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治疗原则(修订版)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血压病诊疗指南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结构或功能损坏的临床综合症,根据病因不同又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诊断】(一).血压定义:未服用降压药情况下:不同时间,两次静息血压〉140/90mmHg,无其他继发因素者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正常血压值120/80mmHg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高血压1级(轻度)140-159/90-99mmHg2级(中度)160-179/100-109mmHg3级(重度)>180/110mmHg单纯收缩性高血压SBP>140mmHg,DBP<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又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分为3期.高血压的危险性不仅决定于血压: 高血压危险度分层.(二).水平,更决定于所并存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伤及其它临床情况.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便于判断预后和临床指导治疗.(三).临床类型1.恶性高血压临床征象:主要为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130mmHg;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IV级);肾功能不全,可有心,脑功能障碍等.如有上述表现,但眼底无乳头水肿(III级)时,则称为急进型性高血压.2.高血压危象临床征象:指高血压患者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可高达260mmHg,舒张压达120mmHg,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3.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的同时,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征象.临床征象:有严重头痛,呕吐和神志改变,较轻者仅有烦躁, 昏迷等。
,癫痫样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意识模糊4.老年人高血压多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SBP>140mmHg,DB P<90mmHg.脉压差增大,靶器官损害常见,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四).辅助检查1.家族史和临床表现重点了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卒中及肾病历史,可能存在的继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的症状和既往药物治疗.2.体格检查正确测量双上肢血压(必要时测下肢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WC);检查眼底,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及股动脉有无杂音;全面的心肺检查;检查腹部有无肾脏扩大,肿块;检查四肢动脉搏动;神经系统检查.3.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鸟常规检查,尿比重,心电图.需要时进一步检查的项目:胸片,超声心动图,颈尿,微量蛋白尿,反应蛋白c高敏,餐后血糖,动脉和股动脉超声.蛋白定量.可疑及继发性高血压者,根据需要分别进行以下检查:血浆肾素活性,血、尿醛固酮,血、尿儿茶酚胺,大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或MRI.治疗【治疗】(一).非药物治疗1.减轻体重。
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及治疗原则高血压,也被称为“寂静的杀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不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在进行高血压的治疗时,及早识别和处理这些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并阐述治疗原则。
一、心脑血管并发症1.1 心脏肥大心脏肥大是高血压最常见的心脏并发症之一。
长期受到高血压所产生的过多负荷刺激,导致心脏扩大,使心肌过度伸展。
如果不加以干预或者治疗,可能引发各种严重后果,如心力衰竭、室壁夹层等。
治疗原则:降低血压水平是预防和逆转心脏肥大的关键。
首选药物常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利尿剂等。
此外,限制盐的摄入、合理控制体重和规律运动也是非药物治疗措施。
1.2 冠心病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动脉壁损伤,形成血管硬化和斑块堆积,从而引发冠心病。
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胸痛(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等。
治疗原则:降低血压至目标范围,在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应考虑降低冠心病风险的因素。
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和钙离子拮抗剂可作为首选药物,并配合其他必要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治疗。
1.3 脑卒中脑卒中是高血压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长期未能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压水平,将对脑部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主要有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种类型。
治疗原则:严格控制血压,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围内。
药物治疗可选用ACEI、ARB、钙离子拮抗剂等。
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出血性卒中,更需要避免高血压导致再次发作。
二、肾脏并发症2.1 高血压性肾病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最终发展成为高血压性肾病。
此时患者可能有蛋白尿、尿液异常和逐渐进行性的肾功能损伤等表现。
治疗原则:控制好血压非常重要。
ACEI和ARB是治疗高血压及其合并肾脏损伤的首选药物,可以减少蛋白尿和减缓肾功能恶化。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中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
为了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高血压的措施,中国心血管病学会于2018年对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了修订,本文将对修订版指南的重要内容进行介绍,以期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一、诊断标准的修订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修订版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一系列修改。
与之前的标准相比,修订版在血压水平、测量方法、诊断时间等方面做出了调整。
血压水平上,修订版将正常血压的上限由之前的≤120/80mmHg修改为≤130/80mmHg,进一步降低了高血压的阈值,以更早地发现和干预高血压患者。
测量方法上,修订版强调使用标准化的血压计进行测量,并规定血压测量应在静息状态下进行,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诊断时间上,修订版强调确认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在至少2次不同时间点进行,以避免偶然性的血压偏高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二、高血压的分级与危险分层修订版指南将高血压分为3个级别:I级高血压(130-139/80-89mmHg)、II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和III 级高血压(≥160/≥100mmHg)。
在危险分层上,指南根据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无危险因素、低危、中危和高危四个等级。
通过准确的分级与危险分层,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危险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
三、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修订版指南强调,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防治的首选方法。
具体措施包括:1.饮食调整:推荐低盐饮食,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量,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2.减轻体重:适度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病风险。
3.适量运动: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提高心血管功能。
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健康教育一、概述高血压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二、治疗原则高血压病人的主要治疗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
(1)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①控制体重;②减少食物中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钾盐的摄入量;③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总理;④戒烟、限酒;⑤适当运动;⑥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药物治疗①高危、极高危或3级高血压病人,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②确诊的2级高血压病人,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③Ⅰ级高血压病人,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mmHg时,应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3)高血压急症的治疗持续监测血压;尽快应用适宜的降压药进行控制性降压,初始阶段(一般数分钟至1小时内)血压控制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
在其后2-6小时内将血压降至安全水平,一般为160/100mmHg。
三、健康指导(1)疾病知识指导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高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疾患等,告知病人高血压的风险和有效治疗的益处,使其权衡利弊。
戒烟、不过量饮酒。
(2)饮食指导限制钠盐摄入,每天钠盐摄入量应低于6g,增加钾盐摄入。
(3)运动指导指导病人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合理安排运动量。
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气功等。
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常见的运动强度指标为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70减去年龄。
(4)用药指导①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
②告知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材料。
③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逐渐减少剂量。
如果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冠心病病人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老年高血压病的处理原则
老年高血压病的处理原则
老年高血压病的处理原则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增加运动,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骑车、游泳等;如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过于肥胖,还要注意减轻体重,减轻体重对改善高血压病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在饮食中还要注意减少钠盐以及脂肪的摄入,补充钙和蛋白质,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2、药物治疗: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对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均有一定程度的降压作用,可改善心室重构,减少心衰的再住院率及降低死亡率、明显延缓肾功能恶化。
因为老年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所以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按计量服用药物,不可私自加减药量,以免使病情加重。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诊室外血压测量----HBPM
➢ HBPM可以显著提升高血压的控制率 ,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 ➢ 对正常血压者可以通过HBPM及时发现高血压 ,从而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及防控现状
我国人群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
➢ 高血压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体重、性别以及多种不良生活方 式等多方面。 ①我国高人钠群高、血低压钾患膳病食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 ② 超重和肥胖 ③ 增龄 ④ 吸烟、过量饮酒 ⑤ 空气污染、高海拔 ⑥ 心理社会因素 ⑦ 肿瘤治疗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及防控现状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及防控现状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
➢ 2018年我国年龄≥18岁成人高血压加权患病率为 27.5%,1958—2015年进行过的 5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相比 ,虽然各次调查总人数、年龄和诊 断 标准不完全一我致国人,但群患高病血率压总患体病率呈、增发高病的率趋及势其。流行趋势
预后密切相关。 ➢ 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 ,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 ➢ 高血压导致的其他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
痴呆等。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诊室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 诊室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 ➢ 诊室收缩压或舒张压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呈连续、
➢ 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压防治状况的重要评价指 标。
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完整版)
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完整版)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级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 mmHg;或家庭血压≥135/85 mmHg;或24h动态血压≥130/80 mmHg,白天血压≥135/85 mmHg,夜间血压≥120/70 mmHg。
根据诊室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需要治疗吗?IDH是一种以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特征的高血压表型。
IDH在男性中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在腹型肥胖更常见。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降压药对IDH具有保护作用。
由于IDH与不良心血管结局关联的证据在年轻患者中比在老年患者中更充分,因此对年龄<50岁的患者进行降压药物治疗也是合理的。
特别提醒:对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患者,应进行降压治疗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如何治疗?ISH定义为诊室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ISH患病率为30.33%。
ISH与心血管结局和死亡率的风险升高相关,即使1级ISH患者也是如此,在直立性高血压的ISH人群中则更为显著。
四、降压药是早晨服,还是夜间服?一般高血压患者通常应在早晨服用降压药。
早上与晚上服药降压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与早上服药相比,晚上服用降压药并不能带来更多心血管获益。
除非明确需要控制夜间血压升高,不应常规推荐睡前服用降压药。
五、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主要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而非仅依据血压水平。
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六、心血管危险因素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可以导致更多的脑卒中发生,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显示,控制血压的同时补充叶酸,可减少脑卒中发生的风险21%。
2、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长期控制血尿酸水平<360μmol/L;合并痛风发作者控制血尿酸水平<300μmol/L;不建议将血尿酸水平降至<180μmol/L以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
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 <120 <80正常高值 120~139 80~89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60 ≥10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3级高血压SB
1-2个其他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很高危
≥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
将合并糖尿病患者划为很高危人群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高血压(1-3级)·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 常(6.1-6.9 mmol/L)·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或LDL-C> 3.3mmol/L (130mg/dL)或HDL-C<1.0mmol/L(40mg/dL)·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 女性≥85cm)或肥胖(BMI ≥28kg/m2)·高同型半胱氨酸>10mol/L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修订要点及特色
指南修订的概况
卫生部疾控局委托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对2005版高血压指南进行修订2009年2月18日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在北京召开指南修订新闻发布会2009年4月开始正式修订工作,近100位专家分工撰稿,多次讨论,修稿,定稿2011年5月15日更新版指南主要内容在北京发布
高血压急症处理原则
高血压急症处理原则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发展成为高血压急症,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在面对高血压急症时,及时有效地处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高血压急症处理的原则。
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原则是迅速降低血压。
在患者出现急症症状时,应立即进行检测血压,确认高血压急症的诊断。
一般来说,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急症。
在确认诊断后,应立即采取降压措施,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急症处理的原则是谨慎选择降压药物。
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急症,可以选择不同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的高血压急症,可以选用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降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高血压急症,可以选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降压。
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并发症来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高血压急症处理的原则是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在给予降压治疗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
如果患者的病情持续恶化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甚至考虑转诊至专科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高血压急症处理的原则是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给予降压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预防高血压急症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脑出血、心肌梗死等。
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规范的生活方式管理和定期的随访复查,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急症处理的原则是迅速降低血压、谨慎选择降压药物、监测病情变化和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只有在全面理解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血压急症,保护患者的健康。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年份
1991
知晓率(%) 治疗率 (%)
51.5
46.1
46.5
41.1
30.2
24.7
26.3
12.1
控制率 (%)
16.9
13.8
6.1
2.8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第3页
我国高血压控制率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第4页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主要危 险原因
• 高钠、 低钾膳食 • 超重和肥胖 • 过量饮酒 • 长久精神担心 • 其它危险原因:包含
一级预防:
高血压伴糖尿病、 高血压伴慢性肾病、 50-69岁心血管高风险者(10年心血管总风 险≥10%或高血压合并3项及以上其它危险原因),可用小剂量ASA进行一级预防,ASA 不能耐受者可应用氯吡格雷代替。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第27页
相关危险原因处理
血糖控制
• 血糖控制目标: HbA1c<7%; 空腹血糖 4.4-7.0 mmol/L; 餐后 2 小时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第25页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对 ASCVD10 年发病危险为中危且年纪<55岁人群,本指南增加了进行 ASCVD 余 生危险评定提议,方便识别出中青年 ASCVD 余生危险为高危个体,对包含血脂在 内危险原因进行早期干预。
ASCVD:
(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血管疾病)包 含ACS,急性 心肌梗塞,稳 定或不稳定心 绞痛,冠状动 脉或其它血管 重建术后(PCI 术后),动脉 粥样硬化源性 卒中或TIA,动 脉粥样硬化源 性周围动脉疾 病六大类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第18页
高血压病治疗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治疗原则
一、高血压病
高血压治疗获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因此降低血压是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
有效降低或逆转因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治疗的目的。
24小时稳定降压,有助于防止靶器官损害、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
长效制剂可增加治疗的依从性,高血压一旦确诊后应坚持长期治疗。
联合治疗能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高血压危险分层治疗、降压达标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策略。
\
(一)原发性高血压
1. 治疗原则
(1)综合治疗:高血压治疗应非药物治疗措施和药物治疗措施结合。
(2)非药物治疗: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和适当体育运动等,适用于各级高血压。
(3)应用长效制剂:最好应用长效制剂,维持24h血压谷峰比值应>50%,避免血压一天内大幅度波动,尤其清晨血压。
(4)个体化: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5)达标和停药:除高血压急症外,血压宜在1~2周内逐渐下降达标为好,尤其是老年患者,避免短期内血压急剧下降。
一般应长期治疗。
2. 药物治疗
(1)1级高血压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降压治疗方案: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和ARB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
(2)2级和3级高血压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降压方案:采用两种或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方案。
2和3级高血压在开始时可以单片(或固定剂量)复方制剂。
联合治疗应采用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
比较合理的两种降压药联合治疗方案是:钙通道阻滞剂与ACE抑制或ARB;钙通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与ACE抑制剂或ARB;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
三种或以上降压药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除有禁忌证外应包含利尿剂。
(3)有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降压治疗:
①脑血管病: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降压治疗的目标尚未统一。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是130/80mmHg以下。
降压过程应该缓慢、平稳,避免减少脑血流量。
可选择利尿剂、长效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或ARB。
注意从单种药物小剂量开始,再缓慢递增剂量或联合治疗。
②冠心病:高血压合并稳定性心绞痛的降压治疗目标是130/80mmHg以下,应选择β受体阻滞剂和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发生过心肌梗死患者应选择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以改善心室重构
③心力衰竭:高血压合并无症状左心室功能不全和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的降压治疗目标是否是130/80mmHg以下,目前无循征医学证据。
应选择ACE抑制剂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注意从小剂量开始;
④糖尿病:应该实施积极降压治疗策略,目标是130/80mmHg以下,如其尿蛋白排泄量达到1g/24 小时,血压控制则应低于125/75mmHg。
通常需要2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ARB 或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和小剂量利尿剂是较合理的选择。
(二)继发性高血压
1.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注意寻找与去除病因。
(2)应用长效制剂:最好应用长效制剂,维持24h血压谷峰比值应>50%,避免血压一天内大幅度波动,尤其清晨血压。
(3)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必须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4)停药原则:继发性高血压经治疗血压达标半年以上,可予停药观察,定期随访,如发现血压再度升高,应重新开始治疗。
2. 药物治疗
(1)慢性肾脏疾病、蛋白尿:目标是130/80mmHg以下,当尿蛋白>1g/d 时,血压目标应<125/75mmHg。
并尽可能将尿蛋白降至正常。
应选择ACE抑制剂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通常需要3种或3种以上降压药联合治疗方案方能达到目标水平,但很难达到目标。
ACE抑制剂或ARB在早、中期能延缓肾功能恶化,但要注意在低血容量或病情晚期( 肌酐清除率<30rnl/min或血肌酐超过265μmol/L,即3.0mg/dl ) 可能反而使肾功能恶化。
血液透析患者仍需降压治疗。
(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依据血压水平,妊娠周龄及母亲和胎儿的相关危险因素选择治疗方案。
当血压升高>170/110mmHg时,积极降压,以防中风及子痫发生。
血压降至多少合适,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
①硫酸镁:剂量取决于体重及尿量。
尿量<600ml/24小时;呼吸<16次/分;腱反射消失,需及时停药。
硫酸镁预防子痫和治疗癫痫发作的疗效是明确的。
②拉贝洛尔,静脉推注。
15分钟后可重复。
常用缓慢降压的药物:氧希洛尔、阿替洛尔,长期使用有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的可能;甲基多巴、肼苯达嗪(现已不推荐静脉注射肼苯达嗪)、依拉地平;钙通道阻滞剂与硫酸镁不能合用。
(3)难治性高血压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多有继发原因,常见有容量超负荷、胰岛素抵抗、继发性高血压等原因。
在对因治疗基础上,根据血压、原因等情况联合药物治疗。
①容量超负荷:饮食钠摄入过多、肥胖、糖尿病、肾脏损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时通常有容量超负荷,应采用噻嗪类或袢类利尿剂的联合治疗方案。
②胰岛素抵抗:是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发生顽固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在降压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可以明显改善血压控制。
肥胖者减轻体重5kg就能显著降低血压或减少所使用的降压药数(剂)量。
③其它原因:肾动脉狭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原因,隐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是造成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
仍在应用升压药(口服避孕药,肾上腺类固醇类、可卡因、甘草、麻黄等)、体重增加、重度饮酒等。
应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物联合治疗。
(三)高血压急症
1. 治疗原则
(1)分秒必争,尽快降低血压;
(2)控制抽搐;
(3)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
2. 药物治疗
(1)紧急降压:迅速降低血压是提高患者存活率,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应选择快速
强有力的降压药,力求在1~2h内将收缩压降至160~180mmHg,舒张压降至110mmHg 以下。
药物包括:硝普钠、硝酸甘油、艾司洛尔、酚妥拉明、乌拉地尔等。
(2)制止抽搐:凡抽搐患者可用安定10~20mg静脉缓注,必要时30min后重复注射
1次,直到抽搐停止。
亦可选用苯巴比妥钠0.2g肌注,或副醛5ml深部肌肉注射或10%水合氯醛20~30ml保留灌肠。
(3)治疗脑水肿:高血压脑病时应及时治疗因颅内压增高所致的脑水肿,特别是血压下降至预期水平,仍有颅内压增高时,要及时给予降颅内压药物。
①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5~250ml快速静滴,4~6h重复应用1次;
②呋喃苯胺酸(速尿)40~80ml加入50%葡萄糖20~40ml静注;
③患者应卧床休息,头部可放冰袋,吸氧、镇静、避免躁动等,必要时地塞米松10~20mg 静注。
(4)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除按急性左心衰竭处理原则处理外,宜加用呋喃苯胺酸(速尿)20~40mg,再加用美托洛尔5mg静注。
继发性高血压控制危象后,应积极治疗引起高血压危象的原发病。
(四)老年高血压
老年人(<80 岁)降压治疗均受益。
老老年人(高龄,>80 岁)病人降压治疗是否净受益目前证据不多。
收缩压目标为降至150mmHg 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舒张压低于70mmHg可能会增加死亡,应注意。
首选利尿剂、钙拮抗剂,亦可用β-阻滞剂、ACE抑制剂、ARB。
男性伴前列腺肥大者优先使用a-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