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河南省省级优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普通高中《地理必修1》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内容来源: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

主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本课课型:新授课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教材分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最后一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从宏观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本节课从影响地理环境的地理要素的角度,应用因果分析的方法来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使得“差异性”的内容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有着丰富的具体内容;也是对前面几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学科思想。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四章已经掌握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地理要素,但缺乏对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的把握,本节课可以通过分析图片的形式能够列举出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的相互影响。要逐步引导才能使学生学会描述地理演化过程,归纳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只要学生弄懂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机制原理,就能根据已有的材料解决遇到的问题,也就达到了教学效果。

教学思路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直接进行合作学习和展示活动。

学生运用亚马孙热带雨林和撒哈拉沙漠对比分析产生景观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差异性的意识。

用探究活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探究自然带沿经线的分布规律并寻找原因。探究活动2沿纬线分布的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活动探究3是随海拔高度不同产生的植被带的差异分析从而完善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分布规律。用拓展延伸丰富学生在地理环境差异性方面的非地带性规律以及成因分析。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能够总结出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根据《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能有条理的叙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根据《从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带图》,能有条理的叙述出垂直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4.通过小组探究,能够归纳出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评价任务

1.通过读图,能判断出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2.通过读图,能判断出地理环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3.通过分析地图,能判断出垂直地带性规律

4.通过案例能说出非地带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成因。

教学方式: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过程分析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环节一:学生自己在课下完成学案的第一部分。课前

环节二:小组讨论完成自己不能完成的部分内容。10分钟

环节三:每小组抽取要展示的内容,并书写板书。10分钟

环节四:全班展示并接收质疑(老师或导生决定展示的学生)。18分钟

环节五:教师点评并安排下一节内容。2分钟

[ 自主学习]定格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两幅图片,分析上述两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哪些差异?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完成“自然带”的纲要图。

[探究活动1]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课本P9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图:假如你沿亚洲东部1200E

从赤道到两极旅行,依次经过哪些自然带?这些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探究活动2]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假如你沿亚欧大陆东部400N 从东部沿海到内陆旅行,依次经

过哪些自然带?同一热量带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探究活动3]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如何变化?降水在山地区有

何分布规律?

[拓展迁移1观察“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自然带分异”,垂直自然带普的多少与那些因素有关?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的关系?

地理位置 _____位置 _____位置 气候 自然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