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植物的生殖》参考教案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植物的生殖及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一些进行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来自同一亲本;一些进行有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可来自不同亲本。【教材分析】

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生物界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类。有的植物既能进行有性生殖,又能进行无性生殖。在六年级下册教材中,已详细介绍了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因此本节从植物有性生殖的复习引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回忆、观察与思考等活动,明确常见植物生殖方式的种类、实质及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进而使学生明确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无性生殖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无性生殖的因素,从而初步认识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进化顺序,以契合整套教材的编排暗线——生物进化次序。

【重点和难点】

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及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一年级下学期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被子植物的开花、传粉、受精、结果以及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虽然已在前面介绍过,但学生并未建立有性生殖的概念,并且学生对传粉受精过程已经有所遗忘。因此,课堂老师要充分利用南瓜生殖发育示意图,描述有性生殖的过程,重点描述被子植物传粉和受精过程,总结有性生殖后代中遗传物质的来源,从而为理解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其进化关系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实物(甘薯、富贵竹、竹节兰、多肉植物、)学生准备:了解果树、花卉的栽培技术

意义

任务三: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植物的无性生殖能够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生物知识

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生产实践中怎样利用植

物的无性生殖栽培农作物、园林植物?请同学们结合

大屏幕上的问题仔细观看视频:植物的无性生殖的应

1、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

2、嫁接的方式有哪几种?

3、嫁接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4、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嫁接的步骤示意图:

学生说:

1、嫁接和

扦插。

2、枝接和

芽接

3、接穗和

砧木的形

成层紧密

结合一起

4、光照、

水分、温

度、湿度。

学生了解

无性生殖

的方式

多媒体播

放嫁接和

扦插视频,

突破难点,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给予学

生足够的

空间,培养

学生将生

活生产经

验与生物

学知识相

联系的意

识与能力。

教师又展示:将青岛杏子的枝嫁接到本地杏子的枝条,将来可得到青岛杏子的新品种。学生明确

嫁接的步

骤。

通过实物

展示,学

生掌握接

穗和砧

木。

学生将生

物知识利

用生活实

践中,学

生加深对

嫁接的应

通过图及

实物展示,

学生明确

嫁接的方

法步骤以

及成活的

关键。

通过生活

链接:激发

学生的学

习兴趣从

而学生能

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1、综观整节课,从教育理念上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整体评价。首先确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有机结合,目标具体、针对性强,达成度高,可测、可评价,并且及时解决课堂新生成目标,

2、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概念,比较两概念,应用概念。并且整合不同版本教材,充分利用身边学生熟悉的实物,并且老师准备无性生殖应用的视频,按照教学设计创造性地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3、先进的教学理念:课堂中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加强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探究学习并参与社会实践。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等。课堂教师注意以明确的问题导向,启发学生思考。课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心理特点的一致性,注重现代教育技术:PPT课件、展台、视频的充分利用。实现信息化技术和数字教育技术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深度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