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4春学期课程考试《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福师11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复习题 (1)
福师11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模拟题一阅读下面的古文,根据文后提出的问题回答。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1)为上,破卒次之;全伍(2)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3),具(4)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5)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6)其忿(7)而蚁附之。
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拨(8)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拨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9)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注解:(1)卒:古代军队,一百人为卒。
(2)伍:古代军队,伍人为伍。
(3)轒輼:攻城用的战车。
(4)具:准备。
(5)距闉:在城外堆起高过敌人城墙的土山。
(6)胜:忍受、控制。
(7)忿:怒火。
(8)拨:攻陷。
(9)全:指最完善的策略。
一、将全文译成现代文(50分)参考答案: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
堆筑攻城的土山,起码又得三个月。
如果将领难以拟制焦躁情绪,命令士兵象蚂蚁一样爬墙攻城,尽管士兵死伤三分之一,而城池却依然没有攻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
所以善用兵者,不通过打仗就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需长期作战,一定要用“全胜”的策略争胜于天下,从而既不使国力兵力受挫,又获得了全面胜利的利益。
【作业参考】[福建师范大学]《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00035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0003(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一个第三人称代词是A:渠B:伊C:他D:其答案:B(下列句子中"颇"用作副词表示程度的减轻或数量的减少的是:A: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观蛟龙。
(《论衡别通》)B: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李白《猛虎行》)C:五老比肩,不甚峭削,颇似笔架。
(徐霞客《游白岳日记》)D: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史记河渠书)答案:A下列句子中,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情况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A: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B: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C:居则曰:"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D: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左传僖公五年)答案:D(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孟子告子下)B:百里奚举于市。
(同上)C:晋韩室子聘于周,王使请事。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D:屈原放逐于楚国。
(盐铁论刺相)答案:D下列句子中介词"以"主要用来表示工具的是:A:寿毕,请以剑舞。
(史记项羽本纪)B:余船以次俱进。
(资冶通鉴汉纪)C:文以五月五日生。
(史记孟尝君列传)D:桓公独以管仲谋伐莒。
(《韩诗外传》卷四)答案:A()"是"已普遍用作系词A:先秦时期B:汉代C:六朝时期D:唐代答案:C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也有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当的近和远指。
下列表示远指的是:A:""是"1。
2012福师古今汉语语法差异在线作业二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V 、1. (判断句的句末不用语气词,"是"字取代了"也"字表判断的作用是什么时候:D. 魏晋以后2. (下列句子中,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情况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D.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左传•僖公五年)3. (下列句子中“于”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的是:A.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4.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D. 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5. 判断句的句末不用语气词,"是"字取代了"也"字表判断的作用是什么时候:D. 魏晋以后6. 下列句子中助词"之"用来强宾语前置的是:A.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7. ('()"是"已普遍用作系词C. 六朝时期8. (下列句子中连词”若”表示并列关系的是:A.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
(《论衡•论死》)9. 下列句子中"因"引进动作行为的中介,理解为"通过……"的意思的是:D.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
(孟子•公孙丑下)10. ('"被"字表示被动的用法,大约产生于)A. 战国末期11. 下列句子中介词"以"主要用来表示工具的是:A. 寿毕,请以剑舞。
(史记•项羽本纪)12. 下列句子中是祈使句的是:D. 臣请入。
(史记•项羽本纪)13. 下列句子中,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情况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D.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左传•僖公五年)14. "民不为已用,不为已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
"(荀子•君道)中"不为已用"、"不为已死"的真正含义是:A. 不替自己出力,不替自己卖命15.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D. 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16.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经常用作状语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
15春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 答案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在古代汉语里,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词组既可充当主语或宾语,还可充当()A. 状语B. 谓语C. 定语D. 补语正确答案:A2.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A.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B.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C.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D. 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正确答案:D3. 下列句子中"因"引进动作行为的中介,理解为"通过……"的意思的是:A. 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
(史记?商君列传B. 狄实灭卫,因桓耻而不书。
(史通?惑经)C. 善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史记?孙子吴列传)D.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
(孟子?公孙丑下)正确答案:D4. (下列句子中“于”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的是:A.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B. 师还馆于虞。
(左传?僖公五年)C. 子路宿于石门。
(论语?宪问)D.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论语?季氏)正确答案:A5. “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之”属于()结构。
A. 动宾B. 动补C. 连动D. 偏正正确答案:A6.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也有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当的近和远指。
下列表示远指的是:A. ""是"B. "斯"C. "兹"。
福师(2020-2021)《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5)答案
福师(2020-2021)《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注:本科有多套试卷,请核实是否为您所需要资料,本资料只做参考学习使用!!!一、单选题(共10题,20分)1、判断句的句末不用语气词,"是"字取代了"也"字表判断的作用是什么时候:A先秦以后B西汉以后C东汉以后D魏晋以后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D2、" 奉璋峨峨"中“峨峨”的意思是:A盛壮B很盛壮C不太盛壮D盛壮貌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D3、(先秦汉语里"是"字主要是A指示代词(相当于"此")B系词C动词D名词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4、('“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之”属于()结构。
A动宾B动补C连动D偏正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5、(下列句子中“于”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的是:A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B师还馆于虞。
(左传?僖公五年)C子路宿于石门。
(论语?宪问)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论语?季氏)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6、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A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B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C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D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D7、“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之”属于()结构。
A动宾B动补C连动D偏正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8、('()"是"已普遍用作系词A先秦时期B汉代C六朝时期D唐代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C9、(古今汉语中()都不充当句子成分,都不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只表示说话的各种语气。
福师15春学期《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试卷(更新)
福师15春学期《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为了使"之"字语法的作用充分体现,我们把定中词组中的"之"字统称为()。
A. 介词B. 助词C. 连词D. 代词满分:2 分2. (下列句子中"颇"用作副词表示程度的减轻或数量的减少的是:A.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观蛟龙。
(《论衡•别通》)B.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李白《猛虎行》)C. 五老比肩,不甚峭削,颇似笔架。
(徐霞客《游白岳日记》)D. 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史记•河渠书)满分:2 分3. (下列句子中“于”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的是:A.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B. 师还馆于虞。
(左传•僖公五年)C. 子路宿于石门。
(论语•宪问)D.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论语•季氏)满分:2 分4.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经常用作状语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
下列句子中表示工具的是:A. 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B. 彼秦者……虏使其民。
(战国策•赵策)C.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
(韩非子•五蠹)D.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列子•汤问)满分:2 分5. 下列句子中,"稍"用作副词表"稍微"之义的是:A.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史记•项羽本纪)B.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
(史记•魏公子列传)C. 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
(柳宗元《与李翰林连书》)D. 如水清冷,便有极清处,有稍清处。
(朱子话类)满分:2 分6. (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孟子•告子下)B. 百里奚举于市。
(同上)C. 晋韩室子聘于周,王使请事。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D. 屈原放逐于楚国。
(盐铁论•刺相)满分:2 分7. 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福师11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复习题
福师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地异同》模拟题一阅读下面地古文,根据文后提出地问题回答.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拨()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拨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注解:(1)卒:古代军队,一百人为卒.(2)伍:古代军队,伍人为伍.(3)轒輼:攻城用地战车.(4)具:准备.(5)距闉:在城外堆起高过敌人城墙地土山.(6)胜:忍受、控制.(7)忿:怒火.(8)拨:攻陷.(9)全:指最完善地策略.一、将全文译成现代文(分)参考答案:战争地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地;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地.所以,上等地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地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地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地办法.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地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堆筑攻城地土山,起码又得三个月.如果将领难以拟制焦躁情绪,命令士兵象蚂蚁一样爬墙攻城,尽管士兵死伤三分之一,而城池却依然没有攻下,这就是攻城带来地灾难.所以善用兵者,不通过打仗就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需长期作战,一定要用“全胜”地策略争胜于天下,从而既不使国力兵力受挫,又获得了全面胜利地利益.这就是谋攻地方法.二、根据下列用例,说明古今判断句句构造地差异(分)此谋攻之法也.参考答案:在现代汉语里,肯定判断句地句子构造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有判断词“是”,构成主语是谓语地判断句式,古代汉语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用这些句式来表示如“……者,……也”或“……也”如“此谋攻之法也.”三、根据下列用例,说明古今判断句句构造地差异(分)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拨者,此攻之灾也.参考答案:在现代汉语里,肯定判断句地句子构造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有判断词“是”,构成主语是谓语地判断句式,古代汉语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用这些句式来表示如“……者,……也”或“……也”如“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拨者,此攻之灾也.”福师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地异同》模拟题二阅读下面地古文,回答文后提出地问题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⑴之劳也,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⑵,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⑶而相遗以水;泽居而苦水者,买庸而决窦⑷.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⑸;穰岁之秋,疏客必食.注释:()臣虏:指奴隶.()絜驾:指有车马可乘.()膢:楚人二月祭祀食神地节日;腊:古代冬季对百神地祭祀.()决:挖渠;窦:通渎,水沟.()饟:供给食物.()易:轻视.()鄙:贪吝,小气.()士:同仕,做官;橐:通託,依附.()戾:暴虐.()称:适应.()因:依承.()备:措施.一、将上面地古文译成现代文(50分)参考译文:由此推论,古代把天子之位让给别人地人,这是脱离守门人地生活和奴隶般地劳苦,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不值得称赞.今天地县官,一朝死了,子孙世代有车马可乘,所以人们看重官职.因此人们在让位这件事上,可以轻易地辞去古代天子地地位,却难离开现今县令地地位,这是是由于古代和现在地物质利益差别太大.住在山上须到山谷去汲水地人,把水自然看得很贵重,以水作为节日地礼物.在沼泽地区居住地人,雇工挖渠.所以荒年地春天,对年幼地弟弟也不供给食物;丰年地秋天,疏远地来客也招待他吃饭.二、对照译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古今形容词地语法差异(50分)()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参考答案:在现代汉语里,形容词不能跟助动词结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形容词常常跟助动词“能”“可”“足”“欲”“敢”等结合.例如“多”能和助动词“足”结合.()泽居而苦水者.参考答案:在现代汉语里,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形容词在特定地语句里,能带宾语.例如“苦”()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参考答案:这不是疏远骨肉兄弟而爱护过路客人,在现代汉语里,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形容词在特定地语句里,能带宾语.例如“疏”福师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地异同》模拟题三阅读下面地古文,回答文后提出地问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一、将上面地古文译成现代文(50分)参考译文:晋灵公不行国君正道.加重赋税用来彩饰墙壁.他还从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来取乐.有一次厨子燉熊掌没有燉熟,灵公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赵盾和士季发现了厨子地手,追问厨子被杀地原因,并为这件事忧虑.赵盾准备进谏,土季说:“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吧,没有采纳,您再继续劝说.”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灵公假装没看见.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看了看他,说道:“我知道所犯地错误了,准备改正它.”士季叩头答道:“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却能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地了.《诗经》上说:‘没有谁没有个好地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照这样说来,能够纠正错误地人是很少地.您能有始有终,那末国家就巩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所依靠呢.《诗经》又说:天子有没尽职地地方,只有仲山甫来弥补.意思是说过失是能够弥补地,您能弥补自己地过失,君位就丢不了啦.”晋灵公仍旧不改.赵盾多次进谏.晋灵公很厌恶他,派鉏麑暗杀他.鉏麑清早赶去,看到卧室地门已打开了.赵盾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端坐在那里打瞌睡.鉏麑退出来,感叹地说:“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地主啊.杀害百姓地主,就是不忠;不履行国君地使命,就是不守信用.在这两者之间只要有一种,都不如死了.”便撞死在槐树上.二、对照译文,分析下面例句中加重点号部分地词语用法地古今差异.(50分,每小题10分)、晋灵公不君..参考答案:在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一般都不能跟副结合,在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和方位名词可直接跟副词结合.如名词“君”与副词“不”结合、吾知所过..矣,将改之.参考答案:在现代汉语里,名词都不能跟“所”字结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可以和“所”结合,构成“所字结构”如“所过”、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参考答案:“之”并不像现代汉语地第三人称代词“他”那样纯粹表示第三人称,它既可用来表第三人称,又用来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如“之”表示第二人称“你”.宾语前置.、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参考答案:“其”并不像现代汉语地第三人称代词“他”那样纯粹表示第三人称,它既可用来表第三人称,又用来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分析“人谁无过?”地句法结构参考答案:古代汉语地特指问句子句构造上地最大差别是疑问代词在句中地位置不同.。
2017年秋福师古今汉语异同在线作业二答案 文档
2014年秋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答案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被"字表示被动的用法,大约产生于(A)A. 战国末期B. 汉代C. 魏晋时期D. 唐代满分:2 分2. "民不为已用,不为已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
"(荀子•君道)中"不为已用"、"不为已死"的真正含义是:(A)A. 不替自己出力,不替自己卖命B. 不被自己使用,不被自己死C. 不被自己使用,不替自己卖命D. 不替自己出力,不被自己死满分:2 分3. (下列句子中,"稍"用作副词表"稍微"之义的是:(D)A.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史记•项羽本纪)B.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
(史记•魏公子列传)C. 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
(柳宗元《与李翰林连书》)D. 如水清冷,便有极清处,有稍清处。
(朱子话类)满分:2 分4. 古今汉语中()都不充当句子成分,都不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只表示说话的各种语气。
(B)A. 谦词B. 语气词C. 叹词D. 助词满分:2 分5. 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一个第三人称代词是(B)A. 渠B. 伊C. 他D. 其满分:2 分6. 在古代汉语里,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词组既可充当主语或宾语,还可充当(A)A. 状语B. 谓语C. 定语D. 补语满分:2 分7. (下列句子中"颇"用作副词表示程度的减轻或数量的减少的是:(A)A.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观蛟龙。
(《论衡•别通》)B.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李白《猛虎行》)C. 五老比肩,不甚峭削,颇似笔架。
(徐霞客《游白岳日记》)D. 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史记•河渠书)8. (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D)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异同》离线作业答案
《古今汉语语法异同》大作业一、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并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昔者,孔子没①,三年之外,门人治任②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
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
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
曾子曰:‘不可。
江汉以濯③之,秋阳以暴之,皜皜④乎不可尚已。
’今也南蛮鴃⑤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末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鲁颂曰:‘戎狄是膺⑥,荆舒是惩。
’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注解:①没:通殁,死亡。
②治任:指收拾行李。
③濯:洗。
④皜皜:光明洁白。
⑤鴃:伯劳鸟。
⑥膺:击。
一、将上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文。
(60分)二、对照译文,分析下列句子的古今语法差异。
(40分)(1)江汉以濯之。
(2)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3)戎狄是膺。
(4)子是之学。
答案:一、答:从前孔子去世,门徒们守孝三年,收拾行李将要回乡时,去子贡那里作揖告别。
彼此相对痛哭,泣不成声,然后才回家。
子贡又返回墓地,在祭场搭建住棚,独自守墓三年,然后才回家。
后来的某一天,子夏、子张、子游因为有若长得像孔子,打算像侍奉孔子那样礼待他,并勉强曾子同意。
曾子说:“不可以.就像曾经用江汉的水清洗过,又在盛夏的太阳下曝晒过,洁白无暇。
我们的老师是没有谁还能够相比的。
”现在,那个话语难听得像伯劳鸟叫似的南方蛮子,攻击先王之道,你却背叛自己的老师去向他学习,这跟曾子相差太远了。
我听说…(鸟雀)从幽暗的山谷飞出来迁到高树上‟的,没听说从高树迁下来飞进幽暗山谷的。
《诗经·鲁颂》上说:…征讨戎狄,惩罚荆舒。
‟周公尚且要征讨楚国人,你却还向楚国人学习,也真是不善改变的了。
二、答:(1)江汉以濯之:译为“用长江、汉水来洗它”,这是宾语前置句,“之”提前表复指、汉水去清洗,如原文后面紧接着的“秋阳暴之”就是一例。
“江汉”是“以”的宾语。
在古代汉语里,介词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构成介宾结构,其结合形式与现代汉语大同小异。
福建师范大学2023年8月课程考试《古代汉语》作业考核试题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A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一、单选题(40分,答案务必写在题后表格里)1.下列各组异体字中,意符不同的一组是( )。
A.和咊B.徧遍C.綫線D.蚓螾2.下列各组异体字中,声符不同的一组是( )。
A.敕勅B.村邨C.哲喆D.猿猨3下列各组异体字中,声符、意符都不同的一组是()。
A.袴裤B.妝粧C.迹跡D.昵暱4.下列各组异体字中,造字方法不同的一组是( )。
A.淚泪B.賸剩C.黴霉D.绔袴5.下列各组汉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
A.大天尤羊B.我亦泪期C.朝阳递罢D.禁刃官宇6.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非北足大B.燕泉果朵C.禾永旨户D.人犬尤发7.”下列各句中,表示形容词用作使动的句子是( C )。
A.左右以君贱之也B.孟尝君怪其疾也C.未得高枕而卧也D.先生不羞8.“千金,重币也。
”其中的"币”字表示( D )。
A.货币B.丝织品C.钱财D.聘礼9.下列句子中,“是”表示“这个人”的句子是( A )。
A.是其为人也B.是助王养其民者也C.是助王息其民者也D.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10.下列句子中。
名词用于一般动词的句子是( B )。
A.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B.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C.何以至今不业也。
D.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
11.下列句子中“乎”字用作形容词词尾的句子是( B )。
A.先生老悖乎?B.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
C.不知夫子子发方受命乎灵王。
D.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
12.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的句子是( B )。
A.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B.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C.衣冠而见之。
D.可以笼而有之。
1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其中的“是”字作( A )A.主语B.谓语C.定语D.状语14.“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其中的“为”字是( D )。
A.判断词B.动词C.副词D.介词15.下列句子中,用“也”字帮助判断的一句是( C )。
2013年3月福师《古今汉语法的异同(1)》答案
2013年3月标准答案100分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只要对准前三题就可以啦,谢谢下载使用。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下列句子中,"稍"用作副词表"稍微"之义的是:A.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史记•项羽本纪)B.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
(史记•魏公子列传)C. 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
(柳宗元《与李翰林连书》)D. 如水清冷,便有极清处,有稍清处。
(朱子话类)满分:2 分2. (下列句子中,"稍"用作副词表"稍微"之义的是:A.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史记•项羽本纪)B.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
(史记•魏公子列传)C. 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
(柳宗元《与李翰林连书》)D. 如水清冷,便有极清处,有稍清处。
(朱子话类)满分:2 分3. 为了使"之"字语法的作用充分体现,我们把定中词组中的"之"字统称为()。
A. 介词B. 助词C. 连词D. 代词单选题:1.D2.D3.B4.D5.D7.D8.B9.A10.D11.B12.A13.A14.A15.B16.A17.A18.A19.D20.A判断题:1.B2.B3.B4.A5.B6.A7.B8.B9.B10.A11.B12.B13.A14.A15.A16.B17.B18.A19.B20.B21.B22.A23.A24.A25.A26.A27.B28.B30.B。
福师13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模拟题
福师11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模拟题一阅读下面的古文,根据文后提出的问题回答。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1)为上,破卒次之;全伍(2)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3),具(4)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5)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6)其忿(7)而蚁附之。
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拨(8)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拨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9)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注解:(1)卒:古代军队,一百人为卒。
(2)伍:古代军队,伍人为伍。
(3)轒輼:攻城用的战车。
(4)具:准备。
(5)距闉:在城外堆起高过敌人城墙的土山。
(6)胜:忍受、控制。
(7)忿:怒火。
(8)拨:攻陷。
(9)全:指最完善的策略。
一、将全文译成现代文(50分)参考答案: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
堆筑攻城的土山,起码又得三个月。
如果将领难以拟制焦躁情绪,命令士兵象蚂蚁一样爬墙攻城,尽管士兵死伤三分之一,而城池却依然没有攻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
所以善用兵者,不通过打仗就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需长期作战,一定要用“全胜”的策略争胜于天下,从而既不使国力兵力受挫,又获得了全面胜利的利益。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得分:20
1." 奉璋峨峨"中“峨峨”的意思是:
A. 盛壮
B. 很盛壮
C. 不太盛壮
D. 盛壮貌
答案:D
满分:2分得分:2
2.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
答案:AB
满分:2分得分:2
17.在古代汉语中,介词词组的结构形式是()
A. 介词+宾语
B. 宾语+介词
C. 介词+形容词
D. 形容词+介词
答案:AB
满分:2分得分:2
18.古今汉语的名词组合功能基本相同,表现为:
A. 一般都能同数量词组合。
B. 名词和名词组合,可构成联合词组、偏正词组或同位词组。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A
满分:2分得分:2
7."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前一个"言"、"语"是动词, 而后一个"言"、"语"也是动词。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A
满分:2分得分:2
8.('“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B
满分:2分得分:2
9.古 今汉语的"为",用作介词,在用法上相同之处是都可用来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动作行为的目的。
答案:D
满分:2分得分:2
8.先秦汉语里"是"字主要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学院
《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期末考试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者(2)。
宰夫胹熊蹯不孰(3),杀之,置之畚,使妇人载以过朝(4)。
赵盾,士季见其手(5),问其故而患之(6)。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7)。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8)。
”三进及溜(9),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1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11)。
’夫如是(12),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13),岂唯群臣赖之。
又曰:‘袞职有阙,唯仲山甫补之(14)。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
犹不改(15),宣子骤谏(16)。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17)。
晨往,寝门闢矣(18)。
盛服将朝(19),尚早,坐而假寐(20)。
麍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21)。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22)。
秋九月,晋侯(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23)。
其右提弥明知之(24),趋登(25)曰:“臣侍君宴,过三爵(26),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27),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28)?”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注释:
(1)厚敛:加重赋税。
(2)彫:画。
(3)宰夫:厨子;胹:燉;熊蹯:熊掌;孰:熟。
(4)载:用车装。
(5)赵盾、士季:晋国大夫;其手:宰夫的手。
(6)患之:为这事忧虑。
(7)莫:没有谁;之:指赵盾。
(8)之:指士季。
(9)及:到;溜:通霤,指屋檐下。
(10)稽首:古代礼节。
(11)靡:没有谁;初:开始;鲜:少。
(12)夫:句首语气词。
(13)社稷:国家。
(14)袞:天子之服,指天子。
(15)犹:还,仍。
(16)骤:多次。
(17)贼:杀。
(18)闢:开。
(19)盛服:穿戴整齐。
(20)假寐:不脱衣冠睡觉。
(21)信:守信用。
(22)触:撞。
(23)伏甲:埋伏甲士。
(24)右:车右,警戒人员。
(25)趋登:快步走上堂。
(26)爵:古代酒器。
(27)嗾:唤狗的声音,这里是嗾使的意思。
(28)何为:做什么。
1、将“晋灵公不君”至“袞不废矣”这段话译成现代文
晋灵公不行国君正道。
加重赋税用来彩饰墙壁。
他还从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来取乐。
有一次厨子燉熊掌没有燉熟,灵公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
赵盾和士季发现了厨子的手,追问厨子被杀的原因,并为这件事忧虑。
赵盾准备进谏,土季说:“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
请让我先去吧,没有采纳,您再继续劝说。
”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灵公假装没看见。
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看了看他,说道:“我知道所犯的错误了,准备改正它。
”士季叩头答道:“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却能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诗经》上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照这样说来,能够纠正错误的人是很少的。
您能有始有终,那末国家就巩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所依靠呢。
《诗经》又说:天子有没尽职的地方,只有仲山甫来弥补。
意思是说过失是能够弥补的,您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君位就丢不了啦。
”
2、对照译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重点号的词的古今用法的差异
(1)晋灵公不君。
在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一般都不能跟副词结合,在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和方位名词可直接跟副词结合。
如名词君与副词不结合。
(2)提弥明死之。
古代汉语不及物动词“死”可以带宾语,翻译成“为他而死”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
(3)晋侯饮赵盾酒。
“饮”的使动用法,和“饮”可以带双宾语结构。
现代汉语没有这样的用法。
3、对照“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的译文,分析“莫之继”的句法结构,并说明古今语法的差异。
“之”并不像现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他”那样纯粹表示第三人称,它既可用来表第三人称,又用来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如“之”表示第二人称“你”。
宾语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