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竞赛辅导 摩擦角及其它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目录高中物理竞赛讲义 (1)第0部分绪言 (5)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知识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5)第一讲力的处理 (13)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15)第三讲习题课 (16)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21)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24)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24)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25)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35)第三部分运动学 (35)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35)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37)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40)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40)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42)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52)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2)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55)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70)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70)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70)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75)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86)第七部分热学 (86)一、分子动理论 (87)二、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89)三、理想气体 (91)四、相变 (98)五、固体和液体 (102)第八部分静电场 (103)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04)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107)第九部分稳恒电流 (120)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20)第十部分磁场 (134)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34)第二讲典型例题解析 (138)第十一部分电磁感应 (146)第一讲、基本定律 (146)第二讲感生电动势 (150)第三讲自感、互感及其它 (154)第十二部分量子论 (157)第一节黑体辐射 (158)第二节光电效应 (161)第三节波粒二象性 (168)第四节测不准关系 (172)第0部分绪言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理论基础(2013年开始实行)说明:.本次拟修改的部分用楷黑体字表示,新补充的内容将用“※”符号标出,作为复赛题和决赛题增补的内容;※※则表示原属预赛考查内容,在本次修改中建议改成复赛、决赛考查的内容。

高一物理竞赛辅导5摩擦角及其它

高一物理竞赛辅导5摩擦角及其它

高一物理竞赛辅导5摩擦角及其它知识点:1、全反力:接触面给物体的摩擦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称全反力,一般用R 表示,亦称接触反力。

2、摩擦角:全反力与支持力的最大夹角称摩擦角,一般用φm 表示。

此时,要么物体已经滑动,必有:φm = arctg μ(μ为动摩擦因素),称动摩擦力角;要么物体达到最大运动趋势,必有:φms = arctg μs (μs 为静摩擦因素),称静摩擦角。

通常处理为φm = φms 。

3、引入全反力和摩擦角的意义:使分析处理物体受力时更方便、更简捷。

练习:1、“千斤顶”中的学问【例1】在固定的斜面上放一物体,并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压力,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

求斜面倾角θ的最大值,使得当θ≤θm 时,无论竖直向下的压力有多大,物体也不会滑下。

分析:如图,物体受四个力,重力和压力的合力为G +F ,静摩擦力F s ,斜面支持力F N 。

将G +F 分解为F 1和F 2,根据平衡条件得F N = F 2=(G +F )cos θ F s = F 1=(G +F )sin θ物体不会滑下的条件是F s 小于最大静摩擦力F m ,而F m =μF N ,从而有(G +F )sin θ≤(G +F )cos θ化简得 θ≤arctan μ所以只要θ≤arctan μ,无论F 有多大,物体也不会滑下。

说明: “千斤顶”螺旋实际可以看作是 tan <μ的弯曲斜面。

2、推力的极大值(自锁)【例2】在机械设计中,常用到下面的力学装置,如图只要使连杆AB 与滑块m 所在平面法线的夹角θ小于某个值,那么无论连杆AB 对滑块施加多大的作用力,都不可能使之滑动,且连杆AB 对滑块施加的作用力越大,滑块就越稳定,工程力学上称为‘自锁’现象。

则自锁时θ应满足什么条件?设滑块与所在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分析:将连杆AB 对滑块施加的推力F 分解,且F 远远大于mg ,可以忽略。

则滑块m 不产生滑动的条件为F sin θ<μF cos θ化简得自锁的条件为 θ<arctan μ。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超级完整版)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超级完整版)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目录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1)第0部分绪言 (5)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 (5)二、知识体系 (5)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6)第一讲力的处理 (6)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8)第三讲习题课 (9)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13)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15)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16)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16)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24)第三部分运动学 (24)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4)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26)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2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3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38)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3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3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4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53)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53)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3)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57)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66)第七部分热学 (66)一、分子动理论 (66)二、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68)三、理想气体 (70)四、相变 (77)五、固体和液体 (80)第八部分静电场 (81)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81)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84)第九部分稳恒电流 (95)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95)第二讲重要模型和专题 (98)第十部分磁场 (107)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07)第二讲典型例题解析 (111)第十一部分电磁感应 (117)第一讲、基本定律 (117)第二讲感生电动势 (120)第三讲自感、互感及其它 (124)第十二部分量子论 (127)第一节黑体辐射 (127)第二节光电效应 (130)第三节波粒二象性 (136)第四节测不准关系 (139)第0部分绪言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1、国际(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 简称IPhO)① 1967年第一届,(波兰)华沙,只有五国参加。

摩擦角-竞赛辅导学案

摩擦角-竞赛辅导学案

五、摩擦角及其应用1.木块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水平外力F 拉着物体沿着水平面匀速运动。

再加一个与外力F 等大的力F’,使物体仍做匀速运动,该外力方向如何。

2.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力斜向上拉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求F 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时最省力?3.在固定的斜面上放一物体,并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压力,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

求斜面倾角θ的最大值,使得当θ≤θm 时,无论竖直向下的压力有多大,物体也不会滑下。

4.在机械设计中,常用到下面的力学装置,如图只要使连杆AB 与滑块m所在平面法线的夹角θ小于某个值,那么无论连杆AB 对滑块施加多大的作用力,都不可能使之滑动,且连杆AB 对滑块施加的作用力越大,滑块就越稳定,工程力学上称为‘自锁’现象。

则自锁时θ应满足条件?设滑块与所在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5.结构均匀的梯子AB ,靠在光滑的墙上,已知梯子长为L ,重为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梯子不滑动,梯子与水平地面夹角的最小值为;(2)当夹角为(1)中的最小值时,一重为P 的人沿梯子缓慢向上运动,他到梯子开始滑动.6.如图所示,每侧梯长为l 的折梯置于铅锤平面内,已知A 、B 两处动摩擦因素分别为μA =0.2,μB =0.6,不计梯重,问人能爬多高?7.一架均匀梯子,一端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靠在竖直的墙上,梯子与地面及梯子与墙的静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求梯子能平衡时与地面所成的最小夹角。

8.在广场游玩时,一个小孩将一充有氢气的气球用细绳细于一个小石块上,并将小石块放置于水平地面上。

已知小石块质量为m 1,气球(含球内氢气)的质量为m 2,气球体积为V ,空气密度为ρ(V 和ρ均视作不变量),风沿水平方向吹,风速为v 。

已知空气对气球的作用力f=ku (式中k 为一已知系数,u 为气球相对空气的速度)。

开始时,小石块静止在地面上。

(1)若风速v 在逐渐增大,小孩担心气球会连同小石块一起被吹离地面,试判断是否会出现这一情况(2)若细绳突然断开,已知气球飞上天空后,在气球所经过的空间中的风速v 为不变量,求气球能达到的最大速度的大小9.一扇形摇椅的底腿半径为1m ,顶角为60º,重为100N ,重心C 离开其顶点O 的距离为0.5m ,今在O 点作用一水平力F ,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习题力学部分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习题力学部分

力、物体的平衡补充:杠杆平衡(即力矩平衡),对任意转动点都平衡。

一、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重心①重心的定义:++++=g m g m gx m gx m x 212211,当坐标原点移到重心上,则两边的重力矩平衡。

②重心与质心不一定重合。

如很长的、竖直放置的杆,重心和质心不重合。

如将质量均匀的细杆AC (AB =BC =1m )的BC 部分对折,求重心。

以重心为转轴,两边的重力力矩平衡(不是重力相等):(0.5-x )2G =(x +0.25)2G ,得x =0.125m (离B 点). 或以A 点为转轴:0.5⨯2G +(1+0.5)2G =Gx ', 得x '=0.875m ,离B 点x =1-x '=0.125m.2.巴普斯定理:①质量分布均匀的平面薄板:垂直平面运动扫过的体积等于面积乘平面薄板重心通过的路程。

如质量分布均匀的半圆盘的质心离圆心的距离为x ,绕直径旋转一周,2321234R x R πππ⋅=,得π34R x = ②质量分布均匀的、在同一平面内的曲线:垂直曲线所在平面运动扫过的面积等于曲线长度乘曲线的重心通过路程。

如质量分布均匀的半圆形金属丝的质心离圆心的距离为x ,绕直径旋转一周,R x R πππ⋅=242,得πR x 2= 1. (1)半径R =30cm 的均匀圆板上挖出一个半径r =15cm 的内切圆板,如图a 所示,求剩下部分的重心。

(2)如图b 所示是一个均匀三角形割去一个小三角形AB 'C ',而B 'C '//BC ,且∆AB 'C '的面积为原三角形面积的41,已知BC 边中线长度为L ,求剩下部分BCC 'B '的重心。

[答案:(1) 离圆心的距离6R ;(2)离底边中点的距离92L ] 解(1)分割法:在留下部分的右边对称处再挖去同样的一个圆,则它关于圆心对称,它的重心在圆心上,要求的重心就是这两块板的合重心,设板的面密度为η,重心离圆心的距离为x .有力矩平衡: ),2()2(])2(2[222x R R x R R -=-ηπηπ得6R x ==5cm. 填补法:在没挖去的圆上填上一块受”重力”方向向上的圆,相当于挖去部分的重力被抵消,其重心与挖去后的重心相同,同理可得6R x =. 能量守恒法:原圆板的重力势能等于留下部分的重力势能和挖去部分的重力势能之和,可得6R x =. (2) ∆AB 'C '的面积为原三角形面积的1/4,质量为原三角形质量的41,中线长度应为原三角形中线长度的21。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阶梯教程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阶梯教程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阶梯教程常见的力 力的基本性质第一讲知识要点一. 重力:重力实际是地球对物体引力的一个分力,随纬度和距地面的高度而变化。

在地面附近可认为不变。

(学习万有引力时再加深)二. 弹力1.弹簧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在弹性范围内:F=-kxx:表与原长相比伸长或压缩的长度2.轻绳、轻杆和轻弹簧三种模型相同点:它们对物体的作用力都是弹力不同点:(1)作用力的效果:轻绳对物体只能是拉力;轻杆、轻弹簧对物体既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压力(支撑力)(2)作用力的方向:轻绳、轻弹簧上的作用力一定沿着绳、弹簧的方向;轻杆上的作用力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3)作用力的变化:轻绳、轻杆对物体的作用力可以瞬时突变,而轻弹簧对物体的作用力却不能发生瞬时突变三.摩擦力1. 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定:假设法:假设没有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2. 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就是以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四.借助平衡状态判受力1. 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共线2. 三力平衡:共点,即三力的作用线交与一点。

典型例题讲解F 1=6NF F 2=10N图1图2例1:如图1,A 、B 叠放在一起受拉力F 作用(1) 如A 、B 静止,A 、B 间是否有摩擦力?B 、地间是否有摩擦力? (2) 如A 、B 匀速运动,A 、B 间是否有摩擦力?B 、地间是否有摩擦力?例2:如图2,A 、B 、C 叠放在一起,B 受F 1作用,C 受F 2作用,三物体保持静止,求出接触面的摩擦力?例3:如图3,A 物体静靠在光滑的墙壁上,试判断A 物体所受绳子拉力的方向是否过球心?为什么?AA图3 图4 图5练习1:如图3,质量均匀的木杆A 一端被绳子拉着,一端插在墙壁里,试画出墙壁对木杆A 的作用力方向。

练习2.如图4,一个木块放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今对木块施一个既与斜面底边平行又与斜面平行的推力F,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如将力F 撤去,则木块( ) (先自学力的合成)A .仍保持静止B 。

高一物理竞赛辅导(力和物体的平衡)专题三:摩擦力(有答案)

高一物理竞赛辅导(力和物体的平衡)专题三:摩擦力(有答案)

专题三摩擦力【要点突破一】(一)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和产生条件1、静摩擦力(1)概念:产生于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的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并挤压;有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最大静摩擦力fm:静摩擦力的最大值。

f m 与两物体之间的正压力N成正比,即:fm=μSN,μS称为静摩擦因数,由两个物体的材料的性质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

2、滑动摩擦力(1)概念:产生于两个相对滑动的物体间的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并挤压;有相对运动。

(3)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大小:两物体之间的正压力N成正比,即:f=μN,μ称为动摩擦因数,由两个物体的材料的性质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

高考中外力、摩擦力方向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往往都是一维的,竞赛中却经常扩展到二维甚至三维。

【典例剖析一】【例1】如图所示,一个木块放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对木块施加一个既与斜面平行也与斜面底边平行的推力F,使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突然将力F撤去,则木块A.仍保持静止B.将沿斜面下滑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D.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改变【例2】有一个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质量为m的物块A和斜面之间的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S 和μk。

现用一个平行与斜面底边的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A处于静止状态。

(1)求力F的最大值。

(2)若要使A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力F的大小为多少?此时A的运动方向如何?【跟踪训练一】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放置的钢板C上,与钢板的动摩擦因数为μ。

由于受到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光滑导槽A、B的控制,物体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

现使钢板以速度V1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用力F拉A B动物体(方向沿导槽方向)使物体以速度V 2沿导槽匀速运动,求拉力F 大小。

2.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 的圆柱绕竖直轴O O ′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

高中物理竞赛指导 用坐标法巧解摩擦角问题

高中物理竞赛指导 用坐标法巧解摩擦角问题

2009年高中物理竞赛指导 用坐标法巧解摩擦角问题在近年的全国物理奥赛中,经常考查一些与摩擦角相关的问题。

由于摩擦力的特殊性,使得对这一类竞赛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变得非常的复杂,例如第二十届全国复赛试题中(例一题),在其标准解答中,不仅利用了物体不发生滑动的条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而且还利用了非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共建立了十五个方程,二十三个等式。

为了使解决此类摩擦角问题的方法更加简单和程序化,作者根据摩擦角与全反力所在直线的斜率存在着特殊的关系,向大家介绍一种新的解法—— “坐标法”,例一、(第二十届全国复赛试题)有一半径为R 的圆柱体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面接触。

现另一质量与A 相同,半径为r 的较细圆柱体B ,用手扶着圆柱体A ,将B 放在A 的上面,并使之与墙面相接触,如图示,然后放手。

已知圆柱体A 与地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0,两圆柱体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0.30。

若放手后,两圆柱体能保持图示的平衡,问圆柱体B 与墙面间的静摩擦系数和圆柱体B 的半径r 的值各应满足什么条件?解:设A 、B 与墙面间的静摩擦系数分别为1μ和3μ,接触点分别为C 、D ;A 、B 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2μ,接触点为E 。

对圆柱体A ,由于重力G A 与地面对圆柱体A 的全反力F 1相交于C ,根据三力会交原理,所以B 对A 的全反力F 2必过C 点,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 对B 的全反力F '2一定过圆柱体B 的顶点H 。

如图甲所示:(1)、以圆柱体B 为研究对象,由于重力G B 与F '2相交于圆柱体B 的顶点H ,所以墙面对B 的全反力F 3一定过H 点。

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全反角3Φ=45O又 tan 3Φ≤3μ∴3μ1≥ (2)、如图乙所示,以O 2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 H 、(0,r ); C 、{-(R -r),-22)()(r R r R --+-R }直线CH 的斜率为:K CH =rR r R r R r R -++--+22)()( 又 tan 2Φ=CHK 1≤2μ ∴ 222)()(μ≤++--+-r R r R r R rR解得:r ≥0.29R (1)(3)、以A 、B 两个圆柱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于墙面对B 的全反力F 3与系统的重力G AB 相交于P 点,所以地面对圆柱体A 的全反力F 1一定过P 点。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ppt课件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ppt课件

求得摩擦因数,即
tan f tan
4.斜面的自锁条件
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斜面上。现对
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所示。则物块
A.仍处于静止状态 B.沿斜面加速下滑
A
F
C.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θ
09.01.2020
1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摩擦角和自锁现象
一、摩擦角
1.支承面的全约束力
当有摩擦时,支承面对平衡物体的作用 力包含支持力FN和切向静摩擦力Ff。
这两个分力的矢量和:FRA = FN + Ff 。
称为支承面的全被动力,它的作用线与接触 面的公法线成一偏角 ,如图所示。
2.摩擦角
当物块处于平衡的临界状态时,静摩擦力达 到确定的最大值,偏角 也达到最大 值。
7
物块平衡时,静摩擦力不一定达到最大值,
可在零与最大值Fmax之间变化,所以全被
动力与法线间的夹角 也在零与摩擦角 之间变化,即
由于静摩擦力不可能超过最大值,因此全被 动力的作用线也不可能超出摩擦角之外, 即全约束力必在摩擦角之内。
1.自锁现象
如果作用于物块的全部主动力的 合力FR的作用线在摩擦角 之内, 则无论这个力怎样大,物块必定保持 静止,这种现象称为自锁现象。
在自锁情况下,主动力的合力FR 与法线间的夹
角 f ,因此,FR 与全被动力 FRA 必能满
足二力平衡条件, 且 f 如图 所示。
2.不发生自锁的条件
如果全部主动力的合力 FR 的作 用线在摩
擦角
之外,则无论这个力怎样小,物块一
定会滑动,这种现 象称为不自锁现象。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目录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1)第0部分绪言 (3)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 (3)二、知识体系 (3)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4)第一讲力的处理 (4)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6)第三讲习题课 (6)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10)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12)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12)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12)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19)第三部分运动学 (20)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0)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21)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23)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3)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24)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32)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32)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32)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34)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45)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45)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45)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48)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57)第七部分热学 (57)一、分子动理论 (57)二、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59)三、理想气体 (60)四、相变 (66)五、固体和液体 (70)第八部分静电场 (70)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70)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73)第九部分稳恒电流 (82)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82)第二讲重要模型和专题 (86)第十部分磁场 (94)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94)第二讲典型例题解析 (97)第十一部分电磁感应 (102)第一讲、基本定律 (102)第二讲感生电动势 (105)第三讲自感、互感及其它 (108)第十二部分量子论 (111)第一节黑体辐射 (111)第二节光电效应 (113)第三节波粒二象性 (119)第四节测不准关系 (122)第0部分绪言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1、国际(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 简称IPhO)① 1967年第一届,(波兰)华沙,只有五国参加。

教案:第二讲(摩擦角)解析

教案:第二讲(摩擦角)解析

2014级高一物理竞赛培训第一讲摩擦角(两课时)高一物理组郭金朋1、“千斤顶”中的学问【例1】在固定的斜面上放一物体,并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压力,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

求斜面倾角θ的最大值,使得当θ≤θm时,无论竖直向下的压力有多大,物体也不会滑下。

θ分析:如图,物体受四个力,重力和压力的合力为G+F,静摩擦力F s,斜面支持力F N。

将G+F分解为F1和F2,根据平衡条件得F N = F2=(G+F)cosθF s= F1=(G+F)sinθ物体不会滑下的条件是F s小于最大静摩擦力F m,而F m=μF N,从而有:(G+F)sinθ≤(G+F)cosθ化简得 θ≤arctan μ所以只要θ≤arctan μ,无论F 有多大,物体也不会滑下。

说明: “千斤顶”螺旋实际可以看作是θtan <μ的弯曲斜面。

2、推力的极大值(自锁)【例2】在机械设计中,常用到下面的力学装置,如图只要使连杆AB 与滑块m 所在平面法线的夹角θ小于某个值,那么无论连杆AB 对滑块施加多大的作用力,都不可能使之滑动,且连杆AB 对滑块施加的作用力越大,滑块就越稳定,工程力学上称为‘自锁’现象。

则自锁时θ应满足什么条件?设滑块与所在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分析:将连杆AB 对滑块施加的推力F 分解,且F 远远大于mg ,可以忽略。

则滑块m 不产生滑动的条件为Fsin θ<μFcos θ化简得自锁的条件为 θ<arctan μ。

3、拉力的极小值【例3】在水平面上放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力F 拉物体,使其匀速运动,怎样施加F 才能最小。

分析:设拉力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将拉力F 分解,并列出平衡方程,由动摩擦力公式得Fcosθ=μ(mg-Fsinθ),化简为)sin(1sin cos 2θϕμμθμθμ++=+=mg mgF(其中令1cos ,11sin 22+=+=μμϕμϕ)当ο90=+θϕ时F 有最小值: 12min +=μμmg F , 且θ = arctan μ。

摩擦角及应用

摩擦角及应用

摩擦角及应用本文介绍了摩擦角的概念及其应用。

摩擦角是指物体所受的正压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的夹角,包括动摩擦角和静摩擦角。

最大静摩擦角是指物体所受最大静摩擦力作用时的夹角。

在判断一个受摩擦力的物体是否能静止时,可先假设该物体静止,由平衡条件求出此时全反力与正压力间的夹角,然后判断是否小于等于最大静摩擦角,若是,则物体能静止平衡或临界平衡,若否,则物体不能静止平衡。

引入摩擦角可以将摩擦力与支持面的支持力合成一个力,简化问题。

在物体的三力平衡问题中,作用在物体的三个力合力为等效于三力共点,即三力汇交于一点。

摩擦角的应用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用摩擦角解12年高考24题第2问,即一个斜面上放置一个物体,求斜面的倾角使得物体能够静止。

首先,假设物体静止,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全反力与正压力间的夹角,然后判断是否小于等于最大静摩擦角,若是,则物体能静止平衡或临界平衡,若否,则物体不能静止平衡。

通过这种思路,可以解决摩擦力相关的平衡问题。

拖把是一种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

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的质量可以忽略。

当拖把头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某同学沿拖杆方向用力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

1) 如果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那么推拖把的力的大小是多少?2) 假设能够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

已知存在一个临界角θ。

如果θ≤θ,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有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

求这个临界角的正切tanθ。

解法一。

1) 假设该同学沿着拖杆方向用大小为F的力推拖把。

将推拖把的力沿竖直和水平方向分解,按平衡条件有:Fcosθ+ mg=N ①Fsinθ=f ②式中,N和f分别是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和摩擦力。

按摩擦定律有f=μN(3)。

联立①②③得到:F=mg(4)sinθ-μcosθ2) 如果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那么有Fsinθ≤λN(5)。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一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一

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包含常见力的性质,平衡力的规律两大基本内容。

本讲我们从常见模型一点点的入手逐步巩固的复习。

第一部分:常见力知识点睛1.弹力的性质以及规律弹力是由于形变长生的力,具体的体现在弹簧,接触面,杆,绳等。

弹簧弹力:胡克定律F kx =.轻绳:弹力方向沿绳且指向绳收缩方向轻杆:与轻绳不同,轻杆的弹力可以指向任意方向 面和面:弹力垂直于接触面 球和球:弹力沿两球球心连线难点:轻杆的弹力,可以自由转动的轻杆只有两个受力点时,弹力一定沿杆方向,可以是拉力也可 以是压力。

对于多个点受力的轻杆,必须用力矩平衡与力平衡规律联立分析。

2.判断弹力有无:①消除法:去掉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状态,若能则说明此处弹力不存在,若不能则说明弹力存在.如图:球A 静止在平面B 和平面C 之间,若小心去掉B ,球静止,说明平面B 对球A 无弹力,若小心去掉C ,球将运动,说明平面C 对球有支持力.②假设法:假设接触处存在弹力,做出受力图,再根据平衡条件判断是否存在弹力.如图,若平面B 和平面C 对球的弹力都存在,那么球在水平方向上将不再平衡,故平面B 的弹力不存在,平面C 的弹力存在.③替换法:用轻绳替换装置中的轻杆,看能否维持原来的力学状态,如果可以,则杆提供的是拉力,如果不能,则提供支持力.3.判断摩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①滑动摩擦力:N F F μ=,μ是动摩擦因数,与接触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知识模块本讲导学第2讲 静力学复习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2高一·物理竞赛秋季班·第2讲·教师版大小无关.N F 表示压力大小,可见,在μ一定时,N F F ∝.②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引起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有关,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出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max F 之间,即max 0F F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N F 无关,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N F 有关.③方向: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在接触面粗糙,两物体接触且互相挤压的条件下,可使用下列方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若发生,则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存在静摩擦力.反推法:根据物体的状态和受力分析推出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摩擦角与自锁当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粗糙,一旦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就会受静摩擦力作用,设最大静摩擦因数为μ(中学不要求最大静摩擦因数跟动摩擦因数的区别),则最大静摩擦力为fM =μFN 。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2.不发生自锁的条件 如果全部主动力的合力 FR 的作 用线在摩擦角 之外,则无论这个力怎样小,物块一定会滑动,这种现 象称为不自锁现象。
3.利用摩擦角测定静摩擦因数 因为当物块处于临界状态时 求得摩擦因数,即
1.自锁现象 如果作用于物块的全部主动力的 合力FR的作用线在摩擦角 之内, 则无论这个力怎样大,物块必定保持 静止,这种现象称为自锁现象。
在自锁情况下,主动力的合力FR 与法线间的夹角 ,因此,FR 与全被动力 FRA 必能满足二力平衡条件, 且 如图 所示。
摩擦角和自锁现象
一、摩擦角 1.支承面的全约束力 当有摩擦时,支承面对平衡物体的作用力包含支持力FN和切向静摩擦力Ff。
这两个分力的矢量和:FRA = FN + Ff 。 称为支承面的全被动力,它的作用线与接触面的公法线成一偏角 ,如图所示。
4.斜面的自锁条件
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所示。则物块 A.仍处于静止状态 B.沿斜面加速下滑 C.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θ
F
A
2.摩擦角 当物块处于平衡的临界状态时,静摩擦力达到确定的最大值,偏角 也达到最大值 。
全被动力与法线间的夹角的最大值 ,称为摩擦角。 即:摩擦角的正切等于静摩擦因数。 摩擦角与摩擦因数一样,都是表示材料表面性质的量。
二、自锁现象
竖直面上物体自锁示意图
α
α
F2
F1
F1
F4
F3
F2

Fx

f
FN
F′
α
θ
水平面木块自锁示意图
物块平衡时,静摩擦力不一定达到最大值,可在零与最大值Fmax之间变化,所以全被动力与法线间的夹角 也在零与摩擦角 之间变化,即 由于静摩擦力不可能超过最大值,因此全被动力的作用线也不可能超出摩擦角之外,即全约束力必在摩擦角之内。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二、自锁现象
*
*
竖直面上物体自锁示意图
α
α
F2
F1
F1
F4
F3
F2

Fx

f
FN
F′
α
θ
水平面木块自锁示意图
物块平衡时,静摩擦力不一定达到最大值,可在零与最大值Fmax之间变化,所以全被动力与法线间的夹角 也在零与摩擦角 之间变化,即 由于静摩擦力不可能超过最大值,因此全被动力的作用线也不可能超出摩擦角之外,即全约束力必在摩擦角之内。
摩 擦 角 和 自 锁 现 象
一、摩擦角 1.支承面的全约束力 当有摩擦时,支承面对平衡物体的作用力包含支持力FN和切向静摩擦力Ff。
这两个分力的矢量和:FRA = FN + Ff 。 称为支承面的全被动力,它的作用线与接触面的公法线成一偏角 ,如图所示。
4.斜面的自锁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所示。则物块 A.仍处于静止状态 B.沿斜面加速下滑 C.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θ
F
A
2.不发生自锁的条件 如果全部主动力的合力 FR 的作 用线在摩擦角 之外,则无论这个力怎样小,物块一定会滑动,这种现 象称为不自锁现象。
3.利用摩擦角测定静摩擦因数 因为当物块处于临界状态时 求得摩擦因数,即
1.自锁现象 如果作用于物块的全部主动力的 合力FR的作用线在摩擦角 之内, 则无论这个力怎样大,物块必定保持 静止,这种现象称为自锁现象。
在自锁情况下,主动力的合力FR 与法线间的夹角 ,因此,FR 与全被动力 FRA 必能满足二力平衡条件, 且 如图 所示。

高中物理奥赛 学生 摩擦角的应用

高中物理奥赛 学生 摩擦角的应用

图4物体的平衡之巧妙方法——摩擦角的应用一、 摩擦角的定义摩擦角指的是:物体在受到摩擦力情况下,物体的滑动摩擦力(或最大静摩擦力)f N F F μ=,支持面的支持力N F 的方向固定不变,我们将支持力与摩擦力合成为支持面作用力F (以下讲到的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或平面对物体的作用力都为此力),则支持面的作用力F 与支持力N F 的方向成1tan μ-角(如图1所示),而这个角就称之为摩擦角。

解析:由摩擦公式: f N F F μ= 得tan f NF F μϕ==,摩擦角-1=tan ϕμ二、意义引入摩擦的意义:摩擦力与支持面的支持力是成对出现的,引入摩擦角后,可以将这对力合成一个力,在物体的平衡态受力分析中很大程度上起到问题简化的效果。

尤其是在物体在四个力作用下保持动态平衡的问题中,引入摩擦角后就可以简化成我们熟悉的三力平衡问题(如:三个力中有一个力确定,即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方向确定,这个力的大小和第三个力的大小、方向变化情况待定),这里特别补充说明的是:在物体的三力平衡问题中,作用在物体这三个力合力为0,等效于三力共点,则三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即三力汇交。

三、方法的应用例1,如图2所示,用绳通过定滑轮 物块,使物块在水平面上从图示位置开始沿地面匀速直线运动,若物块与地面的摩擦因素1μ<,滑轮的质量及摩擦不计,则物块运动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绳子的拉力将保持不变B.绳子的拉力将不断增大C.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不断减小D.物块对地面的压力不断减小例2,如图4所示,倾角45º的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素3μ=,欲使小物块能静止在斜面上,应对小物块再施加一力,该力最小时大小与方向是( )。

A. 0sin15mg ,与水平成15º斜向右 B. 0sin 30mg ,竖直向上 C. 0sin 75mg ,沿斜面向上 D. 0tan15mg ,水平向右例3,(2009.辽宁、宁夏理综)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μ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角
文水中学 武学超
知识点:
1、全反力:接触面给物体的摩擦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称全反力,一般用R 表示,亦称接触反力。

2、摩擦角:全反力与支持力的最大夹角称摩擦角,一般用φm 表示。

此时,要么物体已经滑动,必有:φm = arctg μ(μ为动摩擦因素),称动摩擦力角;要么物体达到最大运动趋势,必有:φms = arctg μs (μs 为静摩擦因素),称静摩擦角。

通常处理为φm = φms 。

3、引入全反力和摩擦角的意义:使分析处理物体受力时更方便、更简捷。

练习:
1、“千斤顶”中的学问
【例1】在固定的斜面上放一物体,并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压力,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

求斜面倾角θ的最大值,使得当θ≤θm 时,无论竖直向下的压力有多大,物体也不会滑下。

分析:如图,物体受四个力,重力和压力的合力为G +F ,静摩擦力F s ,斜面支持力F N 。

将G +F 分解为F 1和F 2,根据平衡条件得
F N = F 2=(
G +F )cos θ F s = F 1=(G +F )sin θ
物体不会滑下的条件是F s 小于最大静摩擦力F m ,而
F m =μF N ,从而有
(G +F )sin θ≤(G +F )cos θ
化简得 θ≤arctan μ
所以只要θ≤arctan μ,无论F 有多大,物体也不会滑下。

说明: “千斤顶”螺旋实际可以看作是 tan <μ的弯曲
斜面。

2、推力的极大值(自锁)
【例2】在机械设计中,常用到下面的力学装置,如图只要使连杆
AB 与滑块m 所在平面法线的夹角θ小于某个值,那么无论连杆AB 对
滑块施加多大的作用力,都不可能使之滑动,且连杆AB 对滑块施加的
作用力越大,滑块就越稳定,工程力学上称为‘自锁’现象。

则自锁时
θ应满足什么条件?设滑块与所在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分析:将连杆AB 对滑块施加的推力F 分解,且F 远远大于mg ,
可以忽略。

则滑块m 不产生滑动的条件为
F sin θ<μF cos θ
化简得自锁的条件为 θ<arctan μ。

3、运动员的弯道技术
【例3】在田径比赛、摩托车赛、自行车赛等运动项目中,当通过弯道时,运动员必须倾斜与路面保持一定的角度θ才能顺利通过弯道,这就是运动员的弯道技术。

路面的弯道半径越小,运动员的速度越快,运动员的倾斜角就越大。

设在摩
托车比赛中,摩托车与路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试求摩托车所能达到的最大
倾角。

分析:运动员要稳定地平动,路面对摩托车的力必须通过整体的重心,
所以静摩擦力F 1与支持力F 2的夹角等于运动员与路面的倾斜角度θ。

而路
面对摩托车整体的力F 是F 1和F 2的合力,由图知
F 1= F 2tan θ=mg tan θ
对摩托车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 m =μF 2=μmg
则摩托车不倾倒的条件是 F 1≤F m
化简得 θ≤arctan μ
所以摩托车所能达到的最大倾角为θm = arctan μ。

4、拉力的极小值
【例4】在水平面上放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力F 拉物体,使其匀速运动,怎样施加F 才能最小。

分析:设拉力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将拉力F 分解,并列出平衡方程,由动摩擦力公式得 F cos θ=μ(mg -F sin θ),化简为
)sin(1sin cos 2θϕμμθμθμ++=+=mg mg F (其中令1cos ,1
1sin 22+=+=μμϕμϕ) 当 90=+θϕ时F 有最小值: 12min +=μμmg
F , 且θ = arctan μ。

5、破冰船中的道理
【例5】1999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

“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不仅采用特殊的材料,而且船体的结构也满足一定的条件,以对付北极地区的冰块和冰层。

它是靠本身的重力压碎周围的冰块,同时又将碎冰块挤向船底,如果碎冰块仍挤在冰层与船体之间,船体由于受到巨大的侧压力而可能解体。

为此,船体与竖直方向之间必须有一倾角α。

设船体与冰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试问使压碎的冰块能被挤压向船底,α角应满足的条件。

分析:冰块受到三个力:冰层对冰块的水平向后的挤压力,船体对冰块的侧压力F ,以及沿船体方向的摩擦力(冰块的重力和浮力可以忽略)。

将F 分解,如图
F N = F 1=F cos α F f =μF N
能使压碎的冰块被挤压向船底必须满足的条件为F 2>F f ,有
F sin α>μ F cos α
化简得 α>arctan μ
6、压延机原理
【例6】压延机由两轮构成,两轮的直径均为d=50mm,轮间的间隙为a=5mm,两轮按反方向转动,如图中箭头所示。

已知烧红的铁板和铸铁轮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0.1,问能压延的铁板厚度b是多少?
分析:铁板的A、B两点和铸铁轮接触,接触点与转轴连线的夹角为α。

在A点铁板受到F N1和F f1两个力,在B点铁板受到F N2和F f2两个力,如图所示。

要使铁板能压延铁板所受合力必须向右,则
α<θ=arctanμ
则铁板的最大厚度为
b m= a+2(r-r cos)=7.48mm
所以能压延的铁板厚度b<7.48mm
7、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拉物体时,物体匀速前进。

若此力大小不变,改为沿水平方向拉物体,物体仍能匀速前进,求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μ。

答案:
引进全反力R ,对物体两个平衡状态
进行受力分析,再进行矢量平移,得到图
18中的左图和中间图(注意:重力G是不
变的,而全反力R的方向不变、F的大小
不变),φm指摩擦角。

再将两图重叠成图的右图。

由于灰色的
三角形是一个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其顶角的角平分线必垂直底边……故有:
φm = 15°。

最后,μ= tgφm=0.2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