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最全版

合集下载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提纲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准备三、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多媒体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六、教学过程流程图七、历史课应用模式八、教学课件结构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六日《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A 内容标准:1 通过叙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使同学们认识到它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 通过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使同学们认识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认识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

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本节课的难点: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样走向成熟的,其间经历的一大,二大,国民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最后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B 知识与能力1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有:五四运动、中共成立、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国民革命、北伐战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长征、遵义会议、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等。

2 让同学们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原因的探讨与分析,对比“城市包围农村”道路在中国的失败,以此来培养他们通过历史事件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3 通过比较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培养同学们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C 情感、态度、价值观1(课本要求)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2(教师发挥)新中国的建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是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才换来的,所以,同学们要珍惜今天所有的一切。

二、教学准备学生:复习上一节有关辛亥革命的内容,并且预习本节内容,对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师:精心准备有关有代表性的图片、音像资源,并结合课本内容制作课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设计(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设计(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即总路线的第二句话: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动力。无产阶级人是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这一点我们已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中学习了。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要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就必须发动和依靠农民,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所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既是帝国主义的最大掠夺对象,也是地主阶级最直接的压迫对象,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无产阶级只有与广大农民结成联盟,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教学设计
节段名称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所属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所属章节
第二章第二节
授课对象
授课时长
90分钟
所用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2023年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资源
1.课(线)上资源:优慕课
2.课(线)下资源:教材、课件
学情分析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主要来自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具有两面性,即:一方面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动摇性和妥协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一面决定了它是革命的动力之一,动摇性和妥协性决定了它无法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对它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2.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难点:1、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历程

3.3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必修一教案.详案.强者无敌)

3.3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必修一教案.详案.强者无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统地被迫于1912年宣布退位,人民推翻清王朝的愿望得以实现。

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却最终落到了封建军阀头子袁世凯的手中,中国人民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不愁吃穿、种田不纳粮的愿望也化为泡影。

以农民阶级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完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辛亥革命也没有实现这一革命愿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54页,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板书】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师: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即相区别又相联系的革命,首先他们的共同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但是他们又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在领导阶级上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一个是资产阶级自由思想以及三民主义,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革命前途上,就民主主义革命为的是实现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道路。

新课: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板书】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1)背景: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壮大③政治基础:北洋军阀专制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根本)④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传入⑤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经过: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主力:学生中心:北京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6月底主力:工人中心:上海(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4)影响: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④为共产党成立奠定基础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奥宣战,英美曾许诺个战争胜利后国际上将对中国以大国相对待,所以中国人对一战后召开的“和平会议”抱有很大希望。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最全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最全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5)掌握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6)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胜一败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3)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2)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二、知识网络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端中共建立: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和任务国民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发展新民主主义土地革命:正确的革命道路,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革命抗日战争的胜利: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的重大胜利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教案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目标:1.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思想;3. 能够分析和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了解程度。

第二步: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15分钟)1. 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背景;2. 解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新民主主义、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农民阶级等;3.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如民主革命的任务、革命的对象、革命的动力等。

第三步:分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2. 小组成员之间合作讨论,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第四步: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5分钟)1.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如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政权等;2. 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如农村改革、土地改革、工业化进程等。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2. 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教案延伸活动:1.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分析该事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联系;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革命历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3.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教案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现评分;2. 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活跃程度评估;3. 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评估。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第一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1.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1.2 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统治1.3 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探索1.4 孙中山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1 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萌芽2.2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国民党的统治2.3 土地革命与农村包围城市2.4 红军长征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第三章:抗日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3.1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人民的抵抗3.2 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与矛盾3.3 抗日战争中的民主运动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3.4 抗日战争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第四章:解放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1 解放战争的爆发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4.2 解放区的建设与土地改革的推进4.3 国民党政府的崩溃与新中国的诞生4.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意义第五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产与启示5.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5.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产与影响5.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与启示5.4 继承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使命第六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制度建设6.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6.3 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4 政治制度建设的成就与经验第七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建设7.1 恢复国民经济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7.2 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集体化的推进7.3 国有企业的建立与发展7.4 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第八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教育建设8.1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融合8.2 教育制度的改革与普及8.3 科学技术事业的蓬勃发展8.4 文化教育建设的成就与挑战第九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外交关系9.1 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实践9.2 我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3 重大国际会议与我国的国际地位9.4 冷战格局下我国的外交斗争与成就第十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评价与启示10.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贡献10.2 革命过程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10.3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现代中国的影响10.4 继承和发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重点解析本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全面的解析,涵盖了革命背景、兴起、发展、胜利以及遗产与启示等各个方面。

《新民 主主 义革命》 说课稿

《新民 主主 义革命》 说课稿

《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高中历史必修模块中的重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它的发生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止时间、主要阶段和重要事件。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力量、革命对象和革命前途。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伟大作用,增强对党的热爱和拥护。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历程和重要事件,如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但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三、说教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重要事件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史料分析法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培养他们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新人民版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最新人民版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C.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到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D.夺取最后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的统治。
3、新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数千年来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人民从此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作业布置】
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
(2)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意义:
A: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生活有了改善。
B:为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大力发展生产。
三是直接导火线: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2)经过:
A:1919年5月4日在爆发,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学生为先锋。
B:从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成为主力。
(3)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4)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
2、概况:
(1)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条件;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理论是实践经验的结晶;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几个问题;重点把握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特点;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教学方法与手段】专题讲授法、互动法;多媒体【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内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并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的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

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的主要内容。

2.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3.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1. 问答教学法。

2. 讲授结合讨论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影像资料,引起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思考。

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15分钟)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前的中国社会和国民党的统治,包括北伐战争的胜利和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3.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30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武装斗争的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4.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20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新时期中国的发展和当前国际形势。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对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和思考进行评估。

七、教学延伸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其他革命运动进行比较和分析,深入探讨革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八、教学材料1. 图片和影像资料,用于导入和引发学生思考。

2. 课件和教学笔记,用于讲解和示范教学。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听讲的同时也进行思考和思考。

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和交流,促进他们的互动和合作。

最新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doc

最新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doc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⑴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阶段特征并能概述有关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⑵分析并能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⑶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做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要求,实事求是并果断正确的确定处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⑴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⑵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⑶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通过收集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真实体验五四运动的激情岁月,体会青年学生们为国牺牲的精神;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⑵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调整政策,扭转局面的史实。

培养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二、教材要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1、背景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背景:国内背景包括三点:一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统编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统编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二、课程课时2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题是高中政治必修1统编版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教材主要围绕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展开。

首先阐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提供历史背景。

接着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阶段和标志性事件,如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时期的斗争情况。

最后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以及对中国社会和世界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四、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学生通过学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增强对党的认同和拥护。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认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事件的能力,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以及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应对策略。

3.法治意识通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相关法治探索实践,使学生初步树立法治意识,认识到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4.公共参与激发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相关探究活动,提高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包括重要事件和阶段划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战略决策的重要性。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关键问题,激发思维和表达能力。

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相关内容,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战略决策等内容,增强理解能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教案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标:1.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3.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特点;4.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教学内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三大革命任务、统一战线理论等;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4.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结束旧中国的封建统治、开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简短的历史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好奇心。

活动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通过PPT或讲义向学生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解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包括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三大革命任务、统一战线理论等。

活动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总结出关键要点。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活动四: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几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案例,例如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体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和策略。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活动五:知识巩固(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回答,检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解程度。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活动六: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学生表现;2. 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3. 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解程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慨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慨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红军的长征。

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的历程。

本课的基本线索是: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而失败。

由此,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

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加上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失败。

中国共产党发动旨在攻打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由于国民党力量强大而失败。

在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并在遵义会议中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的问题。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进一步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由此而锻造出的伟大的长征精神光芒永存。

什么叫“长征精神”?它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第一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背景。

让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原因和必要性。

1.2 教学内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清朝的衰落、外国侵略、封建制度的压迫等。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但未能实现民主与富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国家分裂、经济崩溃、民众疾苦。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原因。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2.2 教学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初期的发展,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目标。

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兴起。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过程。

图片展示法: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2 教学内容:抗日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贡献,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过程和成果。

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内战中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4.2 教学内容:国共内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苏教版《中国历史》八上第三单元专题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陈建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课前系统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中遭受的挫折,采取的应对策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框架。

◆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对本单元的历史知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还不是很熟练,因此还要对基本的知识进行一些巩固。

对于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得不清楚,各历史事件前后的逻辑关系理得不透。

对本单元的重点知识还没有完全突破,重难点把握不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7.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课前完成预习题案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课上首先进行历史知识竞赛,帮助学生熟记基本知识;然后突破本单元的重点知识,采取推介红色旅游城市的办法,各小组同学选择一个代表向同学们推介一个红色旅游城市,并说出推介的理由;再然后利用智慧大比拼环节帮助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最后将本单元的历史事件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背景下,从宏观上把握这段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案

教案班级:思政13民本课程:学科教学论教案名称: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授课教案小组成员:赵志刚何福鹏曹美琳尹哲苏国斌王玉平杨秀兰唐雪琴樊丽燕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深刻认识到革命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及其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性;明确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了解毛泽东的人民军队建设思想、人民战争思想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明确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从而深刻理解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授课时间:6课时三、授课方式: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四、主要内容: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五、教学重点:1.中国无产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及其政策、策略思想;2.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及人民军队建设思想;3.特殊环境下进行党的建设思想。

六、教学难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七、教学过程:(播放幻灯片)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939年10月,毛泽东为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写了一篇很有名的发刊词。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回顾了党走过的18年革命历程,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革命致胜法宝的著名论断,他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法宝。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我们分三个部分集中学习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

首先我们学习下关于统一战线的理念。

一、统一战线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

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通过欣赏和解读毛泽东诗词,感受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探索,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教学内容分析
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专题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线索是: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但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而失败。由此,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加上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失败。此后,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授过程】
教学情景一
设计意图: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资料以及巴黎和会场景和相关资料,从整体上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分期和五四运动爆发的相关背景及发展历程。
学生探究:(侧重于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工人阶级在这一场运动中的作用)
教师补充: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掀起一次次救亡图存的革命浪潮,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题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设置情景,结合教师语言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学生在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五四运动、中共成立、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上,要能叙述中共历史上召开的哪些会议及历次会议所解决的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要能够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重要的具有转折性历史事件,要能通过资料收集,讲述例如红军长征的荡气回肠,可歌可泣及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要能够使学生认识中国社会各派政治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现,探讨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艰难历程及中共政治上的不断成熟,从而进一步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的历史结论。

通过此课学习,体会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艰难的历程,进一步树立为中华新崛起理念,认识无论是民主革命还是今天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既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㈡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节内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事件中去寻找宏观知识、微观知识的呈现规律。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中共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必然现象。

2.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任何真理必须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综合分析,认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要处理好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的人民群众与杰出领袖、政党之间关系,辩证法中的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之间关系。

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熟。

三、教学资源:学生方面,学生预习本课,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基本要素。

阅览室找有关本课的《历史学习》、《中学生政史地》杂志有关内容,自制本节内容小卡片。

教师方面,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上突出历史阶段特征,重大历史事件评述,有关“堂堂清”巩固练习,教师在上课前认真阅读胡绳《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历史教材,提高自己教授好本课高层建瓴构建历史框架体系的能力。

四、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1.教的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读书指导法、图示法、辅助多媒体教学。

2.学的方法:讨论法、讲演法、发现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挽救中国危亡他们先后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那么爱国的学生呢,他们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时发动了什么运动?生:“五四”运动(齐声回答)2.“五四”运动:师:“五四”运动导火线是什么?生: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仅仅一个外交的失败就能开创中国民主革命新时期吗?重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生:学生思考、讨论,选取若干同学重点回答师:“五四”运动开创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时期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其次“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政治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中起到了主力军作用,“五四”运动中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汇成了反帝爱国斗争交响曲,“五四”精髓就是爱国主义。

师:“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这里有一个很难理解问题,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联系和区别问题,同学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新旧民主革命联系和区别是什么?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

生:学生思考踊跃发言师:总结、联系。

同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区别在领导阶级不同,指导思想不同,革命的前途不同。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节是本课中易掌握的内容,适当补充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⑵中共成立过程中要引导认识中共“一大”规定的党的任务的不完善性。

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师:问学生党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但是中国革命的国情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敌人是什么?生:通过充分的讨论,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师:进一步问学生,中共“一大”规定的党的任务有推翻资产阶级,是否符合中国革命的国情。

生:回答不符合中国国情,当时中国革命的敌人还不是民族资产阶级,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

师:中国共产党纲领的不完善性,说明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政治上不成熟。

4.国民革命:⑴国民革命又称大革命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⑵讲述本框题必须向同学们说清楚,推进国民革命的旗帜是革命统一战线。

师:问学生,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政党,为什么还要与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政党合作呢。

生:思考、讨论,得出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的强大和凶残,单靠无产阶级是无法战胜敌人的,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师:充分赞扬学生得出的结论,并充分说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接着教师必须简要叙述国民革命发展线索,从国民革命的兴起、发展到失败,并认真解析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⑴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这个框题,讲的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个符合中国国情革命的探索过程,这个革命道路开辟是用血的代价换来,也充满了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⑵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农民阶级,所以中共走农村革命路线推翻封建军阀存在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赢得广大农民对革命战争的支持。

⑶必须向同学们重点说明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巩固、发展、转移这样一条“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总的发展轨迹。

⑷在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段史实时,重点引导学生思索两个问题,一是红军长征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二是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两个问题学生一般还是能够认识,不过教师要作必要指导,在长征的原因问题上,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危害是导致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

在讲述红军长征这段史实时,须略为叙述“长征精神”内涵,它与“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关系及内在联系。

⑸讲述分析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这个框题,须总结毛泽东思想在国共十年对峙阶段体现。

可从军事理论、土地革命理论、政权理论、党的自身建设理论、革命策略理论加以叙述,从而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⑴抗战这段历史上教材作了简要说明,教师只要说明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作用。

同时说明抗战中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国民党主持的正面战场相互关系,让学生明白抗战胜利是全民族抗战奏响的凯歌。

⑵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一节内容,可让学生看书,教师提问。

师: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生:美蒋反动派与中国人民矛盾(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上升)师:国共两党矛盾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教师稍作提示,学生讨论。

生: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师:问学生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在短短三年内取得胜利。

生:热烈讨论,学生不一定得出较正确的答案。

师:同学们可从舆论上、土地改革上、军事斗争路线方面加以论述。

⑶人民解放军从军事上推翻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

教师从粉碎敌人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大反攻、大决战、渡江战役加以说明。

⑷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段史实,教师必须向学生说明新政协召开主要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标志着“三座大山”统治人民的结束。

⑸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师可让一名普通话讲得好的同学有感情朗读,教师逐条讲解,宏观上从国际意义、国内意义加以解析,从而得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必然。

⑹关于本课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的处理问题。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学案体现出来。

学案包括本课框架结构,重点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自习时能够初步认识本课主要内容。

具体的练习题书本上题目应首先要求学生练习,作出做到位,适当编一些填空题、选择题,一题多问式的问答题。

课后小组讨论题,撰写学习本课的心得体会。

还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与教师就这一课教学进行教学对话,就某一问题进行小范围的教与学的争鸣,以起到教学相长之功效。

六、教学后记本课内容涵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内容多,教学层次复杂,阶段特征模糊,如果用一课时把教学任务完成,教师真要好好构思本课的教学内容。

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师预先要设计好学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抓重点,攻难点,找切入点,激兴奋点,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感觉到新教材编写体例既有中国革命史编写痕迹,又有中国通史编写特点,怎样把两种编写体例通过我们认真备课,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这是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到难点的教学内容还较多,例如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什么采取“党内合作”方式;工农武装割据与中国旧的军阀割据的区别;共产国际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国的施行;红军长征精神内涵,“农村、农民、农业”这样的三农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体现等等。

教者怎样认真备课,既不要过高地拔高教材,又要深入浅出,节约教学时间,资源,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实现三维目标这就是新课程、新教材对我们高中历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