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认识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6讲 认识图形 知识梳理巩固提升(北师大版含详解)
第6讲认识图形知识点一:认识立体图形1.长方体、正方体都有6个面,长长方方长方体,正正方方正方体。
2.圆柱和球都能滚动,圆柱的上下圆面一样大。
知识点二:进一步巩固立体图形的特点2个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8个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考点一:立体图形的分类及识别【例1】数一数,填一填。
4个3个3个2个【分析】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每个面面积相等(或每个面都有正方形组成);长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每个面都由长方形或相对的一组正方形组成;圆柱:上下两个面为大小相同的圆形,有一个曲面叫侧面;球: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例如篮球、足球都是球,球是由一个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解答】解:如表:4个3个3个2个故答案为:4,3,3,2。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及球的特征及认识。
1.圈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
【分析】圆柱:上下两个面为大小相同的圆形,有一个曲面叫侧面,据此特征解答。
【解答】解:如图:【点评】本题考查了圆柱的特征及认识生活中的圆柱。
2.下面四个立体图形的截面是什么形状?请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编号。
【分析】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每个面面积相等(或每个面都有正方形组成);长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每个面都由长方形或相对的一组正方形组成;圆柱:上下两个面为大小相同的圆形,有一个曲面叫侧面;球: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例如篮球、足球都是球,球是由一个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解答】解:如图:【点评】本题考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及球的特征及认识。
3.认识图形。
【分析】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每个面面积相等(或每个面都有正方形组成);长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每个面都由长方形或相对的一组正方形组成;圆柱:上下两个面为大小相同的圆形,有一个曲面叫侧面;球: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例如篮球、足球都是球,球是由一个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解答】解:如图:【点评】本题考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及球的特征及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1。
教学⽬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能直观认识长⽅体、正⽅体、平⾏四边形、三⾓形和圆等平⾯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图形的特征和平⾯图形与⽇常⽣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感悟到⽴体图形与平⾯图形的区别。
丰富学⽣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初步的观察能⼒、动⼿操作能⼒和语⾔表达能⼒,同时体会到到⽣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活,服务于⽣活,从⽽激发学⽣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直观认识长⽅形、正⽅形、平⾏四边形、三⾓形和圆等平⾯图形。
教学难点:引导学⽣从⽴体图形中“拓”出⾯、借助“拓”出的⾯认识平⾯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图形物体、和平⾯图形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新课: (⼀)谈话引⼊:“今天⽼师给⼤家请来了⼏个⽼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课件出⽰长⽅体、正⽅体、圆柱、三棱柱) (⼆)动⼿感触:请学⽣摸⼀摸物体其中的⼀个⾯,说说有什么感觉?(教师综合学⽣回答的特点⼩结:平平的、滑滑的) 【设计意图:这⼀环节,从旧知引⼊,从⽽激发学⽣主动参与探知的学习过程,进⼀步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 ⼆、动⼿操作,认识平⾯图形 (⼀)动⼿拓出平⾯图形 1、你有什么⽅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体图形的“⾯”呢? 2、学⽣分组动⼿操作,利⽤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图形,⼩组交流⾃⼰画图的过程与⽅法。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一)》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一)》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图形的初步认识(一)》是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这部分教材主要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学生将学会辨识这些基本图形,并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同时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并命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2.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从不同的图形中挑选出指定的图形,并能描述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图形的过程。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这些图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特征,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识别并描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区别不同形状的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四、学情评估: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限。
他们喜欢通过具体的操作和游戏来学习新知识;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立体图形,但对这些图形的特征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特征。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师: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a、动手操作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b、汇报反馈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c、小结概念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a、感知长方体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1. 认识图形的重要性2. 圆形的特点及识别3. 正方形的特点及识别4. 矩形的特点及识别5. 三角形的特点及识别6. 梯形的特点及识别7. 钻石形的特点及识别8. 多边形的特点及识别9. 图形分类演练10. 制作图形拼贴作品1. 认识图形的重要性:这一部分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图形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我们看到各种标志、道路标示、商标、广告等等都会涉及到图形,因此孩子们学会了图形识别和分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2. 圆形的特点及识别:在介绍圆形前可先画一个大圆形,然后让孩子们发现圆形没有边角,是“完美无缺”的,才介绍圆形的概念。
可以引导孩子在周围环境寻找圆形,比如机车轮子、眼珠、桌上的杯子、水果等等。
3. 正方形的特点及识别:介绍正方形的前可以先让孩子们认识“方形”这个概念,再让他们尝试画一个正方形,让他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边角分明。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出一些正方形的例子,比如围墙、电视机、书桌等等。
4. 矩形的特点及识别: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物品,找出矩形的例子,比如门板、窗户、书本等等。
然后再让他们画一下矩形,让他们明白矩形的四个角度数相同,但两两对应的边长不同。
5. 三角形的特点及识别:介绍三角形可以和孩子们讨论“三”的概念,然后再演示如何画一个三角形,让孩子们尝试画一下。
可以教孩子们如何判断三角形,比如三条边相连而成、三个角度数之和为180度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一些三角形示例,如三角锥、短发、舌头等等。
(三角锥是一种常见的玩具,孩子们可能会更容易理解)6. 梯形的特点及识别:介绍梯形时可以让孩子们画出梯形并理解其特点:两条平行的边和两条不平行的边,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找出一些梯形的例子,如一些建筑物的房顶,一些工具箱等等。
7. 钻石形的特点及识别:较适合稍微大一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学习“菱形”这个概念,然后引导他们画一个菱形,让他们体会其独特的“倒着的正方形”形状特征。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16篇)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借助直观的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的教材在认识图形这一部分内容的编排上采用的是“先体后形”的策略,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有先整体后具体的特点,因此我们团队在进行备课时也是力求从学生的视野来设计这节课。
比如在流程的安排上,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对物体的外部观察和感知对一些物体进行分类,然后再具体观察每一类物体的形状并找寻特点;由于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有非常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我们也是力图从生活入手,借助生活实际并应用于生活实际。
整节课基本顺利实施了我们团队对这节课的想法,并大胆的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虽然有诸多问题,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讲已属不易,并且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归纳能力也做出一些尝试和努力,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
在教学的最后,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但是,在整节课的调控组织方面,我们还都需要继续学习和努力;在学生交流合作中,也有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其中,我们将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使学生适应并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长方体的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困难,我们设计的作业拓展性不够,但是如果对长方体的内容进行过多的探讨就会涉及许多平面图形的问题,因此这一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以上就是我对我们团队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2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二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一年级数学图形认知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图形认知教案课题名称:小学一年级数学图形认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并说出基本平面图形的名称(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能够识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识别和区分基本平面图形。
难点:理解图形的特征,如边数、角数等。
解决策略:通过实物操作、游戏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降低难度。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彩色纸张、剪刀、胶水、图形卡片、白板或黑板、多媒体投影仪。
教具和设备:剪刀、胶水、图形卡片盒、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模型。
技术整合: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图形,增强视觉效果。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展示不同形状的实物,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形状。
新课讲授(10分钟):介绍基本平面图形,展示每个图形的例子,并让学生尝试识别。
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使用彩色纸张剪出不同图形,并粘贴到黑板上。
分组讨论(10分钟):每组讨论他们剪出的图形的特点,并分享给全班。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图形的特征。
课堂管理:维持课堂纪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新课讲授10分钟,实践操作15分钟,分组讨论10分钟,总结5分钟。
差异化教学策略:对视觉学习者:使用大图和色彩鲜明的教具。
对听觉学习者:使用口头指令和重复练习。
对动觉学习者: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板书设计:```图形认知圆形:一个闭合曲线,无角,无限边正方形:四个相等角,四条相等边长方形:四个直角,相对边相等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学习评估方法:形成性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总结性评估:发放图形识别测试,检查学生对图形的认知。
跨学科元素融入:艺术与设计:让学生使用剪出的图形创作简单的画作。
科学:讨论几何图形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扩展资源和延伸活动建议:环境观察:鼓励学生在学校或家中寻找不同的图形。
数学认识图形课件完整版课件
数学认识图形课件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图形》。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画图等方法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画图等方法,认识并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它们。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并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了解并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图形卡片、剪刀、彩纸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文具盒、课本、铅笔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由几种基本几何图形组成的。
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画图等方法,尝试辨别和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3. 合作交流:4.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讲解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长度相等。
圆形:一条曲线,封闭,没有角,曲线长度等于半径的两倍。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①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小学数学(shùxué)图形与几何一、图形(túxíng)的认识和测量(一)图形(túxíng)知识大盘点点、线、角从一点出发(chūfā)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yánshēn),所以直线长度无法测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所以直线长度无法测量。
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可以测量。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角的大小和角两边的长短无平面图形1.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任意两条边之差都小于第三条边。
三条线段,如果两条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条,则一定能围城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2.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四四条边都相等的长方形是正方形。
长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圆圆是曲线(qūxiàn)图形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xiāngděng),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立体(lìtǐ)图形1.长方体和正方体长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特殊情况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都是长方形,且完全相等)长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
长长方体有8个顶点。
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长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正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t úx íng)。
小学数学一二年级《认识图形》知识点总结+图例实例解析
图形可分为:一、平面图形; 二、立体图形
一、平面图形:正方形(魔方、骰子、粉笔盒等)、
长方形(课本、柜子、生奶盒等)、
三角形(红领巾等)、圆(钟表、硬币等)、
平行四边形(车位、电动伸缩门等)
二、立体图形:长方体(课本、柜子、奶盒等)、
正方体(魔方、骰子、粉笔盒等)、
圆柱(饮料罐、水杯、柱子等)、
球(篮球、足球、排球等)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立体图形?请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体图形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6个平面,每个面的大小可以不一样,但相对的面的大小是一样的。
②正方体:有6个平面,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③圆柱:有2个圆形的平面,1个侧面。
侧面不是平面,而是曲面。
圆形的面朝下,可以把圆柱稳稳地立
在桌子上。
如果侧面朝下,则圆柱可以在桌子上
滚动。
④球: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3、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方体。
3、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5、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但形状会有不同变化。
小学生数学认识平面与立体形
小学生数学认识平面与立体形数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而数学中的几何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
在几何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平面与立体形。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学生如何认识平面与立体形。
一、认识平面形状平面是没有厚度的二维图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平面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接下来,我们分别介绍这些常见的平面形状。
1. 正方形:正方形是边长相等的四边形,它的特点是四个内角都是直角(90度)。
我们可以通过将正方形对折,发现对折后的两个部分完全重合,这也是正方形的一个特点。
2. 长方形:长方形是边长不等的四边形,它的特点是相对的两组边长度相等,并且四个内角都是直角(90度)。
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度乘以宽度计算得出。
3. 圆形:圆形是由一个圆心和一条半径组成的图形。
圆的特点是半径相等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我们可以通过用一个圆规一边固定在圆心上,另一边随意画圆,来绘制一个圆。
除了以上介绍到的三种平面形状,小学生还可以学习认识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这些形状在几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认识立体形状立体形是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三维图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房屋、球体、立方体等都是立体形状。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些常见的立体形状。
1. 球体:球体是由无数个等距离于球心的点构成的,它的外形就像一个圆球。
球体的特点是每个点到球心的距离都相等。
我们可以通过将一个圆绕着它的直径旋转360度得到一个球体。
2. 立方体:立方体是有六个相等的正方形面构成的多面体,它的六个面分别是底面、顶面和四个侧面。
立方体的特点是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相邻面之间有六个共线的边,每个顶点都有三个边相交。
立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边长的立方计算得出。
3. 圆柱体:圆柱体是一个由两个平行圆面和连接两个圆面的侧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圆柱体的特点是两个底面都是圆形,并且圆柱的高与底面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圆柱体的侧面可以通过将长方形沿某一边滚动形成。
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例子:时钟的指 针转动、车轮的
转动
应用:设计、建 筑、机械等领域 中经常使用旋转 变换来设计图形
和结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轴对称变换
定义: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性质: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例子:矩形、菱形、正方形等 应用:设计图案、制作剪纸等
相似变换
体积
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 大小
体积的度量方法:长、宽、高
体积的计算公式:长×宽×高
体积的单位:立方米、立方分 米、立方厘米
度量的应用与计算方法
面积和周长:计 算图形的面积和 周长,如矩形、 三角形、圆形等
角度和弧度:计 算图形的角度和 弧度,如直角、
锐角、钝角等
比例和相似:计 算图形的比例和 相似度,如相似 三角形、相似多
技巧应用:通过组合与分割,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图形 技巧练习:通过练习,提高组合与分割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认 识与分类
周长
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计算方法:加法或减法 应用: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注意事项:单位要统一,避免重复计算
面积
定义: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计算方法: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实际应用:计算房间面积、土地面积等
大小:根据图形 的面积或体积进 行分类
例子:正方形、 圆形、三角形等 可以根据面积进 行分类
应用:在实际生 活中,可以根据 物体的大小进行 分类和整理
注意:在分类时 ,要注意图形的 形状和性质,避 免混淆和遗漏
依据结构分类
点:没有长度 和宽度,只有
位置
面:有长度和 宽度,没有厚 度,只有位置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教学重点: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1积木各小组一套;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
”(积木)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
挑好的请举手?(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
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
出示课题:认识图形(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一年级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一、理解教材《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
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1. 学习目标:通过认识图形,掌握基本几何形状,提高学生的几何形状认知能力。
2. 知识点: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3. 课前准备:几何形状模型、图片、小黑板、彩色笔等。
4.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几何物体,引导学生认识图形。
5. 正文教学:教授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几何形状,并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学生观察和感知。
6. 课堂练习1:出示各种几何形状,让学生分别说出其名称,并画出图形。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分组,利用几何图形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互动了解图形间的关系。
8. 课堂练习2:出示一系列图形的特征,让学生判断该图形是什么形状。
9. 拓展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应用几何形状,如学习制作折纸、拼图等。
10. 课堂总结:通过回忆、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加深对几何形状的认识和理解。
1. 学习目标:通过认识图形,掌握基本几何形状,提高学生的几何形状认知能力。
这个标题是为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需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基本几何形状的名称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后续的几何学习内容。
2. 知识点: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这个标题罗列出了本节课将要教授的知识点。
老师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际示范来让学生理解每种图形的形态、特征和命名规则。
3. 课前准备:几何形状模型、图片、小黑板、彩色笔等。
这个标题则是表示老师在课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以便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将几何形状模型和图片准备好,并在小黑板上写下关键信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4.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几何物体,引导学生认识图形。
这个标题表明了老师会通过教室中的几何物品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
通过现实物体来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更自然地认识几何图形和相应名称。
5. 正文教学:教授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几何形状,并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学生观察和感知。
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教解析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原教材
例1:认识立体图形
例2:图形拼组
例3:看谁搭得高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新教材
例1:认识立体图形
例2:看谁搭得高
例3:图形拼组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新教材
认识
问题的解决
图形的关系
例1:认识立体图形
例2:看谁搭得高
例3:图形拼组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主题图
二 教学内容
练一练
区别:第一题连一连中删 掉了圆柱形的饼干,正方 体改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 魔方。
二 教学内容
练一练
区别:第二题的中减少了一个 长方体,增加了一共有( ) 立体图形。答案是10个,原本 是11个,这也是放在十以内数 的认识之后教材的另一改变。
二 教学内容
练一练
没有变化
二 教学内容
二 教学内容
例1:做一做第1题。 区别:第1题是旧教材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 第1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 游戏的范例,要求学生在看不见实物 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图形名称摸实物。 使学生通过触摸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 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增强空间想 象能力。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立 体图形的认识。可以根据特征拿物体、 根据物体说特征的方式加深对立体图 形的认识。
二 教学内容
相同图形之间的关系
例3:图形拼组(用相同的图形) 区别:例题中新增8个小正方体拼成 的大正方体。对话中增加了“我用” 两个字。 设计意图:原教材只学习五以内的认 识,现在是学完10以内的认识后, 结构上更加合理。 教学建议:拼组出新的图形,进一步 直观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不相同图形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
摘要: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教学内容的安排,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内容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后续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突出图形教学的特色,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图形、体会特点、创造图案等,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新课程;量感
在长期的一线教学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十分感兴趣,他们乐于操作,渴望活动,富于创造,但是,又容易浮于表面,难以深入。
同时,一线教师普遍反映,此类课堂的教学管理难度大、收获微小。
要想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空间与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的实质,就要使学生能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理解与把握几何图形,只有在操作与实际活动的探究中进行建构,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空间既要有活动,也需要有思考。
一、深入钻研教材,明确图形教学的内涵
要想有效开展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实现其应有的课程价值,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这一领域的基本规定和核心理念,提高对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价值的认识,并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背景,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认识图形、运用图形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对“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指导
在数学教学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在“图形与几何”的领域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图形与几何”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运动。
既要求“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也确立“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这种类型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应该是有很大帮助的,而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作为最终的实施者——教师,这种类型的课程更是一种挑战。
三、在活动中构建“空间与图形”的认识观
“空间与图形”学习培养的是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在学习几何时,老师经常会让学生准备一些学具,让学生自己拼各种不同的图形,这样可以使他们很容易在自己动手过程中理解各图形的构造、原理及意义等等。
如:在教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原理时,老师先让学生从五根小棒中任意抓三根围一围,让学生直观感知到有些是可以围成的,有些是围不成的,同时使学生产生一种空间直觉,当两条较短的边合起来小于最长边是围不成的,当两条较短的边合起来大于最长边是可以围成的;然后又让学生边围边有序地记录每根小棒的长度,并对此进行必要的分类;最后让学生在空间直觉引领下形成的三边关系几何模型和基于数据寻找
三边关系的代数模型这两者的相互作用中抽象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体会出,要想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空间与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的实质,就要使学生能亲自动手、亲身体验。
只有在操作与实际活动的探究中进行建构,才能让学生能体会到空间既要有活动,也要有思考,这才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有序观察,形成空间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是小学生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生的观察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1.对实验演示的观察
如:在教学“长方形对边相等”时,学生理解有困难。
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对边摘下来对比,学生观察后,马上得到了领悟。
这一演示观察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2.对实物、模型的观察
如:认识“长方体”时,可以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学习用具(如文具盒、药盒等),让学生找一找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在观察、交流中逐步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形成了“长方体”的概念。
3.对几何图形的辨认
如:“立体图形的拼接”,我们可以设计练习进行训练,如最右边的图形是由左边哪两个图形重叠而成的?
在教学中,图形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尝试不同的观察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几何形体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突出数学图形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9.
[2]张伟娥.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几点看法.教育观察,2012(1).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学区新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