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归纳一、长度测量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米是长度国际单位的主单位。

4、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5、刻度尺的使用:(1)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2)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6、读数——有效数字读法(1)了解刻度尺的分度值;(2)读出长度末端前的刻线读数;(3)多余部分自己估读;(4)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7、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8、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速度、路程和时间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宏观运动),简称运动。

(微观运动在热学部分复习)2、参照物的定义: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5、匀速直线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速度的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7、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1)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2)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8、速度值的物理意义:例:7.2米/秒: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2米。

变速运动定义: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平均速度,它等于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9、平均速度10、路程和时间的计算(1)计算路程、时间、速度。

(2)计算路程、时间、速度的比值。

(3)多段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

(4)过桥及往返问题。

三、质量和密度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 mg2、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初中物理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力、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和原理。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力的概念和特点: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量,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它的方向由箭头表示,大小由箭头的长度表示。

力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特点。

2. 牛顿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力为零。

例如,一辆车开得很快,在刹车之前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车会继续匀速前进几米。

(2)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F=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物体所受的力和它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牛顿第三定律:行动和反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被施加力的物体同样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等大且方向相反的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另一方面,当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力的矢量和时,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力的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力学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4.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尚未开始运动时阻碍它运动的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已经开始运动时阻碍它继续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材质有关。

5. 弹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弹簧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经常用到胡克定律,它描述了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胡克定律可以表示为F=kx,其中F是弹力,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形变量。

6.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重力是物体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可以用公式F=mg表示。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一、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惯性、摩擦力和力的合成等内容。

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1)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惯性。

这条定律指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时才会改变。

(2)动力定律: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这个定律指出了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它都必然会对其他物体施加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条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 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直至受到外力作用时才改变的特性。

它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用于解释物体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的摩擦阻力,它是由于不同物体表面之间的不平整程度和粗糙程度导致的。

摩擦力不仅会使物体受到阻挠,还会使物体加速度减小或变为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知识可以计算物体在受到摩擦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4.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合成力是指代替这些力的一个力,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力的合成原理可以通过向量或几何图形的方法来求解。

二、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平衡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和杠杆的相关知识。

1.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用物理学的方法分析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得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受力分析中,需要考虑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以及物体本身所施加的反作用力。

2. 平衡条件平衡条件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所满足的条件。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力矢量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这就是说,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都应该为零,才能保持静止状态。

3. 杠杆原理杠杆是利用力矩平衡来达到工程目的的一种简单机械。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整理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

一、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比如磁铁吸引铁钉。

2、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比如,推门时,推力作用在门的不同位置,门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4、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就是力的示意图。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常见的力1、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G = mg,其中 g =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 1 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这一特点,可以制成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2、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2)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使用方法: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3、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分类: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初中物理是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包括了力学、光学、电学等多个分支。

以下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

一、力学部分:1.运动学:-速度:v=Δs/Δt,单位是m/s-加速度:a=Δv/Δt,单位是m/s²-位移:Δs=v*Δt,单位是m2.牛顿三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力的动量定律):F=m*a,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单位是N-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但方向相反3.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当两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其合力等于两个力矢量的和-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分解为两个力,其合力等于这两个力矢量的和4.力的计算:-力矩:M=F*l,力矩等于力的大小乘以作用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单位是Nm-重力:F=m*g,重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单位是N5.力的效果:- 功:W = F * s * cosθ,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移动距离乘以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夹角的余弦值,单位是J-机械能:机械能=动能+势能-动能:动能=1/2*m*v²,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单位是J-势能:势能=m*g*h,势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单位是J二、光学部分: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质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光遇到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一部分光穿过介质界面进入新的介质中-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折射率不同,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的散射:光在通过非均匀介质时,会发生随机方向的散射2.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i=r- 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n₁sin(i) = n₂sin(r)3.光的颜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它们是可以通过叠加得到其他颜色的基本颜色-光的补色:光的补色是指两个颜色叠加得到白光的颜色,如红光的补色是青绿色4.光的成像:-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通过光的反射来实现的,成像距离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为1/f=1/v+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5.光的色散:-彩虹的形成:光通过水滴等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受到不同的折射角度,从而形成了彩虹三、电学部分:1.电流:-电流:I=Q/t,电流等于电荷的大小除以通过导体的时间,单位是A (安培)-电阻:R=V/I,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单位是Ω(欧姆)-电压:V=I*R,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单位是V(伏特)2.欧姆定律和功率:-欧姆定律:U=I*R,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功率:P=U*I=I²*R,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或者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单位是W(瓦特)3.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电流在电路中只有一条路径可供流动-并联电路:电流在电路中有多条路径可供流动4.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力线:磁力的方向可以通过磁力线表示,磁力线是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的有向线-电磁感应: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并导致感应电流的产生。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参照物1.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a。

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b。

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c。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分类:a。

曲线运动b。

直线运动i。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ii。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iii。

计算公式:c。

变速运动i。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力的作用效果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a。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c。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亦然。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XXX,简称N。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5.力的测量:a。

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b。

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a。

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a。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b。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五、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物理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 物体的运动与力- 运动的种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等。

-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2. 力的性质和表示- 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

-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 力的表示方法:箭头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3. 摩擦力- 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阻碍物体的运动。

-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当物体运动前和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时,称为静摩擦力;当物体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小于运动前的摩擦力时,称为动摩擦力。

4. 重力- 重力的概念和作用: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产生的一种吸引力,使物体朝着地面方向下落。

- 重力的计算公式:F = mg,其中F表示重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

5. 弹力- 弹力的概念和作用:弹力是物体因受到其他物体的压缩或拉伸而产生的一种力,使物体恢复原状。

- 弹簧弹力和橡皮筋弹力的特点:弹簧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橡皮筋弹力与伸长量成反比。

6.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力:当两个或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合力是这些力的矢量和。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使得这些力合力为原来的力。

7. 斜面上的力- 斜面的概念和特点:斜面是倾斜的平面,可分为光滑斜面和粗糙斜面。

- 斜面上的力的分解:将平行于斜面的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力分解,使得平行于斜面的力与斜面接触面的分力相平衡。

8. 杠杆和力矩- 杠杆的概念和作用:杠杆是由杠杆臂、支点和力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用于转动物体或提升重物。

- 力矩的概念和计算:力矩是一个物体受到的力相对于某一点产生的转动效果,计算公式为力矩 = 力 ×力臂。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力学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基础部分,它涵盖了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初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力的概念- 定义: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推或拉的作用,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发生改变,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单位: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

- 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 2. 力的测量与表示- 测量工具:弹簧秤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常用工具。

- 力的图示: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力,分力的合理选择可以使问题简化。

# 4. 重力- 定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计算公式:重力 \( F = mg \),其中 \( m \) 是物体的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 5. 弹力- 定义: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力的方向与形变恢复的方向相同。

-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 6. 摩擦力- 定义: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 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 影响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 7.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 8. 力的平衡- 概念:当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相互抵消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条件:对于任何物体,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

# 9. 简单机械- 杠杆:固定点附近的硬棒,可以绕固定点转动,利用杠杆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

2.力的计量: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力的计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3.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平动、转动和形变。

4.力的合成:合力是指多个力的效果合成为一个力的结果。

5.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二、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F=ma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所产生的力。

2.摩擦力的特点: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有关,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粗糙程度有关。

3.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物体在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物体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四、力的作用与力的性质1.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地球的质量有关,计量单位是牛顿。

2.弹力: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3.引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是由于物体的质量而产生的。

4.正常力:是支撑着物体的力,垂直于支撑面。

五、压力和压强1.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2.压力的计量单位:帕斯卡(Pa)或牛顿/平方米(N/m²)。

3.压力的计算公式:P=F/A(压力=力/面积)。

4.压强:是指物体受到的外界力导致的单位面积上的承压程度。

六、力的简单机械应用1.斜面:可以将负重分成横向的水平力和纵向的垂直力。

2.杠杆:可以通过改变力臂的长度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3.轮轴: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同时将力转化为力矩。

4.力的传递:应用滑轮、传动带、齿轮等方式将力传递给其他物体。

七、功和机械能1.功的概念:当力作用于物体使其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乘以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的余弦值。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运动和外力对物体的作用关系,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理学科之一、初中物理力学主要包括机械平衡、运动学、动力学等知识点。

下面是初中物理力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

1.机械平衡机械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外力和合外力矩都为零。

其中,合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矢量和;合力矩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矩的矢量和。

机械平衡的条件是物体合力矩为零,即转动力矩平衡条件。

2.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位移是指物体由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位移的大小等于位移的轨迹长度,方向与轨迹有关。

-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平均速度可以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瞬时速度则是指物体其中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速度的单位通常是m/s。

-加速度是指速度的变化率。

平均加速度可以用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瞬时加速度则是指物体其中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加速度的单位通常是m/s²。

3.动力学动力学研究力与物体的运动的关系,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摩擦力、弹力等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相互接触且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主要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有关,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不超过静摩擦力的最大值。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运动状态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涉及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下是初中物理的知识点详细总结:# 1. 力学1.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宇宙的实体。

-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重量不同。

-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1.2 力的作用-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弹力:物体因形变产生的恢复力。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 支持力: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3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

-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直线运动。

1.4 力与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5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 浮力:流体对物体的上升力,与物体所排流体重量相等。

# 2. 热学2.1 热现象-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间热能的传递量。

-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2.2 热膨胀- 线性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长度的增加。

- 体积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的增加。

2.3 物态变化- 熔化: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 凝固: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 蒸发: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 凝结: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2.4 热机- 内燃机: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产生动力的机械。

- 热效率:有效利用的能量与总能量之比。

# 3. 光学3.1 光的传播- 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返回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改变。

3.2 光的反射- 平面镜:光在平滑表面反射的镜子。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牛顿力学
1、牛顿第一定律:若一个物体处于静止或者相对空间恒定速度运动
状态,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实现加速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外力作用,施加在物体上的加速力大小等
于外力的大小,但方向相反。

3、牛顿第三定律: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之间存在定义的互相作用,两
个物体之间施加的力是互相等值而又相互作用的。

4、慣性定律:物体开始运动或者处于运动平面上,难以改变其运动
状态,物体想要改变运动状态,就需要有力的作用在其上。

5、力学,力的定义及特性:力是能够引起物体变形或者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的一种作用。

二、动能
1、动能的定义:任何物体都带有一定动能,其动能大小等于物体质
量乘以平方数除以2
2、动能守恒:动能大小不受物体的影响,只受外力的影响,外力只
能改变动能的方向,而不能改变大小。

3、势能守恒:势能大小由力量外力、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质量决定,只受外力的影响,外力只能改变势能的大小,而不能改变位置。

三、热力学
1、热力学定律:在宏观尺度上,物体转换热能和动能是有定律的,这就是热力学的定律,它包括热守恒定律、热力定律及热平衡定律。

2、热守恒定律:热能在宏观尺度上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它只能从一方传到另一方。

力学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力学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力学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知识点总结:# 1. 力的基本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推力或拉力。

-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速度和方向,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

# 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垂直向下。

-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时产生的阻力,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压力有关。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 支持力:物体受到的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 拉力:绳子、弹簧等物体对其他物体的拉伸作用力。

#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

-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分力的矢量和等于原力。

- 平行四边形法则:二维平面上力的合成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 三角形法则:三维空间中力的合成分解遵循三角形法则。

# 4. 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受到的力达到平衡。

- 二力平衡: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三力平衡:三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 5.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6. 动量与冲量- 动量: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矢量量。

- 冲量: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也是矢量量。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初中物理 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 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它是导致物体发生加速度或形变的原因。

2. 力的性质(1)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2)力的作用对象是物体,具有特定的作用点。

(3)力可以相互抵消,称为力的合成。

3.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1牛顿的力是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加速度为1米每平方秒的力。

二、力的计算1. 力的计算公式力的计算公式为 F = 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2. 力的分解如果一个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不在运动方向上,可以通过力的分解来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牛顿三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要么静止,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即F = ma。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相等的,方向相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力。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接触面上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它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导致物体产生运动阻力。

2. 摩擦力的分类(1)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可以通过静摩擦系数μs来计算。

(2)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可以通过动摩擦系数μk来计算。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 = μN,其中f表示摩擦力的大小,μ表示摩擦系数,N表示法向压力。

五、重力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是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的引力。

2. 重力的计算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 = mg,其中F表示重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²。

物理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基础内容,它涵盖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以及能量的转换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初中力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机械运动-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时所选的标准物体。

- 运动和静止: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由速率和方向两部分组成。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 变速运动: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

# 2. 力的作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力可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合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 力的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外力相互抵消,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3. 重力-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受到的基本力之一。

-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 F = m \cdot g \),其中 \( g \) 为重力加速度。

-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即竖直向下。

# 4. 弹力和摩擦力-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其方向与形变恢复的方向一致。

-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 5. 简单机械- 杠杆:固定点固定不动的硬棒,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来传递力的简单机械。

-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 滑轮:通过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来传递力的简单机械。

- 滑轮组:多个滑轮组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传递力和改变力的大小。

# 6. 浮力- 浮力的概念:物体浸入流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流体的重量。

- 浮沉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大全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大全力学是中学物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好物理的基础知识。

一、力的作用收效1、力的看法: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样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收效: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体 1N 。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二、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必然律:⑴牛顿第必然律内容是:所有物体在没有碰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所有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碰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若是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产生 (保持 )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 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三、功1、力学中的功①做功的含义:若是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搬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要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搬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搬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 W=FS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 F 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 S 必然是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重申对应。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学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物体的材料-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重量不同-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动或拉动作用-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 力学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的等效力-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4. 摩擦力- 静摩擦力: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 动摩擦力: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5. 压强- 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P = F/A(P为压强,F为压力,A为面积)6.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浮力等于它所排开的流体重量- 浮力的计算:F_b = ρVg(F_b为浮力,ρ为流体密度,V为物体在流体中排开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7. 功、能量和功率- 功: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移动的量度,W = Fd(W为功,F为力,d为位移)- 动能:运动物体的能量,K = 1/2mv^2(m为质量,v为速度) -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P = W/t(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物体热冷程度的度量- 热量:物体间能量转移的量度2. 热传递方式-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宏观流动传递-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形式传递3. 热膨胀- 定义: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线膨胀:物体长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4. 气体定律- 波义耳定律:在恒温条件下,气体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查理定律:在恒压条件下,气体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盖-吕萨克定律:在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温度成正比三、光学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平面镜: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速度和传播方向改变- 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n为折射率,θ为入射角和折射角)3. 光的色散- 定义: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速不同,导致光分散成不同颜色4. 光的干涉和衍射- 干涉: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光强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衍射:光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四、电学1. 静电学- 电荷:物质带电的量度- 库仑定律:两电荷间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 电路基础- 电流:电荷的流动,I = Q/t(I为电流,Q为电荷量,t为时间) - 电压:电势差,V = W/Q(V为电压,W为功,Q为电荷量)-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R = V/I(R为电阻,V为电压,I为电流)3. 欧姆定律- 定义:在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4. 电能和电功率- 电能:电流做功的能量,W = VIt(W为电能。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篇一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篇二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总是指向支持物并和支持物的表面垂直。

在具体的问题中,压力的方向和支持物的位置有关。

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不能有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错误认识。

2、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产生压力的因素很多,而重力仅仅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压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力在数值上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算:1m/s=3.6km/h 。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二、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第一定律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功
1、力学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
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 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把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率
①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③公式:P=W/t ; P=FV
④国际单位单位:瓦特(W)、
其它常用单位:千瓦(kW) 兆瓦(KW) 1W=1J/s 1kW=103W 1MW=103KW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①有用功定义:对物体所做的功是有用的,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

例:提升重物W有=Gh
②额外功:
额外功定义:提升重物时,不可避免要对动滑轮做功和克服绳与轮摩擦做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 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
③总功:
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

即绳自由端端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W额,W总=FS绳
2、机械效率
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反映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
②公式:η=W有/W总
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④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总小于1
五、压强
1、压力:
①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②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
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③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②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
米2(m2)。

④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成人
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⑤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同时
改变前二者
六、液体的压强
1、液体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
⑷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
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4、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七、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原理分析:在管,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2、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 ,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3、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2000米可近似地认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约减小1毫米贡柱,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3、测量工具:
⑴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⑵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4、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八、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什力
九、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2、公式:F浮 =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十、浮力的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在液体中,
或漂浮在液面上。

2、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