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血清 25(OH)D 水平对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的意义和界值

血清 25(OH)D 水平对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的意义和界值

血清 25(OH)D 水平对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的意义和界值维生素 D 除对骨健康作用外,还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抑郁症等慢性疾病以及结核、哮喘、婴幼儿感染甚至 HIV 感染等相关。

机体的众多器官和组织中存在 25(OH)D -1α- 羟化酶与维生素 D 受体,具有把血循环中 25(OH)D 在这些组织转化为 1,25(OH)2D 的能力,通过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方式,激活维生素 D 受体,改变靶基因转录而发挥相应生物学效应。

无论是膳食摄取的维生素 D,还是经紫外线照射转化生成的维生素 D 都首先在肝细胞线粒体内进行第一次羟化,生成 25(OH)D ; 在肾脏第二次羟化,生成 1,25(OH)2D 。

1,25(OH)2D 是活性形式,当维生素 D 缺乏严重时, 1,25(OH)2D 代偿性升高,因此 1,25(OH)2D 水平不能准确评价机体维生素 D 营养状况。

25(OH)D 作为维生素 D 代谢中间产物,半衰期长达数周,不受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等影响,体现了膳食摄入的维生素 D 和阳光维生素 D 的总量,因而血清 25(OH)D 被作为反映机体维生素 D 营养状况的金指标。

然而,在如何界定机体最佳维生素 D 营养状态以及“维生素 D 缺乏( vitamin D deficiency )”的血清 25(OH)D 水平方面尚存争议,更有学者提出了新术语“维生素 D 不足”。

为此,有必要通过梳理反映机体维生素 D 营养状况的各类血清 25(OH)D 界值的由来过程,提出当下我国儿童维生素 D 营养状况的血清 25(OH)D 判断界值的建议。

一、“维生素 D 缺乏(佝偻病)”的判断界值根据中国、美国和挪威的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实践,1997 年美国国立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颁布指南指出,每天至少摄入 200 IU 维生素 D 能预防维生素 D 缺乏所致的症状和体征并维持血清 25(OH)D 浓度在 27.5 nmol/L 以上;同年美国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DRI)委员会把 27.5 nmol/L 的血清 25(OH)D 作为儿童“维生素 D 缺乏”的界值。

2013年10血清总25OH总维生素D检测重要性与临床应用

2013年10血清总25OH总维生素D检测重要性与临床应用
第二页,共87页。
7页。
几个问题
• 维生素D仅和骨代谢健康有关吗?
• 评估维生素D充足的指标是什么?25-OH-总维生素D, 25-OH-维生素D3还是1,25-(OH)2-维生素D?
• 25-OH-总维生素D的血中水平达到多少才是充足的?
第十五页,共87页。
A. 血清维生素25-OH-维生素D水平影响胎儿钙吸收
• 25-OH维生素D可以通过胎盘, 因此新生儿的 25OHD 水平与母亲 的水平密切相关
• 25-OH 维生素D影响胎儿骨骼细胞的分化,调节钙磷代谢,进而影 响骨量。
• 胎儿期储备30g钙 胎盘主动转运钙; 28-40周骨钙增加4倍
(Winzenberg T, Powell S, Shaw KA, Jones G: Effects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bone
density in healthy childre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2011;342:c7254.)
Lips, JBMR 2007;
8 第八页,共87页。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骨质疏松治疗效果相关
双磷酸盐治疗骨质疏松,患者25-OH-维生素D应该大于33ng/ml
ASBMR SHUN-ICHI HARADA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2011年10月美国圣地亚哥ASBMR会议美国康奈尔的Weill医学院 Amanda Carmel研究 The 25-OH-VD level associated with a favorable Bisphosponate response is > 33ng/ml.

25-羟基维生素d测定意义

25-羟基维生素d测定意义

25-羟基维生素D测定意义在于了解人体内维生素D的储存水平,维生素D缺乏与许多疾病有关,如小儿比较常见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骨软化症,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与骨外伤病人容易多发的成人骨质疏松症以及肾性骨病等。

25羟维生素D测定可用于上述疾病的诊断、鉴别与治疗效果的监测,25羟维生素D测定还可用于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的病症,如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以及抑郁症的监测,还可用于维生素D过量或者维生素D中毒的诊断。

具体来说,对儿童来说,维生素D是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若是缺乏此物质,便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进而导致X型腿、O型腿、方颅等骨骼畸形,所以对儿童进行25-羟维生素D的检测,可用来预防维生素D缺乏,进而防止发生骨骼畸形;对妊娠期妇女来说,由于激素和代谢水平都较之前有所变化,可能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

对妊娠期妇女进行25-羟维生素D的检测,可以减小宫内胎儿患先天性佝偻病的几率,并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相应措施,防止流产等不良后果的发生;对老年人来说,维生素D也是需要定时补充的物质,因为它与骨骼的密度、肌肉强度有关。

若是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使老年人行走能力下降,容易发生骨折,所以对老年人进行25-羟维生素D 的检测,可以降低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风险。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EIASA测定前列腺癌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含量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P>0.05 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前列腺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为前列腺癌的防治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关键词: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18例,年龄64 ~89岁,平均73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且术前未经过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按照2002年AJCC前列腺癌临床分期法Ⅰ期 5例,Ⅱ期9例,Ⅲ期4例。

前列腺增生患者组25例,年龄48~76岁,平均62岁。

对照组(健康志愿者)20例年龄20~45岁平均39岁,所有研究对象近半年内未服用过钙调节剂。

1.2 标本采集患者入院后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抗凝、离心,收集血清后置-70℃冰箱。

健康对照组采集标本与其相同。

1.3 测定方法 EIASA 测定血清25 羟基维生素D水平25 羟基维生素D酶联免疫试剂盒(购于大连宝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4 统计学处理检测结果以均值±s 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间比较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T值为2.930 P<0.008;前列腺癌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T值为2.694 P<0.01;前列腺增生组和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相比没有差异(P>0.05),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性。

见表13 讨论25 羟基维生素D是维生素D代谢产物,目前研究认为 25 羟血清25 羟基维生素D是维生素D的主要循环形式,其半衰期较长,血中浓度较稳定,用于定量测定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

血清25OH总维生素D检测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ppt模板

血清25OH总维生素D检测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ppt模板

60±6
<12ng/ml

髋部骨折PM
30
未报告
<12ng/ml
四季
老年妇女 未报告
119
71±4
35
67±8
<12ng/ml <15ng/ml

——25OHD<15ng/ml(40nmol/L), URI 时间 3-7天, 相反,则为1-4天。

—— URI发病率与随 vit D水平的降低而增加

30ng/ml<10-30ng/ml< 10ng/ml
•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 I型糖尿病

——多发性硬化症(MS)
• 肥胖儿童

—— 低 25OHD
, 24羟化酶 维生素D代谢物的清除:不清楚,经胆汁排出为主要途径,少量成为水溶性
而降解,由尿液排出。
二、维生素D2 (麦角骨化醇, Ergocalciferol) 植物体内的麦角甾醇经紫外线照射产生 在肝、肾的转变:同维生素D3,但25OHD的转换率比D3快2-5倍 代谢物的清除:同维生素D3,但清除率均快于D3
• 剖腹产风险增加

- 临产时的 25OHD 水平与剖腹产可能性相关

25OHD<15ng/ml, 剖腹产率增加4倍
• Bodnar LM.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7;92:3517, Meewood A,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9 94:940

——<15ng/ml, 胰岛素抵抗显著增加
2010 15
Vit D 缺乏的流行病学研究
2010 16
维生素D缺乏的定义 – 仍有争议

新生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新生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对7 9 7 例 新 生儿进 行分组 ,采 用电化 学发光免 疫分析 法,分别测 定各组新 生儿血清 中 [ 2 5( O H) D] 含 量 ,并统计 分析 各组 间 [ 2 5( O H) D]水平差异。结果 男性新 生儿血清 [ 2 5( O H) D]水平为 ( 1 4 . 9 1 ±7 . 5 5 )( 1 4 . 2 0  ̄ 1 5 . 6 1 ) n g / m l ,女性为 ( 1 5 . 5 1 ± 7 . 4 3 )( 1 4 . 7 3  ̄ 1 6 . 2 9 ) n g / m l ;不 同性别新 生儿 [ 2 5( O H) D J 水平 比较 ,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1 . 4 8 3 ,P = 0 . 1 3 8 ) 。不同 日 龄新生儿血清 [ 2 5( O H) D] 水平比较 ,
n e w b o nw r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d i v i d e d t o d i f e r e n t g r o u p s b y g e n d e r ,a g e ,s e a s o n ,a nd d i s e a s e t h e y s u f e r i n g . t h e s e r u r n l e v e l o f 2 5 一 h y d r o x y v i t a mi n D 3[ 2 5
乏2 5 例 ,其构成 比分别 为2 3 . 5 9 %、1 9 . 8 2 %、5 3 . 4 5 %;和3 . 1 4 %。不 同疾病组间新 生儿维生素D 营养状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X = 2 5 . 4 0 8 , P = 0 . 0 0 1 ) 。结论 不 同性别 、不同年龄的新 生儿血清 [ 2 5( O H) D]水平不 同,差异 无统计 学意 义。不同季节、不 同疾病新 生儿血清 [ 2 5 ( O H) D] 水平及 营养状况不 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维生素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维生素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03
揭示其临床意义。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将为儿科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有 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儿童维生素D和维生素A 缺乏。
对于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研究还将推动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全面 认识,为进一步探讨维生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 影响提供科学依据象及分组
维生素A在儿童中的表达
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A在儿童中的表达水平也较低,这可能对儿童的视力和免疫功能产 生影响。
25-羟基维生素D和维生素A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25-羟基维生素D和维生素A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这提示它们可能 在体内存在相互影响。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该研究仅纳入了一定数量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可能无法代表更广泛
总结词
儿童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的表达水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
详细描述
在研究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25-羟基维生素D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6-12月龄的婴儿中,其 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此外,在冬季,25-羟基维生素D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夏季,这可能与紫外线 照射的缺乏和皮肤合成25-羟基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有关。
参考文献3
赵七, 刘八. 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9, 27(5): 453-456.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和维生素A表达与儿童疾病的发生有关。
详细描述
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表达与呼吸道感染、佝偻病等的发生有关,而低血清维生 素A表达则与夜盲症、干眼症等的发生有关。这些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维生素缺乏 导致的免疫力和视力下降有关。

25羟基维生素临床意义

25羟基维生素临床意义

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在临床诊断上的重要意义1、血清25羟维生素D的生成及代谢维生素D既是一种维生素,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主要包括VD2(麦角钙化醇)及VD3(胆钙化醇)体内可由胆固醇变为7-脱氢胆固醇储存在皮下,经阳光及紫外线作用下再转化为VD3,因而称7-脱氢胆固醇为维生素D3原。

在酵母和植物油中有不能被人吸收的麦角固醇,在阳光及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能被人吸收的VD2,所以称麦角固醇为D2原。

食物中维生素D在小肠中以乳糜微粒形式吸收,胆盐促进其吸收。

在血液与一种特异载脂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后转运,先在肝脏线粒体经25-羟化酶系统作用转变为25-(OH)2 VD3,随后转运至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线粒体内经1α-羟化酶作用生成1,25(OH)2VD3,它是活性最强的维生素D代谢衍生物。

25-(OH)2 VD3是肝内的储存及血液中运输的形式,在肝内可与葡萄醛酸或硫酸结合,随胆汁排出体外[1]。

维生素D在体内转化为活性的1, 25 (OH)2VD3,通过其细胞内维生素D受体(VDR)介导.才能发挥作用。

VDR分布在全身多种组织细胞中,与1, 25 (OH)2VD3激素信号分子结合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与靶基因特定DNA序列上的激素反应元件结合,对结构基因的表达产生调节, 从而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等功能。

2、血清25羟维生素D在骨骼系统的临床意义存在于骨骼、肠道和肾脏的VDR发挥其经典的骨骼生物效应,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1, 25 (OH)2VD3调节甲状旁腺素(PTH)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分泌,对维持体内正常骨矿平衡和骨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典型的钙的吸收利用降低如:佝偻病、骨软化症、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等。

近年来还发现,维生素D新的骨骼效应为:增强肌力、减少跌倒,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5]。

人体肌肉组织有特定的维生素D受体,老年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高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减少跌倒发生。

25-oh-vd指标

25-oh-vd指标

25-oh-vd指标
25-OH-VD指标
25-羟维生素D(25-OH-VD)是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反映了人体内来自膳食和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总量。

维生素D对于钙和磷的吸收、骨骼健康及免疫功能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

25-OH-VD水平的测定通常采用血液或血清样本进行检测。

根据不同组织和专家的建议,25-OH-VD水平的适宜范围有所不同,但通常认为:
- 25-OH-VD<20ng/mL(50nmol/L)为维生素D缺乏
- 25-OH-VD 20-30ng/mL(50-75nmol/L)为维生素D不足
- 25-OH-VD>30ng/mL(75nmol/L)为维生素D充足
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佝偻病、肌肉无力等问题。

而维生素D不足也与许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癌症等有关联。

因此,定期检测25-OH-VD水平并根据结果适当补充维生素D对健康十分重要。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与白介素25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与白介素25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与白介素25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特点为反复出现的瘙痒性皮疹和病程超过6周。

荨麻疹病程长,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其中免疫调节系统的紊乱被认为是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是维生素D的主要代谢产物,被广泛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

白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是一种细胞因子,可以调节和促进免疫系统的反应。

过去的研究显示,血清中25(OH)D与IL-25的水平在某些免疫相关疾病中存在相关性。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25(OH)D与IL-25的水平,并探讨其在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本研究纳入了100例CSU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组。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清样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25(OH)D和IL-25水平。

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

同时,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L-25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

进一步分析表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25(OH)D 水平与病程呈负相关(r=-0.478,P<0.001),即血清25(OH)D水平越低,病程越长。

此外,血清IL-25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r=0.381,P<0.001),即血清IL-25水平越高,病程越长。

这一结果表明,25(OH)D的缺乏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生和病程密切相关。

25(OH)D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影响机体对过敏原的反应,从而影响荨麻疹的发病过程。

此外,IL-25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572Chin J Lab D iagn,A pril,2020,Vol 24,No. 4文章编号:1007 — 4287(2020)04—0572 — 05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王玉起蒋兆年、刘利锋2,李莉2*(1•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北京100076;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100069)摘要:目的探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的在体水平及相关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确诊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95 例作为对照组。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中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浓度。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25-羟 基维生素D低于健康对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 01)。

根据25(O H)D3在体水平分为足量、不足、缺乏三类 构成,慢性乙型肝炎和健康体检人群二者在血清25-羟基维生素构成比上具有显著差异。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体25(O H)D3水平进行分层分析,以H beA g阳性及阴性分组的话,HBV-D N A载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而25(O H)D3在体 内的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以HBV-D N A载量的高低进行分组的话,高载量组的25(O H)D3的水平与低载量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〇. 05),并且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25(O H)D3水平的三种构成上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进一 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〇H)D3水平与生化指标及HBV-D N A载量的相关性发现:25(O H)D3水平与A ST、HBV-D N A载量呈负相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P L T呈正相关,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不与TBiL、A L T具有相关性。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正常对照相比具有差异,并与乙肝病毒复制相关,纠正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状态,可能利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血清总25OH总维生素D检测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

血清总25OH总维生素D检测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
详细描述
酶联免疫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维生素 D结合,再通过酶标记的二次抗体与 酶的催化显色反应来检测维生素D的 浓度。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各类 医疗机构进行常规检测。
化学发光法
总结词
化学发光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详细描述
化学发光法利用化学发光物质标记维生素D,通过发光信号的强度来定量检测维生素D的浓度。该方法具有高灵 敏度、高特异性和较好的稳定性,适用于对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的精确测定。
荧光法
总结词
荧光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 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测。
详细描述
荧光法利用荧光物质标记维生素D, 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度来定量检测维生 素D的浓度。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 度和特异性,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对大 量样本的快速检测。
酶联免疫法
总结词
酶联免疫法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 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 敏度。
推广血清总25oh维生素D检测的应用
尽管血清总25oh维生素D检测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一定应用,但其应用范围仍有限。未来 需要进一步推广血清总25oh维生素D检测的应用,让更多人了解其重要性和临床价值, 促进维生素D缺乏的早期发现和干预。
THANKS
感谢观看
04
血清总25oh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应用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血清总25oh维生素D水平可以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依据,通过检测可以了解患者体内维生素D的缺 乏程度,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症。
治疗
根据血清总25oh维生素D的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等,以 缓解患者的症状并预防骨折。
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补充 维生素D可以降低感冒和其他感染的发病率。

《2024年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范文

《2024年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范文

《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对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其与1型糖尿病的关联及其对疾病发展、治疗和预防的影响。

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偏低,表明其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糖尿病的病因和防治,对今后的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引言1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5-羟维生素D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主要储存形式,其在血清中的水平常被用来评估机体维生素D的状态。

因此,研究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对于了解维生素D在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某医院近两年内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儿的血清样本及临床资料。

所有患儿均进行了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评估和随访。

三、结果1.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研究发现在所检测的1型糖尿病患儿中,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远低于正常范围。

这表明,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一个普遍现象。

2. 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发展:通过对患儿进行随访发现,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患儿,其病情发展相对较快,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这一结果提示我们,维生素D可能对1型糖尿病的病程及预后产生影响。

3. 维生素D补充效果:对于部分维生素D缺乏严重的患儿进行补充后,发现其病情稳定情况有所改善,提示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1型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患儿的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偏低,且低水平的维生素D可能与病情的发展及预后不良有关。

这可能与维生素D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有关。

因此,对于1型糖尿病患儿,除了常规的治疗外,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改善病情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意义

25羟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意义一、维生素D——决定人体体质情况的重要指标,衡量体内钙吸收的重要标准。

人体内存在十多种维生素D主要存在维生素D2D3两种形式,在肝脏和肾脏转化成为有生物活性的25-羟基维生素D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

由于25-羟基维生素D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储存形式,因此,通过检测25-羟基维生素D可以确定总体维生素D的情况,评价钙吸收水平,较好协助临床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并确定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方案。

二、随时监测人体内维生素D远离各种维D缺乏症现在大部分人室外活动少,缺乏阳光照射,维生素D缺乏尤显严重,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我们要随时监测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以便随时进行补充和治疗;并且,在开始治疗后,每3至6个月也需检测一次维生素D,那样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补充和治疗。

三、为什么要检测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怀孕期间,母亲腿抽筋、胎儿发育缓慢;婴幼儿成长期,骨骼发育不良,鸡胸、龟背;成年人,腿脚抽筋,代谢紊乱;老年人,手脚不灵活,关节疼痛;各种莫名的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突发等等,是缺乏什么致使我们如此不安?维生素D——一种常见却又常被我们忽略的元素!虽然,缺乏维生素D让我们承受如此多的痛楚,但是却不能随意无限制地补充。

原因有二:第一,应该补充维D2还是维D3;第二,补充维D并不是越多越好,过量反而有害,维生素D2中毒引起的高钙血症,可引起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他软组织钙化,而致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

儿童可致生长停滞,中毒剂量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

维生素D2中毒可因肾、心血管功能衰竭而致死。

有的患者在没有检测的情况下,自行服用钙和维生素D,不但没有起到效果,反而延误了病情;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服用维生素D药物,由于缺少有力的监测手段,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加重。

因此,我们需要检测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如果缺乏,就给以补充,如果不缺或者已充足,则不能盲目补充了。

四、维生素D检测的应用1、权威、详细而精确的监测体内维生素D的状态,以便决定饮食或综合补充,并帮助判断如何进行补钙。

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临床意义

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临床意义

s e t , g e n d e r , s mo k i n g , d r i n k i n g , c o u l e e o f d i s e a s e , b o d y ma s s i n d e x( B MI ) , e r y t h r o e y t e s e d i me n t a t i o n r a t e( E S R ) a n d C 一
A f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S h a n x i Me d i c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 T a i y u a n 0 3 O 0 0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i t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l e v e l a n d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o f 2 5 一 h y d r o x y l v i t a mi n D[ 2 5( 0 H )D )
李金 潺 李 高陵 卫 丹丹 李 小峰 温鸿雁
【 摘
要】 目的
研究 自身免疫病患者 血清 2 5 . 羟 维生素 D [ 2 5 ( O H ) D ] 水平 , 并探讨 其临床 意义 。方 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 9 1 例 自身免疫病 患者 , 回顾性 分析血清 2 5 ( O H) D水平 、 骨密度 , 及相关临床资料 , 包括原发病 、 发病年龄 、 性别 、 吸烟 、 饮酒、 病程 、 B MI 指数 、 E S R、 C R P等 , 相关性采用 P e a r s o n相关 分析 。结果 血清 2 5 ( O H) D 水平与 E S R呈负相关( r - - 0 . 2 7 3 , P < 0 . 0 1 ) , 与性别呈负相关 ( r _ - 0 . 3 3 0 , P < 0 . 0 1 ) ; 骨密度与年龄呈 负相关 ( r = . 0 . 4 3 3 。 P < 0 . 0 1 ) ; R A患者血 清 2 5 ( O H) D水 平与 年龄呈 负相关 ( r . - 0 . 7 8 1 , P < 0 . O 1 ) , 与B MI 指数 呈负 相关 ( r - - 0 . 6 8 1 , P <

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意义汇编

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意义汇编

25羟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意义一、维生素D——决定人体体质情况的重要指标,衡量体内钙吸收的重要标准。

人体内存在十多种维生素D主要存在维生素D2D3两种形式,在肝脏和肾脏转化成为有生物活性的25-羟基维生素D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

由于25-羟基维生素D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储存形式,因此,通过检测25-羟基维生素D可以确定总体维生素D的情况,评价钙吸收水平,较好协助临床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并确定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方案。

二、随时监测人体内维生素D远离各种维D缺乏症现在大部分人室外活动少,缺乏阳光照射,维生素D缺乏尤显严重,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我们要随时监测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以便随时进行补充和治疗;并且,在开始治疗后,每3至6个月也需检测一次维生素D,那样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补充和治疗。

三、为什么要检测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怀孕期间,母亲腿抽筋、胎儿发育缓慢;婴幼儿成长期,骨骼发育不良,鸡胸、龟背;成年人,腿脚抽筋,代谢紊乱;老年人,手脚不灵活,关节疼痛;各种莫名的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突发等等,是缺乏什么致使我们如此不安?维生素D——一种常见却又常被我们忽略的元素!虽然,缺乏维生素D让我们承受如此多的痛楚,但是却不能随意无限制地补充。

原因有二:第一,应该补充维D2还是维D3;第二,补充维D并不是越多越好,过量反而有害,维生素D2中毒引起的高钙血症,可引起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他软组织钙化,而致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

儿童可致生长停滞,中毒剂量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

维生素D2中毒可因肾、心血管功能衰竭而致死。

有的患者在没有检测的情况下,自行服用钙和维生素D,不但没有起到效果,反而延误了病情;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服用维生素D药物,由于缺少有力的监测手段,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加重。

因此,我们需要检测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如果缺乏,就给以补充,如果不缺或者已充足,则不能盲目补充了。

四、维生素D检测的应用1、权威、详细而精确的监测体内维生素D的状态,以便决定饮食或综合补充,并帮助判断如何进行补钙。

维生素D检测的意义

维生素D检测的意义

维生素D检测的意义
现在维生素D检测主要测定体内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即25 (0H) D3和1, 25 ( OH)D3。

25(OH)D3是维生素D的主要循环形式。

所以现在主要测试 25-羟基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血钙和磷的动态平衡,具有促进成骨作用,并有抗佝偻病及防龋齿的作用。

活性维生素D检测主要应用于婴幼儿佝偻病的辅助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和体内钙、磷代谢紊乱的鉴别诊断。

25-羟基维生素D检测的意义:
1.维生素D增高:常见于长期服用过多的维生素D导致的中毒,早期中毒症状有异常的口干舌燥、眼睛疼痛、皮肤瘙痒、疲倦乏力、恶心呕吐、消化紊乱、尿频、肌肉和骨骼疼痛等。

晚期中毒症状则有骨质疏松、体重下降、肌肉和软组织石灰化、肾衰竭等。

2.维生素D降低:常见于婴幼儿发生的佝偻病,成人特别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发生的骨质软化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预防临床疾病
了解25羟基维生素D与儿童临床疾病的关系,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 防相关疾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促进公共卫生
对儿童25羟基维生素D的研究可以为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依据,促进 儿童营养健康和生长发育。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25-羟基维生素D是反映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通过对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 平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维生素D缺乏等营养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健康 成长。
年龄分布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25 羟基维生素D水平逐渐升 高,但各年龄段均存在不 同程度的缺乏现象。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
饮食结构
饮食中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特别 是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 黄等摄入不足。
日照时间
日照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 ,日照时间短或防晒措施不当都会影 响维生素D的合成。
研究表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儿童往往身高较低。适当补充25羟基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骼生长,提高身 高。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骨骼发育
25羟基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缺乏可能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等骨骼问题。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力
25羟基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缺乏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研究目的
评估儿童25羟基维生 素D水平的现状。
为儿童健康提供参考 和建议。
分析25羟基维生素D 水平与骨骼健康和免 疫功能的关系。
02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现状
01
02
03
全球范围内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 普遍偏低,缺乏现象较为 普遍。

羟基维生素临床意义

羟基维生素临床意义

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在临床诊断上的重要意义1、血清25羟维生素D的生成及代谢维生素D既是一种维生素,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主要包括VD2麦角钙化醇及VD3胆钙化醇体内可由胆固醇变为7-脱氢胆固醇储存在皮下,经阳光及紫外线作用下再转化为VD3,因而称7-脱氢胆固醇为维生素D3原;在酵母和植物油中有不能被人吸收的麦角固醇,在阳光及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能被人吸收的VD2,所以称麦角固醇为D2原;食物中维生素D在小肠中以乳糜微粒形式吸收,胆盐促进其吸收;在血液与一种特异载脂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后转运,先在肝脏线粒体经25-羟化酶系统作用转变为25-OH2 VD3,随后转运至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线粒体内经1α-羟化酶作用生成1,25OH2VD3,它是活性最强的维生素D代谢衍生物;25-OH2 VD3是肝内的储存及血液中运输的形式,在肝内可与葡萄醛酸或硫酸结合,随胆汁排出体外1;维生素D在体内转化为活性的1, 25 OH2VD3,通过其细胞内维生素D受体VDR介导.才能发挥作用;VDR分布在全身多种组织细胞中,与1, 25 OH2VD3激素信号分子结合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与靶基因特定DNA序列上的激素反应元件结合,对结构基因的表达产生调节, 从而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等功能;2、血清25羟维生素D在骨骼系统的临床意义存在于骨骼、肠道和肾脏的VDR发挥其经典的骨骼生物效应,促进钙的吸收利用;1, 25 OH2VD3调节甲状旁腺素PTH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分泌,对维持体内正常骨矿平衡和骨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典型的钙的吸收利用降低如:佝偻病、骨软化症、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等;近年来还发现,维生素D新的骨骼效应为:增强肌力、减少跌倒,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5;人体肌肉组织有特定的维生素D受体,老年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高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减少跌倒发生;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也可作为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客观指标,维生素D与健康的定量关系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判断成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标准为:维生素D缺乏为血清25-OH D水平<50nmol/L1 nmol/L = ng/ml、不足为50~75nmol/L、充足为>75nmol/L;3、血清25羟维生素D在调节激素分泌、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等方面的临床意义调节激素分泌:胰腺的β细胞内存在VDR和调节胞内钙浓度的钙结合蛋白-D28K,1,25OH2D与VDR结合可调节胰岛素分泌;2006年Targher等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低下血清25-OHD≤ nmol/L的糖尿病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发生率%P <;2007年专家荟萃分析表明:1维生素D水平低下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2与低血清25-OHD水平者相比,高血清25-OHD水平者2型糖尿病发病率低;3联合补充维生素D 和钙可降低高危人群葡萄糖耐量减低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2;调节免疫功能3.2.1 获得性免疫:维生素D对获得性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1, 25 OH2VD3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延缓B淋巴细胞活化成浆细胞的过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益处;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和/或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居民与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和克隆氏病的发病相关;补充1, 25 OH2VD3对炎症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及炎性肠病等具有预防或治疗作用2;先天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统全身分布广泛,不仅通过淋巴细胞系统发挥作用,同时在直接面对外环境的上皮细胞中为机体提供防护外源性病原体侵袭的屏障;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均具有羟化合成1, 25 OH2VD3的能力, 1, 25 OH2VD3能诱导抗菌肽表达,杀伤病原微生物2;维生素D缺乏会伴随各种感染性疾病如分枝杆菌感染的肺结核发生;表皮和毛囊:表皮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不仅可以合成维生素D,同时能在同一个细胞里将维生素D转化成1, 25 OH2VD3并产生其生物效应;1, 25 OH2VD3可维持角质化细胞的先天性免疫并抑制自身免疫机制,减少角质化细胞的增生,一定程度上对银屑病的治疗有益;毛发核心细胞的VDR在毛囊周期性循环中对这些部位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起到调控作用,VDR突变的动物和人会产生秃头症状2;肿瘤:1, 25 OH2VD3对大多数细胞具有抗增殖和促分化作用,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1, 25 OH2VD3刺激细胞周期抑制子p21和p27及细胞粘附分子E-钙粘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β-连环蛋白的转录活性;1, 25 OH2VD3在角质化细胞中可修复由于紫外线照射造成的DNA损伤,在增加细胞存活率的同时减少细胞凋亡和增加p53表达3;流行病学研究支持充足的维生素D营养状态包括日光照射可以预防一系列癌症发生;目前大多数研究最关注的是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等6;.血清25羟维生素D可以作为免疫调节剂用于肾移植,血清25羟维生素D在肾移植中具有保护移植肾的功能4;综上所述,维生素D除了对钙磷代谢的经典作用外,与免疫系统、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和其他内分泌器官之间等都有重要关系;而其受体在体内器官中的广泛分布,说明25-羟维生素D对机体基本生命活动有广泛影响;其临床应用和类似物的研究也显著扩展;25-羟维生素D作为B环开放的类固醇激素,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上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参考文献1周爱儒、查锡良生物化学第五版387~388.2周学瀛. 维生素D研究进展. 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8,18:415~4183李晶.朱筠维生素D与肿瘤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学报2009年第32卷2期,222~224页;4滕东海、刘志刚、卢一平1α,25-二羟维生素D3及其类似物在肾移植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四川医学2003年第24卷11期;5张克勤王竹兰吴国梁等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在代谢性骨病研究中的初步应用J, 天津医药,1991年09期:6庄志刚、余剑敏、蒋蓓琦等乳腺癌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测定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244~2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羟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维生素D——决定人体体质情况的重要指标,衡量体内钙吸收的重要标准。

人体内存在十多种维生素D主要存在维生素D2D3两种形式,在肝脏和肾脏转化成为有生物活性的25-羟基维生素D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

由于25-羟基维生
素D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储存形式,因此,通过检测25-羟基维生素D可以确
定总体维生素D的情况,评价钙吸收水平,较好协助临床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并
确定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方案。

二、随时监测人体内维生素D远离各种维D缺乏症
现在大部分人室外活动少,缺乏阳光照射,维生素D缺乏尤显严重,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我们要随时监测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以便随时进行补充和治疗;
并且,在开始治疗后,每3至6个月也需检测一次维生素D,那样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补充和治疗。

三、为什么要检测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
怀孕期间,母亲腿抽筋、胎儿发育缓慢;婴幼儿成长期,骨骼发育不良,鸡胸、龟背;成年人,腿脚抽筋,代谢紊乱;老年人,手脚不灵活,关节疼痛;各种莫名的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突发等等,是缺乏什么致使我们如此不安?
维生素D——一种常见却又常被我们忽略的元素!
虽然,缺乏维生素D让我们承受如此多的痛楚,但是却不能随意无限制地补充。

原因有二:第一,应该补充维D2还是维D3;第二,补充维D并不是越多越好,过量反而有害,维生素D2中毒引起的高钙血症,可引起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他软组织钙化,而致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

儿童可致生长停滞,中毒剂量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

维生素D2中毒可因肾、心血管功能衰竭而致死。

有的患者在没有检测的情况下,自行服用钙和维生素D,不但没有起到效果,反而延误了病情;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服用维生素D药物,由于缺少有力的监测手段,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加重。

因此,我们需要检测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如果缺乏,就给以补充,如果不缺或者已充足,则不能盲目补充了。

四、维生素D检测的应用
1、权威、详细而精确的监测体内维生素D的状态,以便决定饮食或综合补充,并帮
助判断如何进行补钙。

2、用于特定的代谢紊乱诊断(骨软化、佝偻病、肌肉病、维生素D过量、中毒等)
3、用于各种病变群的病理生理学的探究和危险评估(如骨质疏松症、跌倒、骨折等)
4、服用维生素D的患者,必须定时进行维生素D水平监测,以随时调整用药,避
免维生素D中毒。

五、维生素D2与D3
维生素D2又名麦角钙化醇,主要在植物中合成;维生素D3又名胆钙化醇,主要在动物组织中合成,人体可自身合成。

两种维生素D具有同样的生理作用,其中维生素D2活性温和,更适合于孕妇、胎儿和婴幼儿补充维D ;而维生素D3 活性强,其促进钙的吸收远远大于维生素D2,同时,也导致它本身的毒性强,其中一个副作用就是软组织的钙化。

六、哪些人群应该进行维生素D 的检测?
其实,维生素D检测应作为体检项目,为广大人群服务,让更多的人能够时时监测自己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减少病痛折磨。

其中重点检测人群是:
1、孕妇
2、儿童
3、骨骼发育缓慢或缺陷人群
4、佝偻病患者
5、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患者
6、骨质疏松患者
7、老年人
8、高血钙患者
七、人体内维生素D的界定以及摄入量
多数学者认为:血25羟基维生素D
﹤25nmol/l为维生素D缺乏;
25-50nmol/l为维生素D缺少;
50-75nmol/l维生素D轻度缺少;
>75nmol/l为维生素D正常;
>375nmol/l为维生素D过量.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量,对<50岁和>50岁者分别为每日200IU和600IU的维生素D量摄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