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夜饮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上海市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高考语文模拟)上海市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a842629e4a7302768f99394c.png)
诗歌鉴赏专题浦东新区三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 题。
(8分)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2.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14.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4分)12.A (1分)13.C(3分)14.(4分)军中舞剑,那壮阔的场景及刚劲的舞姿,给人以雄健豪壮的感觉(2分);胡笳悲凉的声音,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苦寒,将士常年征战的辛劳,容易勾起将士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岁月迟暮的悲伤。
所以说豪壮中寓悲凉,令人感慨。
(2分)静安区5月二模(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夜渡湘水孟浩然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①歌声识采莲。
榜人②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注]①杜:杜若,芳草名。
②榜人:船夫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2分)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
B.本诗是五言律诗。
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
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
13.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A.明快飘逸B.婉约含蓄C.质朴刚劲D.清淡自然14.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
(4分)12. A (2分)13. D (2分)14. 傍晚的露气中飘荡着杜若的芳香,江面上不时传过来采莲女悠扬的歌声。
两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紧扣“夜渡湘水”的特点,营造出香气飘荡,歌声悠扬的美好意境。
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高三专项综合演练 文言文阅读 模拟质检综合 试题
![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高三专项综合演练 文言文阅读 模拟质检综合 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70dc50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3.png)
黔西北州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2021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文言文阅读模拟质检〔综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刘弘基,雍州池阳人也。
父升,隋河州刺史。
弘基少落拓,交通轻侠,不事家产,以父荫为右勋侍。
大业末,尝从炀帝征辽东,家贫不能自致,行至汾阴,度已失期当斩,计无所出,遂与同旅屠牛,潜讽吏捕之,系于县狱,岁余,竟以赎论。
事解亡命,盗马以供衣食,因至。
会高祖镇,遂自结托,又察太宗有非常之度,尤委心焉。
由是大蒙亲礼,出那么连骑,入同卧起。
义兵将举,弘基召募得二千人。
王威、高君雅欲为变,高祖伏弘基及长孙顺德于厅事之后,弘基因麾左右执威等。
又从太宗攻下西河。
义HY次贾胡堡,与隋将宋老生战,破之,进攻霍邑。
老生率众阵于城外,弘基从太宗击之。
老生败走,弃马投堑,弘基下斩其首,拜右光禄大夫。
师至河东,弘基以兵千人先济河,进下冯翊,为渭北道大使,得廉价从事,以殷开山为副。
西略地扶风,有众六万。
南渡渭水,屯于长安故城,威声大振,耀HY金光门。
卫文升遣兵来战,弘基逆击走之,擒甲士千余人、马数百匹。
时诸HY未至,弘基先至,一战而捷。
高祖大悦,赐马二十匹。
及破京城,功为第一。
从太宗击薛举于扶风,破之,追奔至陇山而返。
累拜右领都督,封郡公。
又从太宗经略东都,战于璎珞门外,破之。
师旋,弘基为殿。
隋将段达、张志陈于三王陵,弘基击败之。
武德元年,拜右骁卫大将HY,以元谋之勋,恕其一死,领行HY左一总管。
又从太宗讨薛举。
时太宗以疾顿于高坡城,弘基、刘文静等与举接战于浅水原,王师不利,八总管咸败;唯弘基一HY尽力苦斗,矢尽,为举所获。
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
仁杲平,得归,复其官爵。
会宋HY陷,遣弘基屯。
裴寂为宋HY所败,人情崩骇,莫有固志。
HY以兵造城下,弘基不能守,复陷于贼。
俄得逃归,高祖慰谕之,授左一总管。
从太宗屯于柏壁,率兵二千自隰州趋西河,断贼归路。
时贼锋甚动,弘基坚壁,不能进。
及HY遁,弘基率骑邀之,至于,与太宗会,追击大破之。
2023秦皇岛市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秦皇岛市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7a8f38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d.png)
2023秦皇岛市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是日更定矣 ________②上下一白 ________③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3年年北京市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分类试题汇编 - 古诗
![2023年年北京市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分类试题汇编 - 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b1e9c3a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e.png)
2023初三一模之古诗阅读【2023海淀一模】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默写。
(共4分)9.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1分)10. 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1分)11.《过零丁洋》中,诗人将地名与心情双关,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自己兵败被俘后的经历,流露出国家覆灭、光复难成的苦痛。
(2分)(二)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2、13题。
(共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 这首词上片描写出猎场面,写得狂放豪迈;下片宙实而虚,“_____①_____”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_____②_____的渴望。
(2分)13. “鬓微霜”以一“微”字,写出词人对年老的不在意,更表明自己壮心犹在。
下面这首《定风波》中“微冷”的“微”字有何妙处?请你简要分析。
(2分)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①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________________注:①沙湖:在黄州(苏轼被贬谪之地)东南。
答: 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9. 秋风萧瑟(1分)10. 雉从梁上飞(1分)11.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2分,每句1分)(二)12. ①(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②得到朝廷重用/报效国家/建功立业/杀敌报国/为国尽忠……(共2分,每空1分)13.示例:写出了词人对春寒料峭的不在乎,更表明词人笑对人生风雨(或“贬谪”“人生波折”“人生困境”等)的豁达态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c316a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6f.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0分)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6分)清晨,一抹朝阳透过薄薄的云层射向大地,朵朵飘浮的白云就像流动的音乐,滑过碧澈的天空,清脆的鸟鸣穿过郁郁葱葱的枝叶飘入耳朵。
凉爽的晨风穿窗而过,端坐在窗前,让自己沉浸在晨曦的光晕里,追溯起过去最美好的时光,心底,泛起柔柔的情愫、暖暖的憧憬,这便是恬.静的味道。
当内心的喧嚣①,独处的清幽就更显美好。
一天中最美的光阴,莫过于静静地坐在时光的角落里,让心灵沉淀下来,捧一卷诗书,一口清茶,细细回味。
婉约清新的文字,如清澈的溪水,洗濯着疲惫的心;又似轻柔的晨风,清爽着②热的心。
(1)语段中加点字“恬”的正确读音是( )(1分)A. tiǎnB. tiánC. shìD. shé(2)在语段中的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戛然而止B. 半途而废C. 中道而止D. 适可而止(3)在语段中的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1分)A. 澡B. 躁C. 噪D. 燥(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2分)2. 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 000多条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 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⑤最早起源于元代A. ④②⑤①③B. ④②③⑤①C. ⑤④①②③D. ⑤①③④②3.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A.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第13课 唐诗五首(基础训练)(解析版)
![第13课 唐诗五首(基础训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a4423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f.png)
第13课唐诗五首【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sù)晴初霜旦.(dàn)飞漱.其间(sù)水皆缥.碧(piǎo)B.解.衣欲睡(jiě)能与.其奇者(yū)竹柏.影(bǎi)泠.泠作响(líng)C.亦未寝.(qǐn)夕日欲颓.(tuí)素湍.绿潭(tuān)鸢飞戾.天(lì)D.林寒涧.肃(jiàn)藻、荇.交横(xìng)都.护(dōu)属.引凄异(zhǔ)【答案】C【详解】考查对汉字字音的辨析。
A项。
“漱”应读“shù”。
B项。
“与”应读“yù”。
D项。
“都”应读“dū”。
2.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牧人驱.(qǖ)犊返,猎马带禽.(qín)归。
B.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àn)然。
C.渡远荆.(jīng)门外,来从楚.(chǔ)国游。
D.几处早莺.(yīng)争暖树,谁家新雁.(yàn)啄春泥。
【答案】C【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项。
“驱”应读“qū”。
B项。
“燕”应读“yān”。
D项。
“雁”应为“燕”。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徙.(xǐ)倚欲何依。
B.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洲。
D.萧关逢候骑.(qí),都护在燕然。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解析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46011b1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6.png)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②客此________ ③及下船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
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D.《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直抒胸臆,将自已对故国往事的怀恋融入了山水小品。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子猷逸事甲徽之字子猷,性卓荦①不羁,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为桓车骑②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
” 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
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乙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
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厅事坐相待。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2b799dcf84b9d529ea7a0f.png)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杨颖士西亭白居易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中的“静”“远”二字从环境和地理位置两方面突出了西亭的特点。
B.诗人登临西亭,远望重峦叠嶂,感受竹露、杉风,认为找到了人生的真趣。
C.诗人认为西亭堪比蓬莱山,适合隐居,劝杨颖士不要舍弃西亭前往蓬莱山。
D.这首古体诗以通俗明畅的语言写景、抒情,写景不事渲染,抒情有曲有直。
(2)这首诗第五,六句有何妙处?请从用字和抒情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c6cccf964bcf84b8d57b67.png)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3)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
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层霄:弥漫的云气。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cbe67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1.png)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疼痛与疼痛理论①我曾经对疼痛的认知很固执,认为麻醉剂会伤害大脑,而我确定自己这辈子没法靠颜值吃饭,必须保护好智商,因此在那次做胃镜时坚决要求不使用麻醉药。
但现实让我彻底改变了想法。
那种翻肠倒肚所带来的剧烈恶心和痛苦,让我觉得为逃避疼痛降低一点智商是完全值得的。
所以,后来的几次复查,我都选择了使用麻醉药,也因此为自己的智商一再受损而忧心忡忡。
②真正让我受到疼痛教育的是三年前动的一个小手术。
那位医生很负责,术前召集麻醉师、护士和我一起开会讨论手术方案。
会上,医生告诉我手术需要全麻。
我惊呆了,那么小的手术还要全麻?半麻不可以吗?我再一次向医生提出了自己的“疼痛与智商”理论,希望他为我考虑一下。
③医生耐心地向我普及了最新的医学常识,他说:首先,以目前药剂学的发展,麻醉药对大脑不会造成任何损伤,而且在体内很快就会代谢掉,麻醉药伤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其次,使用全麻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病人的痛苦,如果使用半麻,麻醉效果并不会很好,在手术过程中,病人依然能感觉到伤口的疼痛。
④关键在于,疼痛是一种习惯记忆。
在手术中病人一旦感知到了疼痛,那么他的大脑就会记住这种感觉,而且非常在意这种感觉;等到手术完毕,麻醉效果消退,大脑就会把注意力聚焦在伤口上,任何疼痛的感觉都会被清晰地感知并放大。
而如果选择全麻,大脑对疼痛就没有任何记忆,对伤口也没有任何认知;手术结束之后,大脑就不会主动去关注伤口,疼痛程度也会被极大削弱,有利于伤口的快速恢复。
所以,他强烈建议我选择全麻。
我同意了。
⑤事实证明医生是对的。
我术后只觉得伤口有些发木,并没有察觉到刀口的存在,也没有明显痛感,伤口也在不经意间很快愈合了。
⑥这位医生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几乎是全盘接受了他的疼痛理论,不再认为忍受疼痛是一种必须,甚至被上升为一种美德。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6)](https://img.taocdn.com/s3/m/9a8dfef00722192e4436f677.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6)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孤令:孤零。
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月光映照,清亮晶莹。
C.词人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词上阕主要写碾茶、煮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3)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周参军吴均①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①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
B.“水传”二句借水的远阔、风的凄寒营造出高旷肃杀之境,凸显了诗人寥落的心绪。
高中语文专题汇编诗歌鉴赏(一)含解析(2)
![高中语文专题汇编诗歌鉴赏(一)含解析(2)](https://img.taocdn.com/s3/m/355e67c459eef8c75ebfb313.png)
高中语文专题汇编诗歌鉴赏(一)含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孟浩然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
关,潼关。
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
②蓬阁:指秘书省。
③扬云:扬雄。
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①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连天子也为之开颜。
B.九,十句写董元达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乘舟而去,不知何时能归,深寓惜别之意。
C.诗歌最后两句表明将来一定会在大梁城中相见,到时董元达应该只有几间破屋,暗示董元达日后生活的穷迫。
D.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也包含了对董元达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惋惜之意。
(2)这首诗中的董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同,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诗阅读(含解析)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诗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724d7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4.png)
古诗阅读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共6分)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杜甫①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②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③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④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 本诗从诗人“暮投石壕村”到天明登途,从差役“①_____”(用三字原文)到带妇应役,从老翁“逾墙走”到独自归家……线索完整,情节紧张。
诗人首尾叙事,中间巧借老妇之口,诉说其一家的悲惨遭遇,揭示了②_____给底层人民生活造成的深重苦难。
10. 本诗中的“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和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表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
请分别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表现这种矛盾心理的用意。
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共6分)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 《卖炭翁》一诗第一节写 ______①,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分别表达了作者对卖炭翁艰辛苦难生活的同情和______②。
10. 诗中加点词“苍苍”“翩翩”两个叠词分别刻画了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请你分别加以分析。
北京市平谷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控初二语文试卷(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第12-13题。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歌鉴赏题】专项练一附答案解析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歌鉴赏题】专项练一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e468057c1cfad6185fa705.png)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歌鉴赏题】专项练一A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梅花魂。
【注】本诗于神宗元丰六年,苏轼被贬黄州第四年所作。
九重:代指朝廷。
化用唐代诗人韩偓的“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意谓第二次开放好比魂的返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的环境特点相似。
B.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
首联点明环境的偏远,烘托凄凉的氛围,为下文叙事、抒情作铺垫。
C.“五亩渐成终老计”是说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九重新扫旧巢痕”则是点明他作“终老计”的原因。
D.诗中作者多处将前人诗句和典故转化为自己诗篇中鲜活文字,不留移栽痕迹,显示了高超的创作技巧。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1.C【“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错误,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老计”是“渐成”的,而非早有的打算。
】2.颔联说自己要在黄州终老,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己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温暖了,表达出诗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
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
反映了诗人出世入世的矛盾纠结。
二、【重庆巴蜀中学2021年高三下模拟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邻山县道上作[注]陆游微雨晴时出驿门,乱莺啼处过江村。
挽花醉袖沾余馥,迎日征鞍借小温。
客路一身真吊影,故园万里欲招魂。
鬓毛无色心犹壮,藉草悲歌对酒尊。
[注]邻山县是陆游入川的第一县,在他到邻山县之后,写下了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创作此诗时,刚好雨过天晴,一个“乱”字暗示了诗人“出驿门”时的心境。
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 赵鼎阅读附答案
![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 赵鼎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f85bda551810a6f4248623.png)
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赵鼎阅读附答
案
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
赵鼎①
江月初升,听悲风、萧瑟满山零叶。
夜久酒阑,火冷灯青,奈此愁怀千结。
绿琴三叹朱弦绝,与谁唱、阳春白雪。
但遐想、穷年坐对,断编遗册。
西北欃枪②未灭。
千万乡关,梦遥吴越。
慨念少年,横槊风流,醉胆海涵天阔。
老来身世疏篷底,忍憔悴、看人颜色。
更何似、归欤枕流漱石。
【注】①赵鼎(1085年—1147年),南宋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
②欃(chán)枪:喻邪恶势力。
10.结合全词,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5分)
▲▲
11.词的下阕对比手法鲜明,试作赏析。
(6分)
10.环境凄清,知音难觅,中原沦陷(有家难回),壮志难酬,老来漂泊。
(5分,每点1分)
11.①将年少时的横槊风流和老来的漂泊憔悴进行对比,表达了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感伤。
②将现实中看人脸色的生活和想象中枕流漱石的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6分。
每点3分,具体内容解说2分,情感分析1分)
寄外舅郭大夫①
【宋】陈师道。
张说《幽州夜饮》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张说《幽州夜饮》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075fea7e21af45b307a8c6.png)
张说《幽州夜饮》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答案: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
(2分)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
(2分)(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答案:(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分)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
(2分)(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
(3分)答案: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1分)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
(2分)【译文】幽州地处北方,晚上凉风吹起细雨绵绵,寒冷之气袭来,使树林萧瑟。
军中的高堂之上,正在举行宴会,怎能使我暂时忘掉了自己的迟暮之心?军中的娱乐是仗剑而舞,边塞的音乐是胡笳的演奏声。
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遇之深呢。
【赏析】据《新唐书张说传》: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
后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
都督府设在幽州范阳郡,即今河北蓟县。
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
诗中描写了边城夜宴的情景,颇具凄婉悲壮之情,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对遣赴边地的不满。
全诗以夜饮二字为中心紧扣题目。
开始二句描写夜饮环境,渲染气氛。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值秋深风凉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
这一切,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地之夜的荒寒景象。
第二句还暗用了宋玉《九辩》中的诗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益发渲染了诗句中悲伤的色彩。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悲愁的心绪,已经见于言外。
而这夜饮,就是为了要驱走这恶劣环境带来的悲苦,宴会还没有开始,从着力渲染、暗示中,已经给夜饮罩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
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3 5
![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3 5](https://img.taocdn.com/s3/m/e198390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45.png)
黔西北州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一中2021-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代外国人入华,有的在长安学习,参加科举考试,有的留在中国做官,有的回国效命。
他们精通汉文,擅长吟诗,在唐期间与中国朋友赠答酬唱,赋诗咏怀。
因此这些人的诗歌活动可以分为诗歌创作和唐诗传播两个方面。
当时入华学习的以新罗人和HY人最多,也以他们汉化最深,他们的诗歌创作丰富了长安诗苑。
金云卿是新罗最早以宾贡身份中举的,后在唐任兖州司马。
全唐诗逸卷中录其秦楼仙诗残句:“秋月夜间闻案曲,金风吹落玉箫声。
〞从诗题看当是在长安所作。
来长安的HY人在诗歌创作方面也获得不小成就。
晁衡〔一作朝衡〕,原名阿倍仲麻吕,16岁留学长安,在唐朝历任校书、左补阙、秘书监等职,与李白、王维、储光羲等为友。
其思归诗云:“慕义名空在,输忠孝不全。
报恩无有日,归国定何年〞他一直在长安为官,这首诗作于长安无疑。
空海在唐学法期间,有多首题寺和与唐僧赠答之作。
如青龙寺留别义操阇梨:“同法同门喜遇深,空随白雾忽归岑。
一生一别难再见,非梦思中数数寻。
〞表达了与中国同学依依惜别之情。
从印度、西域入华的僧人也有从事诗歌创作的。
唐志怪小说夜怪录刻画了一位生在碛西,来中国的善诗的胡僧智高,正是胡僧善诗在小说中的反映。
正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唐代的印度入华诗僧和出身移民后裔的胡僧,都有人从事过诗歌创作,只是由于作品散佚,我们今天只能从散存的吉光片羽和文献记载中来追寻他们的创作情况及成因〞。
丝绸之路既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从长安输出的不仅有物质文明,也有精神文明。
唐诗作为唐人最重要的精神文明成果,也从长安走向域外。
在这个过程中,从域外入华的各色人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居易说元稹的诗“自六宫两都至南蛮东夷,皆写传之,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
〞元稹说白居易的诗受到域外的欣赏和珍重,“鸡林贾人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以百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区分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幽州夜饮阅读答案
篇二:幽州夜饮阅读答案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
(3分)参考答案:(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
(2分)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
(2分)(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分)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
(2分)(3)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1分)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
(2分)译文幽州地处北方,晚上凉风吹起细雨绵绵,寒冷之气袭来,使树林萧瑟。
军中的高堂之上,正在举行宴会,怎能使我暂时忘掉了自己的迟暮之心?军中的娱乐是仗剑而舞,边塞的音乐是胡笳的演奏声。
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遇之深呢。
赏析:据《新唐书张说传》: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 741年)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
后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
都督府设在幽州范阳郡,即今河北蓟县。
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
诗中描写了边城夜宴的情景,颇具凄婉悲壮之情,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对遣赴边地的不满。
全诗以夜饮二字为中心紧扣题目。
开始二句描写夜饮环境,渲染气氛。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值秋深风凉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
这一切,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地之夜的荒寒景象。
第二句还暗用了宋玉《九辩》中的诗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益发渲染了诗句中悲伤的色彩。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悲愁的心绪,已经见于言外。
而这夜饮,就是为了要驱走这恶劣环境带来的悲苦,宴会还没有开始,从着力渲染、暗示中,已经给夜饮罩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
第二联紧接一、二句,进入夜饮,抒发诗人的感叹: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正字接转巧妙,紧承首联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自然地转入到宴会。
诗人说:正是在这风雨寒冷的夜晚,我们在高敞的厅堂中摆开了夜饮的筵宴,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又岂能忘却自己的衰老和内心的悲伤呢?能忘句以问句出之,将诗人内心的郁勃之气曲折地表露了出来。
这种迟暮衰老之感,在边地竟是那样强烈,挥之不去,即使是面对这样的夜饮,也排遣不开。
诗中化用了屈原《离骚》句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将诗人心意表达得更加婉曲、深沉。
第三联,随着宴会开始,并逐渐进入高潮的时候,诗人的情绪也随之兴奋起来,诗情也有了亮色: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在都督府的宴会之间,军士们舞起剑来,那矫健刚劲的舞姿,慷慨雄伟的气魄,令诗人为之感奋。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庄说: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舞剑是为了助兴,增加席间的欢乐气氛。
一个宜字,传出诗人对剑舞的欣赏。
但接着吹奏起胡笳时,那呜呜的声音,使席间短暂的欢乐顿然消失,而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
塞上本来就多悲凉之意,与诗人的远戍之苦、迟暮之感,融合在一起,成为心灵上的沉重的负担,诗情在稍稍有了亮色之后,又忽然黯淡起来。
这一联在豪壮中寓悲凉,在跌宕起伏中展现出诗人难以平息的滚滚思潮,直至引出最后一联。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这十个字铿锵有声,似乎将愁苦一扫而光,转而感激皇上派遣的深恩,以在边城作将为乐、为荣。
实际上这最后一联完全是由上面逼出来的愤激之语,他将对朝廷的满腹牢骚,隐藏在这看似感激而实含怨望的十字之中,像河水决堤似地喷涌而出,表现了思想上的强烈愤慨和深沉的痛苦。
清人姚范评论说:托意深婉。
(《唐宋诗举要》引)这一联的确托意遥深、措语婉曲,可谓得骚人之绪,寄寓着诗人悲愤的感慨,它与首联的悲苦的边塞荒寒之景,恰成对照,相得益彰。
全诗以景起,以情结,首尾照应,耐人回味。
诗歌在语言上遒健质朴,写景之语,并无华丽之辞,与边塞情调极为相称。
遣词用字也十分精当,例如吹、动、宜、重这些字,看似一任自然,实际经过认真锤炼,用得恰到好处,对写景、抒情起了很好的作用。
相
关阅读:篇三:幽州夜饮阅读答案
篇四:幽州夜饮阅读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并答案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并答案。
模拟试卷
157份文档
67份文档
阅读答案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