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遗传与进化.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遗传与进化第三节:遗传与进化
1.遗传变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1)遗传变异的结构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构成。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其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包括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2)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基因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若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的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
2.遗传变异现象
(1)遗传现象
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相似性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现象
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性现象。如“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
3.生物进化论
(1)生物进化现象
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2)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存在着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现
象。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进化的总方向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并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3)生物进化论的发展
综合进化论从群体基因频率变化的角度解释物种进化过程,认为同一物种的生物群体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基因。在代代相传的种族繁衍过程中,这些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并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发生着某些变异。生物群体中的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则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多;反之,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少。这说明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自然选择”。
4.遗传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1)杂种优势
通过物种杂交技术,可使子代表现出双亲的遗传优势。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民间的马与驴杂交产生骡。
(2)人类优生
①近亲结婚的危害:近亲结婚使子代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②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5.基因科学技术的发展
(1)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
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该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其目的是测定人类23对染色体的DNA分子中的全部基因,解读它们包含的遗传信息,造福于人类。美、英、德、日、法、中等六国参加了这项工作。中国承担了3号染色体约1100多个基因的测序,2000年6月26日,六国宣布完成了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即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完成。
(2)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遗传物质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动物饲养和医药研究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沃森、克里克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及启示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能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从沃森、克里克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多次重建中,体会科学模型的建立同样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从中体验科学家不畏失败、不懈探索的毅力和精神。