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师德的现代意义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师德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传统师德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传统师德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心得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

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大教育家孔子在《礼记·学记》中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也就是说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知道不足,知道不足才能努力学习。

西汉著名教育家董仲舒也特别强调“学而不厌”的重要性,他说:“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也就是说,教师学习上勤奋努力,就会学识广博、智慧明达;道义上刻苦努力,品德就会与日俱增,日有长进的。

此外,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上教育者更要要诲人不倦。

柳宗元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切身感受,曾强调到“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的重要内容。

他说:“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也就是说,若说讲道理和古代文辞,我是从来不对向我请教的人缄默不言的。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突出强调教师的行动教育,指教师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要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做学生的楷模和表率。

孔子曾经说过:“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也就是说如果教师道德高尚、作风正派、行为端正,不需要相应的命令,学生也会按照教师的行为模式而行为,如果教师本身道德有问题,那么教师的命令学生是不会服从的。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其身正天下归之”,主张“教者必以正”。

西汉学者扬雄更是明确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

师者,人之模范也。

”可谓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师德师风的作用和意义心得体会(一)

师德师风的作用和意义心得体会(一)

师德师风的作用和意义心得体会师德师风的作用和意义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操守,包括品德高尚、言行一致、严谨治学、示范榜样等方面。

作为教育工作者,拥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首先,师德师风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作为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教师的品行和行为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教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地展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学术风范时,必定能够激励学生以其为榜样,努力学习,提升自我素养。

其次,师德师风的意义在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师德师风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

只有教师们本身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够传承和弘扬校园精神,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当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出团结互助、积极进取、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时,必将为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者,师德师风的作用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师德师风是教师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式、言谈举止、工作态度等方方面面。

只有教师们具备了高尚的师德师风,才能够高质量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遵循正确的教育理念,践行正确的师德师风,教师才能够塑造出良好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最后,师德师风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和价值观念。

师德师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们应该以此为引领,承先启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正确价值观。

只有通过不断弘扬师德师风,才能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国家文化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德师风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只有教师们不断反思、提升自我、以身作则,才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时刻铭记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尊师重教的中国优良传统

尊师重教的中国优良传统

尊师重教的中国优良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尊师重教体现了人们对知识和智慧的崇敬,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师生关系的尊重和关爱。

在这个传统中,师者,不仅仅是一个教导知识的人,更是一个引导学生成长的导师和引路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尊师重教的意义、历史渊源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

一、尊师重教的意义尊师重教是一种传统美德,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尊师重教是一种对知识的崇敬。

师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传承者,是智慧的源泉。

尊重师长,就是尊重知识,尊重智慧。

只有尊重师长,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从师长那里汲取智慧的营养。

其次,尊师重教是一种对教育的重视。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尊重师长,就是尊重教育,尊重教育的力量。

只有重视教育,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尊师重教是一种对师生关系的尊重和关爱。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师长和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

尊重师长,就是尊重师生关系,就是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就。

二、尊师重教的历史渊源尊师重教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在古代,教育是贵族阶层的专利,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

在这个时期,师长的地位非常崇高,学生必须对师长言听计从,绝对服从。

这种尊师重教的传统在后来的封建社会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弘扬。

在封建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师者,不仅仅是一个教导知识的人,更是一个引导学生成长的导师和引路人。

师长以其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成为有德有才的人才。

同时,学生也要对师长怀有敬意和感恩之情,对师长的教诲和指导心存感激,全力以赴地学习和成长。

三、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在现代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师德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师德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师德建设传统文化对现代师德建设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对现代师德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注重敬师礼仪。

在传统文化中,教师被视为孩子们的知识导师,他们具有深厚的知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因此被一直受到尊敬和敬礼。

这种敬师之风传承了几千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

敬师之风的传承不断强化了人们对于尊重教师的意识,促进了师德建设的不断发展。

其次,传统文化重视师德师风。

在传统文化中,师德是最为崇高的品德,是一个人做人和为师的基本道德准则。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因此,传统文化对师德的重视促进了现代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

第三,传统文化重视教育的全面性。

传统文化认为,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应该注重道德教育、文化传承和人格塑造。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严谨的学术素养,同时也应该有扎实的人文素质、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教育理念。

这种注重全面性的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师德建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传统文化注重智慧和忠诚。

许多典型的传统文化故事和历史人物,都强调了智慧和忠诚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启蒙者,应该带着道德智慧去发扬阳光,用心育人。

因此,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忠诚对于现代师德建设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前行的精神支撑。

在现代教育事业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师德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撑呢?首先,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我们要通过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师德建设的深入。

其次,要注重教育的全面性。

传统文化中的全面教育理念,对于教育行业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第三,要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

要从根源上净化教师队伍,注重教育师范生,加强现代师德建设的力度,确保教师队伍更加健康、文明和高尚的发展。

第四,要倡导教育理念的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尊师重道是其核心价值之一。

在中国,人们将师德与道德相结合,强调敬重师长和信奉道德准则。

尊师重道不仅反映了中国人对师生关系的重视,也体现了对道德规范与社会秩序的坚守。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含义、起源、意义以及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尊师重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尊师”和“重道”。

尊师即对师长表示敬意、尊敬,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伦理观念。

重道则是追求道德和道义规范,秉持正直、诚实、善良的生活态度。

尊师重道使中国人始终注重尊重他人、敬重师长,更加注重道德行为的养成和传承。

尊师重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圣贤们对教育和道德的重视。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如孔子、孟子等,他们重视教育与德育,将尊师重道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关键。

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在师长的引领下不断进步。

孟子则提出了“以义息教”的理念,认为师长应通过示范正直的品行来教育学生。

尊师重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尊师重道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长对学生有着榜样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同时学生对师长的敬重也能增强师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尊师重道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通过尊师重道能够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价值观念,使其在当代社会仍然发挥其积极作用。

再次,尊师重道有利于塑造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人们尊敬师长、守纪律、遵守法规,这将为社会建设提供积极的力量。

在当代社会中,尊师重道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尊师重道有助于培养社会公民的道德观念。

通过教育系统的倡导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能够更加注重个人修养,遵守社会规范,减少道德败坏现象的发生。

其次,尊师重道有助于加强教育质量。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角色,而尊师重道能够激励教师们更加投入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再次,尊师重道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观念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其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师德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精神追求,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责任和使命。

一、师德的重要性师德,即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条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德被视为教师的首要素质,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担当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

二、师德的内涵敬业精神: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

他们应该把教育视为一项神圣的事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其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言传身教:教师不仅要通过言传身教来传授知识,更要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学生。

他们应该以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尊重学生: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

他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自我修养: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以自己的良好品质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和影响学生。

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三、师德的现代意义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师德素养。

师德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师德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师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才能以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和影响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其次,师德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良好的师德可以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感受,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学生,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最后,师德是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才能不断追求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从而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师德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德师风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有哪些

师德师风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有哪些

师德师风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有哪些
一、师德师风的内容
1.1 师德内容
师德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包括:爱岗敬业、尊重
学生、慎微守纪、公平公正、勤勉奉献等。

1.2 师风内容
师风是指教师在言行举止中所展现出来的风范和风度,包括:言传身教、严谨
治学、和蔼可亲、平和谦逊、耿直正直等。

二、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
2.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良好师德师风能够带动学生成长,潜移默化地影响学
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方面全面发展。

2.2 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环境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风
师德有利于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并为学校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3 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德师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塑
造着社会风气,只有积极践行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有效地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师德师风涵盖了教师在教学教育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与风范,具
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应该时刻牢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自觉践行,为学生成长、学校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传统师德观念对现代师德建设的启示

中国传统师德观念对现代师德建设的启示
述 “ 身 之 要 ” 提 出 了 “ 忠 信 , 笃 敬 , 忿 窒 欲 , 善 改 修 时 言 行 惩 迁

为 师 的 自身 修养
教 师 的个人 修 养体 现 为 两方 面 , 一是 道德 品质 修养 , 是 二 学识 修 养 。传统 教 育理 念认 为 , 师 的素 质 、 教 品德 和教 学成 效 的优 劣 。 对受 教 者 的命 运前 途 起着 决定 性 的作 用 , 汉 时期 的 西 文学家、 教育 家 扬雄 就 曾感 叹 :师 哉 ! 哉 ! 子 之命 也 ! 把 “ 师 桐 ”
了 深入 、 精辟 的 阐释 , 从 儒 家思 想 的道 德 观 、 值 观 出发 阐 他 价
素 质 、 为能 力提 出了更 高 的要 求 。在 现 代教 育 理念 里 , 教 行 把
师 的道 德 素 质 、 业 道德 水平 以及职 业 理想 统 称为 “ 职 师德 ” 师 , 德是 培 养 高 素质 人才 的先 决 条件 , 中 国三 千 年教 育 历史 中 , 在 先 贤哲 人关 于师 德 的论述 对 于现 代 师德 建设 有 着 不 可忽 视 的 借 鉴作 用 。
即 不能 履行 教 师 职责 的 人种 种不 良行 径 ,认 为 教 育 的不 成 功
师 ; 说 而 不 陵不 犯 , 以 为 师 ; 微 而 论 , 以 为师 。” ‘ 诵 可 知 可 (苟 子 ・ 略 》认 为 能 做 到 尊 严 使 人 畏 惧 、 大 ) 年长 而守 信 、 当 地解 恰 读经 书以 及 知 微 而 论其 中 任 何 一点 就 具 备 了为 师 的 条 件 。 这 四点 分别 涉 及 教师 的道 德 素质 和 教 学能 力 , 是 他 又说 “ 术 但 师
处 的 时代 教 师 社 会 地 位 十 分 尴 尬 , 今 之 世 , 为人 师 者众 笑 “

传统文化对师德师风的影响与传承

传统文化对师德师风的影响与传承

传统文化对师德师风的影响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师德师风的影响与传承中国是个尊师重道、崇尚传统文化的国家,而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仍有着积极的影响。

尤其是传统文化对于教育领域中的师德师风的影响与传承,更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出发,探讨传统文化对于师德师风影响以及如何传承。

一、以仁爱之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理念与师德师风的影响“仁者爱人、恶者不爱人”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之一。

作为教育者,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关系需要基于“仁”的理念来建立。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良好培养,更要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发扬所为教育者的“仁爱”气质,耐心听取学生的观点,因材施教,体贴、帮助学生。

这种以仁爱之心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师矫正学生的思想行为,塑造学生成才道德形象,倡导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礼、义、廉、耻等传统观念对于师德师风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礼”、“义”、“廉”、“耻”等观念也对师德师风有着深刻的影响。

教育者的身份本应起到示范作用,然而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礼”的标准;有些教师学术不端、利欲熏心;有些教师甚至与学生发生不正当的关系,这是完全违背“廉”与“耻”的原则。

因此,学校应该在教师管理方面,不断加强对于这些传统观念的教育,让教师认识到自身“礼”、“义”、“廉”、“耻”的重要性,进而真正做到“以身示范”。

三、对师德师风的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源性文化,对于现代教育具备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传统文化中的孔孟之道、儒家思想、礼乐教育等等,都在不断地为当今教育事业提供精神支持和智慧。

同时,教育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注重对于作为血脉的文化传承,让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将传统文化的精神运用到自身的行为当中。

这不仅仅能够让教育事业更加和谐,而且能够让传统文化持续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对于师德师风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者只有在传承中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才能够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深厚而源远流长,对当代教师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其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的具体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在当代教育中的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的影响体现在师德方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一直被视为民族的传统美德。

师德高尚、为人师表是中国古代教育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这样的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当代教师,使他们更加注重精神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更加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的影响还表现在教学方法上。

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强调“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育。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全面性。

这种影响促使当代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教师的影响还体现在人际关系方面。

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诚信”、“礼让”等人际交往的道德准则,这些准则也直接影响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方式。

教师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以“诚信”之态待人,以“礼让”之风待事,建立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更加有效。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刻的。

在当代教育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秉持高尚的师德精神,灵活应用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借鉴其中的优秀传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学水平,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积极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教师的影响是正面的、深远的,我们应该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使之融入到现代教育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谈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谈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十三、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需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师德师风建设路径。
1.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师德师风建设理论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成果。
2.注重分层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确保建设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健全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内生动力。对在师德师风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责任人进行问责。
5.营造良好氛围
广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弘扬正能量,树立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
1.挑战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观日益多元化,部分教师可能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
应对策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2.挑战二:教师评价体系的不足
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可能过于注重教学成绩,忽视师德师风方面的评价,导致部分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不够重视。
六、构建多方参与的师德师风建设格局
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1.政府层面: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制定政策措施,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学校层面: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强化校长责任制,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
3.家庭层面: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教育,积极参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为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助力。

弘扬传统美德 师德师风传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

弘扬传统美德 师德师风传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

弘扬传统美德师德师风传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这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德体现了多年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尤其是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师道和师德成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传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

作为教育的重要力量,教师的角色尤为突出。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品德的引领者。

师德是指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应当具备的一系列素养和品质,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弘扬师德,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的行为和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巨大。

教师应以身作则,以优秀的品德和价值观影响学生。

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不仅能够引领学生的道德观念,更能够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

传统美德如诚信、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应被教师注重并积极传递给学生。

例如,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积极倡导诚信,教授学生遵守学术规范,反对抄袭和作弊行为,培养学生正直和诚实的品质。

同时,将孝道作为教育内容之一,教育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美德。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故事和传统文化的引入,促进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理解与认同。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如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四端五常”等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被广泛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关传统美德故事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更让他们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领悟其中的道理,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第三,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师德的培养和引导。

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组织,应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师德的监督和评估。

同时,可以设立师德评选奖励等活动,鼓励和激励教师积极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师德的培养中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师的道德建设。

《中国传统师德的意义和价值》师德培训 心得

《中国传统师德的意义和价值》师德培训  心得

《中国传统师德的意义和价值》心得体会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师与道密不可分,为师之道在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在言传身教。

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倡导以德施教。

师道是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师的灵魂,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

2023年3月21日至24日,我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郭齐家教授的《中国传统师德的意义和价值》这一专题培训,收获颇多。

郭教授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四个讲清楚”开篇,认为人文精神可以给人们带来方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给我们丰厚的滋养,是我们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滋养生命。

接着总结了孔子的四大教育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学记》作为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系统而又极具价值的文献,里面系统地阐述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能为师,然后能为长。

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学记》)郭教授结合《学记》中的观点论述了现代老师应该做到:教学相长、善喻(循循善诱)、长善教失(了解学生特点,以便发扬其优点改正其缺点)和善教继志,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所谓“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处理各种关系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信念、对事业的态度和感情以及有关的行为习惯等等。

中国教育史记录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的历程,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80多岁的郭教授声如洪钟,用经典告诉我们:为人师者,要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要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刻苦专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方能用智慧的双手托起孩子的明天!。

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当代价值探讨

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当代价值探讨

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当代价值探讨中国传统师德文化是一种古老而深厚的价值观念,关注教育者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行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这种传统师德文化的价值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中国传统师德文化强调教育者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

教师作为社会的灵魂工程师,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传统师德文化要求教育者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做到品行端正、言行一致。

这种价值观念对教育工作者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提出了高要求,对于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公民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中国传统师德文化强调教育者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

传统师德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情感素养,将教师视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者。

这种价值观念鼓励教育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幸福。

教育者通过与学生的深入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中国传统师德文化强调教育者的责任意识和社会使命感。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

传统师德文化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要具备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们要积极投身社会,关注社会问题,通过教育改变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师德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教育者应当秉持传统师德文化的精髓,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关注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当代价值探讨

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当代价值探讨

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当代价值探讨中国传统师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培养。

在当代社会,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传统师德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内涵、当代社会的需要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爱岗敬业:教师应当爱岗敬业,忠诚于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2. 为人师表: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注重自身修养,成为学生的榜样。

3. 授业解惑: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授业解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无私奉献:教师应当无私奉献,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付出努力。

二、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当代社会,中国传统师德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方面,传统师德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如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等,与当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相符,可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

另一方面,传统师德文化中的一些思想和理念,如“教书育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对于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途径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师德文化需要采取多种途径。

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途径来弘扬中国传统师德文化。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化宣传来弘扬中国传统师德文化。

通过文化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艺术创作、理论研究等多种方式来弘扬中国传统师德文化。

中国传统师德的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师德的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师德的现代意义师德既反映了教师集体和教师行业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同时也表现为个体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体自我完善的手段,也是对个体的自我约束;既有内在的精神实质,也有外在的表现形式。

师德的内在精神实质是教师人格和教师。

外在的表现即师德规范,是对一定社会教育制度和教育活动中伦理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评判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体现出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约束作用。

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互为表里,两者统一于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过程中。

师德具有传承性,这是因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发扬师德。

教师是社会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他们需要将自己的师德传承给后代,以确保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同时,师德的传承也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师德的内涵和要求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更新自己的师德观念,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师德的传承性也意味着教师需要将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成为合格的公民。

这种传承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教育和传承,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

师德的传承性和稳定性决定了其作为师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师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批判地继承传统师德,需要清楚认识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内涵,包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师德的传承和发展。

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一个科技人员应用知识的总量,大约只有20%是在传统的学校研究中获得的,其余80%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为适应需要而获得的。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以提高教学能力。

这是传统师德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学生对最喜欢的老师的标准之一就是客观公正、平等待人。

因此,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不带有色眼镜看人。

这是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统一评价标准,不偏私,公正客观。

师德师风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实践

师德师风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实践

师德师风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实践近年来,师德师风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师德师风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实践,既是一种传承与发扬,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师德师风在当代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中的师德师风1.1 儒家思想中的师道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对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儒家强调师道,将教育者视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孔子提出的“道不远人”,强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善行和道德修养影响学生。

在儒家文化中,师德师风被视为一种道德底线和职业道德的体现。

1.2 佛教与道教对师德师风的思考佛教和道教也对师德师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佛教教义强调慈悲与智慧,教育者应以慈悲心和智慧引导学生,注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开启智慧之门。

道教注重修身养性,将教育视为一种修道,教师应注重修身养性,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二、师德师风的当代实践2.1 师德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师德师风问题日益凸显。

教师的示范作用变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负责教学任务,更要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责任。

教师的品德问题将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

2.2 师德师风的培养途径师德师风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其次,教师自身应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职业操守。

同时,家庭、社会和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师德师风的良好氛围。

2.3 师德师风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师德师风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师德师风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师德师风对学校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传统文化对当代实践的启示3.1 重视道德教育的地位传统文化中的师德师风观念给当代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导语:师德是一种道德规范,是对教育者的职业道德要求。

中国传统师德深植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中,凝聚着中华民族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敬畏之情。

如今,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师德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中国传统师德的内涵中国传统师德强调教师的高尚品德和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应具备德才兼备的品质,既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又要有扎实的学识和专业能力。

其次,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此外,教师还需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引导学生的成长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教育。

二、中国传统师德的现代价值1. 弘扬中华文化:中国传统师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传统师德可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2. 培养优秀人才:中国传统师德以教书育人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

通过传统师德的引领,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3. 塑造良好社会风气:教师是社会的灵魂工程师,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传统师德强调教师以身作则,教师的高尚品德和正确价值观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促进社会风气的良好形成与传播。

4.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教育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中国传统师德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5. 提升教育质量:中国传统师德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方法和手段,提升教育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三、传统师德的现代实践1. 倡导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普遍追求。

传统师德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论贫富贵贱,都应给予平等的关爱和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2. 强化师德教育:师德教育是培养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剖析当前师德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剖析当前师德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剖析当前师德建设新世纪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多元化,师德水平建设越来越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和提升。

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的颁布中,针对加强师德建设提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构建和谐师德势在必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以传统文化的精髓理念来规范和引导当代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是促进当前师德建设的有机载体。

一、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1)主流引导思想与现实环境差异的错位。

结合当前诸多高等院校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谦虚谨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价值坐标柔性有余、刚性不足,并不被所有老师所重视。

思想宣传中的“蜡烛观”、“安贫乐教”和“义利观”,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难以作为教师道德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普遍标准。

(2)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和个体素养的错位。

《三字经》云:“教不严,师之惰”。

由于高校教师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特点的差异,他们对于道德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从个人素质的结构看,高学历并不一定等于高素质,因为文化代沟差异和个人经历不同,带来思想上的共识性偏差,对师德的理解也会出现失衡。

所以从长远来看,高校师德的建设既是高校发展中的基础性问题,又是一个长效机制问题。

(3)师德评价指标体系与实际操作的错位。

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很难对师德进行量化考评,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课堂教学评价以外,社会对他的师德评价往往受到教师个人行为的影响,而不是依照合理的评价指标来评判,因此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对师德体系监控带来了弱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对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1)有利于整合高校多元化的教学价值取向。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作为师德的要素,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将对学生人格、各种能力的培成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中国师德的传统内涵与当下特征

中国师德的传统内涵与当下特征

中国师德的传统内涵与当下特征摘要:“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中国师德的传统内涵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即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热爱学生,有教无类;学识渊博,教学有方。

中国师德的当下特征则主要表现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热爱学生,以情动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关键词:中国师德传统内涵当下特征当前,人们常把教师职业赞为“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把教师誉为“燃烧着的蜡烛”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里,韩愈不仅指出了教师的三种职能——传道、授业、解惑,并且将传道置于三种职能之首,饱含了其对道德的重视以及对教师传道功能的深刻领悟。

这在当下亦具有非常深刻的警示意义。

那么,中国师德的传统内涵主要有哪些,在当下又有什么特征呢?以下分而论之。

一、中国师德的传统内涵1.为人师表,以身立教。

中国传统师德十分强调教师的自身修养,主张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和表率。

《礼记·文五世子》有云:“师者也,教之以事、面喻诸德者也。

”《论语·子路》亦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陆世仪更是主张以师德高下作为教师教何等层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并认为:“师得其人,则天下响风,自然人才辈出矣。

”即教师的德行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人心道德,而教师自身行为的感化则是使学生思想品德转化的根源。

应该说,这些言论与观点是极为正确的,理应成为当今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2.热爱学生,有教无类。

在这方面,孔子堪称典范。

孔子曾收门徒三千,认为无论贵贱、贫富、智愚都可教化。

在孔子的学生中,颜回贫居陋巷,箪食瓢饮;仲弓为贱人之子;子张乃鄙家子弟;甚至有些声名不佳之辈也未受歧视。

为此,宋代教育家周敦颐曾称赞孔子:“道德高厚,教化无穷,实与天地参而四时同。

”孟子也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的观点,主张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不同学生的自身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师德的现代意义解添明[摘要]中国是文明古国,在教育领域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的师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师德规范的建立不应排斥传统师德中的合理部分,而是应把后者归并到当代师德体系之中。

批判的继承传统师德对现代师德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师德传统师德现代意义不知古就不知今,今是从古演化而来的。

1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及传承性,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无不受到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师德观念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今仍然顽强的发挥着作用,如何正确理解传统师德文化的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真正转化为现代师德,对新时期的师德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一、师德概述(一)师德的概念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2一般来说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荣誉、职业技能、职业作风等方面,但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教师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内涵教一般行业的职业道德而言显得更为广泛,其表现出来的对教师在品行方面的要求标准更高,范围更广。

一般认为,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层面之外,师德内涵还包括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立场和态度、法纪观念和行为等,师德不限于教育活动的需要,也是社会的公民和先进分子所应具备的素质。

这一内涵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广义的师德内涵。

3师德既教师集体和教师行业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的反映,同时也表现为个体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体自我完善的手段,也是对个体的自我约束;既有内在的精神实质,也有外在的表现形式。

师德的内在的精神实质是教师人格和教师信仰。

外在的表现即师德规范,是对一定社会教育制度和教育活动中伦理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评判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体现出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约束作用。

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互为表里,两者统一于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过程中。

(二)师德的特征1何兆武:《文化漫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2张红专:《加强师德建设的系统思考》,载《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第165页。

3王奉贤:《师德建设的理论思考》,载《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第4期,第8~12页。

师德既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既体现教师工作的特性,同时也具有普通道德的一般特征。

具体而言,师德的具有专业性、人文性和传承性等特征。

1.专业性师德是一种特殊的专业道德。

专业道德是指一套被一致认可的伦理标准,具体是指一种职业群体为更好的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而制定的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

4近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不断进步,教师专业技能发展与师德发展相结合已成为现代师德发展的重要内涵,对师德的认识也正在由“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而逐渐转移。

师德的专业性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独特道德品质,它体现为教师个人道德品性及以自律为核心的专业精神,它更强调从专业特点出发讨论职业伦理规范的建立,强调专业性与主体性相结合。

师德的专业性彰显了教师专业的价值,它表明师德不仅仅是笼统的道德要求,还是建立在专业知识基础上的具有专业水准的道德实践。

2.示范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的示范性。

在学校里,教师的职责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实际上,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教师所遵守道德规范以及在其所遵守的道德规范的指引下所作出的行为对学生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对学生而言,后者的影响甚至要比前者更为深远。

所以《礼记》中才会有这样的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5在教师职业道德中,育人被视为一切的根本,现代师德要求教师不能仅仅以教会学生什么知识为满足,更要注重把社会的道德准则传授给学生。

而师德作为社会道德准则的一部分,尤其是和教师、学生关系最密切的一部分,当然对学生的道德规范的培养和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一名教师,如果只能教给学生知识而不能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做人的道理,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的那样:对一名教师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去怎样做人。

3.传承性师德的传承性是指其在内容上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这种传承性是由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以及文化的稳定性决定的。

人类在自身的发展中创造了道德,并且在长期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发展了道德,使之不断丰富、繁荣。

作为道德的子系统,师德也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

它不是一代人所创造的财富,而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道德不断积累的过程。

师德不可能在与过去相割裂的状态下得到发展,必须在批判地继承历史上所积累起来的有价值的师德遗产的基础上发展适合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师德规范。

二、传统师德的价值内涵前已述及,师德具有专业性、示范性、传承性的特征,这是由于这些特征决定了师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传统师德作为师德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如何对其批判的继承对现代师德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要批判的继承传统师德,必须对传统师德中所体现出的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内涵有清楚的认识。

传统师德的价值内涵非常丰富,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指教师自身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同时在教育学生4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2页。

5《礼记?文王世子》时要勤奋教导、永不疲倦,即“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大教育家孔子在《礼记·学记》中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也就是说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知道不足,知道不足才能努力学习。

西汉着名教育家董仲舒也特别强调“学而不厌”的重要性,他说:“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6也就是说,教师学习上勤奋努力,就会学识广博、智慧明达;道义上刻苦努力,品德就会与日俱增,日有长进的。

此外,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上教育者更要要诲人不倦。

柳宗元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切身感受,曾强调到“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的重要内容。

他说:“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7也就是说,若说讲道理和古代文辞,我是从来不对向我请教的人缄默不言的。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突出强调教师的行动教育,指教师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要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做学生的楷模和表率。

孔子曾经说过:“子帅以正,孰敢不正?”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也就是说如果教师道德高尚、作风正派、行为端正,不需要相应的命令,学生也会按照教师的行为模式而行为,如果教师本身道德有问题,那么教师的命令学生是不会服从的。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其身正天下归之”,主张“教者必以正”。

西汉学者扬雄更是明确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

师者,人之模范也。

”10可谓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可以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这种巨大教育力量,是来源于教育者的自我对象化的严格律己性和通过平等交往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真实感受,因此,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敬仰、信任、共鸣、向往和模仿,从而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三)学习之道,有教无类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出“学习之道,有教无类”的卓越思想11,主张不论其贵贱、贫富、长幼、华夷、智愚,均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在那之前,“学在官府”,也就是说只有贵族才有权接受教育,也就意味着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孔子创办了私学,他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报复。

他的弟子不分贵族,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在他创办的学校接受教育。

可以说“有教无类”思想的提出是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革新,并由此形成了平等、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师德伦理思想。

三、传统师德的现代意义(一)知识素养专业化,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表明,一个科技人员应用知识的总量,大约只有20%是在传统的学校学习中获得的,其余80%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为适应需要而获得的。

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6《前汉书·董仲舒列传·对策一》7《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8《论语·颜渊》9《论语·子路》10《法言·学行》11徐志刚:《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落后于实践的要求。

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应该让学习支撑我们的生命,必须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知识充实自己,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学习的楷模。

作为国家教育功能的具体实行者,教师的不断学习不仅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与进步,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具体到警校老师而言,我们面对的是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如何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到常用常新,使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明、用得到我们所教的专业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以笔者所教的法律为例,众所周知,法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尽管目前的老师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但是从毕业到走上工作岗位再到逐渐适应教师的工作,法律肯定是发生相应的变化。

笔者从毕业离开学校至今,国家制定和修改了很多法律,如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解释三》等相关文件,也就是说,在短短的纪念时间内,一些国家的基本法律规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不加强学习,就没办法实现自己知识的专业化,自己都不懂东西如何能够教学生呢。

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学习相关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等。

要学会如何把自己拥有的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

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作为警校教师的我们应当努力抓住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利用各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如考研、读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