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 《文心雕龙》名句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名著名句

魏晋南北朝名著名句

魏晋南北朝名著名句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2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人生贵得适意尔。

——《世说新语·识鉴》4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5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初去郡》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7 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世说新语·赏誉》8 生也有涯,无涯惟智。

——《文心雕龙·序志》9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三国志·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10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颜氏家训·勉学篇》11爵高者忧深,禄厚者责重。

——《三国志·蜀书·许靖传》12 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文心雕龙·练字》1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14 战捷之后,常苦轻敌。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15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世说新语·方正》16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刘邦《鸿鹄歌》17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18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植《洛神赋》19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文心雕龙·论说》20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曹植《七哀诗》。

文心雕龙名句

文心雕龙名句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

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

《文心雕龙》名句:1.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文心雕龙•宗经》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知音》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4.义典则弘,文约为美。

——《文心雕龙•铭箴》5.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文心雕龙•情采》6.鉴悬日月,辞富山海。

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文心雕龙•征圣》7.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文心雕龙•养气》8.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文心雕龙•神思》9.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文心雕龙•熔裁》10.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文心雕龙•物色》11.将赡才力,务在博见——《文心雕龙•事类》12.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文心雕龙•神思》13.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文心雕龙•风骨》14.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文心雕龙•原道》15.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文心雕龙•养气》16.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文心雕龙•夸饰》17.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文心雕龙•神思》18.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文心雕龙•物色》19.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文心雕龙•知音》20.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文心雕龙•书记》21.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刘勰《文心雕龙》名句

刘勰《文心雕龙》名句

刘勰《文心雕龙》名句
《文心雕龙》是东晋文学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句,深刻地反映了刘勰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名句:
1."文章之要,一曰雕龙,二曰镂云。

"
译文:文章的要素,一是雕刻神龙,二是雕刻飞云。

2."文章合理,宛转可爱,谓之雕龙;言词丽媚,比类可观,谓之镂云。

"
译文:文章要合理,灵巧而可爱,称之为雕龙;言辞优美,形象生动,称之为镂云。

3."修辞之曲直有度,若钟磬之音。

"
译文:修辞的曲直要有度,如同钟磬悠扬的音律。

4."声情并茂,使物尽其意,谓之至音。

"
译文:声音和情感并重,使事物表达得淋漓尽致,称之为至音。

5."盖无论胜己伦比,言之似己,形之有己。

"
译文:无论是超越自己还是相互比较,言辞要贴近自己,形象要有自己。

6."圣人之书,古今共之,读者之心。

"
译文:圣人的著作,受到古今人们的共同尊崇,触动读者的心灵。

7."物情之微,用力易见,非用微言,何得知之。

"
译文:微小的事物,用力量难以观察,如果不用微妙的言辞,又怎么能够理解它呢。

这些名句体现了刘勰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对修辞技巧的探讨,被后来的文学家引为经典,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名言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名言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名言1、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感情生动,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言辞,将道理表达出来,就会体现在文章中。

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联系了一千支乐曲,才能够通晓声乐,观察了上千把剑之后,才能知晓如何识别兵器。

3、深文隐蔚,余味曲包。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隐秀》。

蔚:文辞华美。

深刻的文章,内容多采且含蓄,言语之外韵味深藏不露。

4、主佐合德,文采必霸。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

自身的才能与后天学习的知识能够相辅相成,文章的文采一定会称霸一时。

5、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夸饰》。

诬:这里指违背实情。

文词夸张但是有所节制,增加华美的修饰,但不违背事实。

6、字删而意缺,则短乏而非核;辞敷而言重,则芜秽而非瞻。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

删除了字句,就会使得意思残缺,这样做是短缺,而不是核心的思想。

言辞扩充,但却使得语句重复,是繁杂,而不是丰富。

7、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诗歌有固定的体裁,但思想却没有固定的规矩。

随个人的性情来适应,很难有能将各种体裁都做的好的。

8、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夸饰》。

说欢快,字字都涉及欢乐;谈及悲伤,字里行间都声带着哭泣。

这句话说明写文章言语与内容要一致。

9、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辩骚》。

选着奇伟的内容,但不失去其真实。

鉴赏花朵,但是不弄掉他的果实。

刘勰《文心雕龙》“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刘勰《文心雕龙》“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刘勰《文心雕龙》“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一言穷理,两字穷形。

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

至如《雅》咏裳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

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选自刘勰《文心雕龙》,有删改)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2.《文心雕龙》是中国(朝代)文学理论家(人名)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

3.根据文本概栝作者关于文学创作的主要观点。

【答案】1.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2.南朝刘勰3.描写景物结合自己思想感情细心琢磨;描写要“以少总多”;不宜追求华丽,堆蝴词藻。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

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根据名词“长卿(人名)”“势”“声”“山”“水”“诗人(《诗经》作者写的东西)”“辞人(辞句)”,虚词“之”“则”“而”,“诗人丽则而约言”和“辞人丽淫而繁句”结构相同,再结合本句大概意思:后来司马相如等人,于文章的气势力求奇特,于文章的音节力求动听,往往要用一系列的形容词藻,来描写山水景物。

这就真如扬雄说的《诗经》作者写的东西虽华丽,但恰如其分,而且文字也比较简约;辞赋家写的东西,就过于华丽,辞句也过于繁多。

句子可以断开为: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论刘勰的诗本体论中的诗起源论

论刘勰的诗本体论中的诗起源论

论刘勰的诗本体论中的诗起源论原文:《文心雕龙·明诗》有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一、衍生注释:“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

“应物斯感”指人的内心因外物而产生感触。

“感物吟志”意思是感受外物而抒发情志。

二、赏析:刘勰此论强调了诗歌起源于人的情感因外物触发而自然抒发。

人的情感丰富多样,当与外界事物相接触时,内心便会有所触动,从而产生吟诗言志的冲动。

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诗歌创作的内在动力源于自然的情感反应。

三、作者介绍:刘勰,字彦和,南朝梁时期文学理论家。

他的《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运用片段:在一次春日的郊游中,我看到漫山遍野的鲜花,心中顿时涌起喜悦之情。

这不正是刘勰所说的“人禀七情,应物斯感”吗?我忍不住想要吟诗一首,来表达这美好的感受。

就像古人看到壮丽山河会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不朽诗篇一样。

原文:刘勰还言:“诗者,持也,持人情性。

”一、衍生注释:“持”有控制、约束之意。

这里指诗歌能够规范和引导人的性情。

二、赏析:此句表明刘勰认为诗歌具有调节和规范人的情感和性情的作用。

诗歌不仅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还能够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人的性情更加平和、美好。

三、作者介绍:刘勰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对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

四、运用片段:当我心情烦躁时,读一首优美的古诗,仿佛心灵得到了安抚,这不就是“诗者,持也,持人情性”吗?就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明灯,照亮了内心的迷茫。

原文:“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刘勰如此说道。

一、衍生注释: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称为“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为了“诗”。

二、赏析:此论简洁明了地指出了诗歌是内心志向和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强调了诗歌与内心世界的紧密联系。

三、作者介绍:刘勰一生致力于文学研究,其思想深邃,见解独到。

四、运用片段:当我在海边漫步,心中涌起对未来的憧憬,这不就是“在心为志”吗?而我若把这憧憬写成文字,不就成了“发言为诗”?仿佛一下子与古人的智慧相通,妙不可言!。

将赡才力,务在博见——名句欣赏

将赡才力,务在博见——名句欣赏

将赡才力,务在博见——名句欣赏
名句:将赡才力,务在博见。

解释:要丰富自己的聪明才智,务必做到扩大视野,博闻广见。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事类》
原文(节选):
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

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学,及观书石室,乃成鸿采。

表里相资,古今一也。

故魏武称张子之文为拙,以学问肤浅,所见不博,专拾掇崔杜小文,所作不可悉难,难便不知所出。

斯则寡闻之病也。

夫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

扬班以下,莫不取资,任力耕耨,纵意渔猎,操刀能割,必裂膏腴。

是以将赡才力,务在博见,狐腋非一皮能温,鸡庶必数千而饱矣。

是以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校练务精,捃理须核,众美辐辏,表里发挥。

刘劭《赵都赋》云∶“公子之客,叱劲楚令歃盟;
管库隶臣,呵强秦使鼓缶。

”用事如斯,可称理得而义要矣。

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尺枢运关也。

或微言美事,置于闲散,是缀金翠于足胫,靓粉黛于胸臆也。

文心雕龙中的名句

文心雕龙中的名句

文心雕龙中的名句1.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文心雕龙·知音》虽然文章的作者可能已经十分久远了,但是通过读取文章的内容,便能够通晓作者的内心。

2. 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文心雕龙·物色》四季景色的变化,心情也随着节气的变化动摇起来。

3. 祈祷之式,必诚以敬;祭奠之楷,宜恭且哀。

——《文心雕龙·祝盟》写祈祷文的格式,一定要真诚恭敬。

写祭奠文章的格式,一定要恭敬且哀伤。

4. 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

——《文心雕龙·夸饰》说到欢乐,字句里就仿佛都带着欢笑;谈到悲伤,字里行间都仿佛带着哭泣。

说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要一致。

5. 谓繁与略,适分所好。

引而申之,则两旬敷为一章,约以贯之,则一章删成两句。

——《文心雕龙·熔裁》所写的文章,是繁杂还是简约,都取决于作者的自身喜好。

引申一下,两句话便可以写成一章。

简约一点,一段话也能够压缩成为两句。

6.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这句话说出了身体力行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够掌握做事的具体方法了,不断的接触,才能够把握事情的原理。

7.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文心雕龙·知音》文学创作,是心里先有所触动了,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上;文学批评,是先看作品,然后才深入到作者的内心。

沿着外在的去追溯本质的,就算隐晦的也可以变得明朗起来。

8. 缀字属篇,必须练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

——《文心雕龙·练字》书写文章,要对文字进行选择,第一要去避免那些诡异的文字。

第二要省去联边,第三要检查是否有重复,第四要去协调那些简单和复杂的文字。

9. 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

——《文心雕龙·比兴》比附事理应根据事物相似的地方来指明事物,能够引起情感的,要从细微的地方来寄托。

各师成心,其异如面——谈刘勰《文心雕龙

各师成心,其异如面——谈刘勰《文心雕龙

内容摘要:各师成心,其异如面谈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各师成心,其异如面谈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山东大学关键词:性情;八体;风格;分类刘勰提出:辞理庸隽,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深浅,未闻乘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意思是说,文学创作活动是人的情性外化为文的体式过程,即内在隐秘的独特思想感情外显为语言文字的风格,内与外是相符的,个性与风格是对应的,各人的‘本心’和‘情性’决定了他们的作品风格。

如此深入地阐述文学家气质、才情、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关系,这在我国古代学理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一、体、性之题解在《文心雕龙》中,体作为专门术语,有时指作品的体裁,有时指作品的风格。

如原夫论之为体(《论说篇》)是指体裁:宋初文咏,体有沿革(《明诗篇》)则是指风格。

具体到《体性》一篇,刘勰将文之体分为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显然,典雅、远奥、精约等八体并不属于刘勰在文体论中所提出的诗、赞、铭、诔等34种文体。

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说:体斥文章形状,性谓人性气有殊,缘性气之殊而所为之文异状。

因此我们断定,《体性》篇的体指的是文章的风格。

关于体性之性,刘勰认为可以分为四项:才、气、学、习。

才、气是先天的情性,学、习是后天的陶染。

就风格的形成而言,先天的才气是潜能,后天的学、习是释放潜能的条件。

这比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说法进了一大步。

二、体、性之关系在风格与人格的对应问题上,刘腮提出了因内符外、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和表里必符的观点。

这种思想是中国传统的文如其人说法的解释和发挥。

除了曹丕的文以气为主,陆机在《文赋》中亦提到:夸目者尚奢,惬意者富贵,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刘勰的《体性》篇继承和发挥了前人的思想,并进一步深化,吐纳英华,莫非性情,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决定作用。

五、[梁]刘勰《文心雕龙》节录

五、[梁]刘勰《文心雕龙》节录

五、[梁]刘勰《文心雕龙》节录若夫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

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

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而跨略旧规,驰骛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亦多,岂空结奇字,纰谬而成经矣?《周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

”盖防文滥也。

然文术多门,各适所好,明者弗授,学者弗师,于是习华随侈,流遁忘反。

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能研诸虑,何远之有哉!(《风骨》)(要是依照经书的规范来提炼创作,吸取百家史传的创作方法,深切通晓古今情感的变化,详细明白文章的体制,就能萌生新意,修饰瑰丽的文辞。

懂得各种文章的体制,那么虽有新意也不至于芜杂;了解写作上的变化,那么文辞虽然新奇也不会违反严正的修辞手法。

倘使骨力和文采还不圆熟,风格和辞藻还未提炼,却要超越固有的规范,追逐新的创作,虽然也获得奇巧的意思,但遭致的失败也多,难道徒然用了奇文怪字,就能把错误看成正常吗?《周书》说:“文辞贵在体察要领,不能只是喜好奇异。

”就是教人防止文辞的浮滥。

但文章的写作方法有多种多样,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所以高明的人不便用自己的爱好来教人,习作的人也不必学他跟着浮华侈糜的风气跑,流入歧路而不知道回头。

如果能坚持正确的体式,使得文辞鲜明而刚健,那么可望风力清新,骨力高超,文章具有光彩。

如果能够对这些问题详加思考,那么达到那种境界还会遥远吗?)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明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

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

(《通变》)(文章的体裁是有常规的,文章的变化是无穷的,凭什么知道它这样呢?凡属诗、赋、书、记,它们的名称和体裁是有所继承的,这说明体裁有通常的规则;文辞的气势和力量,要有变通才能长久流传,这说明变化是无穷的。

名称和体裁既然古今相承,所以讲体裁一定要借鉴过去的作品;文辞变化是无穷的,所以讲变化一定要参考当代的新作;这样,才能够在没有穷尽的创作道路上奔驰,汲取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知音其难哉”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知音其难哉”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知音其难哉”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知音[梁]刘勰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

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

及陈思①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②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

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至如君卿③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

酱瓿之议,岂多叹哉!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

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

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日易分?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

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

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④。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

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所以伤白雪也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异唯知音耳。

关于文学写作的古代名言名句200条

关于文学写作的古代名言名句200条

关于文学写作的古代名言名句200条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2.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3.务先大体,鉴必穷源。

乘一总万,举要治繁。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4.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5.属意立谋,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6.体者,文之干也;意者,文之帅也;气者,文之翼也;辞者,文之华也。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文章纲领总论》7.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清·李渔《闲情偶寄》8.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9.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10.大凡作诗,必须立意。

意者,一身之主也。

——明·黄子肃《诗法》11.未落笔时,先须立意。

——清·蒋和《学画杂论》12.题目繁杂者,必辨其主脑,如散钱之有串。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13.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唐·牡牧《答庄充书》14.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则末茂。

——清·魏禧《答蔡生书》15.以意为主,以文传意。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16.意似主人,辞如奴婢,奴强主弱,呼之不至。

——清·袁枚《续诗品注·崇意》17.文以意为主,以言论为役。

——《金史·文艺传》18.以意为主,以辞辅之。

——清·王之祯《师友诗传续录》19.意则求其多,字唯求少。

——清·李渔《闲情偶寄》20.文章犹舟也,舟之贵贱,不在大小华质,而视其所载者。

古诗文心雕龙全文翻译_文心雕龙作者及名句翻译赏析

古诗文心雕龙全文翻译_文心雕龙作者及名句翻译赏析

古诗文心雕龙全文翻译_文心雕龙作者及名句翻译赏析《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着。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文心雕龙》分为“上、下”两编,每编25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总序”等五部分。

其中总论5篇,论“文之枢纽”,打下理论基础;文体论20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创作论19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批评论5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及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探讨,也是全书精彩部分;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总序,说明了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

《文心雕龙》全书受《周易》二元哲学的影响很大。

《文心雕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精密的批评的书,“体大而虑周”,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一个是主张实用的“攡文必在纬军国”之落实文风。

刘勰把全部的书都当成文学书来看,所以本书的立论极为广泛。

《文心雕龙》文章列表:原道第一征圣第二宗经第三正纬第四辨骚第五明诗第六乐府第七诠赋第八颂赞第九祝盟第十铭箴第十一诔碑第十二哀吊第十三杂文第十四谐隐第十五史传第十六诸子第十七论说第十八诏策第十九檄移第二十封禅第二十一章表第二十二奏启第二十三议对第二十四书记第二十五神思第二十六体性第二十七风骨第二十八通变第二十九定势第三十情采第三十一熔裁第三十二声律第三十三章句第三十四丽辞第三十五比兴第三十六夸饰第三十七事类第三十八练字第三十九隐秀第四十指瑕第四十一养气第四十二附会第四十三总术第四十四时序第四十五物色第四十六才略第四十七知音第四十八程器第四十九序志第五十《文心雕龙》是刘勰在入定林寺的后期所写,是“齿在逾立”之年的作品,他曾帮助僧佑整理佛经,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多少有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名人名言】刘勰名言名句大全

【名人名言】刘勰名言名句大全

【名人名言】刘勰名言名句大全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刘勰《文心雕龙》2、积学以储宝――刘勰《文心雕龙》3、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刘勰4、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

翻译:情感的发动就会用言语来表达,理智的发挥就会用文字来表现。

动极神源:翻译:动用心思,深入探究思想神妙的本源。

――刘勰《文心雕龙》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6、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刘勰7、不到西湖看山色,定应未可作诗人――刘勰8、弥纶群言,研精一理,义贵圆通,辞忌枝碎,沦如析薪,贵能破理。

――刘勰《文心雕龙》9、文之思也,名人语录,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10、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刘勰11、多闻善择焉,所以明智也――刘勰( 闪$点情话网)、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13、缀之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14、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主文之本源也――刘勰15、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刘勰16、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纳领,驱万途于同归,负百虑于一致――刘勰17、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刘勰18、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是序――刘勰19、夫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刘勰《文心雕龙》20、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客,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钠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刘勰21、将赡才力,务在博见。

――刘勰《文心雕龙?事类》22、为情而造文。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刘勰名言名句大全】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心雕龙》之“隐秀”释义

《文心雕龙》之“隐秀”释义

《文心雕龙》之“隐秀”释义《文心雕龙》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由刘勰所著。

书中提及了大量的文学术语和修辞手法,其中之一就是“隐秀”。

在《文心雕龙》中,隐秀一词用来描述作品中的隐晦与含蓄之美,可以说是一种修辞手法。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剖析《文心雕龙》中对隐秀的释义。

从隐秀的内涵来说,《文心雕龙》中所述的隐秀,并不是指简单的隐晦,而是隐晦之中所蕴含的含蓄与美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夫文有显而有隐, 显则愈其名, 隐则盛其实, 是以隐工美矣。

”可见,隐秀不仅是指文字中的含蓄和不露声色,更是指在这种含蓄中所体现出的真实之美。

从隐秀的表现形式来看,《文心雕龙》中对隐秀的释义主要包括了“隐而不言”和“隐而言之”两种表现形式。

所谓“隐而不言”,是指作品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意思,而是通过一些间接的暗示和提示来表达。

而“隐而言之”则是指作品中通过表面意思的隐晦表达来呈现更深层次的含义。

这种通过隐秀手法表达深刻内涵的表现形式,正是《文心雕龙》所提倡的文学修辞之美。

从隐秀的运用技巧来看,《文心雕龙》中对隐秀的释义涉及了丰富多彩的运用技巧。

刘勰提出了建议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直言而无文,意不在辞”、“晦而可喻,足以为文”等技巧,即通过直言而不着辞的手法来表达意蕴,通过隐晦而可喻的技巧来形成文章的文学韵味。

这些技巧的运用,正是体现了隐秀这一修辞手法的多样性和美学价值。

从隐秀的审美意义来看,《文心雕龙》中对隐秀的释义强调了其在文学创作中所具有的审美意义。

刘勰认为,隐秀是一种可以增添作品美感的修辞手法,能够让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隐秀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更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欣赏价值,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文心雕龙》中对隐秀的释义不仅包括了隐秀的内涵、表现形式、运用技巧和审美意义,更是从多个角度全面阐释了隐秀这一文学修辞手法的美学价值和运用意义。

在当代文学创作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文心雕龙》中的观点和理论,深入挖掘隐秀的魅力,运用好隐秀这一修辞手法,创作出更具有内涵和美感的作品。

刘勰与《文心雕龙》的乐府论

刘勰与《文心雕龙》的乐府论

刘勰与《文心雕龙》的乐府论《文心雕龙·乐府》是南朝梁时期大臣,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里的一篇文章。

【原文一】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钧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八阕①,爰及皇时。

自咸英②以降,亦无得而论矣。

至于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乎飞燕,始为北声;夏甲③叹于东阳,东音以发;殷整思于西河,西音以兴;音声④推移,亦不一概矣。

匹夫庶妇,讴吟土风⑤,官采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⑥,气变金石:是以师旷觇风⑦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

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先王慎焉,务塞淫滥。

敷训胄子⑧,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1.注释①葛天: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阕:量词,指词或歌曲。

八阕:即八首歌曲。

②咸:乐名,即《咸池》,相传黄帝作的乐曲,一说尧作的乐曲。

英:乐名,即《六英》,相传帝喾作的乐曲。

③夏甲:《吕氏春秋·音初》说,夏王孔甲在东阳打猎迷路,遇一百姓家人正生孩子,后认为养子,孩子长大,脚被斧头砍伤至残。

于是孔甲作《破斧歌》。

④音:应作“心”。

音声:指歌的辞令。

⑤土风:指以《诗经·国风》为代表的地方民歌。

⑥丝:指琴瑟类的弦乐器。

篁:竹,指箫笛一类的管乐器。

⑦师旷觇(chān)风:相传晋国乐师师旷根据楚国军队的音乐有音调微弱不协调,而判断其士气不振,必定失败。

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

觇,暗地察看。

⑧敷训:施教。

胄子:贵族的子弟后代。

2.译文不但传说天上常作《万舞》,而且上古葛天氏的时候也曾有过八首乐章。

此外,从前黄帝时的《咸池》、帝喾时的《六英》现在都无从考证了。

以后涂山氏之女等候夏禹所唱的“候人兮猗”之歌,是南方音乐的开始。

有娀氏的两个女儿唱的“燕燕往飞”的歌谣,是北方的乐歌的开始;夏后氏孔甲在东阳作了《破斧歌》,是东方的乐歌的开始,殷帝王整甲作了怀念故乡的歌曲,是西方乐歌的开始。

历代音律歌辞的发展演变,是十分复杂的,庶民百姓一般唱本地的歌谣,诗官采集这些民歌的歌词,乐官记录并谱出它们的音乐,使人们的情志、气质通过各种乐器表达出来。

《文心雕龙知音第四十八》作者: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第四十八》作者: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第四十八》作者:刘勰【原文】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①,千载其一乎。

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②;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③毅云“下笔不能自休”。

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④,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

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⑤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彼实博徒,轻言负诮⑥,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⑦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哉!【注释】①知音:这里泛指文学欣赏者、评论家,不论其正确与否。

②恨不同时: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始皇读后感叹自己不能和此人同时,后来他用武力威胁韩国,得到了韩非。

又《汉书·司马相如传》载,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感叹不能与此人同时,后来他得知《子虚赋》是当时人司马相如所作,立即召见了司马相如。

③嗤:讥笑。

④“敬礼”二句:敬礼,丁虞的字;润色,修改文章。

曹植《与杨德祖书》中说,丁虞请他修改文章并说:“后世还有谁能知道我,能够改订我的文章呢!”曹植称赞这是“美谈”。

⑤史迁:司马迁。

⑥诮:责怪,讥讽。

⑦抑:贬低。

【译文】知音多么困难啊!音乐实在难以理解,懂得音乐的人又实在难遇到,碰到知音的人,千年只有一次吧!从古以来的“知音”,大多看轻同时代的人而怀念古代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每天在面前不信用,老远听见名声便想念”啊!从前韩非的《储说》方才传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看了,都怨恨不能和作者同时。

后来知道同时相处了,结果韩非却被囚禁,而司马相如也遭轻贱待遇。

这岂不是明白地看出了对同时的人看轻吗?至于班固和傅毅,文章不相上下,然而班固却嗤笑傅毅说:“下笔便没完没了,不能自己休止。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名句欣赏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名句欣赏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名句欣赏
名句: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解释:春秋四时往复更替,冷季昏暗暖季舒朗;景物之变化,叫人不觉心旌摇动,受到感染。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原文(节选):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

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刘勰的名言名句

刘勰的名言名句

刘勰的名言名句刘勰简介: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

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

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

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刘勰名言名句1、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

2、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是序。

3、时间飞快地过去,人的才智不能永存,要使声名和事功可以流传下去,只有靠创作罢了。

4、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

5、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

6、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7、名声受到贬抑或褒扬,既然是这样;职位的通达和阻塞,也有它的原因的。

8、将帅宰相因为他们的地位崇高,所以名声就特别显达;文人因为他们的职位卑微,所以经常遭到讥诮;这正像大江大河之所以波涛腾涌,小沟小水之所以波涛曲折一样。

9、言语既然能显示个人身份,信用也是邦国珍贵的宝玉,文坛中的人应该想到记录事实。

10、才华出众的第一流的大手笔,却多数疏于书信,好比相马能手九方堙能识别千里马而忽略了马的毛色和雌雄这类小事一样。

11、文以辫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12、用简清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把事物的情态状貌表现无遗。

13、讲究全篇的对偶辞采,争取一句的奇特警策;在情景上一定尽力刻画形貌,在用辞上一定尽力要求新颖。

14、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15、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学问却无边无际。

16、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17、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

18、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客,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钠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19、万古以来的声名得到它的宣扬,千里外的呼应能得到它的推动。

刘勰《文心雕龙》“先王圣化,布在方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刘勰《文心雕龙》“先王圣化,布在方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刘勰《文心雕龙》“先王圣化,布在方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

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

此事迹贵文之征也。

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

此修身贵文之征也。

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节选自《文心雕龙》,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 处)2.《文心雕龙》是南朝作家_____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_______专著。

3.材料是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古人看重文学的? 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答案】1.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以/此政化贵文之征也2.刘勰文学理论3.政治教化、事业功绩、个人修养。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

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唐世”“近”“周代”“政化”“文之征”,虚词“以”“则”“乎”“为”“之”,其中“远称唐世”“近褒周代”结构相同,“则焕乎为盛”与“则郁哉可以”结构相似,再结合本句意思:所以远古的文章,孔子曾称赞过唐尧之世,说“多么兴盛焕发啊!”对于近世,他褒扬过周代的文章,说“多么丰富多彩啊,十分值得效法!”这就是政令教化方面重视文章的例证。

句子可以断开为: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以/此政化贵文之征也。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名句
神思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情采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

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

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比兴
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

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讽。

练字
是以缀字属篇,必须拣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

诡异者,字体瑰怪者也
知音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论说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熔裁
规范本体谓之熔,剪截浮词谓之裁。

裁则芜秽不生,熔则纲领昭畅,譬绳墨之审分,斧斤之斫削矣。

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肬赘也。

故三准既定,次讨字句。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精论要语,极略之体;游心窜句,极繁之体。

谓繁与略,适分所好。

引而申之,则两句敷为一章,约以贯之,则一章删成两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