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问答题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题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b845e2fdd36a32d7375814f.png)
《大学语文》复习题一、填空题1._《诗经》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从古代流传下列的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2.《春江花月夜》原是_乐府旧题_________,属《清商曲·吴声歌》,相传是南朝陈后主创制。
3.杜甫笔下“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描绘的是大诗人__李白________。
4.汉乐府民歌思想内容最基本的特征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形式多为_五言_________叙事诗。
5.《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复叠式章法和___赋比兴_______的表现手法。
6.汉代流传一批无名氏所作的没有标题的五言抒情诗,箫统从中选取十九首编入《文选》,并加了一个《古诗十九首》的标题。
7.以“沉郁顿挫”为艺术风格的杜甫的诗被后代尊称为“诗史”。
8.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__________运动。
9.中唐大诗人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说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和_____杜甫_____。
10.“忍地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词人______柳永____《鹤冲天》中的词句。
11.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是在汤显祖《牡丹亭》之后,中国戏剧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品。
1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时所作的词。
13.在中国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有____苏轼______ 和辛弃疾。
14.“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指的是李煜和__李清照________。
15.元丰二年(1079),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16.“孤篇压全唐”,说的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1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诗人____李白______对自己诗歌风格的最好写照。
18.晚唐时期最重要的诗人是人们习称的“小李杜”,即____李商隐______和杜牧。
大学语文问答题
![大学语文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1cd2338183d049649b6658cd.png)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讲义一、填空题(略)二、简答题1. “三窟”分别是收债于薛、请谋相位、立庙于薛;冯谖为孟尝君到薛地收取债券,矫命焚券,为孟尝君收买了民心;在孟尝君被罢相后,又到魏国游说,让魏王重金聘请孟尝君为相,从而达到使齐王重新聘请孟尝君为相的目的;后又在薛地为孟尝君建立宗庙,进一步巩固其政治地位。
表现了冯谖具有远见卓识和果断善谋的性格,是一个有胆有识,聪明果敢的策士,同时也是一个深谋远虑,具有民本思想的政治家。
2. 通过曲折多致、引人入胜且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1)情节设置上欲扬先抑,层层深入,一波三折,人物的个性也随着情节的跌宕曲折由隐而显。
作者表现冯谖的才能识见,并不是用单刀直入一开始就使其锋芒毕露的方法,而是采取有意蓄势然后跃出,给读者造成悬念。
先写冯谖的“无能”,并以孟尝君、门客、侍从、荐者对他的轻蔑讥讽着力渲染。
随着营造“三窟”的渐次展现,他的才能崭露头角,寄食门下之初的无能的形象及他佯装的俗态截然一变,使这个大智若愚的人物形象更具爆发力。
(2)人物神情细腻生动,栩栩如生。
善于通过典型的生动细节来刻画冯谖的远见卓识和果断善谋的性格。
如在“收债于薛”中,写冯谖假托奉孟尝君之命,以债全部赐还乡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这一生动细节,刻画出冯谖具有民本思想的远见卓识和临机大胆决断的性格。
孟尝君对冯谖的态度也可从他的神情变化中看出来。
(3)人物之间互相映衬,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主要人物。
孟尝君和左右下人对冯谖的态度;冯谖和孟尝君对“市义”的态度对比等。
3. 本文描述了项羽垓下被围后的三个场景:一是诀别虞姬,二是东城快战,三是乌江自刎;第一段写霸王别姬。
包括两个层次:先写项王被围垓下,四面皆楚歌,渲染垂危情势,制造悲凉气氛;然后写项王诀别虞姬,悲歌慷慨,表现英雄末路多情而无可奈何的心境。
第二段写东城快战。
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突围失道,陷大泽中,见出其勇而无谋;二是自认兵败被围,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表现其恃勇自负;三是写东城快战,连斩敌将,说到做到,部下叹服,展露他勇猛无敌的英姿。
统考大学语文现代文问答题(23个)
![统考大学语文现代文问答题(23个)](https://img.taocdn.com/s3/m/bcf1803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b.png)
统考大学语文现代文问答题(23个)第一篇:统考大学语文现代文问答题(23个)统考大学语文现代文问答题(23个)第八章现当代诗歌1.“天狗”的象征意义08年4月考过郭沫若的“天狗”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反叛精神的象征。
是“洪荒开天辟地的大我”;借“天狗”自由、无羁、破坏与反抗的形象,发出气吞一切的绝叫;“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用剥蚀自己皮肉、心肝等匪夷所思的夸张,表达要扫荡一切、彻底破坏一切,非常自信又有些惘然的情绪;那是觉醒之后的渴望与焦灼,是典型的“五四”“暴躁凌厉之气”。
2.《再别康桥》所体现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再别康桥》一诗,每节两韵,节节转韵,韵脚多是发声绵长的复韵母。
产生韵味悠长又潇洒灵动的“音乐美”。
《再别康桥》每节四句,每一小节句式整齐、类似,构成一种反复、循环的吟唱效果。
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通过“轻轻地”、“悄悄地”这样的叠词,首尾呼应,使诗歌在形式上浑然一体,具有“建筑美”。
诗中的波光、柳树、青草、清泉、榆荫、彩虹、划船撑篙者的身影,有的毫实物描写,有的是景物与情感结合的点染勾勒。
开头、结尾中“轻轻的”、“悄悄的”,与“挥袖”、“云彩”的结合,把内心情感外射于客观物象,融情于景,含蓄地表达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使诗歌具有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绘画美”。
3.闻一多《一句话》--“爆一声‘咱们的中国’”所表达的思想首先,“咱们”指的是中国同胞,“咱们的中国”是摆脱列强殖民压迫的独立自主的中国,更深一层,“咱们”指的是人民,“咱们的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行使民主权力的中国。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那力量将如火山爆发、晴天霹雳,彻底摧毁这个旧世界。
4.“乡愁”的四个意象《乡愁》这首诗之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在于其意象的选取。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明朗、强烈而又意蕴丰富,启发人的联想;他们连接的分别是母亲、新娘、亡亲和祖国,代表着母爱、爱情、生死契约的亲情和落叶归根的故土情。
大学语文 期末复习重点(完整版)
![大学语文 期末复习重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9a976d561252d380eb6e7f.png)
一、《蒹葭》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原名诗或诗三百。
《诗经》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
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赋比兴:诗经表现手法。
赋,即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即比喻。
兴,即起兴、发端。
先言他物。
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
3、风雅颂:诗经分成的三部分。
风多为地方民歌。
雅多为王朝正歌,为贵族和士大夫所作。
颂多为宗庙乐歌,用于宗庙祭司。
4、《诗经·秦风·蒹葭》中“兴”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意指芦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溯洄”的含义是逆流而上;“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中“右”的含义是迂回曲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湘夫人》1、在楚辞中,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后经屈原加工而成的是《九歌》2、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作者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
楚辞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3、《湘夫人》选自屈原根据楚国民间巫歌改写的组诗《九歌》,典型地反映了楚辞的“以景现情,寓情于景”风格特色。
《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其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种“帝子”指的是湘夫人。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4、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后的一种新诗。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纂,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它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翻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bfff4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2.png)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诗经》中的篇章?A. 《离骚》B. 《关雎》C. 《滕王阁序》D. 《水调歌头》答案:B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施耐庵C. 曹雪芹D. 吴承恩答案:C4.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哪部作品?A. 《西厢记》B. 《牡丹亭》C. 《长生殿》D. 《聊斋志异》答案:D5. 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画龙点睛B. 锦上添花C. 多此一举D. 添砖加瓦答案:C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位文学家的笔下?A. 王勃B. 李白C. 杜甫D. 苏轼答案:A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鹿鸣》答案:C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陆游C. 李白D. 杜甫答案:B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人生态度?A. 乐观B. 悲观C. 淡泊D. 消极答案:C10.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孟浩然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所作,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
答案:忧国忧民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3.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________位。
答案:一百零八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左传》,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桃李树不言语,但人们会因为它们的美丽而自然地在树下形成小路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的《________》中的诗句。
答案:水调歌头6.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出自李白的《________》。
《大学语文》期末试题简答题综合
![《大学语文》期末试题简答题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68b1c224192e45361066f598.png)
1.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婉约派与豪放派词的异同。
3.简要分析鲁迅小说《伤逝》中子君与涓生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4简析汪曾祺小说《陈小手》的写作特点。
5 简述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的象征意义。
6.以《阿Q正传》、《祝福》、《狂人日记》等小说为例,简述鲁迅的文学主张,并说明其思想价值。
7.简要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三美”特征。
8.以舒婷的《祖国啊,亲爱的祖国》为例,简要分析朦胧诗的主要特点。
9.举例说明李白和杜甫诗歌创作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10.宋词在风格上可以分成几派?举例说明各派的主要特征。
11.简述《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
12.谈谈你对《楚辞·渔父》的理解。
13.分析鲁迅《复仇》中“复仇”的复杂内涵。
14.试分析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这首诗:“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5.结合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谈谈你对苏轼词风的认识。
《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6.《再别康桥》主要有哪些艺术特点?17.举例说明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不同的美学特征?18.以作品为例分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19.宋词从风格上可以分成几派?各派有什么主要特征?20、说说柳永对中国词史的贡献。
21、说说《诗经》、《楚辞》的一些不同点:(如产生时间、地域、作者、篇幅、风格等等)22、选择杜甫的一两首代表作,说说杜甫诗的艺术特色。
1.答:《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由于诗歌的性质不同,其描述的内容也相应有所不同。
《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
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而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
大学语文 问答题整理
![大学语文 问答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44f2614fc4ffe473368ab35.png)
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说话时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它是人们听觉上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
声调:声调就是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汉语中一个汉字基本代表着一个音节,所以,声调又可以叫做字调。
调值:调值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的具体形式。
调类就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音归纳在一起建立起来的类别。
复韵母:复韵母是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的韵母。
普通话有13个复韵母。
(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复韵母的发音特点:(1)从一个元音的舌位逐渐滑动到另一个元音的舌位。
(2)发音中各元音的响度不同,其中有一个元音读起来比较清晰响亮。
形声字:形声,意音相辅、形声相成,如“河”,取水之意,读“可”之音;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方式:❝左形右声:指、诗、估、格❝左声右形:救、歉、剑、钦❝上形下声:空、露、花、崭❝上声下形:盂、货、娶、基❝内形外声:闻、问、闷、瓣、辫、辩❝内声外形:园、囤、病、衷、阁、匣❝形声字音义结合,是应用最广泛的汉字结构形式。
指事字:指示,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
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
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会意字: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
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
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古朴、拙雅,金石体,艺术价值高,印章多用。
词:词由语素构成,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例如:我买了一本书。
句子:句子是前后都有停顿、带有一定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大全(填空、问答)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大全(填空、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1f23d3e4227916888586d7fd.png)
大学语文一、填空题1。
《诗经》古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成为儒家经典。
2。
《诗经》形成于上古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期间。
3。
两汉时代解读和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诗”。
P24.两汉时代传授《诗经》的齐鲁燕为今文经学,毛诗为古文经学。
5.被后世称作“千古伤心之祖”的是《诗经》中的《蒹葭》一诗。
6。
从孔子始,就有诗“不读诗,无以言”的总体功能评价。
7。
为明了《诗经》意旨,毛诗不仅对诗歌艺术的基本原则、特点等问题进行阐释,还在每篇之下具体而有针对性地解说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意义,被称为“诗小序"。
8。
汉代是对《诗经》进行经学解读的时代,直到宋代,朱熹等学者另辟蹊径,开辟了诗经解读的新类型。
9。
《诗小序》认为,《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以“颂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为内容的诗歌。
10.《诗经》共300余篇,包括风,雅,颂各体。
11。
《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编辑成集.P712。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其题目的意思是遭遇忧患。
P1013.《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诗篇有《湘夫人》和《湘君》。
P1214.《九歌》中的祭祀对象可以分为天神、地神、人鬼三类。
P1115.《山鬼》是《九歌》中最美丽的诗篇,有学者认为描写的是巫山神女的传说.P1316。
在屈原的作品《天问》中,他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什么”和“为什么”。
P8 17。
宋人总结楚辞有“书楚语、作楚声和纪楚地,名楚物"的特征.P718.《楚辞》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P16 19。
朱熹对诗人屈原的评价是“天性民彝之善,”“忠君爱国之诚心,不辨自显"。
P1620。
屈原其人其辞的光芒哺育了后代无数中国文学上的伟大人物,如李白、李贺、苏轼。
P1621.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P2622.曾参用忠、恕二字概括孔子之道.P2623。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2ed30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0.png)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及答案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1.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1、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如下: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3、说明小说是如何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的。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4、把握小说将人与马相类比的表现方法。
作者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的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2.阅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首先概述诗歌大意,然后说明其主旨,最后阐明其写作思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0 分)答:诗词大意: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大学语文期末问题详解
![大学语文期末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b8334c9580216fc700afdf3.png)
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4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是光明磊落的,林徽因曾数次深受感动。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5胡兰成曾将爱玲称作“民国时期的临水照花人〞,也曾将她比作古希腊那位有“自恋〞情结的美少年。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6王小波故事里所讲述的容是“现实主义〞的,讲述故事的姿态却是“荒诞主义〞的。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7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诉求,就是要尽一切努力,将当时美国所有的黑人都能团结起来,争取平等。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8罗大佑被看做是反思国家主义的主体幻觉,即私人絮语阶段的代表人物。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9邓丽君所代表的时代,更多的是反映都市茫然感、疏离感与浓重的乡愁之间的冲撞。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0现代知识分子往往将“心性〞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1东坡曾将中原的文化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了。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2可以说,言论自由是社会弱者的最后一道防线。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3网络媒介包括电子音乐、Flash、MTV、卡拉OK等。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4《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是王国维先生的墓志铭。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5在美国战前,信仰新教的白人所认为的奴隶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战俘,另一种如此是自愿卖身为奴的人。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6汪曾祺写《金岳霖先生》一文,仅仅是为了表达对金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7《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的上阕,王国维用了很多对照,既有高楼与行人的大小对照,也有描写主人公与行人的忙与闲的对照。
大学语文期末总复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总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c923d4192e45361166f5e0.png)
大学语文期末总复习题答案《大学语文》根底知识局部期末总复习题第一局部:单项选择题1、《诗经》被尊为儒家经典是在〔 D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东汉时期D、西汉时期2、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
南宋后仍流传的是〔 D 〕A、齐诗B、鲁诗C、韩诗D、毛诗 3、《诗经》中诗歌的句式以〔 A 〕A、四言B、五言C、七言D、杂言 4、先秦时期一部著名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是〔 A 〕A、《左传》B、《史记》C、《战国策》D、《尚书》5、先秦时期一部主要记述战国时期纵横家政治主张和策略的、国别体历史著作是〔 C 〕A、《左传》B、《史记》C、《战国策》D、《尚书》 6、成语“狡兔三窟〞出自〔 A 〕A、《冯谖客孟尝君》B、《郑伯克段于鄢》C、《齐桓晋文之事章》D、《登楼赋》7、成语“缘木求鱼〞出自〔 C 〕A、《冯谖客孟尝君》B、《郑伯克段于鄢》C、《齐桓晋文之事章》D、《登楼赋》8、擅长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论辩手法的先秦思想家是〔 B 〕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9、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说的这部先秦作品是〔 C 〕A、《论语》B、《孟子》C、《庄子》D、《荀子》10、《垓下之围》中表达出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一面的情节是〔 D 〕A、四面楚歌B、霸王别姬C、东城快战D、自刎乌江 11、被苏轼称为诗歌风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东晋诗人是〔 D 〕1A、阮籍B、左思C、曹植D、陶渊明12、被现代诗人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是〔 A 〕A、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B、李白《将进酒》C、白居易《长恨歌》D、李商隐〈锦瑟〉13、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 C 〕 A、范仲淹 B、张先 C、柳永 D、晏殊14、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大量制作慢词的作家是〔 D 〕A、苏轼B、李清照C、温庭筠D、柳永 15、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著名的〔 C 〕A、大赋B、抒情小赋C、文赋D、骈赋16、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指出,大学生要获得巨大造诣必须〔 A 〕A、抱定宗旨B、砥砺德行C、敬爱师友D、添购书籍 17、鲁迅唯一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是〔 C 〕A、《一件小事》B、《风波》C、《伤逝》D、《阿Q正传》 18、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积极倡导文学改进和白话文学,创作有白话诗集《尝试集》的著名学者是〔 D 〕A、郭沫假设B、鲁迅C、茅盾D、胡适19、在艺术上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充满着诗性美感的现代诗作是〔 C 〕A、郭沫假设《炉中煤》B、戴望舒《雨巷》C、徐志摩《再别康桥》D、穆旦《赞美》20、巴金开始用“巴金〞为笔名发表的处女作是〔 B 〕A、《家》B、《灭亡》C、《寒夜》D、《雾》 21、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的英国诗人是〔 B 〕A、济慈B、雪莱C、歌德D、莎士比亚 22、“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 C 〕中的名句。
大学语文 期末考试 问答题
![大学语文 期末考试 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5dd27f3941ea76e58fa042a.png)
1.举例说明怎样区分现代汉语中的连词“和”与介词“和”。
.看它们连接组合的前后两项是否能对调位置。
老师和班长都讲话了。
老师和班长谈话。
.看它们前面能否添上修饰语。
能添加修饰语的是介词,不能添加修饰语的是连词。
我和他都吃过了。
我(刚刚)和他一起吃饭。
2.什么是实词,实词包括哪些类别,请分别举例。
实词能够充当句法成分,词汇意义实在。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能其语法作用,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
实词:(1)名词;(2)动词;(3)形容词;(4)数词;(5)量词;(6)副词;(7)代词;(8)拟声词; (9)叹词虚词:(1)介词;(2)连词;(3)助词;(4)语气词3.什么是顶针?什么是回环?举例说明顶针与回环的区别。
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
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回环。
词的回环/短语回环/句子回环顶真是反映事物间的顺接或联结关系的,它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顺连而下,不是递升或递降的关系(这又与层递不同)。
回环是在词语相同的情况下,巧妙地调遣它们,利用它们不同结构关系的不同含义形成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又从乙事物到甲事物。
例如: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4.什么是排比,什么是对偶,简要说明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做对偶。
❝①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以并列关系的复句为表现形式。
❝②反对上下联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和矛盾对立关系,借正反对照、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
例如:理想,生活的旗帜;实干,成功的途径❝③串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两联连接成复句,一顺而下,也叫“流水对”。
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fbf56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9.png)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A及答案一、填空题(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1.《》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名《》或《》。
2.《》是儒家学说经典,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3.李白诗歌充满浪漫色彩,诗歌风格豪放飘逸,被誉为。
4.《垓下之围》节选自,作者是。
5.戴望舒的《雨巷》一诗中的丁香姑娘,运用了手法。
(二)名句、诗词填空(每空1分)1.人生代代无穷已,。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3.春风桃李花开日,。
(白居易《长恨歌》)4.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二选择题1、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是( A )A、《论语》B、《庄子》C、《荀子》D、《韩非子》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讽刺( C )A、胆小的逃兵B、自己慢却要嘲笑别人的人C、不行仁政的梁惠王D、不行仁政的邻国国君3、“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源自( B )A、《大同》B、《秋水》C、《谏逐客书》D、《寡人之于国也》4、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C )A、《五代史伶官传序》B、《答司马谏议书》C、《谏逐客书》D、《报刘一丈书》5、下面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 )A、李白B、辛弃疾C、杜甫D、王安石6、梁启超的《论毅力》写于( A )A、戊戌变法失败之后B、戊戌变法之前C、五四运动之时D、五四运动之后7、“其正身,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出于( A )A、《论语》B、《孟子》C、《左传》D、《韩非子》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B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编年体通史D、国别体断代史9、《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人物是( B )A、张巡、张籍、南霁云B、许远、张巡、南霁云C、张巡、许远、于嵩D、张巡、许远、雷万春10、《氓》选自《诗经》中的( A )A、国风B、大雅C、小雅D、颂11、下边划线词翻译中错误的是( A )A.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大学语文问答题
![大学语文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55ca876c7e21af45b307a897.png)
1、《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说的三段话的驳论论点分别是什么?第一段,认为他们应义不容辞地制止季氏这种不仁不义的做法,并对季氏将伐颛臾表示坚决反对。
然后从三个方面充分说明理由;第二段,引用周任的话,如果臣子不能尽职,宁可辞去职务,也不应尸居其位,徒得俸禄。
季氏将伐颛臾的僭越行为是孔子所不能容忍的,是看守人员的失职;第三段,他先批评冉有的政治品质不端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指出冉有的理由是强词夺理,又提出了他的根本的政治主张,即:“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2、《陈情表》一文如何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陈情的?《陈情表》一文运用“以子之矛,攻子这盾”的论证说理方法:自己之所以不能奉诏,完全是因为奉亲,完全合乎“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宗旨,如果硬要他奉诏,就违背了圣朝的宗旨。
3、论述《秋水》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主指所起的作用。
一是形象地表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观点;二是河景与海景的对照,对河伯与北海若两人不同的认识境界起了陪衬烘托作用,使本文要说明的两种对立思想更加鲜明。
4、举例分析郑在公的性格特征。
郑在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攻于心计。
姜氏为共叔段请封给“制”这个地方。
在公因为“制”是险要地方,坚决不给,足见其精明;共叔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庄公表面不动声色,内含杀机,故意纵养其恶。
等到时机成熟,火候已到,这才一举击败共叔段。
庄公在一怒之下幽禁了母亲,后又怕担上不孝的坏名,采纳颖考叔的计策,为自己摆脱不孝之名找了个台阶。
表现了他的虚伪。
5、阐述《灯下漫笔》文中提及“三种时代”的内涵。
第一样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即乱世,兵荒马乱 ,奴隶规则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
第二样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即治世,天下太平,有一定的主子和规则,百姓纳粮磕头,意志却被主子宰割。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a5c5f30ccbff121dc36830a.png)
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一贫如洗,
我不由想到现在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巾。
《又呈吴郎》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通过了劝吴郎让寡妇打枣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爱。全诗用诗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
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说的正是杜甫。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1、分析山鬼形象。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联系作者的经历,山鬼其实是屈原的写照。
前者无法得到美好的爱情,后者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
(一定要联系作者经历)四、《春江花月夜》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①诗歌情调哀而不伤。
虽带有不少凄凉伤感的成分,但总的看来显得清新健康。
②其中虽有对青春苦短的伤感但笔调轻盈,交织着对生命的留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的宇宙人生哲理思索;③虽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悠悠相思中饱含着脉脉的温情,充满着对重逢的企盼和对幸福的憧憬。
三、《圆圆曲》——吴伟业梅村体的特点:1.历史意识——诗史风格2.诗性思维——辞藻华丽3.自我观照——以人记事,感事抒怀艺术特点:1.叙事手法丰富曲折,灵动多变2.强烈的主观抒情性3.大量运用对比4.典故运用频繁而贴切5.转韵自然6. 语生动、辞藻华丽而又显清丽7、顶真的多处使用2、吴三桂是个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赞赏他对爱情的忠贞,有人谴责他断送了大明江山,还有人认为他的人生历程根本就是一个悲剧。
对这些你有何看法?作者对引狼入室导致明清易代的吴三桂,肯定有憎恶之情;吴三桂作为清朝新贵,诗人不得不投鼠忌器,婉转隐约闪烁其辞;而作为一代文学家,对于吴三桂的悲剧性人生处境又不免同情,吴不能忍受所爱之人被人强占的耻辱,冲冠一怒,而由此付出的代价,是包括父亲在内的全家的毁灭。
所以吴伟业对于吴三桂的态度是很令人寻味的,不是明确的,而是含混的,不是单一的,而是错综复杂的,似乎有嫌恶之情,又有婉曲的嘲讽,却又不时流露出同情。
(此题注意加上自己的看法)四、《苏秦始将连横》——刘向纵横家的人生价值观:儒家羞于言财利,主张舍生取义,忘怀个人得失,追求品德的高尚和理想的人格;纵横家重利轻义,渴望个人成功,追求功名利禄,崇尚奇谋权变,因而朝三暮四之为仕,鸡鸣狗盗之行径,于儒家来说是大不当,于纵横家来讲却是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必需。
1、本文的说辞有何特点(即艺术特点)?一、语言纵横捭阖,“文采斐然”纵横家游说诸侯,目的是要打动诸侯,采纳自己的建议,从而一夜成名,名利双收。
这就必须要有滔滔不绝的口才和华丽辉辩的言辞,不仅说得透彻,入木三分,而且要说得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诸侯才喜欢听。
本文无论叙事,还是说理,常常使用铺排夸张的手法,辞藻也华美,呈现出一股酣畅淋漓的气势,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章还善于从人物的肖像外貌情态上作细腻描绘,以典型化语言揭示人物的心灵。
二、前后对比,“相形而彰”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苏秦说秦失败和说赵成功后的不同遭遇,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他失败后困顿落拓的窘相和功成名就后尊贵无比的自得形象,以及父母、妻子,嫂子对他的不同态度。
【评析】纵横家看中的是自我的人生价值。
在苏秦的人生经历看来,其实他终其一生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想让自己学有所成,在他的心目中,维护哪个国家的利益、站在哪个国家的立场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功名利禄一定要得到实现,某个国家只是为实现自己的抱负、野心得到依托的载体。
在一开始被秦国拒绝后,就被被燕国重用,但却不顾其他,便反目采用合纵政策攻打秦国,所以苏秦一开始想向秦国提出连横时,只是为了完成抱负,而不是真心的想要帮助秦国。
纵横家做事带有功利性。
在他们刚开始游说时,一般会选择最为强大的或能给自己最多利益的国家,用自己的才华给自己带来钱财和地位。
苏秦出生贫穷,在游说秦国失败后回到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而功臣名就后,苏秦路过洛阳,便发生了重大改变“父母闻之,清除宫道”,“妻侧面而视,倾耳而听”,“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之后嫂子道出原因“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感叹道:“嗟乎,贫穷则父母步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蓋可忽乎哉”,在这种情况,这种社会背景下,家人们看重名利,差别对待自己的孩子,迫使人们都追逐名利。
使得出生贫穷的纵横家都会以名利作为目的,这不仅仅在与他们自身价值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战国时期的那种社会背景。
由于纵横家做事的功利性使得他们要刻苦努力的学习,懂得顺应形势,自强不息,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
苏秦被秦国拒绝却依然不放弃,穷尽百两黄金。
为了得到重用深夜读书,锥刺股,血流至足,学有所成后,继续游说。
他坚强的意志和为了抱负拼搏玩命的精神,促使他最终功成名就,即使有种功利主义色彩,但他个人的奋斗精神却值得称赞。
不仅仅是苏秦,其他纵横家也同样。
这种为自我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弘扬和传承。
纵横家会因为忠于一国,为此使用任何手段去帮助该国。
在纵横家人生途中,会找到一个值得自己用生命去效力的国家。
苏秦,因为燕国对他的重用,对燕国含着感激之心,去宋国做卧底,使齐国放松对燕国的攻击,去游说其他国家合作采用合纵的策略,其中也冒着生命危险做出一切有利于燕国的事,即使他在其他国家也有受到同样受到重用,但最终也没有对燕国反目。
换一种说法,其实也可以说纵横家并没有忠于一国,开始是秦国,然后去燕国,得到燕王的信任,最后辗转于赵齐楚六国间,除了对燕国的知遇之恩心存感激外,他对其他国家毫无忠诚可言。
但这两种中,我更为赞成第一种,纵横家也并不只是看中自己和功名,也会同样会知恩图报。
五、《徐文长传》——袁宏道1、徐文长一生充满悲剧色彩,你对此如何看待?徐渭才气超人,术有专攻,业有专精,但在科举考试中却“不得志于有司”,一再落选。
长期怀才不遇的遭际,使他精神压抑、性情乖张,以致发为狂疾,抱愤而卒。
对此,作者既深表同情,叹息“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更怀抱不平,感慨徐渭之所以命途多舛,是因为他的才能过于杰出。
这就委婉地揭明了徐渭“数奇”的真正原因在于“有司”的不明不公,在于当时的世俗不能容人!其实,徐渭“独立一时”的才气与他数困于科场的遭际,还从侧面昭示了当时科举制度的腐朽,揭示了在封建社会中,一个优秀人物往往会横遭埋没、扼杀的悲剧性命运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徐文长之“奇”的?(1)才能奇异。
(2)性情奇怪。
(3)遭际奇特。
六、《霍小玉传》——蒋防问:试分析霍小玉、李益的人物形象。
(通过。
作者批判/赞扬了。
)霍小玉:首先,小玉的出身是低微的,这就决定了她不会再有更好的命运。
其次,她是清醒的,尽管是不彻底的。
第三,她是痴情的,对爱情忠贞不渝。
第四,小玉是有反抗的,尽管这种反抗是有限的。
李益:首先,这无疑是一个负心人的形象。
其次,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
李生在长安待试拔萃时确有博求名妓, 玩弄女性的思想。
然而当他和霍小玉见面后,便被霍小玉的才貌品德所征服,故而自始至终对她是怀有感情的,对自己的负心,感到羞愧,对同小玉的割舍也感到痛苦。
他在个人意志和家长权威对立中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由重情到薄情、绝情,绝情后仍复有情。
从他这个形象上,作者也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丑恶和封建礼教的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出生高贵,富有才华,但庸俗自私,虚浮不实。
本篇传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此传奇结构,有两条线索和三个层次。
李益是一条线索,小玉又是一条线索,两条线索时分时合。
三个层次即定情、负心、死别。
这一切又是由许多场景和细节组成的。
由于作者善于剪裁衔接,前后照应,全文就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七、《牡丹亭惊梦》【皂罗袍】杜丽娘在观看园中景色时由喜转悲和由叹转怨的情怀。
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色都给了断井颓垣,由物及人,一种自我怜惜的情绪油然升起。
这就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表现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的春光间的不谐调,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
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杜丽娘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
1.杜丽娘在游园赏春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通过杜丽娘赏春——感春——伤春的感情变化,透露出她的青春苦闷和精神压抑,从而成为人物找回自我的过程,意识觉醒的过程。
《预言》——何其芳1、应怎样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思绪与情怀?(即思想主题)审美层面:1.《预言》是一首缠绵的爱情诗,倾诉了“我”每一刻的痴情。
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她的到来,相见时,热情赞美她的美丽,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
同时也倾诉失去她的惆怅。
最后,她的轻飘而来使“我”激动得“心跳” ,而她的无语而去却给“我”留下了凄清的哀怨,给诗人留下了深深的惆怅。
2、《预言》是一首孤独忧郁的青春咏叹调。
诗意:这首诗要表达的显然不仅仅是对爱情的留恋,更深一层说,诗人说是在通过这一与爱情失之交臂、得而复失的故事,传达一种对于流逝的青春与时间的惆怅和思考。
在这个意义上,“年轻的神”又象征着必将到来又定会离去的青春。
终于,青春的足音走近又消失,时间的脚步“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只给他人留下一点点“空寥的回声”。
十《萧萧》—沈从文小说《萧萧》作为沈从文展示湘西原始的民风和朴素的人性的代表作品之一,自然而然的表现了其“神庙”所供奉的“人性”。
沈从文先生强调的“人性”,基本不包含理性,是特指的自然状态的人性,是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
小说写的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自然的成长,她对于身处其中的婚姻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
萧萧不懂得去反抗她的婚姻,也没有强烈的贞洁观。
对于命运,她只是顺从,只是蒙昧的接受,毫无怨言。
她的快乐里头,潜伏着无知与麻木。
萧萧的自然成长、蒙昧顺从命运,正是沈从文先生所谓的自然的“人性”。
在沈从文先生绝多数的湘西小说中,其所谓的“人性”,实际就是自在蒙昧的原始生命形态存在。
这种“人性”,其人往往是缺乏主体意志的自在存在。
她的一生却能服从于外在力量的摆布,从来没有过对于自己的命运的自主的权力。
沈从文在《萧萧》中寄托的故乡情怀答:展示了湘西底层人民的“自在状态”与朴素坚韧的生命本性,隐含着作家对原始蒙昧与封建宗法错综交织的湘西世界的思考与批判。
他的乡土文学的特点:生气勃勃、有浓厚的文化积淀、重视叙述的感觉和情绪,叙述灵动而富有生气,注重文化环境的铺叙。
十一、《致橡树》—舒婷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
婚姻爱情观:作者以新的视角,运用象征的手法,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独立、互依互助的新型爱情关系。
男女双方各有独立人格,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属十二、《红楼点滴》—张中行张中行的散文特点:语言质朴简单,却不失风雅,散淡自然,平淡蕴含着生动。
红楼精神“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教学严正,容忍,只要是学有所长,其他一切都可以凑合。
忠于己信,当仁不让。
在教师之间、在师生之间,提倡坚持己见、维护真理,维护每个人表达各自见解的权利。
同时,对每个人的思想也可以表示怀疑和追根问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