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十课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三第十课ppt课件ppt

历史必修三第十课ppt课件ppt
历史事件的影响是指事件对当时和后世所产生的结果 和作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
详细描述
历史事件的影响是评价历史事件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 我们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历史事件的影 响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事件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把握历 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历史事件的影响,我们需要 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全 面把握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 历史事件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 化而变化,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进行分析和理解。
物。
学习这一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有 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当今中国社 会和世界形势,增强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02 历史必修三第十课主要内 容
内容概述
介绍了第十课的主要知识点, 包括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轴 。
概述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和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课程内容。
提供了相关历史背景和历史意 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
010203 Nhomakorabea重点掌握第十课的主要知识点 ,包括历史事件、人物和 时间轴。
难点
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 系和逻辑关系,以及历史 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解决办法
通过讲解、图解、案例等 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
历史必修三第十课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课程导入 • 历史必修三第十课主要内容 • 历史必修三第十课知识点解析 • 历史必修三第十课案例分析 • 历史必修三第十课总结与思考
01 课程导入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时练习题 第11,12,13课 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时练习题 第11,12,13课 含解析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 1 -12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 6 -13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 11 -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建议用时:40分钟)1.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

这说明()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战争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C.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暴力冲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D[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进行十年征战,建立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

]2.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

“他”是()A.汉谟拉比B.大流士C.修昔底德D.亚历山大D[由时间“公元前4世纪”和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可知,“他”是亚历山大。

]3.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

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A.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B.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C.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D.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全套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全套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1 课“百家争鸣”和儒
家思想的形成
第 2 课“罢黜百家 独尊
儒术”
第 3 课宋明理学
第 4 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
家思想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
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 5 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的起源
第 6 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第 7 课启蒙运动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
庆历新政 第 2 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
要内容 第 3 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
史作用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
改革 第 1 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
第 13 课辛亥革命
第 14 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崛起
第 15 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 16 课抗日战争
第 17 课解放战争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 18 课马克思主义的诞

第 19 课俄国十月革命的
胜利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 20 课新中国的民主政
治建设
第 21 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来自第 22 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
外关系
第 23 课新中国初期的外

第 24 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
高中历史
思维导图
快乐学习,一目了然
全套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2、“百家争鸣”的含义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

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

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1、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1、道家(老庄之学)(1)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目录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第14课理性之光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第16课综合探究:解决“李约瑟难题”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1希腊(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公元前5世纪: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2文艺复兴【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结束)1、背景:(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工商业发达;(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思想)教会的精神阻碍;(阶级)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社会因素)黑死病;(文化)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5、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 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6、影响: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必修三第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讲课文档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必修三第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讲课文档

”。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第二十三页,共33页。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 中。
——李时岳
材料四:
“把我们旧的书籍都扔到茅房里”。“打倒孔家店”
——吴虞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鲁迅
“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
第二十八页,共33页。
课堂巩固
1.(2016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
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
“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
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
A.进行社会改良
B.推翻君主专制
C.开展民众启蒙
D.发起国民革命
振聩,石破天惊的巨大影响。 ——摘自朱文华著《陈独秀传》
思考1:材料中指出的“制造专 制帝国之根本恶因”是什么?“ 伦理觉悟”实质是指什么?
思考2: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 新文化运动会把矛头直指“孔教 ”?
第十六页,共33页。
①主要目的:彻底否定传统道德,确立新道德。 ②历史渊源: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 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 一尊精神偶像。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 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 ③直接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打着尊 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离婚后张幼仪和徐志摩仍旧保 持良好的朋友关系,张幼仪在海 外不断学习进修,事业很成功。
张幼仪与徐志摩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林徽因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做化学实验室和开展排球活动 。
2、有人的同们学的把思《想新得青年到》空从前第的一解期放读;到推最后动一了期自,然这科使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纸的发明1.过程(1)根据考古发现,我国在西汉时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2)东汉时,______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造纸,被称为“蔡侯纸”。

2.传播:公元8世纪,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往欧洲。

3.影响: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过程(1)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到的“__________”是最初的指南仪器。

(2)______时出现了人造磁性材料制成的指南针。

沈括在《__________》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2.传播: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______传入阿拉伯,后传到欧洲。

3.影响: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经济生活、航海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________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1)______________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

(2)明代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药武器。

3.传播: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________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________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1.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1)868年印制的《金刚经》经卷,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______印刷品。

(2)宋代平民毕升创造了______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3)元朝的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发明了______________。

(4)明代中期,__________得到广泛应用。

2.影响:中国的活字印刷术经波斯传到西方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_____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最新【高中历史课标】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最新【高中历史课标】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最新【高中历史课标】必修三课标细化及教材调减第1-2课春秋战国的思想【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 __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细化】春秋战国的思想:应掌握诸子百家(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兵家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__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标细化】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应掌握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4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课标细化】宋明理学:应掌握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辩证评价。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课标细化】应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经世致用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课标细化】应掌握天文学成就、数学成就、四大发明、建筑学成就、医学与药物学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程标准】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细化】掌握汉字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秦汉刻石;王羲之、张旭、怀素、欧阳询、柳公权、宋代四大家。

第8课笔墨丹青【课程标准】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细化】掌握绘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岩画、壁画、帛画、风俗画;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

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百家争鸣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百家争鸣
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贡因献材施教,启发教育;
①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 伦理观:性相近 ②整编文献——《六经》
消极:复古倾向,不适应当时(乱世)的需要。
评 积极:开创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传 价 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作用巨大。
(一)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经济:
铁犁牛耕使用,促使井田制崩溃, 和生产力大发展(物质基础)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 本
政治:经 于诸一济侯定的争社反霸会映的,,政分又治封给和予制经伟崩济大溃。影(响环和境作自用由)原 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社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会 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然后在恍恍惚惚的情况下,变出了气,气再变化而出现形体,形体再变化而出现生命,现在又变化而回到死亡,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
季的运行一样。
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化高峰。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苏格拉底的背景:希腊工商业的繁荣;
3.基本特征
A.纪律严明。 B.刻苦俭朴、苦干、自我牺牲。
在“稷下学宫”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担任“祭酒” 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黄 (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的变革
(2)为什么说孔子作为一名附带而为的教师取得了成功? (1)孔子作为一名政治家有什么主张?“完全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 这个人已经安静地睡在天地的大屋里,而我还跟在一旁哭哭啼啼。
B、战国孟子:发展儒学 “孔孟”、“亚圣” 1.主张

《过秦论》说课稿3篇

《过秦论》说课稿3篇

《过秦论》说课稿3篇《过秦论》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过秦论》。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必修5本书共有文言文单元5个,17篇__。

涉及了5个方面的__类型:古代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议论性散文、人物传记和古代抒情散文。

《过秦论》属于古代议论性散文,是必修三第十课。

编者在选取这些__的时候,目的是聆听其中的济世忠告,感受古人的襟抱与睿智,体会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宝贵。

阅读着这些智慧的篇章,还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阅读时要多琢磨__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

同时应当有点质疑问难的精神,大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__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析__的语言特点:多重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同义叠句的运用,使__显得气势非凡,而又深刻。

4、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设计依据: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古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 (三)教学重点难点1.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理解__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赏析__的语言特点。

3、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设计依据:从学生文言知识薄弱的现状出发,与高考中文言知识比重比较大相结合,主要为学生阅读其它的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第10课《过秦论》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第10课《过秦论》含答案

过秦论1。

归纳积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纵横捭阖、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以及对比论证的手法。

3.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培养“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识。

4。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重点段落.1。

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并疏通文意。

2。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入木三分的说理,力争熟读成诵。

3。

仿照文章运用的对比论证的方法,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写一篇文章。

4.积极参与同学探讨,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1.积累文言知识。

2.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和写作意图。

3。

学习对比等论证方法。

1.本文是一篇史论,但大半篇幅用于叙述秦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实际上是以史实作论据,论证秦的迅速灭亡是由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因此,教学重点应是最后一段.2.讲授课文,指出作者政治主张的历史局限时,不必在秦二世灭亡的真正原因上旁征博引,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也不要过多介绍.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如《东周列国志》)。

3。

文言文翻译是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在研习新课中要有意识地设计必要的讨论题,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文言文的语言规律。

1。

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2。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所谓的“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3。

《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

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1.一时谋议略施行.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

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

贾谊从小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

少年时,师从荀况的弟子、秦朝的博士张苍,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孔子与老子》参考教案2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孔子与老子》参考教案2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

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

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历史必修三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十年高考真题

历史必修三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十年高考真题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2020.1·浙江高考·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右图所示之东汉字砖,有学者研究认为系行书之滥觞肇迹,盛行于晋代。

据此判断A.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B.行书肇自甲骨金文并吸收草书之长C.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D.行书兼具隶书之对称与楷书之方正2.(2020·全国Ⅱ卷高考·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

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

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

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3.(2020·全国Ⅲ卷高考·26)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2020·全国Ⅰ卷高考·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图4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5.(2019.4·浙江高考·5)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①甲骨文②行书③小篆④金文⑤隶书⑥草书⑦楷书A.②⑤⑦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6.(2019·海南高考·6)图1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A.①B.②C.③D.④7.(2018.4·浙江高考·4)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一、 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பைடு நூலகம்(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历史必修三第七课

历史必修三第七课

(七) 、元明清时期
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强调表现 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 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代表作有元代的王冕《墨梅图》 明代徐渭《黄甲图》、 《牡丹蕉石图》
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墨兰图》 .
此画中芭蕉,牡 丹和湖石,均以 粗笔泼墨画成, 没有做细致刻画, 此幅墨韵气势, 奔放横溢,为徐 氏不可多得的杰 作。
4、 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
①秦汉以前,主要使用实用性文字;
②魏晋南北朝,书法成为艺术;
③隋唐,书法发展到新的顶峰,注重规范,风 格多样; ④宋代,重文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⑤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 性创造;
⑥清代,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二、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和特点 国画
(一)、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
早在六七千年前,黄河流域的祖先 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除彩陶画外,远 古人类还在岩石上刻画或描绘了史前 人类的生产方式、民族、战争、宗教 等内容,称为岩画,此外还有壁画、地 画等.
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 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鹳鱼 石斧图》,绘在一只作为葬 具的陶器表腹面。其神态描 绘得恰当生动。画面色彩单 纯、质朴,构图稳定。但其 描绘及造型的手法,已包含 了远古时代的艺术特征,使 它成为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代表当时中国绘画的最高成 就.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 的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它以描绘 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
《步辇图》是阎 立本的原作,现 藏北京历史博物 馆,是祖国文化 遗产中的一件珍 宝。《步辇图》 画的是1300多年 前汉藏两族团结 友好的重大事件
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 象塑造的整体,所画的衣袖有轻盈飘举的动 感,人称”吴带当风”,后人将吴道子称之 为”画圣” ,这是他的《送子天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映士大夫生活,重视人物的风貌、气质。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杨子华
的《北齐校书图》 五












隋唐五代绘画艺术及特点
提问:隋唐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描绘重 大事件,同时追求一种“画中有诗”的意 境,人物画发展到成熟阶段。
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初唐杰出画家阎立本 《步辇图》。吴道子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 《孔子像》
两宋绘画艺术及特点
提问:两宋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 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 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可谓流派纷呈,名家辈出。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长卷
元明清绘画艺术及特点
提问:元明清时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 貌的写意画。人文画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 神的意趣。
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指出:“书, 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 之如其人.”你认为钱信威的分析 是否有道理?你能看出时代的变迁 对瘦金体的影响吗?
提示:从个人生活情况\从社会 和时代的变化来分析
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提问:先秦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以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 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有彩陶画、岩 画、壁画、地画以及人物肖像为主的绘 画。
运用 :通过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以及中国书法绘画发 展过程,理解“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 缘”、“能书会画”等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 式。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提问:汉字的起源于何时?
北宋画院考试中还有以下一些题目
踏花归去马蹄香、
乱山藏古寺、
竹锁桥边卖酒家、
蝴蝶梦中家万里,
结合文人画追求意境的介绍,请你 来构思,什么样的画面设计在当时 会获得考试的好名次?
戏曲艺术
一、元代杂剧的繁荣
1、中国戏曲的产生
原始歌舞
优伶
宋代杂剧、金代诸宫调
元杂剧
2、产生和繁荣的原因
元代注意保护艺人 元代长期停止科举考试,读书人没有其他出路 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的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 准化、楷模化的字体。(1)楷书始于东汉。
(2)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代表作有钟繇的《宣 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
(3)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 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4)唐代以后,渐趋衰弱,但也不乏能手。如宋 代黄庭坚、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 等。
新课标要求:识记 :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 。书法艺 术发展的两个阶段;楷、草、行书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绘 画艺术及特点
理解 :通过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以及中国书法绘画发 展过程,能进一步认识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培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历史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楷 书 之 祖 《 宣 示 表 》
王 羲 之 《 黄 庭 经 》
柳 公 权
欧 阳 询 《

九 成
秘宫
<
颜 真 卿 多
<
塔 碑
Hale Waihona Puke 醴 泉 铭》宝 塔 碑
>
>
苏宋 轼徽
宗 赵 佶 小 楷 书
蔡京书法
<
文 征 明 醉 翁 亭 记 帖
>
草书的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 任情纵性。虽实用性不强,但成为诸书体中艺 术性最强的一种。
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 旭、怀素等。

怀






行书的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 用价值。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 书体完全成熟。
最突出的代表作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有 唐代颜真卿、宋代苏轼
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 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文人意趣:
宋朝时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文人阶层不断壮 大,理学的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画家的 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在或丰茂\或萧 条的景象之间,常寄托了作者的思绪情怀.
这种文人意趣也影响到宫廷画院的风格.而且有考 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 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船边蜷着一只鹭 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是画着 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笛.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 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 的意境表达得更准确。
黄庭坚<松风阁书帖>
<
唐 寅 落 花 诗 册
>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诗帖
阅读材料:瘦金体的变化
自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到宣和七年(1125年) 前后23年,钱文上的瘦金体是有不断的发展变化 的.崇宁初赵佶才23岁,精力充沛,崇宁通宝四个 安一味瘦硬.大观时他接近30岁,30本来应该年轻 力壮,但由于宫廷生活的腐化,他大概已经老成起 来,所以大观通宝四个字就圆润了.到了宣和元年, 他已经40多了,暮气沉沉,所以宣和元宝的钱文圆 润得一点劲道也没有了.这种发展过程只要看通 宝两个字就可以看出来,特别是通字的用部和宝 字的贝部.在崇宁钱上,书者的精力从两肩上冲溢 而出,大观钱上,两肩已平,到了宣和钱,则两肩低 垂,大有不胜负担的样子了.
起源于绘画,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 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提问: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六书”:
即“指事、象形、形声、会 意、转注、假借”。
隹九初吉庚 师X作X 文考 圣公文母圣X 尊X
其万年子 孙永宝用
李 斯 书 法
居 延 汉 简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代表作:《鹳鱼石斧图》
《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
人面网纹盆
人物御龙图
提问:秦汉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有壁画、帛 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彩绘帛画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夫妇宴饮图》
汉画像砖—荆轲刺秦王
提问: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