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性质第二定义及焦半径
椭圆的第二定义及简单几何性质
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知识要点椭圆的第二定义:当点M 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10(<<=e ace 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 是椭圆的离心率.可见椭圆的离心率就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距离的比,这就是离心率的几何意义.e dMF =||∴准线方程:对于椭圆12222=+b y a x ,相应于焦点)0,(c F 的准线方程是c a x 2=.根据对称性,相应于焦点)0,(c F ′的准线方程是c a x 2-=.对于椭圆12222=+b x a y 的准线方程是ca y 2±=.焦半径公式: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得:右焦半径公式为ex a c a x e ed MF -|-|||2===右; 左焦半径公式为ex a ca x e ed MF +===|)-(-|||2左二、典型例题例1、求椭圆1162522=+y x 的右焦点和右准线;左焦点和左准线;练习:椭圆81922=+y x 的长轴长为_________,短轴长为_________,半焦距为_________,离心率为_________,焦点坐标为_________,顶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准线方程为____________.例2、已知椭圆方程13610022=+y x ,P 是其上一点,21,F F 分别为左、右焦点,若81=PF ,求P 到右准线的距离.例3、已知点M 为椭圆1162522=+y x 的上任意一点,1F 、2F 分别为左右焦点;且)2,1(A 求||35||1MF MA +的最小值.变式、若椭圆:3 \* MERGEFORMAT 13422=+y x 内有一点3 \* MERGEFORMAT )1-,1(P ,3 \* MERGEFORMAT F 为右焦点,椭圆上有一点3 \* MERGEFORMAT M ,使3 \* MERGEFORMATMF MP 2+值最小,求:点3 \* MERGEFORMAT M 的坐标。
《课程讲解》-2.2.2椭圆的第二定义及焦半径公式3
a
OF x
x
c
a2
x
c
椭圆上的点M(x,y)到焦点F(c,0)的距
离与它到直线 x a 2 的距离之比等于离
心率.
c
新知探究
若点F是定直线l外一定点,动点M到点 F的距离与它到直线l的距离之比等于 常数e(0<e<1),则点M的轨迹是椭圆.
l
M H
F
新知探究
直线 x
a2 c
叫做椭圆相应于焦
点F2(c,0)的准线,相应于焦点
课堂小结
2.一个椭圆有两条准线,并与两个 焦点相对应,两条准线在椭圆外部, 且与长轴垂直,关于短轴对称.
课堂小结
3.椭圆焦半径公式的两种形式与焦点 位置有关,可以记忆为“左加右减, 下加上减”.
布置作业
1、P49习题2.2A组:
3,4,5,10.
y B2 M
A1
O F2 x
新知探究 1.对于椭圆的原始方程,
( xc ) 2 y 2 ( xc ) 2 y 2 2 a
变形后得到 a2 cx a(x c)2 y2,
再变形为
( x - c )2 y 2 x a2 c
c
a.
这个方程的几何意义如何?
新知探究
y
l
( x - c )2 y 2 c
MH
a2
F1(-c,0)的准线方程是
y
a2 x
c
a2 x
c
F1 O F2
x
新知探究
椭圆上的点到椭圆焦点的距离的最大
值和最小值分别是什么?
y M
OF
x
练习:已知F1 、F2椭圆的左右焦点,椭 圆上存在点M使得MF1⊥MF2,求椭圆的 离心率的范围.
高二数学椭圆的第二定义
l2
M d
H
左准线
xa c
2
F1左焦点
o
F2
x
右焦点
右准线 2
x
a
c
例1.点P与定点A(2,0)的距离 和它到定直线x=5的距离的比是1:2, 求点P的轨迹;
注意:1、定点必须在直线外。 2、比值必须小于1。 3、符合椭圆第二定义的动点轨迹肯定 是椭圆,但它不一定具有标准方程形式。 4、椭圆离心率的两种表示方法:
动画演示
四、椭圆的离心率
c 离心率: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e a 叫做椭圆的离心率。 y
1、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因为 a > c > 0,所以1 >e >0 2、离心率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o x
1)e 越接近 1,c 就越接近 a,从而 b就越小(?),椭圆 就越扁(?)
2)e 越接近 0,c 就越接近 0,从而 b就越大(?),椭 圆就越圆(?) 3)特例:e =0,则 a = b,则 c=0,两个焦点重合,椭 圆方程变为(?) 动画演示
复习回顾
y
o
x
一、椭圆的范围
x y x 2 1 2 由 2 a a b
即 x a和 y b 说明:椭圆位于直 线X=±a和y=±b所 围成的矩形之中。
2 2
2
y 1 和 b
y
2
2
1
o
x
二、椭圆的对称性
方程:
x2 a2
y
b2 1(a b 0)
o xy23、对来自性:c 椭圆上任意一点P至焦点F的距离 e a P至与F 对应的准线的距离
准线方程为:
a x
2
椭圆焦点在x轴
椭圆的几何性质2(第二定义)-PPT
2
x
y
+ =1上的点,P
100 36
2.已知P是椭圆
到右准线的距离为8.5,则P到左焦点
的距离为_________.
x 2 y2
3、已知P点在椭圆 25 + 16 =1 上,且P到
椭圆左、右焦点的距离之比为1:4,求P到
两准线的距离.
4、求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其长轴
端点与最近的焦点相距为1、与相近的一
x
∵ |MF2| =e
|MB|
∴ |MF2|=e|MB| =e(a2/c-x0 )= a-ex0
a2
x
c
注:所用焦点要与准线同侧,
焦点在y轴的同理可得.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椭圆中的特殊三角形及通径
y
D (0, b)
A
(a, 0)
b a
Oc F
在Rt⊿OFD中,
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
y
x2 y2
对于椭圆 2 2 1(a b 0)
M
a b
(, 0)
相应与焦点 2
的准线方程是
x
2
2 =
a
c
0
(0
2
< a
<x1)
=
c
“三定”:
定点是焦点;
定直线是准线;
定值是离心率。
2
2
x 由椭圆的对称性,相应与焦点
2
=
′ (−, 0)
椭圆的几何性质2(第二定义)
标准方程
x2 y 2
2 1(a b 0)
2
a
b
(完整版)椭圆常结论及其结论(完全版)
2椭圆常用结论一、椭圆的第二定义:一动点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一个)1,0(内常数e ,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其中定点叫做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e 就是离心率(点与线成对出现,左对左,右对右)对于12222=+by a x ,左准线c a x l 21:-=;右准线c a x l 22:=对于12222=+bx a y ,下准线c a y l 21:-=;上准线c a y l 22:=椭圆的准线方程有两条,这两条准线在椭圆外部,与短轴平行,且关于短轴对称焦点到准线的距离cb c c a c c a p 2222=-=-=(焦参数)二、焦半径圆锥曲线上任意一点M 与圆锥曲线焦点的连线段,叫做圆锥曲线焦半径。
椭圆的焦半径公式:焦点在x 轴(左焦半径)01ex a r +=,(右焦半径)02ex a r -=,其中e 是离心率焦点在y 轴 1020,MF a ey MF a ey =+=-其中21,F F 分别是椭圆的下上焦点焦半径公式的两种形式的区别只和焦点的左右有关,而与点在左在右无关 可以记为:左加右减,上减下加()c a PF c a PF -≥-≥21,推导:以焦点在x 轴为例如上图,设椭圆上一点()00,y x P ,在y 轴左边. 根据椭圆第二定义,e PMPF =1,则 02020201ex a c a x a c c a x e c c x e PM e PF +=⎪⎪⎭⎫⎝⎛+=⎪⎪⎭⎫ ⎝⎛+=⎪⎪⎭⎫ ⎝⎛⎪⎪⎭⎫ ⎝⎛--== xO F 1F 2Py A 2A 1B 1B 2同理可得02ex a PF -=三、通径:圆锥曲线(除圆外)中,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以焦点在x 轴为例, 弦AB坐标:⎪⎪⎭⎫⎝⎛-a b c A 2,,⎪⎪⎭⎫ ⎝⎛a b c B 2,弦AB 长度: ab AB 22=四、若P 是椭圆:上的点.为焦点,若,则的面积为. 推导:如图θsin 212121⋅⋅=∆PF PF S F PF 根据余弦定理,得 θcos =21221222PF PF F F PF PF ⋅-+=2122121242)PF PF c PF PF PF PF ⋅-⋅-+=2122122424PF PF c PF PF a ⋅-⋅-=21212224PF PF PF PF b ⋅⋅-得θcos 12221+=⋅b PF PFθsin 212121⋅⋅=∆PF PF S F PF =θθsin cos 12212⋅+⋅b =θθcos 1sin 2+⋅b =2tan 2θb12222=+b y a x 21,F F θ=∠21PF F 21F PF ∆2tan2θb xO F 1F 2 P y A 2A 1B 1B 2五、弦长公式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所得的弦长直线具有斜率k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1122(,),(,)A x y B x y ,则它的弦长12AB x =-==注:实质上是由两点间距离公式推导出来的,只是用了交点坐标设而不求的技巧而已(因为1212()y y x x -=-k ,运用韦达定理来进行计算.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是,则12AB y y =-. 六、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 (1)椭圆中点弦的斜率公式:设00(,)M x y 为椭圆22221x y a b +=弦AB (AB 不平行y 轴)的中点,则有:22AB OMb k k a⋅=-证明:设11(,)A x y ,22(,)B x y ,则有1212ABy y k x x -=-,22112222222211x y a b x y a b ⎧+=⎪⎪⎨⎪+=⎪⎩ 两式相减得:22221212220x x y y a b --+=整理得:2221222212y y b x x a-=--,即2121221212()()()()y y y y b x x x x a+-=-+-,因为00(,)M x y 是弦AB 的中点,所以0012001222OMy x y y k x y x x +===+,所以22AB OM b k k a⋅=-(2)遇到中点弦问题常用“韦达定理”或“点差法”求解。
高二数学椭圆的第二定义
椭圆的第二定义
例1:设M(x,y)与定点F(c,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
c a2 l: x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求点M的轨迹。 a c
y
l
M d
H
o
F
x
椭圆的第二定义:点M与一个定点距离和它到 一条定直线距离的比是一个小于1的正常数, 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定点是椭圆的焦点。 定直线叫椭圆的准线,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 l1
y
l2
M d
H
左准线
xa c
2
F1左焦点
o
F2
x
右焦点
右准线 2
x
a
c
例1.点P与定点A(2,0)的距离 和它到定直线x=5的距离的比是1:2, 求点P的轨迹;
注意:1、定点必须在直线外。 2、比值必须小于1。 3、符合椭圆第二定义的动点轨迹肯定 是椭圆,但它不一定具有标准方程形式。 4、椭圆离心率的两种表示方法:
复习回顾
y
o
x
一、椭圆的范围
x y x 2 1 2 由 2 a a b
即 x a和 y b 说明:椭圆位于直 线X=±a和y=±b所 围成的矩形之中。
2 2
2
y 1 和 b
y
2
2
1
o
x
二、椭圆的对称性
方程:
x2 a2
y
b2 1(a b 0)
o x
y2
3、对称性:
c 椭圆上任意一点P至焦点F的距离 e a P至与F 对应的准线的距离
准线方程为:
a x
2
椭圆焦点在x轴
c
椭圆焦点在y轴
ya c
2
例2.设AB是过椭圆右焦点的弦,那么以 AB为直径的圆必与椭圆的右准线( )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相交或相切
3.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第三课时(第二定义焦半径和三角型面积)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
练习 已知椭圆C: x2 y2 1过,点(0, 2)作圆x2+y2=1的切线l交椭圆C于A, B两点. 4
(1) 求椭圆C的焦点坐标和离心率;(2) O为坐标原点, 求△OAB的面积.
解:(1) 由已知得 a 2, b 1, 所以c 3 .
∴椭圆C 的焦点坐标为( 3, 0),( 3, 0), 离心率为e c
y B1
M •F2
A1 O A2 x •F1 B2
b x b, a y a
对称性
关于x, y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
顶点 离心率
A1(a, 0), A2 (a, 0), B1(0, b), B2(0, b) A1(b, 0), A2 (b, 0), B1(0, a), B2(0, a)
e c a
联立x2 2 y2 2, 消y得 (1 2k 2 )x2 4k 2 x 2k 2 2 0, 8k 2 8.
y k(x 1),
SABF2
1 2
|
F1F2
|
y1 y2
k x1 x2
k
8(k 2 1) 1 2k 2
2
∴ △ABF2面积的最大值为 2.
应用2:三角形的面积与韦达定理
②焦半径公式: 若P(x, y), 则
P(x,y)
焦点在x轴上 : PF1 a ex, PF2 a ex
F1
F2
焦点在y轴上 : PF1 a ey, PF2 a ey
y A2 F2 x
③定义: PF1 PF2 2a ④乘积最值: b2 PF1 PF2 a2
B1 O
B2
PF1 PF2 (a ex)(a ex)
l
设A( x1 ,
y1), B( x2 ,
y2 ).
椭圆的第二定义
| PF1 |max = a + c
说明: 称为椭圆的焦半径, 说明:|PF1|, |PF2|称为椭圆的焦半径,此公式称为焦半径公式 称为椭圆的焦半径
例3 椭圆x 2 + 4 y 2 = 4上点 P 到右焦点的距离为1,求点 P 到 y 左准线的距离. l' l
y
F1
A2
A1
1
o
B!
F
2
A2 x
B1
o
F2
B2 A1
x
|x|≤a;|y|≤b
关于x、y轴对称,关于 原点对称 A1(-a,0)、A2(a,0)、 B1(0,-b)、B2(0,b)
|x|≤b;|y|≤a
关于x、y轴对称,关于 原点对称 A1(0,-a)、A2(0,a)、 B1(-b,0)、B2(b,0)
( x − c) 2 + y 2 c ⇒ = 2 a a −x c
动 M 一 定 F 距 和 到 条 直 l的 离 比 点 与 个 点的 离 它 一 定 线 距 的 c 是 数e = (0 < e <1, 这 点 轨 是 圆 常 ) 则 个 的 迹 椭 . a
x2 y2 ( 例2 已知椭圆 2 + 2 = 1(a > b > 0)的焦点F1 − c,0)F2 (c,0), a b P( x0 , y0 )是椭圆上任意点,求证 :| PF1 |= a + ex0 ,
设 a2 − c2 = b2 ,则 方程化为x2 +
椭圆的第二定义: 椭圆的第二定义:
动 M 一 定 F 距 和 到 条 直 l的 离 比 点 与 个 点的 离 它 一 定 线 距 的 c 是 数e = (0 < e <1, 这 点 轨 是 圆 常 ) 则 个 的 迹 椭 . a y l' 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
椭圆第二定义的证明推导
椭圆第二定义的证明推导【摘要】本文通过引角法证明了椭圆的第二定义,探讨了椭圆的几何性质,推导了椭圆方程,并证明了焦半径关系和焦半径与半长轴的关系。
通过这些推导和证明,我们对椭圆的定义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椭圆是几何学中重要的曲线之一,对于理解和应用椭圆曲线在数学和工程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总结了椭圆第二定义的证明推导过程,希望为读者提供清晰的逻辑结构和直观的理解。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椭圆的相关问题,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椭圆,第二定义,证明推导,引角法,几何性质,方程,焦半径,半长轴,总结1. 引言1.1 椭圆第二定义的证明推导所谓椭圆的第二定义,指的是一个点到椭圆上两焦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的性质。
这个性质可以通过引角法进行证明。
我们可以考虑椭圆的一个特殊情况,即圆的情况。
对于圆来说,两焦点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之和永远等于直径的长度,这是因为圆的定义就是两焦点之间距离相等的特殊椭圆。
接着,我们可以考虑将圆延伸成一个椭圆,同样可以证明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
这个证明可以通过一系列几何推理和三角学知识来完成。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椭圆的性质,而不仅仅是通过数学公式来描述。
椭圆的几何性质还包括焦半径关系的证明和椭圆方程的推导等等,这些内容将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详细讨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证明,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椭圆这一数学概念。
2. 正文2.1 引角法证明椭圆第二定义椭圆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椭圆有两种定义方式,一种是通过焦点和两焦距之和不变的性质进行定义,另一种则是通过引角法进行定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椭圆的引角法证明。
引角法证明椭圆的定义是一种几何证明方法,通过引角的角度关系来证明椭圆的性质。
我们可以通过引角法证明椭圆的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椭圆的焦点分别为F1、F2,焦距为2c,且椭圆的长轴为2a,短轴为2b。
椭圆性质第二定义及焦半径
• 椭圆性质第二定义 • 焦半径 • 椭圆的焦点性质 • 椭圆与焦半径的关系 • 椭圆的实际应用
01
椭圆性质第二定义
椭圆的第二定义
椭圆上任一点P到两个焦点F1和F2的 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即PF1+PF2=2a。
椭圆上任一点P到两个焦点F1和F2的 乘积最小值为0,即PF1*PF2=0。
焦半径的几何意义
01
连接椭圆上任意一点与两个焦点形成的线段即为焦半径。
02
焦半径是确定椭圆形状和大小的重要参数,通过焦半径可 以计算出椭圆的离心率、偏心率等参数。
03
在几何作图和解析几何中,焦半径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在求解 椭圆的标准方程、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等问题中都需要
用到焦半径的概念。
03
详细描述
在桥梁设计中,桥梁的承重结构常常采用椭圆形截面,这是因为椭圆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在建筑结构 分析中,椭圆的性质可用于分析结构的受力情况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THANKS
感谢观看
焦半径与椭圆方程的关系
总结词
焦半径与椭圆的方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椭圆的方程可以推导出焦半径的表达式。
详细描述
椭圆的方程通常表示为x²/a²+y²/b²=1,其中a和b分别表示长半轴和短半轴的长度。通 过椭圆的方程,我们可以推导出焦半径的表达式。对于椭圆上的任意一点P(x0,y0),其 到两个焦点的距离PF1和PF2可以通过椭圆的方程计算得出。具体来说,PF1=a+ex0, PF2=a-ex0,其中e为离心率。因此,通过椭圆的方程可以方便地计算出焦半径的值。
VS
椭圆上任一点P到两个焦点的乘积最 小值为0,即PF1*PF2=0。这意味着 在椭圆上任意一点与两焦点形成的角 都是直角,即椭圆上任意一点与两焦 点构成的线段互相垂直。
(完整版)椭圆焦半径公式及应用面面观
椭圆焦半径公式及应用面面观在椭圆曲线中,焦半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几何量,与其有关的问题是各类考试的热点,故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椭圆焦半径公式P 是椭圆x a y b2222+=1()a b >>0上一点,E 、F 是左、右焦点,e 是椭圆的离心率,则(1)||PE a ex P =+,(2)||PF a ex P =-。
P 是椭圆y a x ba b 222210+=>>()上一点,E 、F 是上、下焦点,e 是椭圆的离心率,则(3)PE a ey PF a ey P P =-=+,()||4。
以上结论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及第一定义和椭圆的方程易得。
(一)用椭圆方程求椭圆的焦点半径公式数学题的题根不等同数学教学的根基,数学教学的根基是数学概念,如椭圆教学的根基是椭圆的定义.但是在具体数学解题时,不一定每次都是从定义出发,而是从由数学定义引出来的某些已知结论(定理或公式)出发,如解答椭圆问题时,经常从椭圆的方程出发.例1 已知点P (x ,y )是椭圆12222=+by a x 上任意一点,F 1(-c,0)和F 2(c,0)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求证:|PF 1|=a+x a c ;|PF 2|=a -x ac . 【分析】 可用距离公式先将|PF 1|和|PF 2|分别表示出来.然后利用椭圆的方程“消y ”即可.【解答】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知 |PF 1|=22)(y c x ++ (1) 从椭圆方程12222=+b y a x 解出 )(22222x a a b y -= (2)代(2)于(1)并化简,得|PF 1|=x ac a +(-a ≤x ≤a) 同理有 |PF 2|=x a c a - (-a ≤x ≤a)【说明】 通过例1,得出了椭圆的焦半径公式r 1=a+ex r 2=a-ex (e=a c ) 从公式看到,椭圆的焦半径的长度是点P (x,y )横坐标的一次函数. r 1是x 的增函数,r 2是x 的减函数,它们都有最大值a+c,最小值a-c.从焦半径公式,还可得椭圆的对称性质(关于x,y 轴,关于原点).(二)、用椭圆的定义求椭圆的焦点半径用椭圆方程推导焦半径公式,虽然过程简便,但容易使人误解,以为焦半径公式的成立是以椭圆方程为其依赖的.为了看清焦半径公式的基础性,我们考虑从椭圆定义直接导出公式来.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是椭圆“坐标化”后的产物,按椭圆定义,对焦半径直接用距离公式即可.例2. P (x,y)是平面上的一点,P 到两定点F 1(-c ,0),F 2(c ,0)的距离的和为2a (a>c>0).试用x ,y 的解析式来表示r 1=|PF 1|和r 2=|PF 2|.【分析】 问题是求r 1=f (x )和r 2=g (x ).先可视x 为参数列出关于r 1和r 2的方程组,然后从中得出r 1和r 2.【解答】 依题意,有方程组⎪⎪⎩⎪⎪⎨⎧+-=++==+③)(②)(① 22222222121 y c x r y c x r a r r ②-③得④ 42221cx r r =-代①于④并整理得r 1-r 2=x ac 2 ⑤ 联立①,⑤得 ⎪⎪⎩⎪⎪⎨⎧-=+=x a c a r x a c a r 21 【说明】 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可由椭圆的定义直接导出,对椭圆的方程有自己的独立性.由于公式中含c 而无b ,其基础性显然.二、 焦半径公式与准线的关系用椭圆的第二定义,也很容易推出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如图右,点P (x ,y )是以F 1(-c,0)为焦点,以l 1:x=-ca 2为准线的椭圆上任意一点.PD ⊥l 1于D.按椭圆 的第二定义,则有ex a ca x e PD e PF e PD PF +=+==⇒=)(||||||||2即r 1=a+ex,同理有r 2=a-ex.对中学生来讲,椭圆的这个第二定义有很大的“人为性”.准线ca x 2±=缺乏定义的“客观性”.因此,把椭圆的第二定义视作椭圆的一条性质定理更符合逻辑性.例3. P (x ,y )是以F 1(-c ,0),F 2(c ,0)为焦点,以距离之和为2a 的椭圆上任意一点.直线l 为x=-ca 2,PD 1⊥l 交l 于D 1. 求证:e PD PF =||||11. 【解答】 由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PF 1|=a+ex.对|PD 1|用距离公式 |PD 1|=x-)(2c a -=x+ca 2. 故有e ca x c a x e c a x ex a PD PF =++=++=22211)(||||. 【说明】 此性质即是:该椭圆上任意一点,到定点F 1(-c,0)(F 2(c,0))与定直线l 1:x=-c a 2(l 2:x=ca 2)的距离之比为定值e (0<e<1).三、用椭圆的焦半径公式证明椭圆的方程现行教材在椭圆部分,只完成了“从曲线到方程”的单向推导,实际上这只完成了任务的一半.而另一半,从“方程到曲线”,却留给了学生(关于这一点,被许多学生所忽略了可逆推导过程并不简单,特别是逆过程中的两次求平方根).其实,有了焦半径公式,“证明椭圆方程为所求”的过程显得很简明.例4. 设点P (x ,y )适合方程12222=+b y a x .求证:点P (x ,y )到两定点F 1(-c,0)和F 2(c ,0)的距离之和为2a (c 2=a 2-b 2).【分析】 这题目是为了完成“从方程到曲线”的这一逆向过程.利用例2导出的焦点半径公式,很快可推出结果.【解答】 P (x ,y )到F 1(-c,0)的距离设作r 1=|PF 1|.由椭圆的焦点半径公式可知r 1=a+ex ①同理还有r 2=a-ex ②①+② 得 r 1+r 2=2a即 |PF 1|+|PF 2|=2a.即P (x ,y )到两定点F 1(-c ,0)和F 2(c,0)的距离之和为2a.【说明】 椭圆方程是二元二次方程,而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是一元一次函数.因此,围绕着椭圆焦半径的问题,运用焦半径公式比运用椭圆方程要显得简便.四、椭圆焦半径公式的变式P 是椭圆x a y ba b 222210+=>>()上一点,E 、F 是左、右焦点,PE 与x 轴所成的角为α,PF 与x 轴所成的角为β,c 是椭圆半焦距,则(1)||cos PE b a c =-2α;(2)||cos PF b a c =+2β。
第10讲椭圆及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第10讲 椭圆及双曲线的第二定义一. 椭圆1. 第二定义:动点M 到定点F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 (F 不在l 上)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 (0<e<1),则动点M的轨迹叫做椭圆。
定点F 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l 叫椭圆的准线(ca 2x :l ±=),常数e 是椭圆的离心率。
2. 焦半径:椭圆上任一点和焦点的连线段的长称为焦半径设椭圆焦点在x 轴上,F 1,F 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P(x 0,y 0)是椭圆上任一点,则0201a ,a ex PF ex PF -=+=。
(简记为:左+右-) 3. 焦点弦:过椭圆焦点的弦称为椭圆的焦点弦。
设过椭圆的焦点F 1(-c,0)的弦为AB ,其中A(x 1,y 1),B(x 2,y 2),则)(2a AB 21x x e ++=4. 通径:过椭圆的焦点与椭圆的长轴垂直的直线被椭圆所截得的线段称为椭圆通径,其长a2212b H H = 例1. 椭圆16410022=+y x 上有一点P ,它到右焦点的距离为14,求点P 到左准线的距离。
例2. 若椭圆13422=+y x 内有一点P(1,-1),F 为右焦点,在该椭圆上求一点M ,使得MF MP 2+最小,并且求最小值例3. 已知椭圆192522=+y x ,若椭圆上有一点P 到右焦点的距离是1,则点P 的坐标为多少二. 双曲线1. 第二定义:动点M 到定点F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 (F 不在l 上)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 (e>1),则动点M 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定点F 是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双曲线的准线(ca 2x :l ±=),常数e 是双曲线的离心率。
2. 焦半径:双曲线上任一点和焦点的连线段的长称为焦半径设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F 1,F 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P(x 0,y 0)是双曲线左支上任一点,则0201a ,--a ex PF ex PF -==。
高二数学椭圆的第二定义
3)特例:e =0,则 a = b,则 c=0,两个焦点重合,椭 圆方程变为(?) 动画演示
椭圆的第二定义
例1:设M(x,y)与定点F(c,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
l:x a2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c ,求点M的轨迹。
c
a
y
l
Md
H
o
F
x
椭圆的第二定义:点M与一个定点距离和它到 一条定直线距离的比是一个小于1的正常数, 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定点是椭圆的焦点。
4、椭圆离心率的两种表示方法:
e
c a
椭圆上任意一点P至焦点F的距离 P至与F对应的准线的距离
a 准线方程为:
2
x c
椭圆焦点在x轴
y a2
c
椭圆焦点在y轴
例2.设AB是过椭圆右焦点的弦,那么以 AB为直径的圆必与椭圆的右准线( )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相交或相切
小结
定直线叫椭圆的准线,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
l1
y
l2
Md
H
左准线
o
F1 左焦点
x a2
c
a F2
右焦点
x
右准线 2
x
c
例1.点P与定点A(2,0)的距离
和它到定直线x=5的距离的比是1:2, 求点P的轨迹;
注意:1、定点必须在直线外。 2、比值必须小于1。 3、符合椭圆第二定义的动点轨迹肯定 是椭圆,但它不一定具有标准方程形式。
复习回顾
y
o
x
一、椭圆的范围
由
x2 a2
y2 b2
1
x2 a2
1和
y2 b2
(整理)椭圆的第二定义参数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高中数学
椭圆的第二定义、参数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一. 教学内容:椭圆的第二定义、参数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1. 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 ca e M =<<()01的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定点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定直线为椭圆的准线,常数e 是椭圆的离心率。
注意:①对对应于右焦点,的准线称为右准线,x a y b a b F c 22222100+=>>()() 方程是,对应于左焦点,的准线为左准线x a c F c x a c =-=-2120()②e 的几何意义: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的比。
2. 焦半径及焦半径公式:椭圆上一个点到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上这个点的焦半径。
对于椭圆,设,为椭圆上一点,由第二定义:x a y b a b P x y 222102+=>>()()左焦半径∴·左左r x a c ca r ex c a a ca ex 0202+==+=+右焦半径右右r a cx car a ex 200-=⇒=-3. 椭圆参数方程问题:如图以原点为圆心,分别以a 、b (a>b>0)为半径作两个圆,点B 是大圆半径OA 与小圆的交点,过点A 作AN ⊥Ox ,垂足为N ,过点B 作BN ⊥AN ,垂足为M ,求当半径OA 绕O 旋转时点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解:设点的坐标是,,是以为始边,为终边的正角,取为M x y ()ϕϕOx OA 参数。
那么∴x ON OA y NM OB x a y b ======⎧⎨⎩||cos ||sin cos sin ()ϕϕϕϕ1这就是椭圆参数方程:为参数时,称为“离心角”ϕϕ 说明:<1> 对上述方程(1)消参即xay b x a y b ==⎧⎨⎪⎪⎩⎪⎪⇒+=c o s s i n ϕϕ22221普通方程<2>由以上消参过程可知将椭圆的普通方程进行三角变形即得参数方程。
椭圆性质第二定义及焦半径
第5页/共11页
设P(x0,y0)是椭圆
x2 a2
y2 b2
1(a b 0) 上的一点,F1(c,0),
F2(c,0)分别是椭圆的左焦点、右焦点,我们把线段
PF1,PF2的长分别叫做椭圆的左焦半径、右焦半径.
| |
PF1 PM
| |
e
x0
| PF1 (
| a2 c
)
e
a2 | PF1 | e( x0 c ) ex0 a
4、椭圆离心率的两种表示方法:
e
c a
椭圆上任意一点P至焦点F的距离 P至与F对应的准线的距离
a a 准线方程为:
2
2
x 或 c
椭圆焦点在x轴
y c
椭圆焦点在y轴
第3页/共11页
5、
第4页/共11页
例2、两焦点坐标分别为(0,-2),(0,2)
且经过点
3 2
,
5 2
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准线方程是什么?
| PF2 | 2a | PF1 | 2a (ex0 a) a ex0
该公式的记忆方法为“左加右减”,即在a与ex0之间, 如果是左焦半径则用加号“+’’连接,如果是右焦半径用“-” 号连接.
第6页/共11页
焦半径公式
①焦点在x轴上时: │PF1│=a+exo,│PF2│=a-exo;
②焦点在y轴上时: │PF1│=a+eyo,│PF2│=a-eyo。
4
3.若一个椭圆的离心率e=1/2, 准线方程是 x=4, 则椭
圆的方程是 ____________
x2 y2 1 43
第8页/共11页
4. 解:
第9页/共11页
第10讲椭圆及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讲解学习
第10讲 椭圆及双曲线的第二定义一. 椭圆1. 第二定义:动点M 到定点F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 (F 不在l 上)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0<e<1),则动点M 的轨迹叫做椭圆。
定点F 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l 叫椭圆的准线(ca 2x :l ±=),常数e 是椭圆的离心率。
2. 焦半径:椭圆上任一点和焦点的连线段的长称为焦半径设椭圆焦点在x 轴上,F 1,F 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P(x 0,y 0)是椭圆上任一点,则0201a ,a ex PF ex PF -=+=。
(简记为:左+右-) 3. 焦点弦:过椭圆焦点的弦称为椭圆的焦点弦。
设过椭圆的焦点F 1(-c,0)的弦为AB ,其中A(x 1,y 1),B(x 2,y 2),则)(2a AB 21x x e ++=4. 通径:过椭圆的焦点与椭圆的长轴垂直的直线被椭圆所截得的线段称为椭圆通径,其长a2212b H H = 例1. 椭圆16410022=+y x 上有一点P ,它到右焦点的距离为14,求点P 到左准线的距离。
例2. 若椭圆13422=+y x 内有一点P(1,-1),F 为右焦点,在该椭圆上求一点M ,使得MF MP 2+最小,并且求最小值例3. 已知椭圆192522=+y x ,若椭圆上有一点P 到右焦点的距离是1,则点P 的坐标为多少?二. 双曲线1. 第二定义:动点M 到定点F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 (F 不在l 上)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e>1),则动点M 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定点F 是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双曲线的准线(ca 2x :l ±=),常数e 是双曲线的离心率。
2. 焦半径:双曲线上任一点和焦点的连线段的长称为焦半径设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F 1,F 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P(x 0,y 0)是双曲线左支上任一点,则0201a ,--a ex PF ex PF -==。
高二数学椭圆的第二定义
B 1. 过椭圆左焦点F 倾斜角为60O的直线交椭圆于A ,
两点, FA 2 FB ,求椭圆的离心率。
, ,,
x2 2 y 1 过左焦点 F 作倾斜角为 2 .已知椭圆 9 B ,求弦AB 的长。 30O的直线交椭圆于 A ,
解: a 3, b 1, c 2 2 F (2 2,0)
r2 PF2
2 a2 a 准线l1 : x l2 : x c c
两焦半径r 1 PF 1
() 1 r1 r2 2a
r1 r2
F1 F2 c e a r1 r2
y
N1 K1 P
B2
O F2
(2) e d P l1 d P l2
r1 ed P l1 a ex0 r ed a ex 2 P l 0 2
r2 d M l2
e
1 ed M l1 a ex0 r r2 ed M l2 a ex0
例2. 已知 A(1,1), 的左右焦点, F1 , F2 是椭圆 5x2 9 y2 45 M是椭圆上的一点。 (1) 求 (2)求 Y 的范围 的最小值
MA MF2
M
A
3 MF1 2 MA
F1
O
F2
X
解:椭圆的方程为
() 1 MF1 MF2 6 MF2 6 MF 1 MA MF2 6 MA MF 1
p p 2 l2 : x e F1 (2,0) F2 (2, 0) l1 : x 2 2 3
1 2
4. P103 习题8.2
9 ,10
二
次
函
高二数学讲义椭圆标准方程(精品-原创有答案)
高二数学讲义第六讲 椭圆的标准方程知识梳理1. 椭圆定义:(1)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和为常数|)|2(222F F a a >的动点P 的轨迹叫椭圆,其中两个定点21F F 、叫椭圆的焦点.当21212F F a PF PF >=+时, P 的轨迹为椭圆 ; 当21212F F a PF PF <=+时, P 的轨迹不存在;当21212F F a PF PF ==+时, P 的轨迹为 以21F F 、为端点的线段;12220220022a c a c F F a c >>⇔⎫⎪=>⇔↔⎬⎪<<⇔⎭椭圆线段无意义,轨迹不存在 数形结合 (2)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定点F 与定直线l (定点F 不在定直线l 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 (10<<e )的点的轨迹为椭圆,(椭圆的焦半径公式:|PF 1|=a+ex 0, |PF 2|=a-ex 0)。
(利用第二定义,可以实现椭圆上的动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相互转化). 2.椭圆的方程与几何性质:○2、参数方程:cos sin x a y b φφ=⎧⎨=⎩),(00y x P 与椭圆)0(12222>>=+b a by a x 的位置关系:当12222>+b y a x 时,点P 在椭圆外; 当12222>+b y a x 时,点P 在椭圆内; 当12222=+by a x 时,点P 在椭圆上;直线与椭圆相交0>∆⇔;直线与椭圆相切0=∆⇔;直线与椭圆相离0<∆⇔5.几个概念: ①通径:2b 2a ; ③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④22221x y a b+=上任意一点P 与两焦点21,F F 构成的三角形可称为椭圆的焦点三角形. ⑤弦长公式:;⑥椭圆在点P (x 0,y 0)处的切线方程:00221x x y ya b+=; ○7基本三角形:中心焦点短轴顶点这三点构成椭圆的基本三角形。
椭圆的第二定义
椭圆的第二定义今天我们研究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介于0与1之间)的动点M 的轨迹叫做椭圆。
定点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定直线为椭圆的相应准线。
先看例题:例:点()y x M ,与定点()0,c F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cax l 2:=的距离的比是常数ac ()0>>c a ,求点M 的轨迹。
解:设d 是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根据题意得=M F c da整理得:()ac xcay c x =-+-222两边同时平方,并化简,得()()22222222caaya xca -=+-,令222b ca=-,得轨迹的方程为12222=+by ax ()0>>b a如图所示:归纳整理: 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0,c F 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cax l 2:=的距离之比是常数(01)c e e a=<<的动点M 的轨迹叫做椭圆,定点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定直线为椭圆的准线,常数e 是椭圆的离心率。
注意: ①对于椭圆方程22221(0)x y a b ab+=>>对应于右焦点2(0)Fc ,的准线称为右准线,方程为2ax c =对应于左焦点1(0)F c -,的准线为左准线,方程为2ax c=-②e 的几何意义: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的比。
再看一个例题,加深印象例:到定点(2,0)的距离与到定直线x =8的距离之比为22的动点的轨迹方程是解:设动点(,)M x y=2两边平方整理得0568222=-++x y x .注意:本题中椭圆中心不在原点。
如果误认为椭圆中心在原点,而直接使用相应的a ,b ,c 直接计算,就会产生错误。
所以解决问题,要从题目条件本身出发,不能自己“创造”条件。
总结:1.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中的各常量a ,b ,c ,ca ,2a c几何意义。
认识到离心率c a在第二定义中的关键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PF2 | 2a | PF1 | 2a (ex0 a) a ex0
该公式的记忆方法为“左加右减”,即在a与ex0之间, 如果是左焦半径则用加号“+’’连接,如果是右焦半径用“-”
号连接.
9
焦半径公式
①焦点在x轴上时: │PF1│=a+exo,│PF2│=a-exo;
②焦点在y轴上时: │PF1│=a+eyo,│PF2│=a-eyo。
圆的方程是 ____________
x2 y2 1 43
11
4. 解:
12
5、设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长 轴长是短轴长的4倍,且椭圆过点 P(2, 3 ),求
2
P点到左焦点和右准线的距离之比。
13
2a,2b 的椭圆
3
椭圆的第二定义:点M与一个定点距离和它到 一条定直线距离的比是一个小于1的正常数, 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定点是椭圆的焦点。
定直线叫椭圆的准线,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
l1
y
l2
Md
H
左准线
F1左焦点o
x a2
c
a F2
右焦点
x
右准线 2
x
c4
注意:1、定点必须在直线外。 2、比值必须小于1。 3、符合椭圆第二定义的动点轨迹肯定 是椭圆,但它不一定具有标准方程形式。
4、椭圆离心率的两种表示方法:
e
c a
椭圆上任意一点P至焦点F的距离 P至与F对应的准线的距离
a a 准线方程为:
2
2
x 或 c
椭圆焦点在x轴
y c
椭圆焦点在y轴 5
5、
6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例2、两焦点坐标分别为(0,-2),(0,2)
且经过点
3 2
,
5 2
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
I’
y
l
M
P={M|
MF
}
c
da
F’ o F
x
由此得
x c2 y 2 cຫໍສະໝຸດ a2 xac
将上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 a2 c2 x2 a2 y2 a2 a2 c2
设 a2-c2=b2,就可化成
x2 a2
y2 b2
1(a
b
0)
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的轨迹是长轴、短轴分别为
准线方程是什么?
8
设P(x0,y0)是椭圆
x2 a2
y2 b2
1(a b 0) 上的一点,F1(c,0),
F2(c,0)分别是椭圆的左焦点、右焦点,我们把线段
PF1,PF2的长分别叫做椭圆的左焦半径、右焦半径.
| |
PF1 PM
| |
e
x0
| PF1 | ( a2
c
)
e
a2 | PF1 | e( x0 c ) ex0 a
课堂练习
1、椭圆 x2 y 2 1上一点到准线 x 11 与
11 7
2
到焦点(-2,0)的距离的比是
(B )
( A) 2 11 (B) 11
11
2
(C ) 2 11
(D) 7 11 10
2、椭圆的两焦点把两准线间的距离三等分,则这个椭圆
的离心率是( C )
A 3
B 3
2
C 3
3
D 3
4
3.若一个椭圆的离心率e=1/2, 准线方程是 x=4, 则椭
椭圆的第二定义
1
例1:设M(x,y)与定点F(4,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
l:x
25 4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4 5
,求点M的轨迹。
y
l
Md
H
o
F
x
2
变式、点M(x,y)与定点F (c,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 l:x=a2/c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c/a(a>c>0),求点M 的轨迹。
解:设 d是M到直线l 的距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