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七年级上册Unit 1 You and Me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You and Me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主题:make new friends该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围绕make new friends这一主题展开,由三组对话,一个自我介绍(独白),两个新媒体语篇(征友帖子)和一篇个人档案四种不同类型的语篇组成。
语篇一是师生初次会面的对话。
第一组对话在学生Meimei和Peter之间展开。
涉及打招呼交流姓名、国家、年级、班级等信息。
第二组对话在新生Emma与老师Ms Li之间展开,涉及打招呼、询问及确认姓名、年龄等信息。
语篇二是新生Chen Jie将新朋友Peter介绍给老师Mr Smith的对话。
老师询问班级班主任等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Peter混淆了中国人的姓与名,体现文化差异产生的文化碰撞。
该语篇拓展和延伸了交朋友这一主题,呈现了为第三方做介绍的基本句式。
学生通过以上对话语篇的学习,能够与他人打招呼,交流姓名、年级、班级、班主任、国家、年龄等个人信息,并区分中英文中姓与名的位置差异。
语篇三关于自我介绍和介绍朋友。
13岁的Liu Yu介绍了自己的年龄、城市、国家、最喜欢的动物、食物,并介绍了自己的新同学Sally wood的姓名、年龄、城市、国家、居住地、同住人、最喜欢的食物。
该语篇复现了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核心语言。
语篇四是交友论坛的新媒体语篇。
Pauline和Peter在交友论坛发征友帖,他们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国籍、现住地、家庭、宠物、兴趣爱好、喜欢的食物及感受等信息,并表达了真诚的交友意愿。
该语篇复现了自我介绍的核心语言,并呈现交友的基本句式。
该语篇有助于引导学生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异同点,归纳自我介绍的核心句式。
语篇五是Andre的个人档案。
Andre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年龄、国籍,其中介绍原籍和现住地时用到了连词but,介绍家庭成员时用到连词and,以及自己的宠物、喜欢的食物、爱好等信息。
2024版人教七年级上册Unit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Unit 1 You and Me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Big question: How do we make new friends?Ⅰ、单元主题:Make new friends该主题属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范畴,涉及“多彩、安全、有意义的学校生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Ⅱ、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围绕How do we make new friends? 这一Big Question展开,涉及八个语篇,Section A 主要聚焦决How do you get to know each other?的问题;Section B主要聚焦What do we need to know about a new friends?的问题。
Reading PlusMake New Friends at Home(建议类语篇) 给学生在学校交朋友提出一些建议交朋友要友善、礼貌和真诚利用序数词对文章进行分层。
Project, 3b (介绍类语篇) Andre Kalu自我介绍敢于自我介绍,结交新朋友根据问题链引导,罗列出自我介绍的思路;能够使用第三人称对文章进行转述。
Ⅲ、单元内容思维导图单元学习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语篇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1.在语境中,问候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朋友,并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与不认识人互相了解。
1.对话Section A ,1b&c (第1课时听说课)2.使用基本的语音知识(包括发/i:/, /i/, /e/和/æ/音的字母及字母组合)以及朗读基本知识(包括连读和语调),有礼貌地介绍朋友与他人认识。
2.对话Section B, 2a(第2课时听说&语音课)3.总结归纳be动词和代词的匹配并正确使用be动词介绍自己和他人。
3.介绍类语篇Grammar Focus 3c (第3课时语法课)。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优秀4篇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优秀4篇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
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4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单元教学的写作思路。
单元教学计划篇一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预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童话故事,学会预测故事情节,续编故事。
2.本单元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安排了与预测有关的内容。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练习根据故事情节预测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练习续编故事接下来的情节,《不会叫的狗》训练预测故事的结局。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预测训练。
内容单元教学计划篇二一、教材分析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6篇,自读14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期目标1、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这是初中三年的较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2、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说话简明连费得体,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文体方面,本学期以训练记叙的能力为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学科素养整体教学设计

(3)解决与长度有关的实际问题:将长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举例:测量课桌、书本等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教学难点
(1)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学生容易混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尤其是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度单位相关的实际问题。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直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教师可以设置不同情境,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长度单位,如测量教室的长宽高时选择米,测量书本的厚度时选择毫米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长度单位》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况?”比如测量桌子的长度,书本的厚度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单位的奥秘。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1篇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1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一、教学(学习)目标1.学习介绍科学发现过程和成果、展现科学研究艰辛与乐趣的知识性读物,感受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2.掌握知识性读物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阅读时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4.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
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
本单元是一个戏剧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探索与创新”。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介绍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发现,属于知识性读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在“实用性阅读和交流”这一任务群中对“知识性读物”提出的要求:“自主选择一部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作品或流行的社会科学通俗作品阅读研习。
”教材单元导语:“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阅读时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间接”教材中明确给出的四个“单元学习任务”。
二、教学(学习)重点1.通过多篇精读,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艰辛经历。
2.能发现、探究学习生活中的现象,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说明事理,完成一篇研究性说明文。
3.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用自己熟知的生活语言、知识、事件阐释见解,初步建构用以输出创造性思维的语言形式。
同教学(学习)目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为:1.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2.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解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3.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4.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间接,学写事理说明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式教案整体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式教案整体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 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如语法、修辞等。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点。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讨论他们对大自然的看法和经历,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阅读学生朗读课文,老师指导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深层含义。
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短文。
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4. 口语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看法和感受。
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总结和反思学生通过写日记或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成绩,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通过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评价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掌握情况。
通过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评价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以上就是本单元的新式教案整体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目标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掌握第一单元的数学知识,包
括数字的认识、数的读法、加法运算等内容。
教学内容
1. 数字的认识:通过图形、口算等方式,教导学生认识数字1-100,包括数字的形状、大小、排列等特征。
2. 数的读法:教授学生数字的读法,包括整十、整百以及其他
数字的读法。
3. 加法运算:通过实际问题和练题,教授学生加法运算的基本
概念和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数字卡片、数形图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数
字的形状和特征。
2. 概念讲解:通过示例和图示,教导学生数字的读法以及加法
运算的基本概念。
3. 实践练: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巩固练:分发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互相批改。
5. 总结复: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数字认识和加法
运算的理解。
教学评价
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彼此在课堂练中的表现。
2. 个别辅导: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3. 作业评分:根据学生完成的练题进行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
研究成果。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希望能对
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优秀10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篇一单元目标一、单元分析:本单元为综合性学习单元,主题为“难忘的小学生活”。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珍藏记忆、表达情感、祝福未来的同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教材围绕“难忘小学生活”的主题,编排了“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个活动板块,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
每个板块都编排了“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其中“活动建议”是综合性学习的主体,提供了具体的活动任务、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阅读材料”属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资源参考,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选择使用这些材料。
本单元的第一项活动是“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用“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的活动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回忆往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操作练习,发展学生整理资料与使用资料的能力。
本单元的第二项活动是“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二、课标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3、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材料。
4、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如毕业联欢会,学写策划书。
5、设计并制作成长纪念册。
三、学情分析:这个单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即将告别生活六年的小学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儿童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学校老师的心血。
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语文活动,依托语文学习,让学生在珍藏记忆、表达情感、祝福未来的同时,梳理或令人激动、喜悦,或令人伤心、遗憾的`事,使得本单元学习时光成为人生道路上永远难忘的岁月,在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单元学业质量标准1、围绕单元及板块主题,与同学交流、协商,制定阶段活动计划。
2、收集和筛选反映小学生活的资料,填写时间轴,与同学分享难忘的回忆。
3、自主整理成长资料,设计制作成长纪念册。
统编2024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少年有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2024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少年有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大单元主题:少年有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与整合的主题为“少年有梦”O本单元包括第一课“天启初中生活"、第二课“正确认识自我”、第三课“梦想始于当下”。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一一少年有梦,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更好的开启初中生活,正确认识自我,编织人生梦想,让自己成为“有梦少年”。
单元结构图如下: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学段对认识自己、完善和发展自己问题的集中关注,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的问题入手,选择初中生活、认识自我两个角度,采用对话的方式,力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小学认知,开启初中新的生活,进一步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并努力践行之。
这一思路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始,承接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在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中继续深入展开,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材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
以“大单元”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摒弃每一课程单独教学的传统方式,按照大单元学习目标规划设计本单元的学习,组织引导学生认识全新的初中生活,正确认识和完善自己,让学生学会创意生活,让学生的梦想始于当下。
--、课程标准分解(一)第四学段课标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道德修养层面的内容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在健全人格层面的内容有: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我,保持乐观的态度,学会合作,树立团队意识;在责任意识层面的内容有:能够自主调控自身的情绪波动,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课程标准分解学生学什么学生从现有生活经历和认知基础出发,感知新身份新生活等项目与自己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一一少年有梦,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做个追梦少年,努力学习,成就梦想。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5篇)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5篇)篇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贯彻“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形式、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的”的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探索的过程”。
二、活动目标(1)反省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
(2)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阅读联想能力,培养深层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精神、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活动流程第一课时1.教学目的学习阅读漫画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训练阅读联想能力;培养深入思考能力。
2.活动内容(1)阅读联想与思考:阅读漫画《决心》、《不合作》,思考、讨论下列问题(亦可二选一。
活动时间:5~6分钟):①复述漫画的意思(要求抓住主题、表达准确简练)。
②你有类似的经历吗?你身边有类似的人或事吗?③为何会发生这种现象?④怎样克服这种现象?(②~④题是联想、思考题,是以①为基础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联想和思考习惯,并在长期的训练中形成思维能力。
)(2)课堂交流: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代表,陈述小组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每组发言时间不超过3分钟。
(约20分)(3)表达与沟通训练:把学生的发言和自己的想法写成一篇短文。
(15分钟)(4)根据活动进行总结。
安排奥运背景下的课外阅读思维练习。
3.思考链接“刘翔奇迹”与“女网黑马”的背后。
(奇迹的创造和黑马的产生既需要外部环境,也需要内在质素。
课文上的漫画《决心》是从哪个角度给我们这方面的启示的?)4.拓展阅读刘翔、李婷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说过大意相同的话,且和《决心》的寓意相吻合,请同学们查找新闻报道,找出他们说过的话,记在笔记本上。
5.启示常立志不如立常志。
战胜自我就能战胜一切。
立业始于立志。
扔掉人生中的“烟斗”。
6.思考链接“梦六队”覆灭的启示。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
合作精神已成为人的重要素质。
)7.拓展阅读曾有记者问姚明:“谁最有可能获得奥运会男篮冠军?”姚明毫不犹豫地说:“阿根廷,因为他们打的是艺术篮球。
2024统编新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它如同一扇窗,为学生们打开了文学与艺术的美妙世界。
这一单元精心挑选了三篇散文和四首古代诗歌,每一篇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丰富的情感色彩,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文化积淀。
散文部分,《春》以清新明快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旨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力和欣赏力。
《济南的冬天》则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济南冬天独特的美景娓娓道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眷恋之情。
《雨的四季》则通过雨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感受自然界中的韵律与节奏。
古代诗歌部分,《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这四首佳作,以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诗歌不仅富有韵律美,更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引导学生们在诵读中体会古人的情怀与智慧。
除了文学作品的学习,本单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综合实践,学生们将学会如何深入解读文本,提炼文章主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写作训练则旨在让学生们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提升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既涵盖了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旨在为学生们打造一个全面发展的语文学习平台。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精心设计,围绕“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自然之美,同时培养其深厚的人文情怀。
在散文部分,我们精选了一系列描绘四季变换、自然景观的佳作,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将大自然的壮丽与细腻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阅读这些散文,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进而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学会以更加敏锐和温柔的目光去观察世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式教案整体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式教案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2. 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3. 能够正确朗读、理解和运用第一单元的课文。
4.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
教学重点1. 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2. 能够正确朗读、理解和运用第一单元的课文。
教学准备1. 课本《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2.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第一单元主题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概念讲解1. 向学生介绍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并简要解释相关概念。
2. 通过示例和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听说训练1. 播放第一单元的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 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运用第一单元的词汇和词语进行简单的对话。
阅读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合作阅读,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语言运用1. 引导学生根据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总结归纳1. 教师对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2. 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与第一单元主题相关的书籍。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
2.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书面评价。
参考资料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2.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册3. 课外相关阅读材料。
2024统编新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新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为核心主题,精心挑选了一系列富有意境和深厚人文情感的课文,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文本学习,引领学生深入感受自然风光的壮丽多姿,细腻体会人文情感的温暖深沉,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经典散文,它以细腻的笔触生动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的广阔壮丽,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深刻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精神风貌。
《丁香结》则是宗璞的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丁香的细致描写,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愁怨的深切感慨,以及对生命中那些解不开的结的独特思考,体现了作者深刻而细腻的人文情怀。
本单元还收录了《古诗词三首》,包括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三首诗词各具特色,分别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充分展示了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境。
《花之歌》是纪伯伦的一首散文诗,它以花的视角展开叙述,表达了对生命、光明和自然的热烈赞美,充满了哲理和丰富的想象力。
《杨柳与水莲》则是宗白华的一首短诗,通过杨柳与水莲之间的对话,深刻探讨了生命的苦难与美好,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除了以上课文,本单元还特别设置了《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深入体验其生活,并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而《语文园地一》则包括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等多个板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另外,我们还额外补充了孟浩然的田园诗《过故人庄》,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愉快经历,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向往和对友情的无比珍视。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精心设计,紧密围绕“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旨在通过多样化的课文体裁,如散文、古诗词、散文诗等,带领学生深入探索自然与人文的丰富内涵。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生字词,了解并背诵相关文学常识,如作者介绍、作品背景等。
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审美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课文学习:包括《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等经典诗文,以及《土地的誓言》等散文。
2.文学知识:介绍相关文学体裁的特点、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等。
3.写作训练: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写作任务,如写读后感、仿写诗文等。
4.口语表达:组织课堂讨论、诗歌朗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读写结合: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写作技巧,并应用到写作训练中。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相关背景知识或话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学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相关拓展活动,如主题讨论、诗歌朗诵等。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
五、评价方式1.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
2.总结性评价: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自我反思和互相学习。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Unit 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单元内容研读
1 单元功能: 结交新朋友
2 单元主题: 人与人
3 单元话题: 见面问候,自我介绍并询问基本信息
4 主题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 语和别人交际。
单元内容研读
01 What:见面问候,自我介绍及询问基本信息。 02 Why:见面问候基本礼节。能用目标语言问候。 03 How:通过对话和介绍自我询问信息,掌握见面交流的基本用语
完成ID卡片,正确填写自己的姓与名,电话号 码,学以致用。
3 Part
学情分析
学生在starter学习中已经掌 握了一些基本问候用语及 介绍个人信息,这里又加 上别的个人信息如:电话。 “姓”与“名”。
学生需要在实际会话中熟 练应用。
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 存在问题 发展需求 发展途径
13
对打招呼用语,两种文化 的区别。英语姓名与性别 的对应。
教学目标
技能与策略学习要 点
使用物主代词完成 对话,学会用what 询问姓名。
掌握物主代词 用法。
完成对话和分组训练
通过游戏的方式训 练了形容词性物主
代词,让学生练习 介绍自己和介绍他。 学习人称转换。
第二课时 Section A 3c-3c课例展示
问题导入,理解文意
夯实语言,掌握运用
角色扮演,活跃思维
写作课
第五节 Section B 3a-self check
3a-3b是写作训练板块,要求学生在前面听、说、读的 基础上,尝试简单的语言输 岀。3a要求学生从所给的 ID card中提取信息,完成补全句子的书写练习。3b是 在3a呈现 的范例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制作自己的 名片,完成半控制性的写作练习。
问题引入 激发兴趣
第四课时SectionB 2a-2c课例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数学就在我身边》整体教学研究设计一年级教研组:李艳陈倩孙树英王道娟叶文利杨静一、单元分析1、本单元在相应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新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充满着好奇。
学校什么样?数学要学习什么?学校的学习生活好玩吗?通过“数一数”、“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这四个各有侧重的活动型专题,把学生已有的数学本领调动出来。
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数学是研究什么的”,体验、领会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的学生,才有可能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2、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定位:《数学就在我身边》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四个活动性专题都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画形式呈现,每幅图利用校园或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集中反映了数学知识在某一个领域的体现。
通过“数一数”引导学生认识校园环境活动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关于数与计算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的好习惯,为后面学习《分类》打下基础。
通过“看一看”引导学生认识课间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关于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本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位置与顺序》的内容做了一个前测。
通过“比一比”引导学生认识课余生活的活动中,教师了解了学生关于量与计量以及分类比较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长短”、“快慢”、“轻重”等于数学有着紧密联系,也为后续学习《分类比较》奠定基础。
最后是通过“说一说”使学生体验在超市购物中,了解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况,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本单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本单元学习是为了帮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除了要让学生会看图、审图,知道每幅图的意思,还要初步培养他们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进行爱科学,关心集体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因此教学时应把握:(1)初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方法即有序观察(数量、方法)。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会说一句完整话。
二、单元目标1、单元整体目标:培养学生看图、识图能力,学会获取数学信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2、课标对此目标的相关阐述及要求:(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该目标在本年段应达到的目标:(1)本年段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目标群的阐述:1、通过数一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行为习惯。
1-1借助书上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校园、教室),教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局部到整体等)1-2在数数中,培养学生会分类进行观察。
(颜色、大小、种类、用途)2、在认识课间活动中,了解学生关于“空间与位置”方面等情况,培养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能力。
2-1观察篮球场图中的平面图形,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年级下)2-2观察摄影作品展各幅图片,了解图形的旋转和变换。
(三年级)2-3通过“设计天地”使学生在拼摆活动中了解七巧板,感受图形的变化。
(一年级下)3、通过“比一比”活动,让学生了解关于量与计量及分类比较等知识。
3-1了解量与计量知识3-1-1要知道准确的长度必须要测量,向学生简单介绍。
3-1-2 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的基础上,认识1架飞机与1台遥控器间的对应关系,2个人与1架飞机的对应关系。
3-2 了解分类与比较等知识3-2-1观察“赛跑”图,了解速度有快有慢,初步体会跑得快,用的时间比较短;跑得慢,用的时间比较长。
3-2-2观察“跳远”图,了解跳远的落脚点有远有近。
要知道准确的长度必须要测量。
3-2-3观察“爬杆”图及“航模”图,直观了解“高与低”,并在“气象”小组活动中,了解温度也有高有低。
3-2-4 观察“植树”图及“饲养”小组活动图,了解“轻与重”、“大与小”。
4、利用超市购物情景的活动,向学生渗透“统计”知识。
4-1在超市众多物品中,会统计物品的种类、数量、单价。
4-2在同种物品中,会比较数量的多少。
4-3在超市购物图文具区,向学生渗透“位置与顺序”的知识。
4-4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位置、排列的顺序。
5、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目标分配1、重点课、次重点课的确定及说明本单元的重点课安排的是《数一数》、《说一说》。
《数一数》使学生上的第一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本课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数数、分类观察数数,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起数学的学数学的意识,起着关键的作用。
《说一说》是对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是本单元的重点。
《看一看》与《比一比》为次重点课。
2、课时调整说明:按照教参所规定的课时授课。
3、本单元内容及课时安排数一数:1课时看一看:1课时比一比:1课时说一说:1课时共4课时第一课《数一数》(一)课型定位-----重点课(二)本课分析:1、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刚入学的孩子,能直观地了解“数学是研究什么的”体验、领会“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身边”。
在通过“数一数”让学生认识校园环境的活动中,来了解学生关于数与计算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行为习惯。
2、本课要完成的单元目标及教法体现:1、通过数一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行为习惯。
1-1借助书上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校园、教室),教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局部到整体等)1-2在数数中,培养学生会分类进行观察。
(颜色、大小、种类、用途)6、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过程数一数(按顺序数)(六)作业设计:回家数数家里事物的数量课后反思:本节课虽然看似是一节非常简单的课,大部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会数数了,难不倒他们。
的确,大部分孩子都没什么问题,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会因为粗心而导致错误。
主题图中的各种数量分别有多少,由学生自己找,找到什么就说什么,但要求一定要表述完整,比如:我发现有1面国旗。
在数数的时候让学生养成按一定的顺序数,降低错数、漏数的概率。
第二课《看一看》(一)课型定位——次重点课(二)本课分析:1、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课以教室为主要场景,配以3个辅助图,通过教学要达到1、了解学生关于图形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2、使学生了解自己课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通过观察教师主场景图,了解学生对图形认识的情况和对位置与方向认识的情况。
观察篮球场图中的平面图形,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观察摄影作品展”各幅图片,了解图形的旋转和变换,通过“设计天地”使学生在拼摆活动中了解七巧板,感受图形的变化。
2、本课要完成的单元目标及教法体现:2、在认识课间活动中,了解学生关于“空间与位置”方面等情况,培养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能力。
2-1观察篮球场图中的平面图形,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年级下)2-2观察摄影作品展各幅图片,了解图形的旋转和变换。
(三年级)2-3通过“设计天地”使学生在拼摆活动中了解七巧板,感受图形的变化。
(一年级下)(三)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能力及创新意识,感受图形的变化。
(六)作业预设:看一看家里的物品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课后反思:《看一看》(一)是一节观察课,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从各个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有所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物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一玩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第三课《比一比》(一)课型定位——次重点课(二)本课分析:1、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通过本课的观察知道“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大与小、多与少”等都是数学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教学时,直观使用教材,在室内创设一些能反映相关内容的游戏,让学生提不同大小的水桶、听听每天最熟悉的天气预报,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通过它们使学生了解比较同类事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2、本课要完成的单元目标及教法体现:3、通过“比一比”活动,让学生了解关于量与计量及分类比较等知识。
3-1了解量与计量知识3-1-1要知道准确的长度必须要测量,向学生简单介绍。
3-1-2 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的基础上,认识1架飞机与1台遥控器间的对应关系,2个人与1架飞机的对应关系。
3-2 了解分类与比较等知识3-2-1观察“赛跑”图,了解速度有快有慢,初步体会跑得快,用的时间比较短;跑得慢,用的时间比较长。
3-2-2观察“跳远”图,了解跳远的落脚点有远有近。
要知道准确的长度必须要测量。
3-2-3观察“爬杆”图及“航模”图,直观了解“高与低”,并在“气象”小组活动中,了解温度也有高有低。
3-2-4 观察“植树”图及“饲养”小组活动图,了解“轻与重”、“大与小”。
6、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知道“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大与小、多与少”,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快慢远近高低轻重大小厚薄(六)作业设计:回家找找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数学问题。
课后反思:在课上,学生对于比高矮、长短基本都能掌握,另外我还准备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和;老师比一比高低、和同桌背靠背的比高矮等。
但是在比轻重时有些困难,因为没有天平。
我就联系了孩子们喜欢玩得跷跷板,告诉他们重的会往下沉。
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都比较容易。
第四课《说一说》(一)课型定位——重点课(二)本课分析:1、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本课由小小超市的4个区域表现了学生在模拟购物的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有趣画面,了解学生关于“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等知识综合应用的情况。
教学时,指导学生观察“饮料区”的图,以人物对话“桃汁最多”为信息,提问:他是怎样知道得,请你观察,这些饮料是怎样摆放的,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使学生感受分类统计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