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教案

合集下载

《阿Q正传》高中三年级教案

《阿Q正传》高中三年级教案

《阿Q正传》高中三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阿Q正传》的文学价值和社会背景。

2.分析阿Q的人物形象,理解其精神胜利法的内涵。

3.探讨小说对旧社会风俗习惯的讽刺和批判。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阿Q的人物形象分析,精神胜利法的理解。

2.教学难点:小说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幽默的方式介绍阿Q这一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阿Q吗?他在小说中是怎样的一个人?2.阅读与感知分组让学生阅读《阿Q正传》的部分章节,注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与讨论(1)阿Q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描述阿Q的主要特点,如自卑、自尊、自私等。

分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何通过自我安慰来掩盖现实中的失败。

讨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可行?(2)小说的社会背景介绍《阿Q正传》的创作背景,包括旧社会的风俗习惯、社会矛盾等。

分析小说对旧社会风俗习惯的讽刺和批判,如对科举制度的调侃、对封建礼教的揭露等。

4.案例分析选取小说中的经典案例,如阿Q的“革命梦”、“被打事件”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对阿Q人物形象的影响。

5.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阿Q精神胜利法的现实意义。

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阿Q正传》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

2.搜集其他关于鲁迅的作品,阅读并简要介绍。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阿Q正传》这部经典作品,理解阿Q的人物形象和精神胜利法,同时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阿Q的人物形象分析: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阿Q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对,阿Q的自卑与自尊交织,他总是在失败中寻找胜利的感觉。

阿q正传教学设计(6篇)

阿q正传教学设计(6篇)

阿q正传教学设计(6篇)教案就是教师为上课或教学活动流程列的大纲,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总结等内容。

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带来的阿q正传教学设计(6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教材分析:课文第七章“革命”部分,生动地描绘了阿Q在革命波及未庄时的心理及行为,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教学目的:1、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主题思想。

2、欣赏人物形象,初步了解阿Q的性格特点,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喜剧外衣下的悲剧人物及社会内涵。

教学设想:1、加强预习指导,要求通读课文,记下第七章中的可笑之处,并试做练习一第一小题的前半部分。

2、将教学的主要环节分为“走近阿Q”、“寻找幽默”、“体会严肃”三个步骤,试图以“幽默”作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社会内涵。

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整篇课文的教学安排三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文学作品寓教于乐。

鲁迅的小说也往往以喜剧外衣包涵悲剧的内核。

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注意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走近阿Q①简介的基本情况。

②问题引导:本章中,阿Q主要做了什么?在他出场之前,还写到了什么?③播放电影片断,引导回忆作品描绘的画面。

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情节:未庄风传革命;阿Q宣布革命;阿Q幻想革命;地主投机革命。

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把握课文的情节,整体感知阿Q这一人物。

寻找幽默问题引导:②这些幽默的地方,有的是“他人”的幽默,有的是我们的主人公阿Q的幽默。

“他人”又分为民众和地主阶级,阿Q的幽默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你所找的幽默属于哪一类?指出自己找出的幽默之处,并说说它属于哪一类。

(“民众的幽默”如:认为辛亥革命是替崇祯皇帝报仇,并把“崇祯”误说成“崇正”;“地主阶级的幽默”如:假洋鬼子和赵秀才相约去尼姑庵革命,顺手拿走了宣德炉……)把“幽默”作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口。

同时,寻找“幽默”的过程,其实就是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过程。

《阿q正传》教案设计

《阿q正传》教案设计
《阿q正传》教案设计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阿Q正传》的 文学背景和历史地位 。
了解鲁迅的创作风格 和文学思想。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 节,了解阿Q的形象 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 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导入
介绍作者
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文学成就 和社会地位,为学生理解作品背 景做铺垫。
背景介绍
阐述《阿Q正传》所反映的辛亥 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历史意义。
课文讲解
梳理情节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理解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分析人物
通过对阿Q、赵太爷等人物的性格特 点、行为方式的分析,探讨作品的主 题和思想内涵。
展示与小说相关的实物或模型,如当时的 服饰、建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小 说所描述的时代背景。
网络资源
课堂互动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资料 和评论,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路。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 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小组讨论 的表现,以此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详细描述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
总结词
教学方法有效
详细描述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点,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高三语文《阿Q正传》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阿Q正传》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阿Q正传》教案高三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阿Q的性格特点。

3.学习鲁迅先生独特的讽刺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1.阿Q的形象分析。

2.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3.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阿Q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

2.鲁迅先生讽刺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提问:同学们对《阿Q正传》有什么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二、课文阅读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指导同学们边读边标注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阿Q这个人物的第一印象。

2.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如自卑、自大、势利、逃避现实等。

3.讨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讨论,整理阿Q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胜利法的内涵。

2.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阿Q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胜利法。

2.提问:同学们认为阿Q的悲剧命运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二、课文阅读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讽刺性对话等。

三、课堂讨论1.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如何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民众的愚昧。

2.分析鲁迅先生如何运用讽刺手法揭示阿Q的悲剧命运。

3.探讨小说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讨论,整理小说的主题思想和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小说的主题思想和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2.提问:同学们认为《阿Q正传》对当代社会有哪些启示?二、课堂讨论1.分析阿Q精神的现实意义,如何影响当代青年的成长。

2.探讨如何从小说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分享同学们对《阿Q正传》的读后感。

1.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等。

《阿Q正传》(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阿Q正传》(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阿Q正传》(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阿Q正传》(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阿Q正传》是中国民间文学的杰作之一,由于其对中国现代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深刻影响,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必修书籍。

本文将介绍《阿Q正传》的教案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反思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展开。

一、教学目标1、知道《阿Q正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2、掌握小说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现代价值观的演变和碰撞过程;3、认识阿Q这一形象对中国人的影响和启示,能够对自身个性和社会角色进行反思和思考;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阅读和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阿Q正传》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感知小说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2、深入阅读小说,分析阿Q形象的性格特点和社会意义;3、思考阿Q形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的启示和警示,对自身和社会进行反思;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需要阅读小说并做好相关的笔记和讨论准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小说,并理解文本中的语言、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事件描写等方面;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正确理解小说的历史和文化内涵;3、进行笔记和讨论准备,对于自己对小说中的某些情节、人物和价值观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和明确,为课堂讨论和思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堂讲授在课堂讲授阶段,需要对《阿Q正传》这一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小说的作者鲁迅和他的时代背景,明确小说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进一步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3、引导学生通过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发挥个人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4、通过朗读、演讲、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

《阿Q正传》教学设计(最新3篇)

《阿Q正传》教学设计(最新3篇)

《阿Q正传》教学设计(最新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阿Q正传》教学设计(最新3篇)高二语文课文《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代表作,本店铺为同学们整理了《阿Q正传》教学设计(最新3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店铺最大的快乐。

2024年《阿Q正传 》教案设计2

2024年《阿Q正传 》教案设计2

《阿Q正传》精品教案设计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讨论、思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社会现实。

二、教学内容1. 精讲《阿Q正传》第一至第五章,分析阿Q的形象特点。

2. 分析阿Q所处的社会环境,理解阿Q的行为动机。

3. 探讨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阿Q的形象意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关键情节。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阿Q正传》。

2. 参考资料:有关《阿Q正传》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阿Q正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精讲第一至第五章,分析阿Q的形象特点。

1) 阿Q的名字由来及其性格特点。

2) 阿Q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及其思想观念。

3) 阿Q与吴妈的感情纠葛。

3. 分析阿Q所处的社会环境,理解阿Q的行为动机。

1) 封建社会的压迫与束缚。

2) 阿Q的自卑与自尊。

3) 阿Q的逃避现实与自我安慰。

4. 探讨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社会意义。

1) 讽刺手法的运用:对比、夸张等。

2) 作品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封建思想、人性的丑恶等。

3) 作品对现实的启示:自我反省、敢于面对现实等。

5.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1)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阿Q的形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阿Q形象的意义和作品的价值。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对作品的分析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估他们对作品主题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鲁迅的作品,如《狂人日记》、《祝福》等,以加深对鲁迅文学风格和思想的理解。

阿Q正传优秀教案

阿Q正传优秀教案

篇一:阿q正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示例(语文)《阿q正传》【重点】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创作思想2 理解典型人物阿q的典型性格3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和性格化的细节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4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5理解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制作提示】添加教学重点,指完成该教学点的主要环节,可以参照资源库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中所列的素材,可以点击添加要注明的内容,也可以直接选择资源添加到该栏目中。

【难点】1 作品中反映出的社会生活2作品中涉及的国民性、革命、妇女、传统等问题【制作提示】添加教学难点,难点突破的方法,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和环境,完成教学难点的分析,可以参考资源库中相应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的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关于鲁迅及其创作(1)少年时家道衰落;青年时留学日本,希望以医学拯救祖国;弃医从文,力求改变国人的精神;从日本回国,创办《新青年》;发表了《孔乙己》《药》等短篇小说和大学杂文。

(2)鲁迅的创作鲁迅的作品大体可分为小说、教文、散文诗和杂文,现归类如下: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制作提示】教学设计示例(语文)添加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特色、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学概况、作者所属流派、涉及到作者的相关文化资料。

1.链接《阿q正传与鲁迅》:2.链接视频资料__鲁迅及作品简介:(本图链接视频资料)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意舂来(chōng)鄙薄(bǐ)犯忌(jì)抵触(chù)....出豸(zhì)擎起手(qíng)鼾声(hān)...2.解释加点的字素不相能(向来)(和睦)..咸与维新(都)(参与)..初隽秀才(考取).茶坊酒肆(店铺).秋行夏令(时令).【制作提示】为便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可以添加本文的视频授课资料教学设计示例(语文)(本图链接视频资料)三通过预习、划分小说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世。

《阿Q正传》优秀教案设计

《阿Q正传》优秀教案设计

《阿Q正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理解《阿 Q 正传》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分析阿 Q 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形成原因。

➢学习小说的写作手法,如讽刺、夸张等。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阿 Q 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难点◆探讨阿 Q 性格的形成原因及社会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引出《阿Q正传》。

◆介绍小说的创作背景和社会影响。

2、作者简介◆鲁迅的生平、主要作品及文学成就。

◆鲁迅的思想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3、作品概述◆简述《阿 Q 正传》的故事情节。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叙事特点。

4、人物分析1)阿 Q 的形象特点◆卑怯:在强者面前胆小怯懦,如被赵太爷打后不敢反抗。

◆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如被打后自我安慰是儿子打老子。

◆麻木:对自己的悲惨处境缺乏自觉,如对革命的盲目向往。

◆狡猾:善于投机取巧,如在赌钱时作弊。

2)探讨阿 Q 性格的形成原因◆社会环境:封建社会的压迫和剥削,使阿 Q 处于社会底层,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文化传统:封建礼教和旧思想的影响,使阿 Q 形成了自卑、自欺的性格。

◆个人经历:阿 Q 的贫困生活和多次失败的经历,使他逐渐失去了自信和勇气。

5、主题探讨◆批判国民性弱点:通过阿 Q 的形象,揭示了中国国民性中的卑怯、麻木、自欺等弱点。

◆反映社会现实: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揭示了封建势力的顽固和革命的不彻底性。

◆呼唤人的觉醒:鲁迅希望通过小说唤起人们对自身命运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人们的反抗精神。

6、写作手法◆讽刺: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对社会现实和人物进行讽刺,如对阿 Q 的精神胜利法的描写。

◆夸张: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现象,如阿 Q 的癞头疮被夸张地描写。

◆白描: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人物和场景,如对未庄的描写。

《阿Q正传》精品教案

《阿Q正传》精品教案

《阿Q正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鲁迅作品的时代特色,感受白话文小说的语言特色2、学会鉴赏和感知小说人物形象,掌握归纳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3、学会由表及里,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细读文本,结合细节描写,归纳分析阿Q的个性特征,鉴赏和感知“阿Q”的艺术形象2、通过把握“阿Q”这个人物形象,探讨他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辩证看待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现实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解读阿Q,把握“阿Q”这个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通过把握“阿Q”这个人物形象,探讨他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

【设计思路】采用提问法、细读文本法、讨论法等来调动学生,让学生自己自己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展示,过程中辅以教师引导、点拨得出结论。

【教学课时】第2课时(共3个课时,本节课所讲授内容为第2课时,第1课时学习作者、文章背景、整体感悟等内容)【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鲁迅对小说人物有过这样一段评论:“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为何拼凑?——为了使人物更具典型性!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让人难忘的典型人物,比方一说到《红楼梦》,我们马上想到温柔多情的宝哥哥,多愁善感的林妹妹,精明能干的凤姐……在生活当中,我们往往能在身边的人身上,看到这些典型人物的影子!这就是所谓的“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阿Q也是这样一位来源于生活的、极具典型性的人物!二、初读阿Q——阿Q印象1、(学生活动)请根据小说提供的信息,整理出一份“阿Q个人档案”,内容可以包括姓名、年龄、身份、工作、外貌特征等。

明确:2、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点拨:无名无姓,无家无根——地位低下没有家人,大龄未婚——无依无靠没有固定收入、穿破夹袄,头有癞疮疤——贫困总结: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的雇农形象三、再读阿Q——性格探讨1、听其言,观其行,是了解一个人个性特征的基本途径!而一个人的言行又集中体现在他的人际交往上!请根据阿Q的主要人际关系,补充下列“人物关系图”,并简要概括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阿q正传优秀教案

阿q正传优秀教案

《阿Q正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阿Q正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2.分析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理解其精神胜利法的表现及实质。

3.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阿Q的人物形象,理解精神胜利法。

2.难点: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引出《阿Q正传》。

-展示一些与《阿Q正传》相关的图片或影视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作者及作品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3.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阿Q的外貌、性格特点:阿Q是一个贫苦农民,头上有癞疮疤,身材矮小。

他性格懦弱、自欺欺人、麻木不仁,具有典型的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的表现:如被人打了,就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当他在赌场上输了钱时,便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认为是“打自己,就等于打别人”。

-精神胜利法的实质:是一种自我麻醉、自我欺骗的心理状态,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的愚昧、落后和无奈。

-情节分析-阿Q的主要经历:阿Q做过短工,参加过革命,但最终被当作替罪羊而被处死。

-情节发展的线索:以阿Q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他在未庄的种种遭遇和命运的起伏。

-环境分析-未庄的社会环境:未庄是一个封建、落后、封闭的农村社会,等级森严,人们的思想保守。

-社会环境对阿Q的影响:这种社会环境造就了阿Q的性格和命运,使他无法摆脱贫困和压迫。

4.主题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阿Q正传》通过对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民的苦难,批判了国民性的弱点。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当代社会是否仍然存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不良心理状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阿Q正传 》教案设计范文

《阿Q正传 》教案设计范文

《阿Q正传》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阿Q正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社会背景。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介绍《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概述《阿Q正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3. 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如夸张、对比、象征等。

第二章:作品分析与解读2.1 作品分析1. 分析阿Q这一人物的象征意义。

2. 探讨作品中的社会背景与主题思想。

3. 分析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效果。

2.2 解读作品1.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如社会、文化、心理等。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阿Q形象分析1. 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如自卑、自大、逃避现实等。

2. 探讨阿Q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3. 引导学生思考阿Q形象的意义和启示。

3.2 其他人物形象分析1. 分析作品中其他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和作用。

2. 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3. 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中领悟人性的复杂性。

第四章:讽刺手法分析4.1 讽刺手法的类型1. 介绍常见的讽刺手法,如夸张、对比、象征等。

2. 分析作品中的具体例子。

4.2 讽刺手法的效果1. 探讨讽刺手法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效果。

2. 引导学生思考讽刺手法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就作品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5.2 写作练习1. 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读后感、人物分析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讽刺手法进行写作。

第六章:文学背景与历史语境6.1 文学背景介绍1. 分析《阿Q正传》发表的时代背景,即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

2. 探讨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动机和目的。

6.2 历史语境考察1. 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 分析历史语境对作品主题和人物塑造的影响。

《阿Q正传 》教案设计范文

《阿Q正传 》教案设计范文

《阿Q正传》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阿Q正传》的背景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关注《阿Q正传》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形象。

1.3 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阿Q正传》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阿Q这一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2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

2.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阿Q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章:情节梳理3.1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阿Q正传》的故事情节。

3.2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3.3 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展现故事情节的脉络。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阿Q正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主题。

4.2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探讨作品中的民族精神、人性弱点等主题。

第五章:创意表达5.1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读《阿Q正传》。

5.2 学生通过绘画、表演、写作等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5.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表达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

第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阿Q正传》中的文学技巧。

6.2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作品中的象征、讽刺等文学手法。

6.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学技巧的理解和欣赏。

第七章:对比阅读7.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阿Q正传》与其他作品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7.2 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作品,比较其与《阿Q正传》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异同。

7.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比阅读的发现和思考。

第八章:文化背景探究8.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阿Q正传》创作时的文化背景。

8.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

第九章:综合实践活动9.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组织辩论赛、角色扮演等。

9.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

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阿q正传教案

阿q正传教案

阿Q正传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1.1.1鲁迅与《阿Q正传》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性。

《阿Q正传》是其代表作之一。

1.1.2作品的历史背景小说发表于1921年,正值中国新文化运动,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民众的精神状态。

1.1.3作品的文学地位《阿Q正传》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1.2教学意义1.2.1历史与文化价值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背景,理解作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1.2.2人文素养的培养作品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1.2.3现实意义阿Q的形象和精神胜利法在当代社会仍有现实意义,可以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1.3教学准备1.3.1教材与参考资料准备《阿Q正传》原文、相关评论文章及历史背景资料。

1.3.2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

1.3.3学生背景考虑考虑学生的文学基础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二、知识点讲解2.1人物形象分析2.1.1阿Q的性格特点阿Q的性格具有复杂性,既有自大又有自卑,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心理状态。

2.1.2主要人物关系分析阿Q与其他人物(如赵太爷、吴妈等)的关系,理解其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

2.1.3人物象征意义阿Q不仅是个人物,也象征着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反映了国民性问题。

2.2主题思想探讨2.2.1精神胜利法探讨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如何形成的,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和意义。

2.2.2社会批判作品通过阿Q的形象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如封建残余、社会不公等。

2.2.3人性探讨作品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如自私、虚伪、懦弱等,引发对人性的思考。

2.3艺术特色分析2.3.1叙事技巧作品采用了讽刺、夸张等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2.3.2语言风格鲁迅的语言风格辛辣、深刻,充满文学韵味,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阿Q正传》教案

《阿Q正传》教案

《阿Q正传》经典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对《阿Q正传》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概述《阿Q正传》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辅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1.4 教学步骤:1.4.1 播放鲁迅生平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鲁迅的文学地位。

1.4.2 教师讲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强调《阿Q正传》的历史背景。

1.4.3 简要介绍《阿Q正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1.4.4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阿Q正传》第一章。

第二章:《阿Q正传》第一章阅读指导2.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阿Q正传》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分析阿Q的形象特点。

2.2 教学内容:《阿Q正传》第一章的故事情节,阿Q的形象特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2.4 教学步骤:2.4.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章的故事情节,总结阿Q的主要经历。

2.4.2 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如自卑、自大、狭隘、自私等。

2.4.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阿Q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2.4.4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章:《阿Q正传》第二章至第四章阅读指导3.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阿Q正传》第二章至第四章的主要内容,分析阿Q形象的发展变化。

3.2 教学内容:《阿Q正传》第二章至第四章的故事情节,阿Q形象的发展变化。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3.4 教学步骤:3.4.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二章至第四章的故事情节,总结阿Q的形象变化。

3.4.2 分析阿Q在第二章至第四章中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如趋炎附势、麻木不仁等。

3.4.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阿Q形象发展的理解和看法。

3.4.4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阿Q正传》第五章至第七章阅读指导4.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阿Q正传》第五章至第七章的主要内容,分析阿Q形象的变化及其社会意义。

阿Q正传教案优秀3篇

阿Q正传教案优秀3篇

阿Q正传教案优秀3篇《阿Q正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欣赏小说的方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生活的环境,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2.正确理解阿Q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认识辛亥**的不彻底性。

3.培养学生朗读小说的能力。

教学设想1.《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杰出的**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化长廊中的一件珍品,作为*的高中生应当阅读《阿Q正传》的全文。

可在上课前两三周安排在阅读课上阅读。

不开设阅读课的学校,可提早布置让学生在课外自学。

即使这样,可能仍有一些学生未读全文,所以在上一课时时,还需教师把选文前后几章的故事梗概作点间要复述。

2.现在的学生对产生阿Q的那个时代比较陌生,鲁迅先生的文笔又比较迂回含蓄,为了更好地了解阿Q这个独特的形象,在教学中介绍一点时代背景是必要的。

3.课文内容深邃,语言幽默,句式多变,还有不少新词典故,如果仅让学生自学,由老师重点分析几个问题,那就会失去许多精彩的地方。

为此,我们安排四课时,采用串讲的形式,在师生边阅读(主要是朗读)、边欣赏、边训练、边总结等共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完成教学任务。

4.为了使讲课和学生的思路跟上文章的思路,我们理出作者在这两章中的文章思路,归纳成三条线索:①未庄在**中的变化,②阿Q“投降***”的过程,③假洋**等投机**的行径。

而②和③又组成了一对矛盾,故事情节就在这矛盾**中开展。

5.上课前后有条件的地方可**学生观看电影《阿Q正传》(请电影公司调拨)。

6.参照话剧《阿Q正传》,**师生演出其中的片断。

一课时教学要点1.激发学生学习《阿Q正传》的兴趣。

2.介绍《阿Q正传》全文的故事梗概。

3.讲读课文开头至“穿着崇正**的素”。

4.初步了解阿Q所处的环境。

教学过程一、启发性讲话。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一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成功地塑造出阿Q这个世界画廊中的著名形象。

《阿Q正传》的教案设计

《阿Q正传》的教案设计

《阿Q正传》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引导学生对《阿Q正传》的主题和背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分析《阿Q正传》的历史背景。

概述《阿Q正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学生阅读《阿Q正传》第一章,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

1.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鲁迅生平的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阿Q正传》背景和人物的理解。

第二章:分析阿Q形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阿Q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引导学生分析阿Q所代表的社会群体。

2.2 教学内容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如自卑、自大、自私等。

探讨阿Q所处的社会环境,如封建社会的压迫和剥削。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学生讨论阿Q所代表的社会群体。

2.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阿Q性格特点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阿Q所处社会环境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探讨主题思想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3.2 教学内容分析《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如批判封建社会的压迫和剥削、揭示人性的丑恶等。

探讨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如反思社会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阿Q正传》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作品现实意义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分析人物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阿Q正传》中的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关系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分析《阿Q正传》中的人物关系,如主仆关系、师生关系等。

探讨人物关系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关系。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物关系的情境。

4.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阿Q正传》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024年《阿Q正传 》精品教案设计2

2024年《阿Q正传 》精品教案设计2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阿Q正传》2. 教材版本:人教版3. 学科:语文4. 年级:九年级5. 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Q正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3)能够领会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国民精神的反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理解阿Q所代表的国民精神的悲哀;(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阿Q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2)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国民精神的反思。

2. 教学难点:(1)分析阿Q这一复杂人物形象;(2)理解作者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国民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2)简要介绍《阿Q正传》的背景和作者鲁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阿Q的性格特点,分析其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代表意义;(2)讲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国民精神的反思。

5. 课堂练习:(1)根据课堂讲解,完成相关练习题;(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批判意义;(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阿Q形象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整理笔记;2. 分析课后练习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阿Q形象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高中语文教案:《阿Q正传》教学简案

高中语文教案:《阿Q正传》教学简案

《阿Q正传》教学设计导入:读书如品茶,悟书中要义,品茶中真味。

今天,我们一起品读鲁迅著名小说——齐读:《阿Q正传》你读阿Q,为什么?你读阿桂,还是阿贵。

为什么?请看鲁迅《阿Q正传》第一章内容,他说怎么给阿Q取名的。

探究1:请你为阿Q设计一张名片。

小结: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的雇农。

——第1环节张永飞为主,用时10分钟左右。

探究2:(1)有人说,阿Q是一个病人。

如果是一个病人,请问:他的症状有哪些具体表现?(细读文本)(2)他为自己开出的药方是什么?精神胜利法。

(细读文本)《优胜记略》:①“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什么东西!”②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③“癞疮疤”事件④“押牌宝”事件《续优胜记略》:①蒙赵太爷的打而受到“尊敬”——得意①因与王胡争胜而被打——赵家减了威风①因小声咒骂假洋鬼子而挨打——似乎完结了一件事①因调戏小尼姑而被骂——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3)请你为精神胜利法下一个定义。

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嘲自解的方式,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

探究3:有人说“精神胜利法”是人类摆脱绝望处境的一种常见反应?你怎么看?联系现实。

“精神胜利法”其实是心理学中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人在精神上感到痛苦和焦虑时,会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减缓焦虑,祛除痛苦。

这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所以人们在读《阿Q正传》时,也能在自己身上发现“精神胜利法”的影子。

——第2环节(探究2、3)周康平为主,用时30分钟左右,第一次进行文本梳理,并辩证看待“精神胜利法”。

探究4:阿Q的精神胜利法形成的根源有哪些?(文本细读)1.未庄的人——看客(欺负阿Q、趋炎附势、愚昧冷漠)2.未庄的环境——封闭落后、盲目排外3.阿Q自身的性格——自欺欺人难句理解:“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Ghatgpt观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形成的根源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他生活在贫穷落后的社会环境中,饱受压迫和欺凌,这使得他无法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真正的胜利和满足感。

高三语文阿Q正传教案

高三语文阿Q正传教案

《阿Q正传》教案1创新设计]一、教学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认识阿Q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的典型。

理解和鉴赏社会环境的描写在表现作品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课时:三课时.课型:探究研讨型三、预习要求了解《阿Q正传》整篇小说的故事梗概。

仔细阅读课文,理出阿Q对革命态度的变化过程,理解小说描述这一过程的意义。

注意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味其对人物刻画及表现主题的作用。

四、教学蓝图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别是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进行探究和研讨,剖析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小说的情节对阿Q精神胜利法作准确的诠释,对鲁迅先生之所以写作《阿Q正传》和倾注全力刻画阿Q这一人物形象有较深刻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阿Q正传》是鲁迅对辛亥革命作批判性历史总结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鲁迅解剖“国民性”、塑造不朽的人物典型的最杰出的作品。

这部小说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形象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更重要的是,鲁迅先生以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阿Q 这样“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的不朽典型,深刻地画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国民的灵魂”,无情地解剖了民族根性中共同的弱点(这种弱点的集中表现就是“精神胜利法”),从而极大地震撼了民族的良知。

自《阿Q正传》问世以来,阿Q便成为一个共名,而改造国民性的弱点,克服“精神胜利法”也成了一切进步力量、有识之士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课文所节选的只是《阿Q正传》中的七、八两章,因此,我们要对课文作深入的探究与研讨,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把全书的主题,同七、八两章着重表现的思想加以适当区分;二是把阿Q形象的总体性格特征与这两章中突出表现的阿Q的思想性格侧面加以适当区分。

既不能以前者取代后者,更不能以后者涵盖前者。

当然两者又不能截然割裂;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固然应放在对小说总体理解的框架中进行,但尤应以课文节选的内容为重点。

教学《阿Q正传》这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课文,应引导学生作一些深入的探究和研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Q正传
【重点】
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创作思想
2理解典型人物阿Q的典型性格
3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和性格化的细节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4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5理解精神胜利法的实质
【难点】
1作品中反映出的社会生活
2作品中涉及的国民性、革命、妇女、传统等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关于鲁迅及其创作
(1)少年时家道衰落;
青年时留学日本,希望以医学拯救祖国;
弃医从文,力求改变国人的精神;
从日本回国,创办《新青年》;
发表了《孔乙己》《药》等短篇小说和大学杂文。

(2)鲁迅的创作
鲁迅的作品大体可分为小说、教文、散文诗和杂文,现归类如下:
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朝花夕拾》
散文诗——《野草》
杂文——《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意
舂来(chōng)鄙薄(bǐ)犯忌(jì)抵触(chù)
出豸(zhì)擎起手(qíng)鼾声(hān)
怃然(wǔ)托庇(bì)错愕(è)
2.解释加点的字
素不相能(向来)(和睦)
咸与维新(都)(参与)
初隽秀才(考取)
茶坊酒肆(店铺)
秋行夏令(时令)
三通过预习、划分小说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世。

第二部分(第二章《优胜活动》、第三章《续优胜记略》)描写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部分(第四章《恋爱的悲剧》、第五章《生计问题》、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描写阿Q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遭遇。

第四部分(第七章《革命》、第八章《不准革命》)描写阿Q在未庄风传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遭遇。

第五部分(第九章《大团圆》)阿Q被杀。

四分析第一部分
问:《序》部分目的是什么?直接进入主题,舍去序言好不好?
总结:阿Q住在未庄,没有土地,没有名字,甚至姓什么都不清楚,属于雇农阶级。

《序》中阿Q的身份和地位为下文作了辅垫,使得阿Q的想要革命水到渠成。

第二课时
问:我们知道阿Q生活在未庄,未庄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呢?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回答。

总结:
这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受封建思想严重封锁的村镇。

代表封建势力的赵太爷和曾经留过洋的假洋鬼子等统治着一切。

社会下层的农民面对剥削和压迫逆来顺受,麻木不仁,甚至相互争斗。

未庄人看不起城里人,因为城里人把“长凳”叫“条凳”,煎鱼时放葱丝而不放葱段。

未庄人几乎不怎么进城,在革命的风波波及未庄时人们探头探脑地调查,把自由党说成“柿油党”,把证章说成“顶子”以及关于辫子的盘法等细节,都反映出未庄的落后、封闭的特点。

问: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阿Q有什么样的表现?依据原文回答。

总结:
阿Q头上长了癞疮症,别人奚落时,他觉得自己头上仿佛“是一种高尚的光荣”,别人还不配。

阿Q被人揪住辫子打了,他总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当别人打他时要他说“我是畜生”,他就说自己是连畜生都不如的“虫豸”。

他的洋钱被赌徒抢走之后,擎起右手,用力在自己脸上打两个嘴巴,“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于是又飘飘然得意地胜了。

请用一些词归纳这种表现。

总结:自轻自贱自欺欺人自尊自大欺弱怕强自我陶醉。

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这种精神胜利法在革命涉及未庄时也十分清晰地渗透在他的言行中。

问:革命的消息是怎么样传到未庄的?
总结:
“举人老爷的船”趁黑来到了未庄,给未庄带来“大不安”,未庄人风传革命的消息。

问:未庄的传闻有几种?
总结:
序号传闻来源船上载物使命结果
1 茶坊酒肆举人老爷逃难不详
2 邹七嫂破衣箱寄存退回
3 谣言箱子长信排亲寄存藏起来
问:邹七嫂真的知道内情吗?
总结:
其实邹七嫂也许是依赵太爷的吩咐这么说的,因为不知城里局势如何,赵太爷希望极力摆脱与举人老爷之间的瓜葛。

从中可看出恐惧、狡猾的封建头面人物的丑恶嘴脸。

问:革命风潮涉及未庄了,从中可看出举人老爷由于害怕革命而慌恐,赵太爷由于看不准形势而狡猾;那么未庄的百姓有什么反映呢?
总结:
未庄人“大不安”“人心”“摇动”,可看出未庄百姓的怯懦、多颖、蒙味、闭幕和封建。

问:阿Q生活在未庄这样一个环境,又身处社会的最底层,他对革命的态度是什么呢?
总结:
由“深恶痛绝之”到“神经”“快意”,以至于想“投降革命党”。

阿Q对革命的要求反映了贫苦农民的自发觉醒,但他同时又是带着小生产者的传统的和有观念来认识革命的。

我们一起来看阿Q在谷祠中的四处心理活动。

第一种:阿Q想像中的革命党人。

问: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革命党人使用的武器,这种武器在阿Q的想象中出现,有什么特点?
明确:武器列举不厌其烦,亦中亦西,亦古亦今,有“炸弹”“洋炮”“钩铺枪”“三尖两刃刀”武器的混乱反映出阿Q思想的混乱,混沌。

第二种:阿Q想像的革命对象。

问:阿Q的革命手段是什么?
总结:杀光。

问:阿Q要杀的对头有谁?具体原因是什么?
总结:赵太爷、秀才、假洋鬼子、小D和五胡,因为他们都曾欺侮过阿Q。

阿Q将小D和赵太爷放在一起作业革命对象,可以看出他对革命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坚定的决心。

第三种:阿Q的革命目的之一。

问:阿Q对“宁式床”和“钱家的桌椅”的向往表现了什么?
总结:反映了阿Q的贪心,想改变现有地位的心态。

从中可看出阿Q的革命是为了营利。

问:作者使用了“直走进去”“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可看出阿Q的什么心态?
总结:可看出阿Q不可一世的神气,代替赵太爷成为未庄的头面人物,摆起了架子。

第四种:阿Q的革命目的之二。

问:阿Q想象中对几个女人分别作了什么评价?
总结:赵司晨的妹子丑
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
假洋鬼子的老婆不是好东西
吴妈太大
秀才老婆眼胞上有疤
问:阿Q是用什么标准去评价这几个女人的?
总结:封建意识和封建习俗。

阿Q(处在社会最底层,希望改变现状)想象
问:阿Q向往的是革命吗?如果阿Q真的“革命成功”,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总结:
阿Q所向往的并非革命,从他的想象中可看出他的革命只是对旧有封建制度的适应,只是要改变在现有社会中的低下地位。

这种革命目的,注定他的革命目标不够明确,信心不够坚定,也就不会成功。

了解了阿Q和他的精神胜利法,我们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阿Q式的人物,有时从我们自己身上也许也会看到阿Q的影子。

思考:顺境时有无自我满足?
逆境时有无自欺欺人?
弱者面前有无自高自大?
强者面前有无自轻自贱?
作业:
阿Q死了,小说中虽没说他碰过女人,但阿Q并不像小尼姑所说的“断子绝孙”,据我们一些考据家研究,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你怎么看这个现象:写一篇700字的小文
【板书设计】
阿Q正传
一、鲁迅及其创作
1鲁迅生平:
家道中落→医学救国→弃医从文
2鲁迅创作
二、《阿Q正传》
1典型环境——未庄
封建、闭幕、落后
2阿Q的“精神胜利法”
自轻自贱自欺欺人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3阿Q的革命
“深恶痛绝之”→“神经”→“投降革命党”
4现实意义
探究活动
1.鲁迅写《阿Q正传》的目的在于“暴露国民的弱点”,“引起疗救的注意”。

“国民”究竟指的是哪一种人?
研究方法:
(1)集体讨论法:一种意见认为:“国民”指的是全民族的人,包括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种意见认为,“国民”就是鲁迅作品中所说的“百姓”“人民”,是与“阔人”“食人者”等相对立的概念。

(2)温故知新法:从《<呐喊>自序》中的“国民”来看,这里的“国民”指那些“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从鲁迅对“食人者”的态度,主张的是“扫荡”“痛打”,而绝不是“疗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