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知识点归纳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2024秋季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精品课件

2024秋季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精品课件

( hè )应和
( yùn )黄晕 晕 ( yūn )晕倒

( hé )和平 ( huó )和面
只在“悄悄”中读qiāo。
( qiāo)轻悄悄
( huò )和稀泥
悄 ( qiǎo)悄然 ( zhǎnɡ )涨水
( zuān )钻研 钻 ( zuàn )钻戒

zhànɡ 表示“(水位)升高,(物价)提

某些词或短语通过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用
“·”标示在词语下面。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
··
·
领着我们上前去。
···
(2)停连,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 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停顿可以用“|”和“∧”来标 示,前者用于较短的停顿,后者用于较长的停顿。 连接可以 用“ ”来标示,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这里要一口气连贯 地读下去,有标点也不停顿。例如: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顺序
由高到低 (树上— 花下—遍 地)
由触觉到 嗅觉再到 听觉
由近及远、 由景及人
由点 到面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语言(修 辞手法、
用词)
拟人、比 引用、比 比喻、排
喻、排比; 喻、拟人; 比、拟人;
“闹” “抚摸” “笼”
“眨”等 等
“逼”等
引用“一 年之计在 于春”; 用叠词
我喜欢“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 阳的脸红起来了”,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 修辞手法,从山、水、日等大处着笔,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 新气象,我觉得应该读出越来越欢喜的感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课文及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课文及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教案课文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教材详解(预习、复习、备课参考资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教材详解(预习、复习、备课参考资料)

1 春一、作者简介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是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他留下来的著名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二、字音字词散(sǎn)在草丛散(sàn)会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窠(kē)应和(hè)蓑笠(suō lì)抖擞(dǒu sǒu)三、研究课文第一部分(1 段):盼春——写出盼春的心情,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7 段):绘春——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苏醒、生机勃勃、草木花卉竞相争荣、春雨如丝、老老少少抖擞精神的春日图景。

第三部分(8-10 段):赞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春天“新”“美”“力”。

1.赏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表达效果?【解析】运用了反复、拟人的手法,将春天拟人化,表达了人们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也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感情基调。

2.分析“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的妙处?【解析】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

3.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中“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解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小草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草的调皮可爱,表现出春草萌发的生机和活力,表达了作者不经意间发现春草时的惊喜之情。

4.“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颜色能否调换顺序?【解析】不能,这三种颜色分别与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相对应,不能调换。

5.分析“花下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闹”字的妙处。

【解析】“闹”是动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蜜蜂鸣叫的声响,表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侧面表现出春花的繁茂、香艳。

6.分析“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呀”的表达效果。

【解析】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野花种类繁多和遍地都是,表现出春花遍地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1课《春》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春》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对春天的美好事物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从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对春天的喜爱,成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使得后续的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在讲解课文时,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描述来帮助他们理解。今后,我还需要继续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语言表达技巧。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如何将观察到的自然景象转化为文字描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在交流中能够相互启发,提出许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表明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作为教师,我需要在讨论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开放性的问题和思考空间。
然而,今天的课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表示对某些知识点仍不够理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课后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
总之,今天的课堂让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关注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第1课《春》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1课《春》教案,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朱自清散文《春》的全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描绘春景的艺术手法,学习通过观察和想象来描写自然景物。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第1课《春》教学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27页)

第1课《春》教学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27页)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1段。
本段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反复强调“盼望 着”,表达了人们对春天殷切期盼的心情;将春天人格化,借 “东风”报信让人感到春天好像也有感情,懂得人们的企盼,使 人感到春的亲切。第1段为全文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
精读细研
2.第3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来描写春草?分 别表现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 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 绘出春天风景的作品也很多,同学们也不妨自己来体验一下:
1.说一说春的诗句。 2.画一画春的美景。 3.写一写春的风景。
教材习题
一 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看看课文描画了哪些春日图景。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整体感知
1.文中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 (山、水、太阳、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人) 2.作者直接或间接显露在字里行间的是什么情感?
盼望、爱好
整体感知
(一)盼春 1


文 章
(二)绘春


(三)颂春
8、9、10
整体勾画 2 春草图 3 春花图 4 春风图 5 春雨图 6 迎春图 7
精读细研
结尾的“去”字,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文 章以春天在人们的盼望中到来开始,以进入春天的行列结束,一 “来”一“去”,构成了一个完善的整体,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疑难探究
1.课文结尾三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这三个比喻句不但比喻奇妙,意义深刻,而且 分段排列,先后有序。作者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 然后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最后把春天比作 “健壮的青年”,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形 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所以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不能调 换。

最新统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 春(第3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统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 春(第3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2.本文从多个感官角度描写了春风,请择取其中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效果。
答案 (示例一)视觉。如第⑤段中“麦田脱去叶片上的灰白,伸展开蜷缩的腰肢,将 深绿色在田野里铺展”这句话,从视觉角度来写春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脱 去”和“伸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麦田的颜色由灰白到深绿的过程,展现了生机勃勃, 抒发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听觉。如第⑦段中“笛声嘹亮,或细腻婉转,或粗犷高亢,春天就这样被吹 得绿意盎然”是从听觉角度来写春风,写春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表 现了人们对春风的喜爱。 (示例三)嗅觉。如第⑨段中“女主人轻轻掰下几枝嫩芽,用刀切成碎末,再打上鸡蛋 搅匀,热油烧锅,下锅翻炒,香椿芽炒鸡蛋的香味飘向四方”是从嗅觉角度来写春 风,写出了春风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幸开蜷缩的腰肢,将深绿色在田野里铺展。紫叶 李花团锦簇,红玉兰含苞待放,连翘灿烂,碧桃俏丽,紫荆花争艳……村庄的册页 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股脑儿展示。
⑥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这里是鹅鸭的天 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还在河面上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河边垂 柳依依,那鹅黄色的芽苞,将河水映绿染黄。
⑩一片云彩在村庄的上空盘旋,一会儿春雨便下起来,斜风细雨,不疾不徐。 春雨贵如油,老天知道村庄的心事。拾掇完农具刚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也不急于赶 路避雨,直让那细雨淋头,从头到脚仿佛在享受甘霖。春风细雨,浇灌着干渴的大 地,浇灌着村庄的根系。根系滋润,才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出一个丰盈的村庄。
⑪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春风向晚,袭来暖暖春意。远处西山落日,霞光万道; 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小街整洁一新,小院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 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看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 圈。真是一派人间好景致。(《人民日报》2020年5月9日)

《春》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巩固-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春》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巩固-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知识点梳理及巩固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思维导体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其著作包括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等。

二、故事背景作者写《春》这篇文章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三、理解词义朗润(lǎng rùn):明亮滋润。

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 nòng): 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 lóng): 泛指喉腔。

应和(yìng hè):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 tuō):文中是“陪衬,使明显突出”的意思。

风筝(fēng zhēng): 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盼春,领起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2-7):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苏醒、生机勃勃、花草树木争春、人们迎春的景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知识点详解含原文和相关练习题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知识点详解含原文和相关练习题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知识点详解含原文和相关练习题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春朱自清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第1课《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春》二、课程课时2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文章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描写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春天的赞美和歌颂,传承优秀文化。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模仿文章的写作风格进行写作练习。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讲读课。

2.主要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

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看了这些美丽的画面,有什么感受呢?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感受一下他笔下的春天。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或图片后回答。

“春天很美。

”“很喜欢春天。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引出课题。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对春天产生美好的感受,期待学习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教学环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活动: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读完课文的同学可以举手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知识点+图文解读

课文知识点1.《春》朱自清一、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文本研读第一部分(1)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第二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比喻)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

这样写是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感情。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六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7、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教案板书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教案板书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板书及反思第1课《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理清行文思路。

2、能力目标: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词句,积累语言;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第1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思路。

(重点)2.把握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等景物的特征。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

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春》,看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眼睛,用他的语言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的。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写作思路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绘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赞春。

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明确:示例一: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

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

示例二: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

可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

示例三:春风图——这是一幅轻柔温暖的画面,可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示例四:春雨图——这是一幅绵长、细密、轻柔的画面,可配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初中语文]第1课《春》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初中语文]第1课《春》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 春雨有什么特点?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 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 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 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 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 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 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 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 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 的,在雨里静默着。
二、预习检查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 姿态优美。
完成下列红色字注音。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嗡( wēng ) 朗润(rùn) 酝酿(yùn niàng ) 卖弄( nòng)喉咙(hóu lóng )应和( hè )
嘹亮( liáo ) 烘托(hōng ) 静默( mò )
“可别恼”——喜爱之情(过渡)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特征
(比喻 排比)
多而细密
正面 薄烟
亮而闪烁 柔而绵长
轻盈
恩泽
侧面
润物: 树叶 小草 (润物细无声) 缀景:安静而和平的夜
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的农民
齐读
静默的房屋 (拟人)
2.知识点补充——比喻
比喻的类别:1.明喻——本体(被比喻事物)和喻体(用来做比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香。 嗅觉(清香扑鼻) 清脆的喉咙,短笛。 听觉 (和谐悦耳)
繁花嫩叶,鸟儿,牧童。 视觉 (色彩明丽)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却娴熟地从 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无 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武陵春·春晚 南宋 李清照
风住春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 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第1课《春》教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教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春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语言运用)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思维能力、审美创造)3.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语言运用、审美创造)4.深入学习修辞手法比喻。

(语言运用)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金秋九月,美丽的校园迎来了活力满满的你们。

来到了新的校园,身边的自然景物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你是否也有所发现和感悟呢?七年级文化社计划举办“我与四季有个约会”好文推荐活动,朱自清《春》一文以高票入选。

请你以社团成员的身份参加此次活动,并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

活动任务单学习任务一:春之彩绘师——手绘春光学习任务二:春之朗读者——吟咏春韵学习任务三:春之鉴赏师——品味春言学习任务四:春之思考者——探讨春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感受春天的美好吧!二、预习检测本次活动因名额有限,我们将通过“预习检测”的方式来发放门票,成功通过检测的同学将获得入场资格。

(1)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意境隽永,语言洗练,文笔清丽。

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诗文集《踪迹》等。

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匆匆》《背影》《绿》等。

对朱自清其人其文的评价郁达夫:“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叶圣陶:“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林非:“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

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辞藻。

”(2)文体知识散文(3)字词梳理。

朗润:1 明亮润泽。

2 爽朗温和。

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 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第1课《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02 互动学习 · (三)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文体知识 写景散文是以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议 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特定物件为 主要内容的散文。这类散文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 貌作为主要写作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 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传递作者情感,吸引人、感染人。这类 散文具有美景美意、诗情画意的特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 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文字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 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天的。
1 新课导入
学习活动二: 学海导航 明确目标
阅读课堂上老师出示的本课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阅读取 向,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01 新课导入 ·(二)学海导航,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难点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重点 3.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重点 4.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难点
2 互动学习
学习活动三: 拓展视野 前置补偿
利用本课学习资源,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化 常识,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02 互动学习 · (三)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01 新课导入 · (一)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绝句 志南和尚 古木阴中系短篷, 仗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01 新课导入 · (一)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02 互动学习 · (四)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烘 hōng 烘托 哄 hǒng 哄骗 洪 hóng 洪水 拱 gǒng 拱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课春(学生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课春(学生版+解析)

第1课春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识记作者常识,准确识记重要词语,学会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2.理解朱自清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春天蓬勃之美的方法;学习抓住特点运用恰当技巧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本文富有童趣和有诗味的语言,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4.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画面美和优美的情境,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知识点01 把握重音与停连的朗读技巧【即学即练1】(一)、注意下面句子加点字的重音,有感情地朗读下面两句话,说说你的理解及作者的感情。

(1)(我)盼望着...,(我)盼望着...,(你看)东风来了,(你听)春天的脚步近了....。

(2)(快来看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温馨提示:(1)首先,两个“盼望着”的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春天”本无脚步,这“脚步”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其次,不说“来了”,只说“近了”,是从春天刚起步说起。

这是课文的开头,一上来就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2)“偷偷地”和“钻”,表现了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

“嫩嫩的,绿绿的”是后置定语,本来应该放在“小草”前面,后置之后,造成了抑扬顿挫的效果,同时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小草的勃勃生机。

解析: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

目标导航(二)、根据提示诵读,感受停连的朗读要领。

(标注的朗读符号仅供参考。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v斜织着,人家屋顶上v全笼着一层薄烟。

(2)野花v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抚摸着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春》
一、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朱自清一生爱国,追求光明。

抗战时,随校内迁,任教于西南联大。

抗战胜利后,回北京仍任清华大学教授。

解放前夕,积极支持和参加反对美蒋的爱国民主运动。

1948年8月12日,他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死前嘱告家人,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面粉。

二、字词
朗.(lǎng)润抚.摸(fǔ)酝酿
..(yùn niàng)抖擞.(sǒu)应.(yìng)和.(hè)卖弄.(nòng)宛.转(wǎn)黄晕.(yùn)
薄.烟(bó)水涨.(zhǎng)起来散.(sǎn)在草丛鸟巢.(cháo)撑.(chēng)伞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嘹.(liáo)亮
赶趟.(tàng)儿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郎润:明亮润泽。

朗,明亮,明朗,光线充足。

酝酿:原指造酒的发酵过程,课文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卖弄:故意显示、炫耀,常带贬义。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起伏,十分动听。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嘹亮:声音响亮。

烘托:衬托,陪衬。

静默: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

舒活:舒展活动。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季安排好,意思是做事宜早不宜迟。

三、课文理解
(一)课文结构:
《春》是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来描写春天的。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写人们盼望春天的热切心情,也为全文奠定了清新活泼的基调和主旋律。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第一层(第2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苏醒的情态,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春山朗朗、春水泱泱、春日融融的轮廓。

第二层(第3~7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春草勃发、春花争艳、春风和煦、春雨润泽、春早人勤五幅图画,勾画出春天美丽动人的景象,把一个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江南春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描写春草(第3段),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着力描写其勃发的生命力。

描写春花(第4段),突出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描写人们迎接春天(第7段),此段作者没有作细致描绘,而是着重渲染了人们纷纷走出户外,争着迎春,表现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精神状态。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新”、“美”、“力”三个方面的特征,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深化题旨,归结全文。

(二)主题思想: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三)句段理解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欣赏:第1句运用拟人方法先总体勾勒,写出了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情态。

然后分写山,水,太阳“睡醒”的情态。

山“睡醒”的情态用“朗润”形容,写出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水“睡醒”的情态用“涨”形容,表现了冰雪融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太阳“睡醒”的情态用“红”形容,表现了春日融融的暖意。

作者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点,勾画出春景的轮廓,为具体描绘春景创设广阔的背景。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欣赏:第1句从“点”上描绘。

运用拟人方法把春草人格化了。

“钻”字写出春才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嫩嫩的”写质地,“绿绿的”写颜色,表现了春草新的特点。

第2句从“面”上描绘,由远及近;“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春草的长势,表现了春草的勃勃生机。

第3句运用坐,躺,打,踢,赛,捉等一系列动词写孩子们的嬉戏,从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

第4句用风的“轻悄悄”衬托草的“绵软软”,从感受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欣赏:着力写“树上”三种花。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运用拟人修辞方法,把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争”字写活了。

然后用“赶趟儿”写花朵多;“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排比,比喻修辞方法写花色艳;写花味甜,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的秋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欣赏:第1句写“花”下蜂闹蝶舞,从侧面表现花儿的繁茂,鲜艳和甜香。

一个“闹”字不仅有声响,而且隐含了一片喧闹的景象。

第2句写出野花的数量繁多,种类丰富。

运用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

散:写出花多,眨:展示花和草颜色对比中花的兴亮。

(5)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欣赏:第1句先总写江南春雨多。

第二句“可别恼”显得亲切而有情趣。

然后运用排比,比喻写出春雨的特征: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

“一层薄烟”运用比喻形象表现了春雨细密迷蒙的景状。

一个“笼”字准确写出了这层薄烟的情状。

一个“织”字与细丝比喻照应,写出了雨密由,展示了春雨的形状
(6)“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欣赏:由“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俗语联想的“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作者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

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
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7)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欣赏: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

从“娃
娃”到“姑娘”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