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简介

合集下载

古中国的儒家思想与经典

古中国的儒家思想与经典

古中国的儒家思想与经典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流派,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礼、智、信,儒家经典则是这一思想体系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古中国的儒家思想以及与之相关的经典作品。

一、儒家思想概述儒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家庭伦理、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化和规范个体行为,可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儒家注重道德修养,提倡君子之道,强调人的先天优势以及通过教育培养的重要性。

二、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是指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家所著的经典著作,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等。

这些经典作品记录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和哲学观点,并对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

这本书强调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并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论语》中的一些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至今仍然被广泛引用和传承。

2.《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另一本重要经典,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教育观点。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天性善,通过教育和道德修养可以使人更加完善和圆满。

他还强调了仁爱与王道的重要性,主张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3.《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经典著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石。

《大学》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它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学者的学习方法和修养要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中庸》《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经典著作,讲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

《中庸》强调了凡事应该恰到好处,避免极端和过度,重视“中”的原则。

这个思想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都有重要启示,被视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简介

《论语》简介

《论语》简介《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包括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具有很高的思想和教育价值。

下面将介绍《论语》的起源、内容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一、《论语》的起源《论语》成书于战国末年至秦汉之际,是对孔子言行的整理和记录。

在当时,儒家思想逐渐形成,并在后世得到广泛传播。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为后世儒家学者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素材和参考。

二、《论语》的内容特点1. 强调道德伦理《论语》强调道德伦理观念的重要性,孔子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观点。

他强调诚实守信、孝道敬老、礼貌谦虚等道德准则,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起到重要引导作用。

2. 注重人际关系和教育《论语》中的对话场景大多发生在孔子与弟子、孔子与学生之间。

这些对话涉及到人际关系、教育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内容。

孔子提倡心灵相通、师德高尚、以身作则等教育理念,对后世教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突出实践和实用主义《论语》中所表达的思想注重实践和实用主义。

孔子重视知行合一,崇尚实践和实用,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个人修养和社会进步。

这一思想观点在中国古代影响深远,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三、《论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 形成儒家思想核心《论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培养良好的道德价值观《论语》对个人修养和道德价值观的强调,对塑造中国人民的道德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对后世子孙的道德养成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3. 影响中国教育制度《论语》中的教育观念,尤其是关于师德、学习方法和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塑造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并一直影响至今。

结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

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整理和记录,《论语》传承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对塑造中国传统文化和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

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

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自古以来,中国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仁义道德为首要原则,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丰富多彩,其中的十三部经典著作更是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以下是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的具体介绍:一、《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阐述了学习与修身的重要性。

其含义更是被扩展为治国、产业、世界和自我等方面。

二、《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阐述了中庸的思想。

其含义是指在一切事物中,都应该坚持中庸的原则,保持适度与平和。

三、《论语》:是记录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和其门徒的言行录,内容以言简意赅且言语含蓄为特点。

其中包括了许多关于仁爱、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思想。

四、《孟子》:是由孟子所著,学术性较高,内容包括仁者为王、人性本善等诸多思想。

五、《礼记》:是经过多位儒家大师整理所成的,包括了周礼、仪礼、春秋礼等等,集中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规矩。

六、《易经》:是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包括了八十一卦,其中包含了通诸事物的道理与;八卦象征着自然界的事物(如天地、山水等),取得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

七、《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又称《三百诗》,要求在音乐节目上配合表演,其诗歌形式注重押韵格律,并且以历史为背景。

八、《春秋》:是古代历史著作,按各年的政治事件、战争事故记载,其中涵盖了大量关于道德、家族、政治和法律等方面的思想。

九、《左传》:是春秋时期的历史书籍,采用记年方式,记载了齐、卫、楚、吴、越、晋、燕等列国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史学和史家言论创作的重要范本。

十、《尚书》:也是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部,注重历史崇拜,对中华古代文化、政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十一、《周礼》:也是属于礼记的一部,是一份国家级的官方礼仪和制度的重要规定。

十二、《乐经》:又叫《乐府》,是最早的音乐文献之一,包括了乐歌、乐舞、乐曲等,是传统文化中最为丰富和重要的一部分。

儒家经典现代意义理解

儒家经典现代意义理解

儒家经典现代意义理解
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道德、伦理、政治和教育思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儒家经典及其现代意义的理解:
1. 《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强调了个人的道德修养、仁爱、孝道、忠诚、正直等价值观,对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这些价值观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2. 《大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它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思想可以引导我们注重自我提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3. 《中庸》:《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对于现代人来说,《中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谐、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追求中庸之道,避免极端和偏激的行为。

儒家经典简介

儒家经典简介

儒家经典简介摘自宋一霖著《儒家精义:道》人类未生,道在天地;人类既生,道在圣人;圣人已没,道在《六经》。

儒家经典是道的主要文字载体,学道必读经书。

宋一霖儒经,孔子之世,修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汉存《五经》(《乐》亡佚),唐代“五经”成“九经”(《诗》、《书》、《易》、《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穀梁传》、《春秋公羊传》),从宋代起在唐代九经的基础上又加了《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合称“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春秋左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宋代又提出《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周易》)。

儒家经籍浩如烟海,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列出的就有1773部、20427卷,势难一一穷尽。

《十三经》是宋代以来儒家的主要经典,也是儒史以来最全的经典著作。

战国时期大儒后圣荀子对儒家之道亦有颇多建树和新贡献,对中国古代特别是宋代以前的古代历史影响极大。

我们对儒家经典的介绍,主要就介绍《十三经》和《荀子》,为大家学习经典原著提供一个参考。

1、《周易》一般称,伏羲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周公撰卦辞、爻卦,孔子作传,《周易》的形成历经漫长年代而由圣人制作。

《周易》主要包括“经”、“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和卦辞、三百八十六爻的爻位和爻辞;“传”,主要是阐释经文的文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十篇,其旨在于阐发经文大义。

《周易》原本是一部占卜书,用龟甲叫卜,用蓍草叫占,是远古国家遇到大事以决疑的手段。

《周易》的卦象、爻象又蕴含着天地万物变化的哲理,透过卦象、爻象的象征符号深究其变化哲理,弄懂经传中的精蕴内涵,对于认识世间事物的变化义理颇有帮助。

《论语》简介及概要

《论语》简介及概要

《论语》简介及概要《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本书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是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途径。

《论语》共分为20篇,包括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等,每篇都以孔子或其弟子的名字命名。

全书约有500多章,每章以对话形式呈现,以清晰简洁的文字表达,引人深思。

这本书被誉为儒家的经典之作,不仅记录了孔子的教导和智慧,更展示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体系。

它不仅对古代中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后世的政治、伦理、礼仪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中的学而篇是全书的开篇,重点讲述了如何学习和修养自己。

其中有一句著名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意思是说学习就像在享受乐趣一样,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论语》中的为政篇则涉及到了治国理政的问题,强调了君主应具备的品德和能力。

其中有一句名言:“君子之于天下,无不承乎?”意思是说作为君子应该承担起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具备为天下人谋福祉的才能和品德。

除此之外,《论语》还强调了孝道、友谊、仁爱等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里仁篇中有一句经典名句:“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意思是说要为人处事要学会宽容和理解,这需要长时间的修炼和实践。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从中获得对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指导。

这本书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围绕道德、礼仪、政治等议题的思考和借鉴。

总之,《论语》是一部具有指导意义和启发性的经典著作。

通过学习和领悟其中的思想,我们可以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同时,这本书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传统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儒家经典诵读作品大全

儒家经典诵读作品大全

儒家经典诵读作品大全一、《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学之道”,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道理。

其中还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二、《中庸》《中庸》是儒家另一部重要的经典,主要论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道理。

其中还阐述了诚、仁、中、行的思想,强调内心真实和行为正当的重要性。

三、《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政治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之一。

四、《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们的著作,主要阐述了孟子的思想,包括人性本善、仁政思想、义利观等。

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格言和政治哲学方面的论述,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

五、《孝经》《孝经》是一部专门论述孝道的儒家经典,主要阐述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道理。

其中还包含了家庭伦理、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是儒家思想中关于家庭伦理的重要著作。

六、《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这些诗歌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的真实面貌,以及那一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它们大多数都是短小的抒情作品,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七、《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主要收录了商、周两代的历史文献和政治文书。

这些文献和文书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于我们了解那一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八、《礼记》《礼记》是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各种礼仪制度的著作,其内容涵盖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宗教等多个方面。

它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资料,也是我们了解古代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依据。

九、《易经》《易经》是一部古代的占卜书,通过对卦象的分析来预测未来。

虽然它是一部占卜书,但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儒家经典著作

儒家经典著作

儒家经典著作一、《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备受推崇的一部书。

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代记述的言行录成的,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和思想交流。

全书共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575段言论,内容涵盖了政治、伦理、教育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

《论语》一书的核心思想是儒家学说,强调了仁、义、礼、智和诚信等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君子的修养和为政之道。

其中,孔子对于各种伦理道德问题的回答和言论,都体现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于社会秩序的探索。

《论语》不仅被奉为儒家经典,也对后世的政治、教育和人格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的一篇。

作为《礼记》的首篇,它被视为儒家经典九大部分的总纲。

《大学》强调了人类个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和方法。

《大学》曾经被作为国家考试的准备材料,被称为“四书五经”之一。

它不仅系统阐述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还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以及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关系。

《大学》的核心思想是追求道德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对于学习和实践儒家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三、《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孔子的弟子孟子所著。

它是一部关于人性、伦理道德和政治哲学的著作。

《中庸》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平衡和调和的力量才能带来真正的和谐和成功。

《中庸》提出了“中庸”、“诚信”和“中正”等概念,深入探讨了人的本性和行为准则。

它强调了人的自律和修身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法。

《中庸》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后世儒家学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书籍。

它是由孟子及其学生记述的言行录成的,记录了孟子在政治、教育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思想和观点。

《孟子》通过对于人性的剖析和对于社会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人性善良的观点和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十三部儒家经典

十三部儒家经典

十三部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许多经典著作。

下面列举了十三部儒家经典,每部经典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

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包含了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强调了仁爱和孝道的重要性。

2. 《大学》: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出了培养完人的理念,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3. 《中庸》:也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篇章。

该书强调“中庸之道”,即处事要有节制、保持中庸之道,既不过于放纵也不过于拘泥。

4.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该书强调人性的善良,主张通过教育和政治改革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人的成就。

5.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强调了君主的仁德和礼制的重要性。

6. 《礼记》: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记录了古代礼制的内容,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礼貌和仪式的重要性,倡导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7.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包括了许多民间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8.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通过卦象和卦辞的解释,探讨了宇宙的变化规律和人生的哲理,被视为一部预测和指导人生的书籍。

9. 《论衡》: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辩论文集,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包括了许多关于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讨论,强调了思辨和辩证的重要性。

10. 《春秋左传》:是《春秋》的注释和解释,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通过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评论和解读,强调了君主的仁德和政治治理的重要性。

11. 《管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政治和军事著作,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包含了管仲和子思的思想和观点,强调了政治治理和军事策略的重要性。

儒家经典有哪些

儒家经典有哪些

儒家经典有哪些儒家经典有哪些导语:儒家经典主要指儒学十三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儒家经典介绍,欢迎大家参考!《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儒家经典书目内容《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

“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

《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

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

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

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

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

总结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总结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总结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有很多,其中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等。

下面将对这四本经典著作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后人的言行记录而成。

这本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及他的弟子的对话和言行,包含了很多有关人伦、政治和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语录。

《论语》以情节简单、言辞深藏、文风简练而著称,它强调了仁爱、诚信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通过认真研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观点,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和教育。

《孟子》是由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性人物孟子的言行记录而成。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人性的本善和教育的重要性。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善良本性,但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和发展它。

《孟子》强调了仁义礼智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追求,并提出了“养心”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通过阅读《孟子》,我们可以了解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礼记》之一篇。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原则。

《大学》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四端”和“八经”思想,即明明德、亲亲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体的论述了如何达到这些目标。

通过阅读《大学》,我们可以了解儒家思想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方法。

《中庸》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由未详的儒家学者编写。

《中庸》主要阐述了修养的重要性和中庸的原则。

中庸即平衡和中立的原则,强调了避免极端和不合理的行为,追求道德和精神的均衡。

《中庸》还提出了诚信和恒心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诚信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通过阅读《中庸》,我们可以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和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涵盖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等。

儒家经典“五经 ”简述整理

儒家经典“五经 ”简述整理

儒家经典“五经”简述整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一、《诗》即《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二、《书》即《尚书》。

《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

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通行的《十三经注疏》。

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尚书》三、《礼》即《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四、《易》即《易经》《易经》是中国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

《易经》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它也是中医之子向更高层次学习的门槛。

儒家经典文学

儒家经典文学

儒家经典文学儒家经典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涵和卓越的艺术形式,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这里,我将列举十个儒家经典文学作品,带您一起领略儒家智慧的魅力。

一、《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文学的代表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行记录而成。

它以简洁的语言、精辟的论述,展示了孔子的思想和治学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被视为儒家经典文学之一。

它主要论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强调人的修养和德行对社会的重要性。

《大学》对于塑造人格、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文学之一,也是《礼记》中的一篇。

它强调“中庸之道”,即处事不偏激、不极端,追求平衡和谐。

《中庸》对于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提出了重要的思考。

四、《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文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思想构成。

它主要阐述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强调人性本善,提倡以“仁”的思想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五、《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经典文学之一。

它记载了周朝的历史、政治、礼制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还提供了治国和治民的经验和教训。

六、《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也是儒家经典文学之一。

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类,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风貌、家庭琐事等。

《诗经》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儒家经典文学之一。

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论述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应如何顺应自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八、《春秋》《春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经典文学之一。

它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以及各国的政治、战争、外交等方面的内容。

《春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论,展示了儒家的治国思想和政治智慧。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指儒家学派对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政治治理等问题的经典观点和思想体系。

儒家经典是儒家学派著述的重要代表,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儒家思想强调人文精神、伦理道德和政治治理。

儒家追求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礼仪、孝道、忠诚、仁爱等伦理价值观。

儒家认为,个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儒家经典的主要内容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它包含了孔子的伦理道德观点、教育思想和政治主张。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如“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深远影响。

2.《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后期思想家孟子及其弟子的著述,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中强调人性善良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可以通过教育得以完善和发展的。

它还提出了“性善论”、“性恶论”等伦理观点,并阐述了君臣、父子、夫妻、朋友等社会关系的道德准则。

3.《大学》《大学》是《四书》之一,是儒家学派理论的核心之一。

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伦理观念,主张个体通过修身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以此影响家庭和社会。

《大学》提出了“格物致知”、“明德笃行”等重要原则,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4.《中庸》《中庸》是《礼记》的一篇,但独立成书,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中庸》主张“中庸之道”,即思想行为的适度与平衡。

它认为,个体应在道德行为中保持恰当的调节和平衡,追求内心的和谐与稳定。

三、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尽管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诞生于数千年前,但其影响力延续至今。

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如仁爱、忠诚、孝道、和谐等,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的教育、家庭伦理、政治治理等领域。

儒家思想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当代社会建立和谐稳定的价值观提供了重要参考。

儒家经典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于研究和解读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之经典

儒家之经典

儒家之经典,孔氏成一言儒家之经典,孔氏成一言。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编撰的语录体经书。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儒家的思想也在中国的文学,哲学,美学,社交学,法度学等都产生影响深远的作用,对于中国的思想发展潮流也算得上是中流砥柱。

同时,为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奠定了基础,也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孝篇:百事孝为先,在中国的思想发展中始终把孝作为一大重点学习,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孝道的重要性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孔子的言行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论语学而第一》中语云: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明确的说道:父亲在世时,儿子不能享有独立行动的权利,因而只能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要看一看他的行为,如果长时间第遵照父亲生前的道德规范而没有改变的话,就可以称它为孝子。

这是孔夫子对孝子的定义中所涉及的一方面,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从家庭,宗族,习俗等方面来看,这只是一个方面。

《论语为政第二》中语云: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讲的是: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

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父母在的时候要多多的关心父母,当自己小时候生病的时候父母会痛心疾首,到处求医,人的生老病死总是无法避免的,当父母年事已高的时候,身体也就随着变的虚弱,需要的不是金钱,不是药物,而更多的是来自子女的关心。

《论语为政第二》中语云: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谈到子游问孝,孔子说:“现在的孝顺,只是能赡养老人。

即使是犬马,都会得到饲养。

不敬重,有何区别?”在这里谈及到了关于孝道中的赡养问题,特别是父母年老的时候,也是虚弱的时候,作为子女要真心的去照顾父母,但是在现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究竟有多少人还明白这个道理啊!难道时代进步了,人类落后了,都比不上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论语为政第二》中语云: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儒家经典著作

儒家经典著作

儒家经典著作
儒家经典著作有:
1、儒家经典:《周礼》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着,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

《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

2、儒家经典:《仪礼》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内容记载着周代的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

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十七篇,另有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已经遗失。

3、儒家经典:《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

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

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儒家十大经典著作

儒家十大经典著作

儒家十大经典著作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支,而儒家经典著作则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经典著作凝聚了儒家智慧和价值观,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儒家十大经典著作的简要介绍。

《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与行为准则等重要议题。

《论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的一篇。

《大学》讲述了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

它强调了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学习、修养和实践的重要性。

《大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对后世的儒家学者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的一篇,也是一本独立的著作。

《中庸》强调了人的平衡和谐,主张“中正”、“中和”的思想。

它指出了一个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上应该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避免过分和极端的倾向。

《中庸》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和个人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孟子》主要记录了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的言行和思想。

孟子的思想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仁爱和道德,同时强调了个人努力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尚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

《尚书》主要记载了周朝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强调了君主的责任和仁爱的行为准则。

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和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早的一部诗歌集。

它包含了约300余篇诗歌,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

《诗经》对于儒家学者的思想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易经》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一、儒家思想简介1. 儒家经典儒家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儒家是指孔子开创的一个学派,距今2500多年。

这样一个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

儒家经典从先秦《五经》到汉代以后《五经》体系的扩大,再到宋朝以后儒家经典的变化,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1.1 先秦《五经》《五经》的第一部是《诗经》,大家比较了解。

第二部是《书经》,就是《尚书》,它主要涉及的是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文献,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的上古历史。

第三部是《易经》,这是古代占卜之书,包含了古代的哲学思想。

第四部是《礼经》,“礼”在当时主要是礼仪、礼节和社会规范。

第五部是《乐经》,“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音乐也包括舞蹈。

最后是《春秋》,记载鲁国的历史。

这六部文献就是“六经”,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乐经》没有了,所以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以国家的力量正式确立一套文化经典,而且设立专家来研究它。

1.2 汉代以后《五经》体系的扩大。

《五经》的体系到汉代以后逐渐扩大,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礼记》,《春秋》则有三种传。

另外,《论语》和《孝经》在汉代虽然不是经,但是已经有了“经”的地位。

《尔雅》是一部字典,因为研究古经必须借助古代的字典,所以也进入经典体系。

到了宋代,《孟子》也入经了。

今天我们看《十三经》,除了前面的《五经》以外,还有《礼记》、《春秋三传》、《尔雅》、《论语》、《孝经》和《孟子》。

这里《五经》文化依然是儒学的根本核心。

1.3 宋朝以后儒家经典的变化。

从2500年前一直到唐代,我们的经典体系是以《五经》为主的儒家经典体系,可是到了宋代以后,在儒家经典系统里面有一套新的经典体系开始跟《五经》并列,其地位甚至超过了《五经》,这就是《四书》。

如果我们从民族精神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可以说是由不同的兄弟民族的文化共同构建的,但如果从主导方面看,儒家的文化和价值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儒家十大经典著作

儒家十大经典著作

儒家十大经典著作1.诗经因共包含有311篇诗歌而又被称为三百篇、诗三百,是由《风》《雅》《颂》三部分共同组成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并在西汉时期,这部中国古代诗歌开端的书籍被尊为儒家经典。

2. 尚书是约成书于前五世纪的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又被称为今文尚书,实际在这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这部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著作,对现代人们研究商周和西周初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3. 周礼是由西周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周公旦所著的儒家经典,也与礼记和仪礼合称为三礼,这个记载着先秦时期文化、风俗、礼法等诸多礼制的书籍对后世的礼制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4. 仪礼是共分为十七篇,根据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进行汇编的儒家十三经之一,这个记载着周代冠、婚、丧、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的书籍至今依旧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尤其对语言和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

5. 礼记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圣编撰于汉代的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分为二十卷四十九篇,是主要记录着先秦的礼制,体现出先秦儒家哲学、教育、政治和美学思想的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6. 周易又被称为《易经》,据传是由周文王姬昌创作,由经和传两部分共同组成的《三易》之一,周易被儒门风味儒门圣典,并且有着大道之源美誉,位居六经之首,是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7. 春秋左传是由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在战国或两汉之间完成的的史类文学作品,是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创作的儒家经典之一,作品的即使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

8. 公羊传是因成书于春秋时期而又被称为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一书而由战国齐国人公羊高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撰写的儒家经典之一,公羊传的作者公羊高还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9. 榖梁传又被称为谷梁传,是与左传和公羊传并称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是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由战国时期的谷粮赤撰写的儒家经典著作,这部着重宣扬儒家思想的著作,对于现代人们研究秦汉间至西汉初年的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经典简介摘自宋一霖著《儒家精义:道》人类未生,道在天地;人类既生,道在圣人;圣人已没,道在《六经》。

儒家经典是道的主要文字载体,学道必读经书。

宋一霖儒经,孔子之世,修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汉存《五经》(《乐》亡佚),唐代“五经”成“九经”(《诗》、《书》、《易》、《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穀梁传》、《春秋公羊传》),从宋代起在唐代九经的基础上又加了《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合称“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春秋左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宋代又提出《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周易》)。

儒家经籍浩如烟海,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列出的就有1773部、20427卷,势难一一穷尽。

《十三经》是宋代以来儒家的主要经典,也是儒史以来最全的经典著作。

战国时期大儒后圣荀子对儒家之道亦有颇多建树和新贡献,对中国古代特别是宋代以前的古代历史影响极大。

我们对儒家经典的介绍,主要就介绍《十三经》和《荀子》,为大家学习经典原著提供一个参考。

1、《周易》一般称,伏羲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周公撰卦辞、爻卦,孔子作传,《周易》的形成历经漫长年代而由圣人制作。

《周易》主要包括“经”、“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和卦辞、三百八十六爻的爻位和爻辞;“传”,主要是阐释经文的文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十篇,其旨在于阐发经文大义。

《周易》原本是一部占卜书,用龟甲叫卜,用蓍草叫占,是远古国家遇到大事以决疑的手段。

《周易》的卦象、爻象又蕴含着天地万物变化的哲理,透过卦象、爻象的象征符号深究其变化哲理,弄懂经传中的精蕴内涵,对于认识世间事物的变化义理颇有帮助。

孔子晚年,十分喜欢《周易》,竹简系绳翻断了三次,并说“再给我数年时间,真能这样,我对于《周易》就能因应自如了”。

2、《尚书》《尚书》是上古之书,是上古君王的文告汇编,上古君王贤臣奉天命、理人事的言行记录。

《尚书》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组成,上起尧舜,终至秦穆公。

由于《尚书》翔实记录了上古历朝历代圣王、明君、贤臣的治政言行,凝结了上古治政智慧,故一直为后世儒者看重,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楷模典范。

尽管存在古文尚书(28篇)和今文《尚书》(伪古文《尚书》25篇)之争,但今文《尚书》的内容在其他儒经中也有记录,它尊奉的义理与古文《尚书》一脉相承,为儒者信奉并影响古史两千多年,所以世人仍把古文《尚书》、今文《尚书》合一的《尚书》视为儒家经典。

3、《诗经》司马迁记载说,古时诗篇三千余篇,到了孔子,删去重复冗繁部分,取其可施于礼义的部分,编订为三百零五篇。

所以孔子说:“《诗》三百篇,一句话概括,就是:思虑无邪曲。

”《诗经》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是通过诗歌的形式,对上自君王后妃下至平民百姓进行德行教化,题材广泛,意旨鲜明,特别是反映民间喜怒哀乐、日常生活的篇章,具有很强的平民性和艺术性;“雅”大体是贵族、士大夫的歌乐,大雅为贵族所作,小雅为士大夫抒发个人情怀,称正声雅乐。

“颂”是祭祀神灵祖先的颂诗:“周颂”是周朝祭祀神灵的颂诗,鲁颂是鲁国祭祀祖宗神灵的颂诗,商颂是商朝祭祀祖宗的颂诗。

《诗经》的表现手法,按宋代大儒朱熹的解释,有“赋、比、兴”三种,“赋”是直接敷陈,“比”是采用比喻,“兴”是象征联想。

《诗经》中的诗篇,原来都配有音乐,诗句与音乐相匹配。

可惜,随着《乐》的亡佚,《诗经》诗篇的配乐也失传了,不然中国艺术宝库中又会增添许多道乐相合的卓越艺术品了。

4、《仪礼》《仪礼》是儒经“三礼”之一,汉代立于官学,共十七篇。

《仪礼》主要记载士礼。

《仪礼》专门讲礼的仪式、仪节,即在各种礼仪活动中怎么做,包括程序、参加者的身份、穿戴、位置、动作,甚为周详、繁琐,人们十分难以掌握,因而到唐宋已逐步衰落了。

5、《周礼》《周礼》是儒经“三礼”之一,主要记载周代设官分职的官制,各种官职的职能、隶属、编制等,发现于汉武帝时。

《周礼》设置六大官职系统:天官冢宰,掌管邦国事务;地官司徒,掌管邦国教化;春官宗伯,掌管邦国祭礼;夏官司马,掌管邦国军事;秋官司寇,掌管邦国司法。

冬官缺,汉以“考工记”补充,掌管邦国工艺。

在《周礼》的六大官职系统中,每个系统都有祭祀的职能。

6、《礼记》原先,《仪礼》的末尾有“记”说明,作为各种仪礼的补充。

汉代两位儒者戴德、载胜编成了两部《礼记》,分别称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小戴戴胜编辑的《小戴礼记》因较为简洁,成为后世流传的《礼记》。

按照梁启超的分类,《礼记》分为五类:一是通论礼义或学理,二是解释《仪礼》的专篇,三是记述孔子言行及门人时人杂论,四是记述古代制度礼节,五是记述古代格言。

《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后来受到特别重视,被抽取出来成为“四书”的两篇:《大学》乃是讲大德大才之人的学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它对后代的影响是很大的。

《中庸》专论中庸之道,即执中用中、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也就是两端平衡的意思。

《礼记》并不是一人一时的著作,它是战国至西汉初期各种礼仪著作的选编,大多出自孔子弟子、再传弟子以至三传弟子之手,戴胜只是编纂而已。

7、《春秋左传》《春秋》是一部史书:孔子在鲁国史书的基础上,简约文辞,褒贬是非,撰成《春秋》。

但《春秋》不是一般的史书,而是包含儒家义理的经书,所以《春秋》历代均被列为经典。

《春秋》有左丘明所著《左传》的翔实史证和公羊氏的《春秋公羊传》和穀梁氏的《春秋穀梁传》两书解释,唐代起《春秋左传》和《春秋》经文一起,与《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都列入“十三经”。

《春秋左传》是一部编写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撰著。

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九年(公元前468年),记述了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

《春秋左传》详细记录了春秋这一时期的历史,作为对孔子《春秋》的史实说明,对了解《春秋》裨益很大。

《春秋左传》文辞简炼优美,对战争的叙述或其他历史事件的记录,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8、《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是战国时期公羊氏撰著,系依据《春秋》的顺序,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

《春秋公羊传》宣扬大一统的思想,尤重天子、君、臣、民的等级秩序,其对于春秋时期“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三世说”虽不尽合史实,却对后世史学影响很大。

9、《春秋穀梁传》《春秋穀梁传》是战国时期穀梁氏对《春秋》经文所作的解释,其体例大体与《春秋公羊传》一样,依据《春秋》的顺序逐句一问一答式的解释《春秋》经文。

《春秋穀梁传》偏重对《春秋》经文蕴含的经义常理作解释,对于理解《春秋》的道义内涵颇资启发。

《春秋》是原始经典,《春秋左传》重历史学习经文,《春秋公羊传》重大一统解释经义,《春秋穀梁传》重经文道义,可谓各有特色。

10、《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集,为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纂,自宋代以来列为儒家经书,与《大学》、《中庸》、《孟子》一起合称“四书”,被宋代大儒朱熹视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的入门书。

《论语》共二十卷,内容涉及广泛,主要是孔子教化弟子们做人要讲仁德重修身的言论,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许多言论带有很强的针对性。

《论语》对于我们了解孔子的思想是重要的,但不能把《论语》视为儒家经典的中心,孔子在世并无《论语》而是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教材教化弟子。

可以把文字浅近的四书作为入门,再深入研读其他经典似乎更利于掌握儒家思想的全理。

11、《孝经》《孝经》是儒家专论孝道的一部经典,相传为孔子传给曾参而由曾参整理而成。

《孝经》共十八章,第一章“开宗明义章”为本经总论,言孝乃德之本,是教化的基础。

孝亲忠君的忠孝两全即是孝道的归宿。

其余各章分述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孝道和对孝道的若干重要阐述。

《孝经》是专论孝道的儒家经典,汉代起提出以孝治天下,其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宗法血亲制度下的古代社会影响深远,许多关于子女孝敬父母的提法至今仍不失现实意义。

12、《尔雅》《尔雅》是一部字典,但不是一般的字典,而是蕴含了儒家经义的字典,所以列为《十三经》之一,为后代儒者注释儒经所看重。

相传《尔雅》为周公所作,孔子及汉初儒者叔孙通也作了一些增补。

既然是字典,《尔雅》的涉猎范围就极其广泛,从一般文辞,到亲人家庭、宫室器物、天地万物等,都较详尽的予以解释,故汉以后儒者传习儒经都以《尔雅》作为重要工具书。

阅读《尔雅》,不能只把它视为一部字典辞书,而必须注重它的字词诠释中包含的儒家义理,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经典意义。

例如,释天,既讲了“自然之天”,又说了“主宰之天”,而儒经中虽也言及自然组成的天,但更常见的是视为世界主宰、信仰皈依的天,这是阅读《尔雅》以及其他儒经务必注意的。

13、《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孟轲和弟子们的言行录,主要记载了孟子传承孔子思想的言论。

《孟子》原本只是作为诸子之一的专著,唐儒韩愈最先推崇,宋儒更加以传扬,自宋代起列为《十三经》之一,为后代儒者所注重。

《孟子》共七篇十四卷(章),其中孟子传扬的人性善、修仁德、养心性、施仁政、民贵君轻、中庸权变等义理,是孟子对儒家思想的重要贡献,对后世儒家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孟子被誉称为儒家“亚圣”并不为过。

不仅《孟子》思想精采,其文体气势宏大,语言流畅,推理严密,辩论力强,“文以载道”的特色十分鲜明。

14、《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大儒荀况的专著。

荀子在秦朝以下的一千多年中,实际影响远比孟子大,直到南宋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诸儒)扬孟抑荀之后,孟子的地位和影响才超过荀子。

尽管《荀子》未列入《四书五经》、《十三经》之中,但不能否定荀子对传承儒家思想的新贡献,它的许多创见极大丰富了儒家之道的宝库。

《荀子》共二十四篇,包罗广泛,论证深入,创造性强,颇多思想建树:人性本恶,善在后天;道为大本,权变相辅;圣王成治,道制相称;礼义法度,成治之本;举贤用能,罢不肖诛元恶;王者用兵,仁义为本。

等等。

这些思想、义理、法度建树,对秦以来历代王朝的影响巨大,法家创始人韩非、秦朝丞相李斯均出自荀子门下,绝非偶然。

或许可以说,孔子之后最重要的两个大儒孟子和荀子,一讲人性善重修仁德返善成治,一言人性恶重法制改恶成治,两位大师从不同角度出发,归于社会成治的结论,可谓殊途同归、相辅相成地传承了儒家的大道真理。

无怪乎后人称孟子为亚圣,称荀子为后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