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课件7共27张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课件7共27张

浪漫 主义 文学
现实 主义 文学
现代
主义
文学
14世纪 15世纪
16 世纪
关注人性
规范典雅
17世纪 18世纪
侧重理性
19世纪
20 世纪
一、浪漫主义文学 ——失望不满中寄托理想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国别 法国
英国
作家 巴尔扎克
司汤达
罗曼·罗兰 狄更斯
勃朗特三姐妹
俄国
丹麦
挪威
美国
萧伯纳
普希金
列夫·托尔斯泰 安徒生 易卜生
马克·吐温
代表作品
《人间喜剧》
《红与黑》 《约翰·克里斯朵夫》
《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
《简爱》《呼啸山庄》 《艾格尼斯·格雷》 《苹果车》
《叶普盖尼·奥涅金》
《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
深入发掘 感情世界
创作风格上以想象
力丰富的 构思和跌 宕起伏的情节 为主
关注社会问题 揭露社会黑暗
现 代 主

《等待戈多》
爱:咱们干吗不上吊呢?
弗:用什么?
爱:你身上没带绳子?
弗:没有。 爱:那么咱们没法上吊了。 弗:咱们走吧。
爱:等一等,我这儿有裤带。 弗:太短啦。 爱:你可以拉住我的腿。
弗:可是谁来拉住我的腿呢?
满难以名状的迷惘、困惑。现代派文学正是这一部分
人的思想情绪的曲折反映。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流 派
时间
背景
代表人物及作品

高中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第二十二课

高中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第二十二课

济(社会现实)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对于两类文学的产生要结合19世纪30年代的欧 洲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尝试答题】
(1)材料1是浪漫主义;材料2是
现实主义。
(2)此观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 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
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 学的不同
1.从产生到繁盛的时间看,从19世纪30年代
起,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现
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二三 十年代达到繁盛时期。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从兴盛的社会根源看,现实主义文学的 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开 始大量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现代主义 文学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经济危机、
1.苏联文学 (1)高尔基
①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②20世纪初,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 海燕 《_______》。 ③长篇小说《_______》,成为社会主义现实 母亲 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从此揭开了无产阶级 文学的历史新纪元。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阿· 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三部曲、 奥斯特洛夫斯基 _________________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 (3)肖洛霍夫是苏联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 静静的顿河 长篇巨著《____________》、短篇小说《一个 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
了普遍的危机感。 3.从创作特点看,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具体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教案: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教案: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为救国救民,孙中山提出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民族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面对不断发展的革命形势,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始了他一生的伟大转变,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本课分三目内容。

第一目“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讲述的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它是中外理论成果的结晶;第二目“三民主义”主要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第三目“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重点介绍孙中山理论的新发展,以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对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学情分析】对于孙中山和三民主义思想,学生并不陌生,而且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学习起来会倍感亲切。

高二的文科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但是本课的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适当的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难点。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知道三民主义渊源于多元的人来优秀文化遗产。

(2)学生通过识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三民主义的作用及其深远的影响。

(3)学生通过对比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理解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最大限度获取信息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三民主义变化的背景以及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化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基础达标1.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伴随着对启蒙运动和欧洲革命的反思,欧洲文学中出现了()A.古典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C.现实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答案:B2.(2013·福建会考)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社会生活,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作品是()A.《老人与海》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答案:C3.下列作品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这一主题是()A.爱国主义和民族斗争精神B.反封建残余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三幅作品分别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中国的鲁迅、印度的泰戈尔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故选A项。

答案:A4.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他的作品《等待戈多》“描绘了人类面对永远的、不可料知的等待”。

“他”是() A.雪莱B.雨果C.海明威D.贝克特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答案:D5.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时间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初”和关键信息“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可以判断是浪漫主义文学,故选A项。

注意B项应为19世纪中期。

答案:A6.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据此可知,此文学流派()A.表达了对理想主义的追寻B.着眼于揭露封建主义的罪恶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的渲染D.注重于对现实的审视与批判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信息“(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可知是指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故D项正确;A、C项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现实主义文学是揭露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病,B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22 文学的繁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22 文学的繁荣

巴尔扎克
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吝 啬鬼的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 为目的,只要看到金子,“连眼 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 光彩”。临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 财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 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 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 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 严冬只许在规定的时间生火,甚 至妻子病了也怕出钱找医生…… 他把“他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吝 啬的乐趣上”。巴尔扎克通过这 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 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也不要气愤! 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会来临。 心儿为将来而热烈地跳动, 眼前的事情虽叫人悲戚, 但一切转眼就会消逝, 事情一过去便成为欢愉。
普希金诗歌欣赏
三、现代主义文学
时间: 20世纪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 我,手法比较怪诞,故 事模糊不清,语言风格 悖离传统。 代表: 贝克特《等待戈多》
“理性王国”失望和不满。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浪漫主义文 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特点: 1、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深入挖掘人 的感情。 2、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 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 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雨果(1802——1885)
法国作家,浪漫主 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在诗歌、戏剧、小 说、文艺理论等方 面均有建树。1831 年,雨果发表小说 《巴黎圣母院》, 揭露中世纪教会的 黑暗和罪恶,同时 宣扬仁慈与爱情创 造奇迹的人道主义 思想。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 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托尔 斯泰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 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 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期间进行的,这正是俄国社 会大变动时期。其代表作 《安娜· 卡列尼娜》从贵族婚 姻和家庭关系这个角度,描 绘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生活 的广阔画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分析与思考】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8C末至19C以来文学艺术特别是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轨迹,点明其中的内在发展逻辑。

⑴18C末19C初,受启蒙运动影响,理性主义盛行欧洲,崇尚理性的新古典主义艺术流派出现。

但是,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失败,人们开始不再盲目相信理想,开始追求人类的内心感情,于是,所谓的浪漫主义流派在文学艺术领域盛行。

⑵19C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批判和揭露社会丑陋现象,在文学艺术领域,以批判社会现实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流行。

⑶20C以后,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社会也更加动荡,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世界更加不安,人们心灵越来越空虚和迷茫,反对传统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流派开始出现于文学艺术领域。

在此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印象画派、电影电视艺术等。

1、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文学成就:⑴西方文学:18C末到19C30年代,文学艺术家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19C中叶后,现实主义开始风行;20C,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

⑵社会主义文学:20C,以苏联为代表,曾经繁荣一时。

⑶亚非拉文学:产生了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作品。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前导学】一、“浪漫主义文学”把握三点1、背景: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

2、特点: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3、代表:①雨果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②雪莱《西风颂》和《致云雀》、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③海涅《诗集》《旅行记》等,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精品课件 第八单元第22课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精品课件 第八单元第22课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 文学艺术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
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一、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
(1)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 30 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
争频仍,动乱不已。 理性王国 ” (2)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_________ 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 英国:狄更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卫· 科波菲尔》 ,描述 社会下层生活,反映英国的社会状况。 (3) 俄国:普希金的《叶甫盖尼 · 奥涅金》;列夫 · 托尔斯泰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娜· 卡列尼娜》 享誉世界。 安徒生 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4)北欧:丹麦__________
伦比亚:马尔克斯。④尼日利亚:索卡因。
[特别提醒] 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能生动深刻地反映 出时代特征。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如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世界大战都对文学 流派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对“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最好 诠释。
归纳综合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世界文学艺术空前 繁荣,文学艺术家人才辈出,杰作纷呈,出现
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
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马克· 吐温 的作品,痛斥了资本主义金 (5)美国:__________ 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思考探究 图为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一次马克· 吐温应邀赴 宴,席间,他对一位贵妇说:“夫人,你太美丽 了!”不料那妇人却说:“先生,可是遗憾得
(1)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欣赏和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4.教育学生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为榜样,追求真理、崇尚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背景,包括社会历史状况和文化特点。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解答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3.问题拓展: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的一个问题出发,拓展至其他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2.问题导向: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一文学作品或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自我反思: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思考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观点、进行讨论。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4.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成因。
2.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4.结合实例,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引导他们深入探讨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5.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直观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文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4.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4.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远,但直到 19 世纪 50 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作 为一个名称提出来,恩格斯为“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除了细节的真 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888 年 4 月初致 玛.哈克奈斯信》 )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是与浪漫主义并驾齐驱的两大思 潮,①注重事实或现实;②不受理想主义、臆测或感伤主义影响的客 观过程;③客观地而不凭感情地去处理思想和行动, 反对一切不切实 际或空想的性格。 代表及作品
1、背景:(启蒙思想幻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荡、人们对 现实的不满)
1789 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 一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 19 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 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 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 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 生。 [来源 :学.科.网]
( 3)果戈里《死魂灵》
美国 马克 ·吐温
北 丹麦 安徒生 欧 挪威 易卜生 《玩偶之家》
名片名作让学生讲。
三、 20 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课件 22—33)
学生看书总结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老师总结为: 两次世界大战、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
重点: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 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 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 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你曾经阅读过这些世界名著吗?引出课题 【讲述新课】 一、浪漫主义文学( 18C 末~19C30S )(课件 3—9))

人教历史必修三 第22课_文学的繁荣 精品课件

人教历史必修三 第22课_文学的繁荣 精品课件
材料二 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 足的真实” 。
1、背景 (1) 启蒙思想理性王国的破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 的动荡、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2) 知识分子寻人找教历新史必的修三精第神22课寄_文学托的繁。 荣 精品课件
2、典型作品 雨果:《巴黎圣母院》
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 美丽、善良、纯洁
马克·吐温 萧伯纳
《叶甫盖尼·奥涅金》 《安娜·卡列尼娜》 作品都对社会弊端 无情揭露和批判
《苹果车》
法国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合作探究三
第三篇章
迷惘与荒诞——现代主义文学 (19世纪晚期—20世纪)
1.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2.典型作品有哪些? 3.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哪些特点?
海涅(1797—1856)
浪漫主义的“幻想之 王”,恩格斯称赞他是 “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 人”。
3、特点
思考: 结合以上作品的内容,分析这
些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文学特点?
创作风格: 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情节跌宕。
思想感情: 不再刻意突出理性,歌颂人的感情。 反对封建制度,憧憬未来。
总结: 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重点
代表作:《玩偶之家》
人教历史必修三 第22课_文学的繁 荣 精品课件
马克·吐温人教历史必修三 第22课_文学的繁 荣 精品课件
总结: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20世纪早期)重点
国籍 文学家
代表作
法国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英国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
俄国
丹麦 挪威 美国 英国
普希金
托尔斯泰 安徒生 易卜生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高中历史必修3人教版课件: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高中历史必修3人教版课件: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王斯德《世界通史》
高考导航(教师备用)
考查方向
角度
考情分析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1)通过某文学家的话语考查浪漫主义
文学的艺术特点。[2015·广东卷,21]
(2)引用材料考查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
特点。[2014·江苏卷,18]
考查重点:浪漫主
(1)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钦差大 义文学和现实主
臣》对腐朽的专制体制的揭露。[2018· 义文学的艺术特
——张德明《世界文学史》
3.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 现代派文学的某些表现形式在此时期的出现与发展,是与欧洲当时的社会政治、哲 学思想及科学技术等密切相关的。社会方面,当时欧洲屡发战争,统治黑暗,百姓穷 困,人们的精神受到巨大创伤,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的崇尚理性、追求自由、平等、 博爱等价值观念在现实面前碰得粉碎,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非理性”“反 理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悲观失望情绪,这就为现代派文学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 哲学思想方面,德国尼采的超人哲学、法国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奥地利弗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宣扬本能、意志、直觉、潜意识等观点,对现代派文学的反 理性主义起了推动作用。另外,此时欧洲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推动了其文学的 发展与繁荣,特别是对现代派文学更起了一种催化剂作用。如科技的注重实验、事 实和精密准确的方法,被文学家利用来描述社会人生。首先是现实主义作家利用此 方法反映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描述其间人的心理畸形和变态,但这种畸形变态的 心理原因和细致感受,则为现代派文学作了描摹,从而促进了现代派文学的产生发 展。
尖锐。
2.特征: (1)关注 社会问题 。
(2)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3)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 (4)揭露和批判 社会的罪恶 。

历史必修三第22课

历史必修三第22课

孙中山书写的 同盟会政纲条 幅
一、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二、三民主义 (一)、旧三民主义:
1、提出:同盟会纲领→三民主义(1905年)
2、含义:
同盟会(1905)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前Biblioteka )民权主义(核心)
民生主义
(补充发展)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含义
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 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材料一 民国初期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 他们崇拜的十位历史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 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 顿。 材料二 2005年,对在校高中学生3000人进行历史 问卷调查,排列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影响较大的十位 历史人物。结果(部分)如下: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 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 一律平等。 ——联俄 新发展
民族 反对民族压 主义 迫,反对满洲 贵族的统治 民权 推翻君主专 主义 制政体,建立 国民政府,国 民一律平等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①反帝 ②民族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有有,凡真正反对帝 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 个人及团体,均得享 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不同: A.从内容:中共人民性---有八小时工作制、 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B.从阶段:中共彻底性---民主革命阶段 后还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二、三民主义 (一)、旧三民主义: (二)、新三民主义:
1、背景: 2、标志: 3、内容: 4、评价: (1)继承性 (2)指导性 (3)革命性 (4)合作性 (5)实用性 三民主义的继续 国民革命 反帝反封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共35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共35张
——雪莱《西风颂》节选
注释:西风象征着一种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革命精神。
故事简介:
雨果
长年流浪街头的波斯 米亚姑娘爱斯梅拉达,能歌 善舞,天真貌美而心地淳厚。
巴黎圣母院很有名望的 副教主本来一向专心于“圣 职”,忽然有一天欣赏到爱 斯梅拉达的歌舞,就千方百 计要把她据为己有,对她进 行了种种威胁甚至陷害,还 为此不惜玩弄卑鄙手段。
另一方面,巴黎圣母院的 敲钟人同时也是副教主义子的 伽西莫多外表丑陋,内心却纯洁
高尚。美他与私丑下的也爱对慕照着!爱斯梅拉 达巧。计具当救有她出丰遭,富到安陷慰的害她想后,象,保力伽 护、西她莫,多 表现揭出示非内凡心的情英勇感和世机界智。
副教主眼看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占有爱 斯梅拉达的罪恶企图,最后竟亲手把那可爱 的少女送上了绞刑架。伽西莫多终于看清楚 副教主的真面目,亲手把自己的义父从高耸 入云的钟塔上推下,使他摔的粉身碎骨。
房子真里实,地在揭女露儿生资日本时主也义舍 不得社多会点的一问枝题蜡烛,,批客判人来 了用现乌实鸦的汤黑招暗待。!
为了钱,他不惜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 破坏女儿的爱情,剥夺她的继承权。在弥留 之际,还要女儿将金币放在眼前,供他观赏, 叮嘱她管理好钱财,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
二、现实主义文学
3、流派特征: 真实、深刻地剖析社会矛盾,批判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揭露、批判社
矛盾更加尖锐
会黑暗。
浪漫主义的创作格言: 现实主义的创作格言:
展厅三 现代主义文学馆
(20世纪以来)
现代主义文学:实际上是指与“传统文学”迥然 不同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并 一直延续到当代,包括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和黑 色幽默等流派。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 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 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 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2018年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8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2018年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8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材整理1浪漫主义文学1.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背景(1)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2)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3.特点(1)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2)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4.代表(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3)德意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深度点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其创作原则主要表现为要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拒绝遵循规则。

浪漫主义文学造就了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整理2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1)时间:19世纪30年代以后。

(2)原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特征: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代表教材整理320世纪的世界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1)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2)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2.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2)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代表: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3.苏联文学(1)状况:20世纪上半期高度繁荣。

(2)代表:高尔基的《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亚非拉文学(1)特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因卡。

探究点一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1)史料一中“理性的国家”的本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国别
作家
作品
美国 法国
海明威 贝克特
《老人与海》 《等待戈多》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特征: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手法怪诞;

故事背景模糊不清。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同 背景不同 异 反映的侧重点不同 艺术手法不同
同: 集中表现自我
20世纪苏联文学
• 背景: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浅谈读过的 世界名著
第22课
• 文学的繁荣
浪漫主义文学

历史背景:
• 革命和战争频繁;
• 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
• 社会各阶层对“理想王国”
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材料一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
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 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 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 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 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 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 战争”。 材料二 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 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
雨果
雨果(1802—1882)是 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 学运动的领袖。在诗歌、 戏剧、小说、文艺理论 等方面均有建树。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人类从此不再有皇权统治,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人类从此 一律平等,
雪莱 没有阶级、民族和国家的区别,
(1792-1822)也不再需要畏惧、崇拜、分别高 低; 每个人就是管理他自己的皇帝, 每个人都公平、温柔和聪明。
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19世纪末
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 不断提高。资本主义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然而 伴随着这一过程,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尤其是两 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 存权力。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 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 然等,均失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人们面对的是一 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 立的状态;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 疑等。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 而生。
法国 英国 俄国
丹麦
巴尔扎克 狄更斯
普希金 列夫·托尔斯泰
安徒生
挪威 美国
易卜生 马克·吐温
作品
《人间喜剧》 《大卫·科波菲尔》 《叶甫盖尼·奥涅金》 《安娜·卡列尼娜》
《将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玩偶之家》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现实主义文学
• 特征:
• 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风貌, 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社 会黑暗,批判社会罪恶。
浪漫主义文学
• 影响: • 浪漫主义文学伴随着资产阶级
革命时代,它的发展有利于扫 荡封建残余势力,鼓励人们为 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现实主义文学
历史背景:
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 着工业革命在西欧的开 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 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 固有的矛盾和弊端逐渐 暴露。
现实主义文学
国别
作家
现实主义文学
• 影响:
• 揭露了资本主义 社会的本质; 反映了社会现实。
20世纪世界文学
• 现实主义文学
国籍 作家
代表作
英国 萧伯纳 《苹果车》
法国
罗曼· 罗兰
《约翰·克里 斯朵夫》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 世界的经济危机、严重的社会问 题、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 《老人与海》的精彩句段:
•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远当然 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 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 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 以的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 4 .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 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海明威(1899—1961)
美国作家,1954年诺贝尔文 学奖获得者。二战以后,移居古 巴,创作了中篇小说《老人与 海》。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 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 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 败他。” 1961年,因精神忧郁自 杀。海明威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 格,逼真的记述、简约的文体、 细致入微的心理剖析和情景交融 的环境描写,使他成为开创一代 文风的巨匠。
• 南美洲文学
国别
作家
作品
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霍乱时期的爱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 非洲文学
• 尼日利亚的索卡因《解释者》
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 特征
主流都体现了反对殖民压 迫、反对社会不公的爱国 主义精神
归纳你读过 的名著属于哪 个文学流派?
如果你想写小说, 你准备采用什么形式? 描写什么内容?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 材料二:"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 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 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 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 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
巴尔扎克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 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出生 于法国图尔市的一个中产 阶级家庭。1816—1819年, 他在法科学校学习法律, 并先后在诉讼代理人和公 证人事务所当见习生。通 过形形色色的案件,他洞 察了社会的丑恶,为他日 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大学毕业后,从事文 学创作。
浪漫主义文学
国别 作家
作品
法国 雨果 《巴黎圣母院》
英国 雪莱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西风颂》
德意志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浪漫主义文学
•特征:
政治上反封建,发掘人类的感情世 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创造风格,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 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西风颂》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我们要在地上得到幸福,
再不愿老是饥肠辘辘,
再不愿把勤劳的两手获得的东西,
拿去填饱那些吃闲饭的肚腹。
海涅
为着一切的人们, 这地上有足够的面包产生。
(1797-1856)
玫瑰花呀,常春树呀,美呀,乐呀,
甜豌豆呀,也同样能孳生。
材料一: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 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 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 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 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 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 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 别的联系了”。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 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 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20世纪苏联文学
作家 高尔基
作品 《母亲》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世纪苏联文学
• 特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 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多样化的民族形式,社会主 义内容。
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 亚洲
国别 作家 印度 泰戈尔
作品 《飞鸟集》
中国 鲁迅
《呐喊》《彷徨》
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