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和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
什么时间刺激膀胱经好呢?
膀胱气血申时(下午15—17)最旺,此时做最好,把气血 疏通,对人体是很有保健作用的。此时多喝水对人体有祛 湿排毒的作用。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1、体表路线:
目内眦→头后
沿肩、背、腰骶中线旁1.5寸→股外侧后部
下项 沿肩、背、腰骶中线旁3寸→股外侧后缘 →膕窝中 →小腿外侧后缘 → 外踝后 → 止于足小趾外侧端的至 阴穴。(交于肾经)
外感表证
3、5、7、9、11肺心膈肝脾
肺俞 第 3 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心俞 第 5 胸椎棘突下,旁 开 1.5寸。 膈俞 血会 第 7 胸椎棘突 下,旁开l.5寸。 肝俞 第 9 胸椎棘突下,旁 开l.5寸。 脾俞 第 11 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胆俞 寸。 胃俞 寸。
4.特殊作用 膈俞治血虚、血证。 委中治热证。
膏肓治虚证。
承山治大肠病。 昆仑、至阴治难产,至阴治胎位不正。
5.操作要点 睛明、攒竹禁艾炷灸。 攒竹斜刺或平刺,背部腧穴斜刺0.5~0.8寸。 背俞穴为艾灸最常用穴位。
委中刺络出血,至阴点刺放血。
昆仑、至阴妊娠慎针。
复习思考题:
膀胱经的经脉循行、腧穴的定位。 重点腧穴的主治与操作。
主治:①脾胃肠腑病②腰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
肾俞 Shenshu BL23
肾之背俞穴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平肋弓下缘)下,后正中
线旁开1.5寸。 主治:①生殖泌尿系病 ②肾虚证③妇科病
操作:直刺0.5~1寸。
志室 Zhishi BL52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原创】足太阳膀胱经
【原创】⾜太阳膀胱经
⼀、循⾏原⽂
《灵枢·经脉》:膀胱⾜太阳之脉,起于⽬内眦,上额,交巅。
其⽀者:从巅⾄⽿上⾓。
其直者:从巅⼊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挟脊抵腰中,⼊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腘中。
其⽀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指外侧。
⼆、证候原⽂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冲头痛,⽬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
是主筋所⽣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指不⽤。
享健康知识,把我们优质的防酸、抗酸、纠酸产品带给那些需要的⼈!让您和您⾝边的⼈永远远离慢性病和重⼤疾病;
分享正能量让您和您⾝边的⼈⼀步步迈向成功!!
作者:⼩磊
本⽂为原创,⾸发于睡前有听,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经络之一。
它是由足太阳经和足厥阴经连接而成的循行路径。
在中医学中,经络是指体内的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经络系统是调节和保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遍布在人体的后侧。
起于内眼角瞳子髎穴,沿着太阳穴与耳后交接处行至缺盆穴,在额顶正中下的膻中穴汇聚。
然后经过头顶和颈后的大筋,沿着脊柱后方下行,经过肩胛骨和腰椎,一直延伸至臀部。
经过臀部后,足太阳膀胱经分成两支,在臀后通过大腿后侧的飞扬穴进入大腿。
其中一支经过腘窝穴进入小腿肌肉,在膝关节后方的流注穴再次分支,一支经过小腿后外侧沿着脚背行至小脚趾的端部,另一支则经过小腿外侧、足背,行至足跟的风池穴。
从足跟起,足太阳膀胱经向着足底方向前行,从足跟的外侧沿着足阳明经的起始穴跳髮穴进入腹背部。
继续向前,经过脚背的涌泉穴,进入足心,在中央的神庵穴与足厥阴经连接。
最后,足太阳膀胱经终止于足心的长强穴。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长达数百个穴位,这些穴位分布在人体的后侧,涉及到了头部、颈部、背部、腰部、臀部、大腿、小腿、足底等多个部位。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足太阳膀胱经是用于调节人体的阳气,对于调节和保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当人体的足太阳膀胱经络出现疏通不畅或者阻塞时,就会出现一系列与膀胱相关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同时,足太阳膀胱经络也与头痛、眼疾、耳聋、颈椎病等疾病有密切关联。
因此,保持足太阳膀胱经络的畅通至关重要。
中医学认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畅通可以通过按摩、针灸、草药、穴位刺激等方式来促进。
此外,日常的保健养生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规律的生活作息等,都能够有助于维持足太阳膀胱经的健康。
总结起来,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遍布人体的后侧,起于内眼角瞳子髎穴,经过头顶、颈部、背部、臀部、大腿、小腿,最后经过足底至足心结束。
《足太阳膀胱经》课件
保持正确的坐、站、卧姿势,避免长 时间维持同一姿势,有助于减轻肌肉 紧张和疼痛。
合理饮食
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 、瑜伽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和耐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和维持身体健康 。
通过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起到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增 强免疫力、缓解疲劳等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与疾病的关系
足太阳膀胱经与多种疾病有关,如感冒、头痛、腰痛等,通过刺激 相应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PART 02
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穴位
睛明穴
位于眼眶内角,能主治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
视物不明等。
足太阳膀胱经与疑难杂症的治疗
01
02
03
抑郁症
足太阳膀胱经与心相关, 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 位可以调节情绪,缓解抑 郁症症状。
失眠
失眠与心神不安有关,刺 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 可以安神定志,缓解失眠 症状。
肥胖症
肥胖症与脾胃功能失调有 关,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 的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 ,有助于减肥。
攒竹穴
位于眉头凹陷处,能主 治头痛、目眩、眉棱骨
痛等。
肺俞穴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 能主治咳嗽、气喘、咯
血等。
心俞穴
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 能主治心悸、心痛等。
足太阳膀胱经的次要穴位
01
02
03
04
膈俞穴
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能主治 呕吐、呃逆等。
肝俞穴
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能主治 胁痛、黄疸等。
足太阳膀胱经
传导信息
经络系统能够传导信息,使脏腑组 织能够相互协调、配合。
经络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经络系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古代,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
段。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系统被 视为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基础 ,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经络 系统的研究得到了更加深入 的推进,其应用也得到了更
加广泛的推广。
通过艾灸的方式温通气血、散寒祛湿、活血 化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4
足太阳膀胱经的保养与锻炼
足太阳膀胱经的日常保养方法
保持良好作息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 夜和过度疲劳。
饮食调理
饮食清淡,避免过食辛辣、刺激 性食物。
适当运动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晨跑、太 极拳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足太阳膀胱经的锻炼方法
足太阳膀胱经与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调节
足太阳膀胱经与脊神经和植物神经有密切联系,可以调节神经功能,缓解疼 痛和神经系统疾病。
促进睡眠
足太阳膀胱经与睡眠有密切联系,适当的刺激可以促进睡眠,改善失眠症状 。
足太阳膀胱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促进血液循环
足太阳膀胱经的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疼痛和缺血性症 状。
调理后
小王的症状逐渐消失,身体感觉 轻松很多,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 ,工作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足太阳膀胱经学习的心得体会与总结
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是身体重要的排毒通道,可以调节各个脏器的功能,维持身体的健康。
学习方法
学习足太阳膀胱经的知识需要系统的学习和理解,可以通过书籍、课程等途径来学习。
小肠
Hale Waihona Puke 02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与小肠有直接的联系,可通过针灸或按
足太阳膀胱经简单入门基础精髓知识点
足太阳膀胱经简单入门基础精髓知识点足太阳膀胱经是中医学中十二经脉之一,它起于目内眦,至于耳前,再走过头顶、脑后、颈项后行,并贯穿背脊两侧,沿背脊两侧下行,一直到小腿外侧,最后止于第五跖骨外侧。
下面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简单入门基础精髓知识点。
1.膀胱经的主要功能:足太阳膀胱经主要功能是疏泄阳气,调节阴阳平衡。
它与肾经相对应,共同调节人体的液体代谢、水道排泄、体温调节等功能。
2.膀胱经的主要病症:足太阳膀胱经常出现的病症包括头痛、颈项痛、目眩、耳鸣、牙痛、咽喉肿痛、肩背痛、腰膝酸软等。
这些病症通常与阳气不通畅、阴阳失衡有关。
3.膀胱经的主要穴位: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穴位有称为“睛明”的BL-1、称为“天髎”的BL-2、称为“攒竹”的BL-2、称为“承泣”的BL-1等等。
通过按摩或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疏通膀胱经络、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
4.膀胱经的运行规律:足太阳膀胱经在时间上的运行规律是从下午三点到五点为正气最盛的时候,也是膀胱经最为活跃的时候。
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膀胱经的保健和治疗效果最好。
5.足太阳膀胱经的保健方法: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保健膀胱经,例如多喝水,保持排尿通畅;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立,做一些适量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合理控制情绪,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定时按摩或针灸膀胱经的相关穴位等。
6.膀胱经与其他经脉的关系:足太阳膀胱经与肾经、小肠经、三焦经等经脉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调节这些经脉的运行情况,可以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促进健康。
7.膀胱经与五行学说的关系:膀胱经属于水的属性,与肾经一起,被归为水火相互激荡的“生水”阶段。
水是人体的基础元素之一,与骨髓、脑髓等有密切关系。
膀胱经的运行状态与水的代谢、排泄密切相关。
总结起来,足太阳膀胱经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经脉之一,具有疏泄阳气、调节阴阳平衡的功能。
通过保健膀胱经、调节膀胱经的运行情况,可以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增强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和经络养生(2023最新版)
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和经络养生正文:一、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⒈手太阴肺经:起于手太阴经,沿手臂内侧至肘部,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交脉,沿前臂至手背。
主要作用是调节肺脏功能,促进呼吸气血运行。
⒉手阳明大肠经:起于手阳明经,沿前臂经过肘部,与手太阴肺经相互交脉,沿上臂至肩胛骨下缘。
主要起排毒作用,调节大肠功能。
⒊足阳明胃经:起于足阳明经,沿大腿前外侧至膝盖,再沿胫骨前缘至足背。
主要作用是调节消化系统,促进胃肠蠕动。
⒋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太阴经,沿腿内侧至膝盖,再沿腿前内侧至足背。
主要作用是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⒌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太阳经,沿上臂外侧至肩胛骨,再沿前臂外侧至手背。
主要作用是调节小肠功能,促进食物消化。
⒍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手少阳经,沿耳后至颈部,再沿肩胛骨外侧至手外侧。
主要调节三焦功能,促进水液代谢。
⒎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足太阳经,沿后腿背侧至头顶,再沿脊柱背侧至尾骨。
主要作用是调节膀胱功能,促进尿液排出。
⒏足少阳胆经:起于足少阳经,沿颊部至头顶,再沿颈部至腹侧,最后沿大腿外侧至足背。
主要调节胆囊功能,促进胆汁分泌。
⒐手厥阴心包经:起于手厥阴经,沿手臂内侧至心口,再沿心脏周围至胸骨下端。
主要调节心包功能,促进心脏循环。
⒑手少阴心经:起于手少阴经,沿手臂内侧至肘部,再沿上臂内侧至腋窝,最后沿胸部至心脏。
主要作用是调节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1⒈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厥阴经,沿腿内侧至阴部,再沿腹侧至胸骨下端。
主要调节肝脏功能,促进血液排毒。
1⒉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少阴经,沿腿内侧至阴部,再沿腹侧至胸骨下端。
主要调节肾脏功能,促进体液代谢。
二、经络养生⒈合理饮食:根据各经络的作用特点,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如多食用肺、脾、肾对应的食物,有益于相应的经络功能。
⒉适当运动: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活跃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如太阳小肠经的调节可通过做手臂外旋运动。
⒊穴位按摩:经络上的穴位按摩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如按摩合谷穴可以调节胃经的功能,改善消化问题。
足太阳膀胱经医学课件
足太阳膀胱经的病机特点
01
经气阻滞
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膀胱经
气阻滞,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等症。
02
经络瘀滞
外邪入侵或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膀胱经瘀滞,出现腰痛、尿频、尿
急、尿痛等症。
03
邪犯少阳
足太阳膀胱经与少阳胆经相表里,膀胱受邪可影响胆经,出现寒热往
来、口苦咽干等少阳病症状。
足太阳膀胱经与脏腑的关系
与肾的关系
足太阳膀胱经与肾脏关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膀胱的功能与肾气的固摄密不可分。
与肺的关系
足太阳膀胱经与肺脏也有关联,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膀胱经为太阳经,主一身之表,故 膀胱经的邪气容易入肺,引起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
与脾的关系
足太阳膀胱经与脾脏相互协调,膀胱经主疏泄,有助于脾气升清,若膀胱经病变影响到脾 脏,则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脾胃症状。
闻气味
注意患者是否有出汗、体味等异常气味,以判断是否存在足 太阳膀胱经的病变。
问诊
询பைடு நூலகம்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有足太阳膀胱经的病变症状,如腰痛、腿痛等。
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相关病史,如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与足太阳膀胱经 有关的病变。
切诊
触诊
通过触诊患者的腰部和臀部,了解肌肉松弛度和温度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足太 阳膀胱经病变。
坐骨神经痛等。
推拿治疗
推拿
足太阳膀胱经的推拿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法刺激相应的经络和穴位,以达到舒经活络、缓解 疼痛和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
疗程
推拿治疗的疗程一般为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持续4-6周。
适应症
推拿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如腰肌劳损、腰腿痛、脊柱侧弯等。
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和经络养生
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和经络养生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一、手太阴肺经络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通过肩臂内侧经过掌心,最终终止于委中穴。
手太阴肺经络的作用是主管呼吸,调节肺气和水液代谢。
二、手阳明大肠经络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鼻翼旁的迎香穴,沿着鼻唇沟到达下颌骨,然后经过上下颌骨的直肠峡部,最终止于内眦穴。
手阳明大肠经络的主要作用是宣发清热,通畅大肠。
三、足阳明胃经络足阳明胃经起于鼻孔旁的迎香穴,沿着鼻唇沟到达下颌骨,然后沿着面颊下行到达液门穴,直达足背部的大趾外侧,最终终止于足跟部的承山穴。
足阳明胃经络的主要作用是主管消化,调节脾胃的功能。
四、足太阴脾经络足太阴脾经起于足跟部的隐白穴,经过内踝上行到达胫骨下三寸穴,然后经过胫骨外侧的腕部,最终终止于大腿的伏兔穴。
足太阴脾经络的主要作用是主管运化水湿,调节脾胃的功能。
五、手少阴心经络手少阴心经起于胸部的涌泉穴,沿着手臂内侧到达掌心,最终终止于小指的少海穴。
手少阴心经络的主要作用是主管血液循环,调节心脏的功能。
六、手太阳小肠经络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的少海穴,沿着手臂外侧到达肩部,然后绕过颈部到达耳后,最终终止于目内眦穴。
手太阳小肠经络的主要作用是主管消化吸收,调节小肠的功能。
七、足太阳膀胱经络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穴,沿着头部的后正中线到达颈部,然后经过背部一直延伸到足跟部的大敦穴。
足太阳膀胱经络的主要作用是主管排泄代谢废物,保持生物体的平衡。
八、足少阴肾经络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底部的涌泉穴,经过内踝上行到达小腿内侧,然后上行到达气海穴,最终终止于胸部的重阴穴。
足少阴肾经络的主要作用是主管水液代谢,调节肾脏的功能。
九、手厥阴心包经络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部的井穴,沿着手臂内侧到达掌心,最终终止于中指的中冲穴。
手厥阴心包经络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心脏,调节心血的运行。
十、手少阳三焦经络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指端的朴疳穴,经过手臂外侧到达耳后,然后绕行目外眦最终终止于颞部的巅额穴。
膀胱和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专家指导]
专业资料
18
肝俞
❖ 肝俞:清肝明目泄肝俞 ❖ 作用:本穴可治肝的病症,有调节血量的作
用,可治、近视,及各种慢性眼疾患。
❖ 部位: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穴旁开1.5寸 ❖ 主治:黄疸,胁痛,眼痛,目赤,夜盲,视
网膜出 血,眩晕,肝胆炎。
专业资料
19
脾俞
❖ 脾俞:不思饮食找脾俞
❖ 作用:有健脾利湿,益气统血之功效,能促进消化
专业资料
12
晴明
❖ 睛明:视力模糊找睛明 ❖ 作用:按本穴能使眼睛明亮,是治疗一切眼疾的主要穴位。
❖ 部位:歌诀:目内眦角是睛明 , ❖ 主治:一切眼部疾病
❖ 治眼六穴:睛明 (膀胱经)攒竹(膀胱经),鱼腰(胃经)丝竹 空(三焦)童子髎(胆经)承泣(胃经),肝肾两个穴位在眼球下
疗法:持续点压或一松一压此穴1-2分钟,眼睛会很快舒服,对缓解眼 部疲劳很有效。
❖集聚于刮痧,走罐,油压,指压, 温灸。配合远红外线灯,精油效果 显著。还可以对感冒,失眠有明显 效果。
专业资料
10
腿部静脉回流
❖因为膀胱经循行深层解剖有坐骨。 经常按摩可缓解坐骨神经痛和腰椎 间盘突出压迫所致的腿部疼痛,静 脉曲张,下肢麻木等症状。
专业资料
11
什么时间刺激膀胱经好呢?
❖ 膀胱气血申时最旺,此时做最好,把气血疏 通,对人体是很有保健作用的。此时多喝水 对人体有祛湿排毒的作用。
膀胱者洲都之官,颈肩腰背膀胱经
膀胱经——全身保健的关键
专业资料
1
❖ 功能: ❖ 病候: ❖ 头颈部: ❖ 背部: ❖ 腹部: ❖ 四肢: ❖ 体侧: ❖ 作用原理: ❖ 优势:
专业资料
2
膀胱经穴位图
膀胱经穴位图膀胱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主要经络,起于目内眦,沿着头部、背部、臀部、腿部延伸到脚背最末端。
在人体的躯干和下肢上有许多与膀胱经相对应的腧穴,称为膀胱经穴位。
这些穴位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常用于调理膀胱经络系统、消除病痛和平衡人体气血流动。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膀胱经穴位及其主要作用:1.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循行头部、颈部、背部,沿脊柱两侧分布至腰背部,最终分布于腰尾椎的外侧。
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理膀胱经络系统,改善腰背疼痛、头痛、颈项痛等病症。
2.膀胱经俞穴:位于背部,沿脊柱两侧从头至尾椎线上。
膀胱经俞穴对于膀胱炎、尿频尿急、遗尿、腰背痛等病症有着良好的调理作用。
3.膀胱经荥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1和第2骨间隙之间,也就是足背部。
膀胱经荥穴可以调理尿路感染、尿道炎、腰背疼痛等问题。
4.膀胱经俞穴和荥穴的配穴:通过同时按摩和刺激膀胱经俞穴和荥穴,可以提高膀胱经络系统的功能,有效缓解尿频尿急、腰痛等症状。
5.膀胱经井穴: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脊柱。
膀胱经井穴对于膀胱肿瘤、肾炎、腰腿痛等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6.膀胱经维穴:位于足心部位,是最末端的膀胱经穴。
膀胱经维穴可以改善足部的水肿、脚气等问题,对于胁肋痛、腰背痛等也有一定疗效。
以上是膀胱经的主要经穴及其作用。
通过按摩、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有效调理膀胱经络系统,改善相关病症。
当然,在使用这些穴位时,还需结合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膀胱经穴位图可以在中医诊所、学术机构或中医药相关的书籍中找到。
在使用膀胱经穴位图时,需确保准确无误地找到相应的穴位,并按照正确定位和按摩方法进行操作,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学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学问,对于穴位的运用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因此,在使用膀胱经穴位图进行自我调理时,建议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在病情复杂或严重的情况下,更应该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中医治疗。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其所属的膀胱经和督脉交会于头部,通 过刺激足太阳膀胱经相关穴位可以调和气血、调节情志,缓解焦虑、抑郁等 不良情绪。
足太阳膀胱经与健康管理师的职业要求
掌握基本理论
健康管理师需要了解足太阳膀胱经的基本理论,包括其循经路线、所属穴位等基 本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
健康管理师需要掌握一定的中医技能,包括针灸、按摩、拔罐等基本技能,以便 更好地应用足太阳膀胱经相关理论指导实践。
增强免疫力
02
足太阳膀胱经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通过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
,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
缓解疲劳
03
经常按摩足太阳膀胱经,能够缓解身体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足太阳膀胱经的病理变化
感冒、发热
头痛、目痛
外邪侵袭足太阳膀胱经,可引起感冒、发热 等症状。
足太阳膀胱经与头部和眼睛关系密切,当其 发生病变时,可能出现头痛、目痛等症状。
膀胱为州都之官
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足太阳膀胱经与之相应,能反映膀胱的功能状态。
膀胱与肾相表里
膀胱和肾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肾主水液,而膀胱储存尿液,二者相互协调,共同 完成尿液的生成和排泄。
足太阳膀胱经的养生保健作用
促进新陈代谢
01
足太阳膀胱经能够促进全身新陈代谢,有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
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经络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经络系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发展经历了 多个阶段。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系统被视为重要的生理和病 理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经络系统在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中扮演着重 要角色,为保障人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02
足太阳膀胱经的概述
足太阳膀胱经的定义与组成
课程资料:足太阳膀胱经
(四)足太阳经筋
• 足太阳之筋,起于 足小指,上结于踝; 邪(斜)上结于膝; 其下循足外踝,结 于踵;上循跟,结 于腘;其别者,结 于腨外。上腘中内 廉,与腘中并,上 结于臀。上挟脊上 项 ; ( 《 灵 枢 ·经 筋》)
足太阴经筋分布示意图
眉冲
曲差
攒竹 睛明
络却
通天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配套教材 供针灸推拿专业用
经络与腧穴实训指导
(配套电子教案)
足太阳膀胱经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一、足太阳膀胱经经络
(一)足太阳经脉
1.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 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 肾,属膀胱。
【定位】
在头部,当前 发际正中直上 2.5寸,旁开1.5 寸。
▲ 络却
5.5
承光
头维
寸
▲
五处 ▲ 神庭
▲
4.5寸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
枕额肌额腹。浅层布
有眶上神经和眶上动、 静脉。深层有腱膜下
承光
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主治】 (1)头痛,眩晕。 (2)目视不明,鼻塞。 枕腹
【操作】 平刺0.3~0.5寸。
承光
五处
曲差
眉冲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柕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附分 魄户 膏肓 神堂 譩譆 膈关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经络学-足太阳膀胱经
直刺0.5~1寸。
4.大杼 Dàzhù (BL11) 骨会,手 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Location 】
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 突下,旁开1.5寸 。
大杼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 肌→上后锯肌→颈夹肌→竖脊肌。 浅层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 内侧皮支和伴行的肋间后动、静 脉背侧支的内侧皮支。深层有第 一、二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 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 等结构。 【主治 Indications】 1. 咳嗽,发热。 2.颈项急,肩背痛。 【刺法 Method】 斜刺0.5~0.8寸。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 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 肌与筛骨眶板之间。浅层 布有三叉神经眼支的滑车 上神经,内眦动静脉的分 支或属支。深层有眼动、 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眼神 经的分支和动眼神经的分 支。
【主治 Indications】
1.近视,目赤肿痛,目视不明,迎风流泪,夜盲, 色盲。
2.急性腰痛。
【主治 Indications】
1.腰腿痛,下肢瘫痪。
2.痔疾。
【刺法 Method】
直刺1.5~2.5寸。
8.秩边* Zhìbiān (BL 54)
【定位Location 】
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 正中嵴旁开3寸。
秩边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臀中 肌→臀小肌。浅层布有臀中皮神 经和臀下皮神经。深层有臀上、 下动脉,臀上、下静脉,臀上、 下神经。
1.胎位不正,难产。 2.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刺法 Method】 浅刺0.1~0.5寸或点刺出血;胎位不正用灸法。
人体最长的经络,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足太阳膀胱经
人体最长的经络,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足太阳膀胱经一.为什么太阳经是人体健康的第一防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脑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主行人体之背,背部属阳为表。
足太阳膀胱腑,与肾互为表里,《灵枢·本脏篇》曰:“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故膀胱秉承元阳之气,内主持气化而通利小便,外通过经络敷布于表,体现主一身之表气的特点,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太阳主外”。
太阳主外的功能,具体又表现在卫气(阳)和营血(阴)的协调上,而且取决于卫阳的盛衰。
《灵枢·本脏篇》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尤其卫气的温分肉和司开合的功能,与太阳为病紧密相关。
说明太阳营卫是人体维持肤表功能、防止外邪入侵的重要因素。
所以说太阳主肤表,统营卫,为一身之藩蓠。
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太阳主外,少阴主里。
太阳卫外而固护少阴,少阴藏精而支持太阳,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所以,太阳失固,就会导致病邪内传少阴,形成少阴病;少阴里虚,又会导致太阳虚馁,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二、循行路线人体十二经脉之一。
简称膀胱经。
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
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
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本经共有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
膀胱经
膀胱经:功效:是最大的排毒通道。
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
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
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利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
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肺俞、厥阴俞、心腧: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个穴位。
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厥阴俞: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治疗腰痛的要穴。
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经相交的位置。
委中:膝盖弯曲的中间。
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
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承山:腿肚子边沿的位置。
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
治疗慢性腰痛。
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
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脉:外踝边沿。
治疗胯骨两边腰痛效果显著。
金门:治疗急性腰扭伤和急性头痛的要穴。
至阴:小脚趾外侧指甲旁。
艾灸可转胎。
肾经:功效: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治疗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
肾开窍于耳,肾之府为腰。
涌泉:脚底前掌凹陷处,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
可调节高血压。
一.按摩时无弹性,体质虚寒的人可用艾灸的方法。
二.肾火旺,肾阴不足,可多揉涌泉穴。
太溪:脚内踝后侧贴着内踝。
肾经的原穴,补肾的大穴。
拔罐、按摩都行,什么体质都可以按。
对人体非常有补益作用。
大钟:太溪穴下面一点。
肾经的络穴。
治疗慢性疾患,本脏以外循经走向联络到的其他经上的问题都可治疗。
可治咽喉痛,失音症。
复溜:大溪穴之上紧挨着。
贴着骨头方向去按。
治疗淤血症,要防止静脉曲张一定要多按摩复溜穴。
可以通月经,揉复溜可帮助伤口愈合,特别是在脾经上的。
滋肾阴,治疗干咳,哮喘。
阴谷:紧挨着委中的一个窝边沿。
肾经合穴。
治脏腑及肾经的主要疾病。
通膀胱,利尿,治疗女士的阴道搔痒,不孕症。
男士的阴囊湿疹。
俞府:胸口中线旁开三指。
调动肾经的气血。
上边气血不足,即肾不纳气,如饥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经——全身保健的关键
功能:
病候:
头颈部: 背部: 腹部: 四肢: 体侧: 作用原理:
优势:
膀胱经的作用
膀胱经作用:足太阳膀胱经有藏津液,司气化,主汗, 排尿的作用,在肺气的配合下敷布于体表,称为太阳 之气,所以膀胱经太阳经气有保卫体表,抗御外邪侵 入的功能。 津液 主汗 膀胱 气化 肾 排尿
风寒感冒,根据寒伤阳经,热伤阴经,凡感
冒发热有畏寒怕热,多是着凉。
风热感冒,如果感冒发热不怕寒只怕热,则
多是风热伤了肺经。肺怕热侵袭,如咽喉 炎—咳嗽—发烧—肺炎
中暑:不怕冷脱衣服没事—不能用姜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源自后背膀胱经是主要循行部位,分布着五脏 六腑的背俞穴,可以说身体内任何疾病都与 膀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什么时间刺激膀胱经好呢?
膀胱气血申时最旺,此时做最好,把气血疏
通,对人体是很有保健作用的。此时多喝水 对人体有祛湿排毒的作用。
晴明
睛明:视力模糊找睛明 作用:按本穴能使眼睛明亮,是治疗一切眼疾的主要穴位。 部位:歌诀:目内眦角是睛明 , 主治:一切眼部疾病
治眼六穴:睛明 (膀胱经)攒竹(膀胱经),鱼腰(胃经)丝竹 空(三焦)童子髎(胆经)承泣(胃经),肝肾两个穴位在眼球下
湿功效 主治:头痛,眩晕,腰脊及下肢病,癫狂等
至阴
至阴:急性腰痛找至阴
作用:是远距离取穴的常用穴,统
治膀胱经 所有的部位,特别是急性腰痛和怀孕胎位不 正,温灸至阴有非常好的疗效。
部位:歌诀:至阴小趾爪角旁
主治:头颈痛,目痛,鼻塞,腰痛,胎位不
正,胎暴动,胞衣不下来,急性腰扭伤治疗。
气化:太阳之气----阳气---有抗御外邪,滋养肌肤的作 用 .所谓膀胱气化,实际上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
病侯
经络症:经脉所过的目疾,后头疼,颈椎病,腰、背 、小腿 疼痛及运动障碍。
脏腑病:小便不利,遗尿,尿浊,尿 亢进热症时症状:尿频,泌尿生殖等疾病,后背肌肉 强直酸痛,脊椎部酸痛,下肢痉挛痛,前头与后头痛 衰弱寒症时症状:尿液少,生殖器官肿胀,后头与背肌肉 胀痛,四肢倦重无力,眩晕,腰背无力。
疗法:持续点压或一松一压此穴1-2分钟,眼睛会很快舒服,对缓解眼 部疲劳很有效。
肺俞
肺俞:肺病哮喘找肺俞 作用:有调补肺气之功效
部位: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双侧旁开1.5寸
主治:肺经寒热诸症的伤风感冒发热,咳嗽,
哮喘、肺痨、盗汗,咳血等,肺主毛皮,故 治皮肤疾病如牛皮癣,慢性湿疹,神经性皮 炎,荨麻疹等。 方法:点,按,刮,拔,贴药等均有一定疗 效
吸收,治疗不思饮食,水肿,腹胀等脾胃虚 弱等症。
部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穴旁开1.5寸
主治:腹胀,呕吐,泄泻,贫血,皮下出血,水肿,
肌内萎缩,脾胃虚弱,不统血,血不归经引起皮下 出血崩 漏等。
胃俞
胃俞:胃痛胃胀用胃俞 作用:本穴与脾俞协同有和胃降道,健脾助运功效 部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脾胃虚弱,胃脘痛,胃下垂,虚烦干呕,营
主治:腰痛、半身不遂、小便不利等。
方法:可选用刺血疗法排毒。
承山
承山:撑起一座大山
作用:治疗腰腿痛特殊功效 部位:腿肚子下方凹陷处 主治:痔疮效果好。
飞扬
飞扬:行走无力靠飞扬 作用:本穴功能为祛风健腰助行走,通经活络 治疗腿疾 部位:昆仑穴直上七寸,在小腿腓骨后缘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骶痛,下肢痛,小腿麻木, 下肢瘫痪,顽固性腰腿痛,慢性腰痛 一定找飞扬。
申脉
申脉:伸展筋脉找申脉
作用:八脉交会穴。故有较强的调节肢体阴
阳活动的能力,本穴有伸筋,利节,通脉的 作用。 部位:歌诀:踝下5分申脉是。 主治:一切运动障碍,治腰腿痛,转侧不利 瘫痪,癫痫,可以拍打刺激申脉
京骨
京骨:足外侧第五蹠骨粗隆下缘赤白肉际
作用:原穴,同申脉,有祛风通络,疏筋利
心俞
心俞:心悸胸翳心俞知 作用:行气活血,镇静安神
部位: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穴旁开1.5寸
治疗: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如心惊,气促,
心动 过速,心绞痛 衰弱,失眠多梦等
膈俞
膈俞:会穴,是血之会穴—血会
作用:用于治疗有关膈肌及与血的病症。 部位: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穴旁开1.5寸 主治:胸胁胀痛,胃痛,吐血,痰血,便血,
贫 血,肩臂酸痛,呕吐
肝俞
肝俞:清肝明目泄肝俞
作用:本穴可治肝的病症,有调节血量的作
用,可治、近视,及各种慢性眼疾患。
部位: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穴旁开1.5寸 主治:黄疸,胁痛,眼痛,目赤,夜盲,视
网膜出 血,眩晕,肝胆炎。
脾俞
脾俞:不思饮食找脾俞
作用:有健脾利湿,益气统血之功效,能促进消化
养不良,腰背痛,腹胀,胸鸣,泄泻等
肾俞
肾俞:腰肌劳损找肾俞 作用:有滋阴补肾之功,能治疗男女生殖方
面,治泌尿系统疾病,培补肾气强身健体。
部位: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穴旁开1.5寸
主治:肾虚,腰腿痛,遗精,阳痿,MC不调,
耳鸣,耳聋水肿等
大肠俞
大肠俞:内湿腰痛大肠俞
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大肠疾病,如腹痛、泄
什么是背俞穴?所有的背俞穴都是十二脏腑
的精气在背部输注之处,也都是脏腑疾病在 背部的敏感反应点。
背部综合疗法
集聚于刮痧,走罐,油压,指压,
温灸。配合远红外线灯,精油效果 显著。还可以对感冒,失眠有明显 效果。
腿部静脉回流
因为膀胱经循行深层解剖有坐骨。
经常按摩可缓解坐骨神经痛和腰椎 间盘突出压迫所致的腿部疼痛,静 脉曲张,下肢麻木等症状。
主治:呼吸道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沿经脉所过疾病
膀胱经循行
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行于头颈后项背 部, 至下肢,行下肢后侧正中线,经外踝后至 足外侧 ,止于足小趾外侧里角旁的至阴穴。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太阳膀胱经是抗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
致谢
感谢大家的配合。谢谢!
八髎穴
八髎穴:痛经神效擦八髎 作用:有调经活血理气止痛之功效,急治腰痛。
主治:痛经,闭经,大小便不利,遗精阳痿,阴门 瘙痒,MC不调,子宫胀垂。 方法:痛经、瘀血—热敷,温灸神阙穴,后面刮八 髎
委中
委中:腰背委中求
作用:合穴,拍打委中对一切腰背疼痛和下
肢痹痛效果极佳,也是肾的保养区。
泻便秘等。 对于风湿腰痛效果较好。
部位:第四腰椎棘突下,腰阳关旁开1.5寸
主治:肠鸣,腹胀痛,泄泻,肠痛,便秘,
腰痛
膀胱俞
膀胱俞
作用:有通调膀胱,通调水道作用,寒热
诸因素致成膀胱气化失常。
部位:第二腰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遗尿,小便不利,尿频,尿失禁,
湿热下注, 阴部瘙痒,泄泻,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