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世纪冰岛埃尔加Eldgjá火山喷发对中国的古气候效应

合集下载

中国历朝气候变化读书笔记

中国历朝气候变化读书笔记

第一章史前中国气候变化65Ma BP以来,气候持续变冷,称为新生代气候衰落。

第四纪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受地球轨道参数变化驱动。

地球气候呈现出寒冷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两种基本状态交替变化。

冰盖大规模扩展是最盛期全球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

全新世全球气候变化,全新世始于11.5ka BP。

最突出的标志是寒冷的新仙女木事件结束,气温大幅度上升。

8.2ka BP前为早期,之间为中期,称为全新世大暖期,之后是4.3ka BP以后为后期,开始降温。

季风气候是在新生代气候衰落背景下在中国气候系统中出现的最大的事件。

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现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空间格局。

导致中国现代气候分布不仅有了一般意义上纬向分布特征,又具有显著的东西干湿分布的区域性特点,并具有显著的季节性。

中世纪以来,疾风环境和内陆型干旱环境的产生和发展相互关联,影响中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夏季风系统开始出现,西北地区逐步沦为干旱区。

青藏高原隆起使得中国第四纪气候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中国第四纪气候冰期与间冰期气候旋回主要表现形式是冷干-暖湿周期性震荡,冷暖波动幅度超过10℃。

全新世中国气候变化分为早期增暖、中期温暖和晚期转冷三个基本阶段。

在气候千年震荡的背景下,全新世中国曾出现多个持续时间不同的寒冷时段或事件。

全新世大暖期,中国降水量较今普遍偏多。

故大暖期盛期是中国原始农业文化最发达的石砌。

夏商周:大暖期后及其延伸夏商周是由全新世大暖期最后1000年及其结束后的近千年构成,因而可看成是大暖期后一阶段亚稳定暖湿期及其延续。

4.2~4.0 ka BP气候事件中国发生了一次显著降温事件。

(世界这一时期也发生降温事件,称为新仙女木事件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降温,是历史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一次小冰期),标志着世界许多地区气候最适宜期的结束和后全新世的开始或现代气候的形成。

此阶段,西北显著干旱,东南降水增加。

夏到商早期,气候相对温暖。

大部分时间中国温度比今高2℃左右。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热点预测之冰岛火山爆发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热点预测之冰岛火山爆发

经典例题
【答案】10.B 11.A 【解析】【点评】岩浆岩:①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 石:花岗岩。②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玄武岩。沉积 岩: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 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 岩。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 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砂岩变石英 岩、花岗岩变片麻岩。 10.A.沉积岩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A错误。 B.火山喷发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属于岩浆岩,B正确。 C.变质岩是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不是火山喷发形成的,C错误。 D.石灰岩属于沉积岩,也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D错误。 故答案为:B。 11.根据所学知识,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属于生长边界,地壳活跃, 多火山活动,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解析
【答案】1.A 2.C 【解析】【点评】冰岛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活动频 繁,多火山。冰岛纬度较高,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气温低,降 水丰富,冰川广布,所以冰岛被称为“冰火之国”。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地带,地壳运 动活跃,多火山,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冰岛以山地为主,河流短小急促,水能丰富,又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 资源丰富,水能、地热能发电量大且价格低廉,市场竞争力强,C正确, 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经典例题2

2012哈师大附中二模文综

2012哈师大附中二模文综

2012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10年4月16日,冰島艾雅法拉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不仅使瘦盖在火山口的冰川迅速融化,而且火山灰直沖云霄还直接导致了欧洲航运业的瘫痪。

读图1,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此次冰岛火山喷发,说法正确的是A.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活动频繁是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B.不会对中国造成影响C.可能会加剧冰岛洪涝灾害的发生D.冰岛此日大部分地区暗无天日2.下列部门受此次火山喷发影响最大的可能是A.英国的石油采掘B.荷兰的鲜花出口C.意大利的服装加工D.德国的钢铁制造在瑞士西南部,曰内瓦湖畔的山坡上,梯田从湖畔一直绵延到海拔600多米的高处。

整个梯田群近900公頃,全部种植着葡萄,这便是世界文化遗产“拉沃梯田”。

梯田被石墙隔开,石墙与泄洪沟融为一体,这套水利系统将水流引到导水渠中汇集起来,送到山下的湖里去。

高出田面的石坎可阻挡土石滑落。

根据材料,回答3 -4题3.瑞士拉沃梯田被称为“三个太阳眷顾的福地”,关于“三个太阳”的描述错误的是A.太阳辐射较强,阳光充沛B.日内瓦湖水对阳光的反射C.石墙对热量的保存D.阿尔卑斯山阻隔北方的冷空气4.梯田上水利系统发挥的生态作用是A.引水对葡萄园进行灌概B.避免水流直接冲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C.避免湖水上涨,淹没葡萄园D.阻挡山上的土石掩埋葡萄园读利比亚地区图(图2),椐此回答5〜7题。

5. 关于该国地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B.地势南高北低,东部比西部地势起伏更大C.海拔最高处为1000米D.地形以低矮的高原为主,平原面积较小6. 关于利比亚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境内的河流和湖泊,常年靠地下水补给B.境内大部分地区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地中海沿岸夏季常受来自南部撒哈拉沙漠干热风的侵害D.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气温在30℃以上,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7.关于利比亚经济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南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并有多条输油管道通向地中海沿岸地区B.因地下水丰富,南部地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发达C.农业局限在地中海沿岸,主要种植油橄榄等亚热带作物D.主要经济支柱为石油、棉花、侨汇和旅游业被香为“桥隧博物馆"的宜万铁珞东起湖北省宜昌市,面至重庆市万州区,是目前中国单公里造价最高的秩路。

火山喷发与气候的关系

火山喷发与气候的关系

火山喷发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通道、火山口和火山喷出物堆积成的火山锥是构成火山的主要机构。

一:火山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火山活动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

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向大气圈排放大量的火山灰、水蒸气和SO2等气体,尤其是SO2能在平流层中形成气溶胶,并停留很长时间,减少太阳对地表的辐射量,影响局地或全球气候。

地质历史记录表明,火山活动与气候冷期有密切的联系,现代观测和模拟资料也显示火山活动后的一年至几年内,火山周围地区甚至全球产生不同程度的降温。

现有研究表明,在火山喷发的活跃时期,火山气体喷发物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程度可能超过CO2等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

不同岩浆成分的火山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不同:中酸性普林尼式火山喷发主要造成气候变冷和臭氧层破坏,它导致气候变化的时间较短,但空间范围较大;大火成岩造成气候变化的时空范围及程度均较大,它能够导致地表温度、海平面大幅度变化,最终引起生物灭绝;中小规模玄武质裂隙式喷发主要造成火山盆地内气候较大幅度变化,但对气候影响的持续时间较短,主要气候效应是导致附近地区温度快速下降和形成酸雨。

二:气候对火山活动的影响火山是由构成地壳的板块移动构成的,这些构造板块带动海洋和陆地在那包围地核的地幔上浮动,地心的高温为地幔制造了强烈的对流,板块因而随之移动。

对流使薄薄的地壳分开、漂移,地壳被拉开,新的岩层就会取代它的位置,形成火山。

地球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要释放出来。

然而因为人为的原因(树木的砍伐,植被、绿洲的骤减等),影响着气候,带来暴风降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生态,地表温度提高,外部的热能与地球内部的能量相对,势必形成一个大火球,同时也影响着内部能量的释放。

关注冰岛火山爆发科学家呼吁严肃对待气候变化 冰岛火山爆发阅读答案

关注冰岛火山爆发科学家呼吁严肃对待气候变化 冰岛火山爆发阅读答案

关注冰岛火山爆发科学家呼吁严肃对待气候变化冰岛火山爆发阅读答案冰岛第五大冰川――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的一座火山14日喷发后形成大量烟尘,不仅使部分冰川融化引发洪水,冲毁了附近道路和桥梁,而且产生的大量火山烟尘,严重影响了欧洲地区的空中交通,多国机场被迫关闭。

冰岛第五大冰川――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的一座火山14日喷发后形成大量烟尘,不仅使部分冰川融化引发洪水,冲毁了附近道路和桥梁,而且产生的大量火山烟尘,严重影响了欧洲地区的空中交通,多国机场被迫关闭。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冰岛火山的爆发?火山爆发又将带来何种影响?火山还会持续喷发多久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冰岛火山爆发瘫痪欧洲空中交通,到底火山还会持续喷发多久,科学界没人敢打包票。

专家正在寻找相关蛛丝马迹,不过这次爆发的火山位于冰川之下,增加了判断难度。

冰岛本身就是由火山活动所产生的岛屿。

它位于两大板块相互拉扯的中洋脊上,让岩浆因此冲上地表。

此外,冰岛还位于科学家所谓的热点,也就是会产生极大量岩浆的地方。

火山的爆发大致可分两类,一种是喷发岩浆,另一种是喷发蒸气与烟尘。

冰岛的火山爆发经常依循一套模式,一开始最剧烈。

但冰岛大学地质学家艾尔纳森指出,这次与上月20日的两次爆发却是一开始都很平静,因此喷发会持续下去或逐渐变弱。

研究人员正监控火山动静以找寻线索。

此次火山爆发发生在艾雅法拉冰川之下,使情况变得更复杂。

英国杜伦大学地球科学专家麦佛逊将这种情况比喻为将一个热平底锅放在厨房水龙头下方:热熔岩接触到冷水,随即产生水蒸气。

若水蒸气受岩石遏制,压力会持续上升,足以发生局部爆炸。

英国火山专家吉尔贝指出,他个人的猜测是,火山还会再大量喷发几天,之后喷发规模缩减,但仍不会停止喷发。

冰岛地球物理学家哈塔多提娅称,从目前来看,火山灰移动的速度比预想得要慢,而且聚集的规模更大,因此火山灰对欧洲的影响依然不能消退。

英国气象局的格拉梅?莱克具体解释说:“目前,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上空被高气压所控制,这说明风的运动相对较弱,云层被吹散的速度也是缓慢的。

枣庄市2010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含答案

枣庄市2010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含答案

枣庄市2010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读重庆与峨眉山顶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1~3题。

1. 重庆的海拔、7月平均气温与峨眉山顶相比,分别A.低2839米低16℃ B.低2839米高16℃C.高2839米高16℃ D.高2839米低16℃2.据上题计算,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A.下降约6℃ B.下降约10℃ C.升高约6℃ D.升高约10℃3.影响同纬度地区的峨眉山与重庆7月平均气温相差较大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 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地形4.2010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开始大规模喷发,地质学家预计本次喷发可能持续数周时间。

历史上,冰岛曾多次发生火山爆发活动。

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我们最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冰岛处于板块内部 B.冰岛处于板块交界处C.冰岛处于火山、地震带上 D.冰岛处于地壳运动活跃的区域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

本次大会就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达成了广泛共识。

据此完成5~6题。

5.温室气体的主要类型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6.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是A.人类活动 B.地壳运动 C.大气运动 D.太阳活动7.北京的气候类型是下表为2009年7月份中国原油进口十大来源国。

据此完成8~9题。

8.中国进口原油的最大来源国是A.沙特 B.巴西 C.俄罗斯 D.伊朗9.中国进口原油的十大来源国大多数分布于A.拉丁美洲 B.非洲 C.中东 D.中亚读东南亚部分地区图,完成10~11题。

10.A半岛的地势特点是A.南高北低B.呈三级阶梯分布C.西高东低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11.B海峡的名称是A.直布罗陀海峡B.马六甲海峡C.土耳其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2010年上海世博会地方馆展区,集中展示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风采。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12~13题。

12.有这样一座展馆:外观就像是一个超大型天灯,代表山形的长方体作为建筑外墙,并刻上了玉山、阿里山等当地名山的棱线。

【高中地理】气候变暖是否会引发地震火山爆发

【高中地理】气候变暖是否会引发地震火山爆发

【高中地理】气候变暖是否会引发地震火山爆发2021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

到目前为止,地震已造成2200多人死亡,上万人受伤。

与此同时,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的一座火山喷发,不仅使部分冰川融化引发洪水,冲毁了附近道路和桥梁,而且产生的大量火山烟尘严重地影响了欧洲的空中交通,多国机场被迫关闭。

气候变化疑犯早在2021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的几天内,互联网上就充斥着各种关于气候变化导致这次海啸的讨论。

不少人认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地下的岩浆升温,地球的温度升高,从而造成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

不过,科学家至今没有找到印度洋海啸的发生与海水面升高之间有直接联系的证据。

虽然气候变暖导致的地震和火山爆发的理论有些牵强,但其中包含的一些理论值得思考,即气候变化与极端地质事件密切相关。

英国气候学家理查德?“这是一个新的学术研究课题,可能会产生有趣的结果。

以前,我们假设气候变化与这些事件无关,但我们不妨推测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系。

从长期和大量的气候变化研究中可能会看到一些影响,”贝茨说,贝茨说,没有证据表明当前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与中国地震和冰岛火山爆发有关。

2021年9月,英国伦敦曾召开了一个关于“气候对地质和地貌的影响”的研讨会。

与会专家认为,气候变化会打破地球的微平衡和诱发地质灾害。

他们指出,在远古时代,大气的巨幅升温就曾和地质变化有关。

对于未来几十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会不会导致类似的地质变化,虽然目前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是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必须严肃对待这个问题。

如果全球气候变暖不能被遏制的话,人类面临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更加炎热的未来,而且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未来。

水和冰对地壳的影响地质学家指出,气候和地壳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是通过地球上的水-冰转换进行的,水和冰给予地壳的压力是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1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吨,而1立方米冰的质量为0.9吨。

如果向地面倾倒1000米厚的冰盖,或者从海洋中移去等体积的水,都会造成地壳岩石所受到的压力和张力的变化。

5500aBP气候事件在三大文明古国古文明和古文化演化中的作用_吴文祥

5500aBP气候事件在三大文明古国古文明和古文化演化中的作用_吴文祥

5500a BP 气候事件在三大文明古国古文明和古文化演化中的作用吴文祥1,2,刘东生2(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摘 要:5500a BP 气候事件是世界上许多地区全新世气候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促进了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和尼罗河流域埃及古代文明社会的诞生,对中国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未能形成地理限制可能是中国地区未能像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一样在5500a B P 前后形成文明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5500a BP 气候事件;古代文明;古文化中图分类号:P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2)01015508收稿日期:20011019;修订日期:20011128基金项目:中国季风区古环境演变机制及其全球变化的动力学联系资助项目(4989170)作者简介:吴文祥(1968— ),男,博士后,主要从事新生代环境与环境考古方面的研究。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演化进程之一———古代原生文明或原生国家的形成一直是学术界普遍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传统上一般将文明社会或国家的形成解释为文化本身内在的发展规律使然。

但越来越多的例证表明,人类社会发展固然有其内在的演化规律,地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也不可忽视。

如果缺乏古文化发展的环境背景知识,单纯依靠文献史料和考古材料,很难客观地认识古文化变迁的原因并进而探讨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全新世中期是全新世气候和古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气候上表现为许多地区全新世大暖期的结束[1~3]、山地冰川的活动[4]以及ENSO 气候的重现等[5];在人类社会发展上表现为社会大改组和大分化如原始氏族制度的解体、文明的形成与衰落等[5]。

这种气候转变与古文化变化的一致性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Sandweiss [5]曾用全新世中期转变(Mid -Holocene transition )来概括这一时期的气候演化和社会发展特点。

201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

201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10自然灾害与防治(10年海南卷地理)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读下图,完成1~3题。

1.冰岛位于A.极地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西风带D.副热带高压带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3.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些空域A.雷暴频发 B.严重缺氧 C.有大量可燃气体 D.火山灰浓度大(10年江苏卷地理)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

图3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两次大地震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5.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10年浙江卷自选模块)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

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1、图2,完成下列问题。

6、台风转向点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A.5-6月B.6-8月C.8-10月D.10-11月7、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A.5-6月B.6-7月C.9-10月D.10-11月8、图2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10年北京卷文综)10、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关于日本火山灰的资料

关于日本火山灰的资料

火山灰效应火山爆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上升到空中,产生“阳伞效应”,高空的火山灰层一方面反射太阳的辐射,一方面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使地球温度降低。

据统计,在地球气候的暖周期中强的火山爆发要比冷周期中少一半,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大的火山爆发明显减少,也是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连锁反应冰岛第五大冰川——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下一座火山2010年4月14日喷发后,混沌学中描述的“蝴蝶效应”——大洋彼岸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造成大洋这边的一场风暴,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上演了一场真实秀。

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喷发后,大量的火山喷发物被抛向高空。

随着风向的不断转变,包含大量硫磺成分的火山灰将这种恐惧和混乱带到了欧洲,甚至全球。

近乎七千多米的高空中,火山灰随风飘散,欧洲随之采取的“禁飞”规模堪比“9·11”袭击。

造成欧洲空中交通瘫痪的冰岛火山仍在全力喷发,并伴有雷电。

自2010年4月14日喷发以来,随风飘散的火山烟尘逐渐覆盖了欧洲部分地区的上空,造成欧洲的空中交通大面积瘫痪。

这一事件造成的影响已从欧洲地区波及全球各个角落,涉及的范围也扩散到政治、经济、科技等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航空影响火山灰影响航空业冰岛火山灰影响欧洲领空第四天,欧洲航班大乱的程度就如同不断四散的火山灰烬一样持续扩大,许多机场关闭,这场火山灰效应估计已对全球800万名乘客行程造成困扰,初步推估已造成航空业整体损失达到20亿美元,而损失金额仍在持续攀升中。

亚洲区2010年4月19日也有不少航空公司停驶,分别是:国泰航空、澳斻、日斻、大韩航空、纽西兰航空、中华航空、香港国泰等航空公司。

目前台湾地区有需要空运货物至欧洲的企业,如:华硕等,都改由海陆运输暂代。

因为航班停驶四天造成的损失惨重,这次因火山灰所引起全球航空业营业损失推估20亿美元,在欧陆已超过10亿美元,许多小型航空公司根本不堪一击,若航班再继续停摆下去,恐怕要面临倒闭的危机。

ENSO事件对气候的影响教程

ENSO事件对气候的影响教程

气象学与天气气候学课程论文——ENSO事件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姓名:陈玲学号:1201050110院系:水文水资源学院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二O一五年七月ENSO事件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什么是ENSO事件1.1定义ENSO事件即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南方涛动是指在太平洋与“印尼—澳洲”地区之间气团平衡移动的情况,它与出现厄尔尼诺或拉尼娜时的典型风场有关。

在La Niña(拉尼娜)期间,东南太平洋气压明显升高,“印尼—澳洲”(印度洋)的气压减弱。

El Niño(厄尔尼诺)期间的情况正好相反,东南太平洋气压明显降低,“印尼—澳洲”的气压升高。

鉴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之间的密切关系,气象上把两者合称为ENSO事件。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则是ENSO循环过程中冷暖两种不同位相的异常状态。

因此厄尔尼诺也称ENSO暖事件,拉尼娜也称ENSO冷事件。

1.2形成原因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

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

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海洋底部的涌升补充,由于底层海水温度较低,因此使表面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

于是在西太平洋上,空气受热上升;而在东太平洋上,空气冷却下沉。

这就在热带太平洋上空形成了一个环流圈(沃克环流Walker Circulation),空气从西太平洋上升,在高空向东输送,到东太平洋以后下降,在低空向西输送形成赤道东风,回到西太平洋,周而复始。

但是,一旦东风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

由于东太平洋的海水变温暖,本来冷却下沉的空气被削弱了,太平洋东西两侧的温度差值变小,整个沃克环流的强度也会减弱。

不仅如此,沃克环流原本上升和下沉的位置也会发生偏移,原本在西太平洋的上升中心移动到了中太平洋,赤道东风随之变弱,并向东撤退。

火山活动对全球气候的长期影响

火山活动对全球气候的长期影响

火山活动对全球气候的长期影响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现象,从历史到现代,火山喷发不仅影响着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火山活动如何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全球气候,并分析其长期影响。

火山喷发的基本原理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内部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向外喷出,这一过程伴随着大量气体和微小颗粒物质的释放。

这些物质中,包括二氧化硫(SO₂)、火山灰和其他气溶胶成分。

气体的释放火山喷发时,巨大压力下的岩浆会释放出各种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其中,二氧化硫在高空结合水汽形成硫酸盐气溶胶,对大气造成的重要影响。

火山灰的排放除了气体,火山还会喷出大量的火山灰。

这些火山灰颗粒虽然颗粒较大,但在空气中可以滞留很长时间。

火山灰通过反射和散射阳光,造成局部及全球气温下降。

火山活动对气候的短期影响火山喷发后,会在短期内直接影响当地及全球气候。

一场大规模的喷发,例如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的喷发,其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硫使得全球平均温度在之后的年份降低了约0.5℃。

散射和吸收阳光火山释放出的气溶胶颗粒会在大气中形成云层,这些云层能够反射大量阳光,使得地表温度降低。

火山灰和其他微小颗粒物在大气中形成一个屏障层,减少了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的量。

全球降水模式改变由于阳光可用量减少,很多地区可能会出现降水量减少,从而引起干旱问题。

同时,一些地区可能因湿度增加而引发强降雨,导致洪水发生。

这种降水模式的变化可能持续数年,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困扰。

火山活动对气候的长期影响尽管许多火山喷发在初期具有显著的短期效果,但其长期影响更多是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和海洋循环等途径实现。

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火山活动不仅释放短期内导致降温的硫酸盐,也会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

虽然相较于人类活动而言,单次喷发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不算巨大,但长期以来,以周期性喷发为特点的活跃火山区累积下来有可能影响全球碳循环,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高纬度地区火山爆发对气候的影响

高纬度地区火山爆发对气候的影响

高纬度地区火山爆发对气候的影响最新研究显示,高纬度地区的火山爆发能很大程度地改变气候和远处河流的流动,包括尼罗河。

该研究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联合资助,该成果发表于由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主办的《地球物理研究快报》(2006年9月30日)上。

研究者发现,冰岛Laki火山事件,从1783年6月到1784年4月大约有10余次爆发,非常明显地改变了北半球的大气循环。

导致了1783年夏天异常的温度和降雨格局,包括许多尼罗河分水岭处远低于正常水平降雨量和低河水水位记录。

该研究提供的新证据表明赤道以北的大型火山爆发通常对气候产生远距离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回归线内气候的影响还要大。

新不伦瑞克罗格斯大学Luke Oman认为,当该重要的研究表明在回归线内的火山爆发影响了北半球冬季气候时,该研究同时也揭示高纬度地区的火山爆发改变了北半球夏季的大气循环。

利用美国戈达德太空研究中心专门的计算机模拟软件,研究者把Laki火山灰连接到一个影响穿过大部分北半球波动的喷流,改变地表温度,最终导致了非洲萨赫勒地区非常低的降雨量和尼罗河一年来的最低水位记录。

萨赫勒是大西洋到非洲之角的一个延伸的陆地,包括撒哈拉沙漠和植被稀少的热带(或亚热带)稀树大草原。

Oman认为,该发现有助于我们改进对下次强烈的高纬度火山爆发所伴随的气候变化的预测,特别是关于温度和降雨量改变的预测。

许多社会团体,他们的生活非常依赖于季节性的降雨量,这些预测基本上能够允许社会团体有时间进行计划安排,包括对当地食物和水供应的影响。

Laki火山事件对气候有很多的影响,是因为它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到大气中(图1)。

当二氧化硫与水蒸气结合,气体就会形成微小颗粒即气溶胶,该气溶胶可以减少太阳光的照射,降低整个北半球1783年夏季的地表平均温度差不多3℃(5.4华氏温度),这与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一致。

树木年轮数据显示,1783年夏季树木的生长减少了很多,表明它是阿拉斯加州西北部400年来最冷的一个夏天,虽然在部分西伯利亚地区的树木生长至少有500~600年。

全国高一高中地理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地理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地理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冰岛Holuhraun火山自8月29日开始喷发,持续数月。

该火山喷发给冰岛航空运输业带来严重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这次火山喷发按灾害的成因划分属于________灾害()A.地质B.气象C.生物D.洪涝【2】火山喷发的熔岩可导致大量冰川融化,形成洪涝灾害,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________特征()A.复杂性B.突发性C.群发性D.多因性2.下表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表。

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降低了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3.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B.林业灾害C.农业灾害D.洪涝、干旱4.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B.灾害的孕育和发生多由单一因素形成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D.自然灾害仅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5.如图为“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A.旱涝灾害B.霜冻灾害C.生物灾害D.台风灾害【2】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①纬度影响②洋流影响③海陆位置影响④锋面影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读下面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理现象应是()A.滑坡B.泥石流C.崩塌D.塌陷【2】造成该地理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岩石风化程度较高,易破碎②植被覆盖度较低③降水丰富,强度大④人类建设梯田等活动的影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的灾害现象。

读我国雨涝灾害集中分布区图,回答下面小题。

明清时期两次火山大爆发与中国的气候突变

明清时期两次火山大爆发与中国的气候突变

明清时期两次火山大爆发与中国的气候突变“告海蜇”的产生海蜇俗称水母,其伞部和口腕部可加工成海蜇头和海蜇皮,为下酒之佳肴。

辽东湾是今日中国海蜇的主产区之一,但海蜇渔业的历史并不久远。

1980年之前,它不仅不是渔民所捕捞的对象,还因毁坏网具而令他们头痛不已。

辽宁大洼县二界沟,位于大辽河和双台河的入海处,为辽东湾一天然渔场,该地渔民在浅水处捕捞所用之网具,以樯张网数量最多,使用最广。

樯张网又名张网,顾名思义,系用樯杆做桩,网捕杂鱼、杂虾等物。

对于这种网具的使用办法,辽东湾地方志书有详细的记录。

民国《庄河县志》记载:“大张网清明后下海,均就海滩插椿,随昼夜之潮捕取鱼虾,霜降时拔椿,是谓定着网。

”民国《滦县志》记载更详:“张网船,插抢张网,船户用大四五围,高三四丈之木,密插海中,曰抢竿,以拴渔网,网与水齐,以捕鱼虾,潮涨过网,鱼虾亦越网而入,潮落则为网所截,以取之。

”咸淡水交界、底质为泥沙的河口海域,不仅为鱼虾集聚之所,也是海蜇生长的乐土。

潮涨而来、潮落而滞的,不仅有各色鱼虾,还有各类水母。

辽东湾与渔业有关之水母,除小似草帽的小海蜇外,还有大似磨盘之霞海蜇。

从体积看,两种水母——尤其是后者——会对网具造成极大破坏,同时严重影响渔获量。

渔民因无法抵御此种渔业敌害,故当蜇群出现之时,急速收网,并到龙王庙向龙王“状告”海蜇为害。

大洼文史专家刘则亭收录有一份在“告海蜇”仪式上宣读的海蜇罪状书,内容如下:为告海蜇事时在丙子,仲秋中,渤海湾岸二界沟村,为乐土华夏,盛产海鲜之宝地,数千黎庶,以此谋生。

惟海蜇小怪,来此肇事,破吾网具,毁吾海田,危及渔民生计。

此怪不除,庶心不安。

为此,吾辈渔会乡绅,备素表美酒、牛羊三牲,敬上五湖四海、九江入河龙王诸圣,爱我民庶,佐吾海田,速除此怪,以得平安,实渔乡之幸事耶。

海蜇得除,吾辈愿献戏三朝,设宴五日,为渔民增加薪金数两,敬祈龙王,速付吾愿。

上五湖四海九江八河龙王诸圣二界沟渔会、乡绅奉上各地渔会之设,系在国民政府《渔会法》颁布之后,因此“丙子”为1936年。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 测试题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 测试题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测试题2019.2本试卷共4页,10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1.1781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岛上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的喷发,造成2.3万人死亡;2010年冰岛艾雅法拉火山接连两次爆发,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人体健康均产生严重影响。

据此完成下题。

火山喷发( )A.不属于自然灾害B.属于孕灾环境C.属于致灾因子D.不属于自然异变2.能体现群发性的地理现象是A.全球变暖--沙尘暴一地震B.火山一台风一干旱C.寒潮一酸雨一南极臭氧空洞D.台风一洪涝一水土流失3.下列不属于海洋自然灾害的是( )A.风暴潮B.干旱C.海底火山喷发D.海面风灾4.寒潮的暴发会引发低温和霜冻,地震会引发滑坡、海啸、火灾等,这说明了自然灾害具有()特点A.区域性B.周期性C.可减轻性D.联系性5.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岛B.日本广岛核爆炸C.因雪崩造成登山队员遇难D.核电站泄露造成人员患辐射病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当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沙尘暴B.干旱C.泥石流D.暴雪7.容易发生该自然灾害的地区是( )A.平原地区B.我国西北内陆地区C.我国西南地区陡峭的沟谷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二、综合题8.美国本土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发,每年都会给美国各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下图为“美国飓风、地震、干旱、龙卷风等四种自然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试按一定标准,对图中四种自然灾害进行归类,并据图归纳美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判断图中甲、乙两地的自然灾害,并说明理由。

(3)丙处为旱灾多发区,简析该区域旱灾多发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Ξ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 KZCX1 - 10 - 01) ; 欧盟合作项目 ( ICA4 - CT - 2002 - 10004) 。 收稿日期 : 2003 年 10 月 13 日 改回日期 : 2003 年 11 月 18 日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42
古 地 理 学 报
2004 年 5 月
maxes , i1e1 , t hose in about 934AD and 939AD respectively1 Key words China , historical record , Iceland , Eldgjá, volcanic eruption , climatic cooling1 About the f irst author Fei Jie , male , born in 1978 , is a candidate for Ph1D1degree in Insti2
关于利用人类历史时期的文字记载来研究人类历 史时期的古地理条件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发表 , 如湖泊 的消亡(张维英等 ,2003) , 火山喷发 (崔钟燮等 ,2000) 和气候变化 (朱晓禧 ,2004) , 本文利用国内外文献记 录 , 研究埃尔加火山喷发对中国古气候的效应。
2 公元 10 世纪埃尔加火山喷发概述
第 6 卷 第 2 期 2004 年 5 月
古地理学报
J OU RNAL OF PALA EO GEO GRAPH Y
Vol16 No12 May 2004
文章编号 : 167121505 (2004) 0220241211 文献标识码 : A
公元 10 世Biblioteka 冰岛埃尔加( Eldgjá) 火山喷发 Ξ 对中国的古气候效应
埃尔加 ( Eldgjá) 裂隙位于冰岛南部 (63°~64°
N , 18°~19°W) 。发生于公元 10 世纪的埃尔加火 山喷发 (下简称埃尔加喷发) , 是已知的过去 2000 年中 最 大 规 模 的 冰 岛 式 火 山 喷 发 ( Thordarson et al1 , 2001) 。
公元 10 世纪埃尔加喷发距今年代久远 , 有关 的历史文献相对较少 , 但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 , 已 使此次喷发得到了充分的证据 : 当地历史文献和民 间传说的证据 ( Stot hers ,1998) 、火山碎屑和熔岩流 研究的证据 (Larsen , 1979 , 1993 ; Thordarson and Self , 1998 ; Thordarson et al1 , 2001 ) 、格 陵 兰 GISP2 冰心物理化学组分的证据 ( Zielinski et al1 , 1995) 等 , 从而多方证实了这次火山喷发确有发生 过。
Fei Jie , Zhou Jie , An Zhisheng
S tate Key L aboratory of L oess and Q uaternary Geology , Instit ute of Eart h Envi ronment , Chi nese A cadem y of Sciences , Xi’an 710075 , S haanxi
关键词 中国 历史文献 冰岛 埃尔加 ( Eldgjá) 火山喷发 降温 第一作者简介 费杰 , 男 , 1978 年生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 。
Impact of the Eldgjáeruption of Iceland in the tenth century on palaeoclimate in China
在各方面的埃尔加喷发研究中 , 比较精确的年 代测定来自冰心测年和历史文献考证的参照对比 。 综合冰岛各种历史文献得知 , 埃尔加喷发始于 930 ~937 年 , 最 可 能 的 年 代 则 是 934 年 ( Stot hers , 1998) 。McCart hy and Breen (1997) 根据爱尔兰历 史文献记录 : “939 年 , 连续两天太阳呈血红色 , 在晴空中几乎没有光辉 。”认为埃尔加喷发发生于 939 年 。格陵兰 Crête 冰心在 934 ±2 年出现酸度高 峰 , 该峰是 Crête 冰心 (553~1972 年) 最高的记录 ( Hammer et al1 , 1980 ) ; 格 陵 兰 GISP2 冰 心 的 SO24 - 高 峰 的 年 代 为 938 ±4 年 ( Zielinski et al1 ,
t ute of Eart h Environment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and is engaged in Quaternary geology1
1 引 言
火山喷发往往伴随着区域性或全球性的降温 。 1815 年印度尼西亚 Tambora 火山喷发后 , 1816 年成 为著名的 “无夏之年”, 随后的 1817~1819 年夏天 都是北半球过去 600 年中最寒冷的 30 个夏天之一 (Stothers , 1984 ; Pyle , 1998) 。1783 ~ 1784 年 冰 岛 Laki 火山喷发后 , 1784~1786 年欧美地区年平均气 温的降幅都在 1 ℃以上 ( Fiacco et al1 , 1994) 。1600 年 秘鲁 Huaynaputina 火山喷发后的 1601 年出现了北半 球过去 600 年以来最寒冷的夏天 (Briffa et al1 , 1998 ; De Silva and Zielinski , 1998 ; Pyle , 1998) 。
Briffa et al1 (1998) 汇集了指示过去 600 年以来 北半球夏季温度逐年变化的精确定年的树轮序列 , 发现过去 600 年以来 , 火山活动的强度和北半球夏 季温度变化显著相关 , 大规模的火山喷发都在不同 程度上造成了北半球的气候变冷 。火山喷发使气候 变冷的直接证据还来自北半球的器测资料 。Angell and Korshover ( 1985) 把 美 国 New Haven 、北 欧 、 中欧 、英格兰中部的四个温度序列与公元 1740 年 以来所有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作了对比 , 发现几乎每 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后的几年 , 气温都低于序列平 均值或喷发前数年平均值 , 当把北半球作为整体讨 论时 , 这一现象更为显著 。Self et al1 (1981) 研究 了过去 200 年各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前后北半球的气 温变化过程 , 发现火山喷发后一般会出现 4 年左右 的冷谷 。
1994 , 1995) 。Stot hers ( 1998) 结合历史文献和冰 心研究得到的年代数据 , 并根据欧洲和中东的异常 天气现象推测埃尔加喷发发生于 934 年夏季 。
然而 , Crête 冰心 934 ±2 年的酸度峰跨两个年 纹层 ( Hammer et al1 , 1980) , GISP2 冰心的 SO24 高峰则跨 6~8 个年纹层 ( Zielinski et al1 , 1995) 。 Zielinski et al1 (1995) 认为此次埃尔加喷发持续了 3 ~6 年 。Thordarson et al1 (2001) 根据埃尔加喷发 的熔岩流沉积推断此次喷发持续 3~8 年或 6~8 年 , 喷发过程至少有 8 个明显的阶段 。综合各方面 的研究 , 可以认为埃尔加喷发发生于 933~941 年 之间 , 是一次长时间的冰岛式火山喷发 , 并根据欧 洲和中东地区天气异常寒冷和太阳光异常黯淡 、干
Abstract The climatic impact of t he Eldgjáeruption happened in about 934AD in China was in2 vestigated1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data , mainly Chinese historical data , as well as t he t ree ring records were searched and sorted1Based on t he Chinese , J apanese and European historical records , as well as t he t ree ring records , we found t hat climatic cooling occurred at about 934~935AD and 939~942AD following t he Eldgjáeruption1 The cooling of 934~935AD seemed to be regional and limited to Europe and t he Middle East , and t hat of 939~942AD would probably be global1Following t he Eldgjáerup2 tion until 938AD , regional warming appeared in China wit h it s climax in 934AD1Notable cooling ap2 peared in 939~942AD in China1 By a tentative estimation , t he cooling magnit ude would be 5~8 ℃in t he winter of 939/ 940AD in comparison wit h t he mean winter temperat ure of 933~938AD in L u2 oyang2Kaifeng area1Our investigation supported t hat t he ~934AD Eldgjáeruption would have two cli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