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交林的营造技术
浅议混交林的营造技术
L i n y e y u a n y i一、掌握营造混交林和纯林的条件决定营造混交林还是纯林是一个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地系统复杂课题。
这是因为两者的应用要遵循当前各个树种之间的生物学特性、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经济条件等。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下列条件决定是否营造纯林还是混交林:1、如果要培育速生丰产用材和经济林,可营造纯林种,但如果是防护林或者是具有旅游价值的观赏性风景林,则选择营造混交林;2、如果是营造培育生长周期短的林分,可用纯林种栽植,反则宜用混交林树种栽植;3、如果绿化造林地块立地条件差或者特殊,比如严寒、贫瘠、盐碱性土壤、阴暗潮湿、干旱等,应该采用纯林种栽植,除此之外的绿化造林地块可用采用营造混交林栽植;4、一些生长情况稳定良好、直杆强大、天然植株枝条性能好,没有必要采用营造混交林的办法来改善树形,可用纯林栽植,当然这种树种亦采用混交林栽植;5、如果造林资金不足则宜营造纯林树种种,反则栽植混交林;6、如何营造混交林经验技术不足,可用纯林种栽植,待有一定的经验技术后方可栽植混交林;7、如果某些树种营造纯林种病虫害经常发生,则可以改用营造混交林的方式加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二、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在筹备营造混交林时,必须要按照生物学特性选择混交林所用的树种。
即根据主要树种的树种特征选择灌木树种和伴生树种,通常情况下,采用乔灌木搭配的方式进行营造混交林林分。
只有选择适合的混交树种,才能够发挥混交林的特有作用,这对绿化造林是否顺利完成,增强林分的稳定性,实现绿化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如果营造混交林所选择的树种不适当,林分树种之间会发生优胜劣汰,使培育营造混交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荡然无存。
其损失无法估量。
选择营造混交林的树种,通常情况下要考虑混交树种在符合当地适地适树的前提下,能够最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辅佐主要树种的生长、改良造林地块的土壤,给主要混交树种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混交林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布局,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为完全或主要组分的树种混合均匀地混合配置于同一林地上的林分形式。
营造混交林是一种综合的林业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将从选种、造林、密度调控、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如何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首先是选种。
在选种阶段,需要根据目标林地的区域气候、土壤条件和林木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树种进行混交。
应选择具有丰富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主要树种和次要树种的配套组合,以保证混交林的种类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其次是造林。
在造林阶段,需要按照预定的混交比例和布局,将选好的树种合理配置在林地上。
可以通过定位和标志等方式来确保不同树种的种植位置明确且正确,避免混淆和错位。
密度调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混交林的树种密度应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和功能需求进行适当调节。
通常来说,主要树种的种植密度应适中,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发展;次要树种的种植密度可以相对较低,以让其在混交林中发挥其生态功能。
抚育管理是混交林营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抚育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各个树种的良好生长和发展。
包括疏伐、修剪、施肥、防治虫害等措施。
疏伐可以适当开展,以保证各个树种的光照条件和生长空间;修剪可以促进树冠的发育和枝条的粗壮;施肥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增加树木的生长速度;防治虫害可以有效保护各个树种,减少损失。
在混交林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注重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定期进行调查和处理。
还可以采取措施促进混交林中各个树种的相互协作和联调,以提高混交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营造混交林需要全面考虑种植树种的选种、造林、密度调控、抚育管理等各个环节。
只有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才能够营造出稳定、多样、具有丰富生态功能的混交林。
在实践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断总结和改进,以推动混交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营造混交林是一种利用多种树种在同一片土地上混合种植的林木经营方式。
相比于单一树种的纯林经营,混交林可以提高土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混交林的建设技术备受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关于营造混交林的技术问题,并且介绍一些相关的经验和案例。
营造混交林需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和需求,合理选择混交种植的树木。
树种的选择应该兼顾到其生长速度、适应性、抗逆性以及商品价值等因素。
不同树种的竖直分布和生长周期也要考虑到,以便优化林分结构和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资源。
较高层次的树种可以利用光能,而较低层次的树种则可以充分利用地下水分和养分,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
混交林的建设需要合理进行林分结构的设计。
可以结合森林资源的特点和自然环境的条件,采取多种树木混交分布的方式。
通过合理的间作和交错栽植,可以有效提高林木利用土地的效率,减少光照和水分资源的竞争,增加林分的稳定性和生态多样性。
针对不同树种的需求和特性,还可以进行密度调控和树种组合的优化,以实现林木的多层次、多功能化利用。
混交林的建设需要辅以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
应加强对栽植和育苗的管理,确保不同树种的生长状况良好。
需要定期对混交林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以减少病虫害对树木的危害。
还应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速度和需求,及时进行疏伐和修剪,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更新。
对于混交林的经济价值,应该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合理制定销售策略和产品加工方式,实现混交林的经济效益。
营造混交林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的树种选择、林分结构设计和经营管理,才能实现混交林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我国一些地方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混交林建设的经验和成功案例,这些经验和案例对于促进我国混交林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期待未来,可以有更多的技术和资源投入,支持混交林的建设与发展,为实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混交林是指由多种树种混合种植构成的林地。
它是一种综合植被类型,能够有效实现多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混交林的建设技术有很多,包括树种选择、栽培技术、更新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就这些技术进行探讨。
混交林的树种选择是影响混交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树种选择上,宜广泛引种和适应性强的树种,以实现生态功能的提升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可以选择树种的相互关系和生态位具有差异性的树种,以实现充分的土壤资源和生态位利用。
可以选择高产木材类树种和速效植物类树种,以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混交林的栽培技术需要注意以保证各树种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空间。
一般来说,应根据树种的生态特性和生长需求,合理配置树种的比例和空间距离。
树种之间的植株间距应根据树种的生长速度、生长阶段和林地的土壤条件来调整。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栽植树种的季节选择、育苗技术和栽植方法。
特别是在不同树种之间的过渡区域,应注意树种的过度和转换,在栽种时要注意树种之间的中断期和过渡期。
混交林的更新管理是保持林分生长、提高林地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包括适时行修剪、树冠修剪和灌木剪除等管理措施。
适时行修枝,可以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分内部的风险消除和竞争减轻。
剪除杂木和灌木,可以减少杂木和灌木的夺养对混交林的影响,促进经济树种的生长和发展。
混交林还需要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由于混交林中树种种类多样,树种差异性大,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具有差异性。
在病虫害防治中,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在选择防治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和混交林内的树种结构来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
混交林的经营管理也需要注意保持合理的经营规模和工作强度,确保混交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经营管理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林地的完整性、做好经济树种的采收和利用、统计林地资源和监测经济效益等。
营造混交林需要注意树种选择、栽培技术、更新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经营管理等方面。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技术要点,才能建设出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混交林。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营造混交林是一种多种植物生长在同一区域内的森林种植技术。
其目的是利用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完整,实现多种目标,如提高产值,减少生态风险等。
下面将介绍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首先,选择适宜的树种是营造混交林的重要工作,需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的树种。
混交林要求使用多种植物树种,包括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
也可以使用不同习性、不同种类的树种,使森林内的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进行森林土地的改良,保证适宜的水源、空气和养分。
森林土地改良的主要技术包括深耕、排水、灌溉、施肥等。
这些工作需要在树种种植前进行,以确保植株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
再次,进行混交林的设计布局,摆放树种的顺序和空间布局要根据树种的习性、生长条件、景观美学等多方面因素来考虑。
相互之间要保持适宜的距离,避免同一区域内植物之间的竞争,同时要确保所有树种的生长状况。
在混交林内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开阔空地,以便日后的树木生长,同时提供了人们休闲放松的场所。
最后,进行每年的定期修剪和管理,以保证混交林的良好生长,同时避免杂草等过饱和的植物影响到其他植物的生长。
定期修剪可以使不必要的植物和树枝被砍掉,加强树木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立体空间的交错渗透,增强混交林的整体美感,可以提高混交林的生态效应。
对混交林内的各种植物进行适时施肥、浇水等管理,保证植物生长的健康有序。
总之,营造混交林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它对环境的保护和改良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混交林将成为未来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运用和发展将更加普遍。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营造混交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改善林地生态环境,增加林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地的综合生产力。
混交林是指在同一地块内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树种的林木,以丰富林地生态结构,增加林地生态效益。
混交林的建设不仅需要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还需要遵循生态原则,确保林地的生态系统良好运转。
本文将介绍关于营造混交林的技术方法和要点。
一、树种选择在进行混交林的林木种植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
树种组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搭配。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若干种不同生长速度、不同习性的树种进行混交,以达到提高生态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在树种选择上,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配置,比如可以选择具有抗逆性、耐寒性和适应性强的树种,也可以选择能够提供丰富食物、栖息地和保护功能的树种。
还要考虑树种之间的相互搭配,避免同属一种功能类型的树种占据绝对优势,要尽可能实现树种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二、合理布局在混交林的建设中,合理的树种布局是十分重要的。
布局要根据树种的习性、生长速度和生态功能进行科学设计,保证各种树种能够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群落结构。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分隔种植、条带种植、错位种植等方式进行合理布局,以实现树种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利用。
在混交林的布局设计上,要注意避免单一树种大面积集中种植,避免种植密度过大导致资源争夺和树种间竞争加剧。
同时还要注意合理配置树种群体的结构,使其具有多层次和空间结构,形成复合的立地条件,提高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密度控制在进行混交林的建设时,树种密度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树种密度的大小影响着混交林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合适的树种密度能够保证林地的生态环境良好,提高林地的综合生产力。
在控制树种密度时,要根据树种的生长速度、生态功能和生态位进行科学调控,避免出现树种间过度竞争和资源争夺的情况。
混交林营造的关键技术
混交林营造的关键技术通常把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叫纯林或单纯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混交林.而营造混交林有纯林不可比拟的优点.一,混交林的优点.(1)充分地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如把喜光树种和耐阴树种混交,能合理利用光照,深根树种和浅根性树种混交,能充分利用不同土层的养分和水分.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混交,有利于各树种在不同时期对光照,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2)有效改善林地环境.混交林由于冠层厚,叶面积大,结构复杂,能形成在相同条件下纯林难于形成的小气候,混交林比纯林枯落物种类及数量多,分解后有利土壤改良,增加土壤肥力,调节土壤水分,特别有固氨能力的树种(如豆科树种)还能直接给土地补充氮肥.这些综合作用使林地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林木生长.城市绿化营造混交林,对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阻隔噪音,美化环境等,都具有特殊的作用.f3)提高森林的防护效益.事实证明,各种防护林和防护效益与林分结构紧密相关,混交林有上下多层的林■参n溪●陈柏华铡删冠,有分布深广的根系,有多种数量的枯落物,在改良土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效益方面比纯林优越.(4)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一是增强抗御森林火灾能力,因混交林中有阔叶等耐燃树种的隔阻,万一发生火灾可以较好地隔阻树冠火和地表火的蔓延,因而比针叶纯林的火灾损失小.二是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如纯松林易发生松毛虫危害,纯杨树林易发生舟蛾危害,使林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而混交林则不易发生.近几年来洞庭湖区蛀干,食叶害虫危害杨树时有泛滥成灾,且防不胜防.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多年来选用同一树种大面积营造纯林,未合理混交,为害虫提供了食物来源.根据多年观察和实践认为,一是因混交林湿度大等小气候影Ⅱ向,有益寄生菌虫, 益鸟等增多,不利于松毛虫,舟蛾,天牛等害虫的生存繁衍:二是由于混交林树种的阻隔,使害虫迁徙取食困难, 害虫因缺乏食物未老先衰或死亡.因此,在同等条件下的混交林要比纯林遭虫害危害程度低70%左右.(5)提高林木的产量和质量.合理栽植的混交林,由于较充分地利用外界环境条件和树种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总蓄积量要比纯林高.如在较干热阳坡上的杉木"小老头"纯林,除去三分之一后栽上马尾松或者樟树,桤木,3年后杉木"小老头"就可"返老还童".搭配合理的混交林,由于伴生树种的辅佐,目的树种常生长得通直圆满,自然整枝好, 材质优良.例如分枝大的樟树,通过与桤木,杨树混交后,常可获得通直.(6) 景观效果好.利用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针叶与阔叶及不同叶色,不同花色或不同物候进程的树种混交,既丰富了景观的层次感,也增强了景观的动态美感,能较好地表达生命的节律和自然的气息.二,主要混交类型.混交林营造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树种间的关系,使主要树种在伴生树种的辅佐下取得最好的生长效果,即要在造林之前根据造林地的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适宜的主要树种,再确定相应的伴生树种及混交方式和混交比例.(1)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的树种混交,这种搭配组合,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同时获得多种木材, 并发挥其它有益效能,应选择良好的立地条件,选定适宜的混交方法.(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这种组合,林分的生产率较高,防护效能较好,稳定性较强,林相多为复层林.应注意选合理搭配树种和适宜混交方法和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f3)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可称为综合性混交类型,一般可用于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这类混交林防护效益很好.不管采用哪种混交类型,都应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多种植又称行内混交,是在同一种植行内隔株种植两个以上树种的混交方法,一般多用于乔,灌木混交类型.(2)行间混交.又称隔行混交,是一树种的单行与另一树种的单行依次栽植的方法,适用于乔灌木混交类型和主伴混交类型.(3)块状混交.又称团状混交,是把一个树种栽植成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块状,与另一个树种的块状地依次配置进行混交的方法,适用于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或低价林分改造.(4)星状混交.是将一树种的少量植株点状分散地与其他树种的大量植株栽种在一起的混交方法,这种混交方法,既能满足某些喜光树种的生长条件,同时还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造林地上原有自然植被.上讲,任何两个树种混交时,都同时存在有利(互助,促进)和有害(竞争,抑制) 两种情况,只是各有主次而已.最终表现出来的则是有利,有害,偏利,偏害等多种情况.一般当两个树种生态要求特别大(喜光与耐阴,喜肥与耐瘠薄等),或要求都不高(如均耐瘠薄或均耐阴)时,双方各得其所,种间关系常表现为以互助为主:相反,当两个树种的生态要求都高(如均喜光或喜肥)时,种间关系常表现为以竞争为主.造林时,通过控制造林时间,造林密度,株行距,苗木年龄和造林方法等措施调节树种问关系.为了协调两个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还可以引进第3个树种栽培于二者之间,起一个缓冲作用.在林分的生长发育过程长.另~方面,当次要树种与主要树种对土壤养分,水分竞争激烈时,可以采取施肥,灌溉,松土以及间作等措施, 不同程度地满足树种的生态要求. 五,南县混交林营造的成功经验和教训.(1)成功实例.总结南县几十年来混交林营造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 又有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实例有:中鱼口乡中星公路电排渠的大叶樟树与桤木和池杉相混交,第一排是大叶樟树和桤木混栽,第二排临水边栽植的是耐水性强的池杉,形成既有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混交,又有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的混交林带,生长良好.又如南茅公路两侧的杨树与大叶樟树,棕榈混交;花甲小学的广玉兰与大叶樟和水杉混交,广玉兰与雪松和女贞混交. 茅草街镇运河段大叶樟与金丝垂柳, 木槿混交,村民房前屋后的臭椿,香樟,楠木,水杉,苦楝混交等都很成功. (2)失败的教训.如在南县曾出现的一些不适宜混交的类型:杨树与桑树,构树等桑科树种混栽,杨树受桑天牛的危害严重.这是因为桑天牛成虫需啃食桑科树种嫩皮补充营养才能孵化为幼虫,然后再危害杨树,如果没有桑科树种,桑天牛就不能产卵,从而无法完成生活史.营造混交林的投资与纯林差不多,技术也不复杂,只要事先选择确定2个以上适合混交的树种,并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混交方法进行种植即可. 200910年第期一一.—'l——_一…一一_....。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L i n y e y u a n y i混交林是相对纯林而言的专有名词,是指两个或多个树种生长在同一片林地上形成的紧密相关状态。
混交林可充分利用林地光照,促林木生长;可改善林地土壤环境,提高林地生产力;可增强抵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故其相对纯林而言具更高的木材收货量和防护性能,稳定性较强。
目前林业资源濒临枯竭,树木处于低生长状态,为缓解林业危机,我国多采用营造混交林技术缓解局面。
本文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论述与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混交树种及类型选择混交树种常见的有两种,为了充分发挥各树种的优势,实践中要选择适合的类型,具体如下:1、确定混交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为混交林优选树种。
一、伴生树种。
其为主要混交树种,可加速主要树种生长繁殖。
传统伴生树种有二,即改良土壤树种、辅佐树种。
改良树种可改善林地土壤,辅佐树种可一直侧枝生长。
如:红松与桦树混交之中,桦树为改良土壤树种。
而红松和紫椴混交之中紫椴为辅佐树种。
二、灌木。
其主要作用多以防止地表径流、避免冲刷和改良土壤。
因而混交树种时应综合考量林分作用及喜光程度合理搭配混交树种,差异不宜过大。
2、明确混交林类型及比例混交类型常分三种,即阴阳树种混交、乔木树种混交、乔灌木树种混交。
阴阳树种混交种间关系较缓和,调节性良好,生产率较高,但需较好的林地条件;乔木树种混交时应优选树种,及时调节中间关系,减少树种间尖锐矛盾产生;乔灌木混交适用于干旱地区。
常规财林地主要树种混交比例为50%以上,造林初期混交树种比例常在25%~50%间。
二、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混交林的营造绝不是不同植株间的简单排列,而是一项具有深刻生物学意义的造林技术,是决定混交成败的关键环节。
常规混交林营造需依照混交时间、林冠层次和混交方法区别对待,且不同混交林的营造技术各有差异。
在实践中涉及到的具体的营造技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株间技术株间混交即行内隔株混交法。
该营造技术下株间关系较密切,如树种选择适当可充分发挥行间优势。
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分析
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分析
杉木混交林是指在同一林分中种植多种杉木,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它可以改善单一林种林分的劣势,增加林地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同时提高林业企业的
收益。
杉木混交林的营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种选择
在杉木混交林的营造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生长
的物种。
同时还要考虑各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需要相互搭配、相互协调。
常见的搭配有
杉木和松树、柏树、柳树等。
2.造林方式
杉木混交林的造林方式可以选择人工造林和天然更新两种方式。
人工造林一般采用集
约化种植,即高密度种植,然后逐步稀疏,以达到够向上生长的条件;天然更新则是利用
原始林、乔木林内在的自然再生能力,引导苗木生长发育,促进林分生态稳定。
3.林分整地
在杉木混交林的营造中,适当的整地措施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树木生长。
整地方
式有梯田式整地、沟壑式整地、平整式整地等。
同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肥料施用和灌溉,但
不能过度施肥和过量灌溉,防止因过度操作而导致环境污染。
4.经营管理
杉木混交林的经营管理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物种选择适宜的林业措施,如定期剪枝、疏伐和更新等。
若对杉木混交林进行定向经营,应该结合相应的经济收益来开展,防止林
业经济效益不能支撑市场竞争。
总之,杉木混交林的营造技术需要全面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杉木
混交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分析
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分析杉木混交林是一种在林木种植中将不同树种进行混合种植的技术。
杉木作为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生长快速、木质优良、易育苗等优点。
单一的杉木林往往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抗病虫能力差等问题。
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成为改善杉木林种植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
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的特点是将杉木与其他树种进行混合种植,可以提高林地的多样性和生态效益。
混交林能够增加林木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混交树种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养分循环效益。
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树种选择:根据生态特征和经济价值,选择与杉木相适应的树种进行混合种植。
常见的混交树种有马尾松、油松、柏树等。
树种之间应该具有互补特性,例如与杉木的生长速度和根系特点相适应。
2. 林分结构设计: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和林地条件,设计合理的混交林结构。
可以将杉木作为种植主体,与其他树种进行交错分散的混交,以提高光照利用率和土壤养分利用率。
3. 播种和栽植:根据不同树种的繁殖特点,采取合适的播种和栽植方法。
对于杉木和其他树种的营造,可根据不同树种的生活习性和土壤要求,采取间伐和优势树保留等措施,以促进树种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4. 管护措施:对于杉木混交林,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
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病虫害易感性,因此要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控措施。
还要加强对混交林的人工管理,包括间伐、修剪和施肥等,以促进树种的生长和增产效益。
5. 混交林经济效益分析:在混交林营造过程中,要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
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速度和经济价值,进行经济效益评价,以制定合理的经济管理方案和经营策略。
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林木种植技术,可以改善杉木林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设计林分结构、加强管理和评估经济效益,可以提高混交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营造混交林是现代森林经营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保障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混交林可以促进土壤保持和改良、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复原、减少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介绍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一、优化植物组合混交林是由两种或以上的树种混植而成的林区,不同的树种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优化植物组合可以使不同树种之间形成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关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林分。
在选择树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种间应具有互补性。
应选择具有不同生长速度、生长环境、写生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进行混植。
2、应选择同一树种的多个种类,避免种间竞争和降低风险。
3、具备耐荫性、抗逆性、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木材经济价值高、对有害生物抗拒力强等特性的树种。
二、合理营造造林密度混交林的密度要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和经济效益来选择。
密度高的优势是成林迅速,生长快,林分可及早发挥经济作用,但此时造林面积少,单木直径与树高差小,降低了林分展龄期的长短,同时也会增加树木之间的竞争,影响树木的成长及其林分整体的生长速度,甚至会导致小树生长缓慢,降低林分中的成活率。
因此,应根据树种的不同生长习性,结合土壤肥力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定制混交林的造林密度。
三、合理防治病害虫害混交林在经营管理时要注意预防病害虫害的发生,减少病虫害对林分的危害。
在防治方面应根据病虫害种类、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进行科学分类、综合防治,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通过综合利用多种防治措施,形成一定的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带来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四、合理营造植被结构混交林的植被结构对其生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对单一的植被结构会导致同一影响因素对林分产生相对单一的影响,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度。
而多样性的植被结构则可以降低林分受到外在影响因素的冲击,促进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在设计混交林植被结构时,应选择生长环境差异较大的树种,避免同种树种过多重复留下,以达到构建良好的混交林生态体系。
第十七章混交林的营造
第十六章混交林的营造第一节混交林的特点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它树种,但其材积比例不足一成的林分称纯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叫混交林。
混交林的组成在造林时以各种树种占全林株数的百分比表示,包括所有的乔、灌木树种;成林的用每一乔木树种的胸高断面积占全林总胸高断面积的百分比(或成数)表示。
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有以下特点:1.能比较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利用生态学和生物学习性不同的树种进行混交,可以使营养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如将耐荫性(喜光与耐荫)、根型(深根与浅根型)、生长特点(速生与慢生、前期生长型与后期生长型)以及嗜肥性(包括吸收利用时间)等不同的树种混交在一起,可以占有较大的地上、地下空间,有利于各种树种分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范围内利用光照、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
2.能改善立地条件不同的树种,对土壤中的各种矿质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不同,这样就使得混交林枯落物的化学成份大大丰富于纯林。
加之混交林丰富的枯落物给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速了枯落物的分解,从而可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最重要的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有的树种更可以直接固氮,使土壤变得肥沃。
近几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沙棘是一种良好的肥料树种,据辽宁水保所测定,在小叶杨与沙棘混交林中土壤的含氮量较小叶杨的纯林高,其增加幅度为1.04—12.38%,有机质增加了8.95—27.83%。
混交林中的小叶杨叶片含氮量较毗邻的纯林高33.63%。
固原地区林技站的调查则表明,在油松与沙棘5年生混交林内,油松胸径连年生长量是同龄油松纯林的149%。
与纯林相比,混交林还能缓解纯林中林木对某些土壤营养元素的专一吸收,防止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地力衰退,使林分产量下降。
据广西合浦县林科所调查,桉树人工林土地肥力降低程度随更新次数增加而加重。
广东雷州林业局石岭林场栽植的第二代窿缘桉纯林比第一次同龄窿缘桉林每公顷蓄积减少52.3%。
3.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森林的防护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与林分结构有关。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营造混交林,即在一个地区内同时种植多种不同种类的树木,可以实现生态多样性和保护土壤的目的。
在营造混交林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可以提高混交林的品质和效益,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
一、土地准备混交林需要充足的阳光和土壤水分,因此在营造混交林时,首先需要评估土地的质量、肥力和水分状况,并在这些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树种。
然后进行土地深翻,弄平地表,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各种树种生长。
如果土壤质地疏松,浇灌水分和施用有机肥料可帮助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持水分。
二、树种选择混交林需要从不同的树种中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且混交的树种应该具有很好的互利互补性,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树种间的协同作用。
例如,乔木树种可以提供重要的高层栖息地、一些树种的茎叶可以作为牲畜或家禽的饲料。
当地独特的树种也应该优先考虑。
三、植树方法营造混交林的植树方法需要科学合理。
通常采用开挖孔坑、植树或育苗后移植等方法。
具体植树方法需根据树种的气候特点、生长要求和土壤条件等因素进行决定。
四、树木护理混交林营造后需要对树木进行养护,以保证它们的良好生长和健康。
常见的护理方法包括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剪枝和肥料施用。
水分管理可以帮助灌溉植物和保持土壤湿度;病虫害防治可以保护树木不受病虫侵害;剪枝可以控制树木生长的方向和形态;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促进树木生长。
五、生态监测为了了解混交林的生态状况和实现精细管理,需要进行生态监测。
这种监测方法可以帮助了解树木生长速度、病虫害状况和植被变化等信息,以调整各种管理措施帮助混交林实现更好的发展。
六、关注退化问题混交林可能因为多种因素(比如人为活动、气候变化、病虫害等)而导致退化,这时候应该立刻采取措施修复混交林。
退化的混交林可以通过加强水分和肥料的管理、合理的剪枝和病虫害管理和适时的整体替换,来恢复其生长和生态功能。
总的来说,营造混交林需要我们科学合理的技术,为此需要了解土地和树种,采用正确的植树方法,加强树木的护理和生态监测,并及时关注和解决退化问题。
浅谈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混交原则及营造技术要点
浅谈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混交原则及营造技术要点一、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1. 促进生态平衡混交林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既可以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又可以有效地促进生态平衡。
一方面,混交林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壤和光照等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对土地的占用,从而保护了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混交林中的不同树种之间能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提高了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
2. 改善生态环境混交林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地,防治沙漠化等。
由于混交林中的多种树种通过根系、叶片等地下地上部分相互作用,可以稳定土壤,修复植被,增强环境的稳定性。
3. 保护生物多样性混交林中树种的多样性是混交林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树种的多样性,混交林中不同物种之间可以形成相互作用。
不同树种之间的根系、冠层、谢维等方面的差异性可以形成丰富的生态位,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二、混交林的原则1. 生态适应性原则混交林的构建应该遵循生态适应性原则。
即在选择混交林树种时,应该考虑树种的生长特性,包括耐旱、耐盐碱、耐倒伏、抗病虫害等特性,并结合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
2. 功能多样性原则混交林的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各种树种的功能,多种树种可以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功能多样性,提高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空气净化功能等。
3. 人工调控原则对于混交林的构建而言,需要进行人工调控。
通过人工选择不同树种进行混交,适时采取间伐、疏伐等措施,保持混交林的结构和稳定性。
三、混交林的营造技术要点1. 合理布局在混交林的营造中,需要合理布局,考虑树种的组合和分布。
不同树种的结合要充分考虑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统筹考虑树种之间的空间关系,合理进行配置。
2. 种植密度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合理选择种植密度。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混交林是一种多树种、多层次横向分布的人工或半人工的森林生态系统。
它通过将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种植在同一地区,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态效益。
混交林技术是指在混交林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下面将从混交林的选择、种植、庇护、病虫害防治、更新和管理等方面,谈一些营造混交林的常用技术。
混交林的选择是建设混交林的第一步。
选择这些建设混交林的基础和保证。
首先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文、地形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混交林生长的树种。
同时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选择耐阴、适应性强、产材量高、草本和灌木层有较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树种。
在选择树种的还要考虑到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树种间的竞争和相互阻挠的问题。
种植是建设混交林的关键步骤。
种植包括树苗的选育、育苗和实地移植。
树苗的选育要选择具有抗旱、抗病、产材量高和适应性强的品种,提高混交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育苗要注意合理的肥水管理,确保树苗的健康生长。
实地移植时,要注意树种的配置和株距的控制,使各树种之间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光照条件。
庇护是建设混交林的一项重要工作。
庇护可以分为人工庇护和自然庇护两种。
人工庇护是指通过人工固定支架、席篷等方法,保护小苗或幼苗在成长过程中不受风、雨、寒、热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庇护是指通过树木自身形成的遮阴、保湿、抵御风雨等作用,为树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庇护可以促进树苗的生长和成活,提高混交林的建设成功率。
病虫害防治是混交林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由于混交林含有多种树种和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普遍较强。
由于树种的密度大、种类多,病虫害在混交林中传播的速度也较快。
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定期巡视林地,发现病虫害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在防治病虫害时,应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包括植物保健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提高防治效果。
混交林的更新和管理也非常重要。
更新是指混交林中老龄化树木的替换和更新,保持混交林的生态功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混交林是一种由不同树种混合植被组成的森林类型,它具有种类多样、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特点。
在近年来的林业管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运用到混交林技术,因为混交林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经济收益,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营造混交林的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合理的栽植密度和林套建设等方面。
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是混交林营造的基础。
树种组合的选择应根据地理条件、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进行。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亲和性强、生长速度相近的树种进行混植。
优质木材类的树种可以与经济林、果树、草本植物等相结合,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合理的栽植密度是营造混交林的关键。
栽植密度的大小对混交林的发展和管理起着重要的影响。
密度过大会导致竞争过于激烈,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密度过小则会降低森林的经济效益。
应根据树种的生长特点和发育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栽植密度。
混交林的林套建设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林套是指在林木之间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或保护性植物,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常见的林套作物有短林、竹林、果树等。
林套的选择应根据树种的生长速度、光照条件、土壤要求等因素来确定,以实现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科学的管理措施也是营造混交林的重要技术。
管理措施包括定期修剪、疏伐、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树木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营造混交林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树种选择、栽植密度、林套建设以及管理措施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才能够实现混交林的良好发展,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分析
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分析杉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木种和造林树种之一,其生长速度快,林分可持续性好,广泛应用于建筑、造纸、家具等领域。
在杉木林营造中,混交林的种植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分析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的优势和关键技术。
一、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优势1. 提高木材品质:杉木可与其他树种混交,相互间不会产生竞争,而是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使得杉木生长更加健壮、优质,木材品质得到提高。
2. 降低虫害危害:混交林可以使得树种多样性增加,对于杉木重要的病虫害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树木的生长率和成活率。
3. 促进生态平衡:混交林能够生成一种生态平衡,提供了多种微生物、植物和动物栖息生长的条件,形成了一个自然稳定的生态系统,使得林区环境更加适宜生态环境,提供了多样化的农林生产和生态旅游的产业发展空间。
二、杉木混交林营造关键技术1. 树种选择:混交林的树种选择非常重要,应该根据杉木的生长环境,以及前期设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标,选择能够互补、相互促进的树种进行混交,同时需要评估各种树种的成活率、生长速度、经济价值等指标,合理进行种植比例的安排。
2. 土壤改良:混交林的生态环境要求较高,需要在种植前根据所处的土壤类型、肥力状况、水分情况等,采用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施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施加基肥和追肥等,提高土壤肥力以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监测管理:混交林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对木材生长情况、营养状况、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多方面严格监测管理,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保证混交林能够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 林地配置:混交林的林地配置也是关键技术之一,需要考虑到每个树种的生态需求和种植方式,合理进行林地配置,搭配合理的地形地貌等条件,使得混交林的植被分布均匀、生态稳定,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总之,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效益,但需要在方案制定、种植和管理等方面引入多种技术手段,对于混交林的规划和实施要科学、合理,并按照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确保混交林的长期健康发展。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混交林是指由多种树种组成的林分,它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营造混交林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下面将讨论其中的几种技术。
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是建立混交林的关键。
多种树种之间的生态位不同,它们能够占据不同的生态空间,相互之间没有直接竞争关系,从而使得整个林分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生态效益。
在选择树种组合时应该注意树种之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使得不同树种能够相互促进生长,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合理的更新制度也是营造混交林的重要技术之一。
更新制度的设置应该考虑到各树种的特点,包括生长速度、抗虫抗病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根据不同树种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交错更新、分层更新或者定位更新等方式,使得新树种能够在老树种的保护下逐渐生长壮大,形成稳定的林分结构。
管理与经营的技术也是营造混交林的关键。
在管理方面,我们应该根据不同树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栽植密度、灌溉施肥、修剪疏伐等。
针对不同树种的经营,我们可以采用定向采伐、优势树种培育等方式,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技术创新也是营造混交林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进行林地监测和评估,更加准确地掌握混交林的生长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还可以通过育种改良、生态技术等手段推进混交林的建设,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营造混交林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包括树种选择、更新制度、管理与经营措施以及技术创新等。
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营造混交林,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混交林是指由多种不同树种混合植被组成的森林。
与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相比,混交林具有更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何科学地营造混交林,是当前林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一、精准选择树种混交林的第一步是要精准选择树种。
不同树种有不同的生态特征和生长习性,混交林的树种选择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地形地貌来确定。
在选择树种时,要考虑到各种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尽量选择相互补充的树种,使得混交林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
二、合理布局造林地混交林的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根据当地的土地利用状况和植被类型,精心规划混交林的布局,确保各个树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
要合理设置混交林的边界,与周围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林相衔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科学施肥和管理混交林的施肥和管理也是关键环节。
在混交林的营造过程中,应根据各个树种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情况,科学施用合理的肥料,确保各个树种都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
定期进行混交林的管理,包括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确保混交林能够健康茁壮地生长。
四、疏伐和更新在混交林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进行适时的疏伐和更新。
通过疏伐可以消除混交林内部的竞争,为各个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而定期的更新可以保持混交林的健康和活力,确保混交林的长期稳定经营。
五、生态环境保护在混交林的营造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要尊重自然规律,尽量保持森林的原始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施肥和疏伐等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周围的水源和土壤环境。
营造混交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的混交林,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混交林的营造技术
【摘要】本文在说明混交林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做好混交林营造工作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营造混交林工作起到技术上总结和经验上探讨的效果。
【关键词】混交林;立地条件;混交方式;营造技术
混交林指林冠由两个或多个优势乔木树种或不同生活型的乔木所组成的森林。
混交林可以形成层次多或冠层厚的林分结构。
常见的混交林有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等方式,混交林是当前人工造林的主要形式,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工程中有着广泛的设计和应用,对于提高防护效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1.混交林的优势
1.1混交林能充分利用营养和空间
将不同树种进行混交可以充分利用树种在生态学和生物学习性上的差异,使营养和空间得到有效地利用,在各个时期和各个层次充分利用光照、水分、营养和空间,取得整个林地最佳的蓄积效益和利用能源的效率。
1.2混交林能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
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的枯落物化学成分非常丰富,在给林地微生物提供各种营养的同时,也加速了降解速度,进而改善和提高了土壤的结构和土壤的肥力。
例如沙棘具有很强的固氮作用,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增加,改善和提高了混交林的立地条件。
1.3混交林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
林分结构的完整性与森林的防护效益成正相关的关系,混交林林冠结构浓密、分层合理,地面枯落物丰富,地下根系分布完整,不但有利于涵养水源,更有利于保持水土,还有利于防风固沙,防护效益显著。
1.4混交林具有较强的灾害抵御能力
首先,混交林内湿度大、温度稳定,各树种能够起到相互阻隔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林地火灾的蔓延。
其次,混交林中微生物种群和生态完备,可以有效抑制林木病害的发生。
最后,混交林食物链复杂,能够吸引各种树种害虫的天敌,可以降低各种虫害危害的程度,缩小虫害的泛滥面积。
1.5混交林造林的成功率高
混交林可以实现树种搭配使树种间关系较融洽,达到加快生长速度、提高蓄积量的目的,根据实践检验,混交林树冠扩展迅速,各树种生长旺盛,造林成活率高于纯林造林。
1.6混交林能增加林业产量
根据大量的试验材料证明,经过科学设计和有效抚育的混交林木材总蓄积和蓄积速度远远高于纯林,在相同立地条件、林龄和造林密度的条件下,混交林能更迅速和更大量地实现林业资源的生产和蓄积。
2.混交林的技术关键
混交林技术不但是营造质量高低的保证,而且是混交林抚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混交林技术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种间关系,使主要树种始终多受益少受害。
因此,其培育过程的主要技术措施都要围着这个中心进行。
慎重地选好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及灌木树种,采取适宜的混交类型和方法,造林时通过控制造林时间、造林方法和苗龄,可缓解树种间的矛盾。
对竞争力强的树种,可用推迟造林或用苗龄小的苗木造林,甚至采用播种造林,都可取得明显的效益。
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证明,生长速度相差过于悬殊的树种,或耐荫性显著不同的树种,采用相隔时间或长或短的分期造林方法,常可以收到良好的造林效果。
对于造林主体树种围殴阳性速生树种时,可以先期以较稀的密度造林,待其形成林冠,能够遮蔽地面时再栽耐荫的混交树种,使得这些树种得到适当庇荫,并居于林冠下层。
此外,在混交林的生长过程中也可采用平茬、抚育伐、环剥等方法来抑制次要树种的生长,以保证主要树种的正常生长。
3.混交林的营造技术
3.1混交树种的选择要点
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是混交林设计的关键,也是混交林发挥综合作用的前提,事关混交林营造的成败。
混交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为:生态要求和生长特点相协调原则,根据20多年的经验,笔者推荐红松与胡枝子、水曲柳混交;油松与侧柏、刺槐、桦树、山杨、沙棘、胡枝子混交;杨树与沙棘、紫穗槐混交。
3.2混交林混交比例的确定
混交比例是混交林能否快速成林、迅速成材的重要参数,是人为的调节混交林中种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混交比例应该保证主要树种处于优势状态,从而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混交林的重要手段。
此外混交比例还应该有利于混交树种实现生态和生物作用。
在确定混交林混交比例时,首先要对未来混交林的发展趋势有科学的预见,应该确保主要树种始终处于林地种间的优势。
在数量上为主要树种的比例留有必要的空间,因为个体数量是物种间竞争的基础之一。
对于竞争力强的混交树种,在不降低林分产量的前提下,可适当缩小其所占的混交比例。
3.3混交林常见的混交方法
林业工作将混交方法定义为:混交林中各树种栽植位置在造林地上的排列或配置方式。
科学的混交方法可以促进种间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作用,和谐不同树种间的关系,是常用的控制混交林营造技术的手段。
首先,混交林的株间混交,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种间矛盾不大的树种混交,如乔灌混交,以较快地发挥混交树种辅佐主要树种生长的作用,株间混交同时也存在着费工费时的缺点。
其次,混交林的行间混交,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种间矛盾较小的树种混交,由于混交林内种间的关系只有到林分郁闭后才能表现出来,因此进行行间混交可以有利于在成林后对混交林的间伐和改造,行间混交一般多用于乔灌、阴阳树种的混交,如落叶松与云杉(或水曲
柳)、红松与紫椴等混交,具有施工技术简单的优点,是混交林设计中最常用的混交方法,经过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三,混交林的带状混交,主要用于种间矛盾较大树种间的混交,其优点是保证主要树种的优势,消弱伴生树种的竞争能力,这种方法施工也比较方便,乔木树种混交常用此法,特别在山岭地区应用带状混交可以发挥主要树种的生长优势,又可发挥混交树种的阻断优势,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作用和经济效果。
最后,混交林的块状混交,块状混交不但可以有效利用树种内的有利关系,而且可以利用树种间的伴生关系,使混交林各树种都能发挥出应用的作用,起到1+1>2的作用,如一些针叶树幼年喜丛生,块状混交有利于形成这种密集丛生条件,在林分生长后期种间的有利关系恰能发生,这样就比纯林优越得多。
块状混交施工也比较方便,适于种间矛盾大的乔木树种间的混交。
幼龄纯林改成混交林或低价值林的改造也可采用此法。
参考文献
[1]才志行,周冬跃,李国栋,张晓明.天然落叶松白桦中幼龄混交林最佳经营密度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1993(02)
[2]崔守斌,阚喜忠,邵明昌.对水曲柳与落叶松混交林优势的初步探讨[j].林业勘查设计.2006(01)
作者简介:
张庭华(1970-),男,大专学历,工程师,现任黑龙江省林口
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队长,主要研究营林方向。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