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全国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大家在夏天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吃一些冰镇的饮料和食物呢?学生:是的。

教师:那么,大家在食用这些冰镇饮料和食物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里面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呢?学生:有,好像是酸酸的。

教师:没错,那就是乙酸的味道。

那么,什么是乙酸?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二、乙酸的性质1.乙酸的物理性质教师:乙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的沸点是117.9摄氏度,熔点是16.6摄氏度。

相比其他常见的有机物,乙酸的熔点和沸点都不算高。

2.乙酸的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教师:乙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在初中化学中学过的酸的通性有哪些?学生: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教师:非常好,那么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些性质推测出乙酸的一些化学反应呢?学生:应该可以吧。

教师:那么,我们来做几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大家的推测。

首先是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性质。

大家看,这里有一个紫色的石蕊试液和一个无色的酚酞试液,分别滴入几滴乙酸,你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教师:非常好,这说明乙酸具有酸性。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乙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这里有一个试管,里面装有一些镁条和几滴乙酸,如果我们把试管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呢?学生: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教师:对,这就是乙酸与镁条的反应。

生成的气体就是氢气。

现在我们来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那么接下来呢?学生:乙酸还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乙酸教学设计课程时长:1小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性质、特点以及用途;2.学习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3.能够进行乙酸的化学反应的观察与描述。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乙酸酐、氧化铜、试管、醋酸纸、试纸、试剂瓶等;2.实验仪器:滴定管、比色皿、酒精灯等;3.实验装置:酸碱中和器、导热设备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乙酸的概念(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有关酸和碱的知识,了解酸的定义和一些常见的酸;第二步:乙酸的制备方法(15分钟)1.介绍乙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乙醇酸化法、乙烯氧化法等;2.详细描述乙醇酸化法的实验操作步骤:a.准备乙醇和硫酸;b.将乙醇和硫酸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反应;c.过滤产物,并对所得白色结晶进行干燥;d.结晶后得到酸酐,用水稀释,并加入铜粉进行酸化反应;e.过滤并蒸馏得到乙酸。

第三步:乙酸的性质和特点(20分钟)1.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乙酸的酸碱性质、饱和度和挥发性;2.学生观察并描述乙酸的酸碱性质:用醋酸纸测试乙酸的酸性;3.学生进行试验并观察乙酸的饱和度:加入少量溴酸钾溶液观察是否生成白色结晶;4.学生进行试验并观察乙酸的挥发性:加热乙酸盐在试管内,然后用试纸测试气体的酸性。

第四步:乙酸的反应实验(30分钟)1.学生进行乙酸的各种化学反应实验:a.学生将乙酸与稀硫酸进行反应,观察产生的气体;b.学生将乙酸与碳酸钠进行反应,观察生成的产物;c.学生将乙酸与乙醇进行酯化反应,观察产生的气味。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乙酸的性质和特点,并解答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疑问;2.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乙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乙酸的其他用途和相关的化学反应;2.学生可以进行乙酸的制备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3.学生可以研究乙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例如酱油、醋等的制备过程。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互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2.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3.课后作业:布置乙酸相关的作业,以检验学生对乙酸知识的掌握程度。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制备方法;2.掌握乙酸与金属及碱的反应,理解其反应机理;3.运用乙酸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乙酸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金属和碱的反应;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醋酸、锌片、氢氧化钠溶液(1mol/L)、试管、酒精灯、称量瓶、滤纸、量筒、试剂台等;2.实验药品:醋酸乙酯、氧化钠等;3.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通过问题导入:“你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到过乙酸吗?”2.引导学生讨论,并与学生一起总结乙酸的常见用途和性质。

第二步:理论讲解(20分钟)1.介绍乙酸的化学式、结构式和命名方法。

2.介绍乙酸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沸点、溶解度等。

3.介绍乙酸的制备方法,包括自然发酵法和人工合成法。

第三步:实验操作(25分钟)1.实验一:乙酸与锌的反应步骤:(1)将一块锌片切成小块,称取0.1g放入试管中;(2)向试管中加入5mL乙酸;(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4)用氢氧化钠溶液测试气体。

实验要求:记录实验现象,并回答为什么会产生气体。

2.实验二:乙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2)慢慢加入乙酸,并观察反应产物变化;(3)根据观察结果,写出反应方程式。

实验要求: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第四步: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和观察的现象。

2.引导学生讨论乙酸与金属、碱反应的规律和机理。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乙酸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引导学生回答课堂中提到的问题。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制备方法。

并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乙酸与金属及碱的反应,理解其反应机理。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乙酸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乙酸》全国公开课教学设计

《乙酸》全国公开课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化学教研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2.理解酯化反应的机理;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2.通过对“同位素示踪法”的信息介绍,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会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在初中化学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乙酸的用途,并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酸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通过乙酸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复习“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本节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和本质。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实验班的学生,该阶段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

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当、适度地使用多媒体和实验,并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和实验探究,不但可以使学生的“临近发展区”得到发展,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设想及设想依据“我们应该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游离知识之外的方法和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

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寻找实例,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

教师体现一个“主导”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理论推理,设计实验验证,掌握新知识。

学生体现一个“主体”的地位:通过自主探索,电脑模拟,比较归纳,突破重难点。

具体又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情景创设和探究拓展:通过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入,引入乙酸酸性的教学,利用厨房中常见的几种物质来设计实验推证乙酸的酸性,并设计证明“乙酸的酸性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

乙酸教学设计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乙酸教学设计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乙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

(2)、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与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乙酸的弱酸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含义。

(2)、通过洗水垢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二、重点难点1、重点:乙酸的组成和结构、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难点:建立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

三、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激学法、实验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法、自学法、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引发学案,准备演示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编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传说在古代山西,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

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

黑塔率族人移居现江苏省镇江市。

在那里,他们觉得酿酒后酒糟扔掉可惜,就放在缸里浸泡。

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

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 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呢?【生】醋。

【师】对,它就是“酉”加“二十一日” —一醋。

那么醋中主要成分是什么 呢?【生】乙酸。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 醋酸。

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乙酸。

【板书】乙酸【师】乙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有机酸,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 可以用乙酸除去热水瓶里的水垢,喝点醋可以醒酒,烧鱼时放点醋可以去腥等。

这些应用都是由乙酸的性质决定的,那么物质的性质由什么决定呢?【生】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化学史实、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乙酸2022041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乙酸2022041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 。
课堂练习
1、关于乙酸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C)
(A)它是四元酸 (B)清洗大理石的建筑物用醋酸溶液 (C)它的酸性较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D)它的晶体里有冰,所以称为冰醋酸
2、关于乙酸的酯化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B)
(A)属于氧化反应
(B)属于取代反应
(C)酸去氢, 醇去羟基
物 质 沸点(0C) 密度(g/mL)
水溶性
乙浓酸硫酸溶解1放17出.热9 量;若酒1.精0加5 在后,则会易沸溶腾飞溅
乙 混醇合物的7加8.入5 顺序:0乙.醇789、3 浓硫酸、易冰溶醋酸
乙酸乙酯
77
0.90
微溶于水
较多量的乙醇,不较溶少于量盐的溶乙液酸
(1)为什么要先加酒精,后加浓硫酸?
(2)蒸出的乙酸乙酯中含有哪些杂质? (3)长导管导的气作、用冷凝。不能将导管插到液面下,防止倒吸
冰醋酸 无水乙醇
乙酸乙酯(果香味)
可逆反应,取代反应
酯化反应注意事项
加物顺序:乙醇 →浓硫酸→乙酸
浓硫酸:催化 剂、吸水剂 碎瓷片: 防止暴沸
长导管:导气、 冷凝作用
导管在饱和 Na2CO3液面上: 防止倒吸
①溶解乙醇; ②中和乙酸; ③降低乙酸乙酯 的溶解度,利于 酯的析出
观察与思考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A.见过但不了解 B.见过也使用过 C.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2、请说说 你见过的乙酸是怎么样的,是用来做 什么的?(如果第1题选C请跳过此题)
3、如果你是科研工作者,做一个关于乙酸的研究 课题,你将从哪些方面研究它呢?
A.什么样(物理性质)
B.内部组成与结构
C.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化学性质) D.有什么用(用途)

《乙酸》教案设计

《乙酸》教案设计

《乙酸》教案设计课题名称:乙酸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2.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3.理解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点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食醋、酸奶等,引导学生思考乙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2.学习乙酸的基本概念(15分钟)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图示和实物演示,了解乙酸的定义、分子式、结构式、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学习乙酸的制备方法(30分钟)3.1乙醇发酵制备乙酸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演示和实验视频,向学生讲解乙醇发酵制备乙酸的方法、反应原理和实验步骤,并引导学生分析反应机理。

3.2氧化乙醛制备乙酸教师简要介绍氧化乙醛制备乙酸的方法,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一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学习乙酸的应用(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乙酸在日常生活、工业和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乙酸的实际应用,如酒精中毒急救、食品防腐等。

5.实验操作及分析(3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乙酸的认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制备乙酸,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总结(10分钟)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通过实验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使其更好地理解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实验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3.讨论教学法: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促进他们思维的活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及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2.实验器材和药品:乙醇、酵母、氢氧化钠、硫酸等;3.实验操作指导书、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图示材料。

《乙酸》教学设计(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乙酸》教学设计(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乙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

(2)、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与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乙酸的弱酸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含义。

(2)、通过洗水垢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二、重点难点1、重点:乙酸的组成和结构、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难点:建立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

三、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激学法、实验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法、自学法、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引发学案,准备演示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编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传说在古代山西,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

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

黑塔率族人移居现江苏省镇江市。

在那里,他们觉得酿酒后酒糟扔掉可惜,就放在缸里浸泡。

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

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呢?【生】醋。

【师】对,它就是“酉”加“二十一日”——醋。

那么醋中主要成分是什么呢?【生】乙酸。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

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乙酸。

【板书】乙酸【师】乙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有机酸,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可以用乙酸除去热水瓶里的水垢,喝点醋可以醒酒,烧鱼时放点醋可以去腥等。

这些应用都是由乙酸的性质决定的,那么物质的性质由什么决定呢?【生】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化学史实、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乙酸》的教学设计

《乙酸》的教学设计

《乙酸》的教学设计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其中乙酸就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

乙酸在工业、农业、医药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了解乙酸的性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乙酸的基本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1.掌握乙酸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2.理解乙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乙酸的结构和性质;2.乙酸的制备方法;3.乙酸的应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乙酸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

重点: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2.投影仪;3.实验器材:醋酸铜、碳酸钠、乙醇等;4.教学视频:乙酸的制备过程。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有机酸的概念及其应用;2.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演示、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3.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有机酸的概念和应用;2.讲授新课:讲解乙酸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配合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3.巩固练习:提供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重点和难点。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学生的回答和实验操作进行评价;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乙酸的其他应用;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乙酸的化学性质;3.总结乙酸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师自我反思本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乙酸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的实验技能还需加强,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此外,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乙酸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乙酸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乙酸乙酯(果香味)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乙酸乙酯会与水反应生成酸和醇。
【思考与交流】
(1) 导管末端为什么不能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防止溶液倒吸
(2) 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催化剂和吸水剂 (3) 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④⑤
D.全部
3、CH3COOH分别跟H—18O—C2H5和H—16O—C2H5
起酯化反应后,两者生成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C )
A.前者大
B.前者小
C.相等
பைடு நூலகம்
D.不能确定
【课堂检测】
1、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D ) A.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B.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是纯净物 C. 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D. 乙酸分子中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一元酸
2、下列物质中,能与乙酸发生反应的( D )
①乙醇
②铁单质
③碳酸钙
④氢氧化钠
⑤氧化镁
酸性?
“绍兴女儿红”
中国名酒“女儿红”起源于晋代浙江绍兴风俗:父亲在女儿出生后将 糯谷酿成黄酒,仔细装坛封口深埋在后院桂花树下,待女儿十八岁出嫁 时,才开封饮用,此时的酒十分香醇。酒中的香气到底是哪里来的呢?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2、酯化反应
[实验]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
‖ —C—OH羧基
O
‖ CH3—C—OH乙酸
O
O


—C—O—R酯基 CH3—O—C2H5乙酸乙酯

《乙酸》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乙酸》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生活应 【感知生活】 用
从生活中 来,回到生 活中去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酸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通过 酯化反应的分组探究机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树立乙酸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 观。
H2O
浓硫酸 H2△SO4
探究酯化反 应的机理, 学生提出可 能性,引出 CH3—C—O—C2H5 + 同位素示综 法
CH3—C—O—C2H5 +
【教师讲述】同位素示踪法 同位素示踪法
O ║ CH3—C—OH + H—18O—CH2CH3
O ║ CH3—C—18O—CH2CH3 + H2O
【教师提问】讨论酯化反应中的注意事项
药品:乙酸溶液、镁带、石蕊、NaHCO3 溶液、Na2CO3 溶液、大理石 证明乙酸的酸性的可行方案:
【学生实验】
【学生活动】乙酸具有酸的通性,书写方程
【生活应用】除水垢
【过渡】生活做鱼引入
乙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能与乙醇发生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酯化反应实验
【师生互动】酯化反应的定义:
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注:此时教师提供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的沸点、密度、水溶性数据。 提高学生的
物质
沸点/℃
密度(g/mL)
水溶性
数据分析能 力
乙酸
117.9
1.05
易溶
乙醇
78.5
0.7893

高中化学《乙酸》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乙酸》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乙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理解羧基的结构特点,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

2、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展示乙酸的模型及实物,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2、采用复习回顾法和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

3、采用生活情境引入、设疑、实验探究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明确酯化反应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乙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有机物跟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渗透化学重要性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乙酸的分子结构、酸性和酯化反应教学难点:乙酸酯化反应的实质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运用生活情境、实验探究,演示实验,模型展示方法,掌握乙酸的性质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板书】(一)物理性质色、态、味: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溶解性:易溶于水和乙醇熔、沸点:沸点117.9℃熔点16.6℃当温度低于熔点(16.6℃)时,乙酸凝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板书】(二)分子结构【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分子式:C2H4O2结构式:O结构简式:CH C 或O H C H3C OO H3官能团:羧基(—COOH)CH3COOH + CH3CH2OHA.甲烷B.乙酸C.乙醇D.苯4、下列物质中,能与乙酸发生反应的是()①乙醇②金属钠③甲烷④碳酸钙⑤氢氧化钠⑥ 氧化镁A.①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⑥D.全部【作业】1、学案48-60二、乙酸板书设计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式:O H 或CH3COOH(一)物理性质(二)分子结构分子式:C2H4O2O 结构简式:CH3 C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CH 3COOCH 2CH 3 + H 2O CH 3COOH + CH 3CH 2OH酯化反应: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2、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酸性:CH 3COOH > H 2CO 3C H 3C OO - + H +1、酸性:CH 3COOH(三)化学性质 (—COOH )官能团:羧基。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

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乙酸教材依据:《乙酸》来自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中的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中的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中的第2课时内容。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本节课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与化学相关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从化学回到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运用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以发现者和求知者的身份出现,以实验和客观事实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以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把课堂交给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而深化对知识的运用。

(2)教材分析食醋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乙酸在初中化学中介绍了其酸性,而本节课主要从乙酸的组成和结构入手,研究其酸性及强弱,以及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从知识的内涵和结构特点来看,它既是对乙醇知识的巩固、延伸、发展,又是对酯类物质学习的基础。

(3)学情分析学生根据初中的学习,已经对乙酸的酸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对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实验方案有了知识上的铺垫。

通过对前面的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结构决定性质”学习方法,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探索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乙酸的性质,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②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乙酸》教案范文

《乙酸》教案范文

《乙酸》教案范文课题:《乙酸》教案年级:高中化学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乙酸的制备和性质的实验方法。

3.理解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2.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

3.乙酸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乙酸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乙酸的相关知识和资料。

2.实验室用具和试剂。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问题:你知道醋是由什么组成的?请思考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醋主要是由乙酸组成的,乙酸是一种有机酸。

Step 2:乙酸的基本概念(20分钟)教师介绍乙酸的概念、性质和结构,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乙酸的结构中有哪些基团?它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乙酸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Step 3:乙酸的制备方法(30分钟)教师介绍乙酸的制备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了解乙酸的制备实验方法。

Step 4:乙酸的性质实验(30分钟)教师介绍乙酸的性质实验,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乙酸的性质。

Step 5:讨论和总结(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乙酸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Step 6: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布置乙酸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教材内容并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乙酸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和性质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对乙酸的制备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讨论和总结环节,学生对乙酸的应用和意义进行了思考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

下节课可以引入乙酸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乙酸》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乙酸》教学设计
2.教学活动设计
具体的教学活动如下:
(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乙酸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2)基本概念讲解:采用讲授法,配合PPT展示,讲解乙酸的结构、性质等基本知识。
(3)实验演示:进行乙酸制备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4)小组讨论:针对乙酸制备方法、应用及其环保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互相学习。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乙酸的结构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理解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2.科学探究:通过乙酸制备实验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解决问题。
3.绿色化学观念:在乙酸的应用环节,强调化学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4.科学思维:通过对乙酸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5.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科学态度,明确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与责任。
3.针对学生在检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鼓励学生在检测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乙酸的化学式:CH3COOH
-乙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沸点较高,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乙酸的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和醇发生酯化反应
(3)乙酸的化学性质包括:能与碱反应生成_______,能与醇反应生成_______。
3.解答题:

乙酸教学设计_2精选全文完整版

乙酸教学设计_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乙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酸性、酯化反应等性质。

2)、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化学2》《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的《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中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必修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

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另外乙酸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也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酸的用途,本课时将进一步学习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其酸性与酯化反应,并学会用有机物结构和化学键知识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

该年龄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学习经验。

教学中若适时、适当地使用多媒体和实验,并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和实验探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设计思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探究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知识,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新的知识。

为帮助学生突破本节的难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认知规律入手。

首先投影了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的装置图,要求学生观察装置的特点后分组连接装置并制取少量乙酸乙酯,记录现象。

遵循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习的最后,提供了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价。

乙酸教学设计(全国赛)

乙酸教学设计(全国赛)

《乙酸》教学设计课题内容乙酸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学时授课年级一年级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内容: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化学》(通用类)。

本课程内容为第六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二节——乙酸。

二、本章节是在学生对烃类的各项性质有了一定的掌握和认识的学习基础上,进而进行的烃的衍生物的探讨,乙酸作为本章课的最后一节学习对象,内容与上节课的乙醇的知识结构层次设置基本一致,通过类比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及归纳总结能力,促使他们形成一套有规律的烃类衍生物的学习方法。

三、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关键点,从而把章节内容前后衔接一起,逐渐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规律。

四、乙酸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乙酸在制药技术行业——原料药的制备工艺中应用较广泛,乙酸的性质探究可以让学生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养成严谨的专业习惯。

教学对象分析制药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授课班级人数为45人。

该专业主要是针对药厂培养一线工人,基础的有机化学是他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学习心理上:一年级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思维较开阔、渴望被关注被肯定,所以他们对于此类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兴趣较高。

学习方法上:学生缺乏系统的训练,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

知识基础: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通过前一章——烃的学习,对有机化学相关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及认识,并且通过上一节乙醇的学习,具备了学习及探讨烃的衍生物化学性质及其规律的能力。

能力基础:前期一系列各种化学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尤其是前一章节相关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训练为本节实验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教学目标1.对乙酸的酸性及酯化反应有一定的认识。

2.会运用实验探究法探究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及酯化反应)。

3.能按照要求规范操作乙酸化学性质(酸性及酯化反应)探究实验。

(完整版)《乙酸》全国公开课教学设计

(完整版)《乙酸》全国公开课教学设计

(完整版)《⼄酸》全国公开课教学设计《⼄酸》教学设计化学教研组:⼀、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2.理解酯化反应的机理;过程与⽅法1.运⽤实验探究法学习⼄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2.通过对“同位素⽰踪法”的信息介绍,引导学⽣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让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法的转变和实践能⼒的培养,体会结构——性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培养学⽣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在初中化学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酸的⽤途,并没有从组成和结构⾓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途。

⼄酸也是学⽣⽐较熟悉的⽣活⽤品,⼜是典型的烃的衍⽣物,通过⼄酸的教学可以让学⽣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复习“结构——性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本节教学重点:⼄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和本质。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中⼀年级实验班的学⽣,该阶段学⽣有较强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有⼀定的化学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

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当、适度地使⽤多媒体和实验,并引导学⽣推理、分析和实验探究,不但可以使学⽣的“临近发展区”得到发展,还能更好地激发学⽣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设想及设想依据“我们应该传授给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游离知识之外的⽅法和能⼒”,即“教是为了不教”。

设计本课时,在学⽣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的培养。

在⽣活中寻找实例,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

教师体现⼀个“主导”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理论推理,设计实验验证,掌握新知识。

学⽣体现⼀个“主体”的地位:通过⾃主探索,电脑模拟,⽐较归纳,突破重难点。

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1、情景创设和探究拓展:通过⼄酸在⽣活中的应⽤引⼊,引⼊⼄酸酸性的教学,利⽤厨房中常见的⼏种物质来设计实验推证⼄酸的酸性,并设计证明“⼄酸的酸性与碳酸酸性强弱的⽐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日常生活实例设问:食用醋中含有的主要有机成分是什么?
柴米油盐酱醋茶
学生联系实际,
思考作答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课,既吸引了学生,又揭示本课的学习内容
展示
学习目标
利用PPT将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
(板书)第三节乙酸
一、物理性质
全班同学朗读学习目标
目的在于让大部分同学了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带着目标去学习。
活动三:
(1)证明乙酸确有酸性;(2)比较乙酸与碳酸酸性的强弱。
指导学生根据已有药品和试剂:
1.设计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2.设计实验探究醋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
3.组织学生练习乙酸相关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由已有知识大胆推测
1.积极思考,认真讨论,大胆进行实验设计。
2.练习书写
乙酸+氢氧化钠,
乙酸+碳酸钙,
二、乙酸的分子结构:
三、化学性质
(1)酸性
① 弱酸性:CH3COOH CH3COO-+ H+
乙酸 > 碳酸
(2)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CH3COOH+HOC2H5CH3COOC2H5+H2O
乙酸乙酯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及预测
新课引入
引入:生活中的“开门七件事”
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其中之一“醋”,
乙酸+碳酸钠。
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可以灵活地设计出验证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且对学生所设计的方案给出合理的、积极评价。有机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练习加深对重点内容的掌握。
化学性质探究
酸性
(板书)三、化学性质
酸性
CH3COOH CH3COO-+H+
1.能使指示剂变色
2.能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乙酸的用途,并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乙酸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通过乙酸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复习“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本节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比较乙酸和乙醇性质上的差异,体会官能团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酯化反应
(板书)酯化反应
1.教师演示乙酸的酯化反应。
2..介绍酯化反应的:实验用品,步骤,装置图,装置特点及注意事项,现象和结论。
3.介绍酯化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4.学生尝试设计一个理论实验来探究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的机理。
5.利用18O做“示踪原子”推导乙酸的酯化原理。
活动一:
物理性质
探究
(过渡)这是一瓶纯乙酸根据观察和看教材总结其物理性质。
1.实物展示乙酸溶液和冰醋酸样品
2.引导学生观察、归纳乙酸物理性质
3.强调乙酸的易溶于水和乙醇
纯净的乙酸叫冰醋酸
学生观察,并且合作总结、归纳。叫一位同学叙述,如不足其他同学补充。
完成之后在课本上划出。
学生闻气味的方法可能不规范,也可能个别地方表述不到位,可引导学生相互提醒、纠正。
1.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尤其是试剂的添加顺序,实验现象,和实验中导管的位置)
2.学生思考,讨论左三问题,并作答。
3.学生设计、交流自己的理论实验。
4.结合多媒体演示,辨别、认识酯化反应原理。
1、情景创设和探究拓展:通过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入,引入乙酸酸性的教学,利用厨房中常见的几种物质来设计实验推证乙酸的酸性,并设计证明“乙酸的酸性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
2、任务驱动:该课程的教学,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在课堂中,提出两个明确的探究任务:推测乙酸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说明乙酸酯化反应的原理。从而将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的想和做,提高了学习的层次和效果。
本节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和本质。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实验班的学生,该阶段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当、适度地使用多媒体和实验,并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和实验探究,不但可以使学生的“临近发展区”得到发展,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动二:
自主学习
结构探究
(过渡)乙酸的物理性质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么它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我们讲“结构决定性质”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乙酸的结构。
(板书)二、分子结构
1.引导学生自学乙酸的结构特征
2.特别强调乙酸的官能团
学生看教材P75乙酸的结构,
在草稿纸上练习乙酸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乙酸的结构有了具体的认识,初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并且练习乙酸的各种写法。
《乙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理解酯化反应的机理;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
2.通过对“同位素示踪法”的信息介绍,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会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
四、教学设想及设想依据
“我们应该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游离知识之外的方法和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寻找实例,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教师体现一个“主导”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理论推理,设计实验验证,掌握新知识。学生体现一个“主体”的地位:通过自主探索,电脑模拟,比较归纳,突破重难点。具体又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3.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4.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
1.学生总结乙酸可以发生的反应,学习如何总结酸的通性。教师可以给出补充。
2.从组成、作用上比较乙酸分子里羧基上羟基与乙醇分子里羟基的异同,体会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
1.乙酸酸性是教学重点,学生都必须掌握,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巩固复习酸的通性。
五、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根据本课教学的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有关实物;同时设计了“乙酸”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通过多媒体展示,认识了乙酸的分子结构;展现了乙酸酯化机理;通过学生的所看、所思,达到清晰地理解酯化反应原理的效果。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见附页1)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见附页2)
八、板书设计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