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县乡财政困难主要是由于财政收入不足、财政支出压力大和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所致。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通过提高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加强财政监管,推动财政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实现县乡财政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我国县乡财政困难、原因分析、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制度、对策研究、对策建议、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占据着大部分土地和人口。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县乡财政面临着严重困难。
县乡财政困难的主要表现是财政收入不足、财政支出压力大、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助力县乡经济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探讨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县乡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县乡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
研究意义通过本文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推动县乡经济的健康发展,增强县乡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找出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为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通过对财政收入不足、财政支出压力大、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剖析,探讨如何促进县乡财政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县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
也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县乡财政困难问题的关注,促进形成共识,共同参与解决县乡财政困难问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我国县乡财政困难是当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
策》
《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是指,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的情况下,各县乡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及应采取的对策。
目前,县乡财政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财政收入低于财政支出。
由于县乡的财政收入来源较少,而财政支出则比较多,尤其是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使得财政收入不断下降。
为了解决县乡财政的困难,应采取的对策包括:一是加强财政收入的改革,通过税收和非税收的改革和完善,有效提高县乡财政收入;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的管理,通过建立合理的支出制度和支出管理政策,有效控制支出;三是加大投资力度,尽可能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县乡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县乡财政收入。
总之,县乡财政的困难与财政收入低于财政支出有关,要解决该问题,必须加强财政收入的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的管理,加大投资力度,从而促进县乡财政收入的增加。
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策县乡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县域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整个国家财政收支具有举足轻重的。
县乡财政能否走出困境,关系到国家财政的振兴和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关系到小康能否如期实现。
因此,直面县乡财政难题,积极探讨解决对策,促进财政工作良性发展刻不容缓。
一、县乡财政困难现状(一)县乡经济总量小。
许多县乡经济缺少充满活力的、市场前景广阔的支柱产业,民营经济比重低,经济增长缓慢,经济总量小。
区域经济结构还未从根本上得到合理调整,主要依赖农业经济的县域二元结构尚未改变,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缺少支柱产业,工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慢。
近年来,我县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先后培育了食用菌、电线电缆、板材加工等支柱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由1996年的58.3% 、20.7% 、21.0% 调整为31.8% 、41.7%、26.5,但仍然没有改变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二元经济结构。
(二)财政总体实力弱。
一是财政收入总量小。
县乡经济总量小从根本上决定了财政收入总量必然小,同时由于经济效益低下,增长速度慢,使财政收入增长空间狭窄,人均水平低。
特别是随着农业税税率降点政策的落实,近年内县级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不会有大的增长。
二是从财政收入结构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县乡财政收入结构中来自农业的比重大,来自工业及第三产业的比重小,来自的税收过低,而其他收入所占的比重过大,财政收入的质量不高。
如我县2003年的县级地方财政收入中,来自农业四税的收入占61%,来自企业的收入占28%,其他收入仅占11%.(三)政策性减收明显。
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的一些减免税政策,对县级财政产生了很大影响。
主要有2004年起省财政对体制下划的省级收入以2003年为基数全额上解,同时对工商税中的主要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税按照超收部分的20%划为省级收入;提高国税起征点;取消降低烟叶特产税外的农业特产税;推进税费改革等,使县级财政直接、间接获取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性资金大为减少。
基层政府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基层政府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薛梅余摘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基层财政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也随之进一步提高。
作为基层政府来说,在开展财政管理工作时,必须严格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分析和解决现有财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基层政府财政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文章主要就基层政府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基层财政;管理体制;问题与对策一、我国基层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基层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基层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不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科学财政行为实施的前提。
就目前来说,我国基层政府财政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预算编制制度缺乏合理性。
基层政府预算编制制度缺乏合理性,主要体现在财政预算编制标准不统一、预算编制与基层财政目标不统一等几方面。
由于基层政府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并没有按照要求确立明确的预算编制制度,而是将基层政府建设与公共管理活动作为预算标准确立的依据,最终导致预算编制与基础政府财政目标出现了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
其次,预算执行不科学。
很多基层政府都存在着预算执行不到位且随意性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造成基础政府财政资源使用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2.缺乏专业化的基层财政管理人才。
由于我国基层政府财务管理体制与省市级、中央级别财政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基层政府财政管理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水平提出的要求也更高。
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基层政府财政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财政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特别是在农村财政管理工作中人才缺乏的问题更是十分的突出。
再加上很多财务专业人员因为个人原因而不愿长期留在基层工作,对基层政府财政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基层财政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合理有效的监督是确保基础政府财政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
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进行,中央财政部门在逐步向基层政府下放财政权力的同时,已经允许基层政府财政部门可以按照地区经济建设的要求,实施财税自主管理的措施,以达到提高基层政府财政管理灵活性的目的。
县乡财政困难对农村发展的制约及解决对策
都面 临财 政困难 问题 。近年来 , 随着
我 国对 “ 三农 ” 投入 的不 断增加 , 向城
富裕而 当地县乡政府又无力分担其医
疗费用。由于公共设施与公共事业是
区,因而惠农政策 的边缘化 又使这些 地区的发展处于更加不利 的境地。其 结果 ,必然是县乡政府希冀 当地经济
能有较快发展进而财力状况能够有所
所 以在西部地区较普遍 ,一个很重要 的原 因就是西部地 区的农 民原本就不
其 自身的财权利益 ,这往往导致上级
政府 的惠农政策在这些地区被严重地 边缘化。而由于县乡财政困难 的地区 大 多都是 农牧 业 占有重 要地 位 的地
农村 发 展 的 制 约
过去 , 我国绝大 多数 的县 乡政府
展。
一
征收的收入 ,又损害当地发展经济的
动力 ,而且还不可避免地加重普通农
民的负担 。此外 ,县乡财政 困难的地
区,在上级的政策 面前更多考虑 的是
、
县 乡政 府 财 政 困 难 对 其 所 辖
部地 区财政 困难的县乡最多 。 再比如 , 农 民“ 因病致贫 、 因病返 贫” 的现象之
乡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产 品和服务的 推进 , 特别是“ 三奖一补 ” 新政策 的实
施, 我国县乡政府财政 困难的状况 已 有很大改观 。但 在不发达地 区 , 尤其
支撑一个地 区发展 的必不可少的物质 基础 ,因而公共设施与公共 事业 的滞 后, 必然制约当地农村困难 的西部地
对当地 经济的干预 。 由于发展农业不 如发展工业见效快 ,加之农业 的收入 贡献也不如工业 ,因而财政 困难地 区
公共设施建设 和其他公共服务方面的 投资 。比如 , 有调查表明 , 内蒙古乌兰
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日益提高。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经济也越上一大台阶。
但是乡镇经济在改革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分析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帮助乡镇经济摆脱困境。
一、当前乡镇财政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收入规模小,压缩开支难近几年我国各乡镇的财政收入呈总体上升趋势,但还是存在收入规模小、刚性支出强、压缩成本难等现象。
随着我国的发展,社会医保和农村补贴范围的逐渐扩大,带给各地乡镇财政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由于各种社保和乡镇各机关单位人员工资都纳入在乡镇财政支出当中,属于刚性需求,导致乡镇财政在成本压缩方面变得非常困难。
虽然各地乡镇政府想尽各种办法节约开支,但由于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债务负担重,偿还能力差乡镇债务负担过重是影响乡镇财政正常运转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些债务的主要产生原因大多是由于乡镇政府投资决策错误、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兴建政府形象工程和发展规划不合理等造成的。
其中绝大部分资金无法收回,给乡镇财政造成了很多坏账死账。
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小、调控能力差等特点,使乡镇财政在债务偿还方面有心无力,因此许多乡镇的账户被法院查封冻结,给乡镇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三)体制不健全,调控余地小在农村实施税费改革以后,县财政的缺口越来越大,许多县政府为了确保县财政能够正常运转,给乡镇财政下达了许多硬性指标。
其中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财政收入基数设置过高县财政在下达任务时往往使用基数比例进行计算。
即在上年财政收入基础上确定增幅,导致基数被越抬越高,往往不考虑实际收入能力,造成县财政下达的任务未能完成,形成恶性循环。
2、支出预算过于紧缩对乡镇财务的支出过于严格,乡镇财政在实施帮扶企业过程中既定的补贴标准太低,往往起不到应有效果。
3、财政收支过于理想化县财政在制定乡镇收支基数时,太过于理想化,很少考虑乡镇财政收支时产生的其他各种因素(如新增人员经费、新增项目的配套建设资金等)。
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问题探讨当代农村财经2020年第6期我国乡镇财政从建立到发展,在其运行过程中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镇财政运行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财政财务管理的有序健康运行,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进。
对此,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一、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近年来,乡镇财政职能不断加大,特别是惠农补贴政策多,补贴资金总量大、项目多,涉及千家万户,新农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乡镇财政普遍面临人手不足、财政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限等问题,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处于不规范、不完善、不到位的现状。
(一)乡镇财政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1.乡镇财政实力弱化,事权与财权不匹配。
我国存在五级(中央、省、市、县、乡)行政体制和与其配套的财政体制,过多的财政级次分割导致基层政府财政实力弱化,很多乡镇政府财政出现不同程度的困境。
另外,很多地方制定的县(区)镇财政管理体制不科学不合理,县级财政过多地集中财权下放事权,财权事权严重失衡导致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制约了其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乡镇组织财政收入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财政增收乏力。
乡镇政府存在“重支出,轻收入”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县级财政对乡镇财政收入控制力度过大,导致乡镇政府组织收入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有些乡镇经济总量少,税基规模小,税源结构单一,乡镇财政收入缺乏增量保障。
(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预算管理缺失。
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形同虚设,乡镇政府的财政收支应受同级人大的监督,但同级人大对乡镇财政的监督基本上流于形式,导致政府财政行为难以受到约束。
预算缺失不但违反了《预算法》相关规定,还导致财政支出不规范,支出的随意性较大,资金使用效益低。
2.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差、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欠发达地区县乡财政运行困境及解决对策》
《欠发达地区县乡财政运行困境及解决对策》欠发达地区县乡财政运行困境及解决对策县乡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层财政,是小城镇、农村政权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县乡财政逐步壮大,收支矛盾和结构明显得到改善,对农村和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家财政的总体建设,对我国县乡政权建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步伐的加快,县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乡财政运行出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吃饭财政”和“负债财政”成为普遍的县乡财政形态,亟待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加快予以解决。
一、突出问题1、财政基础弱。
一是财政收入规模小。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域面积大,县(市、区)拥有量多,但财政收入上亿元县(市、区)数量少。
以202x年数据为例,我国2865个县(市、区),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占31%、32%、37%;财政收入上亿元的县(市、区)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占总数的47%、31%、22%;二是财政收入结构差。
由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不同,导致财政收入结构差异也很大,东部地区二、三产业发达,县乡财政收入以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为主,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县乡财政收入以增值税、营业税和农牧业税为主,其中西部地区农牧业税仍然是财政收入的主体税种。
三是财政赤字数量大。
东、中、西部地区县(市、区)之间贫富差距悬殊,地区间财力极不均衡,中西部地区财政困难比较突出,在转移支付补助均衡财力的支持下,财政仍入不敷出,保吃饭、保运转成为欠发达地区县乡财政的主要工作任务。
202x年全国赤字县中东、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13%、22%、65%。
2、财政运转难。
近几年欠发达地区县乡财政运转日益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给保障能力越来越低。
在分税制改革中,中央上划了相当一部分原属地方政府的财力,加上省也集中财力,使县级财政的自给能力系数大大下降,县级财政包袱异常沉重,乡镇财政更是举步维艰,部分乡镇甚至需借款完成上级财政上缴任务。
当前乡镇财政部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篇(最新)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它负责征收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也担负着筹集管理乡镇资金的职责,是开展乡镇政府基本工作的有力保障。
乡镇财政收支及其他职能运行的好坏,不仅影响国家财政的收支,而且与乡镇政府的话语权,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多少息息相关。
当前,由于乡镇财政收支失衡,收支结构不合理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出现财政困难,债务积累过多的问题,使我国的乡镇政府开展工作步履维艰。
因此,如何摆脱困境,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的作用,是目前乡镇财政改革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1.财政收支失衡,财政赤字比较严重乡镇财政赤字具体表现为收入与支出的缺口。
从收入方面看,中国大部分乡镇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
乡镇收入以前主要靠农业税为主,缺乏其它税源,财政收入的的增长潜力微弱。
自从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支柱税源,仅能依靠一些小的税种。
这些税种税源零散,结构复杂,征收成本较高,征收难度较大,增长潜力微弱。
并且伴随着新一轮的税费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取消了农村教育集资、乡统筹费等向农民征收的一些政府性基金与费用,取消了屠宰税等税种,使原本并不宽裕的财政收入更加紧张。
从支出方面看,自从农业税改革后,在乡镇财权减少的同时,而乡镇的事权却在逐步加大,造成二者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
如农村的社会保障的支出,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的支出,农村的公共设施的建设,都需要相配套的乡镇财政的支出。
随着管理难度的加大,乡镇各级职能政府的管理支出费用也在不断增多。
在财政支出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乡镇财政收入却逐年锐减,必然造成乡镇财政赤字的加一步加大。
2.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不断积累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都有着债务的包袱,这些债务大都是以前的债务积累和收支缺口越来越大所造成的。
乡镇债务一般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两类。
显性债务包括所欠上级财政部门、银行、企业及个人的贷款和其他借款;隐形债务一般包括所拖欠工资、公务费和欠付的修路修桥费用等债务。
西部县乡财政困难成因分析及其解困路径的选择
西部县乡财政困难成因分析及其解困路径的选择引言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西部县乡财政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困难。
本文旨在分析西部县乡财政困难的成因,并提出解困路径的选择,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1. 西部县乡财政困难的成因西部县乡财政困难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1 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限制西部县乡地理环境复杂,地形起伏大,土地资源有限,不利于发展农业和工业。
同时,自然灾害频发,如干旱、洪涝等,给农田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加重了财政负担。
1.2 产业结构单一西部县乡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产值占比较大。
然而,传统农业方式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同时,由于缺乏优势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县乡财政的多元化收入来源受限,无法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1.3 财政收入渠道有限西部县乡财政的收入渠道相对较窄,主要依靠税收和转移支付。
然而,由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税收收入有限。
转移支付主要来自上级政府,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中央财政调整政策的实施,西部县乡的转移支付额度下降,导致财政困难进一步加剧。
1.4 公共服务投入不足西部县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投入不足,导致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有效保障。
这不仅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也使得经济发展受到制约,进而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2. 解困路径的选择面对西部县乡财政困难,采取有效的解困路径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解困路径的选择建议:2.1 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科技、农业生产方式、农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创新。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2.2 引进优势产业和拓展市场积极引进优势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提升县乡经济发展水平。
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外来投资。
同时,拓展市场空间,加大销售渠道的拓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财政收入。
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税收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
摘要:乡镇地区财政收税政策不断调整,推动了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给乡镇地区财政税收带来了挑战。
乡镇财政税收面临的挑战包括了财政收支缺口大、税收流失现象严重、招商难度大等,结合乡镇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应当增强乡镇地区的债务核实力度、完善税收管理体系、提高招商吸引力、促进乡镇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新形势;乡镇;财政税收;挑战;发展一、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税收面临的挑战(一)单一的经济来源导致财政收支缺口较大根据相关数据和信息来看,我国乡镇地区的经济来源具有单一性,财政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直接导致财政收支缺口加大,乡镇地区的发展因此受到了消极影响。
一些乡镇地区在预算安排方面缺乏必要的准备阶段,出现了盲目支出引发的负债现象。
乡镇财政一旦出现缺口再无法及时补上,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会引发公款挪用等问题频发。
其实国家对于乡镇地区的发展十分重视,制定实施了许多帮扶政策、开设了诸多的辅助项目,但由于部分乡镇政府财政税收管理水平较低,使得乡镇财政税收陷入困境,财力支撑不充足诱发的收支失衡问题长期存在。
致使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会影响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乡镇税收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税收面临的挑战增多,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及应用也暴露出了一些的问题,例如税收流失现象。
乡镇在财政税收管理方面的投入较低,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也缺少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使得财政税收工作一直比较落后。
尽管现在已经强调对财政税收工作保持高度重视,但是乡镇地区的税收流失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新税收制度的实践推动了乡镇税收管理工作的开展,尽管某些细节无法适应乡镇地区的发展情况,但是积极作用比较明显。
很多乡镇地区应当纳税的群体开始主动纳税,降低了财政税收工作的难度,并且逐步补上了财政缺口。
不过,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看,很多乡镇地区的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尚未设立专门的税收管理岗位,税收管理工作的质量无法保障。
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_4
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乡镇财政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乡镇财政困难、资金调度紧张、包袱沉重等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当前乡镇财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目前乡镇财政仍是全国财政最薄弱、最困难的环节,严重制约着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收支划分不尽合理,乡镇财力增长缓慢乡镇级财政在分税制前基本就是“吃饭财政”。
实行分税制以后,中央与省的财政分配关系基本理顺,但省以下的财政体制,特别是县乡财政体制需要逐步规范和调整。
1994年以来,县以上各级政府基本都建立了财权与事权基本相适应的分税制体制,但在确定县、乡两级财政体制时,“保县紧乡”的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在具体操作中,不少县市在制定乡镇财政体制时,把一些来源比较固定、数额大且易于征收的税种,如营业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出让金等税种作为共享收入,县乡共同“瓜分”,而把一些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稳定性差、增收潜力小的税种划归乡镇。
乡镇财权与事权的不一致,从体制上限制了乡镇财政的发展潜力,不利于巩固基层政权和调动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也阻碍了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乡镇财政收入增长慢,支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力度较弱从收入结构看,乡镇财政收入以农业税收和乡镇企业提供的税收为主。
以甲市为例,2007年,该市镇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685万元,其中,工商税收完成20120万元,农业四税完成5740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1309万元,分别占镇级地方财政收入的70.1%、20%和4. 6%。
从增长幅度看,自1997年至2007年11年间,该市镇级财政收入年均仅增长21.4%,而财政支出年均增长27%以上,远远不能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
从支出结构看,2007年,该市镇级生产建设性支出比重仅为12%,财政支出几乎全部为行政事业费,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
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一) 县乡财政收支缺口很大
劳 动 生 产 率 低 , 科 技 含 量 少 , 在 国 府 间事 权 及 支出 划 分没 有 进行 调 整 。
目前 除了 长江 三角 洲和 珠江 三角 际、 国内 市场上 缺乏 竞争力 ,因 此加 一是 政府 间事权 划分 缺乏明 确的 法律
洲外 ,基 本上各 地都 有财政 赤字 。自 入世 界贸 易组织 对于 我国县 乡经 济的 界定 。在 一些事 务上 中央与 地方 政府
累不 足等 问题, 县乡 企业大 都属 于基 农村 生产 力的发 展, 严重挫 伤了 广大
础 设 施 条 件 差 、 技 术 落 后 、 结 构 单 农民 的生产 积极 性。1 97 8 年改革 开发
一、 传统 型、资 源型 、污染 型的 粗加 放后 ,我 国农村 实行 了“联 产承 包责
难难 策
工企 业, 尤其在 中西 部经济 欠发 达地 任制 ”等 新型经 营体 制,逐 渐把 行政 区更 加明 显。它 们经 营方式 缺乏 灵活 组织 变成 经济组 织, 调动了 广大 农民
村经 济长 期疲软 ,乡 镇企业 发展 既不 时以 行政 方式组 织生 产,割 资本 主义 政府 进行 委托性 事务 或共同 负担 事务
均衡 又增 长乏力 ,上 级政府 转移 支付 尾巴 ,禁 止农民 自留 地,并 且实 行严 提供 资金 保证方 面, 尚未形 成统 一规
不到 位, 各项改 革切 断县乡 财政 自筹 格的 户籍 制度, 将农 民彻底 束缚 在土 范的 办法 ,即规 范的 专项转 移支 付制
本上都存在有显性或隐性债务。
力的 发展 ,从一 定程 度上造 成了 今天
乡乡 原
财财 因
□
政政
及
刘 春
县乡财政存在的具体困难及原因分析
一、县乡财政困难的现状1994 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县乡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但是部分县乡财政较为困难,集中表现为欠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较低、债务规模庞大等,而我国财政困难县乡又主要集中在财力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
(一)县乡政府运转困难,欠发工资严重县乡财政困难导致基层政府运转困难,这已经成为困扰基层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一大障碍,突出地表现在日常办公经费和拖欠职工工资的异常紧张两个方面。
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后期国家出台的多次增加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标准的规定中,考虑到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运行状况,中央财政以增加工资专项补助的形式承担了部分或全部地方增加工资额度,即便如此,中西部地区仍然出现了基层财政欠发工资现象,欠发达地区的基层财政即便是保证“吃饭”也相当困难。
困难县乡大多工资性支出的比重过半。
而且工资性支出还在不断上升,并与一般预算支出增长同步。
困难县财政安排的公用经费很低,无法满足正常工作需要。
县乡财政困难,财力不足,一些县乡政府机构运转所需的基本经费难以得到保障,如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通讯费等都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一些县乡政府为维持正常运转,不得不采取赊欠账的方式,拖欠取暖费、房屋修缮费等,严重损害政府形象。
(二)公共事业发展严重落后由于县乡财力紧张,县乡政府对农村公共品的提供严重“缺位”,大部分县乡为了保证基层政府机构正常运转,都将有限的收入首先用于公用经费的开支以及工资的发放,很难对农村公共品供给资金做出必要的安排,即使有预算安排,由于受财力所限,也不可能有效供给农村公共品而满足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要。
结果造成广大农村公共品极度匮乏,农民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根本性的提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义务教育支出是县级财政的主要支出项目。
我国乡县财政困难及对策研究
我国乡县财政困难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几年,我国的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乡县财政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乡县的财政困难问题,乡县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乡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因此,面对目前我国乡县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产生这些困难的原因以及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对策,帮助乡县财政摆脱困境刻不容缓。
关键词:乡县财政困难;原因;解决对策一我国乡县财政困难现状(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县共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更是农民增加收入的必要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的总量不足,就以我的家乡祁阳县为例,大部分的老人居住在农村,以前农村的耕地还有人耕种,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大都在外打拼,而老人也可安心颐养天年,农村的耕地基本荒废,有效的耕地越来越少,且农村的通话,通电,通车等基础设施状况也堪忧;农村基础设施结构失衡,农村的基础设施基本都比较低档,高档的软件设施很少,而远一些村落几乎不通车;农村基础设施老化严重,中小学都是小而破旧,且数量也少,大部分的农业基础设施是上世纪60和70年代所建,大多都十分陈旧,有的甚至已经失去利用价值,而近年来开垦的农田基本无人耕种,并且没有田间配套设施,基础设施的老化问题比较严重。
(二)乡县经济总量小。
县乡经济总量小。
目前许多县乡经济缺少充满活力的、市场前景广阔的支柱产业,民营经济比重低,经济增长缓慢,经济总量小。
区域经济结构还未从根本上得到合理调整,主要依赖农业经济的县域二元结构尚未改变,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缺少工业支柱产业,工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慢。
随着我国的发展,社会医保和农村补贴的范围逐渐扩大,带给全国各地乡县政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由于各种社保以及乡县各机关单位人员的工资都纳入到乡县财政支出当中,这属于必要的支出,这使得政府在降低成本这方面变得非常困难,虽然各地政府想尽办法节约开支,根本问题未得到解决,效果并不理想。
当前县乡财政困境出路
浅谈当前县乡财政的困境与出路摘要:县乡财政困难有多方面因素,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缓解该种现象必须在政府组织结构,改革财政体制,完善税收证管体制等方面来做出努力。
关键词:县乡财政;税制1.县乡财政困难的主要表现1.1 财政包袱沉重,潜在风险较大,县乡财政难以满足公共服务需要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加大力度,加强财政税收法制建设,努力提高中央财政的两个比重,导致地方可调控能力减弱,特别是贫困地区财政更加困难,缺乏最低限度的公共支出保障。
一是人均收支水平非常低,财政仍然是“吃饭财政”;二是基础设施特别是教育交通、文化设施等公共产品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历史负债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在“吃饭财政”下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只能靠融资,地方财政难以满足公共服务的需要。
1.2 财权与事权划分不清,财政收支责任不对等目前的财政体制由上级政府单方面决定,上级政府存在自我扩大财权的便利,下级政府居于被动地位。
事实上,县乡级政府是政策的最终执行者,一方面承担了庞大的事权,另一方面还要承担比发达地区更多的公共基础建设公共社保。
公共教育等历史上由于财力所限而未能承担起的公共支出任务,任务繁重,矛盾错综复杂,庞大的事权与现行财权和相应的财力极不对等。
1.3 财政转移支付不科学、不规范由于新税制保留了旧体制的基数,目前转移支付大多使用基数法,而不是因素法,上级财政目前无法建立以地方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为基础的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只能对贫困地区实行有基数、有增量的“挂钩补助”等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以缓解财政运行中的矛盾与困难;财政体制的税收返还政策是以保证地方既得利益为前提的,由于各县乡间收入基数、补助基数的不同,所得好处也有较大差异,体制的差异性也在扩大。
1.4 收入结构不合理,财政增收潜力有限分税制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但由于各县乡原来的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运行中有着“穷者越穷”的效应,很难调整收入结构。
最新 乡镇财政面临困难与计策-精品
乡镇财政面临困难与计策一、农业税取消后我国乡镇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我国乡镇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所占比重相当大,而且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乡镇财政收入对农业税收的依赖程度越强。
取消了占乡镇财政总收入几乎70%的农业税后,乡镇财政的收入便激剧减少。
然而,乡镇财政支出的压力却并未减少:计划生育、优抚、乡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使得乡镇财政平衡困难,甚至日常运转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农村公共事业建设。
农业税取消后,我国乡镇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农村公共产品难提供。
农村公共产品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卫生防疫、社会治安等。
这些农村公共产品在税费改革前主要是通过国家给政策――“三提五统”制度来解决。
农业税取消后,许多乡镇财政收入急剧减少,虽然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转移支付,但乡镇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很难再为农民、农村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
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后,各地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但在不少农村地区,村委会为了防止产生新的债务,不敢整修水渠、水库等农田基本设施,而现在的水利设施大都是20世纪70年代留下来的,防洪堤坝年久失修,水道淤积,河床抬高,平时变成枯河,可到雨季又冲毁良田。
当前,我国仍有65.4%的乡镇没有卫生院,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的农户没有用上卫生厕所,6%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没有通电,农业主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
因而取消农业税后,我国乡镇财政要想提供上述公共产品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财政收支难平衡。
一方面,由于近些年我国乡镇财政供养人员不断增加,上级增资政策不断出台,乡镇办公经费和各项社会服务费用不断增长等多种原因,乡镇财政支出增长远远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财政收支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取消了农业税后,乡镇一级财政几乎名存实亡,本级财政预算也随之形同虚设,乡镇财政只出不入,财政收支平衡更加困难。
以陕西省合阳县甘井镇政府为例,2005年农业税全免后,县上拨给镇财政预算经费为10万元,而镇上每年用于购买办公品、水、煤、电、通讯费等各项支出至少需40万元左右,另外还有防疫费、民兵训练费、农业技术培训费等以及其它费用支出大约28万元左右。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法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法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却面临着许多困境。
本文将就这些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传统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传统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主要采取县一级统筹、镇一级执行的方式,由县级财政对乡镇财政进行统筹管理、财政拨款。
这种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导致乡镇财政难以适应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也难以实现乡镇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二)乡镇财政收入结构单一,财政保障能力不足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拨款和地方税收,尤其是县级转移支付,这导致乡镇财政在收入保障上依赖较大,并且乡镇财政收入结构单一,很难贡献到可持续发展。
(三)乡镇财政管理能力有限,财政责任制不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乡镇财政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财政管理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的实际环境;另外,在财政责任衔接方面,县乡间的责任不确定、义务不清,导致乡镇资源配置和财政保障不足。
应该加强对乡镇财政管理制度和政策的研究和改革,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财务管理、财政预算、财政审计、财政监督等一系列制度和政策,推动乡镇财政管理实现转变。
(二)加大乡镇财政收入多元化的努力应该鼓励乡镇财政实现更多元化的收入,从财政收入结构上减少其对中央、省级财政和县级转移支付的依赖;鼓励非税收入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的分配方式。
(三)提高乡镇财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应该加强对乡镇财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素质和能力,确保乡镇财政管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同时,应该加强县乡间财政责任衔接的补充,确保县乡责任的疏通和义务的清晰。
(四)提高乡镇合规经营水平应该加强对乡镇财政的规范管理,严格落实经费的标准化管理和资金的透明化运作,使乡镇财政合理运转,保障财政经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应该倡导和加强乡镇的合规经营和规范发展,建立乡镇财政相互协调的机制,保障公共财政的合规性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国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我国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近年来,我国县乡政府财政困难问题愈加突出,影响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农民群众的利益,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试探探究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原因以及可行的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建议。
一、财政困难的原因1. 经济基础薄弱我国县乡经济不发达,基础薄弱,创造财政收入的条件较差。
县乡政府财政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运转,但由于经济基础不够强大,本地的财政收入和税收都很有限,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2. 财政分配不均我国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财政分配不均。
一些财政资源被分配到了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得不到应有的分配,造成了财政收入不足的情况。
同时,一些地方在财政分配上也存在不公平的情况,使得一些地方的财政收入远远不如其他地方。
3. 人口老龄化近来我国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县乡政府也需承担更多的养老和医疗开支,造成了更大的财政压力。
4. 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加大随着县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些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建设、教育、安全、环境卫生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然而县乡政府的收入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的投入,不能满足农村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提升。
二、对策1.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是我国财政发展的基础,财政体制的改革可以促进财政内部资源的再配置和收入的增加。
可以通过扩大财政统筹和财政转移支付范围,提高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出。
同时加快推动税制和税收政策的改革,鼓励促进农村居民增收。
制定现代财政管理制度,完善县乡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效益。
2. 推动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可以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优化财政资源的分配。
我们可以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乡公共财政转移支付的相互支持,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建立城乡一体化盘活资产的机制,提高利用农村地区的资产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县乡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县域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整个国家财政收支具有举足轻重的。
县乡财政能否走出困境,关系到国家财政的振兴和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关系到小康能否如期实现。
因此,直面县乡财政难题,积极探讨解决对策,促进财政工作良性发展刻不容缓。
一、县乡财政困难现状(一)县乡经济总量小。
许多县乡经济缺少充满活力的、市场前景广阔的支柱产业,民营经济比重低,经济增长缓慢,经济总量小。
区域经济结构还未从根本上得到合理调整,主要依赖农业经济的县域二元结构尚未改变,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缺少支柱产业,工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慢。
近年来,我县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先后培育了食用菌、电线电缆、板材加工等支柱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由1996年的58.3% 、20.7% 、21.0% 调整为31.8% 、41.7%、26.5,但仍然没有改变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二元经济结构。
(二)财政总体实力弱。
一是财政收入总量小。
县乡经济总量小从根本上决定了财政收入总量必然小,同时由于经济效益低下,增长速度慢,使财政收入增长空间狭窄,人均水平低。
特别是随着农业税税率降点政策的落实,近年内县级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不会有大的增长。
二是从财政收入结构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县乡财政收入结构中来自农业的比重大,来自工业及第三产业的比重小,来自的税收过低,而其他收入所占的比重过大,财政收入的质量不高。
如我县2003年
的县级地方财政收入中,来自农业四税的收入占61%,来自企业的收入占28%,其他收入仅占11%.(三)政策性减收明显。
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的一些减免税政策,对县级财政产生了很大影响。
主要有2004年起省财政对体制下划的省级收入以2003年为基数全额上解,同时对工商税中的主要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税按照超收部分的20%划为省级收入;提高国税起征点;取消降低烟叶特产税外的农业特产税;推进税费改革等,使县级财政直接、间接获取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性资金大为减少。
仅2004年农业税降低3个百分点,我县就减收2996万元(其中农业税正税2447万元)。
(四)财政支出增长快。
一是政策性财政支出增加较快。
1999年以来,国家先后4次出台政策,上调干部职工工资,人均上调工资达350元,按照每个县财政供养人员25000人估算,每年须新增财政开支10500万元。
同时按照政策规定,农业、、支出要求按超出同期财政增长比例增加,使农业、科技、教育支出基数越滚越大。
二是财政供给人员多,“僧多粥少”严重。
庞大的财政供给人员除带来工资等刚性支出压力外,社会保障以及调整收入分配等相关隐性支出的压力随之增长,成为县乡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是当前财政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
三是复转军人的政策性安置,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收支缺口。
(五)社会保障缺口大。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建立健全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主要目标一是弱势群体实现应保尽保,二是不断提高保障标准。
近年来,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县乡纳入社会保障的群体不断扩大,支出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缺口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一是养老保险缺口。
国有企业是养老保险的主体,目前县乡大部分国有企业因经济效益不好,一方面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一方面使过多的冗员进入社保圈,形成个人账户空账及企业欠缴基金缺口而由会由财政承担。
据测算2003年我县养老保险缺口达300万元,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失业保险前景并不乐观。
目前,县级失业保险存在覆盖面窄、职工参保率不高、参保单位欠费严重、多数破产企业没有有效清偿等问题。
三是最低生活保障线缺口。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原本就是财政负担,大量下岗人员压向失业保险之后,便会转而压向“低保”。
(六)乡镇财政职能弱。
一是地方税体系不完善,地方税中缺乏稳定且有规模的税种,税收管理权过分集中于中央,地方增减财政收入的自主权很小。
二是省以下分税制体制建设严重滞后,对县乡财政来说缺乏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办法,没有明确和严格的事权为依据,随意性大。
三是专项转移支付需要配套资金,如国家对、通讯、能源、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投资的项目,一般都要求当地财政按比例配套资金,实际上剥夺了地方财政资金使用的自主权。
四是国家确定实行农业税减免政策后,对以农业税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县乡财政来说,等于失去了最重要的财政自主权。
(七)县乡债务包袱重。
特别是乡镇债务问题由来已久,根源复杂、牵涉面广、化解难度大。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乡镇负债面达70%以上,债务总额保守估计也在2000亿元以上。
2002年审计署对中西部10个省、市的49个县(市)进行审计调查发现,止2001年底,49个县(市)累计债务达163亿元,相当于当年可用财力的2.1倍。
县乡债务问题既严重制约了当地
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又加大了财政运行风险,还可能造成农民负担反弹。
二、县乡财政困难成因分析形成当前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的,也有现实的;既有运行体制上的,也有工作机制上的。
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县乡经济基础薄弱。
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缓慢,造成财政实力不强,特别是内陆欠发达地区,表现尤其突出。
一是工业支撑不强。
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税收贡献多的工业企业。
一些改制企业和新上企业由于刚刚起步,还处在享受优惠政策和涵养养税源期限内,对财政的贡献较小。
二是农业基础不稳。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灾害的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慢,绿色、优质、高效的农产口基地规模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民增收的步伐缓慢。
三产结构不优。
低层次和传统产业占据基础地位,占GDP的比重相对较小,特别是房地产、信息、物流、、保险、教育、中介咨询、社会服务新兴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快,对经济、财政的贡献作用还不大。
(二)财政体制有待完善。
现行财政体制存在财力层层向上集中的机制。
表现在:(1)中央集中的程度显著提高。
1993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是22%,2002年上升为54.9%。
中央财政比重提高就意味着地方财政比重下降。
适当集中财力和财权,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是必要的,但如果集中的程度过大,集中的速度过快,必然会对县乡财政造成负面影响。
(2)分税制改革后,省、市两级政府的财力集中程度也在不断加大。
省以下财政体制的一个共
同点是采取层层集中的策略,尽可能多地从下级财政抽取资金,将收入多、增长潜力大的税种全部或高比例地上收。
这样,处于基层的县乡自然困难。
(三)财政减收增支严重。
一是专项转移支付需要配套资金。
如国家对交通、通讯、能源、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投资的项目,分散掌握在多个部门手中,一般都要求当地财政按比例配套资金,项目争取得越多,配套的资金也越多,实际上剥夺了地方财政资金使用的自主权。
而且越是困难的县乡,越难以保证配套资金,争取专项资金的难度也越大。
二是中央出台一些导致县乡财政增支减收的政策,而且要地方自行消化,使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加大,非常被动。
如干部、职工调资,农业税减免等政策的出台使县乡财政收入大大降低,支出却却大幅增加。
(四)事权财权分配失衡。
财力层层向上集中,按理也应将职能和支出责任上收。
但在财力集中的同时,职能和支出责任却不断下放。
目前,县乡政府需要承担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环境保护、义务教育、国防建设、行政管理等诸多责任,而且还要承担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许多还是主要责任和“无限”责任。
况且下放的职能和责任通常是刚性强、支出大、管理严、责任重,对并不宽裕的县乡财政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