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七课.doc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政治生活2.3.7:第七课__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轮复习政治生活2.3.7:第七课__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考点知识导读-回归教材、做好标记
1、我国的民族关系如何?为什么? (P73)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它们之间的关系?(P73-75) 3、我们怎样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P75)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和核心各是什么? (P76-77).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哪三级、自治机关是什么? (P76 ) 有哪些自治权?(P77) 5、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要性、重要 性/优越性)(P78-79) 6、我国实行怎样的宗教政策? ( P80 ) 它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全面理解)?(P80-81) 其最终目的是什么?(P82)
2.(2012年高考江苏卷)2011年9 月,有着58年历史 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再次成功举行。参赛人数 从首届13 个民族的395 人,发展到如今第九届55 个民 族的6700 多人,各民族兄弟姐妹实现了更好的交流和融 合。这从侧面表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 和睦相处 B.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 一律平等 D.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识记的知识点,注意区分民 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答案是D。
考向分析-把握主线、强化重点
本课的主线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保 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所以复习中我们 必须把握以下重点: ①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认识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②结合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认识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③结合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保护工程, 认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④结合国家帮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 理解处理民族问题的具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 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 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 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 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 主要归因于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 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解析】 本题通过陈述党和国家在维护民族团结、实现 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做出的贡献,考察民族团结这一高考 必考点。题干强调的是少数民族地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经济社会变化和发展。其原因主要归功于党和国家制定了 符合当地的各项民族政策,故B为最佳选项。AC由B引申 而来;D项陈述一种客观事实,与题意无关。

高中政治生活第七课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导学案答案

高中政治生活第七课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导学案答案

【学习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尊重不同民族风俗的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学习重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课前预习学案】要求: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自主预习,完成下列导学案内容,理解课本课重点知识,找出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的民族概况2、为什么说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3、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①含义:②原因:③具体表现:(2)民族团结原则①含义:②意义(重要性):(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①含义:②原因:(4)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知识拓展】1.准确理解“民族平等”(1)民族平等着重讲各民族地位平等,即我国各民族享有权利方面已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但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还很不平衡,还不可能很快消除民族之间的差距,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

(2)在民族平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参政权。

少数民族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2.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与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采取特殊支持和帮助不矛盾.(1)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事实上的差异,因此,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尤其是经济发展给予特殊照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对民族地区采取扶持和帮助政策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从而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团结,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对民族地区进行扶持帮助正是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反映,并未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优质课件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优质课件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不能实行平 均分配
意义 (why

地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经济生活第 七课个 人收入 的分配 (共3 4 张P P T )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效率与公平:收入
(2)精准扶贫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分配方式对效率、
3.强化重点题型:原因意义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公平的影响;提高
类选择题;图表类、举措
3.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
效率,促进公平
类主观题
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考点一、 生产决定分配 (我国的分配制度)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经济生活第 七课个 人收入 的分配 (共3 4 张P P T )
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是处于决定作用 的环节,分配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 和纽带。
生产
决定
分配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决定
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经济生活第 七课个 人收入 的分配 (共3 4 张P P T )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原因:——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经济生活第 七课个 人收入 的分配 (共3 4 张P P T )
(2020·四川·月考试卷)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 A.生活总产品B.个人消费品C.生活必需品D.物质总 产品

No.16 政治生活第7课2 我国的宗教政策

No.16 政治生活第7课2 我国的宗教政策

高一政治生活教学案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高一政治生活教学案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0 197(2)从公民、社会、国家角度谈谈贯彻国家的宗教政策有何意义?8.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出台,前前后后经历了20年的实践。

1987年到2006年,历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收到222件关于制定监督法的代表议案,参与联名代表4044人次。

材料二:制定监督法的总的原则是:按照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拟定实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的监督法”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宪法为依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006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会议,就制定监督法听取意见。

材料三:2002年8月,监督法草案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对监督法草案进行第二次审议,2006年6月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监督法草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

2006年8月27日,监督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分别从根本保证、本质要求、基本方略的角度,谈谈材料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No.16——我国的宗教政策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时间:2013.4.25 使用时间:_________【预习案】【学习目标】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它既保护信教的自由,也保护不信教的自由。

我国宗教政策还包括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政治生活 第七课

政治生活 第七课

第三课时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 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公民不 信仰宗教的自由。 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 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 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 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 教极端势力。
第二课时 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 1、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 治权的制度。 2、地位: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自治旗)。(不含民族乡) 4、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 人民政府。 5、核心内容:自治权。 (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包括: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 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
第三课时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二、弘扬科学精神,遵循唯物辩证法,以 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1、不是鼓励人们信教。 2、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 3、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进 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 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加强 精神文明建设。 4、中学生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以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 提高“两素质”,树立“三观”,成为 “四有”公民。
第二课时 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 二、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由我国 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 ①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特点。 ③政治基础: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 存的民族关系。 2、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 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 关系。 ④有利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政治生活第七课学案

政治生活第七课学案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编辑:刘琨审核:韩同敬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指导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能力目标。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政策,都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合国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即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现在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二、学习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三、知识梳理(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重点)(1)民族平等原则。

①内涵:②体现(理解):(2)民族团结原则。

①内涵:②重要性(重点):(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①内涵:②原因:③措施:(4)三者关系: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重点)①②③(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态度。

2、行动。

(1)每个中国公民:(2)当代青年学生:四、五、巩固练习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编辑:刘琨审核:韩同敬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明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优越性,了解自治机关、自治权。

2、能力目标。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长期的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使学生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二、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三、知识梳理(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高中政治生活第七课主观题

高中政治生活第七课主观题

课题:我国的民主政策和宗教政策一.主观题1.【林业·课本案例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异常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86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

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权利。

材料二近年来,中央和其他省市无偿援助西藏建设工程百余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近千亿元;在选出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当中,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代表;西藏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政策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西藏经济连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西藏纳入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

(1)分析材料二说明了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哪些具体内容?(9分)“在选出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当中,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代表”说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的平等关系。

“中央和其他省市无偿援助西藏建设工程百余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近千亿元”说明我国各民族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团结合作关系。

“西藏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政策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说明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西藏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12分)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党和国家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西藏地区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党和国家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

④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新课标高一政治生活)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新课标高一政治生活)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新课标高一政治生活)第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全概述通过对本的学习,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理解和把握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宗教政策,以及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问题的原则。

本可分为3个框题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三、我国的宗教政策新程学习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新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理解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

这说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应该重视民族问题。

(二)进行新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新中国成立后,x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下,x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政治生活第7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训练题(附详细答案)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政治生活第7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训练题(附详细答案)

政治生活第七课练习题1(2010·江苏单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一事实表明()①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2010·重庆文综)国家制定了许多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和制度。

例如:①优先在民族地区安排资源开发项目;②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给予政策倾斜;③保证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干部的相应比例;④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饮食、年节等方面的习俗。

其中体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0·安徽文综)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

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③我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2010·福建文综)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

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5(2010·全国文综Ⅱ)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2009年在江苏无锡举行,论坛主题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论坛就佛教的修学体系、佛教的慈善关怀、佛教的国际交流等话题,进行了广泛研讨和交流。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政治生活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政治生活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 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 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 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 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方法技巧 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自治机关不包括 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 考纲 展示 域自治制度及 宗教政策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 的基本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 依据;(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5)我国 的宗教政策。 近几年本课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我国处理民族关 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宗 教政策等方面。
(3)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前提和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5)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主要包括:立 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 治权。 (6)客观依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 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 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版 政治生活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复习课件(20张PPT)

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版 政治生活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复习课件(20张PPT)

人民幸福的新西藏展现在世人面前。西藏的繁荣发展主要说明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②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保证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促进民族之间团结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地方在西藏自治区积极实施利寺惠僧政策。从通水通电到网络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0、2019年3月13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
大会堂闭幕。关于人民政协,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政协是国家监督机关,积极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贵
②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建言不决策、参政不行政
③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活动准则
诗篇。这充分说明
①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加强民族团结的前提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很大的优越性
④我国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多年,17个省市通过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经济援藏等方式,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也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这表明
④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和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来源:z#xx#k ]
材料一: 2019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外商投资法,
审议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 报告的决议。作为承载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全国人大代表,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心声带到大 会上,融入到对各项报告的审议过程中。

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2部分 第3单元 第7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2部分  第3单元 第7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0
3.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 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人类政治 文明的重大贡献。它不是什么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 [提醒] 在我国,民主党派不是执政党,也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
上述做法
()
①创新了外部监督的形式,提升了人民政协的履职能力
②发挥了民主党派自身优势,推进了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 ③贯彻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
针,增强了民主监督的针对性 ④彰显了民主党派的协商功能,开创了多党合作的新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7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修2 政治生活)
第七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
01
课前自查夯基固本
02
课堂互动命题探究
03
时政链接热点研练
04
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
[重点内容]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己的主张,然后通过法定程序(支持全国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形成法律
和决定)上升为国家意志,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从而实
现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7
■特别提醒 我国重大决策程序题型的解题方法

七年级政治第七课知识点

七年级政治第七课知识点

七年级政治第七课知识点七年级政治第七课是关于“我国的政治制度”内容的学习。

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和法律法规、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区域自治等内容。

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民民主、政权属于人民。

人民民主专政是指人民对国家政权行使直接的、最广泛的、最彻底的、最有效的统治权力。

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民主专政得以体现,实行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原则,实施多种社会福利政策,促进全民共同富裕。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议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四、宪法和法律法规宪法是我国的总章程和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原则和制度。

法律法规是宪法的具体体现,它们是管理国家各方面的行为准则。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其领导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重大贡献。

六、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旨在保障我国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出现,扩大了非汉族地区的自治权利,增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和互相支持。

总之,七年级政治第七课知识点中涉及到我国政治制度的方方面面,这些制度因为历史条件和现实需要而形成,它们对于我国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和了解这些制度,积极支持和维护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实施。

No.15 政治生活第7课1(印刷)

No.15 政治生活第7课1(印刷)

高一政治生活教学案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高一政治生活教学案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96 193A.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B.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C.依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D.坚持大民族主义7.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以根据相关的程序停止执行。

这体现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保证了自治地方的完整主权B.保证了民族自治地方的高度自治C.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充分行使自治权D.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最高立法权8.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40多年来,从一个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跨入了现代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对于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看法正确的是①是西藏社会进步的必然,符合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②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西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平等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是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 ④是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保障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9.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和发展少数民族事业规划。

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No.15———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制度编写:高一政治组 审核:赵长荣 时间:2013.4.20 使用时间:_________【预习案】【学习目标】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这三项原则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2014一轮复习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2014一轮复习

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新型的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形成原因 第一、铲除了阶级根源。第二、国家性质决定 (3)但由于历史形成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 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2010年高考安徽卷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 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各 民族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这一大好局面形成 的原因主要有( ) ① 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 性、创造性 ②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原则 ③ 我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④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考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
(5)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 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6)自治权: ①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②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 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③内容: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 权、其他自治权。
考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别提示】注意以下几点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 人民政府,而不是所有的国家机关。 2、自治权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并不是完全的自 治的,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 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 3、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也不能把 “聚居”理解为“居住”,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的地方都实 行自治,而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4、自治地方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 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它是与乡镇同一级别的地方行政 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复习活动单《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一、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3、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4、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二、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2、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三、识记1、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了什么样的新型民族关系?今后应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坚持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前提和基础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自治机关是什么?5、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和意义。

6、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基本内容有哪些?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一、运用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完成1、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 人,也拥有 1 名全国人大代表。

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A .民族团结原则B.民族互助原则C.民族平等原则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2、(10 福建卷28)自1996 年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以来,闽宁之间实现了从政府援助到社会帮扶,再到产业及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

闽宁协作的主要目的在于A .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B.消除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C.解决东西部教育科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D.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3、“一只浆终止了和另一只浆的协作,这只船便只能在湖中绕圈子,而不能直达彼岸”这句谚语启示我们,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A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B、坚持民族平等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证少数民族自治权D、加强各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娶力4、西藏自治区国家机关下发的公文、文件必须要有藏、汉两种文字,如果没有藏文,基层机关可以拒绝接收。

这项法规的制定A.保障了藏族人民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B.表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上已实现了完全平等C.说明我国的人民民主有物质上的保障D.体现了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5、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 年来,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这是因为各民族共同繁荣A、以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前提条件 B 、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C、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 D 、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要求6、(11 海南卷13)自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A .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民族睦则社稷固”这句话主要强调A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B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的物质保证C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富强的基础D 民族团结是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8、手机虽小,却能折射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

小薇为自己的手机设置了一段彩铃:“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歌词的寓意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B.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C.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D. 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9、2010年9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二周年庆祝大会在银川举行,中央代表团向宁夏赠送“民族团结宝鼎”。

下列关于民族团结的说法正确的是()A.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B.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消除民族差别,促进民族团结D.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活动二、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关知识完成10、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众,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快又好发展。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B.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是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乡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C.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1、20011 年是宁夏自治区成立53 周年。

53 年来,宁夏自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体现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A.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B.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C.保障民族自治权D.坚持民族平等原则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一事实表明①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13、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 年的57.9 亿元增加到2008 年的30626.2 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 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 岁左右。

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A .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14、下列对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A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B.民族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C.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央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活动三、运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有关知识完成15、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有A .外国传教士在我国宗教所传教B.与信教群众进行以有神论或无神论的辩论C.有在宗教场所或非宗教场所宣传唯物论或唯心论的自由D.有按宗教信仰参加或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16、我国在依法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及时取缔非法宗教组织,依法严厉打击利用宗教形式从事违法犯罪的行为,决不让非法宗教有藏身场所。

这表明A .我国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B.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c.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D.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17.2010 年11 月30 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为江苏徐州教区王仁雷神父举行了辅理主教祝圣仪式。

天主教教皇称一做法违反了教规。

国家宗教局回应说,自行祝圣是中国内部事务。

这体现了我国()A.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B.充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C.支持宗教界积极开展对外交往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18、贾庆林还强调,要进一步做好民族地区的宗教工作,努力使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所以能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因为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②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④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19、2011 年5 月l0 日《人民日报》报道,从1949 年至今,中国基督教信徒人数增长了20多倍,超过自然人口的增长速度;从1980 年至今,中国的基督教教会已经出版发行了4000 多万册《圣经》;教堂和聚会点约 5 万座,其中教堂 2 万多座,从1980 年以来平均每天恢复、重建 5 至6 个堂点,其中70%是新建的。

这表明①我国政府依法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②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③我国政府鼓励公民信仰宗教④我国政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20、藏传佛教在玉树州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0 年4 月28 日,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结古镇禅古寺的喇嘛们进行了灾后首场法事活动,为逝者超度,向救援者发达感恩,给全国人民及世博会祈福。

材料表明在我国:A.正常的宗教活动可以为社会和谐做贡献B.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C.少数民族有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D.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活动四、运用政治生活所学知识21、材料一: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近5 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社会稳定形势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 5 年。

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使西藏驶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全区生产总值连续 5 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 年起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享受免费医疗的农牧民人数达到237 万人,50 万农牧民告别无电的历史。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联系材料,说明怎样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高三政治复习活动单《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5 、C D D A C 6 -10、C C B D C11-15、A D B B D 16 -20、B D A C A21、【解析】本题关键点“如何”“发展”“民族关系”,就是运用相关知识,谈应该“怎么样”发展民族关系。

具体答题可以运用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谈发展民族关系的措施。

【答案】(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2)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制度保证。

(3)贯彻执行宗教信仰政策,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履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做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