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及解析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及解析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面的各个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秀美,远远望过去那树木茂盛,(景色)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

在山中行走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奔泻而下的山泉,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随山转,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紧靠泉边的亭子,(那就)是醉翁亭。

欧阳修《醉翁亭记》阅读答案及赏析

欧阳修《醉翁亭记》阅读答案及赏析

欧阳修《醉翁亭记》阅读答案及赏析欧阳修《醉翁亭记》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一」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 醉翁之意不在酒(3) 野芳发而幽香(4) 山肴野蔌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③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有趣。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醉翁亭记翻译、解析

醉翁亭记翻译、解析

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高耸于、屹立于。

5、【太守自谓也】太守自称。

6、【意】心思、情感。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美,能够感动人的心灵,而把这种美妙融入到酒里。

8、【___开】森林中雾气缭绕,若隐若现。

霏,雾气。

9、【云归而岩穴暝】云归山谷,岩洞逐渐变暗。

暝,变暗。

10、【晦明变化】早晚、昼夜的变化。

11、【___发而幽香】野花绽放,芬芳扑鼻。

12、【佳木秀而繁阴】优美的树木茂密地遮荫。

秀,优美;阴,遮荫。

13、【风霜高洁】经受风霜的洗礼,高尚纯洁。

14、【负者】背负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提携】弯腰驮着东西。

提携,携带。

17、【洌】清澈。

18、【山肴野蔌】山中的和野菜。

蔌,野菜。

19、【___】摆放、陈列。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上的音乐,不是丝竹乐器演奏的。

酣,喝醉。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21、【弈】下棋。

22、【觥筹交错】杯觥和筹码相互交错。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计策、棋子。

23、【苍颜】苍老的面容。

24、【颓然乎其间】颓废疲惫地坐在其中。

颓然,颓废疲惫的样子。

25、【阴翳】阴暗的影子。

翳,阴影。

26、【鸣声上下】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

27、【乐其乐】欣赏别人的快乐。

29、【谓】说、称。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的时候能够与大家一起欢乐,清醒时能够用文言文来描述这种欢乐。

二、重点句子翻译:1、琅琊山的西南部山峰,山林和山谷非常美丽,远远望去非常壮观,这就是琅琊山。

2、走了六七里山路,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3、山峰回环曲折,路也跟着转弯。

在这样的山路上,有一座亭子高高地矗立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

4、谁给这座亭子取的名字呢?是太守自己取的。

5、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喝酒,他们只喝了一点点就喝醉了。

因为太守年龄最大,所以自称醉翁。

6、太守之所以喜欢来这里,不是为了喝酒,而是为了欣赏山水之美。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2、【蔚然而深秀者,琅瑯也】树木茂盛,15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洌】清。

12、【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秀,茂盛。

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13、【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又幽深秀丽的,是琅鄒山。

蔚然,茂盛1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的样子。

3、【峰回路转】LU 势回环,路也跟着转 16、M 区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 弯。

回,曲折、回环。

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 行 4、【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 人。

彳区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 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5、【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18、 【L U 肴野簌】野味野菜。

簌,菜蔬。

19、 【陈】陈列,摆幵。

6、【意】意趣,情趣。

7、【山水之 20、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 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尽兴地喝酒。

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8、【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霏, 21 、【弈】下棋。

弥漫的云气。

22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9、【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Lh 谷 就觥,酒杯。

筹,酒筹。

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23、【苍颜】容颜苍老。

10、【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2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 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1、【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中间。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 醉态。

清幽的香味。

芳,花。

25、【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26、【鸣声上下】指飞鸟上上下下鸣叫0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27、【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述这事的人。

二、重点句子翻译: 29、【谓】为,是。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后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珈也。

《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与答案

《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与答案

《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与答案《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与答案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参考答案:1.(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2.(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3.世外桃源,与民同乐4.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

②民风淳朴。

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优秀8篇)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优秀8篇)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优秀8篇)译文篇一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山谷。

7、尤:格外。

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9、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1o.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而:表承接。

14、酿泉:泉水名。

15、回: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

.。

.。

.的样子。

18、临:靠近。

19、于:在。

20、作:建造。

2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呼:自呼,用自己的昵称命名。

2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叫做。

25、辄:就。

26、年最高:年龄最大。

27、得:领会。

28、寓:寄托。

29、意:这里指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30、乎:在乎。

31、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消散,散开。

33、归:聚拢,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

34、暝:昏暗。

35、晦:阴暗。

36、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37、芳:香花。

38、发:开放。

39、佳木:好的树木。

40、秀:植物开花、结实。

41、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背东西的人。

4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下蹲:背部弯曲的方式,这里指的是老年人。

47、提携:小孩子。

48、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渔:捕鱼。

50、酿泉:名作状,用泉水。

51、洌:清醇。

52、山肴:野味。

53、野蔌:野菜。

蔌,菜蔬。

54、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陈:摆列。

56、酣:尽情地喝酒。

57、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59、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回,曲折、回环。

4、【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高面下。

5、【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6、【意】意趣,情趣。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8、【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霏,弥漫的云气。

9、【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10、【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1、【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花。

12、【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秀,茂盛。

13、【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7、【洌】清。

1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蔌,菜蔬。

19、【陈】陈列,摆开。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21、【弈】下棋。

2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

23、【苍颜】容颜苍老。

2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25、【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26、【鸣声上下】指飞鸟上上下下鸣叫。

27、【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29、【谓】为,是。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滁州四面环山。

那西南面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

放眼望去,那生气勃勃、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了。

顺着山路走上六七里,逐步地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注而出的,是酿泉。

走过迂回的山路,绕过回环的山峰,看见有一座亭檐儿像飞鸟展翅一样翘起,小亭临于泉边,那是醉翁亭。

制作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上的智仙僧人。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就是自号“醉翁”的那个太守。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是最大,以是自号“醉翁”。

实在醉翁的心意实在不在酒上,而在山水之间。

游山赏水美景的乐趣,是明白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中的啊。

如果太阳升起,山林中的云雾便尽皆消散了;如果烟云归集,山中的岩穴就又变得幽冥昏暗。

这昏暗与明亮的交替变革,是山中的黎明与黄昏。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练习题引言:《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篇散文,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以描写作者在醉翁亭的一次旅行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作者豁达洒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下面将对《醉翁亭记》进行原文翻译,并附上练习题,供读者参考学习。

正文:醉翁亭在江西南昌之南,以一座亭子而得名。

这个亭子虽小,但是建筑精美,周围环境优美。

作者在亭子内,远离纷扰,享受了一段难得的宁静时光。

他观察到了四周的景色,对大自然的美丽赞叹不已。

醉翁亭前的潭水清澈见底,水面上飘浮着花瓣,美得仿佛一幅画卷。

而亭子前的竹林又使这幅画卷增添了一份幽静的意境。

随着微风的吹拂,竹叶柔软地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竹间的故事。

作者在那里喝了几杯酒,变得醉意盎然。

他看到池塘边上的芦苇丛,以及芦苇丛中的小鱼儿,觉得它们有着自己的乐趣,自在地生活着。

正值春天,鸳鸯在池塘里嬉戏,水禽儿争相叫唤,昂首振翅。

作者被这美丽的景象所打动,感叹人生中快乐的重要性。

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在追求自己的快乐时,不必被束缚,应该秉持着欢乐的态度去生活。

练习题:1. 《醉翁亭记》是谁的作品?2. 醉翁亭在哪个城市?3. 描述醉翁亭的亭子是什么样的?4. 亭子前有什么样的景色?5. 为什么作者喜欢在那里喝酒?6. 春天的醉翁亭有什么特别的景象?7. 作者通过《醉翁亭记》想要表达什么信息?答案:1. 《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询的作品。

2. 醉翁亭位于江西南昌之南。

3. 亭子建筑精美,尽管小巧,但造型漂亮。

4. 亭子前是一片清澈见底的潭水,水面上飘浮着花瓣,四周有竹林环绕。

5. 作者喜欢在醉翁亭喝酒是因为那里环境幽静,远离喧嚣,让他能享受宁静的时光。

6. 春天的醉翁亭有鸳鸯嬉戏的景象,水禽儿鸣叫,昂首振翅。

7. 作者通过《醉翁亭记》想要告诉读者,在人生中追求自己的快乐,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刻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醉翁亭记》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细腻的描写方式,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 课】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回,曲折、回环。

4、【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高面下。

5、【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6、【意】意趣,情趣。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8、【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霏,弥漫的云气。

9、【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10、【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1、【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花。

12、【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秀,茂盛。

13、【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7、【洌】清。

1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蔌,菜蔬。

19、【陈】陈列,摆开。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21、【弈】下棋。

2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

23 、【苍颜】容颜苍老。

24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25、【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阅读理解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阅读理解

醉翁亭记欧阳修一、原文展示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全文翻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啊。

滁州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并且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地,渐渐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

山势曲折,路也随山势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高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僧人智仙。

给它起名字的人又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给它命名。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自然山水。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啊。

那太阳升起,树林中的雾气散去,待云雾聚拢,山谷就渐入昏暗了,明暗交替、变化不一,这就是山林间早晚的景象。

《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导语:《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参加范仲淹改革失败后所作,但通篇明快,反映了作者的豁达,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翻译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翻译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意思对即可)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翻译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四」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4.(1)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解释赏析《醉翁亭记》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安静的生活,特殊是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以下是我整理的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醉翁亭记》原文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叉,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翻译滁州城的四周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远看去树木茂密、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慢慢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名称它的。

太守和来宾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名叫“醉翁”。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流而下的,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早晨则自暗而明,傍晚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就是山间早晨和晚上的景色。

《醉翁亭记》全文翻译+注释+原文

《醉翁亭记》全文翻译+注释+原文

《醉翁亭记》全文翻译+注释+原文导读《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是中国文学史上。

草根大学生活网百科专栏,提供全方位全领域的生活知识《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文描写了游玩醉翁亭,与友人饮酒作乐,畅谈天下大事的情景。

全文以清新自然、豁达洒脱的笔调,展现出欧阳修豁达、开朗、豁达的性格风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醉翁亭记》的全文翻译、注释和原文。

【全文翻译】醉翁亭记欧阳修天地之夫,万物之逆程。

时光荏苒,百代飞逝。

而浮生如梦,为喜几何?十年生死两茫茫,不以为然,刻骨铭心。

千里之外一座孤坟,荒凉无处可谈。

即使相见不相识,也是满脸尘土,鬓角如霜。

晚上,我突然梦见回家,小轩的窗户正在装扮。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它料断肠年年,月夜,短松冈。

注释:1.反行:指天地是万物暂时的住宿之地。

2.百代过客:指人生短暂匆匆。

3.人生如梦:意思是人生如梦,稍纵即逝。

4.十年生死:表达时间的漫长和生命的珍贵。

5.孤坟:指失散亲友的墓地,孤独凄凉。

6. 断肠处:指伤心处。

7.矮松山:矮松树在古代葬礼中被用作坟墓的象征。

【原文】天地之夫,万物之逆程;时光荏苒,百代飞逝。

而浮生如梦,为喜几何?十年生死两茫茫,不以为然,刻骨铭心。

千里之外一座孤坟,荒凉无处可谈。

即使相见不相识,也是满脸尘土,鬓角如霜。

晚上,我突然梦见回家,小轩的窗户正在装扮。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它料断肠年年,月夜,短松冈。

总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充满哲理、情感和文学价值的文章。

通过对时间、生命、离别和相聚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领略到唐代文学的魅力和的文学才华。

《醉翁亭记》原文与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与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与翻译《醉翁亭记》原文与翻译导语:《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醉翁亭记》原文与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与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见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与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与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回,曲折、回环。

4、【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高面下。

5、【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6、【意】意趣,情趣。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8、【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霏,弥漫的云气。

9、【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10、【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1、【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花。

12、【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秀,茂盛。

13、【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7、【洌】清。

1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蔌,菜蔬。

19、【陈】陈列,摆开。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21、【弈】下棋。

2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

23、【苍颜】容颜苍老。

2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25、【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26、【鸣声上下】指飞鸟上上下下鸣叫。

27、【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醉翁亭记》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醉翁亭记》词语解释 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下面小编整理了醉翁亭记的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醉翁亭记》原文翻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

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

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