以下)。

2、细致分析混凝土集料的配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掺加塑化剂与减少剂。

3、采用综合措施,控制混凝土初始温度如在混凝土体内埋设冷却水管与风管、表面洒水冷却、表面保温材料保护。

主要是针对后期而言,对早期因热原因引起的裂缝是无助的。

比如表面保温材料保护可以减少内外温差,但不可避免的招致混凝土体内温度T1很高,从受约束而导致贯穿裂缝的角度看,是一个潜在恶化裂缝的条件。

因为体内热量迟早是要散发掉的。

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中温度裂缝防治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中温度裂缝防治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中温度裂缝防治措施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尤其是在冬季。

冬季的低温环境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带来了诸多难题,其中温度裂缝的防治是关键。

温度裂缝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还会降低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隐患。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一、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中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1、内外温差过大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外部环境温度较低,而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的作用温度较高,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这种温差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外部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2、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而冬季施工时,由于气温低,混凝土的水分蒸发较慢,收缩变形相对较小。

但在后期,随着气温升高和水分的蒸发,混凝土收缩加剧,如果收缩受到约束,就容易产生裂缝。

3、水泥水化热的影响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热量积聚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过高。

当温度下降时,混凝土会产生收缩,从而引发温度裂缝。

4、施工工艺不当冬季施工时,如果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不合理,也会增加温度裂缝产生的风险。

例如,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浇筑速度过快、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方法不当等。

二、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中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1)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等,以减少水泥水化热的产生。

(2)降低水泥用量,可通过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和料来替代部分水泥,既能降低水化热,又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3)合理控制水灰比,减少混凝土中的用水量,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

(4)选用合适的骨料,如采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可减少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收缩。

2、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1)在冬季施工时,对原材料进行加热,如加热水、骨料等,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超过 80℃,骨料加热温度不宜超过 60℃,以避免水泥发生假凝现象。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 2 利用混凝 土的后期强度 试验 数据证 明 ,每立方 米的混 凝土水 泥用 量 ,每增 减 1 g 0K ,水 的范围内设盖滑动层 ,结构 的计算 长度可折减 一半 。
由于边 界存在 约束会产生 温度应力 ,如在与约束 的接触面上全部 设 置滑动层 ,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大 大减少 约束 。如果在 外约束 的两端各 l — 1 , / 4 5
的矿渣硅酸盐 水泥 。 ̄ 4 . 矿渣硅 酸盐水 泥其3 的水化 热为 1 0 J t2 号 1 5 d 8K /
四 、改善边 界约水 和构造设计
在这方 面可采取 下述措施 :
( ) 置滑动层 1 设
K ,而4 . g 25 号普通硅酸盐水 泥则 为20 /g 5 K ,水化热量减少 2%。 KI 8
下几个方 面采取措施控 制混 凝土温度升 高 。 ( ) 1 选择用 中底热 的水泥 品种 。
化后 的界 面过渡层 的结构致密 ,粘结加 强 ,从 而可使混凝土强度提 高 1% 右 ,也提高 了混凝土 的抗 拉强度和极 限拉伸值 0左
混 凝土升 温 的热 源是水 泥 的水化 热 ,选 用 r底热 的水 泥 品种 , f ] 可 减少水化热 ,减少混 凝土温升 因此 ,施工 大体积混 凝土结构 用3 . 25
大体积混凝土 在连续浇筑和 硬化过程 中 ,水泥 水化反应 产生大量 的水 土的水化 热降温速率延 缓 ,减 少结构 计算温差 ,防止产生过大 的温度 化 热 ,由于混凝 土热阻很大 ,热量聚集 在内部不 易散发 ,而表面散热 应力和温度裂缝 ,可对混凝 士进行保湿 和保温养护 。
较 快 ,这样在混 凝土 内部和外部 形成较 大温差 。混凝上 内表温差 、升 旦 拉应力超过混凝 土的抗拉能力 就会在 混凝土 内部或表面 产生裂缝 。 这种 温度变形裂缝就是 大体积混凝 土的温 度裂缝 。也是混凝 土早期开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一、原因分析1.温度梯度差异:混凝土内部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外部与内部温度差异较大,会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梯度,从而引起温度裂缝的产生。

2.外部温度变化: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会对混凝土的温度产生影响,特别是大范围的温度变化,会加剧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从而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

3.混凝土内部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因为水分蒸发、水化反应等原因而产生收缩,从而引起温度裂缝的产生。

4.冷凝水的影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混凝土表面易出现冷凝水,冷凝水在与混凝土接触后会快速蒸发,产生蒸发冷却效应,从而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梯度而引发温度裂缝。

二、控制措施1.控制浇筑温度: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一般建议控制在20℃~35℃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浇筑温度。

2.采取保温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后,可以采取保温措施,如铺设保温材料、喷水保湿等,以减缓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速率,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

3.合理控制混凝土收缩:通过控制混凝土中的水灰比、选择适当的外加剂等措施,可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性质,从而降低温度裂缝的产生。

4.控制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方法,防止混凝土在浇筑、振捣和固化过程中产生温度裂缝。

如避免大范围连续浇筑、控制振捣时间和强度等。

5.增加凝结热的散发: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骨料,增加混凝土的导热性,加快凝结热的散发,从而减小温度梯度差异,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总结起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需要从浇筑温度、保温措施、混凝土收缩控制、施工方法和增加凝结热散发等方面综合考虑,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注意监测和调整,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

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及温控措施

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及温控措施

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及温控措施1 沉缩裂缝混凝土沉缩裂缝在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也是非常多的。

主要原因是振捣不密实, 沉实不足, 或者骨料下沉, 表层浮浆过多, 且表面覆盖不及时, 受风吹日晒, 表面水份散失快, 产生干缩, 混凝土早期强度又低, 不能抵抗这种变形而导致开裂。

在施工中采用缓凝型泵送剂, 延缓混凝土的凝结硬化速度, 充分利用外加剂( 特别是缓凝剂) 的特性, 适时增加抹加次数, 消除表面裂缝( 特别是沉缩裂缝和初期温度裂缝) , 特别是初凝前的抹压。

2 温度裂缝(1) 原因: 一是由于温差较引起的, 混凝土结构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量水化热, 内部温度不断上升, 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 混凝土内部膨胀高于外部, 此时混凝土表面将受到很的拉应力, 而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很低, 因而出现裂缝。

这种温差一般仅在表面处较, 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 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发生, 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二是由结构温差较, 受到外界的约束引起的, 当体积混凝土浇筑在约束地基上时, 又没有采取特殊措施降低, 放松或取消约束, 或根本无法消除约束, 易发生深进, 直至贯穿的温度裂缝。

(2) 过程: 一般( 人为) 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初期裂缝———就是在混凝土浇筑的升温期, 由于水化热使混凝土浇筑后2- 3 天温度急剧上升, 内热外冷引起“ 约束力”, 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引起裂缝。

二是中期裂缝———就是水化热降温期, 当水化热温升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 水化热散尽时结构物的温度接近环境温度, 此间结构物温度引起“ 外约束力”, 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引起裂缝。

三是后期裂缝, 当混凝土接近周围环境条件之后保持相对稳定, 而当环境条件下剧变时, 由于混凝土为不良导体,形成温度梯度, 当温度梯度较时, 混凝土产生裂缝。

3 控温措施和改善约束3.1 温控措施(1) 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 采用中低热的矿渣水泥, 控制水泥的使用温度, 添加一定量的优质粉煤灰, 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同时选用高效外加剂。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一.混凝土裂缝情况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远高于抗拉强度,在温度应力作用下不致破坏的混凝土,当受到温度拉应力作用时,常因抗拉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有细微裂缝(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

其中,细微裂缝一般表面缝宽≤0.1~0.2mm,缝深h不大于30cm;表面裂缝一般表面缝宽≤0.2mm:深层裂缝一般表面缝宽0≤0.2-0.4mm,缝深h=1—5m,且小于1/3坝块宽度,贯穿裂缝指从基础向上开裂且平面贯通全仓。

大体积混凝土紧靠基础产生的贯穿裂缝,无论对坝的整体受力还是防渗效果的影响比之浅层表面裂缝的危害都大得多。

表面裂缝也可能成为深层裂缝的诱发因素,对坝的抗风化能力和耐久性有一定影响。

因此,对混凝土坝等大体积混凝土应做好温度控制措施。

二.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1. 总体要求施工期应对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生产过程、混凝士运输和浇筑过程及浇筑后的温度进行全过程控制。

对高坝宜采用具有信息自动采集、分析、预警、动态调整等功能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全过程控制。

混凝土温度控制应提出符合坝体分区容许最高问题及温度应力控制标准的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并提出出机口温度、浇筑温度、浇筑层厚度、间歇期、表面冷却、通水冷却和表面保护等主要温度控制指标。

气候温和地区适宜在气温较低月份浇筑基础混凝土,高温季节适宜利用早晚、夜间、气温低等时段浇筑混凝土。

常态混凝土浇筑应采取短间歇均匀上升、分层浇筑的方法。

基础约束区的浇筑层厚度厚度宜为1。

5--2。

0米,有初期通水冷却的浇筑层厚度可适当加厚:基础約束区以上浇筑层厚度可采用1.5——3.0米。

浇筑层间歇期适宜采用5~7d。

在基础约束区内应避免出现薄层长期停歇的浇筑块,适宜在下层混凝土最高温度出现后,开始浇筑上层混凝土。

碾压混凝土宜薄层浇筑连续上升。

2.原材料温度控制2.1水泥运至工地的入罐或人场温度不宜高于65度。

2.2应控制成品料仓内集料的温度和含水率,细集料表面含水率不宜超过6%。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2 对 大体 积 混凝土 墩 台身或基 础 。 为防止 其度 裂缝
23 高温季节施工时 , - 应降低拌和混凝土时所应用 的骨料及
水 的温度 : 可在水里加入冰块以降低水温 。
我 们长 采取 以下 几点措 施
21 材 料 控 制 .
2 在混凝土结构体 内布置适量 的温控管道 ,通过不断地循 . 4 环冷水 , 而吸收混凝土 中的热量。冷却水管使用前应进行 试 从 水. 冷却水应在混凝土浇筑到冷却水管标高后立 即进行 , 但冷
较集中 , 内部温升 比较快 。混凝土 内外温差较大时 , 会使混凝
土产生温度裂缝 , 响结 构安全 和正常使用 。混凝土裂缝 分 影
为 以下 几种类型 : 弯距 剪力 等外力荷 载引起 的裂缝 ; 干燥 收
缩引起的裂缝 : 混凝 土 自身收缩引起的裂缝 ; 温度裂缝。大体 积混凝 土工程 , 泥用 量多 , 水 结构截 面大 , 因此 , 混凝土 浇注 后 , 泥放 出大量水化热 , 水 混凝土温度升高 。由于混凝土导热
21 水 : .. 5 水源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影响 主要 是在 搅拌温度控
制上 , 大体 积混凝 土搅拌时必要 时采用冰水 混合搅 拌 , 以降 低混凝土人模温度 。
不 良, 体积过大 , 相对散热较小 。因此 ,昆 } 凝土 内部水化 热积
聚不易散发 , 外部则散热较快 , 依据热胀冷缩 的原理 , 结构 自
表面可 以 自然散 热 , 通混凝土 内部 的最高温 度 , 普 多数发 生
在浇筑后的最初 3 7天。 21 掺合料和外加剂 :在混凝土中掺入水泥用量 02 %的 .. 2 . 5 减水剂 , 可同时减少 1 %的水 泥用量 , 0 从而 降低 水化热 的产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大体积砼产生裂缝的原因是由于砼内部水化热作用产生的温度与砼表面温度存在着温差,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温度应力与温差成正比,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砼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因此,防止砼出现裂缝的关键就是控制砼内部与表面的温差。

砼因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因水泥水化热使砼内部温度升高,而在升温阶段砼内外温差过大,造成裂缝;第二阶段是砼内部温度达到最高后,砼因表面散热(或缩水)过快而产生较大的温降差,造成裂缝。

砼内部因水化热而温度增大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为砼浇筑后第三天。

这些裂缝大致可分为两种:1、表面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产生大量水化热,使混凝土的温度上升,但由于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因而中心温度高表面温度低,形成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这个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2、贯穿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初期,混凝土处于升温阶段,弹性模量很小,由变形所引起的应力很小,故温度应力一般可忽略不计,但是过了数日,混凝土逐渐降温,这时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多余水分蒸发时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引起拉应力,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应会产生贯穿裂缝。

从影响结构安全的角度讲表面裂缝的危害性较小,而贯穿裂缝则会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所以应采取措施避免表面裂缝,并坚决控制贯穿裂缝的开展。

裂缝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如何进一步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开展,是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施工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条件比较复杂,施工情况各异,再加上混凝土原材料的材质各向异性较大,且混凝土由各种非均质材料组成,它的破坏很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温度变形裂缝,是涉及材料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能及施工工艺等学科的综合性问题。

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的展开。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规律根据大体积砼因水化热升温和降温阶段砼内部的应力变化,表面裂缝和收缩裂缝的内在联系及产生的原因,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规律有以下几点:(1)温差和收缩越大,越容易开裂,裂缝越宽、越密。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其体积较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较快,与表面形成较大温差,容易产生温度裂缝。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更严重的是会降低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和耐久性,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深入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原因(一)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由于其结构厚实,水泥水化热难以迅速散发,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尤其是在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水泥水化热释放最为集中,内部温度可高达 50℃至 80℃,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从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当温差超过一定限度时,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一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二)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主要包括化学收缩、干燥收缩和自收缩等。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用量较大,水灰比较小,其收缩变形相对较大。

而且,收缩变形在混凝土内部受到约束时,也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三)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其温度场分布有显著影响。

在混凝土浇筑初期,外界气温越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就越高,水泥水化热的释放速度也越快,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而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外界气温骤降会使混凝土表面温度迅速下降,而内部温度下降相对较慢,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从而产生温度裂缝。

(四)约束条件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基础、垫层或相邻结构的约束,使其在温度变化时不能自由伸缩。

当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其约束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会产生裂缝。

约束越强,产生的温度裂缝就越严重。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不当也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

第一篇: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浮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结合实际采取措施。

1 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1.选用低水化热或者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等。

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根据试验每增减 10kg 水泥,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

3.使用粗骨料,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控制砂石含泥量;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者掺加相应的减水剂、缓凝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4.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度。

5.在厚大无筋或者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总量不超过 20%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节省水泥和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6.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者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7.改善配筋。

为了保证每一个浇筑层上下均有温度筋,可建议设计人员将分布筋做适当调整。

温度筋宜分布细密,普通用φ8 钢筋,双向配筋,间距 15cm。

这样可以增强反抗温度应力的能力。

上层钢筋的绑扎,应在浇筑完下层混凝土之后进行。

(8)设置后浇缝。

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2 降低混凝土温度差1.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

夏季可采用低温水或者冰水搅拌混凝土,可对骨料喷冷水雾或者冷气进行预冷,或者对骨料进行覆盖或者设置遮阳装置避免日光直晒,运输工具如具备条件也应搭设避阳设施,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分析与控制【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由于结构截面大,混凝土浇注后,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混凝土温度升高,而且混凝土导热不良,相对散热较小。

因此,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积聚不易散发,外部则散热较快,很容易由于温度的不均衡分布产生应力,故而产生温度裂缝。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机理,并从材料、设计、施工方面提出控制手段,引用具体实例进行论证。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温度应力;测温【Abstract】Mass concrete works great because of structural cross-section, concrete pouring, the evolution of considerable heat of hydration of cement, concrete temperature, and the concret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non-performing, relatively small heat. Therefore, the concrete hydration heat build-up is not easy dissemin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s cooling rapidly, it is easy because of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cause stress and therefore I produce temperature crack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in detail cracks in mass concrete mechanism, and from materials,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controls, citing specific examples to demonstrate.【Key words】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Crack; Temperature stress; Temperature1. 前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工程规模日趋扩大,结构形式日益复杂,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对大体积混凝土需求越来越多。

由于其体积大,表面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2. 裂缝成因分析大体积混凝土一般是指实体截面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的混凝土构件。

它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

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混凝土裂缝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弯距剪力等外力荷载引起的裂缝;干燥收缩引起的裂缝;混凝土自身收缩引起的裂缝;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水泥用量多,结构截面大,因此,混凝土浇注后,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混凝土温度升高。

由于混凝土导热不良,体积过大,相对散热较小。

因此,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积聚不易散发,外部则散热较快,依据热胀冷缩的原理,结构自身约束由伴随温度变化引起的建筑物体积变化产生应力,一但拉伸应力>抗拉强度则混凝土产生裂缝。

故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使其足够大,大到各种因素引起的开裂应小于它,另一方面,控制温度应力,使其尽可能小,永远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 裂缝控制手段要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需从材料、设计、施工上来进行控制。

3.1 材料控制(1)水泥:使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及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

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

单位时间混凝土释放的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而增长。

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可以自然散热,普通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7天。

(2)掺合料和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掺入水泥用量0.25%的减水剂,可同时减少10%的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的产生;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不仅可代替水泥用量,而且可大大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和工作性,从而降低水化热的产生;在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体积膨胀,可以部分或全部补偿硬化过程中冷缩和干缩,减免混凝土的开裂。

(3)粗细骨料:在钢筋间距和泵车输送管的允许下,尽量选用粒径大的骨料,一般中、粗砂比使用细砂每平方米混凝土减少用水量20~25Kg左右,水泥相应也减少28~35Kg,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干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设计毛石大体积混凝土基础。

(4)石子级配:石子级配对节约水泥及保证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关系很大,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连续级配。

(5)水:水源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影响主要是在搅拌温度控制上,大体积混凝土搅拌时必要时采用冰水混合搅拌,以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3.2 设计控制(1)合理的平立面设计:采用合理的平面的立面的设计,避免截面突变,从而减小约束应力;(2)合理使用钢筋:合理布置分布钢筋,尽量采用小直径,密间距。

全截面配筋率不小于0.3%,应在0.3%~0.5%之间。

(3)混凝土的选定:避免采用高强混凝土,尽可能选用中、低强度的混凝土。

(4)设置滑动层:考虑到基础同时受到地基和桩基的约束,在基础的下底面设置滑动层来减小其约束,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应力。

3.3 施工控制(1)混凝土的供料:为使混凝土浇筑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根据混凝土方量计算确定泵车台数及搅拌站生产能力,在浇筑前,搅拌站配备足够的原料,特别是水泥的备料,确保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符合同一混凝土配比的水泥,必要时准备2-3个搅拌站同时备料。

(2)混凝土的运料:为使混凝土的运输不至于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车行路线必须要要提前考察,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对于堵车、限行等必须提前预控。

(3)混凝土的浇筑:大体混凝土浇筑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分层平行推进;其二,分层斜面推进;其三,分层交错推进方式。

需要根据混凝土浇筑量、构件形式、混凝土浇筑方式等进行确认。

分层浇筑可以增大散热面积,保证施工质量。

(4)混凝土的振捣:实行快插慢拔、分层振捣的振捣方法。

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通过二次振捣可以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对提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很有力;(5)混凝土的收压:在混凝土初凝之前二次用力搓平并将表面拉毛,拉毛必须保证纹路均匀顺直。

条件允许时最好采用滚筒碾压数遍,并用木蟹打磨压实,以闭合收缩裂缝。

(6)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以通过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

(7)混凝土的监测:混凝土浇筑前,在混凝土内部布设传感器或设置温度测量孔,使内外温度直接显示出来,方便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8)混凝土的内部降温:在混凝土内部敷设循环冷却水管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9)混凝土的蓄热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以采用草帘被或水进行蓄热,以限制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散发过快造成温度裂缝,使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10)浇筑温度: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宜避开炎热的夏季,这样可有利于减小温差,进而减小温度应力;4. 混凝土裂缝控制设计4.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金融街F1大厦,总建筑面积122458m2,位于金融街F1地段,四周临近城市道路。

基础部分最大厚度为2400mm,独立基础部分最大厚度为1200mm,混凝土采用C40S8防水混凝土,底板划分为六个施工段区域,混凝土量最大区域4162m3。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根据结构特点及混凝土工程量分布,结合拖式泵的输送能力,混凝土浇筑主要采用拖式泵和汽车泵配合完成,泵管用架子管顶牢并加固,并由塔吊配合找平。

因现场场地狭小,混凝土罐车在现场内不能错车及停滞时间过长,所以,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必须合理安排,派专人负责疏导车辆进出场,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

施工中从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水灰比、和易性、坍落度、运输、浇筑、振捣、养护到施工缝处理等各个程序入手,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操作,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混凝土施工采取散热、保温、及温度监测等相应措施以控制混凝土温升和温降速度,避免底板出现温度裂缝和较强温度应力。

根据施工工序及工期安排,混凝土浇筑尽量不扰民,安排在方便施工及交通状况较好条件下,各专业有关领导及施工人员跟班作业,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4.2 控制手段4.2.1 混凝土原材料预控。

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水泥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的要求。

底板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MPa;同时由于设计对耐久性的要求:基础部分的砼最小水泥用量为275Kg/m3,最大水灰比为0.55,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2%,最大碱含量为3.0Kg/m3。

选用高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

混凝土中掺用的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等的规定。

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掺量不宜大于20%。

石子优先选用抗压强度高的粗骨料,粒径5-40mm,泵送时其最大粒径应为输送管径的1/4,其它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石子含泥量小于1%。

砂宜采用中粗砂,其它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宜使用饮用水拌制混凝土,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JGJ63)的规定标准。

加入缓凝型复合高效减水剂,延长水化热释放时间,降低水泥用量,减低混凝土的峰值温度及延缓峰值出现;同时应添加UEA建设部认可的砼膨胀剂,并应由生产厂家做技术质量保证,添加剂量应由设计单位和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共同商定,且须有该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指导施工。

4.2.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控计算。

为确保温度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施工温度计算如下:混凝土配合比(由搅拌站提供28天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图纸要求C40S8):水泥:293Kg/m 3 ;砂:728 Kg/m 3 ;石:1027 Kg/m 3 ;水:175 Kg/m 3 外加剂高效膨胀减水剂:13.1 Kg/m 3 ;膨胀剂:26Kg/m3;粉煤灰:50Kg/m 3 高炉矿渣粉:50Kg/m3大气温度:18℃混凝土入模温度:20℃由于地下部分第二段浇注面积,混凝土量均为最大,故以第二部分进行计算:初定养护方式:下面铺一层塑料布,上面铺两层草袋进行保温养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